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单元第2课 打开外交新局面
第五单元第2课 打开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的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2.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意义。
3.注重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1.课标的内容: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地位和作用:教材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它上承第一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启第三节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1.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2.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3.部分高中学生的电脑知识较丰富,能熟练地上网查找资料及制作幻灯片,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可起学习骨干的作用。
四、课程资源
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本及教师教学用书。2.图书馆(历史典籍、书籍、图片等)。3.音像资料和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方式及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师生换位讲解、教师总结升华。
课时:1课时。
六、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联合国、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图片资料或影音文件,在教师指导下制作成教学课件。
问题导入:
1.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哪些成就?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又取得哪些成就?
(让幻灯片制作较好的小组派一名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解第一子目,学生的课件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学习新课内容: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一步:展示《乔冠华的笑》的图片,提问:1.图片反映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二步:介绍联合国概况,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第三步:补充资料介绍中国为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设问: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同志所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句话的含义?
第四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换位后,对于小老师讲漏的知识点,老师可充当学生在下面配合小老师回答问题,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思考,最后老师在班上总结讲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让幻灯片制作较好的小组派一名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第二子目,学生的课件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建国头20年中美关系如何?为什么是这一种关系?
第二步:补充背景资料,提问:中美关系在70年代走向缓和的具体表现及其缓和的原因?
第三步:讲述中美建交的过程,重点强调以下两点: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第四步:列出中美建交25周年大事记,指出建交后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提问:制定外交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在肯定小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升华)
[幻灯片]1.从中美联合公报来看,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联系前段时间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谈谈两岸关系的发展及统一大业的前景。
[拓展延伸]2.用幻灯片打出曾经在任期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的照片及其访华时间。设问:如果有一位美国总统或者国会议员访问一中,你将向他(她)提什么问题?或者你将怎样陈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期望?
(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使学生对中美关系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三)中日关系
(让幻灯片制作较好的另一小组派一名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第三子目,学生的课件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讲述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及历程。
第二步:补充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设问:中日建交后影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第三步:收集近现代史上有关中日关系的史料,警示我们勿忘过去,勿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激发学生爱国感,责任感,使命感。)(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拓展延伸]补充日本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料及中国、韩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日本这一申请的态度。
设问:1.以中国为首的一些亚洲国家为什么要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日本想绕开中国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需要什么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利用本节的知识结构进行小结。
七、评价与反思 1.是否达到课标的目标。
