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桎梏[大全]
青春桎梏
我相信,“青春”是令人羡慕的,但在这里,青春的我们却并非是朝气蓬勃的,只是给人以暮气沉沉的错觉。
可能吧,颓废堕落已成为新世纪年轻一代的代言辞。因此,那飞翔的感觉,竟成为了清晰的哀伤„„
之前,学校开展了一次名为“叩问青春”的主题演讲活动。面对这样的话题,我觉得是应该有所伤感的。青春若在,何须叩问!这表明青春已逝,只剩虚壳。
青春,真的很虚很虚。毕竟,连我们自己,也无法洞悉“青春”。
在校园里,我只觉得,默默地,我们被套上了桎梏。手撩锁着我们双手,脚镣铐着我们双脚„„使我们无法远行,无法解开这般束缚,我们注定要被禁锢。
正是如此,我们不情愿地被迫着去做很多事,即使拼命撞击着自己的空间也无济于事。
现在的我,不敢高呼“我的青春,我的主张”,感觉上生活已失去了自由,莫名的重负缭绕于全身,因此,我们都不敢张开双翅,只无助地守望蓝天,只无奈地等待飞翔。可是,一切无期„„
几米说:“天使能飞,因为它把自己看的很轻。”
青春中的我们都是天使,但学习,生活中无形的重负使我们不得不变成地面爬行的恶魔。
后来,老师说,我这是作茧自缚。
我不清楚。我想发问,可是没有下文。我想哀悼,却不曾坚持。只空虚„„
可能一切根本就不需要理由,待迷失中被禁锢的我们远离了青春时,被颠覆的现实会变得清晰明了„„
第二篇:中央空调桎梏
1、品牌桎梏在哪里
中央空调品牌传播的桎梏在于品牌观念滞后和中央空调行业不规范营销(主要指“灰色营销”)。在中国,消费品行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才迎来了品牌营销的鼎盛时期,虽然很多企业还不会做品牌,甚至走了很多弯路,但毕竟企业在意识上认识到了做品牌的价值,或者说具有品牌观念。因此,对于中央空调企业的“品牌觉醒”需要一个过程也是完全正常的,从思考到行动这段路说长就长、说短就短。同时,中国企业做了数十年中央空调营销,但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始于计划经济之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后中央空调营销才崭露头脚。而中国是一个注重情感沟通的国度,合作讲究“关系”,这导致中央空调营销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灰色营销”在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做品牌照样销售”成为很多中央空调企业不做品牌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中央空调营销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是打造中央空调品牌的抗性因素,主要如下:
(1)中央空调交易注重两个指标:质量和价格,也可以理解为产品实用性和经济性这两个指标。空调采购先比质量再比价格,然后定胜负。注重产品“性价比”功能性价值,忽略情感价值;
(2)中央空调推广过于重视推力,而忽略了品牌拉力。中央空调营销往往注重单次交易,强调开发大客户,注重面向客户开展销售攻势,而忽略品牌对客户的吸引力,品牌拉动力很小;
(3)中央空调推广注重人际沟通成本,却不注重品牌沟通。“灰色营销”、“地下交易”等不良风气存在,使很多企业不得不在这方面增加投入,却不愿意在品牌上多做投资;
(4)中央空调企业多重于专业媒体传播,而忽略大众媒体传播。从分众、分媒体传播角度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应实施“多媒体”传播,尤其把大众媒体纳入视野。
2、要坚持哪些原则?
中央空调品牌形成要经过政府(如行业管理部门、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媒体、客户(包括经销商、最终客户)、竞争对手等诸多社会力量的认可,而如何获得这些社会力量的认可,就成为品牌传播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中央空调特性,中央空调品牌传播要坚持以下原则:
(1)功能价值与情感价值并重原则。传播诉求可分为理性、感性、形象诉求,其中理性诉求的重点在于核心技术工艺、执行标准、核心零部件、制冷剂等方面,主要是建立理性价值;感性诉求则是力求建立情感价值;形象诉求亦服务于情感价值建立。理性价值是基础,情感价值是升华;
(2)实施整合化传播的原则。长期以来,中央空调企业品牌经营的行为是粗放、不成系统的,主要表现在传播没有战略化、传播策略老化、传播手段单一(如以平面宣传品为主,而忽略其他传播手段)、传播媒介狭窄(以专业媒体为主,而忽略了大众媒体)等等,导致
传播效果有限。归根结底,就是传播缺乏有效整合;
(3)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原则。在此,不妨引用国际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的观点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中央空调制造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不应是为围绕创品牌展开的,也就是说,创品牌不是目的,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上。你如何降低他的使用成本,如何提高他的赢利能力,需要提供一些科学的、实证的数据,这是中央空调制造企业建立品牌的核心;
(4)长期开展品牌传播原则。中央空调品牌和消费品一样,如果选择了做品牌这条路,那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有几层意思:把品牌管理战略化;管理机构长设化;坚持资源投入长期化。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长期化”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否则就不会有很多企业品牌“变脸”的事情了。
3、采取何种传播策略?
