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模块复习Unit 1 Art

时间:2019-05-12 17: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模块复习Unit 1 Art》,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模块复习Unit 1 Art》。

第一篇:人教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模块复习Unit 1 Art

选修6

Unit 1 Art

Ⅰ.词汇运用

1.Beauty is ________(抽象的)but a tree is not.2.He read through the book and ________(作了摘录)its contents.3.She has lost ________(信任)her husband.4.He was caught in an accident,________(因此)he was late for the meeting.5.My ________(目标是提高)my spoken English.6.He found this painting ________(没有大价值)in helping you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art.7.I have had the furniture ________(估价)and it ________(估价为)¥2,600.8.All eyes ________(注视)Liu Xiang in the stadium.9.He ________(说服我买)that dictionary.10.The newly discovered Greek sculpture is now ________(在展出). 11.China is one of the ________(文明国家).

12.He found a ________(固定的工作)four years after 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13.We’ve got to be ________(现实的)because we can’t really afford another holiday.答案:1.abstract 2.made an abstract of 3.belief in 4.and consequently/as a consequence 5.aim is to improve 6.of little value 7.valued;was valued at 8.were focused on 9.convinced me to buy 10.on exhibition 11.civilized nations 12.permanent job 13.realistic

Ⅱ.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 最佳选项。

Eleven­year­old Angela was attacked by a rare __1__ involving her nerve system.She was unable to walk and her movement was __2__ in other ways as well.The doctors did not hold much __3__ of her ever recovering from this illness.They __4__ she’d spend the rest of her life in a wheelchair.They said that few,if any,were able to come back to __5__ after suffering from this disease.The little girl was __6__.There,lying in her hospital bed,she would swear that she was __7__ going to be walking again someday.She was moved to a specialized __8__ hospital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Whatever __9__ could be applied to her case were used.The doctors were attracted by her undefeatable spirit.They taught her about imagining about seeing herself walking.If it would do nothing else,it would at least give her hope and something __10__ to do in the long waking hours in her bed.Angela would work as hard as possible in physical treatment,and in exercise sessions.But she worked just as hard lying there faithfully doing her imagining,visualizing herself moving,moving,moving!One day,as she was attempting,with all her might,to imagine her legs moving again,it seemed as though something __11__ happened:the bed moved!It began to move around the room!She __12__ out,“Look what I’m doing!Look!Look!I can do it.I moved!I moved!”

Of course,at this very moment everyone else in the hospital was screaming,too,and running for cover.People were screaming,equipment was __13__ and glass was breaking.You see,it was the recent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But don’t tell that to Angela.She’s __14__ that she did it.And now only a few years later,she’s back in school,on her own __15__.No crutches,no wheelchair.You see,anyone who can shake the earth between San Francisco and Oakland can defeat a little disease,can’t they?

【解题导语】 本文讲述的是一位十一岁的小姑娘患神经系统疾病后以坚强的意志战胜疾病从而重新站立起来的故事。

1.A.problem B.disease C.accident D.error 解析:从前面的was attacked及后面的her nerve system应填“疾病”的词。答案:B 2.A.reduced B.avoided C.restricted D.forced 解析:从She was unable to walk可以看出她在其他方面也受到限制。答案:C 3.A.thought B.idea C.opinion D.hope 解析:由前面可以看出,医生对她的恢复不抱任何希望。答案:D 4.A.predicted B.prepared C.admitted D.decided 解析:根据后面的过去将来时态此处表示“他们预测她会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答案:A 5.A.active B.normal C.alive D.confident 解析:此空表示患了这种病的人几乎没有能恢复正常的。normal系名词,其它是形 容词,意义也不通。答案:B 6.A.fearless B.peaceful C.patient D.stainless 解析:从后面的话可以看出,她没有被疾病吓倒,故填fearless,表示“无畏的”。答案:A 7.A.probably B.approximately C.sincerely D.certainly 解析:从前面的swear可以看出她对于自己能重新站起来充满信心,故选D。表示 “一定能站起来”。答案:D 8.A.recovery B.experiment C.practice D.exercise 解析:做了手术后她被转移到“康复医院”,故填recovery。答案:A 9.A.schedules B.instructions C.supports D.treatments 解析:这里用表示“治疗方式”的词,凡能用的治疗方法都用在她身上了。故填 treatments。答案:D 10.A.admirable B.interesting C.optimistic D.appropriate 解析:从give her hope应该填optimistic。答案:C 11.A.useful B.regretful C.surprising D.disgusting 解析:从the bed moved!说明“奇迹发生了”。故选C。答案:C 12.A.screamed B.laughed C.spoke D.sang 解析:只有用screamed才能表达她此时的惊奇的心情。答案:A 13.A.accelerating B.running C.appearing D.falling 解析:因发生地震,设备掉落,故填falling。答案:D 14.A.convinced B.supposed C.realized D.accepted 解析:从But don’t tell that to Angela.表示要让她相信是她把床移动的而不是 地震。答案:A 15.A.parts B.legs C.body D.role 解析:on one’s own legs系固定搭配,表示“自立”之意。答案:B

Ⅲ.阅读理解

I was interested to read a newspaper article about a new concept in old people’s homes in France.The idea is simple,but revolutionary—combining a residential home for the elderly with a nursery school in the same building.The children and the residents eat lunch together and share activities.In the afternoons,the residents enjoy reading or telling stories to the children,and if a child is feeling sad or tired,there is always a kind lap to sit on and a cuddle.There are trips out and birthday parties,too.The advantages are enormous for everyone concerned.The children are happy because they get a lot more individual attention,and respond well because someone has time for them.They see illness and death and learn to accept them.The residents are happy because they feel useful and needed.They are more activ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life when the children are around and they take more interest in their appearance,too.Nowadays there is less and less contact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young.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including the breakdown of the extended family,working parents with no time to care for ageing relations,families that have moved away,and smaller flats with no room for grandparents.But the result is the same—increasing numbers of children without grandparents and old people who have no contact with children.And more old people who are lonely and feel useless,along with more and more families with young children who desperately need more support.It’s a major problem in many societies.That’s why intergenerational_programmes,designed to bring the old and the young together,are growing in popularity all over the world.There are examples of successful attempts all over the world.Using young people to teach IT skills to older people is one obvious example.Using old people as volunteer assistants in schools is another,perhaps reading with children who need extra attention.【文章大意】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思维,那就是在孩子们的生活与老年人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解决了老人孤独的问题又缓解了孩子们不能被充分照顾之忧,一举两得,从而满足各自的需要。

1.A nursery school is a place where ________.A.future nurses are trained B.the elderly live C.children are taken care of D.the old join in activities 解析:考查推理判断。通过第一段可以看出“combining a residential home for the elderly with a nursery school in the same building”的目的是让孩子一起吃饭分享活 动,从中可推断出nursery school与children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难度适中。答案:C 2.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A number of assistants are employed to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B.The new concept benefits both the elderly and the children.C.The children become stronger after getting more individual attention.D.The children learn that sick people will die.解析:考查细节理解。根据第二段第一句得知“参与活动的每个有关人员都得到了 巨大的利益”,B选项正好符合此意。其他选项之意在文中没有信息支持。难度 适中。答案:B 3.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Paragraph 3? A.The reason why the old and the young are separated.B.One reason why children don’t live with their grandparents.C.The support children need.D.The problem that the old and the young are separated.解析:考查推理判断。根据本段第一句之意,再加上下文细节的支持,又有最后一 句的归纳不难发现本段主要讲述的问题,D与题意相符。做题时注意题干当中的 “mainly”之词。本题难。答案:D 4.What do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mes” in Paragraph 4 refer to? A.Combining elderly homes with nursery schools.B.Letting the children and the residents eat together.C.Asking young people to teach IT skills to older people.D.Using old people as volunteer assistants in schools.解析:考查推理判断。根据第四段第一句画线部分后面的定语再结合第一段不难看 出A选项是最佳选择,B、C、D三个选项虽然在文中都提到但都属于A项里面的具 体做法。本题难。答案:A 5.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Old people’s homes in France B.Building bridges of life C.A solution to the elderly problem D.Children’s new happy life 解析:考查主旨大意。本篇的第一段里提到“new concept”,最后一段提到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mes”,都点明了同样的意思:在孩子们的生活 与老年人的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将他们连在一起。B选项正合此意。A、C、D 三个选项意思过于片面。本题难。答案:B

第二篇:2012年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

2012年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很系统)第一课时 【考点阐释 】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考试大纲》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级。【命题特点】

一般来讲,本考点的考查范围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两大项。

高考试卷中通常以两种形式进行考查:一是辨析病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第I卷中,这种形式占多数;二是修改病句,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在第II卷中。

主要考查以下六种病句类型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 第一种,选择题 【高考题例】

广东卷(A)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C.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几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并命名为„金丝牦牛‟”主语不是“金色牦牛”而是“人”,宜改为“被命名为„金丝牦牛‟”。C项中“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语序不当,“令人流连忘返”应调后;D项“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第二种。修改病句

