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时间:2019-05-12 17:4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第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的依据

1.1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二十几年的嬗变中,英语学习的地位有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与发展。时至今日,英语同语文、数学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同被列入三大核心课程。虽然跻身于主要学科之列,但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时间投入与效益产出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这说明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前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在寻找原因时,往往只从学生角度考虑,而忽略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所以关注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研究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改进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学和训练的时间,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教师更有效地教;改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1.2国家教育部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2001年秋季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用以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其中“任务型教学模式” 是《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它描述如下: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2001:2)。

它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显然,任务型教学被视为改革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的一剂良方。那么,任务型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模式其教学原则有什么特点?与传统教学方法是否融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操作?本讲座欲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设计原则等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听力、阅读、写作教学等进行任务设计,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Prabhu自1979年至1984年连续五年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该实验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用中学”,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以后众多语言学家纷纷投入此项研究的热潮中,他们都把任务作为研究的中心元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任务型教学于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思想起源于多种学习的理论,如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以及教育理论等。所以,如果要更深刻地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们首先得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本讲座仅选择其中的两种理论进行探讨。.1杜威等的“做中学”理论

美国的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学家Herbert H.Cla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2.2语言习得理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于对语言习得的研究。

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 量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使学生已经能背诵语法的规律,仍然不一定能在实际使用时正确地运用。

语言习得理论并非反对教语法,而是主张在新的语言点介绍之后,尽可能让学生多进行大量的语言活动,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学习者能理解一项语法规则与他们是否能运用这项规则并不是一回事。学习者实际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有在 不同情景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而且他们还需要在不同的情景 中以及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这正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

Willis(1996)(继Long和Crookers之后,为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认为:语言习得的研究发现,“熟能生巧”这句成语并非永远适合语法教学。当学生做机械性语言练习时,他们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在语法形式上,可能看起来暂时掌握了所学习的语法结构。而一旦让他们用语言去交流,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时,却仍然不能表达正确。Montgomery和Eisenstein(1985)作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班分为两组。实

验组教语法,但同时也有实践的机会。对照组只讲语法。结果证明实验组不仅交 际能力强,而且语法测试的成绩也比单讲语法的班好,虽然实验组的学生用于学习语法的时间要少。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语法加交际的机会比单纯讲解语法 知识更能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和语法的准确程度。

Swain(1991)也认为,基本上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但同时也有明 确的语法讲解,要比只注重语法教学或回避语法讲解的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s)都更好。

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需要,强调具有真实个人意 义的学习,主张包括认知在内的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近年来,情感因素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Willis把动机也列入重要的语言学习条件。实际上,由于在学校的环境中学习一门外语,学生往往没有自然的利用这种学习语言的机会。一开始,学生还可以凭借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随着语言越来越复杂,学生会发现他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又看不到使用的语言与日常生活有多大关系,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兴趣,最终放弃努力(这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Karshen(1985)谈到情感过滤假设时认为,如果学生认为课堂的语言学习是一个使他们暴露自己语言错误的地方,如果他们上课时心理紧张,他们的情感因素就会阻止语言的输入。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也是在做各种语言练习,但实际上,他们心理的情感因素会形成一个“过滤器”(filter),把语言的输入阻挡住。结果虽然学生好像表面上掌握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记住什么,也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所以Krashen(1986)认为:当学生注意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时,他们会暂时“忘记”自己是在使用一种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的语言时,他们的“情感过滤”就降到了最低点。(Filter is lowest when acquirers are so involved in the message that they temporarily `forget' they are hearing or reading a language they have not required.)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 成各种任务。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努力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结构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这时他们 的思维过程与集中在语言形式上的机械性练习时是不同的。

Willis(1996)总结了语言学习的4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语言环境,有大量的﹑真实的语言输入;第二要有使用语言的机会,要使用语言做事情﹑交换信息; 第三要有使用语言(包括听﹑说﹑读﹑写各类活动)的动机(motivation);第四是理想的状态,应该有教学的条件(instruction),也就是要有机会注意语言的形式。

三、任务的定义、类型、结构

3.1任务的定义

1、“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组织单位,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的“任务”构成。国内外语言学与教学法专家对“任务”进行了多种阐释,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观点和看法。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任务”一词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

Long认为:“任务”首先指人们在非教育环境下或“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刷篱笆、给小孩穿衣服、填写表格、买鞋„„”等。也就是说,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人根据其相似的程度将其分为“真实世界的任务”(real-world tasks)和“教育任务”(pedagogical tasks),前者在生活中有类比对象或原型,后者只限于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使用。

理查兹、普来特和韦伯(Richards,Platt 和 Weber)从语言教育学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任务是为加工或理解语言而进行的一个行动或活动,如边听录音边画画、听指挥执行命令等都可视为任务。

纽南(David Nunan)认为:任务是一项以意义为主的课堂活动,包括学习者理解、处理、传出或用目标语互动。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上而非形式上。

Peter Skehan是近年来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方面非常活跃的学者之一。他在1998年出版的专著《语言学习认知法》(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中综述了Candlin, Nunan和Long等人的观点,较为客观地提出了任务地五个特征:

(1)意义是首要目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

(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4)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

(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

也就是说,任务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沟通信息,通过交流互动解决交际问题,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总之,任务型教学或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可以任意组合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或学习活动,而是整个系统(或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任务就是用语言(口头的、书面的或综合的)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方面的有效综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因此任务自身也具有教育价值。

3.2 任务的类型

任务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展开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来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student-centered class),鼓励他们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活生生的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具有交互特点,设计任务型活动要充分考虑到互动这一特性,而且很多任务要通过同伴(Pair work)和小组(Group work)来合作完成。从教学的角度,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预测性任务(Prediction tasks)、排序性任务(Jumbles tasks)、对比性任务(Comparison tasks)、解决问题性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挑战记忆性任务(Memory challenge tasks)和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1、预测性任务(Predication tasks)

在学生没有读完或听完整篇课文之前,让他们根据课文标题、所选的课文片段或图片所提供的情景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例如,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Unit 1, Topic 2 You must wash your hands before meals, Section B, 1a, Healthy Habits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属于Healthy Habits,然后Pair Work,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上的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排序性任务(Jumbles tasks)教师可以把课文段落、图片的顺序打乱,然后让学生重新按顺序排列。这需要学生十分清楚文章的内容,而且要领会课文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只有仔细阅读文章后,才能正确排列顺序。例如,Project English七年级下Unit 5,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Section C, 3,Jane’s Day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小短文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安排,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该短文的理解,把握写作的连贯性。