中央空调品牌传播策略除了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自行探索与创新之外,还要汲取消费品品牌传播的经验。一般而言,打造中央空调品牌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品牌长远战略规划、建立品牌传播长效机制、建立个性品牌传播模式、制定实效品牌传播策略、构造品牌传播沟通工具、整合多种品牌传播渠道。也就是说,没有一蹴而就的品牌,必须完成足够的品牌积累,品牌才能形成。
对于中央空调品牌传播策略,除了下面八个以外还有很多,诸如工业旅游、事件传播等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央空调品牌传播策略:
(1)联盟传播。中间型中央空调与下游厂商结盟捆绑,共同打造品牌。最为典型的就是大金空调,与下游客户共同打造中央空调品牌;
(2)代言传播。采取名人(如演艺、专家等)明星背书或者虚拟代言人不是消费品的专利,中央空调也可以采取代言传播策略。不过,对于中央空调而言采用领域内专家更为恰当;
(3)人际传播。由于客户数目较少、购买金额较大、客户在采购及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培训,使得制造商组建嫡系营销队伍直接面对客户销售成为中央空调营销的主要模式。对于中央空调,销售人员、服务人员都是良好的传播载体。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是依靠这种人际传播;
(4)展会传播。各种制冷展、交易会是一个绝佳的传播机会,因此如何在展会现场做好品牌传播文章很关键,尤其是展会现场生动化;
(5)公关传播。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研讨会、大型论坛进行传播,借助新闻传播,树立企业社会形象。当然,关键是要把握好时机,如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产品上市等时机;
(6)渠道传播。中央空调营销渠道具有特殊性,很多企业都是采取直销与分销模式,所谓直销就是直接面向下游客户供货,但大都为大客户或重点客户;分销则是依靠经销商或代理商实现异地销售。中央空调亦应加强终端形象建设,在经销商或代理商的展销终端塑造品
牌形象,打造形象化终端,如中央空调专营店;
(7)广告传播。中央空调广告正在走出专业媒体,开始注重大众传播媒体,传播大众化把中央空调“窄告”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广告传播正在成为中央空调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
(8)俱乐部传播。俱乐部营销是链接核心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营销模式,多为服务业、消费品行业所采用,但中央空调亦可尝试。诸如某中央空调企业了组建经销商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培训经销商、沟通经销商。
如何成功缔造、维护品牌,让品牌为企业战略服务,让战略的执行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如何利用媒体、广告行为将品牌理念传播移植于客户脑海之中,建立起客户对企业的品牌忠诚度?如何做好品牌的创新工作,保持品牌竞争优势的同时又不断激发出品牌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问题都应该时刻充满经营者的头脑中。诚然,企业塑造品牌的路径不一,最终目的就是推动我国自主品牌和民族品牌的发展。品牌背后不但有知名度,还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参与国际利润分配的权利。
第三篇:冲出桎梏 走向自由
冲出桎梏
走向自由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女性绘画作品探究
我国的绘画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然而,整整一部中国美术史就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要在中国美术史学中探寻女性画家的传记很难,许多杰出的女性画家和女性绘画都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在时空的隧道里。
从民国时期的女画家潘玉良到九十年代的喻红、蔡锦,‚女性绘画‛在20世纪的中国生根、发芽、结果。回顾历史,这漫长的百年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时代,再到90年代以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女性绘画‛以她自己的方式从封闭束缚走向自由和开放。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西方女性艺术信息的流入,一些女艺术家开始在作品中尝试做一些改变,她们试图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男性艺术的评判标准为艺术追求的思想,开始寻找和建立自己的标准,主要就是通过女画家对题材、画面形象的选择以及‚心境‛的表露上体现出来的。
