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夕阳真美》反思

时间:2019-05-12 17:3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上《夕阳真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上《夕阳真美》反思》。

第一篇:二上《夕阳真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反思

东昌府区阳光小学 赵阳阳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天空、云彩、西山等事物。这篇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慢慢落下及其变化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段落。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如诗如画的课文中去,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首先说说我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非常美的课文,也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

在整堂课的开始,我采用由字入词,由词入画的设计,能让学生在一节课精力最集中的时间识记住本课要掌握的新的将字旁,通过读词使教师更快的了解学情,更好地把握进课契机点;通过词组练读可以让学生对朗读写景的文章的方法有了初步掌握。

课文第一自然段很简单,我采取谈话的方式直接引入“爷爷奶奶和我一起去看夕阳”。第二到四段是本文重点,也是精彩部分。第二段我设计通过读课文、看插图来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壮丽”等词语,而且在讲到“连绵起伏”这个词的时候,我还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画板画的方式,带领学生用手指比画群山“连绵起伏”的样子,使动手、动口、动脑结合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形象,也同时体会了西山日落的壮丽景观。第三段的学习目标是在感受夕阳下沉美景的同时,告诉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式。还设计了一个练习说话的环节“面对这五彩的

云霞铺满天空,你最想?”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逐渐加深对夕阳下沉的美好印象。第四段让学生默读,抛出关键性问题“太阳跑哪去了”让学生抓词语“更红、轻轻地、灿烂、遥远”等词语进一步朗读、体验,深入感受夕阳的美丽。第五自然段抓句子“夕阳真美呀!”,反复诵读,理解爷爷话中的含义。最后让他们再赞一赞夕阳,回到课题,深化课题。

多媒体的适当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课件表现夕阳落山全程中太阳位置、颜色的变化以及周围事物的变化。调动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感悟,并用自己语言的表述,这一过程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语言能力,同时也使“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由文字转变成图像,由抽象转变为直观,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本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简笔画来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对较陌生的夕阳西下能更直观易懂。随文识字写字是我的一点小尝试,让学生在一节课上有动有静,使整节课感觉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整节课上来感觉还有很多不足:

1.中间两次随文识字写字时间把握不是很准确,也没有对学生的课堂练字进行反馈。

2.我自己觉得在最后试背课文的阶段没有把握好节奏,只关注了几个背诵的学生,忽略了整体性。

3.最后在用音乐图片让学生去感受夕阳无限美之后,应该试着让

学生带着此时的真情实感再读课文,那样会读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节课上下来,仔细琢磨有有特色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知道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将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第二篇:夕阳真美反思

夕阳真美反思

夕阳真美反思

在第二次试讲中,我按照“夕阳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后”的顺序,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深入体会夕阳慢慢下沉时的变化和不同的美,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此次试讲,我增加了学生的读书环节,在找太阳位置的变化时,指名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受,再分段感受夕阳落山时的美丽景色。首先展示夕阳西斜图,学生在图片画面、想像、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西斜美,并在讲解引导的过程中细化问题“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夕阳西斜美”,引导学生

抓住优美词语感受夕阳美。让学生自己发现“连绵起伏、壮丽、灿烂”这些词语,这时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这次教学中也同样暴漏了一些不足:

1、由于“壮丽”词语比较抽象,学生在表述理解过程中相对有些难度。我在教授这个词语时教材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在引导着说出“既壮观又美丽”后,学生对壮观这个词还是不是很明白。而处理“连绵起伏”时,生硬的拉出词语,虽然学生在理解上相对简单一些,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词语后再看图理解,但是这个环节处理不太紧凑,割裂了学生的画面感,使学生整体感受夕阳西斜意蕴减弱了。

2、本次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朗读,但是我却欠缺指导。《夕阳真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的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

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只有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夕阳的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朗读知道。

3、教师评价语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减少“真棒”“不错”这样单一的评价,可以比较巧妙的将教师自己的感受增加到评价中去。比如“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太阳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这样学生读书的性质就高了。

4、缺乏灵活的教育机智。在大家一起探讨下设计出来的教案,为什么在课堂中不能成就学生的精彩呢?我觉得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如当学生回答“连绵起伏”就是”像波浪一样时”,这个答案非常不错,由于没有预设到孩子的答案,便没有接着孩子答案说下去,而是继续跟着教学设计走。

5、我自己觉得主线抓得还不是非常清晰。因为用了简笔画、课件等辅助

教学,课堂上的思路会容易乱。

6、低段教学识字教学也很重要,此次将识字安排到教学最后,识字教学处理得过于匆忙。

第三篇:《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

在第一次读到这篇课文时我自己就很喜欢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它所散发的美,时而含蓄,时而张扬,时而朦胧,时而清晰,它的美令人心神荡漾,又令人内心沉寂。这样的一篇文章我应该怎样展现给孩子,怎样向孩子们传递我内心的感受,我反复思考揣摩,我想也许所有的讲述都是多余,朗读是对美文最好的诠释。

在课堂上,先用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对美丽的夕阳产生向往之情,在解决了本课的生字词后,就让孩子反复去朗读。男女生读、小组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越读越兴奋,也渐渐把课文的美感展现出来,尤其是一些女生用她们稚嫩而柔美的声音把夕阳的柔和之美展现地淋漓尽致,男生们也不甘示弱夕阳的壮丽之美在他们的朗读中也愈发令人心潮澎湃。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反复朗读后,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余晖、连绵起伏......”等较难理解的词语他们都在朗读中很自己逐渐消化掉了。当读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他们竟然直接说出,他们是早上的朝阳,爷爷、奶奶就是傍晚的夕阳。

对于语文这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学科来说,熟读成诵也许是亘古不变的学习方法,它不需要太多去反复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感受与体会,但如果它没有在你的记忆里,你的体会又何谈深刻,又怎么会铭记于心,所以记忆是学好语文很重要的方法,但记忆又不是强记,而是要在理解、最好是喜欢的基础上记忆。记得上初中时很喜欢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后来背的很多课文都淡忘了,只有它的每一句,每一个字像一颗颗珍珠时常让我的心感到温暖和干净。

如果想让孩子学好一篇课文,应该想想怎样让他爱上它,而在这之前你要先爱上它。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自读自悟,感受夕阳西斜美和夕阳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阳隐没时的霞光美。

3、通过对课文地诵读品味,感受夕阳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

教学难点:

入境品读,感悟夕阳美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1、今天,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美丽的夕阳!(投影出示夕阳组图,学生欣赏)

2、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赞美夕阳:(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二、发散阅读,感受“美”。

1、过渡: 课文是怎么写夕阳美的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2、3、4节,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多读几遍,看能不能把夕阳的美读出来。

2、第二节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⑴“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出示图片,现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相比,怎么样?(变的柔和了)指导朗读。

⑵“天空一片深蓝”出示图片,感受并读好“深蓝”。

⑶“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出示图片,理解“连绵起伏”。看着图在本子上画一画。师小结:连绵,就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起伏,就是有高有低。范读“连绵起伏”。出示图片,理解“壮丽”。师描述: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齐读

⑷师: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⑸谁能给图片配上文字来赞美夕阳?老师播放图片,范背第二节。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⑹小结: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给树木穿上了红色的裙子,就连小朋友的脸也被映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3、同学们真会读书!想不想让这些夕阳图在头脑中“动”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就能使图片“动”起来,要不咱们试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节让你感受到了美的词句?出示第三节。

⑴指名读,你感受到美了吗?

