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某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 校园概况
该高等学校位于合肥市南部,西邻金寨路,北面是居住区,南面是工厂区,东邻公园。交通十分便利,环境较好。
校园总面积11万㎡,现有学生4000余人。整个校园的地形较规整,没有预先规划,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二.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种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协调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保证学校发展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而创造出功能齐备、经济合理、形式优美、便于实施、别具特色的新型教育园地,同时追求时代性、科学性、严密性和艺术性的效果。
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创造有特色的建筑及环境设计作品,突出以人为中
心,力求创造适应现代教学发展要求的良好的物态环境。
2.合理布局,始终着重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的分析,创造出统一、连续的校园环境。
3.建筑形式多样,既有平面的转折,又有高低的错落。建筑群体自由而有秩序,灵活而又有组织,没有呆板的,硕大的中心,但存在许多公共活动中心即多中心。空间合乎人体尺度,形象感受活泼亲切,有利师生接触,促进社会与学校联系,建筑群体连续变化发展,但却首尾一致,统一协调,留出必要的绿化用地。
4.结合各功能区进行植物造景,同时运用园林小品(雕塑、亭、曲桥、廊)加以点缀,以形成优美宜人的校容校貌和健全的生态环境。
三. 校园功能分区
根据今后的发展需要,以教学区为中心,把校园分为四大部分:
1.行政教学区:作为校园主要功能区,置于校园中部,包括行政大楼、教学楼Ⅰ、教学楼Ⅱ、实验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作为学校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内还设立了一个中心小游园。其内配以绿地、水池、花木,既丰富了本区的环境氛围,又提高了该区文化内涵,为学校的教与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2.生活区:该区包括教工宿舍楼、男女生宿舍楼。区内植花木。其中教工宿舍区内有一花坛广场,使教工宿舍的居住环境安静、优雅。并且,教工宿舍与学生宿舍之间有一定距离。保证了生活的空间,且尊重师生的个人生活。
3.后勤服务区:该区包括商店、食堂、校医院、浴室等。分别位于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的附近。起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使校园的后勤服务充分满足师生的需求。
4.活动区:该区位于校园东部,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田径场(400m环行跑道),各类球场、室内篮球馆与训练馆等。该区占地面积较大,地形平整,利于活动,为学生上体育课及平时体育锻炼提供了极好场所。另外,该区还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场所。
四. 建筑与道路规划
(一)建筑规划 1.教学楼Ⅰ(6层):建筑占地面积2000㎡。建筑前方有一半圆形的广场,广场有花坛,雕塑。楼的四周配植有绿篱,楼东侧有一中心游园。有水池、曲桥、圆亭长廊等。通过园林化手法,使它们有机的组合起来,共同组成了一个供师生课间休息的优雅环境。
2.教学楼Ⅱ(6层):建筑占地面积1000㎡。位于中心游园以东,与教学楼Ⅰ相呼应。解决学生上课问题。中心小游园使教学环境更为清新。
3.行政大楼(5层):建筑占地面积1500㎡。两边翼楼是4层。主要为校教师行政办公、会议接待,教师休息之用。其间还设有一间保卫室,以保师生的安全。4.实验楼(4层):建筑占地面积1000㎡。主要为师生做研究、实验之用。
5.图书馆(4层):建筑占地面积800㎡主要为师生阅读、查资料之用。图书馆是学生在课外获得精神食粮和科技信息的主要场所。书是为了给学生看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达到这一目的,开架或半开架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学生可以更直接的、自由的选择要阅览的书。
6.学术交流中心(4层):建筑占地面积600㎡。主要是学校与外界交流的地方。7.招待所(4层):建筑占地面积1400㎡。可以对外营业,也可以为来探望学生的家长提供方便。8.学生公寓(6层):建筑占地面积1500㎡共有4栋。位于校园东北角。公寓旁设有两个篮球场,以方便学生平时运动。9.教师宿舍(6层):建筑占地面积800㎡。共有4栋。中心广场设有花坛,使教师生活很舒适。并且在其旁设有次入口,使教师出入较方便。教师宿舍位于校内河边,风景怡人,很适合居住。10.商店、食堂:位于学生宿舍边,方便学生使用。食堂共3层,其中第3层是大礼堂,可以供学生举行大型聚会时用。
11.校医院、浴室:位于校园东北角。既方便教师又方便学生。12.活动中心(3层):建筑占地面积1100㎡。位于学生宿舍附近,方便学生使用。
(二)道路规划:整个校园道路系统以简捷通畅,经济实用为目的。并注意沿路的绿化。根据人车流量,将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道路宽10m;二级道路宽5m;三级道路宽3m。以道路为轴线,一级道路构成主轴线,二、三级道路构成次轴线,形成一即纵横交错又明朗舒洁的道路布局。
五. 绿地系统规划
良好的室外环境品质对于学生情趣的陶冶,加深对校园的热爱,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大学校园的环境设计,其主要功能是营造出优美的,与学校氛围相适应的环境,与校园建筑相映成趣。
教学区绿化:强调简洁明快的风格,绿化种植设计以规整式为主,乔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缀以灌木,以绿为主,成片种植,保证师生有一个宁静雅致的学习环境。注重常绿与落叶结合,重点突出综合教学楼前的广场绿化,其间铺装、绿地、雕塑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优雅、安静的环境空间。两栋教学楼中间的小游园,采用自然式布局,有圆亭、曲桥、长廊等园林小品。配以观花植物,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使师生在课间短短的时间里能欣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到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上课时的疲劳和紧张。
生活区绿化:由于宿舍人口密度大,在宿舍北面种植植物。地面铺设耐踏性草坪。宿舍区内种植的树木有密有疏,力求为广大师生创造一整洁、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另外,在食堂周围铺设地面铺装,建造树池。力求卫生、整洁。
活动区绿化:开放、活泼的风格。以水池、雕塑、花坛、彩色铺地、绿地等环境小品为元素,形成丰富而活泼的室外活动空间。在田径场外铺设水泥路面。在该区四周种植冠大、整齐的落叶乔木,以利于运动者夏季遮荫。
校园四周以绿化为主,适当布置环境小品,保证师生有良好的休息环境,绿化种植设计上以自然为主,乔木、灌木、地被三个层次相结合,形成四季有花,景观丰富的休闲空间。
校园环境是广大师生的露天“起居室”。从室外阅读、课间休息到聚合交往、散步观赏„„。科学地规划设计校园环境把功能性与美化结合起来,将作为该高校校园环境的设计宗旨。
二○○八年六月六日
靖江市滨江新城学校规划设计说明
靖江市滨江新城学校位于靖江市滨江新城东部,包括10轨小学部和20轨初中部,占地面积136020平方米,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学校临站前路、江洲路、中洲路、新马路,天生港在基地内穿过。交通便利,景观资源丰富。
学校设计采用组团园林式布局方式,形成两轴四组团的格局,不仅各组团间相互联系又独立,同时形成丰富的景观。
两轴分别指南北向的礼仪轴线和东西方向的景观绿轴。南北向轴线起始于学校南部的正门,形成仪式性的入口空间;东西向轴线开始于西门入口广场,延续到东部的体育场前广场,整个空间以绿化景观为主,是校内室外活动的步行空间。两轴线相交的位置,则是学校的中心广场,广场上布置树阵及雕塑,是最重要的校内公共空间。
依据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将学校分为4个组团,分别是:小学组团、中学组团、艺体组团、生活组团。小学组团位于基地西南部,包括小学部教学楼、科技楼以及图书馆。中学组团位于北部,包括中学教学楼、实验楼和行政综合楼。艺体组团位于东部及南部,包括东部的体育场和南部的艺术楼和体育馆。生活组团位于西北部,包括公寓和食堂。