一、‚自言自语‛中的‚女性意识‛ 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绘画,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转向对自我价值的探寻: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们普遍关注的绘画主题依然是‚女性‛,但这个‚女性‛又对应了今天的‚当代性‛。摆脱了以往妇女绘画狭隘的主题和题材,呈现出新的精神面貌,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生命意识,去重新诠释‚女性‛这个主题。她们关心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追求完美的人性,表现出艺术的真诚与自信。这类作品与文学作品中的自传、内心独白、日记等相似,多在驾轻就熟的写实技巧上做一些特别的处理,并以女性特有的角度观察社会和人生百态,把体验摆上画布,以表达生存在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的内心感受和自我意识,她们倾心于在画布上倾吐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渴望,把女性生活切入艺术观念并做重新的整合,在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对这一个问题予以研究。
1、女性、生活
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的作品大都取材于自己身边的人和周围的日常生活,如喻红的绘画就是一种典型的写实风格,但其作品的深层含义却超越了画面的内容,易英先生在1991年的一篇文章中曾这样评价过她的作品:‚喻红在‘女画家的世界’画展上展出了一批女性肖像,尽管对象不同,神情各异,每幅画在形式上也尽量拉开距离,但实际上画的是她自己,这当然不是指她以自己为模特儿,而是说她把自己的追求与渴望偶像化了,这批画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有波普艺术的特征,简洁单纯的构图与色彩,风资绰约的姿态,俏丽而缺乏个性的面容……,她在这种风格上寄托了自己单纯而浪漫的幻想……‛她把眼睛所看到的现实世界与心灵的幻想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充满遐思的世界,她是以内心生活和周边的生活勾画出一个小世界。如她的作品《她》系列,在这组画中她画了许多女性,包括亲人朋友、郊区邻居、餐馆老板、美女作家、西藏女孩、警察、女老板、女音乐人、售楼小姐等。
喻红认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女性的社会地位渐渐发生了变化。她们开始对自身有了强烈的关注,不再是站在被‚审视‛的位置上,她们更多地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发展以及开始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因而,笔法上遵循苏联写实主义风格的喻红,想把现代新兴的各个层面女性的状态都尽可能地记录下来,她对女性处境的关注也在《她》系列中凸显。在这一系列中,喻红以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境遇和知识背景的女性作为表现对象,以肖像的方式管窥她们真实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感受她们的生活方式和痕迹,呈现了一名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的内心意象、责任感和认知态度。
再如申玲:她是一位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才华横溢的女画家,她的创作中吸收了原始、民间与儿童艺术中的稚拙美,并善于用夸张的色彩、稚拙的造型和笔法,表现常见的生活情景。代表作品《窗外又下雨了》,表现了雨天里处于安逸或休闲状态中的一对青年男女读书的情境,画中的女子可以理解为画家本人的生活写照。构图中直线与曲线的运用,冷暖色的配置,使这幅画安静中不乏活泼的情趣。
2、母、子
女人在家庭中不仅仅是妻子的角色,还是母亲,在女性的个人经验中,最强烈、最重要也最辉煌的莫过于为母的体验了,这份唯女人独有的生命体验也成为90年代以来女性绘画作品比较常见的题材之一。
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中的人物情态轻松自在,闲暇舒适,表现出画家本人置身于一个温馨细腻的内心世界中,充满了女人的温情、女人的心事,由女人到母亲的蜕变和升华。她以一个母亲画家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将精妙细腻的纯情母爱用热烈的语言准确地、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在母爱的倾泻中表达了女性真实的生命感受和情感状态,也张扬出了作为女性画家的主体创作意识。
3、花
与上述画家不同,另一些女画家不是借助人物肖像去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一批画花的女艺术家,她们将‚花‛这一传统的司空见惯的形象作为‚自言自语‛的中介。男画家画花,花是一个绝对的客体,并始终处于被欣赏的地位,而女画家画花却将花作为‚自我‛的‚替身‛,从而进入一种‚自言自语‛的状态。这些花跟女性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联系起来的,它们是女画家自我情感的投射,自我生命的体验。许敏、王季华、蔡锦的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显示出了它的特殊涵义。许敏很少画那些色彩艳丽或娇艳盛开的鲜花,而喜欢画那些在生命衰竭之后仍能将美感留住的干花,她是在表达一种苦涩的美感,是在寻求一种内在的情感表达与持久的生命张力,这使得她的画有一种说不清的愁绪与淡淡的感伤色彩,但在感伤中透露着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坚韧精神。
