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授课教师:自娅红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认识几分之一。
2、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运用
若干小圆片
五、教学方法运用
讲授、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谈话:同学们前两天过中秋节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帮老师的两个妹妹分月饼,老是分不均匀,你们可以帮帮老师吗?(出示教具让学生们平均分成2份。)
2、提问:
(1)、如果要使两个妹妹觉得我分的是公平的该怎么分呢?(师演示分法)
(2)、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用数字如何表示呢?
3、谈话这节课就来认识“分数”。用分数来表示。
(二)、新课教学设计
1、认识2。
(1)、师:刚才我们把月饼分成两半,那你能把长方形的纸片分成两半吗?分分看?
(2)、师讲解: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这个
1月饼的一半,也就是他的二分之一,写作:
2,那请同学们想想,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3)、总结: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图形或者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认识
(1)、师: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给了我的两个妹妹,可是现在老师爸爸和老师的妈妈也要吃该怎么分呢?
(2)、活动:
邀请学生上来讲解你是如何分的。并且介绍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4(3)、拓展练习
3、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我们来做做小裁判看看谁吃的多?(出示月饼,分别把月饼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看看谁吃的多。)
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七、教学板书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读作:二分之一 读作:四分之一
八、课后反思
第二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1~ 93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写数学周记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明写的一篇周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8个月饼我们平均每人分几个月饼呢?(2个)其中有一个水果馅的月饼我和哥哥都想吃,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平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1/2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全班同学自由读表示1/2意思的这句话,要求重要字词重读。)
2、折1/2
学生用圆形纸片折1/2
3、判断: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4、认识1/4
回顾周记:小明和哥哥分一个水果馅月饼,分完之后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也能吃到这个水果馅的月饼,那应该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1/4)
5、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圆形的1/4?并上色。
(1)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6、学生自由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
小结:像1/2、1/4、1/5、1/8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整理,涂一涂与折一折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 2题
【这一部分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达到学以致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第三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1/2(1)指导认识(课件)
师:这块月饼,两人就是每人一半,陈老师应该从哪里切?也就是把它怎么分?(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生书空。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2到3个,同桌说,全班说。)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3.动手实践,折1/2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生汇报。
(展示不同的几种折法)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
师:再看看,阴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样是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4.认识其他的分数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2)汇报:你折出的分数是怎么来的?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师拿出一张三分之三,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追问:一个是三分之一,两个是三分之二,三个是?(4)师:同学们真能干,大家互相看一看,不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吗?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5)师: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
(6)师指出:像1/
4、1/
8、1/
3、1/6„„都是分数。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6.出示课本103页,“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武潭镇中心小学 王姣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0~91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月饼图,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若干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农历8月15是我国的什么节日?(中秋节)小朋友们,在中秋节会吃到什么?(月饼)。王老师也给同学带来了一个大月饼(出示月饼图),这月饼里可有学问,老师先提几个问题。
2、妈妈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小明和小红,那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月饼呢?(2个)。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小红,那每个小朋友分几块月饼呢?(1个)。
3、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板书)
4、那妈妈现在只有一块月饼了,能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吗?(能)(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板书)每人分得多少呢?(一半)
5、你们会分吗?老师这里有一块大月饼,想请人分一分,上手吧!(小朋友动手分)
6、(月饼平均分成2份)小朋友们看,月饼被分成了几份?(2份)比一比,这俩份的大小一样,这个小朋友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7、小结:把这块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你们说的一半
8、这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预设1:学生回答12,听说过这样的数吗?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预设2:老师介绍,月饼的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1)初步认识1|2
1、把一块月饼怎么样?(手势)(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2.把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一份是这块月饼的1|2.2、我们知道了1|2的意思了,你知道怎么写吗?先写横线,代表平均分,再写2,表示分成了2份,那要表示这样的1份,就在上面写1.3、谁来读一读(2人单独读,齐读)
4、这一份是月饼的1|2,(手指另一份)那这一份呢?(也是1|2)小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5、现在能不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这1|2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动手探索1|2
1、这是月饼的1|2,瞧,这儿还有一张长方形纸,那它的1|2又该怎么表示呢?活动一小组合作要求:单独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再在小组内讨论,怎么得到长方形纸的1|2;汇报展示。
2、谁第一个上台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上台演示)汇报展示(三种:横着、竖着、斜着)
3、(课件出示长方形纸的三种折法)这三种折法各不相同,凭什么说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呢?这三种折法都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而且涂色部分正好是其中的……(1份)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那每份就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
4课件出示判断题)这四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吗?哪些是?(第二和第三个)。第一和第四个图形不也是分成了两份了吗?(它们的两份不是一样大的。)准确的说它们没有……(平均分!)
5、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苹果、一个长方形还是一个正方形,咱们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王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二分之一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不对?