为方便学生接送,在各个校门门口,设计了大面积的港湾式停车带,减轻了学生接送车辆对市政道路的压力。校内设置1.35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库,减少车辆对校园的干扰。
建筑设计方面,采用现代建筑的手法,将所有教学建筑控制在5层以下,形成轻盈活泼的建筑形象,避免建筑对学生产生压迫感。色彩上,校内主色调以暖色调的砖红色为主。中学部以砖红与白色搭配,形成稳重、静谧的建筑风格;小学部以在白墙与红砖的搭配,形成明快、轻盈的建筑风格,配以彩色的侧墙面,满足小学生独特的色彩需要。
http:// 1规划原则
整体性原则---功能不觉的关联性,空间的完整性,建筑造型的整体性,统一规划。
功能性原则----最大限度的争取最佳的日照和景观朝向,并以此形成校园的肌理。
前瞻性原则----力求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体现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与学术效应的三者结合。
创新性原则----总体规划布局要面向未来,有所突破,但又要立足传统,吸收传统理念,辅以现代手段,营造新学园。
艺术性原则----爽雅,优美的建筑造型,多元化的空间层次与环境小品,是校园艺术性的要素体现,使整个校园充满“人文,教育,交流”的学术气氛。
标志性原则---建筑设计要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
个性化原则---在大空间完整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下,凸显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展现校园充满青春气息的一面。
生态性原则---打造新一代“环境式校园”,寓学于风景之中,寄情于园林之间。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指导,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与人工要素,达到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规划策略
综合现有文化和地域特征,规划采取较为理性的设计思维和手段,整合校园功能布局,将校园内建筑空间布局所形成的校园空间肌理与周边地形地貌相契合。
建筑设计
校园规划方案单体建筑造型的主要风格特征以体现文化气息为原则,结合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功能,综合考虑经济和美观因素,力求以真实合理的结构形式,典雅的建筑体形,自然的空间形态,细致的建筑西部和统一的建筑色调,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校园环境氛围。
注重标志性建筑的立面设计,强调其文化内涵,精品意识和学校建筑的特色,良好的建筑群体造型在城市中产生独特标识作用,同样也会增加其亲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筑的收放有序使自然环境要素与校园空间相互融合,形成多层次的丰富的空间组合形态。
整体校园立面色彩以稳重感为基调,注重建筑造型简洁,美观,充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校园建筑以一种张弛有度的姿态,呈现出整个校园的面貌,谦虚稳重之中,不乏一种自信豪迈之气。校园各类建筑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相互呼应,和谐共存。
第二篇:某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某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 校园概况
该高等学校位于合肥市南部,西邻金寨路,北面是居住区,南面是工厂区,东邻公园。交通十分便利,环境较好。
校园总面积11万㎡,现有学生4000余人。整个校园的地形较规整,没有预先规划,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二.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种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协调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保证学校发展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而创造出功能齐备、经济合理、形式优美、便于实施、别具特色的新型教育园地,同时追求时代性、科学性、严密性和艺术性的效果。
规划原则:
1. 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创造有特色的建筑及环境设计作品,突出以人为中心,力求创造适应现代教学发展要求的良好的物态环境。
2. 合理布局,始终着重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的分析,创造出统一、连续的校园环境。
3. 建筑形式多样,既有平面的转折,又有高低的错落。建筑群体自由而有秩序,灵活而又有组织,没有呆板的,硕大的中心,但存在许多公共活动中心即多中心。空间合乎人体尺度,形象感受活泼亲切,有利
师生接触,促进社会与学校联系,建筑群体连续变化发展,但却首尾
一致,统一协调,留出必要的绿化用地。
4. 结合各功能区进行植物造景,同时运用园林小品(雕塑、亭、曲桥、廊)加以点缀,以形成优美宜人的校容校貌和健全的生态环境。
三. 校园功能分区
根据今后的发展需要,以教学区为中心,把校园分为四大部分:
1. 行政教学区:作为校园主要功能区,置于校园中部,包括行政大楼、教学楼Ⅰ、教学楼Ⅱ、实验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作为学校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内还设立了一个中心小游园。其内配以绿地、水池、花木,既丰富了本区的环境氛围,又提高了该区文化内涵,为学校的教与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2. 生活区:该区包括教工宿舍楼、男女生宿舍楼。区内植花木。其中教工宿舍区内有一花坛广场,使教工宿舍的居住环境安静、优雅。并且,教工宿舍与学生宿舍之间有一定距离。保证了生活的空间,且尊重师生的个人生活。
3. 后勤服务区:该区包括商店、食堂、校医院、浴室等。分别位于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的附近。起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使校园的后勤服务充分满足师生的需求。
4. 活动区:该区位于校园东部,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田径场(400m环行跑道),各类球场、室内篮球馆与训练馆等。该区占地面积较大,地形平整,利于活动,为学生上体育课及平时体育锻炼提供了极好场
所。另外,该区还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场所。
四. 建筑与道路规划
(一)建筑规划
1. 教学楼Ⅰ(6层):建筑占地面积2000㎡。建筑前方有一半圆形的广场,广场有花坛,雕塑。楼的四周配植有绿篱,楼东侧有一中心游园。有水池、曲桥、圆亭长廊等。通过园林化手法,使它们有机的组合起来,共同组成了一个供师生课间休息的优雅环境。
2. 教学楼Ⅱ(6层):建筑占地面积1000㎡。位于中心游园以东,与教学楼Ⅰ相呼应。解决学生上课问题。中心小游园使教学环境更为清新。
3. 行政大楼(5层):建筑占地面积1500㎡。两边翼楼是4层。主要为校教师行政办公、会议接待,教师休息之用。其间还设有一间保卫室,以保师生的安全。
4. 实验楼(4层):建筑占地面积1000㎡。主要为师生做研究、实验之用。
5. 图书馆(4层):建筑占地面积800㎡主要为师生阅读、查资料之用。图书馆是学生在课外获得精神食粮和科技信息的主要场所。书是为了给学生看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达到这一目的,开架或半开架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学生可以更直接的、自由的选择要阅览的书。
6. 学术交流中心(4层):建筑占地面积600㎡。主要是学校与外界交流的地方。
7. 招待所(4层):建筑占地面积1400㎡。可以对外营业,也可以为来探望学生的家长提供方便。
8. 学生公寓(6层):建筑占地面积1500㎡共有4栋。位于校园东北角。公寓旁设有两个篮球场,以方便学生平时运动。
9. 教师宿舍(6层):建筑占地面积800㎡。共有4栋。中心广场设有花坛,使教师生活很舒适。并且在其旁设有次入口,使教师出入较方便。教师宿舍位于校内河边,风景怡人,很适合居住。
