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时间:2019-05-15 01:3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篇: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学生笑,有部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而言,这样的游戏情境设计,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左右”的学习中来。伸

二、体 验 感 悟

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字。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右边有一只脚。数学书在语文书的左边; 铅笔盒在语文书的右边;

语文书在数学书的右边,在铅笔盒的左边。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的用品。学生争先恐后来做游戏。

学生先面向黑板,背对着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游戏场面)学生面向大家站成一排。学生按教师的口令做动作。用左右的位置关系说明。我的左边是***。

我认为他的右面才是***。学生下面争做一团。

汇报:***他的左边确实是***,而我们说的是我们大家看到的***的左面是***。是以我们为标准的。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说明。同桌互动:

生1:你右手拿的是数学书。生2:你右手拿的是铅笔盒。

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好。谁能用“左”和“右”说一说课桌上物品的位置? 听口令:“我说你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右面,再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左面。请不要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右面。教师提示学生要互相检察。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队列游戏: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做游戏。

教师发口令:立正、向右转、向左转、举起右手、放下右手、举起左手„„ 教师继续发口令。

通过他们的队列表演,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你说一说现在你自己的位置。教师找下边的同学说一说这位同学的位置。

同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说的和他自己说的左边的同学不一样呢?究竟谁说错了? 请大家小组内讨论一下。

教师给予肯定,然后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

教师转过向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游戏。(我做你说)

用左右来描述教室中的物体和学生自已身上的各个器官,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活动,交流时可不必拘泥于坐姿,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左右”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进一步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游戏的方式把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化难为易,让学生充分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也更深一层的理解到确定左右以什么为标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实 践 应 用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学生过进一步体验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我们在楼道里的路队都要靠右走; 我们吃饭时,要用右手拿筷子。„„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认识的“左右”,你们能分清吗? 师生互动游戏:下面大家举起右手,用左手摸右耳朵„„ 课本练习3:你知道哪幅图是蓝灵鼠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吗?

教师提示先用排除法说哪幅图是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大家说为什么? 举例说明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左右?

下课时,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让左边的同学先离开,右边的同学后离开。

让学生在动手活动,观察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左、右。此时,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得到深刻验证。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身边的数学为窗口,将学生的视野扩展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3、4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具准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 设 情 境

前面有黑板、一面国旗,后面有一个书架。前面有讲桌,后面有学生。

学生互相说,个别学生互相汇报:我的前面是***,后面是*** 学生按要求起立。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请每个小组最前的小朋友站起来;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家看一看他们站的对吗?

让学生听口令,摆物体。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刚才我们一直说关于前后的话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前后。)

在现实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示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初步感知现实情境中的前后即可。通过简单的游戏,使学生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体 验 感 悟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讲故事:这是故事的名字是《龟兔赛跑》,开始跑后,兔子在乌龟的前面,可是后来,兔子骄傲了,乌龟经过努力,终于跑到了兔子的前面,乌龟夺取了第一名。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这个故事中,用到了“前和后”。学生2:乌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3:兔子太骄傲了。

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我的前面有四个,后面有两个。„„

原来最后面的同学,变成了最前面的。„„

因为方向反了。学生自由操作。

出示教课书中“看图讲故事”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教师深入学生当中间,倾听、指导。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教师请三位小朋友站成一列,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三位小朋友前后关系。刚才小朋友们讲的真好,现在请你们看一看,你的前面和后面有几个小朋友。体验相对,确定前后。

请每一行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现在请全班的小朋友向后转,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

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坚持到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把观察、操作同口关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也能更深一层理解到确定前后以“什么”为标准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惯。

三、实 践 应 用

学生应用前后关系说明队列中每个同学的位置。学生认真观察,充分讨论后汇报。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主发言。

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

让前面同学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要确定圆圈里的小朋友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必须先选定一个小朋友,然后就可以说谁在谁的前面了或谁在最前面。

出示课本中练一练的第二题,让学生说一说各组运动员的位置。(小兔拔河)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前后、左右的应用。

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主动的同问题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5-6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具准具:挂图,歌曲“弯弯的月亮”。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 设 情 境

学生听歌曲

生:弯弯的月亮下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生:小河上面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学生兴致盎然的观察,并向大家分别汇报:小河的上面有一条小船;小船的上面有一条小桥;小桥的上面有一个小朋友;小桥的左面有房子;房子的前面有一口井; „„

(就看图自由发言)

教师投影播放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歌曲中都有什么画面?