2.学习过程中或者课后,学生能否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提出不清楚或有疑问的地方,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
3.请对历史老师提出你认为重要的建议。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 傅元根)
课改沙龙
《打开外交新局面》的教学设计,功底扎实,全文行文流畅,娓娓道来,亮点很多,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关注。
1.突出了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历史教学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情感的形成无法建立在空洞的说教上,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在上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音像资料。例如,在讲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时,展示了照片《乔的笑》;讲授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关系时,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除文字部分,突出介绍了“在任期间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照片及其访华时间”和近代史上有关中日关系的史料。心理学证明多种渠道的知识传播方式能使受教育者接受最大量的信息,丰富的历史资料能够促使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达到“历史给予人自信”的目的。
2.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对待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发展。一方面要求教师把“过程与方法”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教案对教材和教学对象均进行了分析,没有进行一厢情愿的教学。教学要避免教师灌学生,或电脑灌学生。历史教学应是师生的交流,共同的提高,这也是我们说的教学相长。本课的教学方法多样,除采用提问法贯穿全课,常规的课堂讨论、小组发言教学方法等,针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并能熟练掌握电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和师生换位讲解。教师在课前和教学过程中,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教学课件,并四次进行师生换位,由幻灯片制作较好的小组派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就实现了新课程确立的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知识、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教学中获得自我提高和发展。
3.体现了历史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精神
教案开头有“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案最后不是常见的课堂小结,而是“评价与反思”。这是发展性评价思想的体现,符合新课程理念。尤其是“评价与反思”部分请学生对历史老师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建议,就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表现,体现了教学中可贵的民主协商精神。
当然,本课也可以从其他一些视角进行设计,例如:
1.本课向我们讲授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不难,但是如何达到本课设计的高度呢?即方法和能力目标中提到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完成本课的重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进程,在讲述时应该浓墨重彩,要向学生讲述这样的观点:一个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和国家实力、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因此,不仅要讲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还要补充介绍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这样,学生会逐渐形成全局观念。
2.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时,都有一个小组派出的学生代表充当小老师讲解,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升华。教学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需用学生事前花大量时间专门搜集资料和制作幻灯片,这对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不是单纯的历史教学能解决的,需要各科的共同努力。而且,学生的参与形式可以多样化,不要单纯的讲解。学生分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极好的学生参与形式。3.本课教案设计中设问达十次(不含单问),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但本课的教学只能用一课时,一问一答要花费大量时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个知识要点,作者设计的问题有五问,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另外,设问的先后还要斟酌,作者已经设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后面又发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的提问,如果能适当调整,可能效果更佳。而且过多的设问,容易冲淡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兴趣点分散。此外,“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期望”就可以采用记者会的形式进行,不要教师点学生一一回答。
4.本教案需要较多的教学设备,不是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都具备多媒体教学的可能性。因此,本教案的推广可能会受到限制。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有些知识可以改用讲授法或用挂图直接显示即可。当然,要让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有直观的了解,笔者建议,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外交风云》和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的资料片,上课时再回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十五中