10.商店、食堂:位于学生宿舍边,方便学生使用。食堂共3层,其中第3
层是大礼堂,可以供学生举行大型聚会时用。
11.校医院、浴室:位于校园东北角。既方便教师又方便学生。
12.活动中心(3层):建筑占地面积1100㎡。位于学生宿舍附近,方便学生使用。
(二)道路规划:整个校园道路系统以简捷通畅,经济实用为目的。并注意沿路的绿化。根据人车流量,将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道路宽10m;二级道路宽5m;三级道路宽3m。以道路为轴线,一级道路构成主轴线,二、三级道路构成次轴线,形成一即纵横交错又明朗舒洁的道路布局。
五. 绿地系统规划
良好的室外环境品质对于学生情趣的陶冶,加深对校园的热爱,起着潜移
默化的作用。作为大学校园的环境设计,其主要功能是营造出优美的,与学校氛围相适应的环境,与校园建筑相映成趣。
教学区绿化:强调简洁明快的风格,绿化种植设计以规整式为主,乔木
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缀以灌木,以绿为主,成片种植,保证师生有一个宁静雅致的学习环境。注重常绿与落叶结合,重点突出综合教学楼前的广场绿化,其间铺装、绿地、雕塑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优雅、安静的环境空间。两栋教学楼中间的小游园,采用自然式布局,有圆亭、曲桥、长廊等园林小品。配以观花植物,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使师生在课间短短的时间里能欣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到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上课时的疲劳和紧张。生活区绿化:由于宿舍人口密度大,在宿舍北面种植植物。地面铺设耐
踏性草坪。宿舍区内种植的树木有密有疏,力求为广大师生创造一整洁、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另外,在食堂周围铺设地面铺装,建造树池。力求卫生、整洁。
活动区绿化:开放、活泼的风格。以水池、雕塑、花坛、彩色铺地、绿
地等环境小品为元素,形成丰富而活泼的室外活动空间。在田径场外铺设水泥路面。在该区四周种植冠大、整齐的落叶乔木,以利于运动者夏季遮荫。校园四周以绿化为主,适当布置环境小品,保证师生有良好的休息环境,绿化种植设计上以自然为主,乔木、灌木、地被三个层次相结合,形成四季有花,景观丰富的休闲空间。
校园环境是广大师生的露天“起居室”。从室外阅读、课间休息到聚合交
往、散步观赏„„。科学地规划设计校园环境把功能性与美化结合起来,将作为该高校校园环境的设计宗旨。
二○○二年六月六日
第三篇: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一、项目概况
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
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 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 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 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 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生态居住区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3.1、联系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本居住进行规划定性,将本区作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小区与周边城市在空间、功能、交通上的相互关联,有效地整合周边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区域内部的开发价值。3.2、舒居性原则(生态观)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以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3.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在空间组织,景观塑造,建筑单体到环境细部设计等全方面地贯彻“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体现设计一定的超前性和先导性,强调小区的个性化、识别性。
3.4、市场化原则(经济观)
本区采用统一规划,灵活实施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实际开发相互结合,这样有利于起步与滚动发展。同时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四、设计理念
本规划引入生态住区的概念,以人为中心,以研究人的居住行为为出发点,以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居住与绿化环境结合这样一种格局。强调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营造居住、游憩两相宜的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舒适便捷、卫生安全、高效和谐的居住地。为了达到高容积率与高绿地率之间的和谐;车行交通与居住绿地之间的和谐;居住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绿化环境之间的相互渗透。
设计者在内部方案比较与论述的基础上使用仿生设计(有机疏散理论),改良四合院,等手法结合当今流行的规划设计理论,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且独具匠心的设计也形成本规划的特色:
4.1中国传统民居组合-四合院的改良
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布局上,四周设有围墙,内部有通道,和隐蔽的花园,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别有洞天的世界,住宅内的屋宇均朝向内花园,从每个房间观赏的院内景色各不相同。巧妙的实现了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过渡。而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四合院并不适应现今生活,所以我们对四合院进行改良成为,半围合的院落,既保留了四合院的生态性,与宜居性的有点,又适应了当今生活与交往的方式。
这种围合所形成的院落绿地有几个好处
1、住宅的遮挡,使人的视线并不是一望到底,从而形成的院落为半私密空间,为居民间交往,于休息提供了空间
2、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形成了小的气候环境,即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
3、步行空间内的布局使人流并非直线运动,而是折线运动,形成了有趣的角落空间,可以放置室外家具(遮阳伞,茶桌)以此来避免单调,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为人群活动的多样性提供场所。
4.2可观赏性与可参与性结合的绿地系统 运用人的行为学原理,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绿化节点我们认为绿地系统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它是由城市人们的生活需要对自然美好环境的向往而产生的,所以人的景观的感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本规划通过可观赏性核心水景+可参与的院落组团绿地共同组成整个小区的绿化空间。设计了休闲步行道,观景平台,跌水,喷泉等可观赏性景观,同时考虑到,住区景观的实用性,也为了避免居住区景观的平直单调与枯燥的问题,本规划特意通过建筑的围合来营造院落空间使人停留,供人们游乐。
4.3智能小区和生态小区的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住宅智能化程度为标志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本区以高科技的手段为住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另外从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生态的考虑。