⑵“圆圆的脸涨红了”,涨红的脸像什么,可爱不可爱?读好:涨红。引读:“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还能把云染成什么颜色?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五颜六色)

⑶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美丽、多壮观呀!能给这副图配上文字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⑷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背

⑸小结:当太阳慢慢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4、我们读读、想想、背背,学习了第三节,太阳西沉时云朵的美都在我们面前动了起来。(出示落山图)谁能通过朗读让这幅图也“动”起来。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四节。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读,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评议:你感受到美了吗?图“动”起来了吗?

⑵“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同学们想对夕阳说些什么呢?(恋恋不舍之情)

⑶练习背诵,再为这幅图配上文字。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地霞光,把它们留在身边。齐背第4节

5、小结: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亮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6、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把它记在脑海里吧!出示第2、3、4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指名背,齐背)。

三、纵向延伸,深化“美”

1、最后,(引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爷爷为什么不望着孙子说“夕阳真美呀”,而是望着奶奶说呢?

2、讨论,指名说,小结:是呀,爷爷奶奶虽然大了,但生活很幸福,就像是夕阳那么美好。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播放歌曲《夕阳红》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3

在设计教案、上课、评课的一系列活动中,我收益匪浅。

首先说说我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非常美的课文,也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知道(时间、人物、事件)就行。第二到四段是本文重点,是精彩部分。第二段我设计通过画画来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第三段让学生自主学习,问:下沉的太阳变得更美了,你从哪儿看出来?进行交流。第四段让学生读,他人点评好在哪儿?抓词语“更红、轻轻地、灿烂、遥远”等词语来反复诵读,从而理解,并让他们再次来画画。第五段抓句子“夕阳真美呀!”,反复诵读,理解爷爷话中的含义。最后让他们再赞一赞夕阳,回到课题,深化课题。

在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我自制了幻灯片辅助教学。用直观、漂亮的图片和录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课文内容。并用来指导背诵。

本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简笔画来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对较陌生的夕阳西下能更直观易懂。这个设计我是在陆凤娟老师上过的《夕阳真美》中得到的一点提示与灵感。帮我较容易的处理好了这些难懂的词句。

随文学字是我的一点小尝试,效果一般吧。还是觉得放在后面会更好些。

上下来感觉不足的地方是:

1、对第二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应在山头用粉笔画上淡淡的颜色。

2、要在课堂上留下3分钟左右让学生练习写字,这也是低年级的教学目标、重点。

3、我自己觉得主线抓得还不是非常清晰。因为用了简笔画、课件等辅助教学,课堂上的思路会容易乱,不过效果和目的达到了,还算成功。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4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夕阳下山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篇文章极其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个别学生还是不能读流利,有添字漏字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不能充分体会出课文的美。这篇课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读过两遍就能够理解了。第二到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也是全文的亮点。

第一课时我重点讲了生字词。其实,“生字教学”不仅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生字、生词,还要把握生字词教学的时机。第一课时就是要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提醒和指导难写的字,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有些特殊的字词可能要到彻底理解了文本之后才有可能基本理解。

其实生字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学生感兴趣,就要想方法,能够吸引住他。在教授这课生字时,我运用了猜谜语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还让他们用字典查了生字组词。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说这节课学得很高兴,枯燥的生字也不再枯燥,变得趣味十足。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5

一:学生找到描写夕阳向我们告别的三句话,点出了夕阳在西下过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学生在画太阳的过程中了解到太阳是从东往西慢慢下落的。由语文引申到科学、自然,实现了学科的整合性,体现了开放式的大语文教学观。另外,找到了这三句话,发现了这一自然规律的同时,实际上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即课文截取了夕阳西下时的三幅画面:“西斜、下沉、落山”进行描写。

二:教师在已有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探究,发现太阳颜色变化的规律,不难看出,学生在挑选颜色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太阳这种富有变化的色彩美。正是太阳在三个不同位置上的颜色和光芒不同,所以导致了周围的景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也是暗埋伏笔,为具体欣赏“西斜、下沉、落山”的不同图景打下基础。

三:教师适时总结,学生了解到“夕阳西下”是一个富有动态变化的整体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在“西斜、下沉、落山”这三个位置暂停,三幅图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抓住夕阳西下过程中的三个镜头来具体描写夕阳美景的`。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再逐段学习,在流动中暂停,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去体会流动的美,整体的美,局部的美,暂停的美。

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表现欲、急迫的交流欲以及与生俱来的创造欲、成就欲,是构成课堂生命活力的要素。只有让他们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课堂才能走向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理想境界。我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夕阳,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用朗读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学生想象丰富,课堂上兴趣盎然。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6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天空、云彩、西山等天地万物。这篇课文教学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如诗如画的课文中去。文章描写的是一种意境上的美,比较轴象,学生难以领会。本课教学中,我坚持做到尊重每一位孩子的独特感受,不刻意拔高学生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本课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联系生活,为这段文字配上简单的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兴致高昂,用心地设计动作。当读到“披着”的时候,有的孩子用手从胸前向外划开,而这个动作也是对“披”的理解,西山被笼罩在一片余晖中,面积很大。而当他们读到“余晖”时,有的孩子将双手交叉合抱于胸前,轻轻歪下小脑袋,做睡眠状。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表现了孩子们对“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意境之美的理解。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情意,却被一个简单的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对呀!这飘渺的余晖,不正是盖在西山上轻柔的薄纱吗?多么形象、生动而充满童趣呀!而当读到“连绵起伏”时,孩子们用手在空中画出了美丽的波浪线,山峰高高低低,一个连着一个,这种理解,是多么恰如其分!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联系生活实际,用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情意,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内化。联系生活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此,它可以使孩子们朗读中抒发真情实感,延伸对课文地理解,使课堂上朗读多样化。如在教《小鹰学飞》的时候,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老师平时说话的语气,读好老鹰的话。有生活中的体验,孩子们读出了各种语气。他们有的用亲切的语气读,有的用失望的语气,还有的用严厉的语气。课堂上的朗读活跃而热烈。这也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真正意义。我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老师用单一重复的语句对孩子说:“请您有感情地读一读”。“有感情”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老师却没有进行深入浅出地点拨。语文朗读的感受并不是凭空臆造的,它必须于生活,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不这样,朗读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模式化朗读。表面上听起来抑扬顿挫,实质上却空泛无物,对于学生内化语言毫无用处。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7