对发言不能要求过高,能说就是最好了。

歌词中的情景究竟什么样,老师也想像了一翻,大家看。(出示看图说话挂图)请小朋友观察后说情景中都有什么

教师认真倾听,不要对学生的发言多加限制,只要语句简练,就要给予肯定,当然最好能应用,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生活中除左右前后应用广泛,“上下”也是必不可少的。板书:上下

通过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让他们在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感受上下 让学生在描述具体的情景中,将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自然地综合起来,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体 验 感 悟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书在玩具的上面; 玩具在书的下面; 食品也在书的下面; 钟表在书的右面;(这样说也可以)它们是分类摆放的; „„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同学之间互相检察,摆放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上的物体的摆放情况,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不要刻意要求用位置关系来描述,说分类摆放也可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的描述自己的发现。游戏:摆放物品。

请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再把数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中书、玩具、食品的摆放情况,让学生充分发现信息,交流信息,体会多层物体之间上下位置的相对性,从而丰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也综合运用了左右等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三、实 践 应 用

学生小组商量后,描述本组的发现: 地球仪在写字台的上面; 香焦在苹果的上面; „„

学生自主发表意

出示教科书的前两幅图:房间和水果架。请每小组任选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物体的位置。教师对每组发言进行评价。

出示“给小动面物分房子”图,请大家想一想,这些动物,分别应住在哪个房子里? 请描述我的教室

练习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上下关系相对性的理解,而且把左右、前后、上下综合起来描述物品的位置。综合性较强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给动物分房子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但本题会因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多种分配方案,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案1--4单元

新课标冀教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数学教案

任教学校:豫新小 学

任教班级:一年级一班

任课教师:徐翠英

使用时间:2011年2月21 2011年2月

2010-2011一年级第二册 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1)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

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6、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爱护我们身边的各种花草树木,保护学校的各种绿色植物。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措施及设想

1、教学措施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讨论等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3、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每周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趣题、数学小故事,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每周以数学挑战的形式出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里形成谈论数学的氛围。

6、抓紧后进生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平均水平。

2、教学设想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名,据分析:学生中优秀生占 %,潜能生占 %,已经形成了两极分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力争本期一升一降一稳定(提高优秀率、降低潜能率、保持中等),特别注意分析潜能生存在的原因,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备课

必须做到周前备课,做到既备知识能力、又备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力争在教学始终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紧扣目标,认真钻研新的教学方案,概括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的修改方案。

(三)讲课

授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增强能力和品德熏陶的重要环节。因此,上课时要严肃活泼、认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摇尾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才干,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辅导

要有耐心辅导每位学生,采取集中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的形式,学校辅导与家庭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这是培优转差的重要途径。

(五)作业批改

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不漏批,不错批,采取面批,对批,互批等不同形式,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考核

本着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位同学的原则,采用笔试、口试与平时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都能体现出来。

(七)家访

为更好的落实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方针,本期准备针对学生表现较差、异常表现和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对表现一般、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学生经常与学生家长和家庭进行沟通,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更好的盲人。

附:教学进度表

四、培优转差工作计划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转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转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转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转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转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转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三.在培优转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准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减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计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安排有如下内容:十几减几、11减几、11减几想加算减、12减几、13、14减几、15、16、17、18 减几、连加、加减混合、复习、数学活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

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建够过程,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2、注重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加强口算的训练,以正确为前提,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第一课时 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材分析说明: 本课时内容是十几减几(不退位的知识),是在上册中数与代数部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退位)的基础,在知识系统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10+3=13和13+2=15 两项内容作为铺垫引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渗透归纳出十几加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小木块或小棒,教学图片。

1、加强操作、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加强口算,在计算准确的前提下再要求速度。

第二课时 11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 教材分析:

11减几是 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项内容,是在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有关计算内容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内容的基础,为此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在学生认知的知识系统中非常重要。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悟十一减几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十一减几算理的建构过程。

3、让学生体验十一减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操作用的学具。教学过程:

第3课时 11减几想加算减

教学内容:教材12-13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类推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3、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1、注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推。

2、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 12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12减几的计算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和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11减几、12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种式题的多种算法。这节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13减几、14减几的多种算法,并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

1、掌握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

1、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第六课时 15、16、17、18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5-18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过程,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大胆放手,把一些信息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

2、注意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表达。

3、注意让学生体会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4、要给学生表达交流汇报的时间和空间。

第七课时 连减、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

1、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懂图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3、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八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

1、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不要求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

3、加强与生活相联系。第九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学生每人准备十几减几的算式卡片

第十课时 提问题和数学活动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小黑板

“折、剪、拼”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课

“认识三角形、圆”

第三课时 折、剪、拼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三篇: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交流,培养表达能力。

3、培养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意识,增进小伙伴之间的了解。进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这个新的集体已经生活快一个月了,你结交了几个小伙伴,了解他们了吗?今天我们上一节快乐的口语交际课――"了解小伙伴"。

