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一些新的教学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就课堂教学这一块,我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了优化教学情境对于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感受用心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带来了我们对“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这一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乐学
创设情境
质疑
价值
心理学认为情境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中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的矛盾。
因此,我们一起探究了“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学情境”这一问题。“乐学”亦就是乐于学习,从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情境则是兴趣产生的基本因素,兴趣只能在一定情境中产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问题突显,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中就有情境创设不恰当。
关于“创设情境”,有些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有些课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有些干脆就是把课本情境图片做成课件,费力、费时而效果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探索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学习。此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在研究中,我们没有特别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而是提出创造的乐学情境能适用于3-6年级的学生,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感受。
实验开始,首先,运用某一位教师的单独的智慧,备课,做课件。这堂课是抽取了五年级的学生上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所以整堂课下来,效果不错,学生也挺配合。但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在乐学上似乎 还是不到位。
实验表明创造情境不难,但如何创造出有价值,又带乐趣的情境,还是需要费工夫的。我们究其原因发现:
1.创设情境要恰到好处,不能整堂课贯穿到底。如若随意创设情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然而,情境提出适时,则会引起学生注意,顿时产生思考,讨论与联想,进而产生质疑,这也就达到了情境的作用。
2.要带有生活性,与生活相关,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去了解,探究的价值。世界万物无疑不是相联系的,一旦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了自然界的问题,他们会有些许的成就感,会感叹知识的神秘与奥妙,他们也就会更加投入与学习当中。这也就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自然会感觉学习轻松了许多。
3.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这样的情境才能说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其内涵。一味的讲究创设情境,却忽视了教学内容,这样创设情境既失去了他原本的效果,又达不到让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
4.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思考,创造的情境要具有目的性,新颖性。在情境的创设中,我们一定要带着目的性去找寻,只有明确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围绕这一目的去思考,去创设;当然创设需要探究,不能随意,但凡新颖的事物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5.形象的情境更适合学生。试想想,情境是可见的,实际的,那样学生能直观的感受,由此帮助他们联想,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6.乐学以至于质疑,所以我们提供的情境必须具备问题性,能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这样以学生为主,我们为辅的带领学生去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的讨论,我们重新出发,再以此课题备课。抓住之前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改造,结果出乎意料。整堂课重点突出,学生积极参与,真正达到了学生乐于其中,学于其中。
总之,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具备新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也使我们的课堂氛围充满新时代的气息。
第二篇:情景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科技、历史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不论选取什么素材,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情景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2、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才会形成自己真实的体会,才会发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会形成情感、价值观。
3、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既指设置的教学情景在时间上要合理,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指一堂课教学情景的数量,做多适可而止,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教学情景过多,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景背后知识的关注。
4、教学情景的设置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更愿意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选择情景素材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还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5、教学情景的设置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良好的个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积极的情感氛围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教师要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素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对学习素材的正确认知。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进行情景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景教学不是演戏,而是生活。教者本人要首先进入角色,用真心去感染他人。如果教者在演戏,学生必然要当观众;教者认认真真地生活,学生便会与你共享。(2)不囿于教材的设计,要驾驭教材。唯此才可使学生不做印刷符号的奴隶,教者也才可取得主动。(3)不为设计而设计,要使设计服务于教学法。离开了设计的这一目的,任你的设计有多精彩也没有实用价值。教学是严肃的,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虚假。(4)不要失去自我,要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一位教师的绝妙设计对另一位教师来说可能会糟糕透顶。认真回顾实验的过程,总结实验经验,觉得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力争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读“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有感
济水东园学校 欧爱军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基本特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情趣
现在许多教师在压抑中教学,学生在压抑中学习,使学生厌学情绪愈演愈烈。所谓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情景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就是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重参与
所谓参与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策略就是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有足够的参与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重感悟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这种学习收获更
大,所以它是一种认识活动的飞跃。情景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画、语言等。重实践
能力和智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情景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形成习惯的过程。由于平时怕麻烦,或是条件不允许,往往忽略情景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学生不但容易遗忘,而在实际交际中难以运用。而在情景教学法中,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教师能给全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或是组织者。周围的气氛感染着每个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驱使每个学生开口讲英语。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变到积极的态度上来。依据李吉林情景教学法理论,结合平时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活动课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导演的作用
英语教师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地分析所教课程便指定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使英语活动课成为自由活动课。每次活动课应有活动课的目的,要有活动形式,要有参加活动课的对象等。如学生学完了“参观公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活动课,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有关公园、动物园的词汇,以及有关公园、动物园景物的词汇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编剧的作用
英语活动课的形式应多样化,英语老师有必要编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材料,供学生在教室里上活动课使用。
3演员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英语活动中不但是导演、编剧,还应是一位好演员,一个受学生欢迎、尊敬的好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要靠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亲切、和蔼的工作态度,赢得学生的爱戴。在活动中应和学生打成一片,扮演段剧中的角色。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更高,更浓。观众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充当着观众的作用。(1)要仔细观察活动课是否人人参加。(2)全体学生参加的态度是否积极。(3)准备工作是否充分。(4)学生各组的搭配是否合理。(5)整个活动课是不是活跃,部分学生是否有创意。(6)活动课是否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5评委的作用
