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时间:2019-05-12 17: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课 题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 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 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 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体验其相对性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联系生活 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

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 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 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 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 你们看 多宏伟啊 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

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 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

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

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 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 当教师说“停”时

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

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

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 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

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 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左、右 教学内容 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 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 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 体验其相对性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

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 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

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 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 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5)生说

(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 做动作

举左手

举右手;举右手 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 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 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 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 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2)第二横排中 从左往右数

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 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 从不同的方向去数 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

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 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 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 左右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 都要靠右走 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 全课结束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位 置 教学内容 第5~9页

教学目标

l.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培养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结合活动

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学重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座位号等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

(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 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 小狗在讲台的前面 小兔在讲台的后面 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

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 瞧!他们坐得多整齐 数一数

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

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 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

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二)联系实际 学习新知

l.明确数的方向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 由前往后数的 从左往右数

请第1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

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 后指名说

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

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 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

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 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

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 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 先小组里讨论 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 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 14-9= 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 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分组探究(2)汇报成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 体验成功:

1、出示百果树

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 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3、出示:迷宫路线图!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学生试算 展示学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5、学习了十几减9 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P12例1和做一做 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关于例1的投影片 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复习: 1.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填未知数

9+()=11 9+()=15 9+()= 12 9+()= 16 9+()=13 9+()=17 9+()=14 9+()=18

二、新课: 1.教学例1

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 列式计算

板书: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 然后说一说图意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

板书: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 怎样计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

联系左右图 说一说

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9加2得11 11减9等于2 所以计算11减9时 先想9加几等于11 因为9加2得11 所以11减9等于2 这样 比较快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

齐读: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

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 并且把它拿走 说一说意思

根据意思列出算式

板书:12-9= 问:要算12减9得多少 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 写出得数

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

(2)教学14-9=5 方法同上

课间活动教学例3

方法同例2

4.教学例4

学生试着完成题目

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一的第1、2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

课本P12--1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复习:(1)9+()=13 9+()=16 9+()=15 13-()=9 16-9=()15-9=()9+()=18 9+()=14 9+()=17 18-9=()14-()=9 17-()=9(2)12-9=()11-9=()27-9=()(3)听算练习(4)看图列式

请生上黑板板演 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 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 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

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 再按逆时针方向

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 任意指题

指定学生说出得数

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 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 主要还是十几减9 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课本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 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 做完集体订正

(1)8+3= 8+7= 8+4= 8+6= 8+5= 8+8= 8+9= 8+10=(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 8+()=14 12-8=()14-8=()8+()=15 8+()=17 15-8=()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 然后提出问题解答

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 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

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 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承上启下:

先填()里的数

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

看卡片说出得数 并说出计算过程

12-8= 16-8= 13-8= 17-8= 14-8= 11-8= 16-8= 17-9=

二、练习:

1、游戏!找凳子

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 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 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16页第1 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第5--8题

三、课堂作业:

四、基础训练:

1、限时口算

2、听算练习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内容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 提高计算速度 培养分析能力

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

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混合练习:

1、复习十几减9 引导学生找规律 12***9 9

依次移动9 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 得数 并填到方格里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

问: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 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举例说明

3.口算下面各题

13-9= 14-9= 16-9= 11-9= 15-9= 18-9= 12-9= 17-9=

二、复习十几减8: 12***9

依次移动8 让学生填出相减的得数

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

3、口算

14-8= 12-8= 16-8= 17-8= 13-8= 15-8=

三、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50题

四、独立完成: 第22页4--7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十几减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1 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 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 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

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 7+67+5 7+7 7+9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 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 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 7+()=137+()=12 7+()=157+()=167+()=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

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

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 因为7加5得12 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 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

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

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 因为7加4得11 所以 11减 7等于 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 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 把例2填完全 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 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 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 每道题减7 应该怎样想

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 教师行间巡视

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 集体订正时

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 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 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习: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 做之前教师说明 要先做左边的两题 再做中间的两题 最后做右边的两题 订正每一组题时

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 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 做的要求同第1题 然后集体订正

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

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 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 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3.做练习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 订正时

可以再选

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十几减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 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 提出知识重点

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案1--4单元

新课标冀教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数学教案

任教学校:豫新小 学

任教班级:一年级一班

任课教师:徐翠英

使用时间:2011年2月21 2011年2月

2010-2011一年级第二册 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1)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