五、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一环两片,根据用地分析将小区40%用地划分为保障区用地,60%用地为开发区用地,即“两片”,通过区内环路(即“一环”)的方式,将其两区有机区分开,形成若干院落,并运用“十字型”带状中心绿化将其有机的连系。
考虑到居民生活购物的需求,以及牡丹路的商业价值,沿牡丹路主入口处向区内延伸设置底层商业服务带,商业上设计多层住宅,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而“十字型”景观带,则是划分内部三个居住组团,根据有机分散理论设计的核心绿化带,是小区的主要的公共绿化空间,承担改善环境,美化空间,观景的职能。
基地内住宅以四合院的形式进行布局,并用绿化带将他们自然分隔开来,通过建筑的半围合,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从而组成院落绿地。
2、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道路设计依据居住区道路简单便捷的原则,以内环路的道路组织模式解决小区的车行交通,使区内交通拥堵情况减少至最低,社区中心则结合小区的景观,设置步行道。
出入口设计:
沿牡丹路开设小区出入口,通过内部商业街和景观大道与小区内部的核心绿地空间相接。小区南边预留两个出入口,将来二期开发与其连接。
道路分级:
主环路宽6米,入户路宽4米,小区步行景观道路宽1.5-3米。
停车:
停车部分,机动车以地面停车为主,结合部分地下停车。
3、绿化景观
本规划在居住区内部分为若干组团,组团的布局形式采用前面所提到的四合院的布局仿生布局方式,而院落之间的空隙则构成了居住区的“十字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在空间上划分为开放空间,并且通过各种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广场,使社区的景观从中心向周边延伸,形成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公共绿地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一条极富特色的水系景观休闲带,将适当的引入水元素,水景社区将成为这两个社区的独特亮点
同时每个组团内部的布局形式,采用改良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又围合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使每个居住组团都是各自的院落并与中心景观形成对景关系。这种院落在空间上为半开放与半私密空间,这样就形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前绿地,分级有序的绿化系统,从空间上讲形成了开放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这样一种过渡。
而在绿地的功能上讲,开放空间为观赏性绿化,就是说他的主要职能是提升小区的品质,美化空间环境,同时,院落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这样一种可参与的绿化空间,即观赏性景观与参与性景观的结合。
所以通过这种分级有序的绿地空间,将小区将设成为都市中的一片绿洲,一片宁静之土,为居民提供一个交往与休息的室外活动场所,增加小区的归属感,与适居性。
第四篇:规划设计说明
新城项目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地区概况
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东及北部与文水县相邻,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山西杏花村是汾酒、竹叶青酒的产地,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酒具表明,汾酒已有60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民国4年(1915),杏花村“义泉泳”的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甲等金质大奖。新中国建立后,汾酒多次列为名酒之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而今的杏花村汾酒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2010年9月28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迎来大喜事——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以汾酒集团为龙头,以做强做大汾酒等杏花村酒业为目标,建设集生产、营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集中发展区。近期计划为“35511”工程,即:用三年时间投资5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新增白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建成后可吸纳3万劳动力就业,带动20万户高粱、豌豆、大麦种植农户致富。远期规划为“22155”工程,即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带动酿酒高粱种植面积100万亩,吸纳5万人就业,实现利税50亿元。该项目将按照 “民营资金投资建设,汾酒集团托管经营”两权分离的基本模式运行。该项目是“三四三”重点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新城”
(二)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164亩,总建筑面积:38.076万平米
(三)建设地点: 汾酒工业园区内
三、区域位置
“新城”用地位于阳泉市义井镇义井村义井砖厂地块,该项目地块位于义井村东至泉东南路、西至鸿龙路、南至义井河、北至燕竹小区,规划占地260亩。“新城”位于城区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齐全: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雨水市政管网干线均可引入。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十分方便。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9.《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10.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1.规划区1:500地形图
第二章区位分析及现状概况
一、周围关系
从大范围来看,该用地地处新城中心地区,便利的交通设施为规划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配套的日益完善为规划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三、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一)环境评价
居住区内的景观水体水质,地块内河道水质达到GB3838-2002中的Ⅳ类和Ⅴ类。
小区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生活废污水、汽车库洗车冲洗废水直接排入小区东侧的城市排污干道,通往污水处理厂,排污条件很好,不会对该区域造成水质污染。
(二)固态环境评价
小区内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配置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经压缩后,送往垃圾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小区实施全面环卫措施,及时处理,无堆放,对小区内空气、地下水、景观都不会造成污染。
(三)噪声污染评价
小区内部声环境达到GB3096-93中的4类和2类标准要求。另外,住宅外
墙采用新型墙体保温隔热材料进行分隔,门窗进行隔音处理,不会造成噪声污染。
(四)大气环境评价
小区内土壤完全采用绿化覆盖,无裸露明土,可以对汽车尾气、人流、车流扬尘等起到净化作用。住宅的室内外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五)景观评价
环境设计强调营造绿意葱茏、步移景移的花园式园林意境,为使更多的住户可以观赏水景的需要,东西两个住宅区域的中心绿地空间敞开,景观内容丰富。中心绿地引入的水流和中部穿越的假山,结合商业步行街进行景观设计,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