3、比较型任务(Comparison tasks)

这种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英语把类似的东西、物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型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的材料或叙述,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Project English七年级下Unit 8, Let’s celebrate!,可让学生比较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Halloween等节日的不同点;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3 The Great Wall is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ection C中可让学生比较The Great Pyramid 和The Great Wall of China的异同点;

此外,教师还可把多余或错误的单词加在原文中或删除原文中的个别词句,让学生找出不妥之处,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总之,通过对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使其口头、笔头表达更为准确。

4、解决问题性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

解决问题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例如,进行采访、调查、广告设计以及研究和解决具体事情等。例如,Project English七年级下Unit 6, How can I get to the library? Section D,1a 中有关交通规则的知识,可事先给学生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去采访交通警察,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起因,然后设计成调查表,并就如何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出合理建议,最后要求学生用英语汇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

5、挑战记忆性任务(Memory challenge tasks)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然后总结并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retelling);或让学生叙述某个情节,或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相互提3~5个问题。在完成以上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6、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

创造性任务指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它包括列表、安排顺序与分类、对比和解决问题等类型的任务。这类任务也可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在这类任务中,团结合作和组织能力非常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有关名人Bill Gates时,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思维发散。一个学生是Bill Gates,其他几个学生是各电视台的记者,并对Bill Gates进行采访。之后,选择四位比较优秀的学生到前面扮演Bill Gates,其他分别是各电视台的记者,他们问出一系列问题要求Bill 进行快速抢答,哪个学生答得最快最好,哪个就是真Bill,然后电视台的记者把他采访到有关Bill 的情况向观众进行报道。

这项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培养了其语言运用能力。

(注:

1、Willis认为①列举型任务(Listing):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事物的认识,列举出大量的实例,证实这一现象及事物存在的可能性。⑤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通过课内外活动计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比如,旅游之后学生可以跟同学谈谈途中所看、所闻、所想。学生植树之后,可以让他们谈谈植树的意义等。

2、格雷(Gray)认为任务分为 3 种:信息差活动、推理差活动、观点差活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上就是参照Gray的观点,详见109页-110页)

3.3 以话题为主线的任务设计

以话题为主线来进行任务设计,话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的生活,也可以选自《英语课程标准》。它提供了24个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初中任务教学可以以话题为主线来进行任务设计,从听、说、读、写和综合技能五个方面来确定任务分类。

例如话题:Family(1)Listening 划出听到的有关家庭成员的词汇;

找出与内容相符的家庭照片; 画家谱图;

给图片人物标注正确称呼。(2)Speaking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成员情况; 小组活动,谈论各自的全家福照片; 根据图片和提供的材料介绍朋友的家庭。(3)Reading 阅读短文后填写家庭成员信息表。

阅读短文后与同伴相互问答有关家庭成员的情况。(4)Writing 画自己的家谱图,并标出称呼; 写一篇题为My Family的配图短文; 给笔友写信或发E-mail介绍自己的家庭。3.4 任务结构

“任务”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

1、教学目标(Goals)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

2、输入(Input)输入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报刊、小说、学生的作品、电视作品、课本、歌曲等。

3、活动(Activity)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练习。

4、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或接收信息,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

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调控者、估价员、组织者、参与者、资料提供者的角色。

5、环境(Setting)

环境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例如,个人操作还是双人活动或小组合作;任务时间的分配,包括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

根据任务的结构,针对一个话题的讨论活动可以作如下分析:(1)教学目标是学生相互交流信息,交换对这一话题的看法和见解;(2)向学生输入该话题;

(3)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话题的内容;(4)教师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伙伴;(5)学生是活动中的主要交际者;(6)环境是课堂内外的两人或小组活动。

四、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特点、原则、目标、实践要求、具体实施模式、及倡导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

4.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它是交际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和方法的再进步。目的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设计、执行和完成“任务”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任务型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交际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它强调语言学习者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有意义的语言内容的重要性以及语言教学交际的准确性。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英语任务型教学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英语,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

4.2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Nunan(1991)总结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五个特点:

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An emphasis o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through intera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2、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The introduction of authentic texts in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3、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The provision of opportunities for learners to focus not only on language, but also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itself.)

4、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An enhancement of the learner'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as important contributing elements to classroom learning.)

5、试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An attempt to link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with language activation outside the classroom.)总结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是:(1)给学生提供大量尽可能丰富、内 容广泛的输入;(2)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它的功能是:(3)使语言教学更富有交际性;(4)给课堂活动提供目的性。

4.3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Nunan在1999年又提出以下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几条原则:

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所教语言的材料要尽可能真实; 另一方面是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习在一种 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 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2、形式一功能性原则(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任务的设计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旨在使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运用语言功能的能力。

3、任务相依存性原则(The 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 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任务犹如阶梯,相互依存,节节升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任务逐步发展,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

4、在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预定的 学习目的去展开有意义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 的学习经验。学生仍然需要学习语法知识和记忆单词,但知识的掌握不是单纯通 过教师的讲解,而是由学生通过运用去体会与内化。

5、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语言教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就像建筑楼房时的脚手架一样。要 让学生在初学时感觉到成功和安全。大人教小孩走路时,不可能期待孩子一开始 就走得非常好,大人总是牵手让孩子走一段时间,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

其中,真实性原则应该是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从原则上讲是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并以任 务链的方式来加以实施。从其实施的特点来看,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合作、互动 的学习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达到语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其中教 师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4.4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目标

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活动量与学生的参与。实际上,任 务型语言教学仍然把语言的准确性,把掌握语言的词汇、语法放在重要的位置。Skehan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1、准确程度

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是只论述语言的流利。实际上,许多任务型语言教学的 倡导者都把语法,语音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如Nunan就明确提出要教语法的形式,并且应该让学习者知道为了交际的目的,这些语言的形式是如何使用的。Nunan(1993)提出课堂教学应该教语法的形式,以及这些形式可以怎样用于达到交际的目的。可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兴起并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认同,其 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们认为语法教学是不应该受到排斥的,反而应受到重视。在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中,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某 种程度上纠正了某些过于注重语言内容而忽视语言形式的偏颇。