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6、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爱护我们身边的各种花草树木,保护学校的各种绿色植物。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措施及设想

1、教学措施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讨论等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3、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每周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趣题、数学小故事,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每周以数学挑战的形式出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里形成谈论数学的氛围。

6、抓紧后进生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平均水平。

2、教学设想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名,据分析:学生中优秀生占 %,潜能生占 %,已经形成了两极分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力争本期一升一降一稳定(提高优秀率、降低潜能率、保持中等),特别注意分析潜能生存在的原因,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备课

必须做到周前备课,做到既备知识能力、又备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力争在教学始终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紧扣目标,认真钻研新的教学方案,概括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的修改方案。

(三)讲课

授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增强能力和品德熏陶的重要环节。因此,上课时要严肃活泼、认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摇尾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才干,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辅导

要有耐心辅导每位学生,采取集中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的形式,学校辅导与家庭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这是培优转差的重要途径。

(五)作业批改

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不漏批,不错批,采取面批,对批,互批等不同形式,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考核

本着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位同学的原则,采用笔试、口试与平时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都能体现出来。

(七)家访

为更好的落实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方针,本期准备针对学生表现较差、异常表现和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对表现一般、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学生经常与学生家长和家庭进行沟通,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更好的盲人。

附:教学进度表

四、培优转差工作计划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转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转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转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转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转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转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三.在培优转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准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减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计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安排有如下内容:十几减几、11减几、11减几想加算减、12减几、13、14减几、15、16、17、18 减几、连加、加减混合、复习、数学活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

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建够过程,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2、注重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加强口算的训练,以正确为前提,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第一课时 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材分析说明: 本课时内容是十几减几(不退位的知识),是在上册中数与代数部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退位)的基础,在知识系统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10+3=13和13+2=15 两项内容作为铺垫引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渗透归纳出十几加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小木块或小棒,教学图片。

1、加强操作、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加强口算,在计算准确的前提下再要求速度。

第二课时 11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 教材分析:

11减几是 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项内容,是在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有关计算内容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内容的基础,为此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在学生认知的知识系统中非常重要。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悟十一减几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十一减几算理的建构过程。

3、让学生体验十一减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操作用的学具。教学过程:

第3课时 11减几想加算减

教学内容:教材12-13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类推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3、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1、注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推。

2、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 12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12减几的计算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和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11减几、12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种式题的多种算法。这节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13减几、14减几的多种算法,并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

1、掌握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

1、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第六课时 15、16、17、18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5-18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过程,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大胆放手,把一些信息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

2、注意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表达。

3、注意让学生体会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4、要给学生表达交流汇报的时间和空间。

第七课时 连减、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

1、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懂图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3、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八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

1、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不要求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

3、加强与生活相联系。第九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学生每人准备十几减几的算式卡片

第十课时 提问题和数学活动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小黑板

“折、剪、拼”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课

“认识三角形、圆”

第三课时 折、剪、拼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学准备:例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1、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

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提问:还可以怎样比?

得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三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选择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在果园里,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理解题意,小组交流,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5、“想想做做”第5题。

右边的书大约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过程。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38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10比38少得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的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学会写“巾”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学习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逛商场

师:同学们,这么精神,老师忍不住想领你们去一个地方,想知道什么地方吗?

生:想!

师:(点击出示拼音)谁来拼?

生:我来拼(生拼读)。

师:拼得怎样?

生:拼得很好。拼准了平舌音。

生:还读准了翘舌音和后鼻音呢!(师点击出示“z、sh、ch”)

师:对,拼得真好。真是个拼音小能手,来我们请他当我们的小老师带我们拼读。

生:跟我读:zì xuǎn shānɡ chǎnɡ全班跟读。

师:小老师带读的真好。老师想领你们去的是这个地方吗?我们看看(点击出示“自选商场”)。

师:来,读一遍!

生:全班读。

师:同学们真棒!(点击出示红色字“商场”)诶,以前见过这两个字吗?

生:见过。

师:会读吗?

生:会!

师:谁来读?

生:商场。

师:你是怎样认识这两个字的?

生:和妈妈去商场里买东西,妈妈告诉我,我就认识了。

生:我也认识这两个字,我也是在商场里认识的。

师:你呢?