每节活动课结束前,教师应作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总结。这就是教师作为评委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首先应表扬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篇:浅谈情景教学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申梦园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利用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情境教学法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并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角度来微谈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情境的创设和情境创设中的启示。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着眼点在于“境”,以“境”来牵动“情”。而这个“境”就是基于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提炼和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认知的教学情境,“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情境来激发的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激活教材、课堂和学生。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更好地进行。
【1】 1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二、情景教学法的创设方法
1.运用艺术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的魅力是惊人的,那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
【2】高中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几乎都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尤其是区域地理,有形亦有情。教育和艺术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育应该探索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像艺术那样吸引学生,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多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去创设情境。
图画是形象直观的,尤其是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师可以运用三板技能,在课堂中边讲边画,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大规模海水运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倒置的三角形来代表各大洲,粗略地画出个大洲的轮廓和位置示意图。然后再用红色粉笔画暖流,蓝色的粉笔画寒流。这样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把复杂的地理知识,通过简介的图画展示给学生。
音乐是一种不同于文学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虽然不如文学作品那样一目了然,但是通过由精炼的歌词和跳动的音符组成的音乐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独特的,甚至是震撼人心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音乐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性,从中发掘地理音乐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地理情感的培养。比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根据这一音乐情境,让学生参照课前收集的西北地区景观图,从中找出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荒漠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带领学生去思考歌词中造成作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怎样才能帮助他恢复原有家乡的碧水、蓝天、草原面貌。通过听音乐,看歌词不仅能抒发学生的音乐情怀,还能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去领悟地理情感。
表演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体会角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个人才艺的展现,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产业转移知识中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富士康企业经历了从台湾→深圳→郑州的转移过程,有人说,接下来富士康将要来到兰州,今天是兰州招商引资的大会,把大家分成企业代表、市政府工作人员、普通群众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去扮演角色,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参与思考。
【4】【3】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2.运用活动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地理活动情景的创设像观测、实验、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而支撑自己的结论,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时,热力环流现象是一个相对宏观、抽象的知识,我们很难去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原理。这样可以通过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现象。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放在一个玻璃缸的两端,用塑料膜封严然后在冰块盆的上端戳个小孔,点燃一支香放入孔内让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进而得出,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有效的培养其观察和操作能力。
【5】3.结合生活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比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富士康迁址到郑州的原因,这就要考虑郑州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
4.通过问题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抓住时机巧设问题,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去创设情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规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节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思考古代人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当今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如果可以选择,你喜欢古代的交通方式还是现代的交通方式,理由是什么?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这些问题循序善诱,进而总结出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5.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创设情境,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辅助工具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对地理学科的运用更为有用。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抽象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会给学生创设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其声形并举、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收到形声结合和情景结合的综合效果。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课时,结合多媒体运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可以播放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相关视频材料,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再结合课本上的文字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灾害知识并增强防灾抗灾意识。还有在讲必修一第一章节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球运动的动态立体图,这是传统板图板画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7】
三、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建议
1.加强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情境教学法给地理教学法的改革带来了一沐春风,老师们都纷纷效仿创设情境想借机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对情境教学认识不够深,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作为课堂导入。还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过多过量创设情境,使各种情境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只是投入到情境环节中,却偏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最后情境创设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理论的认知,使其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地理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首先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熟悉的场景,来激发他们内在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带着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这样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尤其是问题情境,还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8】 4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认知心理。只有这样,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由过去“遵”师重道转变成“亲”师信道。“遵”师的意思是遵从、盲从,而“亲”师则不同,它是旨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师生观。这种新型师生观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
四、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遵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岳飞.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3(07):150.[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3):10~14.[3]周雍萍.如何发挥音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23~24.[4]周河昌.“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5(11):25~26.[5]陶力越.基于主题情景式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2015(04):48~50.[6]夏菁.《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热力环流[J].新课程(中学),2013(09):150~151.[7]蔡庆丽.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地理,2005(3):51~54.[8]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02):45.