例:(2006江苏高考)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⑴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⑵重温先生的教诲吧!答:①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

⑩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解析:①处称呼与对象身份不合,对象是中学生。⑤⑥⑦三处语序不当,“苍松翠柏”“青山绿水”两句应放在一起才更符合观察顺序。⑩处“故地重游”与第一句“第一次”矛盾。

修改病句,首先要查出句子的毛病所在,再进行妥善的处理。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在高考试卷中以两种形式考查,一是单项选择题,放在Ⅰ卷;一是主观性试题,放在Ⅱ卷。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

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修改语病时,要注意:

A、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 B、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 C、要注意考题的要求

三、高考病句考查规律(教师点拨与总结)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四、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第二课时“语序不当” 教学目标:

掌握“语序不当”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

【2008年高考四川卷】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解析】C.“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语序不当,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

【2008年高考湖北卷】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答案解析】B项属于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不管---都”领起的内容,都从属于“他”,“他”提到前边才合适;

二、考点复习语序不当的类别: ①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②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③虚词的位置不当;

④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⑤分句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教师提示】: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分析: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例1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教师提示】: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目的或原因、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相关举例】:

1、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改为:那位失主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教师解析

表目的或原因的短语+时间词+处所词+情态动词或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中心词

2、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分析: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3、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与白人在娱乐场所享有平等的地位

分析:句中动词“享有”前有两个修饰语,“在娱乐场所”相当于例句中的“在休息室里”,“与白人”相当于例句中的“同他”,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修饰语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才符合次序,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3、虚词位置不当。(1)副词的位置不对。

例如: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不”移到“把”字前)(2)介词位置不当

例如: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3)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移至“内容”前,“内容很不错”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4)虚词位置不正确造成的主客体颠倒

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是不陌生的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例: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按事理、逻辑次序、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应改为“引人深思,促人猛省,催人进取)【相关举例】:

①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②如果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③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5、分句位置不当

例l: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三、方法总结

关于语序不当的语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2.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语序不当”课堂训练

1、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2008年高考安徽卷】

项主要是词序不当和主语不一致。“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建议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

2.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2007全国Ⅰ卷)

“每年”应放到“10”前面。

3.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2007全国Ⅱ卷)

“详细的”应放到“介绍了”前面。

4.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2007宁夏、海南卷)

“临场的无数竞技”应改为“无数的临场竞技”。

5.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2007辽宁卷)

“化石牙齿”应为“牙齿化石”。

6.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2007浙江卷)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并非“使用了太阳能电池”的结果,应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提到“它使用了”的前面。

7.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007广东卷)

7“两千多年前”应放到“新出土的”之前。

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安徽卷)“发展和重视”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9、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2004北京卷)“不是”一词语序不当,分句主语不相同时,关联词语应放到主语前面,应将“不是”移到“质量”前面。

10、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2004福建卷)

语序不当,应改为: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而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

11、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湖南卷)

语序不当,“把”字句的否定应在“把”字前面,应改为“摄影家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

12、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2005山东卷)

句中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后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

1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2005江西卷)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

14、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广东卷)

句中定语“180多家”的位置不当,应放“单位”前面。

15、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2005全国卷Ⅰ)句中“已经”与“累计”应该换位置。

16、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2005湖南卷)

语序不当。介词“被”的位置不当,应放在“通过”的前面。

17、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2005广东卷)

句中“又”承前面的主语“小刀”,就应该放在“肉烧熟了”之前,可改为“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又可以在肉烧熟了后用它作餐具。”

18、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2005北京卷)

递进关系的复句,顺序颠倒了。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19、英国一本杂志社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2006北京卷)

“英国一本杂志社编的《野性大地》不妥,语序不当,应改为“英国某杂志社编的一本《野性大地》摄影集”。20、上海音乐厅精心打造的“五一”晚会,奉献给观众的俨然是一桌名家荟萃、名曲云集的文化大餐。(2006浙江卷)语序不当,把“俨然是”放到“奉献给观众”的前面。)

21、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2006安徽卷)“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营造、抚育、管理和保护等支出的费用”。

22、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2006江西卷)“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大事”前的复杂定语应按以下习惯次序排列:

1、表指代领属或时间处所。

2、表指称或数量。

3、动词或动词短语。

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5、名词或名词短语。

23“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2006辽宁卷)

“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语序不当,应为“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

24、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岗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给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语序不当,应将“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改为“描绘着未来家园美好的远景”。(2006山东卷)

第三课时“搭配不当” 教学目标:

掌握“搭配不当”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

【2008年高考江苏卷】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C 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解析】。A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解析】B项“具有……作用”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功效”;

二、考点复习

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也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并列短语做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①知识讲解与解题技巧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1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2007全国Ⅰ卷)

例2.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07江苏卷)

例3.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07辽宁卷)例4.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07天津卷)

例5.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07湖南卷)

解析:例1中“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例2中“公众的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例3中“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不会在人的“指挥”下工作,应将“指挥”改为“操纵”。例4可将“创造的”改为“创造了”,使主语为“王维”。例5中的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如果补出主语来,这个分句就是“中国史学家显示出学术含量”,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例6.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2008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B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

7、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2008年高考湖南卷】

【解析】 D项“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保持……缅怀和感恩。搭配不当

8、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07四川卷)

9、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07重庆卷)

解析:例

8、例9为动宾搭配不当,例8中“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例9中“炎凉”一般只用它的比喻义,即人事中的亲疏冷暖,用在这里不恰当,也不能与“遮挡”搭配;“喜”“乐”是不需要“抚慰”的,因此也有搭配不当的问题。

3、主宾搭配不当

例:(1)(2004高考 天津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删掉孩子后的“的”)(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语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

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1: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2007北京卷)例

2、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3、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5、关联词搭配不当

1、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无论……(还是)……(都)”

2、球员们深深理解这一点: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改为:而且是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1: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07山东卷)

例2.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2008年高考四川卷)

【解析】B.“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

7、并列短语做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例 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解析:主语是“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谓语是“感染”。“思路”是不好“感染的,主谓搭配不当。并列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时,常常会和谓语、宾语不搭配。

三、方法总结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搭配不当症。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运动员们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2.望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患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症。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彼此失应症。

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4.望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患前后失应症。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5.望见“是”字句,检查是否患动宾搭配不当症。

三枪集团的内衣产品,是1994年全国同行业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著名品牌。

四、课堂训练

1.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2008年高考天津卷】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仅”应放在“那时”之后

2、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2004辽宁卷)

“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塑造”改为“显示”。

3、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2004全国一卷)

搭配不当,不能说“时间在进行”,可以删除“申请时间”或删去“进行”。

4、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2004全国四卷)一面和两面不相应。

5、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2004北京卷)

“要防……的重任”搭配不当,可改为“曼城足球队要防守住曼联队的„恐怖左翼‟,邓恩不行……”或“曼城足球队员要承担起防住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

6、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2004天津卷)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7、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2004重庆卷)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在“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前补入介词“用”或“以”。“看到” “乡音”不搭配。

8、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2004福建卷)

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好坏”应指两方面,后面却只有“好”的一面。

9、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2004湖南卷)

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该基地每年生产的无公害蔬菜……”。

10、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2004湖北卷)

“……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主持”与“发现”搭配不当。

11、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关于”用词不当,可改为“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或“手机质量方面的投诉……”。(2004浙江卷)

12、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廓。(2005山东卷6A)“焕发”与“泥土的芬芳”动宾搭配不当。应说成是“(仿佛)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才可以。

13、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2005全国卷Ⅲ4D)“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14.(2005北京卷5A)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动词“造就”和宾语“奇观”搭配不当,应把“造就”改为“形成”。

15、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2005浙江卷5A)

动词“服用”和宾语“含碘量”搭配不当。可改为“服用含碘的补品”。

16、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2005广东卷4B)“具有…生态环境”是动宾结构,不能充当“已经不多了”的主语,可把“具有”去掉。

17、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2005全国卷Ⅲ4B)

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18、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2005江西卷6D)主语“乒乓球馆”和宾语“团体”搭配不当,把“团体”改成“机构”或者“单位”。

19、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2005天津卷4D)主语“幸福”和宾语“评价” 搭配不当。删去“和评价”。

20、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2005全国卷Ⅰ3C)“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21、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5山东卷6D)“抓不抓”是两面,“后继有人”是一面,应去掉“抓不抓”。

22、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2005浙江5C)

“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与“国家富强”一方面搭配不当。去掉“与否”。

23.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2006全国卷1)

一面对两面。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

24.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2006全国卷2)“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与“感染了”不搭配。

25、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2006北京卷)

搭配不当,“一排排,一行行”修饰“桃林这个表集合概念的词不妥。”;

26、某些商家违背商业道德,利用中小学生具有的好奇心理和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为“隐形笔”大做广告。“利用”与“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不能搭配。(2006北京卷)

27.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2006安徽卷)“完成”与“进步”不搭配,“完成”宜改为“实现”。

28.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2006广东卷)

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仿佛还感到有一个没有过场的人物”。

29.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2006广东卷)

