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主要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通过对“垄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要求。(3)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性和矛盾加剧。(4)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征。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在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成就
师: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2.特点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且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另外,教材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新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依靠实践经验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面我们看教材总结的又一个特点。生:(读书)
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何在? 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或纠正)师:(小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只有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其他国家都还处于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状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就使得两次工业革命在日本、德国、俄国、美国交叉进行。这样,两次成果都采用,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形成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这就是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是怎样产生的? 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师:(小结)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2.影响
师:(总结影响)
第一、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二、为科研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取得新成果,加快新成果的应用步伐。第三、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不仅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还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政治日益腐败。资本家建立的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造成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展比较快,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也发展,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1.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快垄断程度高)师: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美国是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在这一阶段,美国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为以重工业为主。到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一阶段,美国的工农业比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89年其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约两倍。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优越的自然条件。美国领土幅员辽阔,矿藏资源丰富。
第二、广阔的国内市场。领土的扩张和美国内战的结束,提供了广大市场。第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欧亚移民不断进入美国,带来必要的技术和经验。第四、充足的资金。内战后国内政治形势稳定,吸引了欧洲资本大量涌入。第五、直接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垄断组织)。
由于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所以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2.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经济大发展带有强烈军国主义色彩)师: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到20世纪初,就德国经济总体来说,不但超过法国,而且也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如下:
第一、从内因看,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从外因看,对法战争胜利,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资源。第三、从技术看,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成就、办新企业。第四、从生产看,德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也很高,仅次于美国。
总之,因为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容克地主控制政权,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容克和资产阶级日益融合为一,容克地主大量加入垄断工业和银行业,垄断资本家则力图挤入贵族行列。由此,半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和封建的意识形态继续保存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3.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从殖民地榨取巨额利润)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英国经济在继续发展。但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就相对落后了,被美、德赶上并超过,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一、企业包袱重,不愿采用新技术。
第二、在殖民地可以获取高额利润,使得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殖民地,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总之,英国虽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还是很繁荣的,其繁荣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4.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但信贷资本发达)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但这一时期,就法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是比较缓慢的,被美国和德国远远超过,其经济地位从世界的第二位下降到世界的第四位。影响法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再回答。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小结)
第一、法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市场狭小,阻碍了工业的发展。第二、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第三、普法战争战败后的割地赔款,在资金和资源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第四、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国外的信贷领域,而不是投在国内生产领域。总之,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资本输出国。但法国的资本输出与英国不同,法国的资本输出极大部分是给外国政府的财政贷款,而不是像英国那样,是生产性的投资。这种非生产性的高利贷性质的资本输出,使法国每年收获巨额利息,法国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因此,它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5.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经济落后且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俄国1861年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改革后,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工业有了大幅度增长。20世纪初,俄国的垄断组织已控制了俄国的工业生产,俄国也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从各项经济指标看,俄国明显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经济上,大量农奴制残余的存在,导致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沙皇为开辟国外市场,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带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且带军事性和封建性)师:日本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发展,请大家先看课本相关内容思考 生:(看书并思考讨论)。
师:(归纳)日本大发展的原因主要是:A、明治维新的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B、1885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高潮;C、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获得民巨大利益,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大发展。总之,到20世纪初,日本工业革命基本完成。那么,它具有什么特征呢?请大家继续看书思考。生:(看书并思考讨论)
师:日本封建性垄断集团因为无力用经济手段同其它强国竞争,就与军阀集团联合采取军事手段,发动日俄战争等,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找广阔市场。所以,日本帝国主义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早在1876年前,明治政府就已出台“大陆政策”:以征服朝鲜,作为征服中国的跳板;以征服中国作为征服世界的基础,抑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发展。所以,在1876年,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910年又迫使朝鲜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总之,20世纪初,日本完成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日本完成了向帝国主义过渡。
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1、列强加大对亚非拉美国家的侵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更加加大了对亚非拉美国家的侵略,亚洲除了日本,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以外,几乎都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保护国;拉美国家也基本上成为美国和英国经济的附庸。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由于资本主义统治和控制了世界绝大部份地区,所以,殖民体系形成,这也标志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造成的。
3、评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A、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量的增加;B、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整体的进步;C、有利于打破各地区的封闭而走向相互联系与交往;D、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侵略,造成了东方国家的长期落后。
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呈现出什么特点? 生:(议论)
师:(小结)各国经济都有飞跃式的发展;都实现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原先最先进的国家被后起的国家超过。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有什么共同的原因? 生:(议论)
师:(小结)统一的国内市场;直接采用新技术;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国家政治的相对稳定;政府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等。为什么同样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俄国却明显落后?这说明了什么? 生:(议论)
师:(小结)两国所处的客观条件基本相同,但主观条件不一样。德国的国内环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农奴制残余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说明,只有主观和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后起国家的发展速度才可能超过发达国家。
课堂小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本课所学的知识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作为新能源被人类所利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讯技术的兴起,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和密切,崭新的电气时代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后习题
1、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2、比较美国和法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呈现出的不同情形和原因。
板书
第二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
河北大名中学
文海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培养学生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能促进经济发展,也要认识到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材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整个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第一次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同时,它对世界格局和历史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随后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直接促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造成新一轮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并造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也能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本节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的学生。初三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培养了相应的学习能力,对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在之前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在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分析本课的一些历史问题,但是学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导入】知识回顾 导入新课
~• 问: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我们进入什么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里程碑式的发明是什么?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交通工具的发明是什么?