整个小区的环境设计本着生态的原则,以绿为主,结合场地水系的利用,配以现代人文气息的铺地、座桥、灯饰、雕塑等构成精致生活空间的艺术配置,在自然神韵的映衬下,构筑现代高品位生活社区的人居氛围。
第三章设计思路与开放策略
一、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规划为小区级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为10.9187万平米,建设规模为
38.076万平米。
小区总体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建健康生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环境 2.配置合理、高效人性化的功能布局结构 3.组织顺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 4.保证开发建设便利有序,分阶段实施
二、工程开发策略
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位于区域入口处,打造一个完整有特色的新形象。为形成统一的城市面貌和提升地块价值,利用现有道路的良好开发条件,将靠近酒都大道和南部市政路一侧建设为专业品牌卖场等商业场所。内侧用地建设住宅小区,使小区离城市主要道路有相当的距离,保证了小区内部功能的统一和环境的安静。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
以人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
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保证环境及居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环境优先
随着科技进步,住宅与环境的交融更加密切,以环境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强调环境的生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实现人、住宅和环境的共生与共融。
二、规划目标
构建一个办公高效、居住舒适、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特色鲜明的和谐现代时尚办公生活居住社区。
三、规划原则
(一)以居住为本的原则
住宅布置充分考虑朝向与通风,采用小高层板式交错排列,形成大园林景观环境,使住户能充分享受自然的气息,塑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土地价值提升原则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周边环境特点,合理分区、定位住宅产品和建筑规划形态,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三)景观均好性原则
建筑与环境布置因用地制宜,合理均衡,尽量让办公及每户住宅都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视野。
(四)人车分流原则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布局,解决好人流、车流和物流,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
(五)生态保护和利用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地块特点和地形变化,因势利导划分不同景观空间。
第五章规划设计内容
一、规划结构与布局
小区整体沿酒都大道由西向东分为6个区域,其中西区设有集团办公楼和会议接待中心,楼座环抱公园,环境优美。东区以布置住宅小区为主,主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个方向,方便出入。
二、道路系统规划
(一)道路结构 1.小区外围道路
南侧为城市道路,配有绿化隔离带,红线宽度15米 东侧、北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2米 西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8米 2.小区内部道路
小区内部道路分为车行和步行两个系统,分别依托不同道路等级设置。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小区主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
1.小区主路是由外部进入小区内部的主要车行、人行道路,设于小区边缘及出入口处,共规划3条,分别为:
各出入口道路:位于地块东侧和西侧和西北侧,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
车库出入口衔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2.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小区设有内部紧急消防车行道路,均可直达各栋楼前扑救。
3.宅间小路是由小区次路进入住宅单元的步行道路,路面宽度为4米,道
路线型自由而灵活,更多的考虑步行者的需求和小区环境的塑造。
(二)停车系统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停车需求,故小区停车在现有规范基础上略有提高,停车位按照0.5辆∕户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于小区入口附近,共规划4处,满足地下停车场各个方向的疏散要求,从而实现了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原则。
自行车停放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设于住宅建筑地下室内。
(三)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道路
小区四周都规划有城市道路,交通便捷。2.内部交通组织
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小区楼间设置停车设施,既方便居民在合理的步行半径内使用汽车,又充分保证了内部步行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居民出行习惯和规划用地布局,小区交通流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小区车流
小区车流集中在小区主干道上,规划在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
②小区人流
小区人流通过人行主要入口、内部环路、庭院小径、住宅入户大厅。
(四)消防车道设置
消防车道与小区内部道路结合设置,小区内部的环道,作为消防主通道。小区内部庭院路通达各住宅单元,即可作为消防通道,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又能保证步行系统的完整和院落空间的丰富。
三、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以发展移步换景的丰富空间景观的园林环境为目标,营造亲和、共享、和谐、可感知和具有最大景观效益的绿化生态体系。
本次规划绿地系统由道路绿地、小区集中绿地、节点绿地和庭院绿地组成,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分层次离开,均衡分布于小区的每部分,使住户充分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小区入口绿化、绿化节点广场是绿化的点要素,沿路绿地是绿化的线要素,由此形成点线面完整结合的绿化系统,强调了全区的空间序列,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小区集中绿地:规划结合中心区域集中绿地,设置达面积的绿化,将绿化与广场等要素相结合,浑然一体,从视觉心里和空间上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庭院绿地:庭院绿地贯穿于住宅之间居民使用频率最高,是小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本次规划均衡庭院绿地的设置,使住户更好地亲近绿化,享受绿化,构筑城景交融的景观。庭院绿地内已绿化为主,局部少量点缀水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绿地结合宜人尺度布置小广场、座椅、小品、花架、运动器械等,并形成儿童游戏、运动健身、老年休闲、亲情交流等不同主题空间,成为居民休闲、运动、交往的公共空间。
节点绿地:规划在小区入口上设置若干绿化景观节点,形成恰当的节奏感,各节点配合不同的铺装和绿化,使整个绿化系统丰富而又具有特色。
