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3663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可以开始了吗?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针对以上教材分析,综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这样确定教学目的,可以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并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选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2.读中悟情,激发感情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模仿,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至于学生,主要通过批注来与文本对话,同时,在读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把目标落到实处,我打算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主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下面,我就将自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作一具体说明:
(一)复习导入,走进文本 1.我先让学生听写“精彩”、“糟糕”。
2.听写完后,接着让他们说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分别课文中谁的话。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4.我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学生齐读这一句子。
【我的这一环节:先以听写词语导入新课,既对上节课内容进行了回顾,又能为这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二)、深入学习,体会情感
1.我先让学生快速读1—14自然段。并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我的?“我”的变现怎样?父亲又是这样评价我的?“我”有什么反应?(并出示:语句: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父亲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我的反应是:得意洋洋 痛哭 并指导学生读出父母不同的语气。
小结:看来,父亲和母亲的评价截然不同。
2.接着我又这样引导: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不同 ?小组合作交流。再指名说说。
下面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第一步:体会母亲爱
(1)我紧抓母亲的评价: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孩子们你从眼睛亮亮看出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预计学生会说从眼睛亮亮可以看出母亲特别的兴奋)那你能用兴奋地读读吗?我再指名学生读句子。
(2)巴迪受到母亲的表扬与鼓励,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出示: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3)我又设疑从哪里看出来我的高兴与自豪?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我是这样过度的:得到了母亲的赞美,巴迪对写作充满了信心,他多么盼望父亲也能给予他一样的评价呀!我们来看看他是以怎样的心情在等待父亲回家的。第二步:体会父亲的爱
我这样启发学生:你现在就是小巴迪,你等了父亲一个下午,你都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你从这三个句号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等啊等啊,到了七点,你在想?(抽生交流)七点一刻了,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想象)等到了七点半了,你在盼望着什么呢?接着我让学生读这句话。如果学生读得不够深入。我便进行范读: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来。
(我的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谈话,有助于学生走入文中,切身体会到小巴迪热切地期盼着父亲给予的评价,他想象着会得到父亲的高度的赞扬。这种心情,与他得到父亲评价后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是怀着自豪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父亲的到来,可是父亲却这样的评价我的作品,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课件回到父亲评价的句子。):于是我出示课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 父亲并不退让,“ 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我紧扣:扔”设疑?从这个“扔”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扔掉的仅仅是我的作品吗?(师生讨论交流)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了:父亲扔了我的作品,并不是为了扔掉我的写作的信心,更是为了扔掉我得意扬扬的不正确的心态,父亲是希望我能清醒地认识到我的写作水平,他希望我的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作品,正确地对待自己。从而体会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第三步:体会父母的爱
1.父亲的评价是正确的吗?课文哪句话说到了? 读一读。
2.“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首诗确实很糟糕。” 那么母亲为何会给“精彩极了”这么高的评价呢? 指名学生交流后师总结:母亲是针对一个8岁孩子能写诗这种行为进行鼓励,而父亲是针对诗的质量做评价。最后,我明白了,母亲的鼓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板书:鼓励),父亲的严厉是警告的力量(板书:严格),两者都是父母对我深深的爱(板书:爱)。3.巴迪成名后,他为什么会“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4.我再进行小结:正是由于有父母“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我”才成为了一位很有名的作家,才会越来越体会到自己的幸运。5.我这样引导:我们再次深情地读读第17自然段吧。读完后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交流,互相补充。6.再全班交流。7.【这环节的设计:我紧紧抓住母亲的爱、父亲的爱、父母的爱,通过父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爱。】(四)。.联系实际,延伸学习1.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中的巴迪面对批评和表扬,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倾覆。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电影《师生情》里有位白人教师。他在给一名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地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那个孩子缓缓地抬起头,张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了两个。”
2.我接着引导: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生活当中鼓励的力量。拿起笔来写写我们身边来自“爱”的力量吧!3.学生写话,写完后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将课内引申到课外,感受教育和爱的力量,写一件身边的事把学文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爱
鼓励 严格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围父母之爱展开,简洁明了,紧扣课文中心,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
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人的一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评价,它们会给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朗诵)
2、那么,作家巴迪舒尔伯格小时候得到的评价是什么呢?这样的评价给巴迪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齐读课题)指导读好题目。
【教学开始,用诗歌引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预习检查,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三、简介作者,
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作家巴迪舒尔伯格的相关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师这儿有一些他的相关资料,谁来帮老师读一读?(出示课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2、好,通过交流,你们认为巴迪现在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发言)
四、设置悬念,精读课文1到14段
1、是啊,现在的巴迪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那一句话最能表明现在的巴迪是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说出,全班朗读)
2、巴迪取得的成绩和谁有关系?大家读课文1到14段的自学,在说书中做批注。
3已经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追问:我有什么反应?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同的爱。
【在教学中不把重点放在死抠词句上,而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对于文章的重点,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突出朗读感悟和领悟表达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7、演课本剧,感受真情。
【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题写一写:
①“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的( ),母爱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的( ),父爱像(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爱。
1、师导:是啊,母亲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的爱,父亲的“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的爱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
2、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3、好,谁先想到了,举手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群体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9课。今天我说课内容指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讲述了童年时,7、8岁的巴迪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大后,他才明白童年的那首诗确实是一首糟糕的诗,同时他也明白了,父母的这两种评价都是出自于对他的爱。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既有父母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展示了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父母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悟空间。学习这篇文章,要关注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①知识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等词语。
②技能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③情感目标:着重体会父母对巴迪的两种不同的评价。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着重体会父母对巴迪的两种不同的评价。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多采用“你读懂了什么?”来提问。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努力倾听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
三、说教法、学法:
我着重采用了“朗读法”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展开联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同时,辅以“谈话法”,“讨论法”,切身感受父母的不同评价及体会当时巴迪的心情。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堂作业本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朗读诗歌,引出“精彩极了”,分析考试,引出“糟糕透了”。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件)。
3、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直接引用的话)
【从课题入手,通过观察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边读边想: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小巴迪的表现和反应如何?