2、综合程度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一些语言学家指出:人们在使用语言 时头脑中储存的不是单个的词语,不是支离破碎的语言,而是一块一块的语言(language chalks),是一些预先组织好的短语和固定的表达方法(prefabricated phrases and established routines)。

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时候,重要的不仅仅是单个的语法结构,而是综合的语段(discourse)能力。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认为教师真正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可以掌握多少预先组织好的短语和固定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这些预先组织好的短语和固定的表达方法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3、流利程度

流利是所有语言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注重语言准确性同时,非常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流利程度。比如通过小组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增加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通过学生整体使用语言来交流,他们的语言准确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虽然学生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仍然会有失误,但这并不影响语言的交流。因为发展流利程度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使用语言时不过长地停顿或犹豫。

4.5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要求

1、任务的选择 教师在准备设计课堂任务之时,要考虑到任务既要难度适中且要有目标性。任务如果太容易则缺乏挑战性,会使学生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而另一方面,如果任务难度过大,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尤其是会影响困难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任务的选择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顺利导入到课堂的任务实施中去。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准备任务时要考虑选择以下情况:。一是实际生活场景,如订机票、租房、填表格、写支票、买衣服、度假、借图书、听新闻、听天气预报并决定自己的出行,利用这些日常生活场景,让他们实际操练如何去面对和应付。二是选择简单的背景材料,如人物传记、文学人物、国家地理等让学生进行讨论、预测或想像。

2、任务的呈现

任务的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开始。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堂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好的呈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任务的呈现可以利用提问、图片、哑剧、歌曲、多媒体动漫画,也可利用虚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饶有兴趣接受教师所设置的教学任务。

3、任务的实施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任务分切成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使用外语,尝试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所带来的愉悦,从而提高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最常见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对子活动(Pair work)和小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哑剧,面谈,复述,辩论或演讲。所有这些课堂活动中用于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对子活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这三种课堂活动都要求外语学习者能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实际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从而更快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自由地创造性地发挥,有助于他们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习者的个性,提高智力水平。

4、任务的完成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学得知识和习得技能。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样会转化为今后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所设置的任务所要求的内容、要点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

4.6任务型教学中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导语设计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环节的过渡不留痕迹。因此,成功的课堂教学总离不开精巧的导语来导入新课,而好的导语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设计。创设情景,既不能一成不变,循规蹈矩,又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具体来说,任务型教学可采用以下方式的导入。

1、歌曲导入法

美好悦耳的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将之引入课堂教学,更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2、直观导入法

3、悬念导入法

教师先用英语介绍部分情节,然后在高潮时又设下悬念,进入课堂教学。

4、复习导入法

联系旧课,温故知新是复习导入法的核心所在。复习可以防止遗忘。

5、背景导入法

人物传记的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事先通过上网或书籍查找有关资料或背景知识,再讲述给学生听。这样做不但可以结合实际,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还能把训练学生听力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4.7 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

英国语言学家威利斯(Jane Wills),在《任务学习的框架》(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即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阶段(the task cycle)和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各个阶段由若干个具体的步骤构成,即我们课堂上通常所称的活动(activities)。

1、前任务(pre-task):介绍主题和任务。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个阶段来看,任务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任务前的活动:

·介绍话题:教师向学生介绍任务的话题和任务目标。介绍完话题后,教师要简单说明后面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激活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词汇学习活动或游戏,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后面的任务链阶段可能要使用的重要的词汇和短语。

·语言准备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一些有用的词汇或表达法(后面任务可能要用到的)。语言练习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准备活动: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提供准备时间能帮助他们思考说什么、如何说,有可能提高任务阶段语言表达的质量。)。当然,如果要求学生完全即兴说话,则也可以不给准备的时间。

2、任务环活动(the task cycle)任务环阶段主要有三种活动,即任务、准备报告、报告任务结果。

·任务(task):

本阶段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该阶段强调流畅性。由于是在小组相对私密的范围内,本阶段强调的是树立信心,交谈中语言的使用是自然发生的,包含了许多探索性、只求可交际、不求准确的语言运用。

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事先提出的要求分步骤完成任务,可以使用任何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自由表达。学生做任务时,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监控学生的情况,确保所有学生按事先提出的要求去完成任务,鼓励学生用外语交流。教师同时还要注意观察任务进展情况及时间。

·计划(planning):

该阶段是为即将开始的汇报做准备。由于刚刚结束的任务限定在小组范围内,学习者只关注流畅,忽视准确。得知要在全班面前展示任务的完成过程与结果,他们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表达的准确性上来。因为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小范围的交谈,对语言不假思索,而到了公开场合,就会认真思考自己所用的语言。因此,从关注流畅性自然过渡到了关注准确性,且这种对形式的关注是出于表达的需要,交际的需要,因而是有意义的。

(1)告知学生他们要向全班简要汇报任务的完成经过及最终结果。(2)学生草拟和排练准备说的内容。

(3)教师四下走动,提出语言方面的建议、提供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提炼、修改语言。

(4)如果报告是书面的,鼓励利用字典几人合写。(5)强调语言明晰准确、结构严谨,适合在全班展示。(6)学生个人常常会利用这一机会就特别语言项目提问。·汇报(reporting)

本阶段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也使他们接触更多的口头和书面语。

教师请若干同伴或小组向全班简要汇报,要大家对结论进行比较,以便使听汇报也具有针对性、目的性。也可只让一两个小组完整汇报,其他人进行评论、补充观点,做笔记。

3、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Willis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也叫语言分析。Willis认为,只做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者还要对重要语言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操练。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经历一个从意义到形式的过程(from meaning to form)。

· 分析(analysis)

本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探索语言,培养对句法、词组搭配、词汇某些方面的意识,帮助学生将他们已观察到的语言特征系统化,澄清概念并注意到新的东西。

具体地讲,语言分析阶段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阅读的书面材料或听到的录音材料,教师 设计一些以语言为焦点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学生教授语言项目,而是培养学生语言意识。

(2)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以后,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语言练习活动。教师在教 室里巡视,学生可向教师单独提问。

(3)全班学生一起活动,教师对重点语言项目进行归纳和总结。

·练习(practice)适量的教师控制型练习是必要的,齐声朗读能够练习语音语调,记忆练习能帮助他们熟悉语言中存在的大量固定词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练习使整个教学程序更易于为许多学习者所接受,在程序的最后起到一种总结作用,能让学生感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语言点,是该程序可能的学习结果的一部分”。(Willis,J)