王伶俐)
第二篇: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历史回顾和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三、教学内容安排(1时)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教学要点:①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学要点: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②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③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Σ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教学要点: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教材引言图片,激发形式兴趣。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已感到苏联的强大竞争,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意在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上长期紧跟美国的日本,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极大冲击,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田中访华和中日邦交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终于打破了从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归纳与认识
⑴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大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通常是建立在利用中国的基础上,反复较多。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苏美争霸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不成后,撤走专家和挑起边境纠纷;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中是苏联攻势美国守势时期,苏联加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则改善对华关系后与中国建交;80年代美国对苏强硬,苏联全面收缩后,苏联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美国则采取不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错误作法,在台湾等问题上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由此对华政策可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⑵近10年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攻击最厉害的时期。自1990年到1997年,美国几乎每年都要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策动攻击中国人权的反华提案,但是每次都被中国挫败。可见①战后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每次对华政策调整都是由于本国政治经济强弱变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和东欧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少数发达国家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问题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要挟,作为经济合作的前提;就实质而言,西方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在国际上的称霸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做法,每次都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都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干预我国内政,因此我们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违反了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因此必然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这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不得人心的,是一定要失败的。
五、教学资源建议
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陈宏等:《新中国外交》
六、学习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堂效果。
2、思维拓展:近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第三篇:普京时代的外交新局面
俄罗斯年看强势复兴:普京治国方略重振大国地位
03/17/2006/08:57
华夏经纬网
“俄罗斯年”看俄强势复兴
清华—环球论坛
讨论时间:2006年3月9日
讨论嘉宾:
俞 邃: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王海运: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顾关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本次讨论由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主持。
俄罗斯告别衰落
俞邃:今年中国将举办“俄罗斯国家年”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将向我们展现一个正在重新崛起、走向强大的俄罗斯。从叶利钦时期到普京时期,俄罗斯基本上是沿着“破-乱-治-兴”的轨迹发展。“破”是指叶利钦掌权后,在破除苏联模式弊端的同时,也破掉了社会主义值得发扬的一些东西。“乱”是破的必然结果。叶利钦后期,主要是普京上台后,着力于“治”,渐渐地“治中有兴”。
如今的俄罗斯,从整体上可以说是:告别衰落,开始复苏,进入攻坚,任重道远。“衰落”已不适合用来描绘俄罗斯现状,因为它指的是不断下降的趋势。普京执政以来,俄经济持续增长,最近有两年的增长率达到7%以上。
王海运:俄罗斯的确出现诸多重新振兴的征兆,突出表现是: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对独联体以外事务的参与日趋主动,在维护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多了几分强硬。