(三)、品读父母的评价:
(四)、内化感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3
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贴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说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懂得感恩父母。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本节课我着力构建“读中悟,悟中读”的“悟学式”教学法。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采用了“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三)理解学法,感悟父母之爱(四)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表扬与批评,从而导出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生活走进语文,进而为整节课教学作好思想和情感上的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中,我用了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议一议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文章,粗知文章大意,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有机渗透阅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有关阅读的方法,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难点。母亲的爱是比较直白的,但要真正感悟到其中的含义也是不容易的。我从感悟这段话入手:母亲一念完寻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架设感悟这段话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使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从“眼睛亮亮地”、“嚷”等神态、动作的描写,也感悟到了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充分体现 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倡导的“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理性的,不易察觉,学生感悟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架设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读一读父母的对话,让学生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而感悟“我”在童年时如何理解父亲的爱以及成年后对父亲之爱的清醒认识。
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感悟父母之爱的进一步升华。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不能忽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议一议,完成填空。(无论是母亲的____________,还是父亲的_________,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_______,此时,我想对巴迪说:“__________。”)除了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之外,还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知识,
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
说教学反思
优点:
我力求渗透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究,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注重个性化阅读。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不足:
1、课堂教学缺乏激情。本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本身的缺乏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缺乏激情,自然地,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
2、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被忽视。比如在读到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两种声音时,没能让学生好好品读,从读中父亲的那种严厉,母亲的慈祥,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父母的爱。
3、引导学生不到位。在备课时,我在备教材,备教师时,下了蛮大的功夫,但在备学生时,有所欠缺,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引导上显得很费劲,学生的积极性没能真正调动起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我是大朗崇文小学教师,。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分以下几点说课: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使他在鼓励中,在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也让巴迪明白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蕴含着共同点,那就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这篇课文,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一些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二、根据文章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下了教学目标:
1、研读15—17自然段,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2、联系实际,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使我们在成长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导—读—悟—练—拓”的教学模式。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快速浏览课文
回想课文主要内容。
2、小时候的巴迪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吗?长大之后,巴迪理解了吗?当巴迪长大之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呢?请同学们默读15—17自然段。
【这一环节设计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俯视全文,把整篇文章主要内容装在心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并直奔本节教学重难点】
(二)精读15—17自然段,以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划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书上。
(2)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处处与文体进行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感悟以下重点句:
a、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b、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c、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d、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教师给予引导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联词语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让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警告式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就在读、悟、议、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3、小结(出示巴迪资料)
【通过出示巴迪成就资料,加深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让学生受到熏陶,情感受到升华。】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给我们鼓励和警告之外,还有谁也会给我们鼓励和警告?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过类似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然后再说一说。(出示小练笔)
【课标要求,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本环节时,我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增进体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向学生推荐美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在板书的过程中,我通过用线段把关键词相连,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也让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附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慈祥 严厉
(鼓励)(警告、提醒)
K L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分页标题#e#
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背诵《题西林壁》,以此引导学生领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人或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进而老师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对于作者“我”所写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怎样评价的?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定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位置,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的“学道、悟道”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特殊“学者”,这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这种教师角色位置的变换,在这一环节设计中体现尤为突出。
老师过渡:“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这两种评价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课文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接着运用“质疑法”理解课文内容。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最后形成两个重点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分页标题#e#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以后,引导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这样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最后,多形式的朗读读好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三)拓展文本,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这一环节。
首先,安排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如果说爱有两种,一 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这里,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
在辩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引导。通过辩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种爱都好,缺一不可,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辩论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后老师进一步拓展激趣:“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请大家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四)以诗结尾,升华情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精彩极了”和“糟糕头了”》结课时,老师提供一首现代诗《教育与孩子》让学生齐读,来结束我们这次爱的行程。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这样以诗结尾,既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情感得到自然升华。分页标题#e#
(五)推荐美文,拓展延伸
《父爱,在拐弯处》《爱的教育》等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在设计板书时,紧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人物、关键语句,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的“心”中写了“爱”,帆下船体写了“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励和严父的批评都是对孩子的爱,他们能让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的设计就使静态的文字、图案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s版)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作者感受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绘。在表达方式上,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叙事生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感情真挚,是一篇读了使人易于理解、易受感染的好文章。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懂得表扬和批评都是爱,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3)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通过课堂自学,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渗透以下几个理念:
1、以读为本,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全课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等等,以读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绘声绘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融为一体。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辩论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为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后气氛中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力求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他们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处设计“假如你是巴迪,你的心情怎样”“假如你是巴迪,你会怎么说”等问题,把教材放到生活中,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课外延伸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让教材走进生活,使学生理解爱,明白鼓励和警告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4、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这本书,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开放性、自主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可贵的尊重。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爱”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这篇课文中,我先让学生谈谈:在他们的生活中谁的爱最使他们难忘?为什么?让学生重温那温暖的记忆,从中感受“爱”。
(二)交流品读,感知“爱”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由于课文1-14自然段语言比较平实,贴近儿童生活,易于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试着把母亲和父亲评价这首诗的具体语句找出来,并谈谈巴迪的表现。为了使学生融情入境,我指名学生模仿母亲或父亲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读出他们的评价,并相机引导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巴迪的母亲(或父亲),你为什么给巴迪这样的评价?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我让学生讨论:你比较赞同母亲的评价?还是赞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在充分的讨论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观点,于是,我又趁热打铁,举行“小小辩论会”(正方:赞同母亲的评价。反方:赞同父亲的评价)。这样,既让学生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有了充分的理解,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接下来,我又抓住描写巴迪感受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看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使学生在习作中养成遣词造句反复推敲的好习惯。
2、设想情境,加深理解
为了巩固加深学生对不同形式爱的理解,我让学生设想情境:后来,巴迪成为世界著名的剧作家,假设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那么你觉得巴迪会感谢谁呢?为什么?
3、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听录音范读16、17自然段,边听边思考:你觉得哪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划出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读、找、品、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我着重讲解了“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
4、联系生活,感悟“爱”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巴迪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了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他懂得爱了,这时,我就相机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父母又是如何爱你的?你能够理解吗?
学生在畅谈中,再次感悟父母的“爱”,于是,我让学生把刚才那句话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并引导:
(1)这句话你还想对谁说?为什么?
(2)对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你想用什么方式回报他们吗?