王季华的‚花‛充满了幻觉和想象,反映了她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体现了个人对待事物的审美态度,尽管有明确的形状和结构,但它更是一种‚似花非花‛的、无法真正确认的物体,王季华的‚变异‛之花就有某种‚自叙‛的性质,是一种喻义复杂和多义的‚自叙‛。
二、‚非唯美‛ 在她们的作品中,也并非都是唯美的,有的则带有‚血腥气‛,如蔡锦的《美人蕉》系列,自然生长的美人蕉在画家笔下以粘粘乎乎、油腻的笔触翻卷出溃疡般斑斓的肌理,令人炫目的肉红色夹杂着有强烈反差的暗绿、绛紫色块将大片的美人蕉展现在观众眼前,它扑面而来的腥气,它的血肉模糊般的用色,让观者对生命产生奇妙而复杂的情绪。此时美人蕉原来外形的真实与否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传达出了艺术家强烈的精神需求和内在感受。
三、‚私密化‛空间的探索 表现‚暧昧‛、‚私密‛是当代一些女性艺术家展现出的一种‚女性话语‛方式,其中主要是出现在装置艺术作品中,且有些些作品非常大胆、直白,比如崔岫闻2000年推出的第一部媒体作品《洗手间》,这部长6分12秒的录像记录了北京某高档夜总会的小姐们在洗手间里的真实状态。小姐们面对镜子整理自己的容颜时,那种专著的神态近乎接近于宗教般的神圣,她们来照镜子的时间和次数也绝对高于常人的无数倍,他们走近镜子时会突然掀起自己的裙子,看一下自己的内裤之后再放下,或者把手伸进自己的胸罩内把乳房的位置调整一下,或者摸摸自己的脸,整理一下头发,或者是补妆,或者是换内衣,或者是面对镜子随着外面的舞曲扭动几下自己的肢体,或者是捏一捏自己腰部多余的肉,或者是旋转自己的身体以便能看到背后,或者是机械地面对镜子前后走动,或者数她们挣来的坐台费,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面无表情而且绝对不会体会到他人的存在,但却能感觉到是一种临战状态,似乎外面的舞厅就是战场。
过去,中国女人对性的感觉是不能公开谈论的,这是最私人化的隐秘,是不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申玲觉得性在生活里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虽然个人的性生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个禁区,但艺术领域没有不可表达与诉说的东西,如果这个自己的、私秘的事物足够美好,她特别希望能够让别人也感受到这份美好与动人。她的作品中描绘了很多性爱场面,为中国画坛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对于这一类作品,评论家和观众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些作品很有个性,有人认为是艺术家走进了‚性的怪圈‛,在此我们只是作为一种女性绘画的现象提出。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90年代的女性画家已经开始超越原有的传统意识,女性绘画概念由狭窄局部而不断走向深入与宽泛,女画家们都更加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都在试图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家园。
总之,当代女性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和表现,从主题、审美视角,到线条、笔墨、色彩与画面构成,都浑然成为女性创作独有的审美特征——来自于女性对社会生活的知觉感悟和对艺术表现的知觉把握。女性绘画已经冲出原有的思想和观念的束缚,走向成熟、走向自由。
41519918@QQ.com
第四篇:把语文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
把语文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探索,我发现它存在以下六种偏向:只重语言文字,不重思想文化;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美感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素质。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束缚,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东方时空》课: 让语文贴近生活
我们开设了语文教学实验班,第一门课程是《东方时空》课。每天早晨的7点到8点,是我带领学生们收看《东方时空》这个节目的时间。这时,敬一丹等主持人是学生的导师,而我作为助教,每周批阅90名学生的观后感。开课三年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写作能力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开始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雷,心系天下兴亡。
当代青年普遍患有的“责任感缺乏症”,在《东方时空》课的感染下,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开课一年后,两次时事常识抽查测试可以证实这一点。在回答“你所知道的中外国家元首及社会名流”的问卷中,第一次全班平均成绩为29分(答对一人得一分),第二次为37分。而对比班的平均成绩仅为19分。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写作新闻述评的行列。从《黄河忧思录》《绿化文化荒漠》到《巴以冲突之我见》《我看印巴核试验》,充分显示了他们对华夏兴衰、世界风云的关注。
文学精品课: 让语文回归审美
由于诸多原因,现行统编教材的文学作品往往“上纲上线”的多,表现人性的少;五六十年代的多,八九十年代的少。教师讲来故作津津有味,学生听来强忍昏昏欲睡。美之不存,何审之有?
