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斟字酌句理文本【2013下精品教案】
第10课 斟字酌句理文本
编写意图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电子小报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素材的搜集整理、版面设计、编辑制作等环节。本课作为电子小报制作的起始课,为了降低难度先由教师提供资料,对小报格式的设置要求停留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材料的整合上,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材料的整理和文本梳理等方面。
文件夹和文件操作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也是文件管理的基础,从本课开始,正式提出文件夹、文件的概念,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文件夹和文件的理解。
本课采用IT风云人物作为范例,是为了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渗透信息技术文化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性。练习中安排“当代毕昇”王选,也是希望学生了解中国信息技术文化,增强爱国情怀。
在编辑资料时会用到复制、粘贴功能,前面已学习通过工具栏、快捷菜单实现复制、粘贴,本课安排了更为快捷的方式——Ctrl+C与Ctrl+V。教学目标
1.通过打开文件夹与文件,理解文件夹和文件的概念。
2.通过对多个文本的整理,掌握Ctrl+C和Ctrl+V快捷键的使用。
3.通过对IT风云人物的了解,感受信息技术文化。重点难点
重点: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
难点:对多个文本资料的整合处理。环境与素材
1.创建相关文件夹,如“IT风云人物”文件夹,并在其中创建“文本”“图片”两个文件夹。
2.准备有关国内外IT风云人物介绍的文本和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想看老师的计算机吗? 师:指着屏幕,跟同桌说说哪些是文件夹,哪些是文件。师: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2、文件夹—文件(文档)—文本
问题1:文件夹干什么用?
问题2:文件有哪些?文档是文件的一种吗?再例举几个文件。问题3:文本又在哪里? 板书或示意图:
3、复制与粘贴
问题1:你能把d盘的一个文件夹在桌面上再造一个吗? 任务1:把d盘任意一个文件夹复制粘贴到桌面。问题2: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任务2:把d盘任意一个文件复制粘贴到桌面。问题3:还有其它方法么?
任务3:把d盘任意一个文件Ctrl+c,Ctrl+v到桌面。问题4:你能把文本复制到桌面吗? 任务4:D盘找任意文本,复制粘贴到桌面。问题5:说说你的体会?
任务5:D盘找任意文本,复制粘贴到桌面的(?)。问题6:你还有问题吗?
或小结呈现复制与粘贴的两种方式:
4、文本大挪移
师: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将要进行文本大挪移,任务将由你独自完成。
师:这是老师交给你的两个锦囊,你可以随时查看。
师:此外,你还有提一个问题的权利,记住只有一个问题,想好了再说。文本的复制与粘贴练习(自主学习)
5、保存与提交
完成后保存在d盘,注意格式,同桌交换检查。
【课后反思】
学生上机操作“复制与粘贴”时,我巡视中无意间发现某位学生的一种独特方式——拖拽复制,这也是许多人拷贝文件的应用方式。课堂上,我简单认为这也是一种复制与粘贴的方法之一,没有加以深究,就当做一种新方法公诸于众了。课后,陆紫光老师提出了质疑,“拖拽”文件是不是“复制与粘贴”的一种新方式?他说,他在拖拽图片的时候,源文件不再存在了,所以这种方式不等同于复制粘贴,技科组同仁陷入了思考。我随即在电脑中操作一番,得到一个结论——同盘文件拖拽为“剪切粘贴”,异盘文件拖拽为“复制粘贴”。随后我举了个例子说明:“同个房间内物体的拖拽相当于剪切粘贴,不同房间物体的拖拽却是复制粘贴。”可以发现,在课堂上,我好像有“观”和“念”,但是,自身习惯性、经常性的拷贝经验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过程,终于,精彩观念窒息了。【备注:信息技术新教材已经用“拖放”替代了“拖拽”一词。】