二、进入情境,双向互动。

1、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问题。

2、组织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大组内展示――接收组内同学的“询问”。

3、在组内进行评价。

三、展示个性,提倡创新。

1、每组选派出表现勇敢、表达有特色的学生介绍给全班同学,接收全班同学的“询问”。评出最佳3组给予奖励。

2、启发学生介绍的更全面,把语言说得更规范。

谈话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产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交际状态。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促进双向互动的活动氛围。

给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性意识。

第四篇: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心思想

《槐乡的孩子》课文主要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劳动场面,以及槐乡的孩子们的生活,赞美了槐乡孩子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捅马蜂窝》课文讲述了“我”少年时代的一次冒险举动捅马蜂窝,结果遭到报复的故事,并从中受到启迪。应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告诫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颤抖的羽毛》课文主要讲了我为制作一个漂亮的毽子和同学一起捉鸡拔翎,把公鸡逼进了水池,几经折腾,大公鸡快要死了,后自悟到了错误,于是加倍呵护大公鸡。体会到,为了自己儿损害他人,自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真诚的弥补自己的过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少年闰土》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和对他的怀念之情。

《偷瓜》课文通过孩子们偷瓜感受农村孩子们的调皮、可爱和善良。

第五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古诗词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理解诗句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

第一课时

一、导

1.立春过后,春天来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宋代诗人杨万里一起走进新市徐公店,看一看作者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2.齐读课题。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二、读

检查学生“读”情况,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再要求读准停顿、节奏。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注重指导。

三、解

1.小组学习

要求:(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 2.集体交流

(1)汇报交流已经理解的字词。(2)深入理解诗境

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指导朗读: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多么美呀,谁来试着读一读

指导基调:优美,惬意,舒服,旷达。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D.学习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物? 走:跑。急走:快跑。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B.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深入体会孩子的“趣“与”“乐”,指导学生朗读。“无处寻”后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再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师小结: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4.背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之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指名背诵。

四、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试着画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板书:清平乐 宋辛弃疾)

2.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一生主张抗金北伐,词风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42岁遭到因奸官馋言落职,退居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因喜爱乡村的田园景色和村民朴素、淡雅的生活而写了不少农村题作的词作,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3.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能合着音乐歌唱,所以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就是词牌名,常见的还有“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等。词有各种格式。《清平乐》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谁能读好?

(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词文

1.过渡:了解了题目与作者.让我们来读一读词吧!注意读准读通读出词的节奏。(出示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说说你觉得哪些字要注意读音? 3.配乐范读。4.把这首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一听评价。5.配乐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2.逐“片”讨论:

(1)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茅檐”、“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茅檐:茅屋。醉里:酒后微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媪:翁,老年的男子;媪,老年的女子。老年夫妻。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2)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好在我们都是些农村来的孩子,都很清楚)。

无赖:顽皮(文中是对小儿的爱称,并无贬义)。

村居:乡村闲居。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同桌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背诵

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

六、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爱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也可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天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读课文

课下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按预习要求,在小组中检查预习结果。呈现小组检查预习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把易错的字、不理解的字词和你喜欢的词语写在小本本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举手问老师。

学生自己在小组中读课文。2.交流易错的字。

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强调。

强化指导易错字:(1)文中读错的字。(2)教师预设的易错字。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学生读词语(把这些字读给你的小组同学听一听)指名检查。

特别检查词句:玻璃

慰藉

帐子

蝙蝠

夜莺 猫头鹰

闪烁

雨脚在哪里卜落卜落地跳

带子似的闪电刷的一瞥 小组竞赛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的最正确,最流利。我们拿出小本本读一读你写的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

3.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读熟了这些难读的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的。现在老师想让你们在全班再读一读课文。

同学按自然段轮读文章学生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那么小小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神奇,是乡下孩子唯一的慰藉。师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中心话题: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预设:

(1)2自然段: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最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随着大人的呼唤,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

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2)3、4、5自然段从那小小的玻璃上面,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刷地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丰富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通过天窗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彩,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5自然段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圆眼睛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它让你看到的很少,却让你想到很多很多。”天窗很小,只是屋顶上的一个小方洞,通过它孩子们只能看到很少的景物,而它却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想象,那么多的慰藉。小小的天窗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也正因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丰富,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更好,所以说天窗是神奇的。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系文中的精彩片段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描述的这场球赛的情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了解这场没有裁判、没有界限的足球赛依然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2.理解诗歌内容,能说明这是异常快乐的足球赛。体会孩子们在比赛过程所享受的快乐,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赛的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足球的魅力,感悟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这场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乐趣,理解“我们的球赛”“在足球史上也难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初赏“足球赛”

1.经过课前准备,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2.是的,同学们,没有大牌球星,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但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品味一般的“足球赛” 1.播放媒体:一场足球赛片段。2.畅谈此时自己的感受。

三、触摸“足球赛” 1.自由朗读。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读出感情。3.指名朗读。

