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旁宫赋》优秀教案
《阿旁宫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 2.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了解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三、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
四、关于阿房宫
(一)传说中的整体情况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二)传说中的修建情况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三)传说中的名字的由来
(一说)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阿房”。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二说)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
(三说)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四)传说中的覆灭情况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点拨:那么23岁的杜牧为何要写《阿房宫赋》?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
五、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六、初步感知
1、学生朗诵,注意正字音
2、学生齐读课文
(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对阿房宫总体的印象是什么?[奢华、宏伟]好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阿房宫,感受它的奢华、宏伟)
七、文本研习
1.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划分文章层次。
一(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二(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2.具体研习第1段。
(一)补充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4 盘盘焉 焉:„„的样子。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
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小组讨论)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三)学生再读或试背课文。
第二篇:虞美人,阿旁宫赋,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虞美人》李煜
1.李煜《虞美人》中表明词人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的句子是:。
2.“明月”和“东风”两个意象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 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的两句是:。
3.《虞美人》中词人李煜面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现实,勾起无穷幽怨之情的句子是:。
4.李煜《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绪之重,难以排遣。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阿房宫赋
1、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实写楼阁、廊檐的语句是,;,。
4、《阿房宫赋》中虚写了长桥、复道的句子是,?,?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6、写阿房宫中的“妃嫔”的由来的语句是,,。
7、通过描写宫人梳妆打扮,以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的语句是,。
8、写原来六国的金玉珍宝被秦人像土块、铁锅一样随意挥霍、随意堆弃的语句是,。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
10、《阿房宫赋》中作者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六组比喻句是,;,;,;,;,。
11、《阿房宫赋》揭露了秦王朝暴政“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其最终结果是“戍卒叫,楚人一炬,”。
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答案: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1、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函谷举,可怜焦土
1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逍遥游》
1.《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
2.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3.《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 度 4.《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地俩句是“。” 5.《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6.《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 7.《逍遥游》中作者写斥鷃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 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9.《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10.《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1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
1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13.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14.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15.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1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17.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18.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19.当看到大鹏“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20.《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1.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2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1.23.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7.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10.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1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1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7.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18.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0.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2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第三篇:《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明确: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①重点词语。
明确:“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转、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要仔细分辨。
“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
“妃嫔媵嫱”——“嫔”(pí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í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
“辇来于秦”——“辇(niǎ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
“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掌握的实词,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要仔细分辨。
②疑难语句。
明确:“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镣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四、研习第一段
1、补充解释。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③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
④盘盘焉 焉:……的样子。
⑤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
⑥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⑦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⑧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⑨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2、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②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③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五、分析第二段
1、补充解释。
①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②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③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④为秦宫人 为:成为。
⑤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⑥雷霆乍惊 乍:突然。
⑦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⑨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⑩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2、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
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②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③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牧的华美的语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华。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
二、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
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
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
“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住。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念”顾念。按“念”,《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思念”,引申为“念头、想法”、“惦念顾念”等,这两句是紧承上句具体说明。
“南亩”——即“田亩”。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
“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
“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哀”,哀叹、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4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人,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
二、赏读第三段
1、补充注释。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②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③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⑤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⑥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⑦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2、分析第3段的内容和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共分三层。
①“用之如泥少”以上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②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③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一炬”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四、赏读第四段
1、补充注释。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③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④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⑤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2、分析内容。
①“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②“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第一、二、四个“后人”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第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④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欣赏文章的结构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言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工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2、文章的第3、4能否对调?为什么?
明确:两段之间不对对调。第3段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
六、比较阅读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明确: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课堂小结
读一篇好文章,总是唇齿留香,《阿房宫赋》就这种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好文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作者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因此,作者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结构图:
原因 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 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
结果------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
借鉴------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
第四篇:三点水旁教案
江苏省第七届写字(书法)教学优质课比赛教案
三点水旁字的写法
江都市大桥中心小学
执教者:刘江海
联系电话:***
三点水旁字的写法
江都市大桥中心小学
刘江海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欧体三点水旁独有的两种写法,在书写时能够做到“笔意相连,弧形排列”;
2、能够把带有三点水旁的字写美观,书写做到“左边窄小,右边舒展”;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简单的评价。教学准备:课件、毛边纸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点水旁的写法,三点水旁字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三点水旁三点弧形排列,挑点指向第一笔的起笔处或右边部分的起笔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教学内容。
1、师: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书法课。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书法作品。你们猜猜看,这是哪位书法家写的?(课件出示老师的作品给学生欣赏。)
2、师:你们猜到是哪位书法家写的了吗?(指名说)
师:再猜猜看„„告诉你们吧这些都是我写的。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生:知道。
(生说出老师的名字)
师:我叫什么?(课件出示:江海)
生:不知道。
师:我姓刘,名叫„„看!叫什么?(课件出示:江海)】
3、师:你们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吗?