在第二次试讲中,我按照“夕阳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后”的顺序,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深入体会夕阳慢慢下沉时的变化和不同的美,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此次试讲,我增加了学生的读书环节,在找太阳位置的变化时,指名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受,再分段感受夕阳落山时的美丽景色。首先展示夕阳西斜图,学生在图片画面、想像、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西斜美,并在讲解引导的过程中细化问题“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夕阳西斜美”,引导学生抓住优美词语感受夕阳美。让学生自己发现“连绵起伏、壮丽、灿烂”这些词语,这时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这次教学中也同样暴漏了一些不足:

1、由于“壮丽”词语比较抽象,学生在表述理解过程中相对有些难度。我在教授这个词语时教材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在引导着说出“既壮观又美丽”后,学生对壮观这个词还是不是很明白。而处理“连绵起伏”时,生硬的拉出词语,虽然学生在理解上相对简单一些,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词语后再看图理解,但是这个环节处理不太紧凑,割裂了学生的画面感,使学生整体感受夕阳西斜意蕴减弱了。

2、本次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朗读,但是我却欠缺指导。《夕阳真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的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只有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夕阳的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朗读知道。

3、教师评价语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减少“真棒”“不错”这样单一的评价,可以比较巧妙的将教师自己的感受增加到评价中去。比如“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太阳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这样学生读书的性质就高了。

4、缺乏灵活的教育机智。在大家一起探讨下设计出来的教案,为什么在课堂中不能成就学生的精彩呢?我觉得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如当学生回答“连绵起伏”就是“像波浪一样时”,这个答案非常不错,由于没有预设到孩子的答案,便没有接着孩子答案说下去,而是继续跟着教学设计走。

5、我自己觉得主线抓得还不是非常清晰。因为用了简笔画、课件等辅助教学,课堂上的思路会容易乱。

6、低段教学识字教学也很重要,此次将识字安排到教学最后,识字教学处理得过于匆忙。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8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夕阳,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用朗读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学生想象丰富,课堂上兴趣盎然。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他们投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现在的教材,识字量大,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读书、识字这个难点,我把生字教学贯穿整个读的过程,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通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文本、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读书的过程就是识字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第二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生字字音、字义教学。第三步是在通文入境以后,设立一个突破字音、字行的环节,以强化对字音、字形的记忆。扎扎实实抓好识字、写字、读书的教学。切实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抓住关键词“十分壮丽”、“灿烂的霞光”等词,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体味;抓住第三段中的一个省略号让学生自己说还有些什么颜色,在说中展开想象,这五彩缤纷的天空是多么美丽,这都是在夕阳的余晖照耀下形成的。从学生一个个深情并茂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被这么美的夕阳所吸引了。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9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教学时,我主要是带领孩子朗读、感悟,想像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从而达到内化积累的效果。我按照“夕阳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后”的顺序,让学生一层层地朗读和体会,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然后小组合作用暖色调的油画棒涂画出天上的云彩,勾勒出一组夕阳图。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我请孩子们想想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这个都懂,他们知道表示省略了很多颜色,当我让学生具体说说还有哪些颜色时,却闹出了笑话,有几个学生说还有绿色、蓝色、黑色,说明孩子们读书的时候还不太善于思考,浮于表面,我们在指导孩子们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想得全面,想得深刻。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0

《夕阳真美》是一篇非常美的课文,也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知道(时间、人物、事件)就行。第二到四自然段是本文重点,是精彩部分。教学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悟,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如作者按照“太阳西斜――慢慢往下沉――走到西山的背后”这个顺序来描写夕阳真美。然后我再分段来学习感悟。教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通过画画来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问:下沉的太阳变得更美了,你从哪儿看出来?进行交流。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读,他人点评好在哪儿?抓词语“更红、轻轻地、灿烂、遥远”等词语来反复诵读,从而理解,并让他们再次来画画。第五段抓句子“夕阳真美呀!”,反复诵读,理解爷爷话中的含义。最后让他们再赞一赞夕阳,回到课题,深化课题。

本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简笔画来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对较陌生的夕阳西下能更直观易懂。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1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此次包河区第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公开课的任务。经过这次的评比课,谈谈我的几点感受吧。

一、心态决定一切

当接到学校的任务,知道要上评比课时,我感觉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带语文课的时间不长。上评比课,对很多老师而言是件大事,都会高度重视。但是同时又会因为过于重视,会有紧张、焦虑、担心等情绪产生,而这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评比课的质量。

疲惫,压力,在抽到课题之后如果不能稳定情绪,再想不出上课的方向,就没有时间做准备了。

淡定!我选择了立刻调整心态。淡定……

因为我是平常人,我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对待这次的评比课,我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思想负担就会少了许多,这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

当我克服了紧张、焦虑心理的干扰,便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的去想课。不知为什么,突然豁然开朗,不仅是上课的内容确定,而且上课的思路也初步形成了。

二、以学生为中心

我拿到课题之后,分别找了不同程度的几个孩子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可是学生在不能读通、读顺课文的时候,这篇课文的美就会大打折扣。这篇课文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读过两遍就能够理解了。第二到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也是全文的亮点。

如果语文第一课时仅仅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很单调。这不仅会让课堂变得很“程式化”、没有“生机与活力”,最终会导致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应有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文“第一课时”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是在关注“第一课时”目标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因素。具体表现在“生字教学”和“读通课文”上。无论怎样好的课堂引入和教学的整体策划,一旦进入这两个教学时段就有可能失去了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说:“让每一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的底线,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第一课时的语文课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语文必须“行走在语文路上”。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和书卷味。但完全强调语文的“三味”为理由忽略学生的兴趣也是不行的。学生没有了兴趣,或者兴趣不浓,语文学习就会失去活力和情感价值体验。现在的新课标强调的是三维目标,而上第一课时很难把握好三维目标,特别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说语文第一课时存在着比较呆板的现象,可能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有没有处理好以学生为中心。

三、优化 “生字教学”和“读通课文”的教学

“生字教学”不仅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生字、生词,还要把握生字词教学的时机。依据每个生字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行教学策划。语文第一课时无疑是要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提醒和指导难写的字,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有些特殊的字词可能要到彻底理解了文本之后才有可能基本理解。

“读通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深入文本。

在《夕阳真美》这节课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我自制了幻灯片辅助教学。用直观、漂亮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夕阳、刺眼、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余晖”等词语和句子。教学中我试着随文学字,但是效果一般。特别是对第二自然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所以学生没能真正感受到夕阳的美。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是一种寻求美的过程和体验,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我应该因文而宜,让每一个读书环节有明确的问题思考,让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赏、可品之处。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再美的文本遇到了不会品赏的人都会使其鉴赏价值大打折扣。同时有了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有兴趣,反之,没有思考的读书是不会让学生有兴趣的。

四、愿读乐读 形式多样

张田若先生曾说过:“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段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读的形式可以有领读、范读、、看图读、、引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

五、反思和总结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才能使自己进步的更快、更稳、更好。

总结我这次上课的整个过程,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我会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及时改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语文味、有人情味和有书卷味的老师。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2

