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

时间:2019-05-12 17:3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

第一篇: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

《黄山奇松》

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比喻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6个生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饱经风霜”、“屹立”的意思,并且会造句,关注文中大量引号、分号的用法。

2、结合资料,品读文字,讨论话题“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3、了解“总——分”的构段结构,感受比喻、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语段生动形象,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写什么?(松)-(黄山松)-写景文章 文眼——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1)生字词

(2)四字词

黄山奇松 情有独钟

山顶陡崖 潇洒挺秀

饱经风霜 枝干遒劲

郁郁苍苍 绿色巨人

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

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

2.读课文 评价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结合语境和生活理解:情有独钟

3.体会黄山松的奇特之一:生长位置奇特

四、指导生字词书写,10分钟练字、评讲。

第二课时

一、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6课——《黄山奇松》

二、复习

1、填空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生长位置之奇,是黄山松奇特之一(板书位置)

三、学习第2段

过渡: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文笔一起去欣赏一下黄山松,它还奇特在哪里?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的? 1.观察方法:

(1)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

一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景物进行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观察。二是移步换景。就是随着游踪,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

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作者是采用哪种方法来观察的,请有理有据的说一说。

(3)小结:通过阅读,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到了作者采用了定点观察,选择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由近及远(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了黄山松的奇美,并以此为顺序进行了介绍。2.介绍方法:

(1)黄山上处处都有奇松的身影,这么多奇松如何来介绍?当一篇文章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你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有详有略的介绍)

(2)是的,当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典型,有详有略的进行介绍。要求:请快速的读读课文,看看作者选择了哪几棵松树进行具体的描写,请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奇特的名字是为何而来?

交流①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作者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进行具体的描写)

②请3个同学分别读一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③发现了吗,它们奇特的名字是为何而来?(原来这三种松树都是因为它奇特的形态而得名的)(板书:姿态)

(2)请同学们再各自读读这三句(变红),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3)为什么我们读者会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在介绍三大名松时,用了这三个词(多媒体加点:如同、如同、好像),请自由读读这三个词前面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什么?再读读这三个词后面的部分,想想这又是写的什么?(前面的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松树的样子,后面的句子写的是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有心人,作者在介绍三大名松时,都是先实写自己看到的松树的姿态、模样,然后展开联想,(板书:先实+联想)中间用上“好像、如同”等词。这样,读者即使不能亲眼见到黄山奇松,也能在头脑中想象,黄山奇松的形象在们读者的心中就活了。

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三大名松奇特的形态。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6、品读精神(生命力强)

(1)课文第2自然段重点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奇松,其实在介绍这3大奇松时,作者也没有平均用力,(有没有发现?),作者所花笔墨最多的是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迎客松(3句);陪客松(1句),一笔带过;送客松也比较有特点2句,即使是着重介绍的三大奇松,作者也是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的进行介绍的。平时我们在作文当中,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也要注意详略得当地来描写。

(2)下面请大家再自由读读作者重点描写的迎客松的句子,细细的品一品,它除了姿态奇美以外,还有什么奇特之处让它能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请结合课前的预习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理解:饱经风霜 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①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

(形容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②想象: 课文中说迎客松饱经风霜,你能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想象一下,这棵屹立在黄山之巅的千年松,可能会经历哪些磨难呢?

像这样饱经了成千上万,风雨来电,夏阳冬雪,用一个词语形容,就是——饱经风霜

它虽饱经风霜,但仍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③所以,黄山松三奇在?(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板书:精神)小结:迎客松正是凭着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欢迎宾客的奇美姿态,和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它成为了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7、积累背诵

(1)黄山松是如此的神奇,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记一记。

(2)自己试着背一背记一记。

(3)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背不出的可以看书。四.学习第4段

黄山松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略写部分。

(1)指名读(你读到了什么?)(黄山松姿态奇特,千姿百态)(2)分句出示。这个句子很有讲究,谁再来读一读。

谁有发现?(3个分句;这些词都写出了松树的不同姿态,可前面是2字、中1字、后4字,富有变化,表达形式不同;比喻;语言简洁凝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黄山千姿百态的奇松(图片)欣赏了这么多的奇松,你们能模仿介绍三大名松的方法,试着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松树吗?(可以用上今天积累到的词语和“先实+联想”的表达方式)

可以先动笔写一写。(4)交流

(5)同学们,你们刚刚只写了一种松树,你能像第二自然段一样,再写两种松树,构成一个自然段吗?我们也可以像第二自然段一样,先写一个总起句,接着再分别介绍三种松树。在介绍这三种松树时也可以有详有略,大家先练一练,写一写。

16黄山奇松

位置 定点观察 姿态 有详有略 精神 实写+联想

第二篇:《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稿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稿 沈斌

教学目标:

1.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如“后园”;掌握课文中多个多音字的字音,如“空地”的“空”、“播种”的“种”,读准“吩咐”、“便宜”等轻声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居然”、“爱慕之心”等词语,并能用“居然”说一句话。

3.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4.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5.能正确抄写第10小节。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请两位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的姓名中都包含着父辈们、长辈们对你们的希望。如果不知道自己名字意思的同学,今天孙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亲,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好不好?