于是,我为学生们开设了当代文学精品课:让他们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徜徉,汲取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中沐浴,感受那绚烂儒雅幽默的文学语言;在周国平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中沉思,领悟那既执著又超脱的人生哲理。这样,就把“读死书”变成了“读活书”。这样,文学审美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更让他们“获得了灵感”,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实现具有个性特点的再创造。古典诗文课: 让语文汲取国粹
中华民族素有“诗国”的美誉。受困于应试教育桎梏的语文教学,却历来把从《诗经》到元曲的灿烂的古典诗歌打入冷宫,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莫大失误。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永远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验班的古典诗歌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三个档次供学生选择。然而作为实验班的教师,既无能力也不奢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旧体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激起青年学子敢于尝试创作诗歌的勇气,培养他们乐于咬文嚼字的习惯,启迪他们深藏内心的灵性,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育,绝不能割断历史;面向现代化的语文教育,绝不能拒绝继承;面向世界的语文教育,绝不能抛弃民族化。总之,语文要转入素质教育的正轨,就必须汲取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学国粹。
(作者系名师出版工程《名师讲语文》团队中的成员)
第五篇:管理故事-打破增长的桎梏
可口可乐公司CEO穆泰康:打破增长的桎梏
自2008年7月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掌舵人后,穆泰康就制定了一条雄心勃勃的长期增长路线。他给闭关自守、傲慢自大的公司文化重新注入了活力,并将削减成本省下的资金重新投资于品牌开发。在《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主编阿迪伊格内修斯对他的专访中,穆泰康谈到了公司的长期愿景、可持续发展举措,以及他个人的领导风格。
穆泰康说,上任伊始,他的首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制定长期愿景,二是恢复在北美地区的增长。他们把可口可乐公司及其瓶装合作伙伴的共同目标称为“2020愿景”,这要求他们在10年内实现业务翻番。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工作进展顺利。最值得称道的是,可口可乐在自己的最大市场,即美国市场,恢复了增长。而在他们最初讨论在美国实现业务增长时,人们认为他们是妄想乘着滑翔机上月球,因为,人们认为美国市场已经饱和,要实现增长简直是荒谬可笑。
多年来,可口可乐的广告几乎定义了各个时代。不过,穆泰康认为,传播领域正在快速演变。一流的广告依然需要,但广告只是与消费者对话的一部分。过去,可口可乐需要用高质量的广告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今天,消费者的权力要大得多,你需要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在Facebook上,可口可乐拥有3,300万名粉丝,超过了Facebook上的任何一个品牌。那么,这些粉丝到底有什么价值呢?穆泰康解释说,价值就在于你可以和他们交谈,他们会告诉你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你的业务和品牌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可持续发展,可口可乐公司有一个简单的信念,那就是如果他们不能帮助所在社区可持续发展,他们自己就不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业务。他们把这种信念融入到公司业务中,而不是塞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
可口可乐公司是第一家宣布以“水平衡”(waterneutrality)为目标的公司。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有人批评可口可乐公司用水量太大,这就是他们致力于到2020年实现水平衡的原因。水平衡指的是,公司每消耗一升,就归还一升。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可口可乐采取的举措包括:减少工厂的用水量;把不需要的水进行再循环,归还给当地的城市;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集流项目。
可口可乐公司还在着手处理包装和回收的问题,努力在实现业务增长的同时不增加碳排放。他们是第一家攻克植物饮料瓶这一难题的饮料公司。随着油价上涨,混合植物原料制造的瓶子实际上给可口可乐带来了成本优势。
此外,可口可乐还致力于帮助公司之外的妇女,资助一些孩子去上大学。可口可乐公司努力通过提供用水、建立医院和学校等方式为社区提供帮助。比如,在中国四川遭受地震灾害之后,他们在当地建立了50多所学校。
在谈及自己的领导力类型时,穆泰康说,他喜欢从低处关注细节,同时也喜欢从高处去制定公司的战略、愿景以及方向。作为在全球260个市场中雇用14万名员工的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只能去施加影响。他喜欢保持低调,尽可能少用“我”这个字眼,并且珍视最广泛意义上的团队——不仅包括他们的员工,还包括他们的合作伙伴、客户,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他特别喜欢到超市去,和顾客们在一起。在他看来,作为一名CEO,把时间花在销售可口可乐的商店里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做能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穆泰康还分享了他从自己职业生涯中获得的教益:你要不断地建立并维护人际关系,永远不要单独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