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练习十三的第2、6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表格。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 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
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8=11(米)11÷2=5(根)„„1(米)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当你的练习本用完后,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卖给废品回收站。师:你可真会节约再利用资源。教师:这些纸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播放课件。看完后出示:
据调查统计,在一所有一千名小学生的学校里,一个月可回收废纸约2万张。按1000张纸重约1千克计算,卖给废品回收站可得人民币20元。如果同学们平时收集牛奶盒、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可利用资源,可换得人民币35元。今年我省不少地区遭受到了洪灾,我们可以拿这些钱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生1:把这些钱捐给他们。
生2:用这些钱购买学习用品送给他们。教师:同学们可真有爱心!出示课件。
教师: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教师:第二个问题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各小组可以先讨论,再写下各位购买方案。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购买方案进行整理,填写在表格内。开始吧!
学生一边讨论教师一边巡视,学生讨论完填写好表格后,老师提问。教师: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
教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同学的方案好吗?好在哪里?你认为不足之处在哪?你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
学生说完后老师小结,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废物再利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效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可得注意回收,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能源,让我们来争当环保节能的小公民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师: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也利用废物回收,换来了一些班费,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看!
出示第6题的情景图。
先让学生观察“丛林探险”情景图。让学生从两名同学的对话以及图中的指示牌,获得数字信息,解决“坐车”和“租船”问题。
师:从图中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丛林探险活动每辆小车坐6人。生:我们班有44人。
生:激流勇进游戏每条船坐5人。师:小男孩小女孩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如果全班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
生2:如果都玩“激流勇进”,应该租几条船呢?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自个儿想想,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并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坐车问题:44÷6=7(辆)„„2(人)答:最多可以坐满7辆车,还剩余2人。提问:剩余这2人怎么安排呢? 生:再坐一辆车。
(2)租船问题:44÷5=8(条)„„4(人)教师:你对这种租船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教师:你可真会发现问题。
教师:剩下的4个人不去了吗?怎么办呢? 师:应该租几条船呢?为什么? 教师:你为什么要把8加1呢? 8+1=9(条)
答:应该租9条船。
教师:你考虑得可真周到!
教师:同学们在外游玩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哦!
五、结束课题。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感今天受?对自己和他人有何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二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回民学校 郝佳
一、教学内容
课本67页例5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四、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解决问题。
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5,出示教材。(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22÷4=5„„2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
(3)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2、做一做 完成第2小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这里的余数应该舍弃。
(3)师:同学们,请仔细比较这两道题,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预设:两道题都有余数;
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第二道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
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解答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提高
1.提高练习:学习之友的练习题()里最大能填几?()×7<36()×9<70()×8<81()×7<2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第三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郑立娟
一、教学内容
课本67页例5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四、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棒、磁扣等。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导入口算(课件出示,说得数)
2、解决问题。有19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独立完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1)、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最多是什么意思?“至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
3)、该怎么解答呢?
同学们现在自己试着做一做。(可以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4)师友台前展示。(5)讨论辨析。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22÷4=5„„2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6)体会进一法。
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这种方法叫进一法。(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四)巩固练习。做一做
完成第1小题。(独立完成,师友展示)完成第2小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这里的余数应该舍弃。这种方法叫舍余法。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3)师:同学们,请仔细比较这两道题,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预设:两道题都有余数;
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第二道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
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七)家庭作业。
第四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范文)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石屏县哨冲中心小学 刘群毅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页(例4)~第57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学具:
40颗玉米、口算卡片若干张、学生每人12颗豌豆、10个核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 6 7 × 9 56 ÷ 7 49 ÷ 7 18 ÷ 3 42 +7 9 × 4 45 ÷ 9
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题(开火车式)看来计算这些题目我们都没有问题了,那么学习有余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用呢?哪些问题可以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呢?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2、先摆一摆,再解答。
(1)拿出12颗豌豆,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颗?(2)拿出6颗豌豆,每2颗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10个核桃,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玩跳绳
有32人玩跳绳 每6人分一组
师:同学们在体育课上经常玩跳绳,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有32人玩跳绳 每6人分一组
提问:根据图中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将问题补充完整。
有32人跳绳,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2)学生独立解答。
(3)同学们用玉米代替跳绳人数,按题意分一分。(4)指生回答,把一位学生的横式、竖式板书在黑板中。
提问:竖式中“32”、“6”、“5”、“2”各表示什么?5和2后面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一样?