展示课件中的灯泡和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讲述:在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然后小组讨论得出以下背景条件: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2、资本:殖民扩张
3、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科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看书后找出查尔斯在1911年可以用到的发明,看谁找的多:•在1911年的某一天,有一位英国曼彻斯特商人查尔斯,他要去法国然后赴美国洽谈生意,他打电话给美国的朋友预约好到达的时间,然后穿上时髦的涤纶面料做的衣服,坐电车到码头,乘汽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当他达到法国时,已近日暮,看到大街上灯火通明。第二天,他便搭乘飞机匆匆赶往美国华盛顿,到达机场时,他的朋友威廉热情地从一辆汽车中迎了出来,把他接到家中,吃过晚餐后,威廉热情地邀请查尔斯去看电影。闲聊中,查尔斯告诉威廉,他这次洽谈的是一笔塑料制品和化肥及电脑配件生意。如果谈成就马上给自己的合伙人发短信报喜,并准备用远洋轮船将货物运回曼彻斯特。
认真结合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三、主要成果与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成果电磁感应发电机有线电话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发明者法拉第西门子贝尔发明时间***61879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美国德国德国美国→理论基础爱迪生}}的广泛应→电力用(最显著特征)卡尔.本茨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莱特兄弟18851903的广→内燃机泛应用↓新能源:石油 随堂测试并总结: 效果检测:1.电磁学理论(2.制成发电机(3.发明电灯(4.制成汽车(5.发明电话(7.制成飞机(8.电力和石油())))))))A.新通讯工具B.新能源C.新动力机D.新物理学理论E.新照明工具F.新交通工具 展示发明者图片,指出常测图片:爱迪生及其发明;卡尔.本茨及汽车;莱特兄弟及飞机等等经常考察的图片。6.设计出内燃机(爱迪生主要发明:改良打字机留声机白炽灯第一所中央发电厂活动电影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有声电影机水底潜望镜……共一千三百种的正式注册发明“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爱迪生 卡尔·本茨内燃机:是通过使燃料在机械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内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发动机。汽车发明带来的影响:1.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4.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维伯尔•莱特奥维尔•莱特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小组合租探究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目起止时间开始国家开始标志开始行业理论基础动力能源进入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1840前后)英国首先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美、德等多个国家同时进行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轻工业牛顿力学改良的蒸汽机(煤炭)“蒸汽时代”轮船、火车机车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重工业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电气时代”汽车、飞机等主要标志改良型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交通工具 全面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做到触类旁通: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主要英国
多个国家同时进行 有些国家交叉进行(德国、日本)
2、来源于实践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分析得出)
3、轻工业
重工业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触类旁通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 生产力发展迅猛,科技成为重要生产力;②改变了社会面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④使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重点讲解3、4: 垄断级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组织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相对集中 ——垄断组织的出现(控制、独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表格进行分析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迅速崛起,但英国却占有最多的殖民地,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美德要求从新瓜分世界。不平衡性加剧,并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1870年至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生产比重变化表英国31.8%14%法国10%6%美国23.3%35.8%德国13.2%15.7%1870年1913年原因:1.美、德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2.英、法受陈旧设备的拖累及依赖殖民地发展相对缓慢。
五、【测试】随堂练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特点是 A.内燃机的创制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电讯事业迅速发展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内燃机和电力技术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4.18世纪后期,在发明创造领域,人们听说了一连串英国人的名字,然而在19世纪将尽的时候人们听得最多的是
A.英国人的名字 B.美国人和德国人的名字
C.法国人的名字 D.意大利人的名字 ~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垄断组织的产生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④帝国主义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1889年,第四届世博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了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六、布置作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材料二: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的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1)材料一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的变化与当时哪项技术创新有直接关系?请写出促使材料一中的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发明创造。
2)请你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第三篇:8.1第二次工业革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师生互动: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过程评价: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世纪末以后,先后在欧美、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4)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过渡: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过渡: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与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革命时代的到来,那么这一次革命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指导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段内容。
问题情境1: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展开的原因,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
(板书)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过程评价:工业革命的条件一般从政治前提、资金、技术、市场几个方面考虑,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家可以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准备了哪些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板书)1.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
(1)政治前提:经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技: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3)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必要条件)。
问题情境2: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来看,可以看出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显著不同?