(生:都是三点水旁。)
4、师:对,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欧体三点水旁的写法。
(板书:三点水旁)
二、讲解三点水旁的两种写法。
1、师:老师知道大家一直练的是颜体,可是今天我们要练欧体,欧体三点水旁和颜体有什么不同呢?请看!(课件出示对照图)
师:颜体的三点水旁,主要是由侧点、侧点、挑点组成的,而欧体三点水旁主要由“撇点、直撇点、挑点”构成,最大的不同在于欧体是用行书的笔法来写。(课件出示三点水加红框的对照图。)
2、师:欧体三点水旁有这样几种写法。(课件出示三点水的四种写法)师:
一、二种写法是欧体独有的写法,三、四两种写法和颜体的写法旁差不多,这节课我们不作具体介绍。
师:仔细看看第一种和第二种写法,你能发现它们的差别吗?
(生:生看出来,指名说;
生看不出来,师说。)
师:看得真仔细!第一种写法二、三笔断开,不过虽然它们断开,但是笔意是相连的,这叫笔断意连;第二种写法二、三两笔连在一起了,这完全是行书的写法。
3、师:“江、海”这两个字的三点水旁分别属于哪一种写法?(课件出示)
4、师: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写法我们都要注意:三个点要一笔紧接着一笔写,中途不要沾墨掭笔,这样才能做到笔意相连(板书:笔意相连),另外这三点要呈弧形排列。(课件出示,板书:弧形排列)还要注意的是:挑点出锋应指向撇点起笔处或右边部分的起笔处。(课件出示)[电脑切换成视频]
5、师:看老师写一写第一种三点水旁。
师范写第一种三点水旁,边范写,边说要点:撇点注意向左运行,短而有力,第一笔出锋处顺势向下运行,边行笔边提笔,要渐渐变细,最后完全提起,再稍向左下起笔,接着向右下顿笔,向右上写出挑点来,笔锋指向第一笔起笔处或稍偏右。注意三点弧形排列,二三笔笔断意连。
6、师:同学们学写一遍。(师巡视指导)师:注意三点弧形排列,二、三笔笔断意连。
7、师:我们再来学写一下第二种写法。
师范写第二种三点水旁,边范写,边强调:撇点注意向左运行,短而有力,第一笔出锋处顺势向下运行,边行笔边提笔,要渐渐变细,但不能完全提笔,顺势稍向左下起笔,接着向右下顿笔,向右上写出挑点来,笔锋指向第一笔起笔处或稍偏右。注意三点弧形排列,二三笔连在了一起。师:同学们也学写一遍。(师巡视指导)(师:注意第二种写法与第一种写法的不同,二三笔连在一起。)
8、点评学生写的三点水旁。(找一个写得差的,找一个写得好的)(课前准备:了解班上哪两个人写得最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写的三点水旁,先看第一种,谁来说说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然后再提提意见。(视频展台出示学生写的三点水旁)
指名学生点评,说对的师用红笔修改。(师评价语:你看得很仔细,评价也非常到位。)
师:我们再看看第二种„„
9、师:请同学们每种写法再写两遍,我相信这一次你们一定比上次写得好。
10、生再写三点水旁。(每个两遍)
11、师小结:老师巡视了一下,现在同学们写的三点水旁基本到位了,不错。[视频展台切换成电脑]
三、学写带有三点水旁的字。
1、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四个三点水旁的字。(课件直接出示米字格的字)
2、师:看看这几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图1)(生回答)
师:是啊,左边三点水旁要写得窄小,(师板书:左边窄小)那右边呢?(课件出示图2)右边要向外舒展些。(师板书:右边舒展)如果右边不够舒展,就会造成左边窄小,右边也很窄,整个字要么会变得很小,要么字会变得瘦长。
师说一说每个字应该写舒展的笔画。
3、师:你们觉得这四个字里哪个字最难写,想让老师教你们写一写的? 生说,师随机范写,边范写边指导。[电脑切换成视频] 师范写完一个,让学生写一遍。
(江:三点水旁要写得窄些、长些,二、三笔相连,右边的“工”要写得扁些、宽些;笔画上要注意,工的第一横短而斜,竖要短而弯曲,下面的横应该长而且要平些。
海:三点水旁要写得窄些、短些,二、三笔笔断意连,它的右边要长些宽些;右边的撇起笔要比左边三点水旁第一笔高,短横向右上斜,竖折的横收笔处要略向下斜,另外中间的长横从竖折的竖中间穿过,要写得舒展。
清:三点水旁整个要写得窄些、短些,二、三笔相连,右边要长些宽些;特别要注意的是右边青字横画笔比较多要写得细些,紧凑些,另外还要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差不多,中间的长横要写得长些,而且不能低于横中线,下面的月要写得瘦而且长些。
流:整个三点水旁要写得窄些,长度和右边部分差不多,二、三笔笔断意连,右边部分上窄下宽,所以上面的短横不能长,撇折的撇在横画偏左边起笔,点要竖起来些,下面的尖头撇要撇出去,竖弯要向外伸展。)
4、四个字写完后集中评议。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刚才写的字。(出示几个同学写的字)师:谁来说说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注意在评价时,我们应该先看看字的结构,然后说说笔画)。老师重点引导孩子评议结构,和三点水旁。
5、生点评,师用红笔进行修改。(生评得不足的,师补充)
6、师: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字再临写一遍。(生临写)