生:5表示可以分成5组,2表示还多了2人,所以单位名称不一样。
强调:同学们在做此题目时要看清楚题目所给我们的信息,注意单位的变化。
(5)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32人跳绳的问题,现在如果全校小朋友都来跳绳,还是每6人一组,分到最后可能会剩下几个小朋友?如果每5人一组,分到最后可能会剩下几个小朋友?为什么?(生: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6页第2题,57页第4、5题。
第五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一: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一)二(2)陶华 [学习目标]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师:该怎么解答呢?
22÷4=5„„2 5 4 22 20 2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板书)22÷4=5(条)??2(人)
(3)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6条船肯定能坐22人。
2、做一做
(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
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
(3)师:同学们,请仔细比较这两道题,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预设:两道题都有余数;
(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呢?
三、巩固提高
提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22÷4=5(条)??2(人)5 4 22 20 2 篇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
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8=11(米)11÷2=5(根)??1(米)
教师:同学们,当你的练习本用完后,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它呢?
生2:卖给废品回收站。
看完后出示:
据调查统计,在一所有一千名小学生的学校里,一个月可回收废纸约2万张。按1000张纸重约1千克计算,卖给废品回收站可得人民币20元。
教师:同学们可真有爱心!
教师: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教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同学的方案好吗?好在哪里?你认为不足之处在哪?你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
教师:废物再利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效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可得注意回收,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能源,让我们来争当环保节能的小公民吧!
师: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也利用废物回收,换来了一些班费,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看!
先让学生观察“丛林探险”情景图。
师:从图中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师:小男孩小女孩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如果全班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
生2:如果都玩“激流勇进”,应该租几条船呢?
(1)坐车问题:44÷6=7(辆)??2(人)
提问:剩余这2人怎么安排呢?
(2)租船问题:44÷5=8(条)??4(人)
教师:你对这种租船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教师:剩下的4个人不去了吗?怎么办呢?
师:应该租几条船呢?为什么?
教师:你为什么要把8加1呢? 8+1=9(条)
教师:你考虑得可真周到!
教师:同学们在外游玩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哦!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感今天受?对自己和他人有何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篇三: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过程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南宁市华衡小学:甘慧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
教学用具:课件,作业本,每名学生4面彩旗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美妙的早晨,咱们一起来听着音乐,跟随老师一起做运动吧。
生: 10÷5=2(组)
像这样的分法,你还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吗? 10÷3=3(组)??1(人)
师:请这10名同学回位。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师:让我们先去校园运动场瞧一瞧,同学们在做什么呢?(屏幕出示例4情境图)师: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可以分成几组?
师:怎么解决呢?
师:你们写的和她一样吗? 32÷6=5(组)??2(人)师:商5你是怎么得来的?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2、小结回顾: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校园运动场上的问题,你觉得你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顺着情境进入例题的学习,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状态。
二、探究体验,巩固练习
师:解决完了这个问题,看看聪聪又要带我们去哪呢?
1、商店购物
(课件出示音乐和图片)
师:体育用品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啊!今天小红和小明也来了,看看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呢?(1)乒乓球 2元,羽毛球 3元,运动水杯 5元,帽子 8元
① 小红有20元,都买羽毛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钱?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20÷3=6(个)??2(元)
师:商6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
② 小明有16元,可以买些什么呢?
师:下面老师想请4人小组一起讨论,设计出你们组的购买方案,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同学们有不同的选择,请你根据自己的选择,算一算最多可以买几个(或几顶),还剩多少钱?把你们能想到的方案都写下来,写在作业本上。
教师引导:
小结:同学们在买这些体育用品的时候,可以买一种,也可以买两种,还可以买三种,16元钱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还有剩余。
2、练习十三第6题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校园里和体育用品店里的数学问题,可能也有些累了。
(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师:这幅图在课本58页第6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咱们一起来解决租船问题。
出示:租船问题
点名生回答,出示:44÷5=8(条)??4(人)
师:剩下的4个人不去了吗?怎么办呢?
师:应该租几条船呢?为什么? 出示:8+1=9(条)
师:你考虑得可真周到!
师:同学们在外游玩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哦!
小结回顾:今天咱们跟着小精灵聪聪先后去了“学校”、“体育用品商店”和“公园”,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运动里的数学问题。
三、拓展提高,小结回顾
1、延伸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师:看一看,这些彩旗是怎样排列的呢?下一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师: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按照这样一直排下去,第17面旗会是什么颜色的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拿自己手中的彩旗摆一摆。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7÷4=4??1 师:17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除以4呢?这里的余数1又表示什么意思?
师:余数是2,表示第几面?余数是3呢?没有余数呢?
【设计意图】设计这道提高题,是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并加深对余数的意义的理解。
2、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