“下降”后面不能接“倍数”。

30、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2006湖北卷)

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31.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2006湖南卷)

属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只是”不能与“而是”搭配,应将“不只是”改为“不是”。

32.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2006江苏卷)

“掩护”与“安全”搭配不当。

33、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2006江西卷)“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大事”前的复杂定语应按以下习惯次序排列:

1、表指代领属或时间处所。

2、表指称或数量。

3、动词或动词短语。

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5、名词或名词短语。

34.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2006辽宁卷)“解决困境”不搭配,应为“解决矛”或“摆脱困境”。

35、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2006四川卷)

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主要问题在第二分句。其一,不是“早餐的营养”“应提供”,而是“早餐”“应提供营养”;其二,“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语序不当造成歧义,应该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36、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2006四川卷)

搭配不当,“有没有”是两面,而“关键在于”是一面,应在“在于”后加上“是否”。

37、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006天津卷)

“衡量”与“标志”搭配不当。

38、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2006天津卷)“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搭配不当。

39、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2006重庆卷)“缓解”与“问题”属动宾不搭配,改“问题”为“矛盾”。

40.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2006广东卷

应改为“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

第四课时 成分残缺或赘余 教学目标:

掌握“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解析】C项“承担了……主持”残缺宾语中心语,后面添加“的工作”; 【2008年广东卷】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解析】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 【2008年高考江苏卷】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解析】。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2008年高考浙江卷】 D.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解析:D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2008年高考江西卷】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解析】。C “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

二、考点复习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1、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关联词残缺(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

(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例

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例

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3、当丁医生经过住院治疗回到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2)暗中更换主语而主语残缺

不能把前一分句的宾语当作后一分句的主语。

1、比赛地点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沿着长安街、二环路等规定路线跑完全程42.195公里。例2、2003年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10。例

3、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3)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分析:在“兴趣”的后面加“的情况”

2、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致命一击,使假文凭无藏身之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分析:在“注册”的后面加“制度”

(4)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例: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解析:将“南堡人民”与“经过”交换位置(5)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1、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难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2、“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令人痛惜,但这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约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例3鲁迅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受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无数个读书人中的一个。(6)缺谓语动词的宾语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

1、记者从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获悉:国家已安排专项经费一亿元,加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科技攻关和相应研究。

2、阅读一篇文学作品,不仅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而且要切实把握住。(7)关联词残缺

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例

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方法总结:

关于成分残缺或赘余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望见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

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2、成分赘余(1)、规律总结:

①成分赘余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和修饰成分赘余 ②从赘余的性质来看,可分:堆砌词语、词义重复、为蛇添足等

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常见成分赘余的毛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A.堆砌词语

1)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最后一天”跟“截止日期”重复,应删除其一 2)他们按照民主程序,选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长,负责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务。“掌握管理”与前面的“负责”内容重叠,有堆砌词语的毛病,宜将其删去

3)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百元以上”包括“数百元”)4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应去掉“至少”或“以上”

B.语义重复

1)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句的“分外多了”修饰成份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另外,“活跃”也是多余的,“活跃”与“沉静”相对,而整个句子是写他言谈方面的情况。)2)在甲A联赛期间,非常酷爱足球的老爸常常对着电视看到深夜,惹得老妈唠唠叨叨。(“非常”与“酷”语意重复)

C.虚词多余

1)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有了助词“的”,句子成了短语,意思变为“下跌”稳定了,可将“的”删去

2)这些问题,可以诉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诸”即“之于”的合音字,与其后的“于”重复,可将“于”删去

3)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原因”与“因为”重复)

4)这个厂通过大搞技术革新,生产效率迅速提高,现在每月的生产值都能超过原计划的30%-45%。(“的”字多余,“原计划的30%到40%还不足原计划的一半”应删去“原计划”后的“的”)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错在“所”字上,应当去掉“所”字,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加上“所”字不当,因为“所”有“的”的意思,就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这个动作后边要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方法总结

1.望见句中有“否则”,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2.望见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4.望见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已被人们所砍光了。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课堂训练 2008年高考试题

1.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2008年高考江西卷】 【解析】D错,“具有”后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等词语

2.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2008年高考试题辽宁卷】 【解析】 B缺少回答的宾语,加“的问题”

3.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还包括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说写方面的技能。【2008年高考试题四川卷#8226延考区】 【解析】B成分残缺。应在“除了”后面加上“设置有”;

4.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2008年高考四川卷】

【解析】D.“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成分残缺,应在“具备的”后加“素质”。

5、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2008年高考重庆卷】 【解析】C项“……是景点”缺少主语; 2007年高考试题

⑪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2007山东卷)

⑫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2007安徽卷)⑬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2007北京卷)

⑭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2007全国Ⅱ卷)

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2007辽宁卷)⑯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2007天津卷)

⑰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2007浙江卷)

⑱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天津卷)

⑲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2007(湖北卷)

⑳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2007四川卷)

解析:例⑪~例⑬为主语残缺,例⑪可在“5月3日”前加上“纪念园”。例⑫“由于”、“导致了”两词可删去其中一个。例⑬可删去最后一个分句中的“使”字。例⑭~例⑰为宾语残缺,例⑭可在“现象”后加上“的环节”,使之做“正是”的宾语。例⑮应在句末加上“关注”的宾语“的现象”。例⑯可在“差异”后加“的能力”。例 ⑰“表达”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愿望”。例⑱为定语残缺,应在“能力”前加“接受”。例⑲为中心语残缺,应在“审美”后加“价值”。例⑳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改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⑪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2007重庆卷)⑫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2007山东卷)

解析:例⑪“导致鱼虾绝迹”与“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语意重复,可删去“导致鱼虾绝迹”。例⑫“预支”已有提前的意思,前面再说“提前”,属于重复罗嗦。04-06年高考试题

(2004广东卷)C、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成分残缺,“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之后缺少谓语;另外,“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应移到“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之前。

(2004重庆卷)B、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在“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前补入介词“用”或“以”。“看到”“乡音”不搭配。

(2004全国一卷)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成分残缺,“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陈述的是队员,而不是美国队,所以应在“美国队”前加上“队员的”。

(2004全国四卷)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缺少动词“给予”的宾语中心语“处罚”。

(2004全国四卷)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缺少主语,主语被状语掩盖住了;或将“对”删掉,让“法律水平”作主语。(2004辽宁卷)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重复累赘,应删去“的时间里”。

(2004北京卷)D、《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重复累赘和语序不当,可改为“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语文大辞典》编委会躬耕修典三个春秋”。(2004天津卷)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中旬”本身就是一个表示一段时间的词,应删去“中旬前后”中的“前后”。

(2004重庆卷)D、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第五课时“结构混乱”

教学目标:

掌握“结构混乱”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1、例题引路

【2008年高考重庆卷】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解析】A项“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D.阅览室图书馆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解析】D项是结构混乱,“我们……问题”与前面脱节,可删除“我们……现象”使前后主语一致。

【2008年高考浙江卷】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解析:B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

2、考点复习

主要有四类: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

(1)、举棋不定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决定的”套在一起而成。改“由于”为“由”即可。例

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壮举是……表现”“壮举背后是……”两种句式套在一起了。去掉“背后”或“的表现”。

教师提示: 常见的杂糅句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以……即可以……为宜; ……即可

3、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 了……

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5、由于……下由于……;在……下

6、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 成的

7、经过……下经过……;在……下

8、出于……决定的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

9、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10、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11、有……组成有……;由……组成

12、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13、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于……;…… 是十分重要的

14、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5、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16、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17、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2)、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3、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力量” 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4、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学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划线句子既作了前一句子的宾语,又作了后一句子的主语。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5、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析:“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们”,这种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的混乱,删去“对”。

6、中国人民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

“中国人民”这个主语没有陈述的内容,后面又换成了“革命”,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混乱。可把“自从”放到句首。

(4)、反客为主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7、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解析:“为配制……主要原料”后应接上“也是……都离开不的”,“都离不开它”的主语当为“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与前面的主语(柠檬醛)不一样,结构混乱

8、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包围了,歼灭了无数的匪军。“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应该是“匪徒”,但“歼灭”的主语是“游击队”句子结构混乱。

三、课堂训练 2008年高考试题

【2008年高考试题辽宁卷】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解析】C“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

2008年高考试题四川卷#8226延考区】C.专业人士告诫说,18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解析】C项句式杂糅引起的结构混乱,“请……做好相应的准备”与“应该……做好相应准备”保留一种说法。

【2008年高考天津卷】D.为庆祝戛纳电影节60华诞,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解析】D项结构混乱,应在“每人”前加“让”。

【2008年广东卷】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解析】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2007年高考试题 1.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宁夏、海南卷)

2.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四川卷)

3.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浙江卷)

4.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卷)

5.《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湖北卷)6.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广东卷)

解析:例1“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例2“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 句式杂糅,可删去“比较合适”。例3“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 句式杂糅,可删去“显示看”,或改为“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来看”。例4“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与“苏通大桥的建造,拉近了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上述两种句式中的任何一种。例5结构混乱,可将“的意义特别重大”改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例6结构混乱,可删去“使读者”。04-06高考试题