练习活动包括:

(1)全班齐声朗读识别出来的、分了类的短语。

(2)考验记忆力游戏——将黑板上的部分擦掉,看能记住多少。

(3)完成句子(一小组说出一部分,另一小组把句子说完整)。

„„

4.7倡导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

与其他语言教学途径相比,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途径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 导的理念,有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倡采 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途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程晓堂,2004):

1、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比如 语言意义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语言功能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传 统语言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强调语言的结构,而忽视 语言的功能。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用语言做事情,这样学生不可避免地既要 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更要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因为只有实现了语言的 意义和功能,学生才有可能完成任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可以改变教学中 仍然存在着的知识传授比重较大、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知识的状况,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2、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等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趋势和要求。

3、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结合起来。首先,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他们需要用语言来接收、处理和传达信息;其次,他们要用语言进行某些活动,做一些事情,完成某个任 务;第三,在做事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合作、交流、讨论,需要联系学 生周围的人和事,需要涉及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涉及多种学习活动、多种知识与技能、多种学习方式,因而它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 的综合素质。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外语教育思想强调语言素材的真实性,认为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仅能够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具有时代色彩的真实语言,而不 是过时的语言或假想的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 境,学生为完成任务而收集的语言素材也肯定是真实而有用的。

5、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任务型语言教学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有 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因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 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此外,任务型 语言教学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试图把课堂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6、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以一定的角色和身份积极参与讨论、协商 探究等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此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还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完善 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驱力。

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很多方面与外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是吻合的,同时又有利于在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目前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是完全有必要的。

五、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课堂管理 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管理。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是影响教师教授行为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发挥着适当的作用;

·学生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学习活动;

·课堂既有良好的纪录又能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5.1教师角色

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不同的角色,比如,在句型操练和语法讲解的活动中,教师有很大的权威性;而在交际和角色表演的活动中,由于学生有了极大的自我支配权,教师的权威性就被淡化。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主要是“精讲多练”,因此教师一般只有两种角色:主讲和指挥。然而,在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首先要通过任务驱动型学习,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交际进程起促进作用;同时教师不但应该是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还应该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从教师的职责出发,观察、监控课堂活动的进展。(《英语课程标准解读》,111)

1.调控者(Controller)

管理和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规约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用2分钟时间掠读一篇课文,时间到了,教师让学生停止阅读,回答问题。

2.评估者(Assessor)

老师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评估学生的学习,从而知道他们的学习好坏及进展如何,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迫切渴望。有两种评估方式:纠正错误和组织反馈(feedback)。纠正错误要注意选取适当的时间并注意艺术性,切不可逢错必纠,或为了纠正错误而打断学生的讲话,因为那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敢开口讲英语。老师可以“重复学生的话”来纠正错误,这样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又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正确的句子。另外,老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任何努力都及时进行当众表扬和肯定,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组织反馈(feedback)是在学生们完成了一项任务之后,老师对它的整体评价。老师应肯定优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组织者(Organizer)

组织者是老师最难和最重要的角色,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老师在布置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之前应该先向学生发出准确清晰的指令,使学生明确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他们将做什么。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在全班开展活动之前,教师或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是必要的。教师也可以采用抽查的办法,检查部分学生是否已明白教师布置的任务。另外,为了使全班学生明白,必要时可以使用汉语。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花一定的时间思考怎样给指令,才能使学生清晰明了。

4.参与者(Participant)

“参与者”就是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在学生进行活动时,老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观望,而应下去积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老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还可以向学生学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好点子,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教学,从而使师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5.提词员(Prompter)给予学生发言、回答问题等活动的提示。例如,教师问一位学生:“Have you ever bought clothes with problems?”而这个学生似乎一下子不明白,无法回答,教师接着说:“For example, a shirt without „”同时用手指着自己衣服上的纽扣。

6.研究者(researcher)

“研究者”是指教师不断研究学法和教法,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尽可能地参加课程进修,教学研讨会和听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自己的教学找到新的方法。同时,通过听课,学习别人课堂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然后,自己尝试和创新教学法和教学活动,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最佳教学法。

7.帮助者(helper)

教师是活动的资源中心,应该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答案、范例、机会等等,时时刻刻准备着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当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做听力理解,阅读文章和写作遇到困难时,非常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除此之外,一个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他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学生灰心丧气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在他们取得进步时,予以表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教师只有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使学生喜欢,并喜欢学这一科。

5.2 学生组织

当今语言教学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班学生不总是以班级为一个大集体进行学习。事实上,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里,学生们被分成大小不一的小组,普通的学生组织形式有锁住步骤活动、双人活动、小组活动、个体活动等。1.锁住步骤活动(Lockstep)

在这种活动中,全班学生都处于教师的控制之下,用相同的节奏和空间,做着相同的活动。

2.双人活动(Pair work)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以两人为单位,可以玩游戏,做竞赛或合作研讨一个学习目标或课程内容。3.小组活动(Group work)

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学习研讨,每个小组依据活动内容由3~5人组成。

4.个别学习(Individual study)

这是一个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获得允许用自己的速度学习功课,学生们通常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当然,教师也可以因人而异,给予不同学生有选择任务的自由。

学生课堂教学组织的几点建议:

1.在锁住步骤活动中,教师不应该讲得过多,尽管教师得讲解可能是优秀的范例和可靠有效的输入。

2.在双人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白无误地讲清要求,否则,学生无所适从。如有必要,教师最好与学生配对演示。

3.上述对双人活动的要求,也适合于小组活动,但小组活动的最大问题是小组成员的选择:

①根据座位编组; ②学生自我选择成员编组; ③优生与困难生混合编组; „„。

在日常教学中,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应该受到鼓励,以此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但个别学习也不应该被遗忘,因为学生需要有个别学习活动的空间。

5.3 课堂纪律

有关课堂管理的书籍经常会谈及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管理的技巧运用不充分,则良好的课堂纪律就无法获得,况且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行为举止,例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关系,教师备课的充分与否,诸如此类,都将影响课堂纪律。另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课堂纪律显得特别重要。

1.上课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然后可放松一些; 2.授课前务必使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3.叫得出每位学生的姓名并使用姓名提问; 4.认真备课,巧妙设计课堂结构; 5.巡回教学,保持有效移动;