上述例子给我也上了另外一堂课——教师的不知(无观念)会导致精彩观念的消亡,我们应当放慢节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探索的空间。这样未尝不是给自己时间,给自己机会。
第二篇:第10课 斟字酌句理文本OK
第10课 斟字酌句理文本
教材分析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电子小报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素材的搜集整理、版面设计、编辑制作等环节。本课作为电子小报制作的起始课,为了降低难度先由教师提供资料,对小报格式的设置要求停留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材料的整合上,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材料的整理和文本梳理等方面。
文件夹和文件操作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也是文件管理的基础,从本课开始,正式提出文件夹、文件的概念,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文件夹和文件的理解。
本课采用IT风云人物作为范例,是为了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渗透信息技术文化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性。练习中安排“当代毕昇”王选,也是希望学生了解中国信息技术文化,增强爱国情怀。
在编辑资料时会用到复制、粘贴功能,前面已学习通过工具栏、快捷菜单实现复制、粘贴,本课安排了更为快捷的方式——Ctrl+C与Ctrl+V。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形象,所以教学要更具体形象些。之前已经学过WORD的基本操作,所以这课一般能解决。教学目标
1.通过打开文件夹与文件,理解文件夹和文件的概念。
2.通过对多个文本的整理,掌握Ctrl+C和Ctrl+V快捷键的使用。3.通过对IT风云人物的了解,感受信息技术文化。重点难点
重点: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
难点:对多个文本资料的整合处理。环境与素材
1.创建相关文件夹,如“IT风云人物”文件夹,并在其中创建“文本”“图片”两个文件夹。
2.准备有关国内外IT风云人物介绍的文本和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乔布斯引入
师:拿出ipad或iphone手机,看老师手上拿着的手机 师:什么牌子? 生:苹果 师:它的创始人是谁? 生:乔布斯
师:对。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斟字酌句理文本,一起走近乔布斯以及更多的计算机(简称IT)界风云人物。
(二)文件夹和文件
1、打开文件夹
师:老师已经在同学们电脑E盘放了IT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我们一起看一看。师:打开“我的电脑”——双击E盘图标,打开E盘,可以看到E盘中的文件夹和文件——双击“IT风云人物”文件夹图标,打开“IT风云人物”文件夹,又看到了文件夹和文件。
师:诶,谁是文件夹?谁是文件?谁能上来指一指?(你能正确认识他们,文件夹和文件都很开心!)
师:其他同学认识它们吗?我来考考你们。(打开一个含有很多文件夹和文件的文件夹给学生判断)(你们很会观察并能做出正确判断!)师:老师就有个疑问了,你们是怎么识别出文件夹和文件的? 生:图标。(你说得真清楚,我听懂了。)
师:这是文件夹常见的图标,文件以不同的图标告诉我们它不同的类别。师:文件夹里可以放文件夹和文件,方便我们分类管理文件。
2、欣赏故事
师:老师已经把IT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分类放在文件夹里,在“图片”文件夹中可以查看人物照片,在“文本”文件夹中可以了解人物故事。
师:听说我们班同学很会看书也很爱欣赏故事!请你打开文件夹,欣赏吧。完成任务一:挑选你最喜欢的人物,欣赏他们的图片和故事。生:实践打开文件夹中文件,欣赏故事,分享故事。(师巡视)师:(操作中补充)同桌之间可以分享你欣赏到的传奇人物故事。
师:看了这么多人物故事,你最喜欢哪几个人物?如:苹果之父:乔布斯。(请三名左右学生)生:。。。(哇!你刚才一定认真看文章,用心思考了!)
(三)编辑故事
1、制作简单小报
师:看,这些是老师喜欢的人物,我把这些人物做成了一张小报,可以更方便地分享给更多的人。(展示范例1)师:怎样制作这样的小报? 为了方便你们制作,老师给大家提供了“IT风云人物”这个文档,同学们只要在这基础上制作就可以了。(你操作很熟练!)