道路绿地:规划沿小区步道形成道路绿环景观走廊,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穿行于绿化体系中的游览路径。
本次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3.9万㎡
四、其它配套设施小区居委会、综合管理处、卫生室等管理配套用房设置在住宅底层。小区内利用现状6班幼儿园一座,垃圾中转站设置在小区东北侧,临车行道及停车场布置,既不影响生活,又便于中转清运。
根据环卫、市政要求、小区设置了、煤气加压站、变配电室、水泵房等市政公用设施。
五、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规划
为提升集团形象,打造新时期集团品质,在区域入口处新建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西侧办公主楼主要是集团办公功能,一层功能为通高三层的入楼大厅、休息厅、配套办公为主,二层以上主要是开放式景观办公空间和一些配套设施房间。东侧的会议接待中心主要是以会议为主,一层功能为大会议室及接待、展厅和配套办公,二层主要是小会议空间,三层主要是活动空间,四层以上主要是休息室等功能。
在形式方面,结构外皮力图表现与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以及编织物的形式的结合,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文化内涵的一种延续。建筑形体简洁完整,风格明快,厚重的体量体现了建筑的雄厚壮丽,大面积的后退广场,既可以满足停
车绿化,又可以形成视觉中心.把广场作大的同时,再把广场延伸至个地块内,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南向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2通过各个地块相邻的广场把各个地块联系起来,形成一条“景观带”,并在地块内连接成多个院落空间形成多个景观节点。以此增加了地块的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辅以绿化和景观小品以及城市家具。西侧的办公楼裙房与东侧的会议中心呼应,与南北两侧哦自然景观与园林渗透交融,形成壮观的景象。提升了地块的景观价值和环境质量。办公楼、会议接待中心、南部广场和北部公园四个地块有机的成为一体,主次分明,能够体验到丰富的空间形态。
五、住宅规划
(一)住宅类型
规划住宅排列形式为2-3个单元的经典组合,既利于采光通风,又可减轻高层住宅的体谅感,兼顾人的心里感受。同时,住宅朝向为南北向,能满足自然通风南北对流以及面向园林景观的要求。
高层区以一梯两户板式为主,层数为18-25层。住宅户型以100平方米左右到150平方米左右户型为主,局部少量设置180平方米户型。
(二)造型风格
立面构成和色彩搭配兼具时代点及环境特色,以简约、清新时尚的风格形成独特的小区形象。该小区的建成,必将成为离石新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群
(三)日照分析
小区所有住宅均能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日照要求,既
小时,小区公共绿地及空地也能满足冬至日3小时日照要求。具体详见日照分析图。
(四)建筑防火
本工程与周围建筑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详见总平面图;本住宅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所有管井均在各层楼层处用与楼板相同的材料封堵 ,井壁上的检查门为丙级防火门并在门下做150高门坎;所有被各种管道穿越的隔墙、楼板及防火分区处的缝隙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人防设施规划
规划在住宅及公建地下室设置六级人防设施,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战时可作为地下人防设施,从而满足让人防主管部门对小区人防设置的要求。
第五篇:规划设计说明
孟溪镇(梵净府城)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依据
1、孟溪镇政府广场规划设计任务书
2、基地地形图。
3、规划设计要求。
4、贵州省城市广场规划政策及法规。
二、位置概况
孟溪镇政府休闲文化广场位于孟溪镇花园董大桥右上侧临河之上,北临平行大道,背靠孟溪镇政府行政广场,是规划镇行政中心小区的重要地域部分,规划用地为矩形,宽约100米、长约65米,用地面积6500平方米基地地形南高北低,高差3米。
三、广场定位
“梵净府城广场”是孟溪镇区域内一个集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等多功能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广场。
四、设计原则
1、紧扣梦溪历史文脉及地方风俗。突出表现城市意向、创造一个主题鲜明、特征明显,具有普遍“认同感的标志性开放空间。
2、充分考虑基地的自然特征和资源因地制宜做一个下沉式的休闲文化广场,力求用最小的生态冲突,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和相互烘托为城市营造一个高素质的生态环境。
3、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深入研究市民的行为心理和心理和使用要求,在广场的使用中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4、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几大功能空间并使之相互有机联系,清晰简捷、方便易达的交通流线。
5、尽量使用地方材料,选用地方树种,够筑具有民族现代的建筑物和园林景观。
五、规划意念
“府城广场”作为孟溪镇的城市中心广场。在营造功能合理,美观宜人的物化环境同时,必须现今成为孟溪的历史文脉,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的现实载体。这些非物化的因素洽广场赋予深刻的内涵,使之区别于同类二更具有标志性,让市民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通过该孟溪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等相关资料的理解,我们归纳出花灯、图腾、梵净府城城楼、亭、水,五个意念,并以此作为广场的设计构思起点,通过物化营造取得相应的含义。花灯的隐喻:
在广场的中心位置,在舞台之上,以通透的镂空表现艺术雕塑花灯中的两个人物的对舞,加上两边大号长鸣的构造表达了孟溪人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祷之意,图腾的隐喻:
以金钱杆为主体,以龙的蜿蜒盘踞为表现形式,隐喻了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对花灯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对传承和发扬花灯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的认同和决心。城楼的隐喻: 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在武陵山脉的梵净山脚下我们努力打造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她代表着我们政府和劳动人民的坚强信心,代表着我们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形象发展定位。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在广场休闲区布设“停一停”不仅给人们休息之用,更能起到遮风避雨之用。真是以人为本,关怀为上的市政服务理念。
水:以水为龙,得水为上。水绕三湾、富贵荣华。广场右侧紧靠孟溪河,水绕广场而过,广场临河而建。一种深邃、旷远、神谜、宁静的感觉犹然而生。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花灯”“图腾”“城楼”“亭”“水”五个隐喻诠释了孟溪的城镇文脉,历史民俗地域特征和人文化精神,并以寄托对过往的纪念和对未来的展望,给美观,实用的广场赋予她应有的深刻内涵。
六、1、功能布置
广场整体上是一个不规则的矩形,长约有65米,宽有100米,面积约有65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500平方米(含梵净府城城楼、广场管理房和配电房,公共卫生间,休闲长廊)广场能容纳1000人左右的大型聚会。其余面积为绿化用地。均为游人休息、休闲、散步的地方,休闲文化广场与市政行政广场以平安大道为界,形成上下错层递进关系。
2、交通流线
车行流线,广场紧靠花园董大桥,东西两地是两条次要路与堤坎相接,汽车只能在广场三个周边行驶,避免对广场的穿越和河堤景观进行干扰。
