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3 00: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下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围绕着新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我们的教科书琳琅满目——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汇总全国新课程的新教材版本,应该不下于20种,教材出来了,但与教材相匹配的德育教育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在教师的眼中,对于化学学科的德育渗透,我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几点作法:

1、德育目标的制定策略。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德育教育的依据。它反映了教育目标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规格,它制定得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实效。在教学中,知识传授是我们课堂内外的主线,但德育教育却是我们教学中贯穿学生的灵魂,我觉得知识的遗漏,我们可以查漏补缺,但是由知识所衍生出来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以及该时代的人们所留下的优良传统,错过了就无法让学生再融入其中,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德育目标的制定。德育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当今我们国家的国情、我们的社会潮流等等,我认为,我国学校德育目标宏观化的制定束缚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工作要开拓创新,就要彻底改变原来学校德育目标宏观制定的做法,进行中观化厘定。一直以来,学校德育目标没有得到科学的定位,这主要由于对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这两个概念把握不准,经常混用。德育目标只能处在德育目的之下的一个层面里,不能和德育目的处在同一个层面。实现德育目标离不开德育内容的具体实施,不同的个体,我们所制定的德育目标通常不一致。比如说:当我们在学习《化学》(必修二)中的化学键时,我们在制定德育目标就要根据我们学生的个体来制定,可以这样来制定德育目标:通过对化学键形成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体谅父母、感恩父母高尚情操,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因为我们的学生很多来至于农村,班上80%以上的同学都是留守儿童,都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很有意见,他们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制定德育目标时,就要联系到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与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化学键是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而我们与父母之间也有比化学键更牢固的亲情相连,化学键可以被破坏,但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血溶于水,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苦心,以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2、德育内容的选择策略。德育内容是实现品德教育目标的桥梁,是学生个体进行道德学习,掌握道德规范、提高生命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德育内容的选择,对于构建科学而和谐的德育内容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对学生进行

品德教育,目的是要让他们时时刻刻以人为本,随时想到人性善的一方面,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的生活时时沐浴在春风中,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今社会,由于改革开放,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拼搏,人们的物质文化大大提高,但是与之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没有提高,还有倒退的迹象。比如,网络传的沸沸扬扬的宝马女马诺,就是一个贪图物质享受而缺乏精神依托的典型;所以对我们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刻不容反。当代德育内容体系既要具有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前者要求新体系具有纵向开放的功能,使中国德育内容“一脉相承”,并指向未来;后者要求该体系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但又不能离本。如果德育满足了个体精神需要就会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而无数人的个性发展必然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制定德育内容时,应重视和研究学生个体的精神需要。比如我们化学学科在选择德育内容时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最近媒体报道的癌症村事件、上海黄浦江的死猪事件、以及杭州居民花钱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等等,这些反应了我们的国民在享受物质生活提高带来的愉悦时,也产生了很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这与我们的主管部门一手遮大是分不开的,当然也与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时时普及当今社会的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热点,可以以讨论、演讲等形式出现,我们在选择德育内容时在这些方面也要埋下伏笔。

3、渗透方法的选择策略。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选择时既要考虑所选定的场景、还要注意选择德育渗透的对象,通常的渗透方法有语言熏陶法、榜样启迪法、推荐读物法、开展活动法、审美教育法、参观教育法、教师(学生)演讲法、组内讨论法、竞赛法、观看影片、课外分组调查等等。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要以本学科为主,达到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感触灵魂,当我们的行为触及到学生的灵魂时,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德育渗透方法的选择,一定不要过于盲目,可以事先对学生行为进行个别摸底,然后备课组集体讨论采用什么渗透方法,在课堂上,我们面临的是几十人的群体,我们的渗透方法要具有普遍性。化学学科,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我们化学教师一定要起好第一节课的头,往往情况下,化学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都是在介绍如何学习化学,让很多学生找不出本学科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在上第一堂课是就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本学科,提高其吸引力进行渗透。在教学中,我在第一堂课是应用多媒体手段,先应用化学来解释我们生活很多他们不知道的现象,比如魔术吐火的原理、滴水生烟的实验,黑面包的实验、木炭跳舞等等,然后介绍当今社会的前沿科学中化学的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最后给他们介绍一些因为不懂化学而失去生命的典例,这样既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又增加了他们的兴趣,终身难忘!所以德育的渗透一定要注意方法的选择,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