就在这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爱的认识、理解,并学会感恩、回报。最后,我还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学生,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是成长的伙伴
快乐地享受阳光
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让我们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五、作业快乐屋
1、诵:喜欢诵读的你,请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吧。
2、作:心灵手巧的你,请把你学后的感受也用格言或小诗的形式写下来,并制成小卡片送给爱你的人。
3、写:热爱写作的你,也写一写你所感受到的爱吧。
4、集:懂得收集的你,请把自己觉得课文中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在《我的采集本》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板书内容的文字贴画
3、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各一块
4、记者证一份
学具:记者证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对比的语气)。
2、学生简述文章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3、设疑导入:“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成年后‘我’对这两种不同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从课题入手,通过复习旧知,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课件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并自由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句中“不得不”一词说明了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③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⑤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2、归纳整理,引出重点
(1)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理解课文。[课件出示重点问题: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2)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深化理解。(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现场采访,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访他?不过巴迪先生有一个要求:[课件出示: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②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④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请大家读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针对其中一个句子向他提个问题,他才会接受大家的采访。同学们同意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自由读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并想好准备提出的问题。
(3)召开“‘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A、说明活动要求:[出示课件:“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①全班学生按意愿分为两组:一组当“小记者”,一组当“巴迪先生” 。
②采访时,“巴迪先生”回答“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个“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补充。
B、展开采访活动。
①把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分别摆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记者”的扮演者戴上记者证。
②教师示范采访。
③学生进行采访。[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④教师小结。
(4)感情朗读重点句子,读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读、同桌互读、擂台赛读、齐读)
【创设“‘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读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通过采访,师生、生生灵活互动,真正实现与文本间的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谈一谈:学了本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②说一说: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类似巴迪的事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小组交流、汇报。
3、以诗作结。
①课件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同时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②教师饱含激情地进行配乐朗诵。
③学生一齐配乐朗诵。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增进体验。以诗作结,既点明文章的主旨,又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迁移内化
[出示课件]作业自助餐:
1、喜欢积累的你,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必做)
2、懂得感恩的你,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他们。(必做)
3、乐于写作的你,联系实际,以“他表扬了我”或“他批评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下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后的感受。(选做)
【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板书设计: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成功
慈祥→爱←严厉
【本幅板书设计,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中间写着“爱”,“爱”字上边写着“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励和严父的批评都是对孩子的爱,他们能让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的设计使静态的文字、图案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也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我” 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成年以后, “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词。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对巴迪的诗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说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题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理解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三、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1)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仿照课文的写法练笔。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在设计板书时,紧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人物、关键语句。这样的设计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19课,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含义深刻但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
本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并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读写15个生字词;理解“一如既往”“扬扬得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会对巴迪的诗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四)教学难点
体会巴迪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学生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心情。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具有强烈启迪性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爆发的源泉。
对教师而言,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谈自己情感体悟,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着重以师生、生生探讨合作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通过“引导—诵读—体悟—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明确要求—精读文本—体会情感—升华情感”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 课题导入。
抓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对加引号的反义词,请同学们理解引号的作用和反义词的运用,齐读课题,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为什么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二) 讲读课文前半部分(巴迪童年时期)。
1、让学生找出文中父母在面对巴迪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时有什么反应?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些语句分别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体会巴迪父母亲对巴迪不同的关怀。
2、引导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叙述巴迪童年时期的部分。
(三) 讲读课文后半部分(巴迪少年、成年时期)。
1、少年时期的巴迪对待父母的评价态度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15自然段,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在这部分讲解“不得不承认”的双重否定句式。
2、成年时期的巴迪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正确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为感情升华做铺垫。
3、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文最后一段,找出喜欢的或是不理解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着重讲解“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回忆并讲述自己身边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巴迪的事例,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实际生活中“鼓励”和“警告”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五、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评价,适当引导,指导朗读。
(四) 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六、总结
1、你能把你的体会、感受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吗?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2、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3、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4、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这篇课文简洁易懂,在教学中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体会父母的爱。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含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学生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题目,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学生能够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通过课前预习也能够知道,这两个词语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我会指名学生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深入研读环节。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我会让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母亲所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找目前的动作和神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接着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够说出,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2、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学生也会从语言、动作和神态三个方面找出父亲的态度。然后,我会提问,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总结出,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3、最后,我会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深入研读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分享一下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你如何体会到父母的爱。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手法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不少于200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可以自读思考、圈画、批注,也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此环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自主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读、思、议、写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交流、点拨,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交流互补。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五)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六)适时小结并提示第二课时内容:
同学们是幸运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现在就领悟到了父母那截然不同的评价所饱含的爱。而本文的作者感悟到这一点,却是在成年以后。他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所饱含的爱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3
一、教材简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国作家巴德。 舒乐伯格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回忆了他童年时代学习写作时,父母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母亲是一味赞扬,父亲则是严厉批评。当时他很不理解,后来才体会到赞扬和批评都是需要的。正因为这样,他才得以健康成长,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就。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赞扬鼓励,也离不开严格的批评、帮助,二者缺一不可。
本篇文章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大多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只是对表扬与批评的态度,尤其是对父母对自己的批评的态度与看法可能还不太正确,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目的:
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到巴迪父母对儿子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和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②让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③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感悟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赞扬鼓励,也离不开严格的批评、帮助,二者缺一不可。
五、教学设计构想
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新课程明确指出,要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只是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为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力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而避免教师的细致的分析讲解,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②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对话。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时,我提出让学生“要读出自己的生活”的要求,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③拓宽思路,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读进去,还要求学生能跳出来,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来。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朗读诗歌引入
课始先出示课件(一首诗歌)让学生齐读:“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 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 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读后在交谈,再学文。把这首诗歌引入的目的是初步让学生感受到
一个人将来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
二、研读课题,并找出父母亲说的话,为角色朗读作铺垫。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很特殊,特殊在把两个人说的话当作题目,请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话?爸爸、妈妈分别说了哪些话呢?
三、分角色朗读,
叫三位同学读父亲、母亲和小巴迪的话其他的话全体女同学一起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童年故事部分
由于童年故事部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不想作过多的琐碎分析,而是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
1、“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2、爸爸、妈妈对小巴迪的不同评价,他们各有什么用意呢?
五、小组讨论,小组反馈。
六、点拨、分析,明理悟情
由于课文写巴迪认识到父母不同方式的爱的内容是难点,需要教师点拨,启发。
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
师:当时巴迪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吗?课文是怎么说?请同学们读这一段课文。
出示幻灯片: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十二岁。
师: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之后巴迪的想法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仔细揣摩这段话,一定有新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生:承认父亲是对的生:我知道了作者在母亲的鼓励下,一直在写作。生:作者一开始父亲评价他“糟糕透了”他还哭了,这次父亲的评价,他没有哭,还根据父亲的批语学着修改了。
师:大家请注意,巴迪从七、八岁到十一、二岁一直在写作,是因为有妈妈不断的鼓励、表扬,从而更增添他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那爸爸在这期间就没起一点作用了吗?(有)当我把我写的短篇小说给父亲看的时候,爸爸是怎么说的?是泼冷水、打击他吗?(不是) 爸爸在客观地评价,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爸爸同样希望小巴迪能健康成长,能成才 。看来小巴迪在母亲爱的鼓励下,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得到健康成长。
七、联系生活,实话实说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当一回“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你到底喜欢“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为什么?
师: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能听到精彩极了或者糟糕透了的评价,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听精彩极了的评价,可是光听好听的话语行吗?为什么?假如父母亲都说糟糕透了行吗,为什么呢?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话实说,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既需要。母亲爱的鼓励
更需要父亲严厉的警告。
最后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又有什么收获?
(第一、二组同学读16自然段,第三、四组同学读17自然段)学生谈收获,目的还是进一步悟出母爱、父爱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八、诗歌欣赏,情感升华
读过这篇课文,老师也有非常多的体会和感受,老师也想送给同学们一首诗(课件)
母亲的爱
是慈祥的
是情感的
是一盏不灭的灯
像一张扬起的帆.