人行路线,广场三周都有入口进入,其中南向为广场的主入口。在平安大道下沉二十几步台阶便进入了广场,在另外两边还有更多的小径通过,使广场确保方便易达,更具开放性。在所有入口和主要交通线中,有高差的地方都设有斜坡道。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无障碍交通支流
3、景观设施
景观设施的设置充分考虑与广场功能及周边环境结合,在满足使用的同时塑造鲜明的广场形象
4、广场建筑:①梵净府城城楼;总高8米,占地120平方米
②休息游廊; 位于表演舞台两侧,总高4.5米,占地20平方米。
③公共卫生间; 占地面积50平方米
④配电房;占地面积20平方米
5、公共艺术品;包括主题雕塑,图腾、号手等。
6、绿化;多数是草坪和低矮灌木为主,是高大的乔木为辅,空间视线绝对开阔。走廊以色彩丰富的观赏植物为主,配以阔叶树木形成树荫,营造悠闲自在的花园氛围。
7、灯光;以景观灯为主,配以草坪灯为点缀,在夜间形成灯光澜珊 的美感。
8、铺装、尽量使用与市政广场相对应的桃花红花岗岩,辅以枫叶红花岗岩为点缀。通过色彩打造的变换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同时软硬材料并用,便于降雨渗入地层以减少积水,在无障碍路线上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作为盲人的引导系统。
2011.06.30
[复制链接]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清华艺术设计制作有限公司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桂东县沙田镇是省重点建设镇,享有“湘南六大集镇之一”美誉,是毛泽东同志所定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颁布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全镇总面积81.3平方公里,辖12个村2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8万人,镇区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2.01万人,城镇化率为90%。城镇水、电、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有自来水厂一座,日处理能力达2000立方米,城区供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完善,能充分满足生产、生活、市政消防用水,城区自来水普及率和入户率达100%;建成1.1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居民使用电或液化气达100%,境内建成电站9座,装机24860KW,其中有装机容量为7000KW石磨岭电站和装机容量为12000KW的石壁山电站;镇内驻有移动、联通、电信3家通信公司,网络覆盖广通全境,全镇移动、联通用户已超过10000户,程控电话装机容量6000门,用户达4000多户;电视、广播覆盖率达100%;镇内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0所;环境卫生设施不断改善,设有镇环卫所,现有环卫职工12人,配备了洒水车、垃圾车各1辆,镇内设有公厕6个,其中水冲式公厕3个,并有专人负责保洁;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军规广场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镇绿化面积达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5%,城镇整体功能不断提高。2009年我镇引进外资3.36亿元,实现GDP20384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44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2100元。在2008“福城杯”小城镇“六个一”评比活动中第一军规广场建设获得全市一等奖,2009“福城杯”小城镇“六个一”评比活动中湘赣边贸大市场建设获得全市一等奖。
二、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岳汝高速建设和106国道扩改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融资”的多元化建设策略,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该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万寿宫居委会、燕岩桥居委会为城镇中心,把城镇周边的江湾、周江、水庄、径口、大河村纳入规划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布,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提出“一中心、二轴、三区”布局设想,即一中心是以沙田镇区为中心,二轴是西面的106国道发展轴、东面的沤江经济发展轴,三区是北为工业区(2010年后工业布局以沤江下游的南面为主),西区为中心区(以行政、服务、物流、商贸为主),东为文教生活区(以集贸、教育和卫生为主)。通过对沙田镇城区南延、东扩、北展、西连的发展战略拓展城镇,打造好106线、岳汝高速沿线、沤江沿线三条风光带,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让沙田成为辐射湘粤赣边乃至珠三角的红色商贸物流城镇。
预计2020年镇域总人口50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0%,规划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为45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
2、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
(1)第一军规广场二、三期工程建设
完成军规广场科技展览馆、旅游接待中心、广场亮化等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广场第三期工程的征地工作,按规划建设广场军规生态园、军规培训中心、军规连心桥、水上游乐中心等附属工程,把军规广场建成为一个集红色教育、生态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点,对东平路农行——燕岩桥720米街道铺设烤漆砖4200㎡,砌筑排水沟1440米,安装路灯24盏,种植桂花树150株,同时规范门面招牌、停靠标志等。其中有些营利性工程项目可以推行民间资本投资的办法,以缓解政府投入资金不足。(2)中心城区用地大扩容 大力实施沙田城镇南延、东扩、北展、西连的城镇发展战略,结合岳汝高速沙田互通出口连接线和国道106绕城改道与岳汝高速伴行进行北展西连的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彰显城镇的商住、教育、工业、旅游、农业产业等功能分区。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和兑现安置补偿的情况下,实行征转分离用地模式,在沙田镇区周边7个村(居)先征地3000亩,待项目落实后再办转用手续,分步滚动实施,重点开发好106线、岳汝高速沿线、沤江沿线三条风光带。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沙田工业小区,将产业项目用地纳入规划范围。(3)加强军规大道和互通连线至沙田镇区大道建设
对军规大道1200米进行路面改造,集中财力建设互通连线至沙田镇区大道的美化、绿化、亮化,建成为沙田的迎宾大道,提升沙田的城镇品位。(4)沙田物流中心建设
采取多渠道融资、多途径投资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银行贷款、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筹措资金,逐步实施沙田物流中心建设。该工程坐落于沙田镇岳汝高速和106国道连接线江湾三角坪处,是一个集物流配送、仓储、停车、商务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占地20亩,总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已由县发展改革局批准立项,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规划设计等工作,并按照城镇的发展要求继续往沃水和老机械厂方向规划扩大征地50亩,以满足物流仓储的要求。
(5)垃圾处理场建设