(2004江苏卷)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句式杂糅,可改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

(2004重庆卷)C、“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句式杂糅,后一个分句可改为“是因为它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

(2004福建卷)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句子杂糅,“这是……所决定的”与“由于……原因”两句杂糅。

(2004湖南卷)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杂糅,可删去“,都离不开它”。

(2004湖北卷)C、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句式杂糅,有两种改法:“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或“这要由北极地带和西伯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决定的”。

(2004浙江卷)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2005全国卷Ⅲ4C)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如果用假设关系,就应去掉“时”。或者把“如果”改成“当”。

(2005北京卷5B)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句中“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和“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是两句话,不能用同一主语。(2006辽宁卷)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阻碍……的进行”杂糅,去掉“的进行”。

(2006四川卷)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结构混乱,要么是“阴雨连绵”“平房……漏雨”,要么是“连绵的阴雨”“造成……平房……漏雨”。(2006重庆卷)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属句式杂糅,删去“引起”。

(2006全国卷1)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

第六课时 “表意不明” 教学目标:

掌握“表意不明”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

【2008年高考重庆卷】

D.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解析】D项“首次抵达”语序不当造成歧义:首次限制对象不明,“首次考察队”或“首次抵达” 【2008年高考安徽卷】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解析】C项是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解析】D项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二、考点复习

1、有歧义

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2.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3.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4.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既可理解为“风格”和“语言”都要保持与原作的一致,也可理解为“风格”与“语言”之间要保持一致。

停顿歧义

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4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修饰造成歧义

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一个” 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3.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的正午失足跌人6米深的井里。“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语,还是“粱思礼”的定语、不明确

4.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2、指代不明:

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4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5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其”指代不明。“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存在歧义。全句可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超标者的百分之八”,或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全省地、厅级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

三、方法总结

(1)望见“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2)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3)望见多定、多状、多补,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四、课堂训练 2008年高考试题

【2008年高考试题辽宁卷】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解析】A“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2008年高考试题四川卷#8226延考区】A.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解析】项搭配不当。“电影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将“这”改为“这种状况”;

【2008年高考天津卷】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解析】C项名句意不明确,“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 2007年高考试题

1.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江西卷)2.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广东卷)

3.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安徽卷)解析:例1“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表意不明。例2“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表意不明。例3“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浙江的部分地区”。04-06高考试题

(2004辽宁卷)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由于语序不当导致表意不明“……小品演技及其效果”的“其”指代不明,应改为“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演技及其小品效果”,让“其”指代喜剧演员。

(2004江苏卷)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最好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可改为“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2004全国一卷)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有歧义和重复,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

(2004全国二卷)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表意不明(歧义)“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2004全国二卷)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2004全国二卷)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有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2004湖北卷)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有歧义,“各种”修饰“民族”还是“体育比赛”,表意不明。

(2005湖北卷5D)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表意不明,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2005全国卷Ⅱ4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2005湖北卷5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2005天津卷4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

(2005全国卷Ⅱ4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很高兴”的主语不明确,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不清楚。可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2005江苏卷4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2005全国卷Ⅰ4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2005全国卷Ⅱ4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因患病住院”的主语不明确。可改为“患病住院的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有到场领奖”。

(2006浙江卷)C.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你”。

第七课时不合逻辑”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

【2008年高考江西卷】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解析】B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2008年高考湖北卷】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解析】D项属于不合逻辑。“拚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2008年高考湖北卷】6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答案解析】A项中的“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错,数字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不能用倍数D项属于不合逻辑。“拚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

二、考点复习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从概念的运用是否准确,判断的构成是否恰当,推理的方式是否合理等多方面来分析.不合逻辑主要包括

1、自相矛盾

2、范围不清

3、强加因果

4、主客倒置 5﹑否定失当

6、不合事理 7﹑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周全

(1、)自相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解析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解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解析“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4)、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解析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解析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③我生在武汉,长在武汉,黄鹤楼的传说对我并不陌生.解析主客倒置,应改为“我对黄鹤楼的传说并不陌生”.(5)﹑否定失当

①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解析忌 与 不可重复

②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解析 双重或多重否定造成不合逻辑

(6)、不合事理

①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01`)解析日前”是指几天以前,与“正在……之中”矛盾

②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解析 “余震再次发生”只能防备而无法防止.(7)数词不当,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1、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没有及格。

2、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8)两面对一面

1、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国家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身体是否健康,取决于平时的体育锻炼。

三、方法总结 看两面词

1、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2、虽然都为两面,但面与面交叉不当

3、特征:有 “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看数词

1、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

2、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

3、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

4、“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看否定词

有“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看并列词 句中有“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 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

四、课堂巩固训练 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解析 “防止”和 “不再”保留一个

2、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解析 “避免”和 “不” 保留一个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解析 “缺乏”和“不高”“不足”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

4、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解析 “各类用品”已经包括“服装、文具、家电”等

5、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解析 “近”与“左右”矛盾 6、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解析 数字“减少、降低、下降”等不能用倍数

7、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解析: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 8、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解析: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应去掉“不足”和“不当”

9、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解析: “能否”的与后面照应不周全

10、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 新人的重大问题。解析: “全面贯彻执行 ”与“能不能”照应不周全 2007年高考试题

1.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全国Ⅰ卷3 2.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湖北卷)

3.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全国Ⅱ卷)4.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北京卷)

5.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宁夏、海南卷)

6.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江西卷)

7.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江西卷)

解析:例1“邂逅”的意思是偶然遇见,与“相逢”在语意上重复,二者不能并列,可去掉“邂逅和”。例2“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牛蛙”,并列不当。例3逻辑错误,时间状语“工作之余”误用,不是在工作之余才有这样的爱好;另外“很好的”和“美妙”语意有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例4不合语意逻辑,“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可改为“制造7毫米以下口径狙击步枪”。例5“夷为平地”一般是指破坏建筑物使之成为平地,“深坑”只能“填为平地”而不能“夷为平地”。例6“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说法不当,可改为“文化程度大多(均)在大专以上”。例7“低一倍多”说法错误,可改为“低一半多”。

第三篇:2011年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个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

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第四篇:名师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名师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15问)

【高三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熟悉三轮复习的内容和目标

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极易忽视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轮复习一般是专题强化训练,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解答高考解答题的能力。此阶段学生不应沉迷于套卷演练,而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为线索,讲求解题策略,使自己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数学素质得以明显提升。

第三轮一般进行模拟、强化,目的在于调节学生智能、情感、意志等因素,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高考对学生的各项要求。此阶段学生应加强解题后反思,并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再次钻研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

问题1:高三数学复习第一轮怎么复习?

老师: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要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其次复习应该跟着老师或者略超前于老师的进度(成绩好的同学应该有两条复习路线,一条是跟着老师走,另外一条是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最后在复习中一定要提高效率即掌握好90%以上的知识点。

问题2:我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上课老师讲得也都能听懂,但是一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做不出来了,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老师:在中档学生这个层面上,恐怕十个人得有九个人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困难之处,听老师讲,听得特别懂,自己一做就做不出来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应该知道,原因在这里:数学是靠着逻辑演绎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当一个老师把你抱到了逻辑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说饿了就应该找饭吃,下雨了就应该找伞来打,告诉你了这个逻辑规则,你自己肯定会按照逻辑的顺序往前跑,这就叫为什么上课听得懂,听得头头是道。为什么课下自己不会做了呢?是因为课下你找不到逻辑的起点,有两种学习的模式,一种是靠效仿,老师给我变一个数,出两道类似的练习题,照老师的模子描下来,结果做对了,好象我学会了,这就是效仿的方式来学数学,这种方式在小学是主要手段,在初中,这种手段还占着百分之六七十的分量,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行了,靠模仿能得到的分数也就是六七十分;其他的分数都要靠你的理解。即另一种是靠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你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你的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那么高中数学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问题3:我数学成绩波动很大,在复习上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老师:数学成绩波动大,说明能力还是有,要不怎么能有好的时候呢?第一是心理状态不是特别好,心情好的时候,或者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就能发挥得比较好,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就发挥不出来,我觉得调整的方法,就是在心理方面对自己有一种暗示,心理问题就得靠暗示来解决,提高自己的信心,经常保持愉快和比较兴奋,心态比较好的情况,可能成绩能够更稳定一点。

问题4:做数学题时,尤其是考试的时候,遇到无从下手的题目怎么办?

老师:如果你开始遇到无从下手的题那就绕过,一般来说,拿到一个题,如果一点思路都没有的话,应该先避一避,把一些比较顺手的题做好了以后,一方面会提高信心,再一方面,开始考的时候一般心情都比较紧张,考试中慢慢情绪会稳定的。等情绪稳定下来,或者把会做的做完后在回过头解决,可能会比较有效。

问题5:考试总是无法发挥出我的水平,这怎么办?

