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8+2+40= 2×3×9= 18÷3×4= 25+10-5=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渗透法制内容和爱护环境教育。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破坏公有和私有财物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而且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明确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与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同学们在公共场所或私有场所游玩时,一定不要破坏其设施啊!记住了吗?
3、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4、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4×3+7 =12+7 =19
7+(4×3)=7+12 =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追问:这是谁列的?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追问:见下页。
=7+12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7+12÷3 =7+4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11 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2-16÷4 7×6-2 6+4×6 81÷9+11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第5题。
板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4×3+7
7+(4×3)
7+12=19
=12+7 =19
=7+12 =19 教学反思:
一、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解算理。
教材为我们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通过解决两个问题来完成含有两级运算的,乘法在前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两步式题: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法在后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两步式题。对于解决第一个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4×3+7)或(7+4×3)实际上,学生在前几册中已经学过含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含 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乘加、乘减)。所以,在呈现情境图,学生搜集信息,出示问题后,提出: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便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分步解答,一小部分学生列出了综合算式,只是格式需要指导。为了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书写格式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理解算理。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两种列式的不同,揭示特征和课题。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重点要指导的,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这里主要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最后通过对两道综合算式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综合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或减法,都要先算乘法。
二、在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三次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中揭示出运算顺序。如练习中22-16 ÷4、7×6-
2、6+4×6、81 ÷9+11等,在练习中让学生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的体验。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不同练习:
1、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培养逆向思维。
2、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改错中体验混合运算的格式和运算顺序,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
4、比一比,在比较中沟通联系,建立认知结构。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混合运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重复机械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的厌烦。因此我们追求形式多样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
第二篇: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推荐)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博爱小学
刘远华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所呈现的“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的现实问题情境,在学生搜集信息,提出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后,便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解答。通过交流,有部分学生列出了综合算式;对于列出分步解答的情况,我做了重点的引导。一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你能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二是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弄清楚解题思路的同时,理解了算理,明确了运算的顺序;最后结合解答过程,总结出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方法,并完成指导格式的书写。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不同练习:1.说一说,通过语言叙述,内化成思维。2.做一做,在实际计算中体会运算顺序的过程性。3.改一改,在改错中体验,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
本课的不足之处: 通过练习发现:
1.有学生对“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2.学生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甚至个别学生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少数学生的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对于以上问题需要老师适当的介入引导,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另外还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 教学准备:PPT课件、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为什么先算4×3?
4×3+7
7+(4×3)=7+12 =19
=12+7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精讲点拨
(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4×3 +7
=12+7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12÷3 =7+4 =11 问题:1.谁来说说这道题应该如何计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为他们交流提供了依据,发现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结合情景来理解运算顺序更自然、深刻。)
四、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小动物回家(连一连)
(三)在 ○ 里填上“> ”“<”或“=” 54÷9÷2 ○ 3 3×6÷2 ○ 13+56÷7
3×7-16 ○ 27 45-9×3 ○ 5×8-18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小结、作业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板书设计:
5、混合运算
乘、除法和加、减法
7+4×3 4×3+7 =7+12 =12+7 =19 =19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的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而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因为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我通过算式引导学生归纳同级运算的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进行。因此学生在了解了这法则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较好。练习中除了粗心大意外,都较为乐观。但是我班学生欠缺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课堂作业本里,学生对应用题这块做的不是很好,不能根据题意准确的列出算式。因此,对解决问题这块我将重点教学。
第四篇: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复习
(一)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二)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掌握算法,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说说图的意思,编编应用题。小组交流。个别回答。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强调写答写单位。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请将下面竖式填写完整。
2、用竖式计算。52+29-38=
65-28+17=
3、练一练。
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人毕业了,又来了6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四、知识拓展
填上数,使三角形每条边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在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十要进位。
六、布置作业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53-24=29
综合算式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