刚拿到这篇课文,开始细细品读那会儿,就觉得这篇文章处处有美;再仔细研读时,便又发现它其实不仅是处处有美,更是处处溢美;在课堂教学后,我又逐渐发觉它在处处有美、处处溢美之外,还能够处处留美!因此我就将“处处有美”、“处处溢美”、“处处留美”这三点作为自己这堂课的目标。

在安排教学时,我先通过三幅简笔画来帮学生理清课文的大体思路:西斜——往下沉——西山的背后,再用课件来创设一个美的意境,让学生们在意境的感染和熏陶下组织学习。而整个学习过程就如在欣赏一幅幅美景,等到欣赏完天空、西山、云彩、霞光,课文也学得差不多了。而后我再通过几次说话训练,渗透进爷爷奶奶幸福的晚年生活。最后,再由文本推向生活,配以悠扬动听的音乐欣赏了日本富士山、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香山红枫等大好风光。

正因为这篇课文里,美无处不在,所以我也尽力将它的美毫无保留地交还给学生,甚至将这份美放大到整个自然。整节课以一个“美”字贯穿始终,“处处有美”这一点很好把握。

而处理“处处溢美”时,我还是花了一点心思的,在一些美字美词的理解体会中尤其明显,如:“连绵起伏”是让学生结合图文,动手比划来理解的;“披”和“染”是通过教师的描述来引导体会的;“满面红光”是组织学生说话来挖掘其内涵的……不过,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能感受到夕阳带给天空、西山、云彩、霞光的美是充溢的,在大自然中领略到的美也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处处溢美”这一点做得也还算不错。

最难把握的是“处处留美”,在这里,“处处”不仅指文章本身的每一处,更上升为整个课堂的每一处。美不仅要留在课堂的每一个地方,更要铭刻在每一个人心中。可能由于个人经验和专业素养的不足,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到位,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方面,尤为突出。自己也觉得评价到后来,有些词穷了,相信如果在这方面有所改进的话,学生心中留住的美一定更多!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3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渗透着强烈的美育因素。在上这堂课时,老师就巧妙地把语文课作为美育的阵地,努力地挖掘和提示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和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老师的语言感染,有表情的朗读等方法,把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了出来,呼唤了出来,凝聚,升华为一种崇高的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课文所蕴涵的情感之美,显得特别真切,特别自然。

1,凭借语言,引入美的情境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富有感染力。在这堂课上,老师就发挥了语言的优势。设计好了精妙的导语,描述语,过渡语和总结语。

2,引导品味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语感。语感是读者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文教学中,注意从小培养儿童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收到实效。在这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句子看来平淡,但用词传神,含义也深。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像“连绵起伏,余辉,壮丽”这些词的字面含义,然后联系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品词析句,通过画画来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体会文中所描述的夕阳下山时周围景色的美,那种动态,色度变化的美,在指导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在此同时,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悟出这样学习的学生才能学好知识,长大后才会有所作为,从而激发了他们专心听讲,好学上进的美好感情。。

3,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经常给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读出音乐般的节奏,优美的旋律,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他们真切地感受课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采用或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或读句,或读段,或读全文等多种朗读形式,并且注重读前指导与读后品评,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评中接受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4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二到四自然段,整个课程分为五个环节,整节课的条理很清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第一环节是导入课题,并复习词语,由于想到本文有很多“的”字,孩子们朗读时读得不到位,在复习词语时,设计了连线环节,并指名读,齐读,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是初读感知课文。先让孩子们初读二至四段,做到初步了解夕阳的变换,这时为了帮助孩子们快速地掌握内容,设计了给位置词语填空,给颜色词语填空,牵着孩子的手,降低难度,让孩子在接触文本时能快速地进入文本。其中,将位置变换时,我采取读文找一找,改变句式说一说,上台演一演的方式,让孩子能够由浅入深,加深印象。讲解颜色变换时,有详有略,详细介绍了太阳西斜十分的光芒,用途平对比,刺眼和柔和,让孩子体会之后朗读出来。

第三环节是再读课文。二到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第二段是重中之重。让孩子们详读第二自然段,从找景物入手,体会深蓝的天空和西山。在理解西山时,连绵起伏和壮丽是孩子们不易理解的,我通过幻灯片展示,帮助孩子理解连绵起伏。理解壮丽时,让孩子从自己会披什么在身上入手,感受夕阳的余晖就如一件非常大的披风罩在了西山的上面,从而体会西山的雄伟壮观美丽。读第三自然段时,重点云彩通过的美丽感受夕阳的美,同时,省略号也是关键,让孩子通过读文发挥想象,说出很多颜色,并用成语来概括,这些孩子很容易理解。读第四自然段时,通过霞光的美体会夕阳的美,霞光是灿烂的,就要理解什么是灿烂,除了查字典理解意思还让孩子们看图讨论灿烂还能送给谁?孩子通过讨论说话来加深理解。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朗读,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夕阳的美,这时播放夕阳美景图回顾,再让孩子朗读,印象更加深刻。最后一段理解爷爷的感叹时,帮助孩子们体会爷爷幸福的晚年生活,爷爷就如夕阳,虽然人已经老了却依然很快乐很幸福,就如夕阳即将下上但是依旧很美。这样孩子们体会的更深入。

最后一个环节是识字写字,先复习生字词,再单独讲解生字,讲解“壮”字,用一首儿歌帮助孩子记忆。

整堂课层次清晰,重点明确,时间把握地也不错。但是我还是发现了不足。首先,画面美感不足,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外在的视觉刺激,可是我的图片不够美丽,对孩子的吸引不足。其次,感觉朗读不够优美,这与学生不是自己班上的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也说明孩子们可能真的还没有上进课文中去,体会的不深,所以朗读美感不足。第三,在整个设计中没有“引背”环节,这篇课文是要求大家会背诵的,上完这节课孩子如果会背了,就成功了一半。这一点我涉及的很少,考虑的不周全。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5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渗透着强烈的美育因素。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节课的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积累和运用。在课中,我在讲解内容的时候,依次以板画呈现,以帮助学生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另外通过配乐向学生展示多张大自然中日落的景象,让和谐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灵,使学生对日落景象的赞美情感油然而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夕阳真美》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采用或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或读句,或读段,或读全文等多种朗读形式,并且注重读前指导与读后品评,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评中接受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第四篇:《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

1.原文

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

2.教案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

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的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荚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的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3.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夕阳,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用朗读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学生想象丰富,课堂上兴趣盎然。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他们投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现在的教材,识字量大,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读书、识字这个难点,我把生字教学贯穿整个读的过程,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通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文本、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读书的过程就是识字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第二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生字字音、字义教学。第三步是在通文入境以后,设立一个突破字音、字行的环节,以强化对字音、字形的记忆。扎扎实实抓好识字、写字、读书的教学。切实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抓住关键词“十分壮丽”、“灿烂的霞光”等词,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体味;抓住第三段中的一个省略号让学生自己说还有些什么颜色,在说中展开想象,这五彩缤纷的天空是多么美丽,这都是在夕阳的余晖照耀下形成的。从学生一个个深情并茂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被这么美的夕阳所吸引了。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2