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俄在防范“颜色革命”、恢复中亚势力范围上“转守为攻”,在运用“能源武器”制裁背俄西靠的昔日“小兄弟”问题上果断出手,在伊朗核问题上突显大国外交的影响力,在邀请哈马斯访俄上展现大国外交的独立性,在“民主”、“人权”问题上也越来越敢于同西方叫板。
军事力量建设方面也在酝酿大的动作,包括部署新型弹道导弹,建造新型航母,准备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和《中导条约》。还包括海军舰队重新进入印度洋和地中海。
顾关福:到2004年,俄罗斯已经走出了“后苏联时代”。所谓的“后苏联时代”是指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全面衰退时期。2004年俄罗斯已进入了复兴期,但全面复兴、成为一个真正的欧亚强国还要经过20至30年的时间。
随着国力的增强,资源优势的凸现,俄罗斯将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在军事上也会发挥仅次于美国的重大作用,在外交上也会比较活跃。总的来说,俄罗斯前景是比较好的。从普京执政开始,俄罗斯经济连续6年较快增长,增速保持在5%至7%左右。今后俄罗斯将进入经济实力较快上升的阶段。
普京治国方略使俄重振
俞邃:从宏观上分析,俄罗斯复兴有政治、经济两大方面的原因和四个基本保证:一是治国方略、二是发展道路、三是政治路线、四是考虑本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意识形态以及务实的治理方法。
普京的治国方略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强国富民为使命;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民族精神为动力;以强有力政权为依托;以团结全社会为手段;以历史教训为借鉴,不仅批评苏联时期的失误,也肯定苏联时期的成就;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方向,不走欧美的道路;以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
普京选择的发展道路的特征大致可概括为:以维护政局稳定、保持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的“可控民主”;以注重效率、兼顾公平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市场经济;以维系“平衡性”为基本指导原则的全方位外交。
在政治路线上,普京坚持走中间路线,既不左也不右。左是回到苏联模式,死胡同;右是照搬西方模式,行不通。
对意识形态问题,普京虽很少谈论,实际上却很重视。他把俄罗斯国内存在的三种主要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加以融合与取舍,有选择地、务实地运用于俄罗斯现实生活中。自由主义更多体现在经济方面;社会主义更多体现在政治方面,即西方嚷嚷的“俄罗斯重回斯大林时期”;民族主义更多体现在对外关系方面。
普京治国使用的主要经济杠杆有以下几个。
一、节制私有化进程。与金融、财政、石油寡头作斗争,力求把主要经济命脉掌控在国家手中。
二、借助能源优势。能源产业是俄主要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俄罗斯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了大约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的年贡献率达到30%左右。
三、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经济 竞争力。普京提出要扩大投资规模,建立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经济实体,增加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拉动内需。俄罗斯人购买力近年来有了显著提高。一个例子是,1.4亿多人口就有1.2亿部手机。仅去年1年就增加了5000万部。
王海运:俄罗斯国力恢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2005年GDP已经达到7500亿美元,总体经济水平已经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70%。有报道称,俄军事实力已恢复到了苏联解体前的80%。
其次是政局继续保持基本稳定。这使政府有条件集中力量抓经济。促进政局稳定的因素,一是普京“强国富民”的施政理念以及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比较适合国情、符合民意。二是执政党的政坛主导地位稳固,反对派难以掀起大浪。三是垂直权力体系得到强化,“总统政令不出莫斯科”的情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四是寡头势力受到压制,资本权力对政治权力的干预大大减少。五是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得到了实惠,社会矛盾缓解。
其三,外交运筹比较得力。普京外交战略比较符合俄的实际,为其外交运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俄罗斯向来善于以弱势地位、有限资源谋求较大外交利益。例如,俄罗斯利用“能源武器”谋求地缘战略利益,又通过外交运筹谋求对独联体油气资源和输送管网的控制。一定意义上俄有效的外交运筹放大了人们对俄崛起程度的观感。
顾关福:普京执政6年以来,俄罗斯得到了有效治理。他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组了联邦制结构。首先,改变地方领导人选举制度。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俄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直接任命,把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实现对地方的垂直领导,地方分离主义与分裂主义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其次,改变国家杜马议员的产生办法,全部由政党按比例产生。“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体制基本定型。这种体制在现阶段是适合俄国情的,并有利于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总统手中,以保证俄国家统一、权力集中、政令畅通。
普京外交:追求利益、能力与现实的平衡
王海运:我对普京外交战略的概括是“独立自主、务实灵活、东西方相对平衡的多极化外交战略”。
独立自主,不当他国的小伙伴,是大国外交的必备特征。
务实灵活,与国家的实力不济、必须以有限的外交资源谋求尽可能大的国家利益有关,也是俄罗斯的外交传统,更是俄罗斯外交智慧的体现。务实灵活就是从力量与利益的平衡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参与,重点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必要时退缩一旁、韬光养晦,有机会即大胆出击。例如邀请哈马斯访俄。
东西方相对平衡,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条件有关。俄3/4的国土位于亚洲,但政治文化中心在欧洲,所以俄罗斯不能只顾一头。俄罗斯文化也是东西方多种文明交汇而成的。采取这种东西方相对平衡的外交战略有利于俄最大限度维护其国家利益。只有如此,俄才能在大国之间捭阖纵横、借重制衡,突显大国形象、提升大国地位。当然这种平衡是相对的,俄外交重点长时间在西方,今天它虽然以空前的热情关注东方,但仍不能说其外交重点已经发生实质性改变。