2.师:现在孙老师在黑板上也写上一个名字,你从这个名字中想到什么?看名字叫什么?(板书:落华生)师:你看到这个名字有什么想法?沈老师最喜欢举手的人,来,请你!

师:真聪明!他的真名叫许地山,是他爸爸妈妈给他起的名字。而落华生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师:那他为什么给自己取这个名字呢?今天我们学习《落花生》(教师板书),许地山写的这篇文章。我想学完之后,刚才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答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则是通过一种事物——“落花生”来说明如何做人的,即借物喻人(教师板书)。这类的文章,一般先要抓“物”的特点,然后从特点中概括出一些类似于精神品质的东西来,最后是把这种精神品质的东西用人做人方面的感悟。那这篇文章是如何写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课文。请你朗读课文,根据学习第九课《鲸》时的方法,分析作者围绕着“落花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换言之,就是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落花生的?请大家把书打开,自由朗读这篇文章。

预设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随机指导,让学生读准“后园”、“播种”、“吩咐”等词语。3.分清文章的主次,渗透写作指导。4.分组分段读课文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把课文初读了一下,有了一些进步,同时也让沈老师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习最可贵是要能发现问题,发现小问题一定有小进步,发现大问题一定有大进步,下面我要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问题,谁发现的问题小?谁发现的问题大?拿出笔来,把你发现问题的地方全都注上记号!

好多同学发现问题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有一个进步,有5个问题有5个进步。有的同学会说:“我一个问题也没有。”那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你确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全懂了,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全都由你来解答,好不好?

学生提问 师生解答 随机朗读 预设问题: 1.第三小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父亲来了,还很难得?

2.什么叫落花生?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目?

3.第7节为什么把花生和桃子、苹果、石榴进行比较?这说明什么?

四、抄写10、12、13自然段

第三篇:《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简笔画导入新课:

1.手绘一朵盛开的杏花,导:这朵杏花可能是春天盛开的杏花中其中一朵,也可能是春天里的第一朵杏花,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关于一朵杏花的故事。2.板书“一朵杏花”,齐读课题。

3.你觉得这是春天里第一朵杏花还是其中的一朵呢,说说你的理由。

导:竺爷爷和你想的一样,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课文最后一段,它主要写了什么?

二、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觉得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A探究第一部分(第1---5 自然段)

引导学习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划出对话中提示语,观察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

2、从人物对话的提示语言中,可以看出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注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理解。

3.思考:竺爷爷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为什么嘱咐小孩子明年留心?从中体会人物的心情以及心理活动。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竺爷爷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B探究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过渡段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齐读第二次对话:

2.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对话旁边加上提示语; •自学提示: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3.小组合作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出示:(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

4、小组展示汇报。

①小组展示,对比评价,朗读指导。

②思考:加不加提示语,哪种写法好?说出理由。③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5.对比两次对话,你有什么发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和人物对话写作方法两方面去引导)

6、文章中两次分两年写到了杏花的美丽,请找出相关段落及句子,读一读,体会竺爷爷观察杏花的认真,专注,严肃、坚持研究、一丝不苟的精神。C探究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指导朗读:突现“精确” “不能……也不能……”等词语,强调竺爷爷“精确观察,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

3.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简介竺爷爷的成就,加深学生认识。

师补充: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导:正是有了竺可桢一丝不苟,仔细探究许多个“第一次”探究精神与科学态度,才有了他取得的成就。

4.补充完成板书“第”,再读课题。来,让我们带着对竺爷爷的敬意再一次齐读课题。

5.思考: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四、拓展升华主题,谈谈收获

1我们从竺可桢的话中和取得的成就里,获得怎样的启示?

2送名言。(让学生用文中的话整理创作出名言或警句)【板书设计】这个板书还可以再精减一些!

第 一 朵 杏 花

杏花图

嘱咐留心

严谨踏实 哪天开花?

郑重记下

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坚持不懈

第四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

2、出示彩图,问:图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学生谈感受)

3、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3、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4、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6、上节课我们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谁能来说说你的想法。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试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你从竺爷爷身上学到了什么?

3、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为竺可桢爷爷写一段颁奖词,并在班级做交流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4、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精 确观 察 可

一 丝不 苟

“我是问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1.教学例2。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板书设计:连减应用题

[54—8=46(个)(46—22=24(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教学反思:为了能让学生亲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被我所学,为我所用” 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了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强大媒体表现功能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却又十分生动形象的游乐园小朋友在面包房购买点心的生动活泼的情况,使课伊始,趣即生。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下载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情趣昂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在新年前夕,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三只小动物处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根据Group and write的配图用英语描述学生们准备欢送会的场面。 2.能够听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并正确填写句子。 3.能够听......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分析 1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2 教学目标: a.在听听、玩玩、做做中复习及综合运用“There be”句型,复习第五、六单元的四会单词。 b.......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人:岳志芳 学校:东营区一中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 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罗蔚萍 【教学背景】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