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岩石书——字理教案
字理教学设计
《岩石书 》字理识字析词教学设计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第二小学 韦 维
案例设计意图:
《岩石书 》是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本文生字较多,教学中,我就抓住“岩”、“册”“富饶”两个主要生字和一个关键词,运用图文演示法,按照图形--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顺序,运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教学,这样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既识字析词,感受中国汉字的无穷魅力,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富饶”、“化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运用字理与游戏中掌握生字、新词。
(2)在自读与合作中了解“书”指什么,有什么内容。(3)在朗读与想象中感悟“书”的巨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阅读的兴趣,鼓励有独到的读书见解。(2)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教法:引导,点拨,让识字富有情趣。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识记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字词卡、多媒体课件、石头、放大镜、自制书签。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同学们都爱上了读书。你都喜欢读哪些书呢?(学生汇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非凡的书。出示课题,齐读两遍。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
2、(课件展示岩石书)学生欣赏。欣赏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他们的作者是谁吗?(大自然)
这些是大自然在岩石上画的画,他会告诉我们很多大自然的秘密,我们称他为——岩石书。
3、板书课题。
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举起小手书空。
4、读课题。
5、学习“岩”字。
(1)你知道岩石在什么地方吗?(2)仔细观察这个“岩”字,你有什么发现?那什么是“岩石”呢?看着这个“岩”字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山石就是“岩”石。)
原来“岩”就是山上的石头呀!咱们来认识一下“岩”字吧,岩,甲骨文像山头有很多块石头。造字本义:突显于山体表面的嶙峋石块。早期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晚期篆文省去“山”,加(严,险峻),写成会义兼形声的“巖”,字形繁化。俗体楷书恢复甲骨文本义,写成“岩”。多直观,多形象啊!古人根据事物的意思造出这个汉字,我们看到这个汉字一下子就领会了它的意思,这样的字叫会意字。看看字形,想想意思就记住了它,多简单呀!
(析形索义,理解记忆“岩”字。)
6、在田字格中板书“岩”字。
二、初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鼓励学生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二)再读课文,在文中圈记生字。
(三)在游戏中师生识记生字,认读新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富饶、化石”。多种方法识记会写字:
1、有几个生字宝宝要和同学们做最亲密的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会写字)
2、指名认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吗?(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字形,积累词语。)
3、集体学习:赶快把你们的记字好窍门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生汇报)(1)运用多种形式,趣味识记:(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编故事或顺口溜,比较,联系生活„„)
区分座——坐
练习用“好像”、“变化”、“但是”说话。哪些字容易写错?你来给大家提个醒。重点学习“册”字的书写:
(2)出示竹简图,想象“册”的造字过程,知道“册”是象形字,指导识记“册”字。
通过“岩”字的字理析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无限憧憬,我会借机问学生:那岩石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看一下岩石的真面目吧,先出示岩石的图片。接着问学生:同学们看一看它哪像书呀? 引导学生说出:岩石一层一层的和我们一页一页的书在外形上很相似。难怪叔叔说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呀!我们现在的书是由一页页纸装订起来的。古时候的书可不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原来那时候还没有纸,人们把字刻在竹片上,把这一片片竹简用绳子穿起来,就是一册书。“册”就是照着书的样子画出来的象形字呀!一幅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汉字真是太有趣了。
这时我让学生合上语文书在封面上找找这个“册”字,学生们很快找到了“下册”。原来我们天天和这个字打交道。只要大家留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认识生字朋友。
指导书写:找关键笔画。“册”关键笔画是横,中间要写一样宽,横在横中线上。
(直观演示,形象感知“册”字。)
三、细读课文(1)读1~5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读书解疑后,电脑显示:
②岩石就是书哇!你们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③指导学生抓住“!”和“?”感情朗读,从而感悟“书”即岩石。④大屏幕显示配乐插图,师生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⑤小结,补全课题,师生再读题。(2)读6~11自然段。
