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找骆驼》教学设计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油坝中心小学 汪婷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1、设疑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4、细读课文,创新表演。
5、结合内容,写观察日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生: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表演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明确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从没见过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根据课前提示来自学,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认读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书查阅。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尝试解决“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边读边圈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样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归纳整理。
4、交流全文。
(课文讲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5、师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关情况的?
6、读一读,议一议。(尽量用文中的语言)
7、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老人凭借自己生活实际,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8、读全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生活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9、小结:老人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里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痕迹,就弄清了骆驼的具体情况,达到了“窥一般而只全豹”的境界,真可谓观察和思考的典范。
四、细读课文,角色朗读
1、细读课文,仔细想想商人和老人对话的情形:动作、神态、心情、语气等。
2、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5、师生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结合内容,拓展训练
商人找到骆驼,心情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六、作业
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没有,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事物?请写进自己的日记里。
◎板书设计
找骆驼
丢、找、问
商人————————————————————老人 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教学反思
《找骆驼》一课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练退居其次。尽管如此,我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了训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说的训练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并完善。
自读课文的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练退居其次。尽管如此,我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了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以设疑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找骆驼的现场,充分融入文本,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我抓住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让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从学生汇报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较准确地找出骆驼的特点,1、左脚有点跛。
2、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3缺了一颗牙齿。并找出写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句子。但问题答案的得出并不是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与内化要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这一课就是要让学生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在读中就会体会课文中所用的语气词,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找骆驼》教学设计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个谜语谁能猜出答案啊?(课件出示谜语找生读谜语,知道“沙漠之舟”是指骆驼)
师:同学们真聪明,是骆驼。(欣赏骆驼图片)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骆驼的资料,有谁能为大家读一读啊?(课件出示骆驼资料找生读)
师:有位粗心的商人丢失了他的“沙漠之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商人“找骆驼”。
(板书“找骆驼”),指导读准轻声tuo。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捧起你们的课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有哪些角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另外在读的时候,画出不认识的生词。
2.读完了,老师想出些词语考考大家好不好?(课件出示词语)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老师帮大家总结了一下(齐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商人(走失)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骆驼的事。
二)明确学习要点
1.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课文为我们准备了阅读提示,谁愿意读读阅读提示?
(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骆驼的特点”
1.首先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1-7自然段,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画出。(划好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骆驼特点。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然后再说说骆驼的特点?(教师板书: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一颗牙)
思考:“跛”什么意思?谁能为大家表演一下跛脚走路?
3、老人准确的说出了骆驼的这些特点却说没见过骆驼,大家觉得商人听了会信吗?那商人会说些什么?
过渡:大家很好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第二个问题吧!
(二)探究“如何知道骆驼的特点”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老人是如何判定骆驼有这些特点的?(第10自然段)
2.那么谁能说出这段话应该怎样读呢?(不紧不慢地读)
3.“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很镇定,不慌不忙,很沉稳)
4.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读出老人的不紧不慢。读完后,请大家用画出老人看到了什么,通过看到的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5.在因为„所以„.的句式中,我们知道了因为(原因),所以(结果),这样的句子就叫做因果关系。6.总结骆驼特点和发现特点的原因 7.老人为什么可以准确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课件总结)
四、深入理解,解读推理
1.老人为什么不让商人顺着树叶,米、蜜的方向去找,而是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米和蜜终有流光的那一刻,沙漠里也不是处处都有叶子,只有脚印是持续存在的。)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商人通过老人的指点找到了骆驼)
五、小结延伸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的新发现,准备在口语交际课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找骆驼 2
找骆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能力目标:
1.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2.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情感目标: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2.《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1--
单元提示。
二、指导读懂学习提示。1.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2.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3.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三、指导预习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预习情况、四、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 课文主要讲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1--9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3.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1——9)4.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急————生气)
5.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
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6.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
7.出示小黑板:
(1)╳ ╳说:“„„„”
(2)“„„„„”╳ ╳ 说“„„„„”
(3)“„„„„”:╳ ╳说:“„„„„„„”
(4)“„„„„„„”
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
8.“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话?
“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再分角色读。
9.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从“是的、不错、对极了”中看出老人不仅知道骆驼的特点,而且还说的十分真确,所以商人认为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10.过度: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的这样清楚呢?请大家读老人不紧不慢的话。
三、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从哪儿看出?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3--
2.老人为什么对老人走失的骆驼知道的那么详细?
对上米那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人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这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棵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以上练习后,出示两张树叶的形状图
请大家区别一下,这两张树叶哪张是商人的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3.这一些都是老人看见后,经过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这是第一个方面接着又分析了第二个方面,——应该这样去找骆驼。
4.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望哪儿去了,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5.齐读
6.从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个词连接的?(至于——)讲清至于的用法。除了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到骆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哪种办法好?为什么
四、朗读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呢?我们来学最后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默读课文,思考: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
“指点“是什么意思?老人指点商人什么?(引导启发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一定会找的办法)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4--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开始找不到骆驼,现在按照老人的指点找的了骆驼,这时他会怎么想?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子、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全文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有没有象老人那样去解决?