师:这一遍同学们写得都比较好,你看这个同学写的,他就注意到了三点水旁三点笔意相连,三点成弧形排列,还有就是整个字写得左边窄小,右边舒展。
师直接用红笔改。(注意稍改动)
四、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欧体三点水旁的写法,知道了三点水旁在书写时应该做到“笔意相连,三点要成弧形排列”,接着我们还学习了带有三点水旁的字,书写时我们要把“左边三点水旁写得窄小些,右边部分要写得舒展些”。
2、师:今天我们所学的四个字其实可以组成一幅作品,课后同学们可以在你们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多种形式的书法作品,书写时要注意顺序,一般的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出示作品形式图)
3、师:《九成宫醴泉铭》上还有许多三点水旁的字,课后同学们可以对照字帖进行联系。
第五篇:八上《苏州赋》优秀教案
八上《苏州赋》优秀教案
《苏州赋》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有关字词。
2、适当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题。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4、感受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赋”的特点。
2、通过读课文,体会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的主题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民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这里的“苏”就是苏州,一个能与天堂相媲美的地方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王蒙到那里去欣赏一番。(板书题目)
“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苏州在江苏的南部,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园林著称,据说圆明园就是从这里的园林设计中精选建成的。
2、学生读课文,理清的思路。
引出苏州
介绍苏州
赞美苏州
3、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这就是苏州。
2苏州,还是苏州吗?3苏州更加苏州!4苏州是永远的。结合内容,思考这些句子的内涵和在文中的作用。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这几句很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的感情线,把紧凑地串联在一起。它包含了作者对苏州辉煌腾飞的喜悦与自豪,对苏州遭到毁灭与伤害的忧伤与愤慨。
齐读课文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补充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苏州遭到破坏的原因。同时也明白遭到破坏和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还有人们的心灵。
5、写了苏州哪些方面,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回答。
教师归结:苏州的历史苏州的腾飞
苏州的文化
苏州的园林艺术
苏州的刺绣和佳肴
反问与排比
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探讨的主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结:赞颂了苏州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苏州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得到恢复和发展的由衷喜悦。当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同学们可以继续探讨。
7、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赋”在文中是什么意思?通过我们看到了,重点不是描写,而是极力地铺陈,进行议论和抒情。这也就是“赋”的特点。作者借用这一古文体,把他的思想感情淋漓酣畅的抒发了出来。
8、学生讨论在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
9、总结: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新颖,有创意,运用大量的修辞增强的表现力。
0、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2搜集苏州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苏州的历史
苏州的腾飞
苏州赋
苏州的文化
由衷的喜悦和礼赞
苏州的园林艺术
苏州的刺绣和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