第四篇:情景教学
“情境”让概念教学更生动
―――――《可能性》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且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教法比较机械单一,往往就“概念教概念”,所以学习数学概念时,学生常常体验枯燥之苦,经受乏味之困!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新增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概率方面的知识,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陌生又熟悉。“可能性”在教材上的呈现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如何把简单、静态的知识处理成生动、丰富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快乐的学习概念性知识。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概念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了所学内容的具体情境中,驱动学生以更饱满地热情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随同老师与学习内容情境共欢乐。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概念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黑色棋子的盒子。
师:这个盒子里只装有黑色的棋子,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黑色的。
师:你呢?(指另一同学)
师:你们都说是黑棋。谁能说说理由?
生:这个盒子里只有黑色的棋子,不论怎么摸,都只能摸到黑色的棋子。师:当一件事件只有一种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板书:一定)师:在这个盒子里能不能摸到白棋? 生:不可能。
师:这词用得好,当事情确定不会发生时,就用“不可能”描述。(板书:不可能)
2、出示另一盒子,只装有白棋
师:这个盒子只装白棋,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你将会怎么描述? 生:我一定摸到白棋。生:我不可能摸到黑棋。3、师混合两种棋子。
师:现在我把两种棋子都倒入空盒子里,摇晃一下,现在如果你来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生:我会摸到黑棋。师:你一定会摸黑棋吗? 生:可能黑棋,可能白棋。
师:当一件事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时,不知道哪种情况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4、师小结: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种判定事情发生情况的用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创设“摸棋子”情境,通过师生的交流,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情境的设置,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概念、方法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片段
二、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概念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请同学们选择这三个词来描述。师:我这儿有一枚硬币,你猜猜会在哪只手里?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教师演示:摊开左手,手上是空的。师:现在你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生:右手。生:一定在右手。师:有没有不同的描述? 生:不可能在左手。
师: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你猜落在地上,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通过猜硬币游戏,让学生游戏过程中对事件的发生进行描述,在语言的表述中慢慢体会理解概念的含义。] 片段
三、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师:元旦快到了,我们班上正筹备元旦联欢会,会上每个小组要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类别有跳舞、唱歌、朗诵、相声、小品和其他等六类。各小组想准备哪种类型的节目呢? 指名说说。
师:看来想唱歌的小组比较多,可每种类型节目都要有,怎么办呢?我们抽签决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还有一个要求,抽签前要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
师;如果还是这六个签,要想让每个小组同学都不可能抽到小品,该怎么办? 生:把小品拿走,换成别的。师:我把“小品”换成“唱歌”。
师:要让每组同学不可能抽到朗诵,又该怎么办? 生:也换成“唱歌”。
师:现在再让各组抽签,情况会怎么样?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师:看来可能性也是有大有小。
[通过“抽签”,又把对可能性的描述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离概念到把概念回归到生活中的过程,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 片段四:利用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奖励同学一个故事。边听边想:这个故事里蕴涵着怎样的数学知识。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死牢。按照当时该国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则死,你们认为奴隶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让学生回答:可能摸到“生”,可能摸到“死”)可这个昏庸的国王一心要让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把盒子里的写有“生”的纸条拿掉,换成“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让学生回答:一定摸到“死”)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终于想了好办法。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给奴隶选择时,这个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看也不看,猛得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惊呆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生:留下的纸上是“死”,人们会推测吞进肚里的是“生”,那么奴隶就不可能死了。)
[通过本故事的讲述,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后续猜测,加强了对学生概念性知识的再次巩固。更通过本故事,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有着强大的威力,人们运用它可以拯救生命。]
案例反思:
基本概念的教学,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概念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应始终贯彻于整堂课,让学生欢乐的气氛中,乐学、想学、勤学、有创造性地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概念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更愿意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孩子也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往里面装。本课,我创设了“摸棋子”的情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概念的学习,尊重孩子的生活基础,紧密联系了数学和生活,使孩子们在未学之时对概念就已经有了一份亲切感。随着情境的展开,在师生的交流中,缓缓地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遥远的数学概念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生硬的数学概念并难以理解。