多极化就是以多极世界为目标,进行多方位、多边外交运筹。这是普京外交的核心。这首先是由俄罗斯实力衰退、难以独立构成世界一极的现实决定的;更是由俄罗斯一定要成为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的。任何单极世界中,俄罗斯只能充当配角;只有在多极世界中俄罗斯才有希望成为独立一极。
顾关福:普京治国的理念是:“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利益至上”、“社会团结”。对外战略服从于国内的需要,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俄罗斯外交顺序的排列也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俄公开讲的是奉行“全方位外交”,但其中有侧重。排在第一位的是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因为独联体国家是俄罗斯的“外部生存空间”,面对“颜色革命”和北约不停顿的东扩,这个战略空间已经被缩小,普京便加紧做这些国家的工作,其中中亚国家是争夺的重点。
二、对西方的外交被列为第二位,侧重点是西欧。因为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在西欧,欧盟是俄罗斯的主要合作伙伴,俄目前对欧盟的出口已占俄外贸出口总额的55%。
三、东方外交原则上同西方外交并重,东方外交近几年来比较活跃。中国和印度可以说是俄罗斯亚洲外交的两大支柱。
但俄外交也面临不少挑战,如车臣恐怖主义尚存、北约东扩进一步压缩俄战略空间、俄美关系僵局找不到转机等。
俞邃:普京坚守国家利益原则,激发民族团结精神,其外交具有强烈的自主个性;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美国单边主义冲击,俄处于弱势地位,在外交中又不能不带着鲜明的妥协色彩。这种绵里藏针、以退为进、独具风格的普京外交,是由俄罗斯的具体国情决定的。普京外交政策植根于国家发展战略,其特点是延续性、务实性、平衡性、兼容性和隐蔽性。普京确立了符合俄利益和力量的外交战略,采取有选择地参与国际事务的新战略构想。同时,他又指出,俄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外交资源。
俄复兴仍然任重道远
王海运:俄罗斯的复兴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例如发展道路不稳定就是一个突出问题。现在俄罗斯国内这条叫做“可控市场经济”或者“社会市场经济”道路并不是确定无疑的。在关于资源和经济命脉的国家控制等问题上,俄国内存在严重分歧。这一问题有可能在普京离任后变得更为突出,因为那时能否再出现一位像普京这样的“强总统”也会成为问题。实际上有一部分俄民众现在已经对“后普京时代”的前景感到迷惘。
另外,一些俄罗斯人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把外界正常的经贸活动看作经济扩张和经济渗透。他们对全球化潮流也不太适应,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对俄罗斯不利,甚至有些政治精英也这样看。这就影响了俄当局正在为适应全球化而做出的努力。
还有产业结构畸形的问题。重工业过重,农业严重滞后,原材料产业机制膨胀。这种局面在这几年的改革中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失衡。现在 能源企业占据很大比例,给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了很多困难,而现在产业结构不进行调整就会对经济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投资环境差也是个大问题。
除了以上的国内因素,还有很多国外因素对俄罗斯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俄罗斯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仍然任重道远,恐怕还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环球时报
第四篇:走上新岗位 打开新局面
走上新岗位 打开新局面
——记棋梓派出所易伟强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是一名公安干警,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神圣的公安事业;他从警十余载,始终默默地在公安一线摸爬滚打却无怨无悔。自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在基层一干就是14年,从一名普通民警干到派出所所长,年仅34岁的他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多次受到记功、嘉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用忠诚捍卫着家乡的安宁,用朴实的言行兑现他对党和人民的承诺。2007年7月,他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挑起了棋梓派出所所长这副重担。在新的岗位仅一年,他不仅打开了工作局面,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而且在全市政法系统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他就是棋梓派出所所长——易伟强。
一、用关心凝聚团队精神
刚到任时,棋梓派出所硬件设施相对缺乏,干警斗志消沉,各项工作处于停顿状态。面对一辆年久失修的旧警车和十多万元的欠帐单,易伟强和教导员彭志良一道,以“建一流队伍,保一方平安,创一流派出所”为目标,从三个方面入手,以人性化的管理,用心经营了一个给人以亲情和信心,激发个人潜能与活力的工作氛围。一是抓内务建设,生活上关心干警。针对所内干警无固定的食堂就餐,所内办公室、值班室配备简陋等实际困难,易伟强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争取经费,添置了2辆新警车,对办公楼进行了维修,把值班室从二楼搬至一楼,装上新空调,换上新床上用品,给所里的干警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从有限的经费中抽出资金,先后改建了“五小”工程,建好了干警食堂,添置了相应的运动、娱乐设施,组建了棋梓派出所篮球队,不断丰富全所干警的物质文化生活。二是抓思想教育,心理上关心干警。为准确掌握民警的心理状态,易伟强定期在所内召开民主生活会,让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自已的合理化建议。根据所内干警的工作状态,他不定期与干警单独谈心。每逢有人生日,所里组织全体干警聚餐祝贺。所内干警或家属生病时,易伟强和教导员彭志良都尽量抽时间上门慰问看望,积极主动帮助民警排忧解难,让民警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工作。三是抓业务培训,工作上关心民警。一方面,易伟强在所里推行了业务小教员定期培训制度。在干警中选出有特长的同志为小教员,每月在所内开展“自教式”培训。平时,注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每一位干警的闪光点,适时组织开展向身边人学习的活动,及时总结与推广干警的工作经验,以起到“先进引路”、“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易伟强充分发挥自已在公安一线时间长、实战经验较丰富的特点,对干警们在业务上遇到的难题,积极进行指导,并随时提供相关资料以供学习。
二、以诚心融洽警企关系
