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型课二上《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校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美丽的校园。(大屏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说,你看到一些小朋友在踢足球;你说——你看到了一位校工爷爷在修剪小树;你说——你看到一位老师拿着三角尺。
你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你能在校园里找到我们数学课上学过的图形吗?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图形?指名说,你在足球门这儿看到了长方形;你说——你在老师手里的三角尺上看到了三角形;你说——你看到钟表的表面是个圆形。
很好,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校园里还藏着一种图形,你们瞧,那位老师的三角尺变到我的手里来了,谁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对了,这个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指角:同学们看这个三角尺,谁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儿?你来——这位同学是这样指角的,对吗?有的同学说对,有的同学说不对,那说不对的同学请你上来说一说应该怎样指角。这位同学真聪明,我们应该这样指角(教师示范)谁看明白了老师是怎样指角的,请你上来指一指。这位同学说这是一个角对吗?谁再来指一指,这位同学是这样指角的,同意吗?谁还想来指一指,都想指角啊,那拿出你们的三角尺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儿?
会指角的同学仔细听:请你拿你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顶一顶你找到的角,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来说,哦,你发现角的这里扎扎的、尖尖的是吗?那谁知道扎扎的、尖尖的这里叫什么?对了,这里叫角的顶点。跟老师读一读。刚才还有同学说这里平平的直直的是吗?那平平的直直的这里叫什么?对了,平平的直直的这里叫做角的边,那这里呢?读三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对了,交友1个顶点2条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角有1个顶点2条边。
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吗?谁上来指一指并说一说那里是顶点哪里是边?请你——你说剪刀的这里是一个角,这里是顶点这里是边同意吗?请你们在空中指一指剪刀的角在哪里?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请你和同桌相互指一指钟表的角在哪里,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你们说这里是角,这是顶点这是边是吗?请你和你喜欢的同学相互指一指三角尺的角在哪里,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只有这一个角吗?哦,不是,那哪里还有角,谁上来指一指。他说这里有一个角——你们同意吗?你们真棒
三.做角:每位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纸,请你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开始,折好了吗?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折的角?指名叫三位同学,请你们分别说一说你折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请同学们拿出大家提前做好的活动角,为了奖励你们真么心灵手巧,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把你的活动角变大,把你的活动角变小,好,大、大、再大,举起你大大的角;小、小、再小,举起你小小的角,哎,你们是怎么把角变大变小的啊?你来说你的意思是说 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是吗?原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你说的太好了,说再来说一说,你说的也很棒,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请你和同桌说一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比大小:(相差较大的两个角)请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你来说,你是怎么知道它大它小?哦,看出来的,非常好,同学们,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吗?当两个角大小相差比较大时后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观察来进行比较。(相差较小的两个角)请大家猜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能像刚才那样一眼看出谁大谁小吗?不太确定。谁能想个办法来帮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请同桌两人合作想出一个好办法。你来说,一个角压着一个角,哦,你想到了重叠的方法,请你上来展示一下,是这样吗?我们先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然后把一条边也重合,看另一条边,x色的角在x色角的外面,因此x角比x角大,x角比x角小,看来叠合法也是判断角的大小的好方法。
生活中的角:同学们,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说说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角?你来说,请你上来指一指——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画角: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想画角吗?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应该怎样画角,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尝试着画一个角,你画的角对吗?请翻开书第39页看例2.大屏演示画角的步骤,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你想提醒大家在画角时应注意些什么?好,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从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角就画好了,请你按照这种方法在课堂练习本上再画一个角。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就请同学们回家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家里的角,你来当小法官,好吗?