6.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7.谈吐清晰,语言风趣幽默;

8.讲授时眼睛要看着班级,学会用眼睛“扫描”。9.掌握有效的提问;

10.掌握规章制度,处理违规事件标准一致; 11.避免对抗;

12.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六、任务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6.1 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来说,在任务型教学中他们更多的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这就要求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交际活动,充当人物角色。在小组活动中要求学生敢于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在实际中创造性地发挥,积极操练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因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使用,才能达到流利和准确的完美结合。任务型教学活动对教师角色而言难度和问题就更大。首先,课程任务的设计需要教师课前必须花相当多的时间细心而又充分的设计;然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实施课堂任务。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和任务都要做出必要和恰当地评估。很多时候,这些评估应是正面的和积极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有种成就感,能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因此,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当多种角色,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素质是个综合考验。

6.2“任务型”教学和其他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融合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任务型教学也存在不少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时,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在同等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学生,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

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只是整个语言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不能理解为,学习者完成一个一个任务他们的语言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因为,任务可能帮助学习提高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不一定能够全面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任务型学习是众多的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任务型学习适应能力不同,对它的偏爱程度也不同。因此,任务型学习的方式要配合其他学习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附录:

1.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设计 1.1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个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教学的策略有多种多样,任务型阅读的教学策略具体操作模式如下(供参考):

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

2、热身运动:通过提问、看图、调查、游戏等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话题。

3、阅读准备阶段:通过举例、提问,向学生介绍故事和篇章的特定情景和背景情况,激活有关话题的背景知识。例如:(1)从标题和图片入手,猜测故事的主题;(2)略读文章,找出故事设定的情景和背景;(3)通过跳读找出故事里的人物的名称;

(4)通过小测验、游戏等,复习相关词汇的意思和句型。

4、细节阅读阶段:了解文章大意,掌握关键词和重要的信息,阅读细节,学习一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例如:

(1)把打乱顺序的词语、句子、段落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2)寻找段落中的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3)列清单、制表格,重新组织所读的内容;

(4)完成能够反映阅读内容的活动,如:画图、识别、配对、选择、分类等;

(5)通过表格、图解、转换所读的信息。

5.巩固运用阶段:主要在于建立与学生各自的知识、兴趣和经历的联系,帮助学生巩固并运用所读内容。例如:

(1)设计卡片、封面、书签;

(2)在图片、词语、表格的帮助下复述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写一个类似的故事或报告,并向全班汇报;

(5)在小组中就与故事相关的话题展开主题活动。1.2任务型阅读训练模块

任务型阅读训练通常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或读完后完成画图、填表、转换所读信息、做问卷调查、根据短文体裁仿写、写日记和报告等任务,与传统的阅读训练模式不同,是一种灵活创新的训练模式。

1、填表任务模块

填表是一种既简单明了容易操作,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模式,在教学中可经常使用。

2、画图任务模块

3、写日记任务模块

在教材中有一些阅读文章是以书信和日记形式出现的,大多数内容是描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在阅读后可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日记。

4、转换表格任务模块

教材中有的阅读材料是以表格和信息卡的形式出现,既简洁直观,又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以上的模块训练和完成各种各样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生活常识和社会知识。

2.英语写作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2.1英语写作的任务类型

结合我们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教师可根据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1)挑战记忆任务(Memory challenge tasks);(2)排序任务(Jumbles);(3)比较任务(Comparison tasks);(4)解决问题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等一系列任务。

(1)挑战记忆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一篇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提问,让学生叙述和总结主要内容;给出 Key words,让学生脱离原文写出一篇短文。这种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和仿写能力。如,可设计以下书面表达任务:A.阅读全文,小组间就课文互相提问; B.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列表;C.根据表格,小组成员合作重写此文, 要求不离纲要,在5—7分钟内完成,表达方式不限;D.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朗读所做短文, 师生共同评价。(2)排序任务

教师可以把文章段落、重点小节或图片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列顺序,认 识到文章连贯的重要性。例如,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的任务:A..快速阅读,学生就文章相互提问; B.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复述课文;C.给 5—8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将原文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3)比较任务

对比就是从不同材料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可以找出内容相似的材 料,让学生根据一篇文章来写另一篇文章,然后进行对比修正。(4)解决问题任务

问题解决型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通过咨询、调 查、采访等各种手段,用英语实现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问题解决型 任务的另一种方式是:教师可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商讨解决问题 的方案。

2.2英语写作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1、写前活动

写前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和写提纲。小组讨论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这一话题,在脑海中寻找有关信息,并把每个想法都 记录下来。学生可以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写。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还可以全 班进行。在讨论完成之后,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指导者,监控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并以讨论与谈论的形式帮助学 生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

2、写初稿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构思的结果草拟成稿。初稿本身也是一个构思过程,因 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放开去写,不必过于顾及表达的外在形式。教 师可让学生在3-5分钟内尽可能多写出心中的感受或感兴趣的话题。时间结束时 如果学生仍然想接着写下去,这说明学生已经找到了话题。此时,教师可让学生 数一下数字并做好记录,以便日后用来比较写作速度。这一阶段是写作的主要阶 段,教师要精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像教练员亲临球场指挥一样,随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现场指导。

3、小组讨论与协作

在学生完成初稿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伴之间的讨论和修改,对将 初稿发展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成品”这一过程,无疑是更为重要的。在这一阶段 首先学生应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内容上。内容是否切题,观点是否表达清楚。至于 语法、拼写错误、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则在后一步处理。事实上,学生往往 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写出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合理的第二稿。而 教师的作用则在于引导学生并提供适时的、必要的帮助。

4、改写初稿

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每位学生对第一稿的内容加以修 改。小组讨论——作者修改这一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几次,这样,文章的内容渐渐丰富、完善;然后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由作者自己检查语法、拼写等错误。

5、教师反馈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评改作为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结环节,且 应置于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向学生提供指导 性的反馈,而不应把学生的初稿当作最后定稿而做出一次性评断。此时学生可在 教师指导下练习写作重点及难点。

6、修改定稿

教师评改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是否对评改后的作文做出反应。因此教师应鼓 励学生反复修改作文。修改是促使学生对教师的评改做出反应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修改本身就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一个有效环节。修改后的文章不仅使学生看到 自己的进步,自信心因此大大增强;而且在作文修改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语言知 识得以巩固,写作技巧也随之增强。