①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分组合作读文。磊磊说:“这书上有图画吗?”这时候,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他呢?请拿起书,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②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读句:
借助课件感知地壳变化,结合上下文理解富饶,在读中领悟大自然的奇 妙和地质勘探的意义。然后紧紧抓住“富饶”二字进行字理教学。“富饶”是本课要求会读的生字,也是引领整篇课文的一个词语,理解这个词语对于把握全文脉络,理解文意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在课件中展示了“富”这个字,同时出示了该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富”为形声字,他的部首是宝盖头,在古字中,宝盖头很像一座草屋,我又出示了一幅草屋图,使学生看起来更形象直观。接着,我对“富”这个字的各部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以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宝盖表屋,有屋居住;每一口人,有田耕作;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因此,“富”为富足之意。
第二,我在课件中展示了“饶”这个字,同时也出示了该字字体演变的过程。“饶”为形声字,古字“饶”的部首食字旁像一个盛食物的器皿(出示器皿图),因此凡是食字旁的字一般与食物有关,因此“富饶”一词为“粮食”富足之意。
“富饶”他的本意为粮食富足,但在这篇文章中指的是什么富饶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祖国的富饶呢?在理解该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热爱的自然,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好习惯。
(3)读12自然段。
① 观看录像,了解地质勘探工作者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② 自读自悟第12自然段。(4)课中活动
① 说理想:川川和磊磊长大想干什么,你长大想干什么? ② 自由组合分角色读全文。
③ 自由选择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后交流。
①组读课后知识。
②组用放大镜观看石头。
③组上网查阅资料。
五、课外延伸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父母,约上朋友,到大自然里去读这本最大的书。师生齐读课题结束全文的教学。
教学反思:
《岩石书》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懂得岩石是一本特别的书,人们能通过它了解地质的变动,还能帮助祖国寻找宝藏。学了课文后,学生觉得太奇妙了。于是,我又趁机让学生补充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特别的书,如:树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它的年龄,循着胡杨树可以找到地下水等等。学生听后,教室里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哇,太神奇了!”“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看着一张张涨红的小脸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激情高昂地说“是呀,孩子们,宇宙中有多少特殊的书呀!小到一棵草,一株花,一块石头,大到一片海洋,一颗星球,只要我们认真去阅读,就能读懂许许多多的知识。”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有的说:“我将来要飞上天,去读天空这本巨大的书!”有的说:“我将来要到海里去读大海这本书!”有的说:“我要到森林里去和每一种树对话,读懂它们的每一种语言!还有的说:“我将来要利用大自然中的书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中午,我便惊喜地看到许多孩子的手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那就是《地球奥秘大百科》。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我欣慰地笑了。我想:这就是语文课人文精神的魅力吧,它就像一股清泉,静静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从这节课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字词,它对理解文本起到突破性、关键性作用。所以我抓住“岩”、“册”“富饶”进行字理品析,使学生理解字词更直观、更方便,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打好基础。
第二篇:《岩石书》教案
《岩石书》教学案例
老城镇中心小学 李喜花
学习目标
1.会认读“叔”等11个生字,会写“册”等8个字。
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阅读,理解勘探队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
3.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重难点关键
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初读感知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岩石书)
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朗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2.读读说说。
川川向叔叔问了哪些问题?
叔叔是怎么说的?
叔叔说的话你懂吗?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三、说话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师生角色对话。
师:这岩石怎么会像一本书呢?
生: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这本书上有文字吗?
生:有
师:这本书上有图画吗?
