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教学反思:
周 长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 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⑴
⑵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
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 6分米8厘米2厘米 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孔春兰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紧张忙碌中,也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的一个过渡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以认真的态度学习。
作为青年教师在不断的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的同时,更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丝不苟,学习他们的认真努力,学习他们对我们犯错后待人的宽容,学习他们将智慧与爱心传递给我们的无私!在这里我对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说:“谢谢您!”
二、以满腔的热情教学。
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三、重视家校的沟通。
本学期为了便于家校之间的沟通,我和家长们之间开通了飞信,可以及时交流作业及班级情况,班级通知。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的近况。
四、继续抓好常规教育。
“习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这样的道理我们明白,学生也懂。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句空话。所以,我在抓好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中,我注重做到三点。1.用心
如:开学的第一天,我就下了这样一条制度:我们由低年级进入高年级,二楼的活动空间很小,规定任何同学,在走廊里不许你追我赶,不许趴在栏杆上,上下楼梯一定靠右行。讲完之后,我就带领学生一一进行了示范,并对学生讲了他所存在的危险性,当然也说了,如果违反、我会给他适当的惩罚。并让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发现违反规定的赶紧告诉班长,班长通知老师,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会一定马上处理,有时我也会去楼梯上走廊里看看孩子的活动情况。
其实,在我们班级工作中有很多细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想。如:上三年级了,学生开始用钢笔写字,我发现有的孩子钢笔不下水的时候,他就想使劲甩一下,看看能不能出来。我就教给学生,千万不要甩,如果有水,会甩的到处都是,你可以轻轻的捏一下钢笔的肚子,让钢笔水慢慢的出现在笔尖上,就能写出字来了。
2、方法
如,对于班级的晨读习惯培养。
这是我和语文夏老师共同商量的方法。首先我经常跟学生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大家一定不要丢掉。刚开始,班上人少时,老师督促学生自读。当班上来了10多名同学之后,老师会在班级中选出一名口齿清晰,声音响亮、有号召力的同学每天领大家晨读,教师就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学生怎样看书、怎样拿书,怎样大声朗读。这样坚持做了一个月,学生基本知道了晨读该做什么。后来,我发现班上读书的声音很小,老师也不能每天喊大声点、大声点。我们就注意培养几个领头雁,有时候悄悄的背后鼓励他们:你们都是班上的朗读小标兵,班上的领头雁,早晨来了,看谁能把班级的晨读和课堂上的朗读带动起来。因为有了领头的,大家读书的声音渐渐地洪亮起来,因为这几个同学读书非常注意感情,其他孩子也跟着慢慢学起来。所以,的确方法很重要。
3、坚持
所有好的习惯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需要不断的训练、不断地督促,长时间坚持,直到形成习惯才能够养成。
总之,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课堂作业
一、测量
练习一
1、画一条2厘米6毫米的线
段。
2、填空: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8千米=()米 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1000米=()米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5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一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56+74= 68+52= 86+77= 58+94=
2、书17页第2题
练习二
1、竖式计算: 练习三
1、竖式计算 638+93= 697+235= 475+126= 532+407= 169+450= 986+114=
2、书19页3、3、4、4题 643129= 305456= 705325=
2、书25页2、2、3、3题
练习四
1、竖式计算,并验算:135+48= 746+219= 637+268= 200136= 408-57=
2、书30页第6题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生源及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六位学生。骆春、李凤、程文武和张冲同学岁数较大,对数字很有好的掌握,加上学习态度良好,所以解答能力较强。何泽西最小,对小小的东西很好奇,比如对一支铅笔能弄玩整天,写字比较慢,作业勉强完成。陈国庆有进步了,只要集中精神就会很好。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加、减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试题,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熟记7、8、9的乘法口决,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学会乘、除法竖式的写法,会用竖式熟练地计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4、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5、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竖式加法连续进位。
2、竖式减法连续退位。
3、建立“倍“的概念。
4、“比多”“比少”的应用题。
四、教学进度表
(一)、万以内加减法笔算。(28课时)
1、笔算加法 14课时
2、笔算减法 1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3课时
(三)、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39课时1、7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9课时2、8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9课时3、9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15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6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四)、是、分、秒的认识 5课时
(五)、总复习5课时
五、教学措施
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继续加强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注意发展聋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洑水镇小2018-2019学上学期三(3)班数学工作
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 参考率100%;及格率95%以上;优秀率 75% 以上;人均分85分以上。抽考、调考、统考全市综合排名位居前8名。面向全体,防差转差措施有力,效果良好,50分以下潜能生率小于5%。全镇抽考摆尾学生数比例低于平均值。
(二)、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四)、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五)、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6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8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千米的认识………………………………………3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4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
四边形………………………………………………2课时左右 周长………………………………………………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左右 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