3.初中英语听力课任务型教学设计

听力课教学一般说来至少应当包括三大步骤,即:“听前(pre-listening),听时(while-listening)和听后(post-listening)”阶段三个步骤。

(1)听前(pre-listening)阶段

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短的一个阶段,它根据学生对所要进行的学习任务及所涉及的题目的熟悉程度不同,可进行2-20分钟。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A. 就有关学习任务的话题进行介绍(Introducing the topic)。例如,在听万圣节的录音之前就要介绍万圣节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学习作词汇和内容上的准备。

B. 学习、复习相关的语言(Identifying topic language)。为学生们开展学习任务扫清障碍。如果学生己经学过关于此类话题的词汇和短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复习,教师还有必要对影响听力大意的重点词汇或语言现象进行教学。C.布置学习任务(Giving task instruction)。使学生理解、明确学习任务的目标和结果。为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确如何开展此项任务,每位学生的任务是什么,给他们多少时间,他们完成任务后应取得什么样的成功等方面的问题。布置学习任务时的指令性语言(instruction)一定要简单明了,目标越具体越好。

(2)听时(while-listening)阶段

任务的实施阶段由三个部分组成:任务(Task)、设计(Planning)和汇报(Report)。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取不同的交互方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任务:学生一对一或分成小组来进行活动(通常是听力练习或解决问题的练习)。教师监督、鼓励学生参与学习任务。

设计:这是任务实施阶段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培养学生听的策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应该学习的知识。而不是单单要做完听力材料所配备的习题。

汇报:学生可以以口头、笔头等形式向全班汇报自己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成果。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准。任务的成果既可能是语言性的,如角色扮演,也可能是非语言性的,如画一张图表等。(3)听后(post-listening)任务实施阶段的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语言意义的表达,而语言焦点阶段的重点则从语言意义转向到语言形式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们认为语法教学是不应该受到排斥的,反而应受到重视。在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中,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某些过于注重语言内容而忽视语言形式的偏颇。事实上,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的熏陶、运用、学习动机以及以语言形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以语言形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并不一定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而进行的,这样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是有利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两种活动。

A 语言分析活动(Language analysis activities)学生做一些与任务实施阶段中与听力有关的语言形式方面的联系或活动。教师在学生做的基础上来分析这些练习或活动并引起他们对其他词汇、短语或句型的注意,还可以对他们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B 语言练习活动(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在语言分析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一些语言练习活动。学生通过各种练习或活动来练习语言分析阶段的词汇、短语、句型,同时学习一些有用的语言。

附主要参考文献:

包育彬、陈素燕,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与艺术[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林立、易燕、马青,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佘广安,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J],2002。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杨志国 对《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下任务型教学的思考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年12期

姚谨,初中英语作文任务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曾纪伟 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与职业 2005年05期 郑红苹,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课程·教材·教法[J],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同世界的经济往来逐渐加强,英语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广泛应用的一种语言。很多国家都开始将英语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在初中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打好,就成为英语教师思考的重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就对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运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简单来说,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使语言教学更加真实化,使语言的课堂教学更加社会化。从传统意义上来看,所谓的任务语言教学法就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将完成交际任务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任务指的是进行有目标的交际活动。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任务学习,让学生理解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利用教材和书本的辅助进行反复的练习,而是身体力行,将语言进行应用。在英语教学当中,任务型教学方法就是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目标紧紧地同工作能力目标相结合,广泛接触外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潜能进行发展,进而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让学生将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初中英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营造出一种欢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了使英语教学富有成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人特征和个人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加强,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当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时,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任务前主要以老师为主,教师为学生进行引导,将课程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任务中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后将本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报告,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任务后,由教师和同学对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判,并由教师讲解重点和难点,加强重点、难点的联系。

1.任务前

对于任务法教学来讲,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对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1)任务的设计应该同学生的生活相贴近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在我国,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最缺乏的当属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所关注的人物和事物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话题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培养,不仅如此,还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任务的设计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英语教育的总体目标。而语言的综合运用的基础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熟练掌握。因此,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将基本的言语知识和技能进行熟练掌握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对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语言技能进行明确,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延伸。

(3)任务设计应该注意资料信息的输入

学生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就要利用一定的信息资料。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地展开,就一定要保证资料的信息输入。一是要保证信息输入量充足,信息量过少,学生就无法根据资料将任务完成,信息量过多,学生会产生心理负担。二是要保证输入的资料信息质量要高,要同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相关。

(4)注意任务设计要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初中生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眼、耳、口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除此之外,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也是初中生的一个特点。所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在进行活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由易到难,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开始喜欢学习英语。

2.任务中

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将任务布置给各小组。这样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内进行学习,自由地进行思想的表达,并且和同学进行相互的交流,这样一个环境下,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拿May I go to Bejing?这课为例,请求许可是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可以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学生请求家长带自己出去玩,同事请求帮忙等。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台词的编写,而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熟练地掌握请求许可的英文表达方法。

3.任务后

在每一组学生进行表演后,教师可以要求其他小组的成员对本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找出语言运用的闪光点和语言运用的不当之处。在几个小组都表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总结,并将他们运用不够熟练的地方进行重点的讲解。

在这样一个互动性较高的课堂之中,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和理解。学生和教师以平等的地位进行相互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有了交流的欲望,并拥有交流内容,课堂才能够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也才能进行真正的体验和创造。

总而言之,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而学生才是任务的完成者。所以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英语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任务型教学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娟.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26).[2]李丹桂.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1).(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县南州中学)

??S编辑 谢尾合

第三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譬如,在教师讲授有关购物知识的课堂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设计任务: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扮演店员,一组扮演顾客。要求扮演店员的学生要努力销售自己的物品,以成为第一个卖完物品又挣最多钱的人;扮演顾客的学生每人有50元,要购买老师发给的购物单上的物品(不同的店可以卖同样的物品),他们要向不同的店员询问价格,看谁能用最少的钱买到要求的物品。然后换角色再进行一次。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常识和心理,学生就不会有被迫学习的感觉,具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性。从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还具有详细的任务内容和履行某一任务的程序和方法,即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一些辅助材料,使任务更具真实性,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进行双边或多边互动。在任务设计中,要遵循连贯性,实用性,趣味性;并且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擅于表达,擅于交流。