在第一次读到这篇课文时我自己就很喜欢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它所散发的美,时而含蓄,时而张扬,时而朦胧,时而清晰,它的美令人心神荡漾,又令人内心沉寂。这样的一篇文章我应该怎样展现给孩子,怎样向孩子们传递我内心的感受,我反复思考揣摩,我想也许所有的讲述都是多余,朗读是对美文最好的诠释。

在课堂上,先用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对美丽的夕阳产生向往之情,在解决了本课的生字词后,就让孩子反复去朗读。男女生读、小组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越读越兴奋,也渐渐把课文的美感展现出来,尤其是一些女生用她们稚嫩而柔美的.声音把夕阳的柔和之美展现地淋漓尽致,男生们也不甘示弱夕阳的壮丽之美在他们的朗读中也愈发令人心潮澎湃。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反复朗读后,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余晖、连绵起伏......”等较难理解的词语他们都在朗读中很自己逐渐消化掉了。当读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他们竟然直接说出,他们是早上的朝阳,爷爷、奶奶就是傍晚的夕阳。

对于语文这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学科来说,熟读成诵也许是亘古不变的学习方法,它不需要太多去反复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感受与体会,但如果它没有在你的记忆里,你的体会又何谈深刻,又怎么会铭记于心,所以记忆是学好语文很重要的方法,但记忆又不是强记,而是要在理解、最好是喜欢的基础上记忆。记得上初中时很喜欢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后来背的很多课文都淡忘了,只有它的每一句,每一个字像一颗颗珍珠时常让我的心感到温暖和干净。

如果想让孩子学好一篇课文,应该想想怎样让他爱上它,而在这之前你要先爱上它。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3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堂上,教师沉稳干练、和蔼可亲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学得轻松自如,课堂气氛融洽,可见教师平时训练的有素。

在这堂课中,教师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品词析句,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体会感情。如通过手势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通过观察多媒体画面理解“壮丽”的意思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体会文中所描述的夕阳下山时周围景色的美。

本节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画面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使他们真切地感受课文中所蕴涵的感情。教师注重双基的训练,如让学生反复练说“灿烂的”,让学生抓住第三段中的一个省略号说说还有些什么颜色,让学生在说中展开想象,这五彩缤纷的天空是多么美丽,这都是在夕阳的余晖照耀下形成的.。

教师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采用个别读,集体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并且注重读前指导与读后品评,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接受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感觉在课堂上,老师不太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感悟。其实这篇课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师可以让孩子根据重点语句和多媒体画面自己来说,来谈感受,老师再作引导。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自读自悟,感受夕阳西斜美和夕阳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阳隐没时的霞光美。

3、通过对课文地诵读品味,感受夕阳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

教学难点:

入境品读,感悟夕阳美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1、今天,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美丽的夕阳!(投影出示夕阳组图,学生欣赏)

2、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赞美夕阳:(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二、发散阅读,感受“美”。

1、过渡: 课文是怎么写夕阳美的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2、3、4节,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多读几遍,看能不能把夕阳的美读出来。

2、第二节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⑴“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出示图片,现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相比,怎么样?(变的柔和了)指导朗读。

⑵“天空一片深蓝”出示图片,感受并读好“深蓝”。

⑶“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出示图片,理解“连绵起伏”。看着图在本子上画一画。师小结:连绵,就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起伏,就是有高有低。范读“连绵起伏”。出示图片,理解“壮丽”。师描述: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齐读

⑷师: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⑸谁能给图片配上文字来赞美夕阳?老师播放图片,范背第二节。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⑹小结: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给树木穿上了红色的裙子,就连小朋友的脸也被映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3、同学们真会读书!想不想让这些夕阳图在头脑中“动”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就能使图片“动”起来,要不咱们试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节让你感受到了美的词句?出示第三节。

⑴指名读,你感受到美了吗?

⑵“圆圆的脸涨红了”,涨红的脸像什么,可爱不可爱?读好:涨红。引读:“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还能把云染成什么颜色?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五颜六色)

⑶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美丽、多壮观呀!能给这副图配上文字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⑷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背

⑸小结:当太阳慢慢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4、我们读读、想想、背背,学习了第三节,太阳西沉时云朵的美都在我们面前动了起来。(出示落山图)谁能通过朗读让这幅图也“动”起来。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四节。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读,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评议:你感受到美了吗?图“动”起来了吗?

⑵“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同学们想对夕阳说些什么呢?(恋恋不舍之情)

⑶练习背诵,再为这幅图配上文字。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地霞光,把它们留在身边。齐背第4节

5、小结: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亮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6、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把它记在脑海里吧!出示第2、3、4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指名背,齐背)。

三、纵向延伸,深化“美”

1、最后,(引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爷爷为什么不望着孙子说“夕阳真美呀”,而是望着奶奶说呢?

2、讨论,指名说,小结:是呀,爷爷奶奶虽然大了,但生活很幸福,就像是夕阳那么美好。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播放歌曲《夕阳红》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5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渗透着强烈的美育因素。在上这堂课时,老师就巧妙地把语文课作为美育的阵地,努力地挖掘和提示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和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老师的`语言感染,有表情的朗读等方法,把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了出来,呼唤了出来,凝聚,升华为一种崇高的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课文所蕴涵的情感之美,显得特别真切,特别自然。

1,凭借语言,引入美的情境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富有感染力。在这堂课上,老师就发挥了语言的优势。设计好了精妙的导语,描述语,过渡语和总结语。

2,引导品味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语感。语感是读者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文教学中,注意从小培养儿童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收到实效。在这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句子看来平淡,但用词传神,含义也深。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像“连绵起伏,余辉,壮丽”这些词的字面含义,然后联系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品词析句,通过画画来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体会文中所描述的夕阳下山时周围景色的美,那种动态,色度变化的美,在指导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在此同时,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悟出这样学习的学生才能学好知识,长大后才会有所作为,从而激发了他们专心听讲,好学上进的美好感情。。

3,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经常给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读出音乐般的节奏,优美的旋律,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他们真切地感受课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采用或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或读句,或读段,或读全文等多种朗读形式,并且注重读前指导与读后品评,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评中接受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6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二到四自然段,整个课程分为五个环节,整节课的条理很清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第一环节是导入课题,并复习词语,由于想到本文有很多“的”字,孩子们朗读时读得不到位,在复习词语时,设计了连线环节,并指名读,齐读,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是初读感知课文。先让孩子们初读二至四段,做到初步了解夕阳的变换,这时为了帮助孩子们快速地掌握内容,设计了给位置词语填空,给颜色词语填空,牵着孩子的手,降低难度,让孩子在接触文本时能快速地进入文本。其中,将位置变换时,我采取读文找一找,改变句式说一说,上台演一演的方式,让孩子能够由浅入深,加深印象。讲解颜色变换时,有详有略,详细介绍了太阳西斜十分的光芒,用途平对比,刺眼和柔和,让孩子体会之后朗读出来。