①右击“IT风云人物”文档,选择“打开方式”——选择“ ”; 师:②将需要的文本“复制”“粘贴”到新文档中;(请学生上台演示)(你前面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师:强调:从原文档中复制,选择新文档再粘贴;在粘贴的时候注意光标的位置。【从原文档中复制,粘贴到新文档对很多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要多提醒多演示,另外粘贴时光标的位置也很重要,要给学生强调。】
师:看,接下来老师要变魔术了。快捷键复制粘贴,其中的法宝是什么?从书上P29“教你一招”找一找。
生:复制Ctrl+C,粘贴Ctrl+V(你很会学习!)如果学生在这就发现了错别字: 生:。。。(你真细心!)
师:你们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编辑,怎么可以允许这些错别字影响我们阅读。复制别人的资料,可能还存在一个语句不通顺,作为小小编辑的你们还要改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
完成任务二:参考范例,选择2~3个人物最精彩的介绍内容,制作成一份简单小报。
2、编辑小报
师:趁刚才同学们操作的时候,老师将小报进行了编辑,变成:(展示范例2)师:对比这两份小报,哪份更好? 生:。。。师:好在哪里? 生:。。。(评价:你真会分析总结!老师都佩服你!)如果学生在这就发现了错别字: 生:。。。(你真细心!)
师:你们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编辑,怎么可以允许这些错别字影响我们阅读。复制别人的资料,可能还存在一个语句不通顺,作为小小编辑的你们还要改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
师:老师把刚才我们同学说的总结成这五点,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一遍。
① 报头文字,大,加粗突出,色彩鲜明; ② 小标题文字,中,加粗突出; ③ 正文文字,小;
④ 字体种类和文字颜色不多,都很和谐; ⑤ 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
师:这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等下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就要应用起来了。完成任务三:根据小报制作步骤和要求编辑小报。
接上面:③对小报内容进行适当编辑,改正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④为小报标题,正文标题和正文分别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⑤将文件保存到F盘中,文件名可以由小报标题、座位号等组 成,如:IT风云人物a1。
师:我把小报制作要求展示在黑板上。
(师巡视,寻找特殊作品,如:有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改正了并编辑的较好的)
(四)作品展评
1、自评:对照小报制作要求,看看自己作品得了多少颗★
师:得了五颗星的同学请举手,没得星的同学请举手。(师记录)
2、师:谁愿意展示下你的作品?
师:你得了几颗星?优点在哪里?哪里还需要改进? 生:。。。
师:其他同学有要补充的吗?他的作品需要怎样完善? 生:。。。
2、再修改自己的文档,完成上交。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拓展练习
阅读有关“当代毕昇”的资料,并制作成小报。
要求: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字体和字号相对统一,色彩和谐
《斟字酌句理文本》评课稿
《斟字酌句理文本》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一开始以学生生活熟悉并与本课关系密切的乔布斯发明的苹果手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介绍乔布斯到马云等IT风云人物从而很自然驱动了任务一:打开“我的电脑”——“E磁盘”——“IT风云人物”。“IT风云人物”里有文件夹和文件,请学生说一说哪个是文件夹哪个是文件,并说明文件和文件夹如何区分。在学生说明之后,拿出档案袋比喻文件夹,并补充说明他们图标不同“文件夹”看起来像现实中的文件夹,文件则像图片、纸张。请学生看一看文件夹内的IT名人图片和资料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IT名人的及生平简介,这样可以很好地把信息技术和学生感兴的名人结合,体现了技术和人文的融合。
钱教师再展示IT名人的Word简介,从而很自然驱动任务二:制作小报,小报完成后则是师生一起探讨如何美化小报让学生在探讨、交流、鉴赏中学习提高,也引出任务三美化小报。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钱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任务明确、任务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一定要在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们认为钱老师在本课的概念“文件夹”和文件的讲解上可以再形象生动些。而复制与粘贴作为本课的难点之一,用的是猜一猜然后参考书本教你一招自主学习也是有欠考虑的地方,任务布置比较明确但层次性却不够强,另外一点也是多数信息技术老师所缺少的一点就是无法做到信息技术人文素养和技术做到充分的融合。
第三篇:字理识字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
拉堡小学 王 东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 —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 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3课后小记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第四篇:字理识字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 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1.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3.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
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
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
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
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记住形,读准音,了解字义。能自觉主动地识记生字,了解简单的识字方法。