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影响任务实施的的因素有很多。对于选择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包括大纲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来说,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任务的难度适合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程度和水平。要把握和调整任务的难度,就必须分析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语言因素并不是任务设计中确定难度的唯一因素。我们以听力任务为例,一些非语言因素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听话人的内部因素,如注意力、对一篇听力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主题的兴趣﹑动机等,甚至听话人当时的心情好坏,都可能对听力理解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Brown和Yule就曾提出影响听力难度的四大因素。其一是说话人因素,包括参与说话的人数,说话人是否使用方言,语速、语音是否标准等;其二是听话人因素,包括听话人的角色(参与者,旁听者,甚至偷听者)、要求回答的信息涵盖量、听话人对主题的了解等;其三是内容因素,包括所听语篇的类型、语篇涉及的语法、词汇及信息结构的复杂度、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等;其四是辅助因素,即在听的过程之中,是否提供可以促进理解的辅助手段,如图表、关键词汇或短语等。事实上,如果对Brown和Yule所列举的这些大项所包含的子项进行进一步分析,还可找出更多的影响理解听力难度的因素。以“语篇”为例,就包括:首先,语篇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复杂度;其二,所提供信息的充分程度(是否需要通过推理才能获得信息或问题答案);其三,所涉及的主题,比如是日常生活中广为熟悉的,还是较专业或生僻的;其四,语篇在信息组织中使用衔接手段的类型。另外,听话人目的也影响任务实施的难度。所谓听话人目的,是指听话人根据任务需要对语篇进行理解和加工的方式和程度。如识别、定位、重点理解、细节理解、全面理解、推理等。如果只要求识别,判断出人名﹑地名﹑事物名称﹑广告中的形容词,任务的难度很小,如要求全面理解,或需要推理信息,则任务的难度显然要增大。由上述可知,在任务设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不同任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种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任务的原则搭配,同时利用或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将任务难度调整到适当程度,以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真实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首先,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譬如,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如果教师让学生按照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中的三个步骤进行课堂活动,会使学生感觉到没有新意,使课堂氛围机械乏味。因为这样的任务设计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面,使他们产生“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且,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在授课过程中也难以把握这个合适的尺度。所以一些任务型教学的理论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需要在实践中多多探讨。另外,学生大多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会使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敷衍了事。如果这种现象出现,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指导,会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英语的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得。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教学活动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使语言的学习过程逐渐自动化和自主化。但是它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积累精华,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习上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

第四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级英语师范2班 李倩 20124033058 【摘要】: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发展,以及对具有英语综合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任务型教学法由国外引入到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通过任务来实现对语言的意识和感知,它不仅发展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从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分析,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教学 分析应用 【正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论

任务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它通过师生互动来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自然地习得语言,取得外语学习的进步。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课前精心设计任务,课堂上以学生完成既定任务为主,辅以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全面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任务为教学策略基础,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完成一项事实的任务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形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任务型课堂的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计划教学步骤,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设计的任务应具有挑战性,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以我们必须认真作好学生需要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需要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与生活有关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任务设计的原则:①交际性。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使学习者的学习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②科学性,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框架为基础,目标明确,导向作用鲜明。③知识性、趣味性。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学生既巩固了语言知识,又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④可操作性,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大纲和教材为基础,以学习者的需要和现实交际活动为参照,有利于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⑤创造性,人人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要为他人设计任务,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完成他人设计的任务。

任务教学法的步骤: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大致都依据一下步骤:

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所学知识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师生高度交互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下面以一课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SEFC BOOK1 Unite 16 Fire,围绕:制定一个家庭火灾逃生计划(make a home fire escape plan)这一主题,我为学生设计了下列任务:1.Find the fire hazards of the rooms of the house.2.correct the fire hazards.3.Safety tips to make a house safe 4.How to respond safety to home fire.火灾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火灾防范意识和掌握一些自救措施,就能在生活中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或减轻火灾造成的伤害。因此,我在该单元教学中设计了上述任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我现将此任务的实施步骤分诉如下:

在完成任务一“寻找房间的危险”之前,我先让学生看一段介绍Michelle所住房屋的录像片段,观察他家的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 ,bathroom等不同房间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从而为完成这一任务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二“消除火灾患源”我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学生在完成前两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录象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smoke alarms,fire extinguisher,doors and other things that easily catch fire ,cooking safety ,heating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完成任务三“房屋安全建议”。第四个任务是“如何安全逃离火灾现场”,学生结合课文所学到的知识和一般性常识找出应对措施。通过完成此项任务,学生能够后清楚地了解火灾发生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安全逃脱现场,我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和整理如下: 1.Have something wet cover your face or your body to avoid being burned.2.Before opening any door in a fire ,feel it first to avoid being trapped.3.When escaping ,stay low to the floor ,because smoke rises during a fire.4.Get out fast and never hide or tackle tine to gather up your belongings.5.Use the stairs instead of the lift if you live in the upper floor of a tall building.6.Stay outside no matter what has happened.Do not go back for anything.7.Call 119 or the fire department for help.8.Choose a safe place to meet outside after you have left your home.从上面所诉,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向导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它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三、任务教学法的优点及不足:

优点:1)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大学英语大班上课的难题

在大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很少有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缺少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特定设计的“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运用语言和语言习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任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旁听者。

2)任务教学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除了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之外,其中还包括学习技能、生活技能、竞争技能等。任务型教学法创造情境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当中学习语言,在小组活动中和交际当中学习语言,改“语言学习”为“完成任务”。活动过程中不再只是重视语言形式,语言功能、语言内容和使用都在活动当中得到重视。语言技能从理论形态转换为实践形态,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

3)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情感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并且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小组之间不仅是竞争的关系还是相互学习的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会进步感和成就感并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4)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语言环境的真实性,任务的设置都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场景、学习场景、兴趣爱好、实际英语水平等,任务的完成过程也非常贴近生活,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要与其它小组竞争,会想出各种点子来体现出与众不同,每次任务汇报时总能发现有几个小组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5)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更好地转变教师的作用和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所变化。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语言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任务教学法尤其强调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设计任务,确定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从传统教学法的满堂灌似的疲惫中解脱出来。在布置任务时,起的是组织者的导演作用 ;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给与及时的指点、评价和建议,支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当的是协调员、咨询员,是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教师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以便不断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