4、渗透过程的实施策略。德育的渗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渗透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复的情况,会让我们的教师在过程中精疲力尽,其实这也是我们离成功不远的地方,所以我们教师不能半途而废。在德育渗透中,我们要带着学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在准备化学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着力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如:我在准备《化学》(选修三)第一节教学内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时候,我会大量的查阅并运用了以前积累的一些有关化学在微观世界的应用等多方面的例子,涉及到农业、工业、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还例举了我国关于微观化学方面的灿烂的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在微观化学、催化化学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上课时就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组与组之间再交流、补充,这样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德育渗透。另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我们更应该在日常性活动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加强随机引导,强调思想升华。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渗透德育,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总之,我相信,我们德育渗透的过程在于实施,如果实施过程是好的,那么德育渗透的结果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5、渗透效果的评价策略。德育渗透的过程是好的,那么其结果是不是一定非常好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德育渗透的效果有一个评价机制。化学学科如何来评价德育渗透的效果,其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1)、评价多元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在我们的现实中不胜枚举,其实是有很多途径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证明自身的价值的,只不过我们老师要做的是帮他们寻找到,我们不能单拿成绩来看待学生。评价多元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评价内容多元化②、评价主体多元化③、评价标准多元化④、评价方式多元化。(2)、过程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属于终结性的评价,它通常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内容也是结论性的。这种终结性评价,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评价,缺乏对学生成长过程应有的关注。相比之下,过程性评价能充分体现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终极关注。过程性评价应具体体现在

收集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3)、人文评价。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都应在评价中得到体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学习上的落伍者、智能上的滞后者、家庭条件上的困难者都应算作教育对象中的弱势群体包括。这部分学生,由于认识比较浅显,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在老师头脑中他们是绝对的“差生”。对这部分学生,评价不能忽略他们,更不能伤害他们,要及时、到位地关心和关怀这些学生,给予真诚的关爱。关爱每个学生是每个老师的天职,是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4)、在评价的同时,还需注意什么?对于高中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注意这四个词语:真诚、适度、明确、针对。现在的高中生,都是在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孕育、熏陶出来的,大道理比谁都懂,对他们进行评价,既是对事,更是对人,真实诚挚的语言比什么都重要,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生长的时期,心理的敏感程度相当大,我们更应该学会与他们民主、平等的交流。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化学学科的教师,一定要携手其他学科的同仁们,配合好思想品德的教师对我们所教学的大龄儿童在德育上面有一个飞跃。还是一句话,我们实施了好的策略,相信在本学科上面会有一个德育的春天。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云南省盐津县柿子中学 董祖强

摘要:结合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使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教学 德育 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

一、转变观念,形成智育和德育并重的思想

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并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传统教育观认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德育与物理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物理学悠久的发展历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物理学本身所具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和物理探究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种科学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物理教学中突出德育功能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德育内容较少,教师容易把握,隐性德育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一些材料和知识点,表面上不能对学生直接起到德育作用,但通过深入分析、挖掘或通过介绍背景材即能体现其强大的德育功能。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做到德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切入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思想的教育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物”和“理”。“物”即物质,是物理学研究对象。物质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结为实体物质和场两种形态。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懂得判断物质客观存在的根据,明确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就为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打下了基础。“理”是指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物理学中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因此只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讲作用与反作用、压力与支持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吸热与放热、正电与负电、裂变和聚变,可以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物体温度的量变会引起物态的质变,而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等量的变化;透镜成像中,物距的量变会引起像的质变等,可揭示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可概述亚里士多德差不多二千年来一直得到人们公认的说法被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所否定,以后科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思想,最后由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过程,通过这一规律得到逐步认识过程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其内容都将进到高一级的程度。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到别的科学家,再到牛顿,才使人们对运动的这一规律有了本质的认识并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我们在讲授运动的概念时,在强调了“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同时,应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物质是运动的、变化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再通过一系列知识点的传授,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到微观分子的热运动,从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和磁的运动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从摩擦起电到热机工作,从电动机转动到白炽灯发光,使学生意识到:物体的运动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运动,其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运动过程又是十分复杂的,为了避免研究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又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我们在讲授质量的概念时,在强调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同时,就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一系列知识点的传授,从大到宇宙天体(如太阳、星星、月亮),小到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从有形的实体(如树木、房屋流水、)到无形的场(如磁场、重力场、电场),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正是由于多种多样的物质才构成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又统一于物质。