父亲的爱
是严厉的
是理智的
是一棵智慧的树
像一个把握方向的舵
我是幸运的
爱的交织,爱的统一
炽热的情,真挚的心
鼓励、表扬、警告、提醒
一个人成长需要这两根弦
谨慎把握住生活的航船
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
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十分高兴,我感到同学们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是啊,赞赏与鼓励,使我们如沐春风,它给我们以信心和力量的同时,又容易使我们骄傲自大迷失方向。警告与批评像凛冽的寒风,它使我们警醒,而这一切都是爱。
九、模仿写诗 拓展延伸(作业)
大家学完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的感受、体会,你能把它写下来吗?写一首小诗或一句格言都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4
说作者
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19他出生于纽约,是本杰明·舒尔伯格的儿子。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他的主要作品有《在宾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跑》《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第二,说课题
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精彩极了”概括了母亲的评价语言,“糟糕透了”概括了父亲的评价语言。文题将这两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语言用“和”连在一起,记叙了巴迪在母亲的鼓励下和父亲的批评中健康成长的故事。这两句话又是课文的中心语句,主题所在。
第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腼,腆”等7个生字;会写“迪,描”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腼腆,誊写,出版”等词语;多读并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2.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3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第四,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时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的爱。
课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课文详细地写出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和父母截然不同的态度。母亲对儿子是一味赞扬,宠爱,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极度喜爱的心情。父亲呢,和母亲的态度截然不同。父亲的举动,语言,说明父亲对儿子的要求是严格的,态度是严厉的。这部分对“我”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也作了具体的描写,从高兴到悲伤,从渴望到失望。
第二部分(从“几年后”到“不满十二岁”)讲几年后,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对那首诗“糟糕透了”的评价。
第三部分(从“现在”到结尾)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由于有母亲一再鼓励,父亲的严格要求,“我”终于成长为一个作家,写了很多作品。“我”从中深刻体会到,来自母亲的鼓励,赞扬,和来自父亲的严厉批评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
这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理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第一,二部分是记叙,第三部分主要是议论。
课文里编排了一幅插图,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设计了4道思考练习题和1道带星号的选做题,这些练习的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是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难点。
第五,说课时
教学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两个课时。
第六,说教学过程
一 对比体会,引入课题
1 教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组词语,课件出示:精彩和糟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3 教师:加上“极了”和“透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字典上“极”和“透”的解释有很多种,请你们来选一选。
课件出示:选择义项。
4 引读:精彩到了极点了,你会怎么读?糟糕的达到饱满的程度了,太糟糕了,你怎么读?请连起来读读。
5 揭题,质疑: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读这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我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精彩”,“糟糕”这两个词不管从什么角度说,它们都是相对的,所以我在上课开始时,首先就从这两个词入手。)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这一环节,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读和互助互学的形式。一是练读,二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对于生字词的教学,我不会懈怠,尤其是对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更不会。)
1 初读课文
教师用课件展示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词语,提醒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
边读边思考,文题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与课文有什么关系。
先自读,在指名读,最后小老师带读。
2 学习生字词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带读。
老师听写。
小组合作检查,互相帮助学习,教师在一旁提醒应注意的地方。
小组借助工具书合作学习,理解字义,词义。
三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给课文分段。
教师首先提问,然后指名回答,再由小组互相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同样采取这样的方式
四 品读童年部分,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
1 默读1——14自然段,找一找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和父亲有什么不同的评价?
2 品读句子。(课件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指名读。
教师:同学们,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母亲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老师发现这儿有一个比喻句用得特别好,点击“雨点般”。
巴迪此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回来的?
3 出示句子: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范读,你发现这句子的标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用了五个句号,你读懂了什么?(焦急)
4 可是父亲回来了,他的评价是——课件出示句子“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如果你是巴迪的父亲,你会怎么来说这句话?
做动作,感受扔。
为什么用扔?
扔掉了什么?
此时,你觉得父亲的批评像什么?
5 巴迪气走了,可父母还在争吵着······
五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 默读15——17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 质疑,讨论。
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父母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3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4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再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六 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教师:课文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请同学们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2再次朗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七 总结全文
八 布置作业
第七 说板书
板书对于一堂优质的课非常重要,它必须用最简单的符号和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文中最主要的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这篇课文我想用一个三角形和一颗心来表达文中内容,希望能达到很好效果。
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我以后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谢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人的一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评价,它们会给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朗诵)
2、那么,作家巴迪舒尔伯格小时候得到的评价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课题)这样的评价给巴迪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齐读课题)
【教学开始,用诗歌引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作家巴迪舒尔伯格的相关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即可)老师这儿有一些他的相关资料,谁来帮老师读一读?(出示课件,指名读)
2、好,通过交流,你们认为巴迪现在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预习检查,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三、设置悬念,精读课文
1、是啊,现在的巴迪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那一句话最能表明现在的巴迪是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说出,全班朗读)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获得了一项国际大奖。当巴迪接过奖杯,主持人问他,此时他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你们猜,巴迪会感谢谁呢?(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3、如果主持人接着问,为什么要感谢这两个人,巴迪要怎么回答。你能帮助回答吗?别着急,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还得把巴迪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好好读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已经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师相机指导朗读。
【在教学中不把重点放在死抠词句上,而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对于文章的重点,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突出朗读感悟和领悟表达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7、演课本剧,感受真情。
【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题写一写:
①“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的( ),母爱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的( ),父爱像(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爱。
1、师导:是啊,母亲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的爱,父亲的“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的爱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
2、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3、好,谁先想到了,举手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群体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业:
以“感恩父母”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第三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我说课的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说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贴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二、说教学目标1、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3、4、有感情朗读课文。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懂得感恩父母。
三、说教学重难点1、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本节课我着力构建“读中悟,悟中读”的“悟学式”教学法。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五、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采用了“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
(三)理解学法,感悟父母之爱
(四)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复习导入,让学生了解表扬与批评这两种评价都是爱,从而导出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走进语文,进而为整节课教学作好思想和情感上的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中,我用了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议一议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文章,粗知文章大意,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有机渗透阅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有关阅读的方法,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难点。母亲的爱是比较直白的,但要真正感悟到其中的含义也是不容易的。我从感悟这段话入手:母亲一念完寻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架设感悟这段话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使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从“眼睛亮亮地”、“嚷”等神态、动作的描写,也感悟到了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充分体现 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倡导的“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理性的,不易察觉,学生感悟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架设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读一读父母的对话,让学生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而感悟“我”在童年时如何理解父亲的爱以及成年后对父亲之爱的清醒认识。
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感悟父母之爱的进一步升华。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不能忽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议一议,无论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啊“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除了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之外,还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知识,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