棋梓镇矿产丰富,企业林立,全镇共有大小企业40余家,韶峰集团、白云石矿、成美公司等知名企业都座落在该镇范围内,是全市的工业镇,但同时也是社会治安比较复杂的乡镇。治理企业周边环境成为了棋梓派出所的工作重点之一。易伟强上任时,恰逢原万罗山公安分局与棋梓派出所合并,且面临“1.24”成美公司被打砸事件发生不久,警民、警企关系相对紧张,民警凝聚力和战斗力处于低谷状态。面对被动局面,他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一到任就和教导员彭志良一道迅速调整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展开工作。一是深入企业调查走访,把准问题症结。针对部分企业主因“1.24”事件对派出所工作缺乏信任的现状,一方面,易伟强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和教导员登门拜访了成美公司,对该公司的治安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并亲自处理了因工伤事故而导致的当地村民到成美公司闹事事件。另一方面,组织全所民警正确对待“1.24”事件,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深入企业和群众进行走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组织民警、企业主和群众进行座谈,加深相互沟通和理解。一系列的贴心服务,不仅赢得了当地企业的信任,也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二是及时化解企地矛盾,提供优质服务。如今年5月份,在韶峰集团余热发电项目开发过程中,因项目个别承包商携款逃跑,即将引发群体阻工事件,易伟强带领一班人马积极做群众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防止事态恶化。同时,他们主动找开发商协商,并为开发商代付民工工资100余万元,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开发商与群众正面冲突,使一起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迅速平息,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发和社会稳定。又如,针对建成水泥厂与周边矛盾多,各类纠纷时有发生的现状,组织专人在当地进行蹲点办公,负责调解处理各类纠纷,从而使建成水泥厂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针对韶峰集团偷盗现象严重的现状,易伟强迅速组织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在加强对企业内部保安业务指导的同时,对企业重点部位进行不定时巡防,一举破获了“7.1”韶峰集团重型拖车被盗案,成功打掉了“罗义”、“李剑根”等4个以盗窃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为主的犯罪团伙,挖出一批企业内部监守自盗的企业驻虫,净化了企业的治理环境。在专项治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他充分发挥自已办案经验丰富的优势,每次都带头上案,亲自把关,带领全所民警一起攻坚克难,确保了专项治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下狠心整治黑恶团伙
刚到棋梓派出所时,棋梓镇上经常上演流氓、地痞拖刀过市,打打杀杀的场景,当地群众没有安全感。易伟强马上着手治理棋梓镇治安环境。他整合资源,构建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将各企业的护厂队组合在一起,组成镇上的治安巡逻队,在全镇内开展巡逻,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共同利益。同时坚持“严打”方针,对各类黑恶势力做到露头就打。自2007年7月以来,全所共破获各类涉黑涉恶案件115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25名,并成功打掉了市局挂牌督办的万锋涉恶犯罪团伙,有力地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在今年市委政法委组织的对全市政法部门的社会评估中,棋梓派出所打了一个彻底的翻身仗,易伟强也因工作出色在湘潭市公安系统再次荣立三等功。
“扎扎实实工作,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易伟强参加竞争上岗的郑重表态,也是他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对党和人民的承诺。面对荣誉和成绩,他深情地说:“组织上对我寄予了很高的厚望,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了我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我的妻子和家人默默的支持和奉献,给了我无穷的信心和勇气。面对这一切,我只有加倍努力地工作才能无愧于大家,无愧于人民警察这一神圣职业!”
第五篇: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建树的具体活动,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过程和方法
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创设和再现历史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之中,体验与感悟历史。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式,对相关的史实进行梳理和归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历史线索和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局面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首先先来见证中国外交的两件大事:2014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中国等投反对票;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那么我们不仅要思考:新中国是何时能在联合国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中美两国又是何时能进行这种友好的国事访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今天的内容。
(过渡)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比较严峻,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下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打破困局实现拨云见日呢?
(多媒体展示):第一篇章:拨云见日
教师: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拨云见日打破困局的是我们恢复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即联合国。在这一个主题下,我们带着这样一些疑问一起来对其进行学习。(多媒体展示):
(一)山高难遮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问题1】大家一起看一下这些标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那么为何这里用的是“恢复”一词而不是用的“加入”这样的说法?