2.学会书写4个字,认识两个新笔画:竖折折钩和撇折。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初步了解我国汉字的构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书写4个字。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实物投影、字理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认读“识字一”中学过的生字。
2.表扬认读时声音响亮,读音准确的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引导学生回忆识字的方法。
3.引入:你喜欢和更多的汉字宝宝交朋友吗?今天我们的识字课一定能让你们交上更多的生字朋友。谁能最快地把今天来的16个汉字宝宝都变成自己的朋友,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小精灵”。
(二)教学16个生字
1.看图激趣:出示课文情境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观察图画,引出本课生字。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16个字,指名认读,对能认识本课生字的同学表扬鼓励,问一问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的,使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3.将16个生字分成三类:学生都认识的生字;一部分学生认识的字;全班学生都不认识的字。
4.如果有生字所有学生都认识,则将那个生字画上记号,集体认读,并说说字义。
5.对于一部分学生能认的生字,将它们画上记号,请这几名学生当小老师,引导他们教会其他同学认识这个生字。
6.对于所有学生都不能认的生字,老师帮助,引导学生用简单有效的识记方法,认识它们。
如:
币:“巾”字头上加一撇就是“币”——人民币、货币、硬币、纸币。
舟:字理识字。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舟”的字理,让学生明白,“舟”就是船,从而记住“舟”字。
弓:弓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你们看看“弓”是怎样演变的。(出示图片)
(三)巩固识字
1.齐读本课16个生字。
2.用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豆、瓜、竹、米、木、禾、毛、皮、元、角、分、币、刀、弓、车、舟)。
3.选择生字口头组词。如:毛笔、豆子、西瓜、汽车、牛角、皮鞋。
4.游戏巩固。
“登山”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山顶上画了一面红旗,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参加游戏,队名由学生们自己取,每组学生轮流认一个字,每认对一个字,一方就向山顶前进一步,看哪一队先登上山顶,拿到红旗。
(四)小结
根据学生的认字情况,评选出本节课的“识字小精灵”。
(五)作业
和家里人一起认一认今天学的生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游戏:贴标签。
(在黑板上出示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图片如“豆子”“西瓜”等,准备好生字卡片。)小朋友,你们瞧,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来做小小管理员,把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请一位学生上台,取出生字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四个生字卡片,指名读。
2.激趣:“木”“禾”“弓”“车”这四个生字娃娃在外面玩得太久,都不知道回家了,小朋友们,你们能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吗?它们的家在什么地方啊?(田字格)
3.出示有拼音格和田字格的小黑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是怎样“住”的。
4.观察后,指名说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分布。如:“木”“禾”“车”的竖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5.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撇折。
出示新笔画,猜一猜这两个笔画叫什么名字。带读笔画名称。学生动手写笔画。提示学生注意,这两个笔画都是一笔写成。
6.观察每个生字的笔顺。
7.汇报交流。
木:横、竖、撇、捺。
禾:撇、横、竖、撇、捺。
弓:横折、横、竖折折钩。
车:横、撇折、横、竖。
8.学生先描红,然后把每个生字书写两遍。在书写前,提示学生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写字时,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而应该将一个字观察清楚再动笔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展示交流
把学生有代表性的写字作业拿在展示台上,集体评价。
《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注重方法指导:
如:教学“手”字,我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先猜谜语,再用课件显示手字的演变,激发学生学字写字的兴趣。学“双”字,则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发现规律,认记生字。
2、注重生活体验:
为了让学生了解手的作用,我将演奏乐器、体育运动、各种劳动的情景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还有,让学生在漂亮的卡片上印手形,说自己如何用小手给家人带来快乐。
3、注重情感渗透: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朗读的欲望。如:指导朗读他的话时,先出示兰兰洗手绢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兰兰当时的高兴的心情。指导读爸爸的话时,则是让学生想象爸爸与兰兰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感悟他们之间的亲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之中。【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学写“手、爸、双”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教育学生用行动表示自己对长辈的爱。【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手的作用。
【教学难点】 懂得用行动表示自己对长辈的爱。【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猜谜语:
(点击课件)“十个小娃娃,左右分两家,能弯又能伸,无嘴能说话。”
(谜底:手)
师:请小朋友举起你的小手晃一晃。
3、字理识字,出示课件:
古“手”字——今“手”字
4、学写“手”字:
⑴ “手”字是怎么写的呢?