第三环节是再读课文。二到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第二段是重中之重。让孩子们详读第二自然段,从找景物入手,体会深蓝的天空和西山。在理解西山时,连绵起伏和壮丽是孩子们不易理解的,我通过幻灯片展示,帮助孩子理解连绵起伏。理解壮丽时,让孩子从自己会披什么在身上入手,感受夕阳的余晖就如一件非常大的披风罩在了西山的'上面,从而体会西山的雄伟壮观美丽。读第三自然段时,重点云彩通过的美丽感受夕阳的美,同时,省略号也是关键,让孩子通过读文发挥想象,说出很多颜色,并用成语来概括,这些孩子很容易理解。读第四自然段时,通过霞光的美体会夕阳的美,霞光是灿烂的,就要理解什么是灿烂,除了查字典理解意思还让孩子们看图讨论灿烂还能送给谁?孩子通过讨论说话来加深理解。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朗读,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夕阳的美,这时播放夕阳美景图回顾,再让孩子朗读,印象更加深刻。最后一段理解爷爷的感叹时,帮助孩子们体会爷爷幸福的晚年生活,爷爷就如夕阳,虽然人已经老了却依然很快乐很幸福,就如夕阳即将下上但是依旧很美。这样孩子们体会的更深入。

最后一个环节是识字写字,先复习生字词,再单独讲解生字,讲解“壮”字,用一首儿歌帮助孩子记忆。

整堂课层次清晰,重点明确,时间把握地也不错。但是我还是发现了不足。首先,画面美感不足,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外在的视觉刺激,可是我的图片不够美丽,对孩子的吸引不足。其次,感觉朗读不够优美,这与学生不是自己班上的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也说明孩子们可能真的还没有上进课文中去,体会的不深,所以朗读美感不足。第三,在整个设计中没有“引背”环节,这篇课文是要求大家会背诵的,上完这节课孩子如果会背了,就成功了一半。这一点我涉及的很少,考虑的不周全。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7

赛课是学校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而搭建的平台,感谢学校让我们有这样锻炼的机会。这几天忙碌而紧张,我的书房一团乱,教参、课标、教案、红笔、语文书全散在书桌上,昨天上完课,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以致于周四放学时,我一时恍惚,以为第二天就是周六了。中午睡不着,满脑子似乎还是在上课,我想这一课已经是深深地留在心里了。

得之处

一、词语理解形式多样。

《新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的阅读有这样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课时,我重点带学生理解体会了这几个词语: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余晖、壮丽、灿烂的霞光。

1、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刺眼的光芒”。我问孩子们什么时候的太阳让人感觉到刺眼,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知道中午的时候太阳是刺眼的,让人“睁不开眼睛”。再通过感受和图片对比,孩子会发现西斜时的太阳没有刺眼的光芒让人很“舒服”,出示灯笼的图片,让孩子感受柔和的光,从而感受到西斜时太阳光的柔和。

2、动作、板书画理解“连绵起伏”。出示词语“连绵起伏”,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因为二年级的'孩子用语言还是很难把这个词语解释好的。然后引导孩子伸出手和我一起画一画,我在黑板上边画边描述“这些山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一座,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起伏。”既让孩子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也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

3、图画加师的解说理解“余晖”。“余晖”这个词对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我让孩子跟我一起看图画,说“你看,这西山上有黄色、红色,这就是余晖,

是太阳剩下来的光辉。”通过图画让孩子有直观的认识了解,通过解说又让孩子有理性的印象。

4、借助偏旁理解“灿烂的霞光”。我问孩子“灿烂都是什么偏旁?”孩子很快发现是“火字旁”,我顺势说“烂灿就是光芒像火一样耀眼夺目。”现在想来可以启发孩子说一说,“灿烂就是光芒像什么一样?”让孩子再次体会这两个字的“火字旁”。

二、先扶后放,小组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在积极倡导的,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虽然我一直在教低年级,但是这种方式我也一直在做尝试,小组评价在班级管理上已经有了一些成效。小组学习这种方式也深受孩子的喜爱,也许让他们和小伙伴一起,他们更乐意交流。《夕阳真美》这篇文章,

二、三、四三个自然段形式差不多,都是写了太阳位置,通过太阳自身,太阳身边景物的变化来表现夕阳的美。太阳位置的变化,第一课时已经理清楚了,设计第二课时我就在想,能不能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呢?孩子太小,直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有些难度,于是,我决定先带着他们学习感受第二自然段,找到太阳的变化“收起了刺眼的变化”,身边景物“天空”、“西山”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出示在表格中,再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照表格,找到太阳“下沉”、“落山”时太阳的变化和身边景物的变化,并说说喜欢哪一句描写的景色,说出感受体会。

失之处

一、部分词语理解不到位。文中“壮丽”是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的词语。教学中我完全用“壮观而美丽”来代替,实在是又出现了个问题,“壮观”,孩子若是不理解,等于没有给孩子解释。今天,带孩子做《补充习题》,有选词填空,就是“壮丽”和“美丽”这两个词语,做好题目,我突然想到,何不让他们举一些例子,什么景物是“壮丽”的,什么景物是“美丽”的?孩子们说到“长城是壮丽的”“上海东方电视塔是壮丽的”“公园里的花是美丽的”“校园里的小池塘是美丽的”。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说一说,如果再配些对应的图片,我想要比空口的解释好多了。

二、小组合作方法还需指导。课上进行小组合作时,我先让孩子自读画一画,然后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画得对不对。有一些较困难的孩子画不出来就一直在那硬想,而早早找到答案的孩子也不太懂得去帮助他们,让小组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如果出示要求时,我提醒孩子,找不到的可以与小组成员交流,先找到的也可以帮帮小组其他成员,这样课堂效率应该会提高不少。今后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我还要对他们的合作学习方法多多进行指导。

三、随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课文快要结束时,班上一个女孩子一直举着手,我就喊她起来发言,她说:“老师,我有一个疑问,太阳为什么会转呢?”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时间快要下课,生字还没开始教,这样的状态让我忘了怎么回答,草草地把这个问题推到了课后。下课后,张冬香主任对我说,这个女孩子问题问得很好,我只要告诉她,我们看到太阳的位置改变,是地球在绕着太阳转,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课后去课外书中找。课堂上这么好的生成资源,却因为我的应变能力而丢失了。

赛课已经结束,这个过程却是多种滋味。教学路上,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8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天空、云彩、西山等事物。这篇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慢慢落下及其变化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段落。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如诗如画的课文中去,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按照“夕阳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后”的顺序,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深入体会夕阳慢慢下沉时的变化和不同的美,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太阳西斜的景象,我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体味“刺眼的光芒”,启发学生与中午时太阳的光芒相比较来领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连绵起伏”的含义,我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孩子深入感知、体会西山的连绵起伏。我还带领学生用手指比画群山“连绵起伏”的样子,使动手、动口、动脑结合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形象,也同时体会了西山日落的壮丽景观。