老师:很多同学水平不错,但考试结果不太理想。根据我的经验,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的同学水平比较高,但更会解决难题,对选择、填空题不够重视。结果大题做对了,选择、填空做错了,这是发挥不理想的情况。第二是对中档题,中档题应该说不难,但拿不住分。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中档题的问题,我考虑有以下几点。因为中档题给的标准答案一般是分步给分,所以要严格解题步骤,不要跳步。如:立体几何的作图过程,你所计算的角和距离是哪个角哪个距离,必须得指出。过去学生们的情况是最后这个题的结果是做对了,但得不到分。原因是中间跳步,写得比较粗糙。还有就是我们在做角和距离时,做的过程和论证也占着相当的分数。解析几何建立直角坐标系处理问题的方法、过程也要写细。应用题,未知数的设计、等量关系的表述都不能忽略。中档题必须抓住平时容易忽视的得分点,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

问题6:我对题目长的题有恐惧感,请问老师怎么样避免?

老师:如果我要去命题,恐怕这就是区分度的一个出题的技巧和技术,不是有些人怕难题嘛,在这些考生里面我要把一些人刷掉,怎么去区分你们呢?谁上谁下呢?我就有意识地出一份字数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的,文字比较长的题,谁害怕就刷掉,谁过了这一关就上来了,这也是一种出题的技巧,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目前信息量这么大,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说得特别清楚,字多一点,符号多一点,甚至英文都上来了都是有可能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唯一的策略就是化整为零,这个信息不管多长,文字量不管多大,这一大段话总是一句一句说下来的,你先看懂第一句,再看第二句,每一句一定都很短,所以应对它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一句一句地去看它,不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不懂心里就发慌,这样的东西,我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做,第一遍叫粗读,就是由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读完之后,你能说出一个故事的梗概就够了。比如说这个题里有三个量,比如说有耕地,有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还有单位的产量,还有什么等等,把这个量说清楚,这道题就说这几个量的关系就够了。接下来细读,你一句话一句话地读,读了第一句话想想什么意思,想明白了再读第二句,想不明白,找几个关键词体会什么意思,这样一句一句读下去,很长的一段,慢慢地就会读懂。所以建议大家第一不要害 怕,这是正常现象,第二化整为零,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总是可以应对的。

问题7:都说数学要讲究临场发挥,请问是不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比如说应该做哪些题?先做高分的题还是低分的题?

老师:谈一谈考试技巧,其实这也是必要的,大家在高三复习这一年的过程当中,要经过许多场考试,其实这些考试除了考你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之外,应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考察你的考试技巧和心理状态。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高分段的学生,你的目标高一点,是想考清华北大这些一些最名牌的大学的话,那你数学的期望值应该是在一百三十分以上,甚至一百四十分左右才合适,对于这样的同学,那么你就是按照题目的顺序一道一道把它尽快地、严谨地答完,这没有什么可考虑的,因为我的期望值和水平都可以应付这样的办法。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的能力和数学成绩考到一百分就很不错了,我的水平已经发挥了,这样的同学答题确实需要一些技巧,这个技巧的主要原则就是第一,一定要把自己会的、有把握的先答上,而且在个别的答题过程中,心理有点忐忑不安的话,做完之后还要做检查工作,也就是说把会做的先做好,不管这个题的顺序,不管这一问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倒数第二题的第一问,也要把它拿下来,所以做题的次序不一定按照题号的次序,而是会的就拿下,按照这样的原则去组织。

那么这一层做完了,还有时间,就攻堡垒了,攻自己不会的题了。不会的题,你要注意,也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咱们静下心来,心态平和没准就会做了,只要不紧张。另一种类型,恐怕再给你两个小时,甚至再给你一天你也未见得做得出来,对这些难题,我们就要分分类,从直觉和感觉出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不要强求。所以层次在希望能够达到一百分就满足了的同学,你确实更应该注意答题技巧,原则是把会的先做下来,不一定按照题号的顺序。

另外,有的同学答题的时候心情比较紧张,往往影响你的发挥,我忠告大家,不要跟别人比,主要的是跟你自己比,如果我在学校历次模拟考试,最多就考过九十五分,那么这次高考你能考九十六分,就可以喝庆功酒,就可以庆祝一番了,因此就可以把心情放下来,自己跟自己比,心情越冷静,越踏实,越容易发挥,越容易取得好成绩。特别是数学,心情如果不够坦然,不够平静,往往会出现计算性错误,本来这道题会,三乘二,你得个五,变成加法做了,一下子分都没了,特别是选择题里,一道题要不然是五分,要不然是零分,如果因为我们的心情不够踏实,不够冷静,一下子做错了,本来应该得五分,变成零分了,这是非常遗憾的,大家知道,高考如果差五分,那就是六七千人、七八千人的事,希望大家还是把心情踏实下来,这样最好。

问题8:如果我做前面的小题遇到困难,很不顺,那我在考场上应该怎样进行调整呢?

老师:大家现在要注意,目前的高考试题不是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排列的,它是多题把关,处处有关口,比如说做第一题白给分,一下子就出来了,做到第五题卡住了,这很有可能。人们都认为22题是最难的一道题,有的同学认为我看都不看,我这水平做不了,其实22题的第一问是往往是白给分的,是每个人都会的,为什么要放弃呢?所以大家要注意,目前的高考试卷是多题把关,就像地雷阵似的,处处有地雷,但是处处有坦荡的路,所以我们要有相应的办法来对付。

什么办法呢?第一,心态上要注意,只要你的高考数学我期望值不是一百四十五分,那么你遇到一个题不会,这非常正常,如果你数学的期望值是在一百分的话,那么你遇到40%个难题,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从心态上大家不要害怕,遇到难题是正常的,因为我考不了一百五十分嘛。

第二,遇到难题怎么办?位置能力在中等位置的同学们,建议你们这样做。遇到这个困难,你稍微愣一下神,静下心来再想一想,如果暂时还想不出来,跳过去做下一道,没准下一道很漂亮地做出来了,当你遇到下一个难点的时候,看看位置,如果位置仍然还靠前的话,你还可以继续往下做。当你困难发生到三分之二的试卷上了,你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难题,由于你离开那个境界远了,心情也平静了,你去看它,没准突发一个灵感,困难就解决了。所以概括起来这么几条,第一是心情平和,不要害怕,这是正常现象,你哪能道道都会啊?第二,遇到困难,一时解决不了暂时跳下去。继续往下走,下面还有很多你会的,这就够了。

问题9:在做解答题的时候,如果做不出第一小问,我是不是可以直接跳到第二小问?并且把第一小问要求求证的命题直接作为第二小问的条件呢?

老师:若这几问是独立评分,这是可以的,第一问对了给你分,第一问没做了,第二问的时候第一问的结论也用了,照样给你分,而且这是正常的、科学的答题方法,不要因为第一问不会,第二问就放弃,那就不应该了

问题10:我的数学比较差,我希望高考数学能拿到一百分,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老师:问题提出学习不是太好,不知道您哪方面学得不是太好,想拿到一百分,不知道你原来的成绩怎么样,如果平时是七、八十分,这次要达到一百分,还是有努力的空间,我想从几方面来说。第一,依纲(考纲)靠本(课本)。第二,把练习、试卷归一下类,看是选择题不行还是填空题不行,还是大题不行。一般来说,提高的空间都在选择填空题上及解答题中档题上,最后两个题提高的空间不大。在这里我谈一下选择题的问题。选择题与数学的概念、性质、公式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做对题,必须正确理解概念,数据处理准确,另外选择题的选项就是针对考生数学概念理解上的错误和思维上出现的误区而设置的。因此我们做选择题时不能似是而非,现在就当前考生状况用直接法和排除法选择还是不错的。但有些题可以用更灵活的方法,而用直解法用时间多,值得注意。往年经验,每年的选择题中,总有

一、两个难一点的题和比较新颖的题。对于这样的题,考生不要惊慌,我认为有以下对策可以提高我们选择题的能力。第一看见题型比较新,要联想旧题,即新题想旧题。第二凡是推理比较困难,计算量比较大的题,处在选择题中必有巧妙的方法。经常用特殊值法和代入检验法。

问题11:做选择题的时候一般只错一到两题,但是剩下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只能做两到三道大题了,这种情况下,怎样能既提高速度,又能保证正确率呢?