生:有,像书。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就像书里的图画。
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生:告诉我们很多道理。
师:你喜欢读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喜欢,岩石一层一层的,像一本厚厚的书。
四、总结谈话
1.回读全文。
2.读课文结句:说一说,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分组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上节课没写的六个字。说说哪个字难写,要写好这几个字应注意什么。
3.老师重点指导、范写“像”“叔”“册”三个字。
4.学生临摹,老师注意提示写字姿势。
5.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评议。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填一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正。2.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哪里有金矿,哪里有银矿。
3.完成词语花篮。
板书设计
岩石书
哪里有书? 岩石就是书
有图画吗? 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图片)
写着什么? 大陆 大海 高山 有什么用? 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第三篇:字理识字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
拉堡小学 王 东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 —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 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3课后小记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第四篇:字理识字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 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1.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3.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
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
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
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
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记住形,读准音,了解字义。能自觉主动地识记生字,了解简单的识字方法。
2.学会书写4个字,认识两个新笔画:竖折折钩和撇折。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初步了解我国汉字的构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书写4个字。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实物投影、字理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认读“识字一”中学过的生字。
2.表扬认读时声音响亮,读音准确的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引导学生回忆识字的方法。
3.引入:你喜欢和更多的汉字宝宝交朋友吗?今天我们的识字课一定能让你们交上更多的生字朋友。谁能最快地把今天来的16个汉字宝宝都变成自己的朋友,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小精灵”。
(二)教学16个生字
1.看图激趣:出示课文情境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观察图画,引出本课生字。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16个字,指名认读,对能认识本课生字的同学表扬鼓励,问一问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的,使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3.将16个生字分成三类:学生都认识的生字;一部分学生认识的字;全班学生都不认识的字。
4.如果有生字所有学生都认识,则将那个生字画上记号,集体认读,并说说字义。
5.对于一部分学生能认的生字,将它们画上记号,请这几名学生当小老师,引导他们教会其他同学认识这个生字。
6.对于所有学生都不能认的生字,老师帮助,引导学生用简单有效的识记方法,认识它们。
如:
币:“巾”字头上加一撇就是“币”——人民币、货币、硬币、纸币。
舟:字理识字。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舟”的字理,让学生明白,“舟”就是船,从而记住“舟”字。
弓:弓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你们看看“弓”是怎样演变的。(出示图片)
(三)巩固识字
1.齐读本课16个生字。
2.用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豆、瓜、竹、米、木、禾、毛、皮、元、角、分、币、刀、弓、车、舟)。
3.选择生字口头组词。如:毛笔、豆子、西瓜、汽车、牛角、皮鞋。
4.游戏巩固。
“登山”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山顶上画了一面红旗,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参加游戏,队名由学生们自己取,每组学生轮流认一个字,每认对一个字,一方就向山顶前进一步,看哪一队先登上山顶,拿到红旗。
(四)小结
根据学生的认字情况,评选出本节课的“识字小精灵”。
(五)作业
和家里人一起认一认今天学的生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游戏:贴标签。
(在黑板上出示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图片如“豆子”“西瓜”等,准备好生字卡片。)小朋友,你们瞧,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来做小小管理员,把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请一位学生上台,取出生字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四个生字卡片,指名读。
2.激趣:“木”“禾”“弓”“车”这四个生字娃娃在外面玩得太久,都不知道回家了,小朋友们,你们能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吗?它们的家在什么地方啊?(田字格)
3.出示有拼音格和田字格的小黑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是怎样“住”的。
4.观察后,指名说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分布。如:“木”“禾”“车”的竖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5.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撇折。
出示新笔画,猜一猜这两个笔画叫什么名字。带读笔画名称。学生动手写笔画。提示学生注意,这两个笔画都是一笔写成。
6.观察每个生字的笔顺。
7.汇报交流。
木:横、竖、撇、捺。
禾:撇、横、竖、撇、捺。
弓:横折、横、竖折折钩。
车:横、撇折、横、竖。
8.学生先描红,然后把每个生字书写两遍。在书写前,提示学生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写字时,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而应该将一个字观察清楚再动笔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展示交流
把学生有代表性的写字作业拿在展示台上,集体评价。
《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注重方法指导:
如:教学“手”字,我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先猜谜语,再用课件显示手字的演变,激发学生学字写字的兴趣。学“双”字,则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发现规律,认记生字。
2、注重生活体验:
为了让学生了解手的作用,我将演奏乐器、体育运动、各种劳动的情景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还有,让学生在漂亮的卡片上印手形,说自己如何用小手给家人带来快乐。
3、注重情感渗透: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朗读的欲望。如:指导朗读他的话时,先出示兰兰洗手绢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兰兰当时的高兴的心情。指导读爸爸的话时,则是让学生想象爸爸与兰兰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感悟他们之间的亲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之中。【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学写“手、爸、双”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教育学生用行动表示自己对长辈的爱。【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手的作用。
【教学难点】 懂得用行动表示自己对长辈的爱。【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猜谜语:
(点击课件)“十个小娃娃,左右分两家,能弯又能伸,无嘴能说话。”
(谜底:手)
师:请小朋友举起你的小手晃一晃。
3、字理识字,出示课件:
古“手”字——今“手”字
4、学写“手”字:
⑴ “手”字是怎么写的呢?