在不影响生态环境,不影响饮用水源,不影响安全稳定,不破坏森林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十二•五”规划和镇区扩容提质,在桃洞林场内规划建设好沙田垃圾处理场。(6)湘赣边贸大市场扩建工程建设
拟投资1000万元在原市场靠沙南路的对面征地3000㎡,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停车场、商住两用楼盘、市场办公大楼等,同时对现有农新贸市场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全面升级享有湘南六大集镇之一的沙田集市新面貌,经济潜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7)镇区供水工程建设
拟投资120万元对镇建成区4500米输水管网进行改造,同时在城镇的南部径口大皮垇利用转湖水库的水源增建一个自来水厂,以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和城镇扩容的生产、生活需求,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可研论证。
(8)沙田工业园区建设
沙田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多点的模式,以科学发展为规划,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外商投资为主体,同时吸引内资企业,目前工业园区在江湾已形成“小水电、高耗能、煤炭、木材加工”四大产业,成为桂东县承接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新的规划后主工业园区拟选址在沤江下游的大湖、龙头、径口村,开始实施时间为2010年1月,总投资 8000万元,首期2000万元,规划面积2010年为50公顷、2020年达到100公顷(含大塘、普乐工业小区),招商产业定位为化工、硅冶炼、小水电、木材加工、纺织、物流等,现在规划论证已初具雏形,是桂东县“十二五”计划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地。(9)沙田客运站建设
根据城镇发展需求,建设沙田客运站是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拉伸城镇规模,起到提升城镇水平,发展和壮大城镇经济的作用。拟在周江红桥或周江步背建设沙田综合客运站,同时规范客流和客运车辆的管理。
(10)沙田镇区国道106的改造建设
结合岳汝高速建设,尽快启动国道106沙田段的升级改造工程,利用沙田规划修编的大好时机,对国道106绕城改道规划与岳汝高速在镇城区范围内伴行,构筑沙田城镇区域五纵五横,从而达到了节约土地,与城镇总体规划形成相得益彰。
(11)沿江大道、周江—大河和江湾—大河大桥建设 在沤江靠岸燕岩桥方向规划建设宽度50米的沿江大道,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形成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同时建设周江—大河和江湾—大河两座大桥,充分连结城镇镇区的东西两岸,劈开过往车辆绕城东洛,形成一个沙田城镇区域的完美结合体。
三、小城镇建设规划实施要求
1、按城乡规划法严格执行,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对城镇核心区域、主要街道和重点村庄进行控制性详规,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优先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湘南重镇、军规名镇”城镇品位;
3、合理利用土地,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发挥市场经济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道路。
4、严格做好规划控制,量力而行,中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四、小城镇建设主要推进措施
1、立足长远,高标准规划城镇
按照城镇经济的发展变化,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我镇立足长远,因地制宜,聘请专家教授对沙田镇区进行高标准、高品位的整体功能区划分规划,将镇区划分出工业区、教育区、商业区、生活休闲区。在编制规划中,对排水渠、污水处理、垃圾站、供水、供电等城镇配套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突显商贸功能,形成了服装、餐饮、小商品等商贸一条街,进一步健全城镇功能,分区更加合理。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城乡统一建筑风格,农村集中建设用地,推广农村居民点建设,充分突显“湘南重镇、军规名镇”的优势和特色,全面完成沙田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创新机制,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政策建设城镇
沙田镇紧紧围绕全县“抓好城镇活市场”的工作部署,积极实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业、强镇富民”的小城镇发展战略,按照“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业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的城镇经营思路,依据沙田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进行科学定位。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从小城镇建设开发过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资金全部返还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民间聚一点”的方式,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方式作大胆改革和实践,通过流动、组合、拍卖、出租、转让等方式,对小城镇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通过一系列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沙田的城镇建设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了沙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3、以人为本,加大力度规范城镇管理
按城市规划法严格执法,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要以大多数人民群众为本,树立“为人民管城市”、“沙田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服务意识;成立有单独执法权的城市综合执法沙田分局,以执法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优化队伍形象、激发队伍潜能,切实增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4、发展产业,壮大城镇经济繁荣城镇
沙田镇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工业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余家,成为区域内带动沙田发展的经济引擎。二是以民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几年来共引进硅冶炼、木材加工等各类企业项目15个,新增企业项目财税贡献率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为带动城镇化夯实经济基础。
5、统筹兼顾,完善小城镇建设政策保障体系
积极研究落实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户籍、教育、土地、就业、投资等配套措施。一是探索制定促进城镇新型社区建设优惠政策,在税收、融资、户籍、房产、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农民进城造城;二是简化土地征用手续,降低收费标准,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一站式服务,一个漏斗收费,缩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实现沙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