第四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1.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编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通过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这篇课文叙述了主人公“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拿给母亲看,母亲用她的慈爱赞扬“我”的诗“精彩极了”,而父亲却用他的严厉指责“我”的诗“糟糕透了”。长大之后,“我”越来越明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父母之爱的表达,正是这两个看似极端的表达指引着我不断坚持和进步!这篇课文寓在让学生明白父母之爱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父母之爱。
2.说教学目标
(1)会认“腼”“腆”等6个生字,会写“糕”“迪”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体会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说教学特色
(1)激趣导学
营造学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堂,好的导入必不可少。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开课,我通过问题导入法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精彩’和‘糟糕’可以同时形容同一样东西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殿堂;接着,我将把质疑问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解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要求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在初读课文环节让学生默读、大声朗读并复述课文。在品读课文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诵读、品味课文,并且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方式体悟情感。(2)以生为本
自主探究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的教学设计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抛出问题“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让学生小组讨论,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我相信,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由讨论,在阅读、思考、表达等方面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3)资源优化
讲练结合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巧妙的运用课程资源。在讲课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
理解重点语句。在小结环节,我以小练笔的形式布置作业,讲练结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4.说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常言道,“好的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将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课文标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彩”和“糟糕”作为一组反义词,却同时出现在一起。我充分抓住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问题“‘精彩’和‘糟糕’能同时形容一个同一个事物吗”,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我接着说“是的,‘精彩’和‘糟糕’本不可以同时形容同一件事物,可是在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新课里,‘精彩’和‘糟糕’却碰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问题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课文。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问题导入,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调动起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5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默读、朗读。所以我采用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师用课件出示默读要求:“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有要求就有检查,按照默读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5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可以简单引导学生,让学生知晓课文1~14自然段主要是叙述事件,15~17自然段主要是抒发情感,这样学生便能很快的概括文章大意了。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之后,尝试让学生复述课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我增添复述这一环节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复述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理清故事顺序,给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复述故事内容,并有意识的提示学生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
扎扎实实的“默读”“朗读”“复述”之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可进入下一环节。
三 品读词句,体悟情感
聚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师提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对象是谁,分别是谁说的?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且答案集中在1~14自然段,所以让学生仔细默读段落,独立思考问题。学生通过默读段落很快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对象都是课文主人公巴迪的第一首诗。“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巴迪的诗的赞扬,“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巴迪的诗的批评。那么这首诗到底是糟糕还是精彩呢?我们通过第15自然段“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中可以知道这首诗是糟糕的。
接着教师再提问,为什么对待同一首诗,巴迪的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教师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6、17段,然后抓关键语句,即“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和“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教师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明白,正是因为我有一个慈祥爱我的母亲,所以对于我写的第一首并不好的诗,母亲选择赞扬我,鼓励我。而我又有个严厉的父亲,所以父亲毫不留情面的批评我的诗糟糕极了。聚焦“父母之爱” 教师提问,“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
这个问题是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所以重点讲解。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巴迪是如何看待父母之爱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巴迪长大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爱。“精彩极了”正是源于母亲对巴迪的慈爱,这种慈爱是巴迪灵感和创作的源泉,鼓舞着巴迪继续前进。而“糟糕极了”是源于父亲对巴迪的严爱,这种严爱警告着巴迪,使巴迪不至于在赞扬声中误入歧途,迷失自己,提醒巴迪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激励着巴迪不断进步。
学生明白了这些,那么课文中的那句话“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就很容易理解了。“两股风”指的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也就是指母亲对我的表扬鼓励,父亲对我的批评警告,这两股风都是作者必须要的,如果只有母亲的表扬,那么我很容易骄傲自满,误入歧途,迷失自己。同样,如果只有父亲的批评,我会深受打击,从而失去创作的动力,一蹶不振。只有两股风同时交织,我才能在鼓励和批评中不断创作下去,并且不断进步!
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心思想后,教师接下来问学生,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 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所以让学生自主讨论。根据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这个问题我让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以适时的予以点拨和引导。讨论过后,让学生各抒己见的说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予以肯定或指正。最后,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作最后的补充和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旋律,即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极了都是爱,并且这两种爱是缺一不可的,正是在两种爱的交织配合下,巴迪才会不断的进步!
至此,教学重难点已经突破,教学目标也已经达到,学生理解了父母之爱不同的表达方式。
5.说作业设计
①完成课后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②将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这一作业设计既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课堂的听课效果,也是遵循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6.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遵循了本科的行文思路,层次分明,简单凝练。囊括了本节课的全部内容,既便于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第五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说作者
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1914年他出生于纽约,是本杰明·舒尔伯格的儿子。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他的主要作品有《在宾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跑》《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第二,说课题
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精彩极了”概括了母亲的评价语言,“糟糕透了”概括了父亲的评价语言。文题将这两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语言用“和”连在一起,记叙了巴迪在母亲的鼓励下和父亲的批评中健康成长的故事。这两句话又是课文的中心语句,主题所在。
第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腼,腆”等7个生字;会写“迪,描”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腼腆,誊写,出版”等词语;多读并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第四,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时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的爱。
课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课文详细地写出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和父母截然不同的态度。母亲对儿子是一味赞扬,宠爱,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极度喜爱的心情。父亲呢,和母亲的态度截然不同。父亲的举动,语言,说明父亲对儿子的要求是严格的,态度是严厉的。这部分对“我”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也作了具体的描写,从高兴到悲伤,从渴望到失望。
第二部分(从“几年后”到“不满十二岁”)讲几年后,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对那首诗“糟糕透了”的评价。
第三部分(从“现在”到结尾)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由于有母亲一再鼓励,父亲的严格要求,“我”终于成长为一个作家,写了很多作品。“我”从中深刻体会到,来自母亲的鼓励,赞扬,和来自父亲的严厉批评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
这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理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第一,二部分是记叙,第三部分主要是议论。
课文里编排了一幅插图,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设计了4道思考练习题和1道带星号的选做题,这些练习的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是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难点。
第五,说课时
教学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两个课时。
第六,说教学过程
一 对比体会,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组词语,课件出示:精彩和糟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谁愿意来读一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加上“极了”和“透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字典上“极”和“透”的解释有很多种,请你们来选一选。
课件出示:选择义项。引读:精彩到了极点了,你会怎么读?糟糕的达到饱满的程度了,太糟糕了,你怎么读?请连起来读读。揭题,质疑: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读这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我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精彩”,“糟糕”这两个词不管从什么角度说,它们都是相对的,所以我在上课开始时,首先就从这两个词入手。)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这一环节,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读和互助互学的形式。一是练读,二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对于生字词的教学,我不会懈怠,尤其是对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更不会。)初读课文
教师用课件展示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词语,提醒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
边读边思考,文题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与课文有什么关系。
先自读,在指名读,最后小老师带读。学习生字词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带读。
老师听写。
小组合作检查,互相帮助学习,教师在一旁提醒应注意的地方。
小组借助工具书合作学习,理解字义,词义。
三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给课文分段。
教师首先提问,然后指名回答,再由小组互相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同样采取这样的方式
四 品读童年部分,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默读1——14自然段,找一找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和父亲有什么不同的评价?品读句子。(课件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指名读。
教师:同学们,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母亲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老师发现这儿有一个比喻句用得特别好,点击“雨点般”。
巴迪此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回来的?出示句子: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范读,你发现这句子的标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用了五个句号,你读懂了什么?(焦急)可是父亲回来了,他的评价是——课件出示句子“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如果你是巴迪的父亲,你会怎么来说这句话?