(课件田字格中书写)
师:小神笔,拿出来。跟着写。
(课件再写,学生书空)
⑵ 我们再好好观察一下,要把这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什么呢?
强调:
这个字的第三笔一长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钩要弯一点,写在竖中线上,请小朋友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
展示、讲评学生写的“手”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胖乎乎的小手》。
板书课题:
胖乎乎的小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
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师:这双小手是谁的呢?
2、听课文录音。
3、自由朗读课文。
4、讨论:
⑴ 这双小手是谁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读第一自然段。
⑵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助了谁呢?
连起来说。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助了___、___和___。
5、大家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兰兰帮他们做了什么?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妈妈,帮爸爸,还帮姥姥。
三、品读课文 指导朗读
1、看看,兰兰是怎样帮妈妈洗手绢的:
出示洗手绢图。
⑴ 看图说说。
⑵ 你认为她心里会怎样想呢?
⑶ 指导朗读:
师:妈妈看到干净的手绢,多高兴啊。谁来高兴地读读妈妈说的话。出示课件:
妈妈拿起画说:“这双小手帮我洗过手绢呢!”
⑷ 评价。
⑸ 女生齐读。
2、学写“双、爸”:
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中的“双”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个字?
⑴ 比一比:
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⑵ 指导写“双”字:
学生书空。
师:这双小手,不光妈妈喜欢,爸爸也喜欢呢!
⑶ 这就是“爸”字。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讲要领:
撇捺要长一点,把“巴”字盖住。
学生练写两个。
3、出示第二幅图:
师:仔细观察,好好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与同桌练习一下)指名上台表演。
多孝顺的女儿啊,爸爸一想到这些,就嘴都合不拢了。谁来读爸爸的话。
4、师指导朗读。
男生齐读。
四、中休
五、指导朗读姥姥说的话
师:姥姥是家里年纪最大的人,兰兰非常尊敬她。
(出示姥姥的话)1、自由读。
2、指名读。评价。
3、师生赛读。
4、齐读。
六、总结
1、你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兰兰是个孩子。
出示课件。
2、背诵全文: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表扬、表扬兰兰吧!
(出示全文)
小朋友们读得很好,我们来试着背一下。
(删除后半句)引背。
再指名背。
大家背。
七、拓展延伸 了解手的作用
1、游戏:
印手。
2、引导学生说自己帮家人做过什么?
3、我们的小手除了做家务事,还可以做什么呢?
课件显示手的作用:
演奏乐器 体育运动 各种劳动„„
师:别看我们手儿小,作用啊可大着呢,我们的手还会说话呢!
师:(手语)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做暂停手势),小朋友们真棒(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们再见(挥手)。
第五篇:字理教案23
字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之《池上》教学设计
——柳江县白沙乡中心小学:罗秋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撑、浮”。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对“池塘”这个词语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池塘是什么样子的?里面都有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跟池塘有关的古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板书课题及作者、朝代)
4、交流:你对白居易有哪些了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在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得诗人之一。)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①:用字理析解法理解:撑、浮 课件出示:
(谜语:左边用提手,右边用一掌;手掌持竹篙,行舟碧波上。)
(谜语:一子掉水里,一爪把子抓起)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课件出示: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要求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3)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3、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思考: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古诗。
2、默写《池上》。
板书设计:
池
偷采 池上
不解 上
——唐代诗人:白居易
景美引人
浮萍开
童真童趣
白莲回
字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之《池上》教学设计
柳江县白沙乡中心小学:罗秋杰
0 1 1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