(二)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初中物理中的物理学史向我们展示了物理学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顽强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开普勒贫病交加,历受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笛卡儿、牛顿、惠更斯、卡文迪许等为了科学研究终身不娶;美国的富兰克林做风筝试验而被雷电击晕,待他醒来时,还风趣地说:“好家伙,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这些为科学试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而又非常风趣、乐观的精神,是物理学史教学中让年轻的学子们永远铭记的;法拉第经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这些感人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顽强意志及忘我牺牲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高尚的思想品质的养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之一,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辉煌成就。例如,我国古代著作《墨经》《考工记》《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太平广记》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不胜枚举,如指南针、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传播机械和其它技术达26项之多。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人员奋发图强的事迹,增强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我国在理论物理方面提出的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超导的研究与实践,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都处于国际前列。钢铁和电力事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教材内容,可以进行今昔对比,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第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以他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发愤图强的工作精神教育学生。例如,在讲光学时,可以介绍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他们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如钱学森等历尽艰难险阻返回祖国的事迹就更多了,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教材。

(四)让学生在探究中追求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强调他们俩一个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另一个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事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在分组试验时,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实验的同时,不忘融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思想教育,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讲“电磁感应、发电机”时,可以补充介绍“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按理科拉顿比法拉第早做这个实验,但与成功失之交臂,原因之一是没有同伴与他团结互助,否则科学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充分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第三篇: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问题的提示

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埋头钻研题海。而忽视自身心的健康成长于人格品德修养的修炼。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解题技能。应对考试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但心理的成熟是不能催热的,学生需要体验;需要感悟,能否利用知识传授的平台来体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指导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呢?学生对说教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已不屑一顾,而对于从自然学科知识中感悟的自然法则,规律是有兴趣的,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是相通的,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也是一致的,我们亦可用于讲解自然学科中规律的同时浸透人生道路,启迪学生智慧,开培人生。理论依据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位对社会有用之才。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水平。更要具有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思想境界,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要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创造潜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提倡人们在竞争发展自我的同时关心他人。社会使人如人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要知道没有别人给与你的帮助,没有大的发挥环境,是不可能有你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共同向前发展。才能使整个社会向前迈进。培养智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情商的培养。可行性分析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辩论法,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可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

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具体实施

时间化学知识内容相关德育渗透内容 元素周期表量变到质变规律

(1—4周)结构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内因是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周期的 同族元素性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化学键作用是相互的,打破原有的平衡 就会建立新的平衡 5—8周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守恒守恒的法则 电能与化学能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目标就是温度,别定目标使自己成为“ 活化分子”早点达成目标要有创新精神 化学反应限度才能打破原有的平衡体学。

11—16周

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就能把握事物的 发展方向

石油与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决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于现代化技术水平,不浪费资源,是 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标志。

乙酸,乙醇,乙炔的用途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会有价值,只有 将知识转化为人们服务生产力,才会创 造财富

营养物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设计的物质的范 围很大,提高生活得质量需要化学常识 作基础 17—18周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效果预测

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注重的学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产生价值 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成果展示