(课件田字格中书写)
师:小神笔,拿出来。跟着写。
(课件再写,学生书空)
⑵ 我们再好好观察一下,要把这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什么呢?
强调:
这个字的第三笔一长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钩要弯一点,写在竖中线上,请小朋友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
展示、讲评学生写的“手”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胖乎乎的小手》。
板书课题:
胖乎乎的小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
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师:这双小手是谁的呢?
2、听课文录音。
3、自由朗读课文。
4、讨论:
⑴ 这双小手是谁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读第一自然段。
⑵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助了谁呢?
连起来说。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助了___、___和___。
5、大家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兰兰帮他们做了什么?
兰兰用这双小手帮妈妈,帮爸爸,还帮姥姥。
三、品读课文 指导朗读
1、看看,兰兰是怎样帮妈妈洗手绢的:
出示洗手绢图。
⑴ 看图说说。
⑵ 你认为她心里会怎样想呢?
⑶ 指导朗读:
师:妈妈看到干净的手绢,多高兴啊。谁来高兴地读读妈妈说的话。出示课件:
妈妈拿起画说:“这双小手帮我洗过手绢呢!”
⑷ 评价。
⑸ 女生齐读。
2、学写“双、爸”:
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中的“双”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个字?
⑴ 比一比:
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⑵ 指导写“双”字:
学生书空。
师:这双小手,不光妈妈喜欢,爸爸也喜欢呢!
⑶ 这就是“爸”字。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讲要领:
撇捺要长一点,把“巴”字盖住。
学生练写两个。
3、出示第二幅图:
师:仔细观察,好好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与同桌练习一下)指名上台表演。
多孝顺的女儿啊,爸爸一想到这些,就嘴都合不拢了。谁来读爸爸的话。
4、师指导朗读。
男生齐读。
四、中休
五、指导朗读姥姥说的话
师:姥姥是家里年纪最大的人,兰兰非常尊敬她。
(出示姥姥的话)1、自由读。
2、指名读。评价。
3、师生赛读。
4、齐读。
六、总结
1、你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兰兰是个孩子。
出示课件。
2、背诵全文: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表扬、表扬兰兰吧!
(出示全文)
小朋友们读得很好,我们来试着背一下。
(删除后半句)引背。
再指名背。
大家背。
七、拓展延伸 了解手的作用
1、游戏:
印手。
2、引导学生说自己帮家人做过什么?
3、我们的小手除了做家务事,还可以做什么呢?
课件显示手的作用:
演奏乐器 体育运动 各种劳动„„
师:别看我们手儿小,作用啊可大着呢,我们的手还会说话呢!
师:(手语)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做暂停手势),小朋友们真棒(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们再见(挥手)。
第五篇:字理教案23
字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之《池上》教学设计
——柳江县白沙乡中心小学:罗秋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撑、浮”。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对“池塘”这个词语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池塘是什么样子的?里面都有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跟池塘有关的古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板书课题及作者、朝代)
4、交流:你对白居易有哪些了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在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得诗人之一。)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①:用字理析解法理解:撑、浮 课件出示:
(谜语:左边用提手,右边用一掌;手掌持竹篙,行舟碧波上。)
(谜语:一子掉水里,一爪把子抓起)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课件出示: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要求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3)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3、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思考: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古诗。
2、默写《池上》。
板书设计:
池
偷采 池上
不解 上
——唐代诗人:白居易
景美引人
浮萍开
童真童趣
白莲回
字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之《池上》教学设计
柳江县白沙乡中心小学:罗秋杰
0 1 1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