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 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小编推荐]
看图学文是将图画和短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用文字反映图中的事物,通过看图学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亲人》这篇课文的插图表现的是苗族老奶奶高兴地用双手捧着“我”的头,热乎乎地脸紧贴在“我”的脸上,笑眯眯地跟“我”说话,院子里挂满了床单和衣服。老奶奶身后立着一根拐杖。“我”身后的竹蒌、脸盆、棒棰和洗好的衣服,展现了汉族和苗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情景。
教学本课时,应该注意把图和文中的意境关系揭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美中“读通、读懂”课文。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我国各族人民是友好相处,亲如一家的,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要,助人为乐的品德。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理清思路。1、课文解题:(板书)“亲人”指的是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2、激发兴趣:看了这个题目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呢?
二、图文联系,导入情境。
1、看图,学习第五、六自然段。(1)、引导学生从远到近。从背景到主要部分观察图画。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再看旁边的衣物,通过图上两个人的服装,看看他们各是哪个民族的,有多大年纪,在干什么?(2)、联系图上的景物,想想她们会说什么?(3)、看图,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再说说哪些描写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
2、补图。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的是“我”的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我”听了妈妈的话,决定多帮老奶奶做一些事,教材中没有描绘出这些情节,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记叙,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描述画面。(1)、妈妈和“我”为老奶奶具体做了哪些事呢?(指名回答)(2)、从这些小事上,你有什么体会?(可以看出妈妈对苗族老奶奶的细心照顾和体贴)3、绘图,学习一至三自然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邻居苗族老奶奶的生活情况,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合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然后集体评议。(1)、指导朗读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写出了老奶奶的生活状况?(2)、根据这三个自然段的描写,你能画出一组插图吗?
三、品词析句,感受意境
1、独立学习,自行钻研。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相互质疑,共同欣赏。课文中有许多词句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全班讨论、质疑,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是)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说明:抓住关键词句,实质上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品味出其中包含的意味,丰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
四、朗读升华,体验情感。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作题目? 2、朗读谈体会:如果你是老奶奶的邻居,你会做些什么?
第二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àn
友谊:yì
血泊:pō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
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己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第三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佚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第四篇:再见了亲人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再见了亲人 教案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读悟中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
2、学习作者叙事与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
1、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
2、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来到了46年前的朝鲜,目睹了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地品味这份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与作者一起,与朝鲜人民挥泪告别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与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你认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①、第一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
◎理解“雪中送炭”的含义:播放朝鲜战场上激烈战斗的录像片,感受战场上的险。
第 1 页 这里的“雪”指什么?(战斗的激烈、战士的疲惫不堪)“炭”又指什么?(打糕)
大娘带着全村妇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送打糕的,是如何送的,她们会遇到什么危险?是什么力量驱使她们这样不顾生命的安危毅然送打糕呢?雪中送炭的结果是什么? ◎再深情地读这几句话。②、第二件事:救伤员失去亲人
想象:大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后,她是如何想念他的?她会后悔吗?为什么?
3、是啊,大娘她把志愿军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比自己的亲人更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比山高比海深)请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的首尾句子。
4、这一段是分哪三层写的?(劝慰、回忆、抒情)把“回忆”部分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抒情空洞,没有感染力)
板书:亲人 劝慰 回忆 抒情
大娘 停住送别的脚步 送打糕昏倒路旁 比山高比海深 救伤员失去亲人
5、总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三、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 2 页
1、理解小金花对志愿军的情谊:假如你失去妈妈,是什么样的心情?失去妈妈她没有流泪,在送别志愿军时却流泪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
2、体会大嫂为我们挖野菜的行为及送行的艰难。
3、请你学第一自然段的样子板书本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板书:小金花 擦干眼泪 救老王失去妈妈 怎么落泪了呢
大嫂 请回吧为挖野菜失去双腿 付出血的代价
四、引读第四自然段。
师:如果说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的耳边会萦绕着一首慈母的赞歌的话,那么读完二、三自然段,我们的眼前就会呈现一束美丽的金达莱花。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要离开这些勇敢、勤劳、美丽、善良的人们,怎能不深深地依恋?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即将离别的最后时刻。志愿军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呼唤(配乐《一路平安》)
生读第四小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师:火车缓缓地起动了,车鸣声呜呜地叫响了,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此刻,志愿军的心中唯有默默地希望——
生读第五节。
师:然而,急驰的火车哪知战士们的心啊,它渐渐远去了,可志愿军们仍看见大娘、小金花、大嫂等众多的朝鲜人民不
第 3 页 停地向他们挥手,挥手,再挥手!热泪盈眶的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中呼唤——生读第六小节。
五、在这离别的最后时刻,作者以志愿军的口气,亲切地劝慰朝鲜人民,深情地回忆感人的往事,倾诉自己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用了“劝慰——回忆——抒情”的方法写出了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想不想把这种写法学到手?