1.学生论文《化学与人类》等

2.教案—教案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3.结题课

4.德育论文《关于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课题研究人:王小平

2009年2月19日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感于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入学习的研究、问题的探讨全过程,教师如何根据新大纲策划课堂教学,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的平台呢?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修养,更新观念,让新的理念真正起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杜郎口中学不大,可新的观念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办公楼的标语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两栋教学楼的标语是《自主·自信》、《探索·创新》,校门口的宣专栏目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十大转轨》、《课堂教学十大关系》、《成功课堂十大要素》、《自主教学十大能力》、《备堂十大要素》、《十大素质》等等这些抬头便是指导性标语,醒目的新理念的内容边沟见了乡村中学校园文化,最终内化为老师的教学思想内涵,休正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针,让教师通过这些耳熟能译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方针积蓄力量,走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教学一体化,每位教师都按“体验式”模式课型上课,各门学科虽教学内容不同,但方式大致相同,因而老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每位老师都随时将教学的感悟提供给大家分享,因而通过教学实践对理论的认识更深,更透彻,最终形成立体网络,构建了体现新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完整体系。为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第二,只有课前下苦工,课堂合作才能见成效。

如果仅利用课堂40分钟来完善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形成个性化风格,来应对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那是难以办到的。必须指导学生课外如何下功夫。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是课堂内外有机相结合新教学模式,它借用了课谈教学平台,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将目标问题化,将问题分别交给各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课前研究、探讨。最终带着思考后的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各组呈现组员们感悟理解的知识,并提出本组成员在运用中遇到新的问题。通过学习其他小组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更系统化。运用更灵活,变通后内化能力从而得到提升。当然,让学生能演好角色,当好演员,老师的策划更富有挑战性,每组课前探讨什么内容?如何呈现?将知识在哪些方便拓展、延伸?怎样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怎样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智慧的火花?怎样让学生的经验成果化?怎样让学生以少的题量迅速达到“质”的飞跃?。。教师思考的范围,备课的内容更广、更深。不备学生,不去利用,挖掘学生资源,是不可能实现兵带兵,兵强兵;让教学焕发青春的活力与魅力的!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走廊,楼梯间到处可见师生展示的各种形式的成果,有图示,表格,画,论文等等。及时总结提升,体现自我的价值。学会抬头看到的不是昂扬斗志,振奋精神的警示语,就是想要解答的凝难问题方法、和重要的经验规律规律,这种学习气氛无法让学生松懈下来,去忙一些无聊的事,而是去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成长,为他人的进步去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停止就是退步,一个小规模的乡城中学充满的生机与活力。

杜朗口中学的以全新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课堂?课堂不仅是老师传道,解惑之地,更应是学生展示自我,走向自我的舞台,并为学生的课后活动指明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探讨新的解决方案,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树立自信。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只有坚持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才能转换成内在的素养。素质教育也可说是养成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并且多年来始终如一,终见成效。老师要让学生当好演员,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要组合成一支优秀的团队,让学生在这支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团队中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使团队充满了活力,这样才能持久就不会乏味,当教育教学成为了一门创新的艺术,年轻人的心活跃起来,就像春天充满蓬勃的生机。

因受教育的平台,使孩子们养成了渴望发展自我,乐于团队合作,懂得为人办事的方法,分辨是非善恶。懂得知识、能力是自我发展的基石,这样的孩子习惯会坏吗?久而久之内化为自我素养,走向社会的大舞台。服务于社会时,他们会知道自己的路该怎样走,精彩的人生该怎样实现,当这样一批批年轻人充满活力的队伍,注入社会建设中来,时代才能进步、发展。杜郎口中学通过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让杜郎口中学起死回生,也成为全国各地教育同仁的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些乡村城镇教师也在教育战线上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始终如一便是结果,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学会做学习生活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窗口。

王小平

09.4.26 关于高一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改进的研究 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业因化学知识点多,因而选择题、填空题多,大题少,化学老师任教班级多,因而老师批阅作业需花大量时间。老师批阅作业主要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发现学生所学的知识中还存在的问题,为备好后面的课提供了新的素材,老师能否从批阅作业花费大量的时间中解脱出来,多一些时间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要尝试一种好的批改方式,让老师在短时间内,就能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达到批阅作业的目的 提出假设:

我们想采取这种方式——学生完成作业后由老师(或课代表)公布答案,学生对照答案用红笔更改错误答案,学生对完答案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更正即可,若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就在题号上画上问号,老师批阅作业时,着重看有问号的错题,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采取个别解答,或班级整体讲义的方式,以达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最佳效果。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通过对照答案,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积极地心态来解决。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从高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寻找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高三的教学。具体安排:

第一步:跟学生讲清完成了作业的目的,意义及老师批改方式,对未按老师要求做的学生在平时成绩考察中扣分,课代表要统计每天作业完成情况。第二步:实施 时间

作业内容

答案负责人

1-4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有关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复习题,月考试卷

黄铁明

4-9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有关的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的复习题,期中复习题试卷

吴政霞

11-16周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有关的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复习测试题,月考试卷题 王小平

17-19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关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测试题,期末复习题试卷

王小平

说明1.负责人:提前做好答案,并将答案复印好给各班的课代表。作业完成与批阅流程

学生做完作业→学生对答案更正→老师查阅完成情况及打问号的错题→分析问题解答 五。效果预测

我们认为通过上述作业批阅方式的该表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作业中的接错情况会改善

缺交作业情况会改善(因为有参考答案)课堂实效会提高,成绩有所上升(课堂上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学生用老师在解答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而专心听课)问问题气氛更浓,学习习惯会更好。六:成果展示

我们将就以下几个方向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作业批阅的效果 老师的参考答案汇总

学生的作业批改效果及教学成绩(以本部学生成绩作参考对比)学生对作业批改的意见 高一备课组 09.2.17 关于高一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改进的研究小结

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中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实行“零作业批改”,即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而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一:“零作业批改”的提出背景: 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3)校正措施不力。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实行“零作业批改方式”,批改方法:

学生做完作业→学生对答案更正(课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与同学交流问题→课代表手机典型问题→老师利用课前几分钟解答难点问题

二、“零作业批改”的实施环节 在实施零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自己和学生及时获得关于作业情况的反馈信息。因之他们有必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与习惯,掌握较完整的策略,以便学生合理使用得之不易的作业批阅权。

(一)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

首先,我们引导学生懂得自批作业是自己必须具备的素养,它将伴己一生。因为终身学习需要学习者懂得判断自己学习的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合理性。其次,我们帮助学生端正批改作业的态度,要对自己和合作伙伴负责,力戒马虎了事。其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创造性答案(包括“一题多解”)应与作业者本人或教师商量。最后,组织一定数量的尝试性批阅,从中发现易出现的问题,和有关的规律性。

(二)发挥“课代表小老师”的作用

我们充分发挥了课代表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课代表和同学一起互相学习,最容易了接到学生中的问题,让他抓紧时间先完成作业,先发现作业中的问题,限于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交流,在给出同学答案的同时可回答学生中家较简单的问题,留给较复杂的问题让老师在课堂解答,这样既让课代表得到了锻炼,老师也可迅速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及时。

(三)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 经过互批的作业本当即返回本人,学生在作业本上对做错的题进行标记(标记在作业本两侧的空白处,要整齐规范,一目了然)即做问题记录。问题记录从此成为学生制定新的学习计划的依据和折射学生进步的“指标”(问题越少进步越大),因而要保留到毕业前的总复习。

(四)教师课后复查学生作业并做相应的问题记录

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教师只对约学生批阅的作业进行复查,具体地说,翻阅作业本,看学生更正情况,对那些不符合要求作业的学生及时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一般在20分钟左右完成。

三、“零作业批改”实施效应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学会学习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至关重要的是增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判断是非、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自学难以落实,学会学习沦为空话。而实行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学生有了作业批阅权也就有了新的责任。在参照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批或自批作业(只批不改)时,他们不得不努力发现问题、判断是非。长此以往,他们的相应能力得以增强。同时,由于零作业批改是一套完整的策略,要求学生严格跟踪并解决作业问题,使得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业,而且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为任何社会生活说到底都是在形成常规的基础上发现与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如此,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概莫能外。比较起来,“全批全改”明显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这主要因为经过教师仔细批改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了无需思考的现成解题过程与答案,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简单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毛病。更深层思考,教师改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减少了学生通过自己纠正错误而得以发展的机会。从学生心得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零作业批改”发挥了他们自主能动性。