生:看书拼拼音认识的。

生:去商场认识的。

师:你们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逛商场时还留意牌子认字,请全班同学向你们学习,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点着“自选商场“的图片)去过这地方吗?

生:去过(集体答)!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那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

生:那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生:那里很好玩,很漂亮!

师:其实呀,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就是因为那里东西多,现在让我们走进……(点黑板课题引读)

生:自选商场

师:瞧瞧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东西多?(点击出示图片)看,这是自选商场的食品区,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品,有饮料、牛奶、各种零食等,这是日常生活用品摆放区,有洗衣粉、沐浴露、毛巾等。这是文具摆放区,有作业本、各种各样的笔、文具应有尽有。

二、学句子

师:你看,正如你们刚刚所说:自选商场的.东西真多。(点击出示句子)会读这句话吗?

生:会

师:你来读读,读得真准确!你用什么办法把这句话读出来的?

生:我是用拼拼音的办法。

师:同学们,按他的办法用拼音拼拼把这句话读准确。

生:(自由拼读。)

师:同学们真认真!谁来读?

生:自选商场的东西真多。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读得很流利,但是“真多”的“真”字没读准翘舌音。

生:还有读得没有感情。

师:评得真不错!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东西”这个词中“西”的音节是“xi”没有声调,这是轻声,听听老师怎么读?老师怎么读的?

生:“西”读得轻短,“东”读得比较重、长

师:这位同学很认真听,对,“西”要读的轻短,“东”读得重、长,来,跟老师读(师领全班读两遍)。东——西

生:东——西。

师:放在句子中,全班一起读。

生:自选商场的东——西真多。

师:读得真好,“东西”指什么呢?

生:“东西”是指商场里的食物、玩具呀!

生:电视、图书。

师:你们真聪明!没错,“东西”是指物品。怎么样把这两个字记住?

生:我看“车”字就想起了“东”字,它们很像。

生:我看见“四”就想起来“西”字,它们也很像。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你们真是记字小能手。

三、学生字

1、学生字(1分钟)

师:(点击出示图片讲述)星期天,明明和妈妈去自选商场了。(点击出示图片)看,妈妈给明明买了明明爱吃的东西?是什么呢?(点击出示面包图片)

生:面包

师:这是什么?怎样记住这个“包”字?

生:看到面包,我就记住了“包”字。

师:(点击出示牛奶图片)这又是什么?

生:牛奶

师:要读准“奶”字的鼻音,跟老师拼读一遍。

生:(全班跟老师拼读)

师:现在看谁读得准?

生:nǎi,牛奶。

生:nǎi,牛奶。

师:谁有办法记住“奶”字?

生:“女”加“乃”就是“奶”牛奶的“奶”。

师:我也记住了“奶”字,“奶”字是“女字旁”,是我们今天新学的偏旁,全班跟老师读“女字旁

生:女字旁。

师:“奶奶”是爸爸的什么?

生:妈妈。

师:是男人还是女人?

生:女人。

师:所以“奶”字是“女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有“女字旁”?

生:妈妈的“妈”字。

生:姐姐的“姐”字。

生:妹妹的“妹”字。

师:你们真是识字小能手啊,一下字说出了这么多“女字旁”的字。哦,妈妈还买了家里要用的生活用品,是什么呢?看,(师点击出示)这是什么?

生:牙膏。

师:谁来拼读?

生:拼读。

师:全班拼读。

生:(全班拼读)

师:想办法记住了这个商品名称吗?(点击出示图片)这是?

生:毛巾

师:读得真准!把“巾”的前鼻音读准了。开列火车读读。火车火车开起来。

生:开到这里来。

师: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读)毛巾

生:毛巾

生:毛巾

……

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这两个字?

生:看见洗脸用的毛巾,我就会想起这两个字。

师:你采用形象记忆法,非常好!(点击出示图片)这是洗衣服用的?

生:洗衣粉。

师:谁来拼读它的商品名称。

生:(拼读)

师:拼读得很好,你来领大家拼读一遍。

生:领读

师:不拼拼音,只读名称,男生读两遍。

男生:洗衣粉洗衣粉

师:女生读两遍。

女生:洗衣粉洗衣粉

师:诶,明明说自己还要买学习用具,看妈妈给明明买了什么学习用具?(点击出示)这是?

生:铅笔

师:我请三个同学来拼拼这商品名称。

生1:qiān bǐ

生2:qiān bǐ

生3:qiān bǐ

师:(出示铅笔)这枝就是?