师生互动:学生依据条件回答。
过程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过渡:既然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那么哪些科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问题情境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板书)2.主要成就
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方面? 过程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由于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从而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些科技成果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主学习:
(板书)(1)电力的广泛应用——最显著成就。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另一项重大成就。
(3)化学工业的建立。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4)传统工业的进步。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们逐渐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变化更大,影响更为深远。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情境4:阅读教材内容,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板书)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过程评价:教材第一段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那就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一方面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又推动了传统的纺织、钢铁、造船等工业的进步,所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垄断。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起来。(板书)1.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即促使垄断组织形成。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问题情境5: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政治学相关知识思考,什么是垄断?它是如何产生的?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应当如何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垄断就是独占、控制。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与德国的垄断程度最高。
垄断组织就是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垄断的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垄断商品价格、垄断商品市场。垄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者联合其他企业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
垄断的形成既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表现,但是垄断形成后逐渐控制或者干涉国家政权,这样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其侵略性更强,可以说垄断资本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生互动:阅读教材第三目内容。
问题情境6:什么是“世界市场”?它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师生互动:世界市场在广义上指的是国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的出现,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工业革命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把全世界都作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过渡:从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影响可以发现两次工业革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显著的不同。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总结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
问题情境7: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师生互动: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板书)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自主学习:(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等。课堂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与扩大,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促使西方国家进入了工业时代。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结合本课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课后习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业水平训练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
2.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其设计意图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B.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C.化学工业兴起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4.图所示为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它们都()
A.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立刻引起了世界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 C.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D.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A.新航路开辟以后 B.美国独立战争以后 C.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带来交通工具的革命性飞跃,汽车、飞机等都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
2.B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图片为1889年在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落成的镂空结构铁塔一埃菲尔铁塔,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出现的行业如汽车、飞机、电力等都厲于重工业,这些行业的出现及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闽家的工业结构,即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轻工业为主,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重工业为主。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只适用于右阁;B项中的“立刻”不准确;C,项说法明显错误;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重大进步,D项正确。
5.D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欧美资本主义阔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真正确立了欧洲现代文明的中心地位。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A、B、C~项在时间上都不对,故选D项。
板书
第四篇:8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成就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差异性,掌握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片),培养学生掌握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讲述,引导学生深刻体验科技改变生活和世界的过程,学习发明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历史责任感;从对世界市场的分析中,培养学生作为“世界人”应有的全局观念。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学校办公楼前的停车场)这个地方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师:现在汽车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交通工具,我们学校的办公楼前每天都停满了汽车,来的晚的老师都没有地方停车了。同学们知道汽车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吗?
生:第二次。
师:除了汽车之外,电灯,飞机,随处可见的塑料,以及用来制作我们校服的化纤,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就是说,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广泛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之深远,第二次工业革命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师:首先请同学们明确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
概念阐释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基础梳理
(一)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3)市场条件:美、德、日等国的统一,扩大了了国内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二)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893年德国本茨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876美国贝尔电话、1837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1894-1896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
(三)影响:
①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出现垄断组织。
(a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b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进一步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③社会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④国际格局:政治:促使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国家间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矛盾激化,最终酿成一战。经济:世界联成一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合作探究
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第五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次工业革命
(成就篇,联系篇,启示篇,体验篇)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拓展提升课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课的框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说教材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与确立。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强劲有力的支持。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切都是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引起的,因此本课是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史的关键内容。掌握好本节教材,对于学生整体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根本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目标
1、方法与能力: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要点,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学会归纳整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正确性;通过分析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②能力: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观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用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运用逻辑方法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综合所学知识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等。
2、知识目标: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带来环境破坏等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注重环境的保护,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落实课标,培养能力; 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导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成就篇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主要标志:___________前提:___________兴起原因:条件:资本、劳动力、市场、理论基础: ___________开始国家: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1、新能源开发和利用:___________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______________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工业的建立:_________________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发明成果:动力能源:______________特点:科学与技术______结合,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影响:
1、生产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落实学生的基础,再次体会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逐步形成尊重
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构建知识体系,学会归纳整理。
二、联系篇
看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知识,积极何影响?它还带来了哪些不足,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联系篇”,一起来寻根究底。
1、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认识?
知识延伸: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第二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及认识?
目的: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环境的保护。
二、第二次工业对中国的影响,知识延伸:材料一: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材料
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路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瓦解了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辨别和使用读图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语言陈述表达能力等。
三、启示篇
两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技、国家、科学家、青少年)
1、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国家:要把科教兴国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改革科技教育体制,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3、科学家:求真、求实,不懈努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4、青少年: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崇尚科学意识。
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究能力,以史为鉴,解决历史问题、现实问题,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注重环境的保护,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体验篇
目的:根据新课标,河北省中考试题,能力提升试题,明确河北省中考试题导向,同时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观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用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运用逻辑方法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综合所学知识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等。
感谢陶老师提供这次机会,希望个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