不足: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具体任务、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它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当然,任务型教学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比如任务的选择并有进行需求分析,任务的等级评定也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在语言教学中都受到排斥,学生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对比,可发现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效率。它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任务,他们查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交际合作的能力能得到充分展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英语来完成交流的目的。任务教学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运而生,它从重视语言本身到强调语言习得与运用,它较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任务教学法倡导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是讲授法。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教学法是如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任务型教学开始就呈现任务,以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的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问题。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思维的挑战性等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任务教学法与其他讲授法相比,更加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它吸取、融合了其它教学法的精华,为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好的语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巨大的转变,实践证明学生普遍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且这种模式的课堂效率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有效缓解了大班上课教师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的弊端,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参考文献:

[1]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2]李海燕(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 [3]林纯(广州纺织服装职业学校, 广东 广州 510310)浅谈任务语言教学法

[4]郑红苹(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设计了综合英语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本文指出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在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教学设计;综合英语

0 前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一、第二学年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课文内容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伦理道德、惊险经历、文化教育、网络科技等一系列话题,是学生在学习英语同时,扩展个人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何兆熊,2010:vi)。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题材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所掌握的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为高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综合英语课往往被称为精读课,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单词词组用法、句型短语、语法规则、修辞方法、造句、翻译等语言点。传统综合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侧重语言点学习,着重讲解语法规则、词汇短语等等。教师讲,学生记,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能较为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的精神。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教学法侧重点在于“任务”,紧紧围绕任务开展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为了体现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张语言学习通过经历方式来学比通过讲授方式更为有效。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相反,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学生是活动主体,任务的设计、选择均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需求等因素,而老师只是起到任务设计者、促进者、评判者的作用。根据Willis(1996)的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步骤可以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介绍主题,确保每位学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任务。任务中阶段,即执行阶段。学生在大量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展示、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执行任务。任务后阶段,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的任务进行点评、总结,拾漏补缺。综合英语教程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兆熊主编的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中“We’ve been hit”为例来进行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在9.11恐怖袭击中世贸中心内人们自救、互救的故事,赞美了人们在危险时刻展示出来的勇气、决心和互相帮助的美德(鲁华山,2010:140)。笔者设计三个任务供学生完成。第一是warming-up;第二是global reading; 第三是intensive reading。下面重点分析第一和第二个任务:

2.1 任务1:Warming up 课文导入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布置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在warming up的任务前可以在课前通知学生做好准备。任务布置如下:A.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 B.Show us some pictures of the WTC and the Pentagon before and after the attack.设计的两个任务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完成对课文的导入。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并事先学习、掌握与9.11恐怖袭击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基地组织”“伤亡人数”“民航客机”“劫持”等。对图片的收集与整理可以让学生对恐怖袭击造成的大楼损坏,民众的恐惧等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在课文的学习中更能体会到大楼内民众逃亡的难度与在极度混乱、恐惧中还能帮助他人的那份难能可贵之情!教师可以在任务布置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选出组长领导本组的讨论,分工等。

任务中阶段也就是执行阶段。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学生代表陈述和PPT展示。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在本阶段由每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前述的问题A,以及就问题B进行ppt展示,在回答和展示时均需要用英文进行。在代表发言完毕后,同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可以就主题进行提问。教师在这阶段要注意倾听、笔记为随后的评分和点评做准备。考虑到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在词汇量,专有名词等难免有发音不准、解释不到位的地方,必要时,教师也要就内容进行讲解、补充。

任务后阶段主要由教师来主导。老师结合自己的笔记及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其质量,就各个小组的亮点和不足点进行点评。此外还应指出学生在语言表达,语音等方面的不足。

通过任务1,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强,对文章的主题、背景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国际上发生的一些恐怖袭击事件也有了初步认识,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主动学习当下时政热词的习惯。此外,在展示的环节,学生站在全班面前进行发言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

2.2 任务2:Global reading 泛读全文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C.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narrative essay? Please identify them in the text.分工完毕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只需要得出文章大意,遇到生词,长难句则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在该任务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可以知道记叙文的几大要素,即when,what,where,who,how 等。考虑到文章的长度和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来找出本记叙文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在执行任务阶段,教师可以抽签决定发言小组的顺序,同样,每组只需一名代表上来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学生在该阶段要进行语言输出,由于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在目的语表达不清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其用母语发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要太担心语法错误。在学生相互讨论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走动、参与讨论、适时解答学生问题。由于该任务设计的问题不是开放式问题,因此在学生实施任务结束之后,教师要给出答案供参考。

When:On Sept.11.What: People’s reaction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attack.Ramos and Hong worked together in an effort to save a heavyset man.Where: in the WTC,New York

Who: Ramos,Hong,and the heavyset man,etc.„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该任务,学生对课文的情节发展,故事内容,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了全面了解,也极大锻炼自己快速阅读,并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课文的第三个任务为Intensive reading,即文章精读。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短语,语法点等语言层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任务后阶段讲评,评估时候再次强调重点的单词,句型供学生操练,加深学生对这些新内容的记忆。综合英语课程包含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目的继续设计第四、五任务。比如,可以设计oral activities 让学生复述,或者用自己的话来重新描述课文故事。还可以设计“演戏”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剧本,小组成员扮演角色将人们逃亡场景,互相帮助场景等表演出来。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深入、全面。小结

在综合英语课堂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给予了学生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他们始终处于“完成任务”的压力状态,他们头脑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经常要用到小组讨论的方式,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协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要具有更广的知识面,更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更好地起到任务的设计者、促进者、组织者、评价者的作用。当然,必须承认,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具有优缺点,要上好综合英语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教师们还需要“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鲁华山.大学教材全解[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60-62.[责任编辑:汤静]

下载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精选5篇]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学习过......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福永街道凤凰小学 杜秀芬摘要:在小学英语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实现新《课标》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法是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一种教学新模式。本文论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理论依据和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结合高职......

    谈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任务教学法的内涵任务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分解为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自主探索和自我......

    任务型教学法在医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医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医学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国际化,医药专业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应......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教学方法改革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09级 吴柳明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业也需要不断改革进步。为了更好地教学,有更好......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初探(5篇范文)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初探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要求老师以“任务”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来进行实践,从而掌握新的......

    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最终5篇)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 论文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优势明显的教学方法,根据笔者的调研,它在赣州的实施情况因学校差异而有不同,赣南师院附中的教学方式较陈旧,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