生:铅笔

师:铅笔,你怎样记住“笔”字?

生:竹+毛,笔笔笔。

师:我也记住了“笔”字,它是“竹字头”,是我们新学的部首,(师板书:竹字头)来,跟老师读:竹字头。

生:竹字头。

师:(出示毛笔)我一看到毛笔的样子,我就想起了“笔”字,你看这毛笔,上面用什么做成的?

生:竹。

师:下面用什么做成的?

生:毛。

师:这是我们中国最开始造出的笔,所以“笔”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你还知道哪些字是“竹字头”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 分解法: 摆小棒法:

24 - 8= 16 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 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一.独立填写。

数学游戏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 学

二、数字游戏:

1、课题跳绳

教 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 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 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 小点:73厘米 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 73厘米 80厘米 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 玩具汽车:21元 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 拼图:7元 积木:9元 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8、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 38+17=55

(2)我减13就是60。 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68+17 94-48 62-18

82-35 38+25 49+27

( )<( )<( )<( )<( )<(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让学生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孩子观察、总结、分析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每人一个田字框和十字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数的顺序

出示“顺序”问:这两个字小朋友们认识吗?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按顺序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完成要不然就会乱了秩序。

课前我们已经按顺序完成了这张表(不完整—完整)启发:这张表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我们通常称这张表为“百数表”(板书)。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百数表来学习数的.顺序,发现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这张百数表里藏着许多有趣的奥秘呢!让我们边读边找吧!

2.横着找规律:

(1)师:我们先横着看一看,一起读第二行。带领学生一起读第二行,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师:下面你也从这张表中选几行读一读,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生说哪一行,电脑同时显示哪一行)

横着看,第2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1,第3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2,第3行······

(4)师小结:横着看,不管哪一行,相邻两数相差1;从第二行起,每行前九个数的十位上是一样的;每行最右边一个数都是整十数(或一百)。

3.竖着找规律:

(1)师:每个竖列里的数又有什么规律?每个同学先选几列数读一读,再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己读,说发现。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生说哪一列,电脑同时显示哪一列)

竖着看,第1列的个位上都是1,第2列的个位上都是2,第3列······

(4)师小结:竖着看:上下两数相差10;个位上的数相同。

4.继续探究:刚才我们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那么这张表里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小朋友们细心找、认真想,看谁能有新的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斜着观察。教师揭示重叠数。颠倒数。

5.幸运抽奖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在一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为了鼓励大家,今天为我们举办了一个抽奖活动,请大家举起自己的号码牌,符合题目要求的同学请拿着你的卡片站起来,看谁会成为今天的幸运之星。出示36页的第3题。

(1)比69大1的数是

(2)比100小1的数是()。

(3)40比()小1,比()大1。

(4)与99相邻的数是()、();

恭喜获奖的同学,老师的数字是56,你能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老师也获奖吗?

请没有获奖的同学也设计这样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号码牌是多少?谁来试一试。

三、应用规律,拓展提升

看,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神奇的“魔力框”哦(电脑出示)

1.用“田字框”框数:

(1)师:看这个“田字框”框住了几个数?

横着读一读: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呢?(两数相差1)

竖着读一读:上下两数什么关系?(两数相差10)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框一框吗?

请看活动要求:

同桌两人为一组从这张信封内拿出“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

仔细观察你框出的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你框出的数吗?(实物投影仪展示)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一个田字框。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用

“十字框”框数。

(1)师:看这儿还有一个十字行的魔力框,你能用这个魔力框框出五个数,并说一说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吗?请大家从信封内取出“十”字形框,互相框一框并说一说。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学生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小结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请大家在练习纸上完成,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3.拓展:其实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魔力框,请看:(出示)你最喜欢哪个?可以试一试!

这些魔力框你最喜欢哪一个,挑一个最喜欢的试一试并填一填。

4.请你来当小考官

我们同学还可以同桌相互考一考,来当一回小考官,在空白的魔力框上填上一个数,让同桌填上其他三个数。

四、设计魔力框,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百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课后请大家想一想,你还能设计出哪些不一样的魔力框呢?