(二)促进教师“质性”敬业

教师的敬业精神可从“量性”与“质性”两方面审视。前者主要以牺牲休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等为标志。后者以勤于思索、探究奥秘、坚持巧干等为特征。对于当代的教师来说,前者诚可贵,后者价更高。因为前者缺少人文与科学的关怀,教师不仅不给自己安排必要的放松或休息时间,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容易要求学生同样不惜血本的苦干。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教师想走质性敬业的道路,但也会因精力不济等作罢。而零作业批改的实施,为他们腾出质性敬业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把大量时间用在“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上,通过潜心探索,发现解决学生问题的更巧妙的方法,变苦干为巧干。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敬业重心由量性向质性的转移,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策略。反思自己教学机会增多了,便于开展让“教学如何成为一门正真的艺术”课题研究。

(三):工作负担减轻教学质量更高 从负担方面看,启用零作业批改使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至少减少了五分之四。同时零作业批改要求学生“最小作业量”即学生只做课程标准规定的一套作业(学有余力者,可申请更多的作业或其它学习内容),以免作业过于繁杂教师难以研究学生的作业的问题,这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学习负担减轻、互批作业成为研究性活动、学生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解决关键性作业题上,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正常情况下,跟踪对象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自觉性强的学生)在三个月左右就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道理很简单,由于他已不依奈于老师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跟他人交流机会增多,记忆比较深刻,如本部想比,平均成绩在提升

(四):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尊师好学

当教师把较多时间用于跟踪学生的作业问题,加强个别指导时,师生交往频率大大提高。交往产生理解、理解孕育感情。不少教师逐渐克服了往昔对弱生(通称后进生)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的毛病。教师的变化使不少弱生真切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那些以前因怨师而厌学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对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不再打折扣甚至主动申请学习任务。情感培养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十分有益。

(五):弱生上进优生更优

在实施零作业批改后,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于弱生的指导,使得弱生普遍发展较快。零作业批改在关注弱生的同时,也给优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要在自批作业后的讨论中帮助弱生,发挥“小先生”作用。这有利于优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增强帮助他人的能力,以至于发展得更加优秀。尖子生层面在增加。

四、实施“零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零作业批改”,对自主性差的学生不利,他们不思考,直接抄答案。“零作业批改”对基础差的班不适或。他们还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引领。我们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坚持“感情先行”,把关爱学生放在全部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上,用感情驱动并调节教学中的认知活动,提高自批作业的认识。

第二:普通班自批作业在课内进行,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添批阅作业的效果。

第三:根据层次布置作业,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加强交流与面批,只有思考了教师批改的内容,并悟出了一些道理时,教师批改作业才有一定的教育效果

总之“零作业批改”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值得推广!高一备课组 09.5.17

第四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最终版)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论证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

1、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本着德育为首的法则,不断充实素质教育理论,完善德育教育体系,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研究实践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使之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理想。

3、通过研究实践有利于形成良好校风,并形成传统。

4、通过研究能够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以法治校”、“以法育人”的良好氛围。

5、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面对新的形式。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新的德育教育途径,丰富德育教育理论,使德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努力探求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切入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使德育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主要内容

1、现状研究,主要是调查研究各学科教学中是否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因素,存在哪些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的制定出切实可靠的思想教育目标和任务,从而落实到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

2、对策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2)建立课堂德育渗透体系和实施网络,形成全员参与、全方面、完整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结构和氛围。(3)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4)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5)依托教育科研,强化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涉及学风、教风、校园文化、各项活动、环境等)

(二)研究方法

1、加强组织建设

本课题组共有40名教师组成,其中中高级教师占有绝大部分,人员素质比较高,具有较多的研究能力,为了便于开展研究,本课题组根据学科分布,由各学科组长承担各自学科的研究任务。

2、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素质

一个课题能否成功开展活动,并取得预定成果,与课题组成员素质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是一个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我们课题组把加强培训,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素质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一是学习各学科新课标中有关学生德育方面的要求,学习《教育学》、《学生心理学》相关内容;二是选择相关的权威刊物为培训教材;三是在可能情况下请有关专家指导;四是走出去学习兄弟学校及外市县学校的经验等,从而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