老师:高考对选择题的要求确实是两个字,快、准,光准不快,比如说选择题10道题你用了一个小时做完,后面还有那么多题呢,你怎么做得完呢?有的说光把答案抄一遍就得抄六七分钟,确实是这样,这样 就要注意了,做选择题怎样做得快呢?就是说你要把选择体当做选择题来做,而不要当做解答题来做。此话怎讲?你做选择题的时候,不要光看题干,不看选项,一门心思解这道题,当然花的时间长了。选择题当选择题做什么意思呢?要把四个选项和题杆连接成一个整体,从逻辑上分析这个题可能出现的漏洞在什么地方。从逻辑上首先分析它的破绽,如果一眼能认出破绽,这个解一下子就解了。

问题12:如何提高数学考试中的心理素质?有时候感觉自己考场上的心理素质还不过硬,是因为这个不过硬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

老师:考试,什么叫考好了?不知道大家对我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是不是好分就好了?那我问你什么叫好分呢?一百四十算不算好分?那当然算,你没有考到一百四十就说你没考好,还要打你屁股一下,那你愿意吗?其实什么叫考好,关键是自己跟自己比,如果自己的水平在一次考试中能够尽情地发挥出来了,发挥得自己满意,那就叫考好了,很可能一看分数,刚九十五分,可能我就是这个等级,就是这个水平。基于这一点,所以大家参加考试,一定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自己跟自己比,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为宗旨,而不去追求那个分,也不要去考虑自己报的那个志愿,因为我们是先报志愿的,北京地区有这个负担,我报的是清华,我得考一百三十五啊,坏了,这个题我不会,老是这种心态就考不好了。所以考试的时候,建议大家,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好坏观,把自己跟自己比,第二点,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入境,使得自己脑子里完全是数学的东西,其他的私心杂念什么都没有了,真正做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所以这个境界一定要在高三这一年的模拟训练中练好这一招。比如:今天做模拟考试,你的教室窗子临街,汽车过来过去,很吵,当你做完这个题的时候,你一点也没有听见。特别是现在天特别热,怎么我答题的时候也不觉得热了呢?一考完了一身臭汗,这就对了。如果你考试的时候窗外一个响声你就一激灵,别人一翻卷子你就一激灵,老是冒汗,这就有问题了,要让你的父母帮助你练这个工夫,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内向,胆小的同学,平时在家还可以,不会做题,还可以跟妈妈耍耍赖,到考场上,一道题不会,一看脸色都不一样了,这样的同学其实往往是挺聪明的。其实有许多数学学得挺不错的学生,但是考试的时候,比他自己的水平总要掉下来十几分,原因就是心理没有调整好,这是一个大问题,凡是有这个问题的同学,建议你除了我说的那些数学的准备工作之外,是不是做做心理调试工作,必要的时候请老师、同学给你出点办法怎么调节一下。

问题13:我自己认为考试成绩和平时的成绩很不吻合,有特别强烈的失败感,有时候都失去信心了。这和心态不好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现在又不知道怎么做。

老师:收获季节还要自己收获,别人收获那是别人的,还不是你自己的。我觉得,首先应该树立信心,一定要坚信数学这个东西是硬碰硬的工夫,如果这道题我真会,在考场上还真拿分,这跟写作文不一样,你说我平常记叙文写得特别好,可是人家给你出的题目你就没有灵感,没有想法,就没有办法,数学就不是这样,这个题你本来会,你就一定会,如果不会,一定是心理上有干扰,你老是想我考不好怎么办,或者说我老是这样,一考试就不如平常,这次再不如平常就坏了,老是想着这个,所以主要还是心理问题,恐怕心理比较内向,感情比较脆弱,进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里,越有这种现象,越怕发挥不出来,越怕 发挥不出来,越没发挥出来,长此以往,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圈。所以第一条,要树立信心,你一定要坚信,我会的,到考场上一定也会,1加2到哪儿我也知道是3了,一定要树立信心。第二,要解决好一个状态,就是考试的时候,你要把一切负担、私心杂念都放下,一门心思念数学,一门心思进入到数学领域,就是我刚才说的入境,这两个方面如果解决了,恐怕考试的时候就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再有,对这个问题还应该这样,积累了一点经验,有了一点进步,赶紧就应该肯定抓住闪光的地方,尽量摆脱恶性循环圈。举个例子,比如说有的同学高一高二的考试成绩没掉过110分,可是到高三就没有考过100分了,有一次模拟考试考了92分,下一次考试考到了93分,那就说明你进步啊,就赶紧高兴,想想自己这次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别跟那110分比,不然跟110分比还是不行,那你这点滴的进步就被你抹煞了,想想这次你怎么那么放松了,在哪一点放松了,还有哪儿紧张,不断地抓住自己闪光的地方.问题14:数学考试时应该怎样分配时间?

老师:数学考试时应该怎样分配时间,应该说是随着高三复习过程中个人能力的不同而不断调整的。我觉得一般而言,到了高考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选择填空题也就占到四十分钟,要更好的同学,可能更短一点。对于平时成绩不是太好的,那么选择填空题恐怕要占到五十分钟甚至更多。做后面的解答题,平时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就集中力量做中间的四道解答题。后两道大题,也就是第一问,头两问,看一看,当然不要失掉机会,有时候最后的一道大题的第一问也是可以做的。对于好学生来讲,前四个大题,也就是中档难度的题要准确、快速拿下,因为要提高差距的话,想使自己成绩比别人更好一点,区别还是在后两道大题上。

问题15:现在高考数学题讲究的是通性通法,是不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再突破一些难题?

老师:目前的高考确实是通性通法,但是中等题和难题体现的不完全一样,比如说中等题,在体现通性通法方面就比较暴露,比较直接。在综合性题目里面,这个通性通法的使用就比较灵活,必须剥掉几层之后才能看到。鉴于这种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们,你们对通性通法可以做不同层次的追求,比如高考数学分数期望值在一百到一百一十几分之间的这样一个档次的,你就要特别注重通性通法在中等题(解决好前四个大题类型)里面的应用,要保证在中等题里面运用通性通法做到万无一失。如果做得再好一点,你这个分数的期望值完全可以做到的。那么在难题里运用通性通法,这个外壳剥不开,个别看不透,问题就不太大了。如果你期望值是一百二十分以上,甚至达到一百四十几分,相信你在选择填空和中等题方面是有基础和把握的,你们攻克的要点就是通性通法在综合题中间怎么使用,怎么穿破这个迷魂阵,能够剥出里面的内涵,把通性通法用上,这是大家要攻克的,当然这个堡垒比前一个要困难一些。

最后再给高考生一些建议:

老师:建议大家,第一树立信心,第二想想自己的工作方法有哪些不科学的地方,赶紧寻找一个科学的工作方法,我给大家已经介绍了。如果第一你有信心,第二你有一个科学的学习、复习方法,让中学时代最后这一年过得不断充实,觉得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强大,你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饱满,到高考的时候,你 的自信心都要爆棚了,那时候,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考出非常理想的水平。希望大家能认真做,相信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数学第一轮复习策略[摘录]

在高考中,有很多学生数学科目得分充满了变数,有的学生平时数学成绩很好,但是在高考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于是就没有拿到理想的分数,有一些在平时考试中,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得很好,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怎样才能最快的提升数学成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怎样能保持很好的考试状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内容。因为第一轮复习才开始不久,考生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利用,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把握。

例如我们把北京考生2009年的成绩统计拿过来分析一下,就发现数学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学生的高考走向,在数学科目上,竞争很大,比如说2009年高考统计中,北京理科学生数学成绩,高考分数为150分的学生有9个人,那么数学成绩在140分以上的就一下子变成900人了,而在北京高考中,总分排名在前750的学生才有可能上北清,所以说一个学生数学成绩要是在140分以下的话,要想达到北清线,就必须在其他的科目上拉分弥补数学科目的劣势,不管其他科目成绩怎样,这个学生数学成绩会让自己处于被动局面。那么数学成绩要是在120以下的话,你的竞争力就减弱得更多了,因为有可能是8000名之后了。我对班上学生一直在讲这方面的内容,也给他们提出了要求,接下来就是完善这个过程了。我专门写一篇文章给大家讲讲如何复习数学,希望能给学生们带来帮助。

一些学生没有养成好的答题习惯,导致丢掉很多不该丢的分。

每次分析试卷,都有学生抱怨自己疏忽而丢掉一些不该丢掉的分数,就那北京学生来说,由于自己疏忽造成的丢分,平均每个学生丢了30分。所谓说,考试的分数就是你平时学习的体现,平时没有养成好的答题习惯,丢三落四,考试的时候想急于求成,步骤不合理,看问题不全面,等等,这些可能直接导致你数学分数上不去。一些学生交卷之后都觉得自己分数一定不很不错,可是发下试卷就傻眼。

心理原因导致数学成绩差。

有一部分学生平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有时候对数学充满恐惧感,觉得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导致自己对数学学科的排斥,越是这样,数学成绩越是上不去,甚至一些人的理由是:女生就是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我觉得这些都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数学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是最起码你得有信心,同时静心、潜心的去探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学习,肯定会有起色的。我发现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首先没有坚持、静心的去学习。

第五篇:名师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名师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15问)

【高三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熟悉三轮复习的内容和目标

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极易忽视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轮复习一般是专题强化训练,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解答高考解答题的能力。此阶段学生不应沉迷于套卷演练,而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为线索,讲求解题策略,使自己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数学素质得以明显提升。

第三轮一般进行模拟、强化,目的在于调节学生智能、情感、意志等因素,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高考对学生的各项要求。此阶段学生应加强解题后反思,并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再次钻研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

问题1:高三数学复习第一轮怎么复习?