课文第三、四段重点体会太阳下沉时自身及其周围云朵色彩的变化并感受夕阳落山后留在天边的霞光的“灿烂”景象。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有选择性地品悟语句,通过课件展现落日的景观,进一步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直观影像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感受到晚霞的多彩、霞光的灿烂,感悟夕阳的美。并通过进一步朗读、体验,深入感受夕阳的美丽。

我认为本课有特色的一个方面是利用简笔画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使学生对夕阳西下的过程变得更形象、易懂。

其次,多媒体的适当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课件表现夕阳落山全程中太阳位置、颜色的变化以及周围事物的变化。调动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感悟,并用自己语言的表述,这一过程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语言能力,同时也使“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由文字转变成图像,由抽象转变为直观,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验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他们能更真切地感受课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在指导学生朗读《夕阳真美》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采用了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读句,或读段,或读全文等多种朗读形式,并且注重读前指导与读后品评,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评中进行情感的体验和熏陶。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句子看来平淡,但用词传神,含义也深。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连绵起伏、壮丽”这些词的字面含义,然后联系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品词析句,体会文中所描述的夕阳下山时周围景色的美,那种动态、颜色变化的美,在指导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

这节课还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比如在背诵第2、3、4自然段时,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背给大家听,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背诵,学生于是学得更加主动,读得更加投入了。在背诵课文时配合课件出示的三副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背诵自然、流畅而不费力,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从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貌的神态中,我感受到他们的确被这么美的夕阳所吸引了。

在教学中,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教师的过渡语言不够优美,这是篇美文,教师的语言如果也能够更富有诗情画意就更能感染学生。

2、在指导朗读方面,教师对于朗读的指导还不到位,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还没有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3、在课文刚开始让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出的自读要求:太阳的位置和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在太阳的映照下,景物又有什么变化?可以一边读一边把你找到的地方用笔圈圈划划。教师只是简单地说了一遍,有的学生没有听清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教师其实可以在做课件的时候把这些要求打出来,上课时出示出来。

4、总结课文时,对课题“夕阳真美”挖掘得太深。没有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实只要点到为止。在这一环节花的时间比预期的多了些,以至于最后教学生字这一环节匆匆带过。

一节课上下来,仔细琢磨有有特色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知道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将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9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渗透着强烈的美育因素。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节课的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积累和运用。在课中,我在讲解内容的时候,依次以板画呈现,以帮助学生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另外通过配乐向学生展示多张大自然中日落的景象,让和谐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灵,使学生对日落景象的赞美情感油然而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夕阳真美》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采用或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或读句,或读段,或读全文等多种朗读形式,并且注重读前指导与读后品评,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评中接受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0

记得刚拿到这篇课文,开始细细品读那会儿,就觉得这篇文章处处有美;再仔细研读时,便又发现它其实不仅是处处有美,更是处处溢美;在课堂教学后,我又逐渐发觉它在处处有美、处处溢美之外,还能够处处留美!因此我就将“处处有美”、“处处溢美”、“处处留美”这三点作为自己这堂课的目标。

在安排教学时,我先通过三幅简笔画来帮学生理清课文的大体思路:西斜——往下沉——西山的背后,再用课件来创设一个美的意境,让学生们在意境的感染和熏陶下组织学习。而整个学习过程就如在欣赏一幅幅美景,等到欣赏完天空、西山、云彩、霞光,课文也学得差不多了。而后我再通过几次说话训练,渗透进爷爷奶奶幸福的晚年生活。最后,再由文本推向生活,配以悠扬动听的音乐欣赏了日本富士山、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香山红枫等大好风光。

正因为这篇课文里,美无处不在,所以我也尽力将它的美毫无保留地交还给学生,甚至将这份美放大到整个自然。整节课以一个“美”字贯穿始终,“处处有美”这一点很好把握,基本不成问题。

而处理“处处溢美”时,我还是花了一点心思的`,在一些美字美词的理解体会中尤其明显,如:“连绵起伏”是让学生结合图文,动手比划来理解的;“披”和“染”是通过教师的描述来引导体会的;“满面红光”是组织学生说话来挖掘其内涵的……不过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能感受到夕阳带给天空、西山、云彩、霞光的美是充溢的,在大自然中领略到的美也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处处溢美”这一点做得也还算不错。

最难把握的是“处处留美”,在这里,“处处”不仅指文章本身的每一处,更上升为整个课堂的每一处。美不仅要留在课堂的每一个地方,更要铭刻在每一个人心中。可能由于个人经验和专业素养的不足,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到位,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方面,尤为突出。自己也觉得评价到后来,有些词穷了,相信如果在这方面有所改进的话,学生心中留住的美一定更多!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1

反思一:

学生找到描写夕阳向我们告别的三句话,点出了夕阳在西下过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学生在画太阳的过程中了解到太阳是从东往西慢慢下落的。由语文引申到科学、自然,实现了学科的整合性,体现了开放式的大语文教学观。另外,找到了这三句话,发现了这一自然规律的同时,实际上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即课文截取了夕阳西下时的三幅画面:“西斜、下沉、落山”进行描写。

反思二:

教师在已有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探究,发现太阳颜色变化的规律,不难看出,学生在挑选颜色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太阳这种富有变化的色彩美。正是太阳在三个不同位置上的颜色和光芒不同,所以导致了周围的景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也是暗埋伏笔,为具体欣赏“西斜、下沉、落山”的不同图景打下基础。

反思三:

教师适时总结,学生了解到“夕阳西下”是一个富有动态变化的整体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在“西斜、下沉、落山”这三个位置暂停,三幅图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抓住夕阳西下过程中的三个镜头来具体描写夕阳美景的。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再逐段学习,在流动中暂停,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去体会流动的美,整体的美,局部的美,暂停的美。

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表现欲、急迫的交流欲以及与生俱来的创造欲、成就欲,是构成课堂生命活力的要素。只有让他们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课堂才能走向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理想境界。我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夕阳,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用朗读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学生想象丰富,课堂上兴趣盎然。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2

一、心态决定一切

当接到学校的任务,知道要上评比课时,我感觉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带语文课的时间不长。上评比课,对很多老师而言是件大事,都会高度重视。但是同时又会因为过于重视,会有紧张、焦虑、担心等情绪产生,而这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评比课的质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

我拿到课题之后,分别找了不同程度的几个孩子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可是学生在不能读通、读顺课文的时候,这篇课文的美就会大打折扣。这篇课文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读过两遍就能够理解了。第二到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也是全文的亮点。

如果语文第一课时仅仅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很单调。这不仅会让课堂变得很“程式化”、没有“生机与活力”,最终会导致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应有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文“第一课时”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是在关注“第一课时”目标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因素。具体表现在“生字教学”和“读通课文”上。无论怎样好的课堂引入和教学的整体策划,一旦进入这两个教学时段就有可能失去了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优化 “生字教学”和“读通课文”的教学