做动作,感受扔。
为什么用扔?
扔掉了什么?
此时,你觉得父亲的批评像什么?巴迪气走了,可父母还在争吵着······
五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默读15——17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质疑,讨论。
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父母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再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六 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教师:课文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请同学们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2再次朗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七 总结全文
八 布置作业
第七 说板书
板书对于一堂优质的课非常重要,它必须用最简单的符号和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文中最主要的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这篇课文我想用一个三角形和一颗心来表达文中内容,希望能达到很好效果。
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我以后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谢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2一、教材简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国作家巴德。舒乐伯格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回忆了他童年时代学习写作时,父母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母亲是一味赞扬,父亲则是严厉批评。当时他很不理解,后来才体会到赞扬和批评都是需要的。正因为这样,他才得以健康成长,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就。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赞扬鼓励,也离不开严格的批评、帮助,二者缺一不可。
本篇文章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大多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只是对表扬与批评的态度,尤其是对父母对自己的批评的态度与看法可能还不太正确,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目的:
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到巴迪父母对儿子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和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②让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③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感悟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赞扬鼓励,也离不开严格的批评、帮助,二者缺一不可。
五、教学设计构想
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新课程明确指出,要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只是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为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力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而避免教师的细致的分析讲解,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②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对话。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时,我提出让学生“要读出自己的生活”的要求,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③拓宽思路,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读进去,还要求学生能跳出来,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来。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朗读诗歌引入
课始先出示课件(一首诗歌)让学生齐读:“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 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读后在交谈,再学文。把这首诗歌引入的目的是初步让学生感受到
一个人将来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
二、研读课题,并找出父母亲说的话,为角色朗读作铺垫。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很特殊,特殊在把两个人说的话当作题目,请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话?爸爸、妈妈分别说了哪些话呢?
叫三位同学读父亲、母亲和小巴迪的话其他的话全体女同学一起读。
由于童年故事部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不想作过多的琐碎分析,而是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
1、“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2、爸爸、妈妈对小巴迪的不同评价,他们各有什么用意呢?
五、小组讨论,小组反馈。
由于课文写巴迪认识到父母不同方式的爱的内容是难点,需要教师点拨,启发。
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
师:当时巴迪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吗?课文是怎么说?请同学们读这一段课文。
出示幻灯片: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十二岁。
师: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之后巴迪的想法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仔细揣摩这段话,一定有新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生:承认父亲是对的生:我知道了作者在母亲的鼓励下,一直在写作。生:作者一开始父亲评价他“糟糕透了”他还哭了,这次父亲的评价,他没有哭,还根据父亲的批语学着修改了。
师:大家请注意,巴迪从七、八岁到十一、二岁一直在写作,是因为有妈妈不断的鼓励、表扬,从而更增添他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那爸爸在这期间就没起一点作用了吗?(有)当我把我写的短篇小说给父亲看的时候,爸爸是怎么说的?是泼冷水、打击他吗?(不是)爸爸在客观地评价,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爸爸同样希望小巴迪能健康成长,能成才。看来小巴迪在母亲爱的鼓励下,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得到健康成长。
七、联系生活,实话实说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当一回“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你到底喜欢“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为什么?
师: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能听到精彩极了或者糟糕透了的评价,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听精彩极了的评价,可是光听好听的话语行吗?为什么?假如父母亲都说糟糕透了行吗,为什么呢?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话实说,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既需要。母亲爱的鼓励
更需要父亲严厉的警告。
最后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又有什么收获?
(第一、二组同学读16自然段,第三、四组同学读17自然段)学生谈收获,目的还是进一步悟出母爱、父爱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八、诗歌欣赏,情感升华
读过这篇课文,老师也有非常多的体会和感受,老师也想送给同学们一首诗(课件)
母亲的爱
是慈祥的是情感的是一盏不灭的灯
像一张扬起的帆.父亲的爱
是严厉的是理智的是一棵智慧的树
像一个把握方向的舵
我是幸运的爱的交织,爱的统一
炽热的情,真挚的心
鼓励、表扬、警告、提醒
一个人成长需要这两根弦
谨慎把握住生活的航船
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
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十分高兴,我感到同学们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是啊,赞赏与鼓励,使我们如沐春风,它给我们以信心和力量的同时,又容易使我们骄傲自大迷失方向。警告与批评像凛冽的寒风,它使我们警醒,而这一切都是爱。
九、模仿写诗 拓展延伸(作业)
大家学完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的感受、体会,你能把它写下来吗?写一首小诗或一句格言都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3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板书内容的文字贴画
3、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各一块
4、记者证一份
学具:记者证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对比的语气)。
2、学生简述文章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3、设疑导入:“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成年后‘我’对这两种不同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从课题入手,通过复习旧知,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课件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并自由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句中“不得不”一词说明了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③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⑤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2、归纳整理,引出重点
(1)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理解课文。[课件出示重点问题: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2)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深化理解。(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现场采访,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访他?不过巴迪先生有一个要求:[课件出示: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②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④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请大家读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针对其中一个句子向他提个问题,他才会接受大家的采访。同学们同意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自由读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并想好准备提出的问题。
(3)召开“‘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A、说明活动要求:[出示课件:“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①全班学生按意愿分为两组:一组当“小记者”,一组当“巴迪先生”。
②采访时,“巴迪先生”回答“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个“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补充。
B、展开采访活动。
①把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分别摆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记者”的扮演者戴上记者证。
②教师示范采访。
③学生进行采访。[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④教师小结。
(4)感情朗读重点句子,读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读、同桌互读、擂台赛读、齐读)
【创设“‘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读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通过采访,师生、生生灵活互动,真正实现与文本间的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谈一谈:学了本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②说一说: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类似巴迪的事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小组交流、汇报。
3、以诗作结。
①课件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同时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②教师饱含激情地进行配乐朗诵。
③学生一齐配乐朗诵。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增进体验。以诗作结,既点明文章的主旨,又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迁移内化
[出示课件]作业自助餐:
1、喜欢积累的你,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必做)
2、懂得感恩的你,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他们。(必做)
3、乐于写作的你,联系实际,以“他表扬了我”或“他批评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下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后的感受。(选做)
【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板书设计: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成功
慈祥→爱←严厉
【本幅板书设计,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中间写着“爱”,“爱”字上边写着“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励和严父的批评都是对孩子的爱,他们能让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的设计使静态的文字、图案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也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4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s版)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作者感受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绘。在表达方式上,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叙事生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感情真挚,是一篇读了使人易于理解、易受感染的好文章。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懂得表扬和批评都是爱,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3)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通过课堂自学,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渗透以下几个理念:
1、以读为本,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全课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等等,以读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绘声绘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融为一体。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辩论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为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后气氛中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力求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他们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处设计“假如你是巴迪,你的心情怎样”“假如你是巴迪,你会怎么说”等问题,把教材放到生活中,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课外延伸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让教材走进生活,使学生理解爱,明白鼓励和警告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4、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这本书,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开放性、自主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可贵的尊重。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爱”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这篇课文中,我先让学生谈谈:在他们的生活中谁的爱最使他们难忘?为什么?让学生重温那温暖的记忆,从中感受“爱”。
(二)交流品读,感知“爱”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由于课文1-14自然段语言比较平实,贴近儿童生活,易于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试着把母亲和父亲评价这首诗的具体语句找出来,并谈谈巴迪的表现。为了使学生融情入境,我指名学生模仿母亲或父亲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读出他们的评价,并相机引导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巴迪的母亲(或父亲),你为什么给巴迪这样的评价?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我让学生讨论:你比较赞同母亲的评价?还是赞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在充分的讨论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观点,于是,我又趁热打铁,举行“小小辩论会”(正方:赞同母亲的评价。反方:赞同父亲的评价)。这样,既让学生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有了充分的理解,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接下来,我又抓住描写巴迪感受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看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使学生在习作中养成遣词造句反复推敲的好习惯。
2、设想情境,加深理解
为了巩固加深学生对不同形式爱的理解,我让学生设想情境:后来,巴迪成为世界著名的剧作家,假设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那么你觉得巴迪会感谢谁呢?为什么?