老师: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要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其次复习应该跟着老师或者略超前于老师的进度。最后在复习中一定要提高效率即掌握好80%以上的知识点。

问题2:我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上课老师讲得也都能听懂,但是一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做不出来了,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老师:在中档学生这个层面上,恐怕十个人得有九个人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困难之处,听老师讲,听得特别懂,自己一做就做不出来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应该知道,原因在这里:数学是靠着逻辑演绎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当一个老师把你抱到了逻辑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说饿了就应该找饭吃,下雨了就应该找伞来打,告诉你了这个逻辑规则,你自己肯定会按照逻辑的顺序往前跑,这就叫为什么上课听得懂,听得头头是道。为什么课下自己不会做了呢?是因为课下你找不到逻辑的起点,有两种学习的模式,一种是靠效仿,老师给我变一个数,出两道类似的练习题,照老师的模子描下来,结果做对了,好象我学会了,这就是效仿的方式来学数学,这种方式在小学是主要手段,在初中,这种手段还占着百分之六七十的分量,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行了,靠模仿能得到的分数也就是五六十分;其他的分数都要靠你的理解。即另一种是靠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你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你的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那么高中数学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问题3:我数学成绩波动很大,在复习上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老师:数学成绩波动大,说明能力还是有,要不怎么能有好的时候呢?第一是心理状态不是特别好,心情好的时候,或者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就能发挥得比较好,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就发挥不出来,我觉得调整的方法,就是在心理方面对自己有一种暗示,心理问题就得靠暗示来解决,提高自己的信心,经常保持愉快和比较兴奋,心态比较好的情况,可能成绩能够更稳定一点。问题4:做数学题时,尤其是考试的时候,遇到无从下手的题目怎么办?

老师:如果你开始遇到无从下手的题那就绕过,一般来说,拿到一个题,如果一点思路都没有的话,应该先避一避,把一些比较顺手的题做好了以后,一方面会提高信心,再一方面,开始考的时候一般心情都比较紧张,考试中慢慢情绪会稳定的。等情绪稳定下来,或者把会做的做完后在回过头解决,可能会比较有效。

问题5:考试总是无法发挥出我的水平,这怎么办?

老师说:很多同学水平不错,但考试结果不太理想。根据我的经验,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的同学水平比较高,但更会解决难题,对选择、填空题不够重视。结果大题做对了,选择、填空做错了,这是发挥不理想的情况。第二是对中档题,中档题应该说不难,但拿不住分。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中档题的问题,我考虑有以下几点。因为中档题咱们给的标准答案和我们却阅卷,一般是分步给分,所以要严格解题步骤,不要跳步。如:立体几何的作图过程,你所计算的角和距离是哪个角哪个距离,必须得指出。过去学生们的情况是最后这个题的结果是做对了,但得不到分。原因是中间跳步,写得比较粗糙。还有就是我们在做角和距离时,做的过程和论证也占着相当的分数。解析几何建立直角坐标系处理问题的方法、过程也要写细。应用题,未知数的设计、等量关系的表述都不能忽略。中档题必须抓住平时容易忽视的得分点,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

问题6:我对题目长的题有恐惧感,请问老师怎么样避免?

老师:如果我要去命题,恐怕这就是区分度的一个出题的技巧和技术,不是有些人怕难题嘛,在这些考生里面我要把一些人刷掉,怎么去区分你们呢?谁上谁下呢?我就有意识地出一份字数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的,文字比较长的题,谁害怕就刷掉,谁过了这一关就上来了,这也是一种出题的技巧,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目前信息量这么大,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说得特别清楚,字多一点,符号多一点,甚至英文都上来了都是有可能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唯一的策略就是化整为零,这个信息不管多长,文字量不管多大,这一大段话总是一句一句说下来的,你先看懂第一句,再看第二句,每一句一定都很短,所以应对它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一句一句地去看它,不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不懂心里就发慌,这样的东西,我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做,第一遍叫粗读,就是由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读完之后,你能说出一个故事的梗概就够了。比如说这个题里有三个量,比如说有耕地,有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还有单位的产量,还有什么等等,把这个量说清楚,这道题就说这几个量的关系就够了。接下来细读,你一句话一句话地读,读了第一句话想想什么意思,想明白了再读第二句,想不明白,找几个关键词体会什么意思,这样一句一句读下去,很长的一段,慢慢地就会读懂。所以建议大家第一不要害怕,这是正常现象,第二化整为零,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总是可以应对的。

问题7:都说数学要讲究临场发挥,请问是不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比如说应该做哪些题?先做高分的题还是低分的题?

老师:谈一谈考试技巧,其实这也是必要的,大家在高三复习这一年的过程当中,经过了许许多多场考试,其实这些考试除了考你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之外,应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考察你的考试技巧。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高分段的学生,你的目标高一点,是想考清华北大这些一些最名牌的大学的话,那你数学的期望值应该是在一百三十分以上,甚至一百四十分左右才合适,对于这样的同学,那么你就是按照题目的顺序一道一道把它尽快地、严谨地答完,这没有什么可考虑的,因为我的期望值和水平都可以应付这样的办法。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的能力和数学成绩考到一百分就很不错了,我的水平已经发挥了,这样的同学答题确实需要一些技巧,这个技巧的主要原则就是第一,一定要把自己会的,有把握的先答上,而且在个别的答题过程中,心理有点忐忑不安的话,做完之后还要做检查工作,也就是说把会做的先做好,不管这个题的顺序,不管这一问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倒数第二题的第一问,也要把它拿下来,所以做题的次序不一定按照题号的次序,而是会的就拿下,按照这样的原则去组织。

那么这一层做完了,还有时间,就攻堡垒了,攻自己不会的题了。不会的题,你要注意,也是分为两个集团,一个集团是咱们静下心来,心态平和没准就会做了,只要不紧张。那么有一些,恐怕再给你两个小时,甚至再给你一天你也未见得做得出来,对这些难题,我们就要分分类,自己从直觉和感觉出发,如果觉得自己心情冷静,这个题还能拿下,那就去拿它,所以层次在希望能够达到一百分就满足了的同学,你确实更应该注意答题技巧,原则是把会的先做下来,不一定按照题号的顺序。另外,有的同学答题的时候心情比较紧张,往往影响你的发挥,我忠告大家,不要跟别人比,主要的是跟你自己比,如果我在学校历次模拟考试,最多就考过九十五分,那么这次高考你能考九十六分,就可以喝庆功酒,就可以庆祝一番了,因此就可以把心情放下来,自己跟自己比,心情越冷静,越踏实,越容易发挥,越容易取得好成绩。特别是数学,心情如果不够坦然,不够平静,往往会出现计算性错误,本来这道题会,三乘二,你得个五,变成加法做了,一下子分都没了,特别是选择题里,一道题要不然是五分,要不然是零分,如果因为我们的心情不够踏实,不够冷静,一下子做错了,本来应该得五分,变成零分了,这是非常遗憾的,大家知道,高考如果差五分,那就是五六千人、六七千人的事,希望大家还是把心情踏实下来,这样最好。问题8:如果我做前面的小题遇到困难,很不顺,那我在考场上应该怎样进行调整呢?

老师:大家现在要注意,目前的高考试题不是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排列的,它是多题把关,处处有关口,比如说做第一题白给分,一下子就出来了,做到第五题卡住了,这很有可能。人们都认为20题是最难的一道题,有的同学认为我看都不看,我这水平做不了,其实20题的第一问是往往是白给分的,是每个人都会的,为什么要放弃呢?所以大家要注意,目前的高考试卷是多题把关,就像地雷阵似的,处处有地雷,但是处处有坦荡的路,所以我们要有相应的办法来对付。

什么办法呢?第一,心态上要注意,只要你的高考数学我期望值不是一百四十五分,那么你遇到一个题不会,这非常正常,如果你数学的期望值是在一百分的话,那么你遇到40%个难题,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从心态上大家不要害怕,遇到难题是正常的,因为我考不了一百五十分嘛。

第二,遇到难题怎么办?位置能力在中等位置的同学们,建议你们这样做。遇到这个困难,你稍微愣一下神,静下心来再想一想,如果暂时还想不出来,跳过去做下一道,没准下一道很漂亮地做出来了,当你遇到下一个难点的时候,看看位置,如果位置仍然还靠前的话,你还可以继续往下做。当你困难发生到三分之二的试卷上了,你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难题,由于你离开那个境界远了,心情也平静了,你去看它,没准突发一个灵感,困难就解决了。所以概括起来这么几条,第一是心情平和,不要害怕,这是正常现象,你哪能道道都会啊?第二,遇到困难,一时解决不了暂时跳下去。继续往下走,下面还有很多你会的,这就够了。

问题9:在做解答题的时候,如果做不出第一小问,我是不是可以直接跳到第二小问?并且把第一小问要求求证的命题直接作为第二小问的条件呢?