“生字教学”不仅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生字、生词,还要把握生字词教学的时机。依据每个生字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行教学策划。语文第一课时无疑是要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提醒和指导难写的字,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有些特殊的字词可能要到彻底理解了文本之后才有可能基本理解。

“读通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深入文本。

在《夕阳真美》这节课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我自制了幻灯片辅助教学。用直观、漂亮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夕阳、刺眼、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余晖”等词语和句子。教学中我试着随文学字,但是效果一般。特别是对第二自然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所以学生没能真正感受到夕阳的美。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是一种寻求美的过程和体验,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我应该因文而宜,让每一个读书环节有明确的问题思考,让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赏、可品之处。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再美的文本遇到了不会品赏的人都会使其鉴赏价值大打折扣。同时有了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有兴趣,反之,没有思考的读书是不会让学生有兴趣的。

四、愿读乐读 形式多样

张田若先生曾说过:“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段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读的形式可以有领读、范读、、看图读、、引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

五、反思和总结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才能使自己进步的更快、更稳、更好。

总结我这次上课的整个过程,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我会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及时改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语文味、有人情味和有书卷味的老师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3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教学时,我主要是带领孩子朗读、感悟,想像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从而达到内化积累的效果。我按照“夕阳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后”的顺序,让学生一层层地朗读和体会,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然后小组合作用暖色调的油画棒涂画出天上的云彩,勾勒出一组夕阳图。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我请孩子们想想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这个都懂,他们知道表示省略了很多颜色,当我让学生具体说说还有哪些颜色时,却闹出了笑话,有几个学生说还有绿色、蓝色、黑色,说明孩子们读书的时候还不太善于思考,浮于表面,我们在指导孩子们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想得全面,想得深刻。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4

《夕阳真美》是一篇非常美的课文,也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知道(时间、人物、事件)就行。第二到四自然段是本文重点,是精彩部分。教学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悟,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如作者按照“太阳西斜――慢慢往下沉――走到西山的背后”这个顺序来描写夕阳真美。然后我再分段来学习感悟。教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通过画画来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问:下沉的太阳变得更美了,你从哪儿看出来?进行交流。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读,他人点评好在哪儿?抓词语“更红、轻轻地、灿烂、遥远”等词语来反复诵读,从而理解,并让他们再次来画画。第五段抓句子“夕阳真美呀!”,反复诵读,理解爷爷话中的含义。最后让他们再赞一赞夕阳,回到课题,深化课题。

本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简笔画来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对较陌生的夕阳西下能更直观易懂。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5

教学《夕阳真美》时我紧扣文眼——“美”字做文章。复习旧知环节“美已生”:学生认读着词串,眼前仿佛就出现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自然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情境中“读着这些词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于是,我们在天地间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导读课文环节“美正浓”:我以“你从哪儿找到了美的感觉”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课文是按事物自身变化的规律来描写夕阳的,我觉得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安排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就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让学生自主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加以品味。他们陶醉于课文中,对“夕阳真美”做了多元的解读:夕阳真美,美在太阳自身的位置与脸蛋的变化之中;夕阳真美,美在西斜时柔和的余晖、深蓝的天空和壮丽的西山;夕阳真美,美在下沉时缓慢的步伐、涨红的脸蛋、多彩的.云朵;夕阳真美,美在落山时变红的脸儿、轻轻的脚步和灿烂的霞光;夕阳红,映红了爷爷的脸庞,夕阳美,美得令爷爷陶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了“壮丽、连绵起伏”等关键词句,体悟文中人物的心境,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文中的“爷爷、奶奶和我”产生共鸣,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到了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夕阳美。课外延伸环节“美犹存”:音乐声中我展示了七色的彩虹、深秋的枫林、皑皑的雪景等自然风光图,引导学生延续寻美的脚步,怀着一颗爱美的心,去发现、去欣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更多美的事物。

课堂上我还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比如在背诵第2、3、4自然段时,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背给大家听,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背诵,学生于是学得更加主动,读得更加投入了。在背诵课文出示的挂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背诵自然、流畅而不费力,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从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貌的神态中,我感受到他们的确被这么美的夕阳所吸引了。

在教学中,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备教材不足。我在挖掘云的颜色的时候,学生说到了绿色的云、蓝色的云,我没有纠正学生。只要还是我不知道云在阳光的照耀下是不可能出现这两种颜色的。

2、对学生的训练不够扎实。我设计了一个句式训练,被“夕阳染红的云,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还好几个学生说像兔子、羊啊什么的,我没有进一步训练孩子的句式,我应该再追问一句“什么样的……”

第五篇:《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教学《夕阳真美》时我紧扣文眼——“美”字做文章。复习旧知环节“美已生”:学生认读着词串,眼前仿佛就出现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自然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情境中“读着这些词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于是,我们在天地间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导读课文环节“美正浓”:我以“你从哪儿找到了美的感觉”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课文是按事物自身变化的规律来描写夕阳的,我觉得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安排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就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让学生自主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加以品味。他们陶醉于课文中,对“夕阳真美”做了多元的解读:夕阳真美,美在太阳自身的位置与脸蛋的变化之中;夕阳真美,美在西斜时柔和的余晖、深蓝的天空和壮丽的西山;夕阳真美,美在下沉时缓慢的步伐、涨红的脸蛋、多彩的云朵;夕阳真美,美在落山时变红的脸儿、轻轻的脚步和灿烂的霞光;夕阳红,映红了爷爷的脸庞,夕阳美,美得令爷爷陶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了“壮丽、连绵起伏”等关键词句,体悟文中人物的心境,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文中的“爷爷、奶奶和我”产生共鸣,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到了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夕阳美。课外延伸环节“美犹存”:音乐声中我展示了七色的彩虹、深秋的枫林、皑皑的雪景等自然风光图,引导学生延续寻美的脚步,怀着一颗爱美的心,去发现、去欣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更多美的事物。

下载二上《夕阳真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上《夕阳真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1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渗透着......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北留完小陈盼盼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天空、云彩、西山等天地万物。其中第二、三、四......

    夕阳真美[范文大全]

    23 《夕阳真美》(二年级上册) 临清市京华附属小学于爱民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10个生字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

    《夕阳真美》

    《夕阳真美》(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夕阳落山过程的美丽。 3.会美观、工整地书写“傍、壮、蓝、、灿”。 教学重......

    《夕阳真美》的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的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的教学反思1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的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 23 夕阳真美(第二课时) 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叶娟芳 【教材解读】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本文运用生动形......

    《夕阳真美》的教学反思(精选)

    刚拿到这篇课文,开始细细品读那会儿,就觉得这篇文章处处有美;再仔细研读时,便又发现它其实不仅是处处有美,更是处处溢美;在课堂教学后,我又逐渐发觉它在处处有美、处处溢美之外,还能......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450字

    在第一次读到这篇课文时我自己就很喜欢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它所散发的美,时而含蓄,时而张扬,时而朦胧,时而清晰,它的美令人心神荡漾,又令人内心沉寂。这样的一篇文章我应该怎样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