二、设置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我设计了“猜硬币”活动,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说说每次的猜测结果,把概念蕴涵于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更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能力。
三、还原于生活情境,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数学是客观的。因为数学里没有优美的故事,少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色彩。数学惟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才能绽放生命的活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才能提升数学的真实魅力。本课授课时,正是班级准备元旦节目期间,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入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准备什么表演节目。通过边抽签边描述,让学生学会用刚学到的概念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在表达口述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应用掌握的概念。
四、蕴育于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本节课末,通过“生”与“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胜者,一个奴隶用数学知识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数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呀!学生心中感慨。也就在此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五篇:情景教学 教学设计
浅谈情景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姓名:费云华
指导老师:安玫
专业:语文
教育班级:0907班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体验与学习,而情景教学在近年来得到了深入推广,也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感知,自主体验,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超越了文本。而《秋天的雨》这篇教学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主题,在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体现情景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
情景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
引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体验与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创新,实现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文本
一.教材的定位与实际的分析
1、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三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一组以秋天为专题的课文。《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写秋天。都说“万美之中秋为最”,那如诗、如画、如梦的秋天,总能给我们美的享受。在作者的笔下,秋雨是一把钥匙,把五彩缤纷的颜色撒向大地,把香香甜甜的果实送给果林,而且还能吹起小喇叭,预告冬
天的到来。课文以秋雨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的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得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对于文章中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理解还不够深刻。
3、教学目标的定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热爱。(3)积累好词佳句。
4、突破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 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或联系生活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
(二)学法
语文课程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整节课的设计基本选用“我想读,我要读,我乐读”的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实到实处。而我则以一为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并作适当的指导,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一种主体意识。
三、教学过程
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为2课时,本篇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第二课时张开的设计。
(一)品小诗,揭示课题,设悬念,亲近文本 1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在一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秋姑娘为答谢我们对她的厚爱给我们送了一份厚礼,这份厚礼就是小诗,然后以秋姑娘身份请求帮忙读好这首小诗,(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读这首小诗)读得好的,秋姑娘就把这份礼物送给谁,这样,学生自读自评,兴趣高昂,都希望能得到秋姑娘送给他们的这份厚礼。(把小诗写到彩色卡片上作为礼物)再以为这首小诗取个好听的名字为由,揭示课题。
2倾听范读,掌握技巧
学贵在有疑,在学生读完这首诗后,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你们读完之后最想从这份礼物中知道一些什么?(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光盘范读,(那亲切、轻柔的朗读声加上飘飘洒洒的雨丝,学生一边倾听,一边走进文本,就像置身于秋雨之中,如痴如醉。)范读的利用这对于模仿能力还很强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为了让他们在朗读上有依可寻,学生在倾听文本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在听中掌握朗读技巧,在听中思考问题,在听中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独立自学的能力。
(二)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品,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落实朗读。1问题切入,走进文本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里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对秋雨的感受,引导学生读出秋雨的清凉和温柔,读出秋雨那轻盈的步伐,在读中感受秋雨的神奇。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轻轻地、轻轻地”这个词语,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给学生读好下文点上了一盏指明灯。
紧接着,我又用问题创设情境,是啊,秋雨很神奇把大门打开了,让我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吧?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认真地自读2——4自然段。