第二篇:上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随笔
上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随笔
合面马桥小学 李超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基础上学习的。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搞懂,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如果学生从实物中看到角并简单地说出来,之后就要抽象出角的图形,肯定会让学生对角产生片面的认识。要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要让他们对角感兴趣,在找角时,让学生自主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寻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对生活生活的重要性。
2、自主探索,理解新知。角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学生把角各部分的名称牢牢记住。但是在理解角的大小的时候这里是一个难点,对于边不等、角度相同的两个角,学生会认为边较长的角大,这里只有去实践。但是没有学量角器,我就直接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缺少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没有重点强调几何中的“角”的概念,要把“角”从生活中抽象出来。与人民币的角区分开来,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只是一句话就带过了。
2、我感觉要是利用多媒体上这节课效果肯定会更好,因为用多媒体上课,它特有的经处理过的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生动、鲜活,处处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的思考,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上完课还有种意犹未尽的干劲儿。占时我们这里还达不到。
3.学生动手的时间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评价不够。这都是我以后上课要改进的地方。
第三篇:分数的初步认识微型课片段课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课题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导出用分数1/2来表示一半。2.通过指导探索,丰富学生对1/2的认识,同时迁移联想1/3,1/4,1/6, 1/8,1/16…。探索分数是建立在平均的基础上。介绍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3.反馈练习,会分辨是否能用分数表示,会写,会读分数。
4.通过总结提高,巩固对分数基本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分数,接下来看PPT上的练习(阴影部分是图形的几分之几).2、(二)教学新课
1、出示问题:是否同意: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1/2。的观点。自己折一折,撕一撕,观察观察。
2、分阵营派代表回答问题:
请学生举出反馈卡,分成同意和不同意两个阵营。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双方代表各手持一个圆形纸片进行讨论,通过像对方提问,问倒对方
小组讨论结束,辩论会开始,老师在此过程中,引导,纠正。
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
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连忙回答:“是。”
反方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到:“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
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反方获胜。3.老师总结: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分数。
4、反馈练习:
下面图形的彩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能的话用分数表示出来
5、分数各部分的认识。
你们都有你们自己的名字,分数各部分也有它的名字。PPT教学(分数线,分子,分母,及各部分的表示的意义)反馈练习。
(四)课堂总结:
(三)、作业,想想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过分数。
六、板书设计:
1↗分子 -→ 分数线
3↘分母
第四篇:分数初步认识(二)教案范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通过直观性操作、演示、观察、小组合作等认识分数的表示,感受整体的几分之一。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实物投影、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它会是谁呢?(出示分数卡片:1/2
1/4
2/4
3/5)它们是什么数? 生:分数
师:你还记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指名回答)(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今天,小猴妈妈遇到了一道分桃子的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知
1.课件教学例1。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1)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分一分。②小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③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生归纳得出: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2)提问:你会表示下面图中的每份桃的1/2吗? 出示两盘桃子: 一盘4个
另一盘8个 提问:该怎样表示每盘桃子的1/2?
指导学生明确:把每个盘子中的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其中的1/2.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彩笔分一分,画一画。展示学生分的结果。提问思考:
对比上面三道题,第一个盘子中的1/2是多少个桃子?(2个)第二个盘子中的1/2是多少个桃子?(4个)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指导学生明确: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1/2。总体的数量不同,分得的份数相同,每份的数量相同。2.教学例2。
(1)谈话:如果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谁会分?
(2)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3)小组互作,交流分发。
(4)投影展示分的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
(5)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3.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谈话:那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指导可以根据12的乘法口诀,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等。学生交流反馈,说说是怎么分的。
讨论: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把一些物体和整 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1、2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1份,每个是 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第2题:让学生填写分数,说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 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 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2.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然后说说 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反馈。3.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2)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3)提问: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要求,另一人拿小棒。
四、反思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想用那些简单的分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课后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回家后也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篇: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微型课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微型课
一、复习近平均分。
1、把8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2、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 2只狗,每只()根。
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 4只狗,每只()根。
二、教学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和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6块糖,我想把这6块糖,每人2块一份,这种分法叫什么? 师:平均分可以分给几人?
师:自己动手在桌上摆一摆,你是怎么想的?
师:像这种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新内容。
师: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用加号表示,减法用减号表示,乘法用乘号表示,那我们今天要学的除法该用什么符号呢?(除号)÷
“÷”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
教读除法算式:6÷2=3 6除以2等于3(一共有几块糖,先写6;再写÷;每人分2块,写2;得出要分给3个人,就写等于3)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里,6、2、3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像这种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学写除法算式。
师:今天,我们班小朋友都很棒,有3个坐得特别好,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老师想把手中的糖奖给他们,每人分几块?
师:这种分法也叫平均分,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谁来说说怎么列?6÷3=2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里,6、3、2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这种平均分的问题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介绍各部分名称
师:在除法算式中除了除号外,这3个数分别叫做什么名字呢?小朋友看看书,跟同桌再说一说。
师:除号前面的这个数叫什么呢?除号后面的这个数呢?等号后面的呢?(被除数、除数、商)4.练习
1)老师这里有两张算式卡片,请你来读一读,说说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几?16÷4=4 15÷5=3 2)写出算式。
(1)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20÷4=5)(2)10支铅笔每2支一份,分成5份。(10÷2=5)
5.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还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计算。
二、继续学习除法的含义 1.试一试1 师:分完糖,我们来帮熊妈妈分苹果吧? 师: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除法算式怎么列?请在书上做一做。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试一试2 师:下一个目的地是植物园,看看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挑战?
独立完成,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1.植物园里热火朝天,有的小朋友在帮工人叔叔搬砖头,有的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2。
2.还有一群小朋友在拍皮球呢!师:6人拍球,3人一组,分成几组呢?
师:同样是6人,分的要求不一样,它们的算式也不一样。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拓展:12根小棒任意平均分,你能写出哪些除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