3、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听录音范读16、17自然段,边听边思考:你觉得哪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划出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读、找、品、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我着重讲解了“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
4、联系生活,感悟“爱”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巴迪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了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他懂得爱了,这时,我就相机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父母又是如何爱你的?你能够理解吗?
学生在畅谈中,再次感悟父母的“爱”,于是,我让学生把刚才那句话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并引导:
(1)这句话你还想对谁说?为什么?
(2)对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你想用什么方式回报他们吗?
就在这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爱的认识、理解,并学会感恩、回报。最后,我还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学生,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是成长的伙伴
快乐地享受阳光
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让我们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五、作业快乐屋
1、诵:喜欢诵读的你,请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吧。
2、作:心灵手巧的你,请把你学后的感受也用格言或小诗的形式写下来,并制成小卡片送给爱你的人。
3、写:热爱写作的你,也写一写你所感受到的爱吧。
4、集:懂得收集的你,请把自己觉得课文中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在《我的采集本》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5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贴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说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懂得感恩父母。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本节课我着力构建“读中悟,悟中读”的“悟学式”教学法。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采用了“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三)理解学法,感悟父母之爱(四)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表扬与批评,从而导出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生活走进语文,进而为整节课教学作好思想和情感上的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中,我用了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议一议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文章,粗知文章大意,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有机渗透阅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有关阅读的方法,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难点。母亲的爱是比较直白的,但要真正感悟到其中的含义也是不容易的。我从感悟这段话入手:母亲一念完寻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架设感悟这段话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使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从“眼睛亮亮地”、“嚷”等神态、动作的描写,也感悟到了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充分体现 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倡导的“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理性的,不易察觉,学生感悟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架设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读一读父母的对话,让学生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而感悟“我”在童年时如何理解父亲的爱以及成年后对父亲之爱的清醒认识。
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感悟父母之爱的进一步升华。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不能忽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议一议,完成填空。(无论是母亲的____________,还是父亲的_________,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_______,此时,我想对巴迪说:“__________。”)除了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之外,还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知识,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
说教学反思
优点:
我力求渗透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究,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注重个性化阅读。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不足:
1、课堂教学缺乏激情。本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本身的缺乏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缺乏激情,自然地,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
2、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被忽视。比如在读到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两种声音时,没能让学生好好品读,从读中父亲的那种严厉,母亲的慈祥,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父母的爱。
3、引导学生不到位。在备课时,我在备教材,备教师时,下了蛮大的功夫,但在备学生时,有所欠缺,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引导上显得很费劲,学生的积极性没能真正调动起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6(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19课,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含义深刻但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
本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并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读写15个生字词;理解“一如既往”“扬扬得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会对巴迪的诗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四)教学难点
体会巴迪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学生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心情。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具有强烈启迪性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爆发的源泉。
对教师而言,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谈自己情感体悟,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着重以师生、生生探讨合作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通过“引导—诵读—体悟—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明确要求—精读文本—体会情感—升华情感”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一)课题导入。
抓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对加引号的反义词,请同学们理解引号的作用和反义词的运用,齐读课题,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为什么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二)讲读课文前半部分(巴迪童年时期)。
1、让学生找出文中父母在面对巴迪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时有什么反应?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些语句分别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体会巴迪父母亲对巴迪不同的关怀。
2、引导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叙述巴迪童年时期的部分。
(三)讲读课文后半部分(巴迪少年、成年时期)。
1、少年时期的巴迪对待父母的评价态度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15自然段,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在这部分讲解“不得不承认”的双重否定句式。
2、成年时期的巴迪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正确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为感情升华做铺垫。
3、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文最后一段,找出喜欢的或是不理解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着重讲解“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回忆并讲述自己身边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巴迪的事例,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实际生活中“鼓励”和“警告”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7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五、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评价,适当引导,指导朗读。
(四)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六、总结
1、你能把你的体会、感受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吗?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2、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3、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4、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8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 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人的一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评价,它们会给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朗诵)
2、那么,作家巴迪舒尔伯格小时候得到的评价是什么呢?这样的评价给巴迪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齐读课题)指导读好题目。
【教学开始,用诗歌引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预习检查,让学生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三、简介作者,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作家巴迪舒尔伯格的相关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师这儿有一些他的相关资料,谁来帮老师读一读?(出示,)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2、好,通过交流,你们认为巴迪现在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发言)
1、是啊,现在的巴迪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那一句话最能表明现在的巴迪是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说出,全班朗读)
2、巴迪取得的成绩和谁有关系?大家读课文1到14段的自学,在说书中做批注。
3已经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追问:我有什么反应? 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同的爱。
【在教学中不把重点放在死抠词句上,而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对于的重点,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突出朗读感悟和领悟表达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7、演课本剧,感受真情。
【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题写一写:
①“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的(),母爱像()。
②“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的(),父爱像()。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爱。
1、师导:是啊,母亲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的爱,父亲的“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的爱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
2、播放,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3、好,谁先想到了,举手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群体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
板书是一篇的精髓,它反映了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清冽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9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这篇课文简洁易懂,在教学中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体会父母的爱。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含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学生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题目,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学生能够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通过课前预习也能够知道,这两个词语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我会指名学生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深入研读环节。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我会让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母亲所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找目前的动作和神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接着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够说出,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2、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学生也会从语言、动作和神态三个方面找出父亲的态度。然后,我会提问,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总结出,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3、最后,我会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深入研读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分享一下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你如何体会到父母的爱。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手法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不少于200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0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教学目的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可以自读思考、圈画、批注,也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此环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自主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读、思、议、写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交流、点拨,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交流互补。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五)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六)适时小结并提示第二课时内容:
同学们是幸运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现在就领悟到了父母那截然不同的评价所饱含的爱。而本文的作者感悟到这一点,却是在成年以后。他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所饱含的爱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1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分页标题#e#