2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想读、乐读,理解第二段 A、体现学生主体,提高鉴赏能力
首先让学生把看到的颜色找出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这样学生做到了读中有任务。这么多种颜色都给了谁呢?你最喜欢谁呢?找出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并在小组里评出读得比较好的同学展示读。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B、图片引导,熏陶情感
接着我利用一些图片资源,让学生在画中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那黄黄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稻田、橙红色的果园、五颜六色的菊花。)欣赏完后再去读读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由看到的,读到的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这些图片的利用给了学生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学生通过视觉感受,不仅读懂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还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C、以菊入局,升华情感
讲到菊花时,让学生来补白,说说菊花的其它颜色,随后由一段美妙的音乐声把学生带进了菊花园,学生欣赏了五颜六色的菊花后又活用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在音乐中读出了一份自豪和快乐,将外部的言语转化为内在的言语,读出了自我,读出了滋味,使学生之情与文本之情产生共振。学生也就是在这样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领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3师读生想,呈现果园
在学习第三段时,由于这段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我设置了一个老师范读,生想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秋天果园的累累果实,再通过图片,让学生亲临果园,勾起学生再读课文的欲望。
4游戏激趣,感受生活
在理解课文的第四段时,我先让学生去找有哪些动植物准备过冬?然后出示说话卡片,让学生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好工,进行以第一人称角色扮演读,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场面。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三)、总结全文,积累拓展
1回归课文,总结写作方法
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绚丽多彩的世界,难怪小诗的最后一句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个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出示小诗)学生读最后一句,这时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浓缩为二个词,板书这两个词。最后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小诗,发现小诗其实就是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总结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2学有所感,学有所用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以下几项任务:(1)我要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2)我要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3)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或者用相机拍下来。(4)我要写一写我看到的秋天
四、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抓住了秋天三个方面的特点,用简笔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板书,简明扼要,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11.秋天的雨
秋天的颜色 五彩缤纷 秋天的味道 香甜的果园
秋天的声音 动植物们为过冬的忙碌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个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结语
本篇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情景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转变,不是有老师苦口婆心的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枯燥地听,而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想象,充分去体验。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坐在单调的教室里面,而是走进了那充满童幻的美丽世界,从而也引发了学生的个性化活动,知道应该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思考,怎么去体验。
注释
[1]方智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P68。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2 [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3 [4]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4 [5]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5 [6]江平朱水根 陈世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67.-参考文献:
[1] 方智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3] 江平朱水根 陈世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吕庆文,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意义[J].2009.7。
[5] 安玫,课程环境和课程组织的进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1.3。
[6] 吕庆文,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意义[J].2009.7。
[7]于永正、刘宪华、陆恕,谈主题阅读[Z].2011.3。
[8]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9] 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
附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文本„„„„„„„„„„„„„„„„„„„„„„„„1 教材的定位与实际的分析„„„„„„„„„„„„„„„1 教材分析„„„„„„„„„„„„„„„„„„„„„„1 学情分析„„„„„„„„„„„„„„„„„„„„„„2 教学目标的定位„„„„„„„„„„„„„„„„„„„2 突破重难点„„„„„„„„„„„„„„„„„„„„„2 教学策略„„„„„„„„„„„„„„„„„„„„„„2 教法„„„„„„„„„„„„„„„„„„„„„„„„2 学法„„„„„„„„„„„„„„„„„„„„„„„„3 教学过程„„„„„„„„„„„„„„„„„„„„„„3 揭示课题„„„„„„„„„„„„„„„„„„„„„„3 以读为主线„„„„„„„„„„„„„„„„„„„„„4 总结全文„„„„„„„„„„„„„„„„„„„„„„5 板书设计„„„„„„„„„„„„„„„„„„„„„„6 结语„„„„„„„„„„„„„„„„„„„„„„„„7 注释„„„„„„„„„„„„„„„„„„„„„„„„7 参考文献„„„„„„„„„„„„„„„„„„„„„„7 附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