(学生回答)
答案: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扶持台湾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这一问题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教师: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迟迟得不到恢复,那为何在70年代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请大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问题2】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国国力增强,是工农业大国,又有‚两弹一星‛上天,加上联合国在60年代内部局势变化很大。刚开始,多数国家在美国控制下,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
——外交部欧美司周南
材料二:10 月25日投票结果传到中国,毛泽东说 :‚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 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拉丁美洲是美国的‘ 后院 ’……这次居然有7 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 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
——熊向晖《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材料三:当我在为十月的北京之行作准备的时候联合国正在一年一度地辩论由台北还是北京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固的问题。我们打开同北京的关系,对于联合国辩论的结果起了决定性作用,虽然我们没有很快认识到这一点 ……
——《尼克松回忆录》
(学生回答)
答案:国内:①历史因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②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③中国长期的外交努力。
国际:①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并支持中国;③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教师: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驱逐出去。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景。(多媒体展示图片)197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展现了仿佛“震碎议会大厦玻璃”的开怀大笑,从乔冠华脸上难以掩饰的大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在这一刻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了扬眉吐气,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来了。最后再思考中国重返联合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了什么影响?(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份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学生回答)
答案: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美国:意味着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对世界: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师:随着中国作为主权国家被国际社会认可,一些国家也调整对华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所以我们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美国。(多媒体展示):
(二)客从远方来——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师:大家认真看这张照片,中间有两个我们很熟悉的人物,周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时隔22年后中美双方实现双手相握,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那么请大家结合材料教材“学思之窗”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中美为什么能实现双手相握? 【问题1】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中美为什么能实现双手相握?(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尼克松
(学生回答)
答案:从美方看: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霸主地位动摇;③陷入侵越战争泥潭;④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从中方看:①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 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③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教师:由此可见中美关系改善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需求的结果。那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多媒体展示)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
教师:①试探之旅— :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旋风之旅--: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 ④1971年1月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问题2】从开始“握手”到实现真正的“正常化”,影响双方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中美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学生:台湾问题;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教师:从上海公报到建交公报不难发现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并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这是我国与美国建交的一个重要前提,体现了中国在外交原则上的坚定性。
时至今日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在当前中美关系呈现出复杂性,那么你如何认识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思维拓展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现在的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新时期双方尽管有分歧、摩擦,但我们始终愿意和而不同,谋求中美双发合作共赢。正如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时提出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随着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许多长期以来追随美国的国家也纷纷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由此我们又引来了一位近邻——日本。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建交公报,中日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对于日本这个曾给中国带来巨大苦难的国家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和魄力。可是中日关系改善后的40多年的今天我们见到中日关系仍然存在一些阴影。
【思维拓展2】联系现实思考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学生:历史问题
教师:不错,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真诚使中日关系仍有很大的曲折要走,我们衷心希望日本能真诚的反思历史,让中日关系能有更长远的未来。
伴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国家上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所引发的外交僵局在这一时期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引来了新时期。在取得了这样一系列外交成就后,中国在国际上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在此基础上新时期的中国铸就了更多的辉煌。(多媒体展示):第二篇章:再铸辉煌
(三)海阔凭鱼跃——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为何会做出这些调整? 材料一:‚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材料二:‚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学生回答)
答案:原因:①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政策调整: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
3.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教师:在进行这些政策调整后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建树呢?我们一起结合课本和图片进行了解。(多媒体展示图片):(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回顾本课知识结合上一课所学我们发现中国外交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在这一些成就下中国外交呈现了很多变化,但也有很多不变,你认为有哪些变与不变? 【思维拓展3】联系所学思考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有何“变”与“不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中国外交的这些变与不变正是体现了中国外交原则坚定性与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智慧。这是在这样的智慧下中国开拓了越来越多的外交空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更多的中国风采。进入21世纪,中国风采更加闪耀。(多媒体展示)第三篇章 大国筑梦 学习延伸:“中国梦”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习近平
材料二:“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习近平
材料三:“我们呼唤和平,我真诚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让所有的人民免于饥寒的煎熬,让所有的家庭免于战火的威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习近平
教师:21世纪中国的外交理念仍在在不断发展,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中国外交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中国梦下的中国始终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展现中国外交的大眼界;中国梦下的中国始终坚持共同体意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展现中国外交的大气度;中国么梦下的中国始终真诚的祝福世界上每一位朋友,密切关注世界上每一位兄弟姐妹,展现中国外交的大胸怀。中国梦下的中国再一次迎来了外交新时代。(小结)时光荏苒,新中国的外交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新时期的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在这样的新起点上,中国将始终秉承和而不同、和谐世界的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共赢的旗帜,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相连,让中国梦下的中国外交进一步展现出光彩夺目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