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背诵《题西林壁》,以此引导学生领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人或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进而老师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对于作者“我”所写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怎样评价的?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定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位置,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的“学道、悟道”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特殊“学者”,这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这种教师角色位置的变换,在这一环节设计中体现尤为突出。
老师过渡:“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这两种评价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课文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接着运用“质疑法”理解课文内容。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最后形成两个重点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分页标题#e#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以后,引导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这样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最后,多形式的朗读读好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三)拓展文本,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这一环节。
首先,安排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如果说爱有两种,一 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这里,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
在辩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引导。通过辩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种爱都好,缺一不可,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辩论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后老师进一步拓展激趣:“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请大家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四)以诗结尾,升华情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精彩极了”和“糟糕头了”》结课时,老师提供一首现代诗《教育与孩子》让学生齐读,来结束我们这次爱的行程。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这样以诗结尾,既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情感得到自然升华。分页标题#e#
(五)推荐美文,拓展延伸
《父爱,在拐弯处》《爱的教育》等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在设计板书时,紧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人物、关键语句,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的“心”中写了“爱”,帆下船体写了“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励和严父的批评都是对孩子的爱,他们能让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的设计就使静态的文字、图案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2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9课。今天我说课内容指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讲述了童年时,7、8岁的巴迪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大后,他才明白童年的那首诗确实是一首糟糕的诗,同时他也明白了,父母的这两种评价都是出自于对他的爱。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既有父母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展示了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父母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悟空间。学习这篇文章,要关注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①知识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等词语。
②技能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③情感目标:着重体会父母对巴迪的两种不同的评价。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着重体会父母对巴迪的两种不同的评价。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多采用“你读懂了什么?”来提问。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努力倾听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
三、说教法、学法:
我着重采用了“朗读法”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展开联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同时,辅以“谈话法”,“讨论法”,切身感受父母的不同评价及体会当时巴迪的心情。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堂作业本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朗读诗歌,引出“精彩极了”,分析考试,引出“糟糕透了”。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件)。
3、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直接引用的话)
【从课题入手,通过观察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边读边想: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小巴迪的表现和反应如何?
(三)、品读父母的评价:
(四)、内化感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3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我是大朗崇文小学教师。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分以下几点说课: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使他在鼓励中,在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也让巴迪明白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蕴含着共同点,那就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这篇课文,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一些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二、根据文章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下了教学目标:
1、研读15—17自然段,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2、联系实际,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使我们在成长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导—读—悟—练—拓”的教学模式。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快速浏览课文
回想课文主要内容。
2、小时候的巴迪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吗?长大之后,巴迪理解了吗?当巴迪长大之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呢?请同学们默读15—17自然段。
【这一环节设计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俯视全文,把整篇文章主要内容装在心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并直奔本节教学重难点】
(二)精读15—17自然段,以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划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书上。
(2)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处处与文体进行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感悟以下重点句:
a、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b、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c、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d、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教师给予引导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联词语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让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警告式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就在读、悟、议、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3、小结(出示巴迪资料)
【通过出示巴迪成就资料,加深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让学生受到熏陶,情感受到升华。】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给我们鼓励和警告之外,还有谁也会给我们鼓励和警告?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过类似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然后再说一说。(出示小练笔)
【课标要求,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本环节时,我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增进体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向学生推荐美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在板书的过程中,我通过用线段把关键词相连,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也让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附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慈祥 严厉
(鼓励)(警告、提醒)
K L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4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作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首次列入小学课本中,针对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及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设计,主要有四大块内容具体为:
1、基础知识:学习生字、理解“精彩”、“糟糕”、“誊写”、“腼腆”、“引入歧途”意思。
2、能力培养:
①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认识。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③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达能力。
3、学习技巧:掌握自读自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
4、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懂得人的成长过程需要不同的评价,这不同的评价所蕴涵的共同点—爱。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说出自己的体验”等。我将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完全不同评价的认识及理解,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新课标的颁布,预示着教育改革风暴来临,老师教案设计已经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育“一言堂”式教学所使用的陈旧教案,而形成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即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建构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评价的新型育人模式。所以我用表格式来设计这课的教案,主要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4大模块。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
整个教学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骤,复习知识,导入新课,通过两个问题“全文分为几部分”、“本课主要讲什么”复习上节课知识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方法。
第二步骤,文本聚焦,评价“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和喜欢的朗读方式,找出母亲评价的句子,用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指导下,产生感悟,给学生机会,大胆评价文中的“评价”。在这环节中“精彩”、“糟糕”、“腼腆”等词和父母评价时巴迪神态变化的句子,进行品析,分角色的朗读,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立体的形象。
第三步骤,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让学生就课文中15~17自然段,大胆质疑,并组织四人小组探究学习,在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学生再结合自身的体会领悟到父母不同评价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读、质疑、议论、释疑、畅所欲言,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爱的情感。
第四步骤,拓展文本,加深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曾感悟到哪些不同的爱。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老师适时地拿出一段话与学生共勉,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及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做到既学语文,又学做人,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设计了《爱的启示》为题写感受,注意了读写结合,既体现素质教育又不忘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本内容,用心灵去感受文本所要告诉大家的内容,大胆评价文中“评价”,内化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拓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全过程,学生朗读、评价、质疑、释疑等方式较主动地完成学习。老师则处在引导、协助的位置,使学生与文本“全面接触”,与文本“真诚对话”,用心灵感受到父母两种不同评价蕴含的两种不同的爱,并联系实际毫不保留地自主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阅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5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人的一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评价,它们会给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朗诵)
2、那么,作家巴迪舒尔伯格小时候得到的评价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课题)这样的评价给巴迪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齐读课题)
【教学开始,用诗歌引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作家巴迪舒尔伯格的相关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即可)老师这儿有一些他的相关资料,谁来帮老师读一读?(出示课件,指名读)
2、好,通过交流,你们认为巴迪现在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预习检查,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三、设置悬念,精读课文
1、是啊,现在的巴迪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那一句话最能表明现在的巴迪是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说出,全班朗读)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获得了一项国际大奖。当巴迪接过奖杯,主持人问他,此时他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你们猜,巴迪会感谢谁呢?(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3、如果主持人接着问,为什么要感谢这两个人,巴迪要怎么回答。你能帮助回答吗?别着急,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还得把巴迪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好好读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已经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师相机指导朗读。
【在教学中不把重点放在死抠词句上,而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对于文章的重点,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突出朗读感悟和领悟表达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7、演课本剧,感受真情。
【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题写一写:
①“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的(),母爱像()。
②“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的(),父爱像()。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爱。
1、师导:是啊,母亲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的爱,父亲的“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的爱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
2、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3、好,谁先想到了,举手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群体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业:
以“感恩父母”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