板书设计: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5--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找骆驼 4
最新版
16.找骆驼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四种不同的对话形式。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懂得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商人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三、教学准备:收集骆驼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学习《花钟》通过植物学家细致的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做成的花钟;《蜜蜂》通过昆虫学家法布尔采用试验的方法,发现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能;《玩出了名堂》通过列文虎克在不同的玩法中,发明了显微镜。
2、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是通过什么?发现什么呢?让我们读一读能让我们变聪明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找骆驼)。
3、追问:你们听说过骆驼吗?你听说过什么?
二、整体感知:
1、那么,《找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
2、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了一只骆驼,向老人(),最终()了骆驼的事。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你觉得这样表达是不是清晰呀。
教师过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了帮助我们学习,在课文的前面提出问题,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出示)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细读理解:
(一)第一部分: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走失的骆驼有几个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三个特点。
谁来先给大家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然后再说说骆驼的特点?
(教师板书:左脚跛;左蜜右米;缺一颗牙)
追问:“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个动作告诉我?
你能用一句话说出这几个特点吗?我们是从老人的问话中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你自己再2017.3.1 最新版
读一读,老人发问的话,你能把这三个分句连起来说成一个长句吗?
3、是呀!身为这位老人,骆驼的特点知道的这么详细,是不是真的见过骆驼,还是把骆驼藏起来了。(不是)那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
4、答案就在文中,你看看在哪部分呢?(第十自然段)
(二)第二部分:
1、我们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我们可以有这么几种学习的方法:
(1)填表:
看见什么 知道什么
(2)批画
(1)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直线画下来。
(2)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曲线画下来。
(3)其他方法。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学生读学习提示,自学
汇报: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展示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教师板书: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蜜右米;牙齿印
教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不一样的快来改一改。
教师: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读一读,男生读看见的内容,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3、看书、看表格、看板书自己说说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用上“因为……所以……”
4、如果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5、自己再把这几句话读明白了!大家读看到的内容,老师读知道的内容。
6、教师指板书,看这就是老人的观察!这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得到的结果。(板书:观察 结论)现在,让我们也做一回聪明的老人用动脑思考的方法想老人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7、教师追问:
2017.3.1 最新版
(1)老人看到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知道它的左脚有点跛?
(2)看到路的左边是蜜,右边是米,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3)你们看我这有两片树叶,你觉得哪一片树叶是文中的骆驼啃过的呢?(选择答案并且说明理由)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老人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动脑筋思考进行了推理,(板书推理)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
(三)第三部分:
1、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老人的指点正确?(出示句子)一读就过
教师:从哪个词语,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老人的推理是非常正确的。(果然,)那让我们在读一读这句话。(读)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人的推理很有道理。
2、快速浏览课文,骆驼走失以后,这位商人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态度:不紧不慢
忿忿不平
方法:观察 推理
没有
四、拓展:
教师启发:看,遇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方法就不一样。老人给商人与指点,商人也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启发。我们也运用老人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一起也来读一读,能让我们有所启发的故事。
黄帝的传说
相传四五千年前,一个有很多发明,深受人们爱戴的人,大家尊称他为“黄帝”。
那时候,人们要出远门,都靠步行;要运东西,也只能靠人背着走,十分辛苦。有一年夏天,黄帝戴着草帽干活,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他头上的草帽吹掉了。因为草帽是圆的,掉在地上像轮子一样滚去老远,他急忙追上去把草帽捡了起来。
这件事给了他启发。()你们能想到给他的启发是什么吗?板书设计:
2017.3.1 最新版
16、找骆驼 看到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有点跛
路左有蜜右有米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树叶留有齿印 缺了一颗牙齿
2017.3.1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
2、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名侦探柯南。
认识这个人吗?他是谁?大家喜欢他吗?今天老师办一个侦探培训班,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当上小侦探。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 美誉的骆驼们。(出示图片,认识:骆驼长得很高,脖子很长,背上有驼峰。两个驼峰的骆驼叫双峰骆驼,一个驼峰的事单峰骆驼。驼峰能存储食物,它能坚持三四十天不吃东西。骆驼的脚掌很厚,踩进沙子里也能很快拔出来。骆驼的这些特点是它能在沙漠里生活。在沙漠里骆驼能够帮助人们带路,运东西。因此骆驼就成了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有一位商人,就常常用骆驼来帮助他运送货物。可是有一天,它不小心把骆驼弄丢了,怎么办呀?
生:找骆驼。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阿拉伯故事《找骆驼》(板书:找骆驼,齐读课题)
学习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部分,在导读中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在读书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提纲,它能帮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出示自学提纲:(小黑板)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跛:腿脚有毛病,走路身体不平衡;
驮:背;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究竟:毕竟、到底;
至于:课文中指另外再提到一件事。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3、小组汇报归纳,学习重点段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说。)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分角色朗读
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六、拓展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板书设计
左脚有点跛-----右边深、左边浅 左驮蜜、右驮米-------左有蜜、右有米 缺了一颗牙--------树叶留下牙印
留心生活 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