2、认识1|4(1)引出认识1|4
1、一块月饼俩个人分,每人分得这块月饼的1|2,现在又来了2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活动二小组合作要求:用圆代替月饼分一分,单独完成表格;再小组内讨论
2、汇报展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2)折1|4
1、这张正方形纸的1|4是什么样的呢?动手折一折,再用彩笔涂上阴影,表示出它的1|4.活动三要求:自己动手折出它的1|4,并用阴影表示;小组讨论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
2、汇报:你是怎么得到正方形的1|4的?
3、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的1|4?(小结:折法不同没有关系,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都是它的1|4.)
3、认识几分之一
1那认识了12,1|4之后,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生1:我想认识八分之一。生3:我想认识十六分之一。)
2教师板书学生所的分数:1/
4、1/
8、1/
3、1/6……你能用刚才折一折的方法,把你最想表示的这个几分之一用斜线涂出来吗?行吗?拿出准备好的纸片折一折并涂一涂,开始!(巡视指导)先表示完的同学可以展开来想一想,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又是怎样表示的? 3现在王老师最想知道,你把纸片平均工资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谁每个到前面来?汇报展示。
(三、)运用分数意义,比较分数大小
1、那老师有一个问题: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那么,相同的图形,比如出两个圆一模一样大,能不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呢?
2、(收集学生中用圆纸片表示不同分数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写出对应分数:1/
2、1/4)请同学们仔细地比较这里的涂色部分。你能说一说,这里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更大一些?(二分之一)王老师有个问题:明明这个2要比4更小,怎么二分之一反而会比四分之一大呢?(四分之一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更小一些,而二分之一只分成了二份,每份就更大一些。同样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每一份就越……小
3、那在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之间,我们应该用上什么符号?(大于符号。)
4、(出示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如果张老师表示出它的八分之一的话,你觉得八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相比会怎么样?(更小!)
5、这是同样大小的圆形,咱们比较出了分数的大小。那同样大小正方形,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你们觉得表示出的分数能比较大小吗?
6、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四位同学准备的图形正好一样,那谁表示出的分数最大,谁表示出的分数最小呢,马上比一比。学生组内相互交流。
(四)、认识分数的写法与各部分的名称
1、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分数也不例外。中间的这根线表示平均分,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在我们的教材上,给它这样命名的,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一个数表示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我们教材上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分母。上面表示几分之几,跟分母很有关系,起了个名字,叫分子。
2、(出示卡片)17,1|9,1|15,1|20,5|16,认分母分子,读分数。
(五)巩固练习
1、书91页做一做
(六)生活中的分数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运用了直观积累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实物、折线、分线段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知道了几分之一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课上,同学们用眼看、动口说、动手折、动手画,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又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交流亲身的体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圆形纸片2张、梯形纸片2张、准备练习的图形作业、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为1/2(填在月饼实物图上)。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要求学生一边空书1/2,一边说说什么是1/2)。
提问:这一份是整个饼的1/2,那么,另一份呢?为什么也是它的1/2呢?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形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别指出那一部分是圆的1/3),谁会写1/3?一位同学上前来板书,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3.把一个圆形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的1/3。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让学生用三等分的长方形纸动手折出三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三分之一。提问:我们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提问:能说这个(指长方形纸片的1/3)是那个圆形纸片的1/3吗?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幅图中1/3表示的意思)(板书:是谁的)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6.让学生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直尺上的刻度1,2,3„„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写出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7.口答:(老师板书:1/2, 1/3, 1/4, 1/5, 1/10„„)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它们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互相说)每个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分母就是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分母就是3„„(使学生明确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提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
(三)巩固练习
1.那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片,分别折叠出它的1/2, 1/4, 1/8,并涂上颜色。提问:折出它的1/2,分母是几?应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
折出它的1/4,应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根据什么?
2.在每个图里选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将准备好的图形片练习)
提问:每图中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哪一部分有关?分数的哪一部分决定涂颜色的份数?
3.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见书本)
提问:第4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分数表示?(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4.写出下面各分数(要求: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数线不要画太长,分子、分母上下对齐)
(师读生写,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本上)
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七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5.出示梯形纸片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4吗?为什么?
谁能在这个梯形的基础上再折一下,使每份大小相等.
提问:这样每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四)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平均分实物,折纸分线段,初步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小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象1/2, 1/3, 1/4, 1/5, 1/10都这样的数,是分数。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写作:1/3。
1/3在写作时注意:
分 分 分1.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子 数 母2.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顺序性。
线3.分母与分子要在一条直线上。
归结:分数中要注意:平均分是谁的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从整数可以分开始,到不能用整数来分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数的需要,在分月饼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
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三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
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画线段从中认识1/2, 1/3, 1/4, 1/5, 1/10这些分数的表示,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如下: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想想此事我认为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这样来得太快,学生一时不能够接受,假如这时我能让学生说说这两副图的区别,他们就会发现份数变大,但是每份的大小就变小,这样就避免学生用整数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总之,这堂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我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