你在生活中有过如此深刻的感受吗?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说说看。
请你用本文的方法对他(她、它)说一说你的心声吧!学生自己练说后,指名说,评价。
指导:可用本文的句式,也可用本文的构段方式等,但要抒发真情实感。资料提供者:张亚辉
第 4 页
第五篇:胜似亲人教学设计
《胜似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仔细观察画面,了解图意;发挥想象。
2、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想象中激发创新思维。
3、能语言通顺地把想的内容口述清楚,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对写作的兴趣,并能体会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亲人”二字。
师:同学们,冬天来了,大同的冬天似乎有些冷,但是,你们上课的热情还是感染了我,瞧,这坐姿,多漂亮。还有你们的眼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一看到你们,我浑身都充满了能量,你们给我力量,我也带两个温暖的字眼给你们,板书《亲人》,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谁?
2、教师导语过渡:是啊!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和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我们的亲人陪伴在我们身旁,给我们安慰和信心。亲人是我们依靠的港湾。但在我们生活中却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亲人,但却在困难面前像亲人一样帮助我们。
3、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师: 2008年,四川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在抗震现场,国家领导、官兵、志愿者夜以继日地奔波忙碌着,为了早一分钟让灾民脱离危险,他们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展现了人间大爱,人间的真!善!美!
4、导入课题
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画面中的他们是亲人吗?《板书不是》,但是,在灾难面前,他们不是亲人却像亲人、甚至超越了亲人的情感去帮助他们。板书《胜似亲人》。师:爱,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一个温馨的画面,一个感人的瞬间,让我们时时感受爱的温暖,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这样一幅画,请看。
二、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整体感知
师:看到这副图画,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
师:便于称呼,我们先给小姑娘取个名字叫小红好不好?
师:猜猜画中的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注意观察她们身上穿的衣服。(板书观察)师:他们是不是亲人?从他们的服装上我们就可以知道答案,老奶奶穿的服装显示她是苗族的,我们可以称呼她为苗族奶奶,而小红穿的服装显示和我们一样是汉族的。
师:再看看苗族奶奶和小红所处的环境,你发现了什么?这幅图是1984年王炳炎在湖南农村当矿工时画的,和现在相比,你认为画中的人物当时的生活条件怎样?
2、局部人物观察
师:让我们更细致的观察,按照由人到物的顺序来。我们先来看人。(拉近距离)师:你可以看屏幕,也可以打开书117页,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然后在在小组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推断老奶奶的家庭情况、年龄和小红害羞的表情)
3、局部“物”的观察,梳理故事,体会情感。
师:小红为什么害羞呢?下面我们再回到整幅图,看看人物的周围还有什么?你能想象发生了什么事吗?(板书:想象)①小红帮老奶奶洗衣服。
②被单又重又厚,小红怎么洗的?洗完后累成什么样子了? ③老奶奶回来了看到小红这个小样,心里什么感受?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小红又说了什么?
④联想到画前画后,升华情感。
师:这么亲密的画面,你们推测一下,这是小红第一次帮助老奶奶吗?以后小红会继续帮助她吗?
师:你觉得小红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红对奶奶真好!她已经把她当自己的亲人了,那老奶奶会怎么对小红呢?
师:看你们说的,他们哪里还是邻居呀,简直就是亲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师:瞧,我们一起合作,就把故事讲清楚了,让老师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爱。(板画:红心)
三、习作
师:你们生动的语言让整个画面都动起来了,让我们给故事起个头吧?她是怎么走进老奶奶的家去帮她洗衣服的呢?插上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出示有一天,小红。)
师:后面的故事,我想通过你们的笔一定能够写得更生动,我们把整个故事写下来好吗?你可以按老师屏幕上的提纲进行写作,也可以别出心裁进行创作,不管用什么方式,请注意,要将事情写清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将句子写生动。
四、评讲作文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写得可好了!我们推举一篇共同鉴赏,谁愿意念一下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的时候想一想,她哪里写好了?哪里需要改进。师:如果要给这个故事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试写了这个故事,但还没有完,回去后,大家对自己的习作再次进行修改,你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改,记住,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期待同学们改出更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