老师:若这几问是独立评分,这是可以的,第一问对了给你分,第一问没做了,第二问的时候第一问的结论也用了,照样给你分,而且这是正常的、科学的答题方法,不要因为第一问不会,第二问就放弃,那就不应该了

问题10:我的数学比较差,我希望高考数学能拿到一百分,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老师:问题提出学习不是太好,不知道您哪方面学得不是太好,想拿到一百分,不知道你原来的成绩怎么样,如果原来是三、四十分的成绩,高考要达到100多分就有点困难了,如果平时是七、八十分,这次要达到一百分,还是有努力的空间,我想从几方面来说。第一,依纲(考纲)靠本(课本)。第二,把练习、试卷归一下类,看是选择题不行还是填空题不行,还是大题不行。一般来说,提高的空间都在选择填空题上,还可能在中档题中,最后两个题提高的空间不大。所以我谈一下选择题的问题。选择题与数学的概念、性质、公式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做对题,必须正确理解概念,数据处理准确,另外选择题的选项就是针对考生数学概念理解上的错误和思维上出现的误区而设置的。因此我们做选择题时不能似是而非,现在就当前考生状况用直接法和排除法选择还是不错的。但有些题可以用更灵活的方法,而用直解法用时间多,值得注意。往年经验,每年十个选择题中,总有

一、两个难一点的题和比较新颖的题。对于这样的题,考生不要惊慌,我认为有以下对策可以提高我们选择题的能力。第一看见题型比较新,要联想旧题,即新题想旧题。第二凡是推理比较困难,计算量比较大的题,处在选择题中必有巧妙的方法。经常用特殊值法和代入检验法。

问题11:做选择题的时候一般只错一到两题,但是剩下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只能做两到三道大题了,这种情况下,怎样能既提高速度,又能保证正确率呢?

老师:高考对选择题的要求确实是两个字,快、准,光准不快,比如说选择题10道题你用了一个小时做完,后面还有那么多题呢,你怎么做得完呢?有的说光把答案抄一遍就得抄六七分钟,确实是这样,这样就要注意了,做选择题怎样做得快呢?就是说你要把选择体当做选择题来做,而不要当做解答题来做。此话怎讲?你做选择题的时候,不要光看题干,不看选项,一门心思解这道题,当然花的时间长了。选择题当选择题做什么意思呢?要把四个选项和题杆连接成一个整体,从逻辑上分析这个题可能出现的漏洞在什么地方。从逻辑上首先分析它的破绽,如果一眼能认出破绽,这个解一下子就解了。

问题12:如何提高数学考试中的心理素质?有时候感觉自己考场上的心理素质还不过硬,是因为这个不过硬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

老师:考试,什么叫考好了?不知道大家对我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是不是好分就好了?那我问你什么叫好分呢?一百四十算不算好分?那当然算,你没有考到一百四十就说你没考好,还要打你屁股一下,那你愿意吗?其实什么叫考好,关键是自己跟自己比,如果自己的水平在一次考试中能够尽情地发挥出来了,发挥得自己那么痛快,那就叫考好了,很可能一看分数,刚九十五分,可能我就是这个等级,就是这个水平。基于这一点,所以大家参加考试,一定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自己跟自己比,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为宗旨,而不去追求那个分,也不要去考虑自己报的那个志愿,因为我们是先报志愿的,北京地区有这个负担,我报的是清华,我得考一百三十五啊,坏了,这个题我不会,老是这种心态就考不好了。所以考试的时候,建议大家,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好坏观,把自己跟自己比,第二点,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入境,使得自己脑子里完全是数学的东西,其他的私心杂念什么都没有了,真正做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其实这个境界在高三这一年的模拟训练中就应该练这一招。今天做模拟考试,你的教室窗子临街,汽车过来过去,很吵,当你做完这个题的时候,你一点也没有听见。特别是现在天特别热,怎么我答题的时候也不觉得热了呢?一考完了一身臭汗,这就对了。如果你考试的时候窗外一个响声你就一激灵,别人一翻卷子你就一激灵,老是冒汗,这就有问题了,要让你的父母帮助你练这个工夫,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内向,胆小的同学,平时在家还可以,不会做题,还可以跟妈妈耍耍赖,到考场上,一道题不会,一看脸色都不一样了,这样的同学其实往往是挺聪明的,其实数学也学得不算不好的孩子,但是考试的时候,比他自己的水平总要掉下来十几分,原因就是心理没有调整好,这是一个大问题,凡是有这个问题的同学,建议你除了我说的那些数学的准备工作之外,是不是做做心理调试工作,必要的时候请老师、同学给你出点办法怎么调节一下。

问题13:我自己认为考试成绩和平时的成绩很不吻合,有特别强烈的失败感,有时候都失去信心了。这和心态不好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现在又不知道怎么做。

老师:收获季节还要自己收获,别人收获那是别人的,还不是你自己的。我觉得,首先应该树立信心,一定要坚信数学这个东西是硬碰硬的工夫,如果这道题我真会,在考场上还真拿分,这跟写作文不一样,你说我平常记叙文写得特别好,可是人家给你出的题目你就没有灵感,没有想法,就没有办法,数学就不是这样,这个题你本来会,你就一定会,如果不会,一定是心理上有干扰,你老是想我考不好怎么办,或者说我老是这样,一考试就不如平常,这次再不如平常就坏了,老是想着这个,所以主要还是心理问题,恐怕心理比较内向,感情比较脆弱,进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里,越有这种现象,越怕发挥不出来,越怕发挥不出来,越没发挥出来,长此以往,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圈。所以第一条,要树立信心,你一定要坚信,我会的,到考场上一定也会,1加2到哪儿我也知道是3了,一定要树立信心。第二,要解决好一个状态,就是考试的时候,你要把一切负担、私心杂念都放下,一门心思念数学,一门心思进入到数学领域,就是我刚才说的入境,这两个工作如果解决了,恐怕考试的时候就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再有,对这个问题还应该这样,积累了一点经验,有了一点进步,赶紧就应该肯定抓住闪光的地方,尽量摆脱恶性循环圈。举个例子,比如说平常,我的考试没掉过一百分,可是我一到模拟考试,最多只能考到92分,可是这次考试我考到了93分,那就是进步啊,就赶紧高兴,就想自己这次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别跟那100分比,要跟100分比还是不行,还是不如平常,那你这点滴的进步就被你抹煞了,所以你应该跟过去比,你过去还考不到93呢,想想这次你怎么那么放松了,在哪一点放松了,还有哪儿紧张,不断地抓住自己闪光的地方.问题14:数学考试时应该怎样分配时间?

老师:数学考试时应该怎样分配时间,应该说是随着高三复习过程中个人能力的不同而不断调整的。我觉得一般而言,到了高考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选择题也就占到四十分钟,要更好的同学,可能更短一点。对于平时成绩不是太好的,那么选择题恐怕要占到五十分钟甚至更多。做后面的解答题,平时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就集中力量做中间的四道解答题。后两道大题,也就是第一问,头两问,看一看,当然不要失掉机会,有时候最后的一道大题的第一问也是可以做的。对于好学生来讲,争取中间的四道题,也就是中档难度的题快一点拿下,因为要提高差距的话,想使自己成绩比别人更好一点,区别还是在后两道题上。问题15:现在高考数学题讲究的是通性通法,是不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再突破一些难题? 老师:目前的高考确实是通性通法,但是中等题和难题体现的不完全一样,比如说中等题,在体现通性通法方面就比较暴露,比较直接。在综合性题目里面,这个通性通法的使用就比较灵活,必须剥掉几层之后才能看到。鉴于这种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们,你们对通性通法可以做这样不同层次的追求,比如高考数学分数期望值在一百到一百一十几分之间的这样一个档次的,你就要特别注重通性通法在同等题里面的应用,要保证在中等题里面运用通性通法做到万无一失。如果做得再好一点,你这个分数的期望值完全可以做到的。在难题里运用通性通法,这个外壳剥不开,个别看不透问题不太大。如果你期望值是一百二十分以上,甚至达到一百四十几分,相信你在选择填空和中等题方面是有基础和把握的,你们攻克的要点就是通性通法在综合题中间怎么使用,怎么穿破这个迷魂阵,能够剥出里面的内涵,把通性通法用上,这是大家要攻克的,当然这个堡垒比前一个要困难一些。

下载人教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模块复习Unit 1 Art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模块复习Unit 1 Art.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与报告 专题集训 12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与报告[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森林的枢纽戎 可红日待升,晨......

    高考政治高三第一轮复习心得

    高考政治高三第一轮复习心得宜宾市三中刘 海高考政治高三第一轮复习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如何使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更加扎实有效?我在认真借鉴同仁们的复习经验......

    201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熟语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0年高考高三第一轮复习--熟语 第五章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课前高考体验 2009年高考全国卷1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第一轮复习文学常识教学案

    翔宇教育集團寶應實驗初中初三語文備課組(10-11下)編寫:李慧 審核: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文学常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知识梳理 古代作家作品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

    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一、考点概览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①市场与计划②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③市场配置资源④规范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大全

    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一、考点概览(见《学案》Px43) 二、考情分析:高考对本课考查的重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八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

    人教新课标中考专项复习精品试题——语文(精)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语文人教新课标中考专项复习精品试题(5)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