板书: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横着:

相邻两数相差1

竖着:

上下两数相差10

个位上的数相同

反思反

反思:怎样才能放得开又收得住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比较下的减法意义的同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2.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宋奶奶家母鸡生蛋的情境图,引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一)有序寻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通过观察对话,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两天一共生了多少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

解决实际问题

1.问题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要比较多少,应该用减法。

列式:11-5=

11减5得几呢?自己动手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3)展示对比

综合之前学习的.经验,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同时能够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

2.问题2:前面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6,今天又学习了十几减5,接下来的算式,你能独立计算吗?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3)展示分享,发现规律

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算式的变化更加直观,到时候能感受得到,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1、2、3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距没有发生变化。

(4)应用规律,体会极限

如果这样写下去,你还能写出多少个等于9的减法算式呢?

总结回顾,梳理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收获。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向你说说我是谁。

2.谁多?多几只?

3.老师比学生少几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教师巡视指导。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n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

(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

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书哦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解决问题: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图中有几只猴子?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4、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同桌互相找找说说对方身上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用数字来表示的。比一比谁最棒,找得又快又多!请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的同学来说说。(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脚,1条辫子,3个兜,衣服上有4朵花,4个字,5个手指头......)找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或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讨论引出新内容。

2、认识等号。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认识“=”

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

(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

(1)认识“>”。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引出大于号。

师: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出示大于号。

③这个式子3>2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4(3小于4)。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得到:3大于2

2小于3

3>2

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4>2,2<4等。

2、创设情境: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习: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板书: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

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箱子里只有30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4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第一课时:

买铅笔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3、根据学生回答,

师:

板书:1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规律。

1、师: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智慧花吧。老师要把它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师贴两朵花。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智慧花?(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2、再猜、再贴;再猜、再贴。预设学生一定会越猜越准。追问学生原因。

3、师边与孩子一起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的虚线。红、黄,又是红、黄,还是红黄。

师揭示课题:像红黄这样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跟老师学读一遍)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齐读:找规律。

(二)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一群小学生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2、师: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同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3、汇报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说到哪种事物便点击课件使之放大)

(1)我发现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

(2)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再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

(4)我发现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师在学生汇报每条有规律的排列事物时,可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可让自己的表达简单些。在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了规律的排列情况后,都追问孩子们接着往后排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4、师:我们找出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它们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紫一红、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黄一蓝,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齐读)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摆一摆

摆学具

师:小朋友找规律找的很不错,老师摆一个规律看谁能接着摆(摆例2第一个规律)。啊!你们真厉害,我再来一个(摆例2第二个规律)。

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

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师:孩子们,还能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颜色吗?小朋友们翻书89页看例3,独立完成涂色,教师注意订正。把学生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追问这样涂的原因,并表扬涂得漂亮的同学!

师:有些同学涂得真漂亮,看谁涂得又对又漂亮。(完成89页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练一练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谁找能找出生活的规律吗?(出示练习一)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来一个呢!好的,来一个难点看谁能战胜。(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吧!(出示练习)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 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下节课汇报自己找到的规律。看谁能找到生活的规律,成为小小发现家。

(四)活动总结。

师:是呀,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五篇: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 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谁住在最上面?谁住在最下面?

2、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综合运用

1、说说教室里物品的上下关系。

2、说说家里物品放着时的上下关系。

3、猜一猜。红、黄、蓝、白4块积木,它们放的位置是:红的在蓝的上面,黄的在蓝的下面,白的在蓝和黄的中间。四块积木怎么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 后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在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位置。

引导学生说:“()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谁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2、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师: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名,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答)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答)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2)向家长说说,做早操时,排在前面和后面的分别是谁?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 右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从右数橡皮是第--------个,从左数橡皮是第--------个。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说一说

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 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显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教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位置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第2组第1个拍拍手!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1)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3)全班汇报.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出示第8页的第5题图(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教后记:

下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

    人教六年级数学教案

    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2012年上学期 第一单元百分数(二) 1.百分数的应用(二) 课题一:利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

    《柳树醒了》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

    苏教一年级数学教案[最终定稿]

    一、课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教案设计二、教学内容:教材2-5页的内容三、教学目标: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数一数[大全5篇]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找规律_人教新课标-精选文档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规律,认识规律,掌握找规律(“核心”是重复的)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探究图形以及周围事物中简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巧板

    课题:七巧板 课时:第2课时 教学时间: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4页例3 前提测评:同学们你们看过七巧板吗?,它在哪儿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