4.简述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5.师生共同讨论提出中心问题。

四、感受我们的“足球赛”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展开想象、谈感受,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足球赛好玩,快乐,有意思。中心话题可设为:你从哪看出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阅读感受:

(1)“不贴海报,不卖门票,我们的球赛却十分热闹。场地就在小河边上,这里长满了青草。”

这两句话告诉人们这场足球赛与众不同,不贴海报,不卖门票,场地在小河边”,产生兴趣,让读者不禁想去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足球赛。

(2)“比赛双方不用约定,前街一队,后街一队,谁也不知道人数多少。” 这里写出了大家不用约定,放学后不约而同的都来到这里,参加比赛的人数不定,随到随上。

(3)“至于比赛啥时开始,恋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球早已经满场乱飞,人也一个个大汗直冒。”

比赛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只看到他们迫不及待的进入比赛,你追我赶,大汗淋漓,玩的高兴,玩的尽兴。

(4)“啥叫最精彩的球艺?看我们小胖这一大脚----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儿拍手叫好”

小胖的那一脚飞射,给比赛增加了悬念,意想不到的突然转变,把这场足球赛推向高潮,可爱的小胖玩的忘了自家的球门,不得不暂停了比赛。

(5)“好不容易组织一次进攻,球正向对方禁区高吊。我刚想来一个凌空飞射,他们的“球门”却不见了-----”

笑够了,正当“我”准备凌空飞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调皮闲得难受的小家伙跑到一边摔跤去了。读者怎能不随着这戏剧性的变化发笑。

(6)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我们的球赛多快乐,在足球史上也一定难找!

愉快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引起我们无数的遐想。

五、融入“足球赛”

1.品味后我们已融入“足球赛”。你能像宋世雄、黄健翔那样为这场球赛当解说员吗?请同学们为自己感兴趣的小节配解说词。

2.配乐请同学上台做解说词。

六、回味“足球赛”

1.再读这首小诗,完整地体验它带来的快乐。

2.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像足球赛这样快乐的活动吗? 3.拓展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等(附后)

4.喜欢踢足球的孩子们可以到大操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上一场球,把足球带来的快乐延续下去

芦叶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 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

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

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

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多媒体课件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随堂小测验:

一、根据课文内容加标点。

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 小窄叶做成小舢板 有时 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 做成三桅杆 五桅杆的大船

2.我们上学路过的是竖河 是直通长江的呀 那我们做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 那我们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

2.表兄说着,()采来三片芦叶,()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上口唾沫,()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着风,()着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三、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呢?什么东西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女孩儿乌塔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本课十二个生字。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情。

4.了解课文内容,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读自悟,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体验。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读完后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情感 2.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的时候,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一起玩呢? 学生:喜欢(并讲述一些旅行中的见闻)

老师:老师知道,有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一人游欧洲,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位小姑娘是怎么独自到欧洲旅游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小组内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来?”

学生:课文讲述了一个叫乌塔的小女孩独自一个人到欧洲旅行的事情。随堂小测验: 1.读课文填空:

课文讲的是一位()岁()国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她已经游历的国家有(),正在游历的国家是(),还要游历的国家有()。我认为乌塔是一个()的女孩子。

2.仿照词语写句子: 丁零丁零: 结结巴巴: 筋疲力尽:

第二课时

三、分析课文,把握人物

1.以“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并说说你的理解”这一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本环节教学预设点:(1)预设: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

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乌塔多么胆大细心!(2)预设:

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

这三年,乌塔准备,准备,准备,这三年她阅读 阅读 阅读。为的就是这次旅行!

乌塔多么坚定智慧!(3)预设:

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为了挣旅费,她还去,还去,还去,挣旅费。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老师: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四、课外延伸,引发思考

根据上一段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乌塔身上的优秀品质,再次提出疑问“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让学生自由发言

本环节预设点: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提炼出: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乌塔意识。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提炼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的思想。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莽撞;胆大心细,会待人接

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作业

1.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 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随堂小测验: 读一段话做练习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并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

1.完美的意思是()。

2.光从电视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是因为()。3.你对意大利有哪些了解?

下载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分一分冀教版

    第一课时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把实际物品抽象出立体图形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立体图形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1-4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春来了》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浓浓的春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美丽的大自然,从而抒发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ï râ bān bù xuàn huî shī rùn zhîu rán dã chěnɡ ()() () ( )() () fù ɡài ēn cì biān yuán diāo x......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材料

    第一单元知识点 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判断物品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主要方法有:看、摸、闻。 2.我们身边的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天......

    初二下册英语冀教版教案第一单元

    Lesson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eaching Content:Mastery words and expressions: rather, shower, rise, rose, risen, set Or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under,......

    2013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视频|试卷|无需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