3、强调过程管理

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课题,积极开展研究、探讨活动,做到目标明确,活动具体,总结及时。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有资料由课题组领导小组整理归档,课题组负责人认真组织好每次活动,不仅参与研究的全过程,而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可行性)

1、课题组主要成员研究能力

本课题组负责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十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曾多次参加课题研究,多项课题已结题具备课题研究能力,协调能力强。课题组主要成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均有班主任工作经历,且成绩优异。

2、完成课题的保障

制定计划,分步实施,课题成员具备科学的实践态度、刻苦钻研、改革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接受专家指导,通过逐步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实验过程的整理,强化实验过程的监控,坚持定期召开实验总结会、理论研究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资料准备

前期资料准备主要是相关文件、书籍、音像制品、刊物等走理论之路;中期主要通过对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进行研究,走实践之路;后期对整个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征集出版、交流。

4、研究手段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法、教学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价法等研究方法。

5、科研经费保障

开展研究所需经费学校将全力支持。经费使用在主管领导的审查下开支,本着节约、高效、合理、科学的使用原则。

五、研究成果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课题,结合课题组的组成情况和我校的客观实际,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案例分析、教案、论文、教学反思等。每个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撰稿,争取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以优异成绩结题。

六、研究计划进度

(一)准备阶段(2011.4——2011.7)

确定实验成员、实验目标、操作人员分工、培训实验人员、落实任务和措施、收集资料。

(二)实验阶段(2011.8——2013.10)

实施各计划的具体操作,举行交流研讨会,定期总结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三)总结阶段()

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册、收集典型材料,完成实验报告,接受评审鉴定。

东丰县二龙中学

课题组

2011年4月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东丰县二龙山乡中学

第五篇: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理化初级中学 王兴平

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内容丰富,有诸多方面德育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德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和火药以及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及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在绪言部分教学中,介绍我国陶器的制造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开始,而瓷器的制造则不晚于三千年前的商代。中国瓷器的制造技术于十五世纪传入西欧,欧洲人称之为“CHINA”(中国)。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民发明瓷器的永不忘怀的纪念。例如上化学《绪言》部分里讲到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取得的辉煌成果,补充介绍“蔡伦纸”的造纸技术(改用便宜的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以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后人称他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技术都是依蔡伦的技术推广的,直到公元751年,唐军与阿拉伯打仗,唐军被俘,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阿拉伯人,然后传给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钢铁生产、冶炼历程,特别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安万毕术》中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冶金技术比西方国家早1700年。通过学习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化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如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全成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80年代,又首次合成核糖核酸,使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历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些事例充分说明,我国的化学研究技术和有关生产水平,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使学生更多了解祖国,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而产生深厚的爱国之情,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

2.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在学习物理变化概念时,列举水的三态变化、汽油的挥发都是揭示了物质内部分子运动,水三态的变化与外界的温度有关系的,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碳与氧气生成CO和CO2)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永恒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核电荷数引起元素种类的改变、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单质中、由于相互作用的原子个数不同使物质性质各异(如金刚石、石墨),通过H2—H2O—H2、CO—CO2—CO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中,可使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用变化、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利用教材结合周围环境,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在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学中,第六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我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污染活动调查。另一方面,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二.德育在实验教学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是直观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正确、清晰的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把实验现象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导游者”,深入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此外,在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节约药品、爱护仪器、保持卫生,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通过实验后对部分物质的回收和利用,渗透商品经济观念教育。三.德育在课外活动中的渗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受到熏陶。如,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丰富多彩的趣味化学小实验,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和化学晚会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教育;通过对地区的水资源及大气、水域、土壤的污染进行调查并研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总之,要有意识的、主动自觉挖掘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一体化,就能在“授业、解惑”中“传道”,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我们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机智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机智 —李改会 【摘要】 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认识和深刻理解。新课改化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失控现象,考验着化学教......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小学孟祥成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 教育 ,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网络 道德与高度的 社会 责任感,是每一......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诚然,德育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目的的灵魂。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化学教学中德育工作总结 杨智斌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以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在这个......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