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章 07戊戌变法

时间:2019-05-12 17:0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章 07戊戌变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章 07戊戌变法》。

第一篇: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章 07戊戌变法

第七节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2. 能力方面:

(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划出戊戌变的图示,训练学生用图示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其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之精华,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产生发展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说明在中国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势力的论占是重点。19世纪中后期,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中国的思想领域基本上是封建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虽然有洋务思想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但前者的核心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后者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而维新派同封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大启蒙。它使世人进一步了解了资本主义,认识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民权思想对以后的影响很大,因此这次论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百日维新是重点。这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最终结果。改革内容虽与最初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但还是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了解之,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可以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4)戊戌变法的评价是重点。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历史学科教学业的目的之一。在理解认识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事件内在联系是很有帮助的。

2. 难点分析: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2)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是难点。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而这恰恰是学生的弱点。因此,一说评价,往往就事论事,难以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把握。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戊戌变法的概念,或给学生以思路提示。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学生容易投阶级(阶层)与个人混为一谈,认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谭嗣同等人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敢献身性是相矛盾的。这需要教师在帮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强调阶级与个人的关系不同。

课堂教学设计师: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对此,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必将作出反应。地主阶级的代表--清政府的态度(打出《时局图》,倡导学生从图中找出答案),中国人民、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态度如何?是第七节的内容。(板书 第七节 戊戌变法)

一、戊戌为法的背景

师: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结合前面所学的历史,请思考:运动的发生和哪些因素相关呢?

生:(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命题中找思路)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翻开书,看看教材编写者与我们大家的想法一致吗?

生:(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为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落实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知识点,分析初步发展的原因)1. 政治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 经济背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师:救国图存的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出现的。康、梁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主张变法,主张救亡图存。变什么?怎么救亡图存?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师:什么是维新思想?“新”指什么?

生:(随问随答)

师: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产生除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关以外,还与思想自身的演变继承有关。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在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特点)师: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也在发展。并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生:(阅读教材,总结思考回答)

师:把大家回答的内容整理一下。1.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召开国会,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2.主张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3.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4.废除科举制,改变官制。5.依靠清政府,通过变法改革的方式实现上述思想主张。(停顿,可以让学生再补充)我们再深想一个问题,在这些主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师: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停顿)使国家强大,同时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由此可见,康、梁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进步性和爱国性。康、梁是如何阐述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呢?

生:(阅读教材,了解学校名称,理论代表作名称及地位作用)

师:请一位同学把康有为理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生:(朗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

师:(让学生把特点落实在教材上)我们仔细想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什么具有这一特点呢?为什么宣传维新变法时要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呢?

生:(分成四人一组,充分讨论回答)

师:(为便于开阔思路,补充有关康有为的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到香港游历,思想发生变化的文字材料)

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内容)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易于为世人所接受,又便于当权者,特别是皇帝的接受。这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1895年,康有为来京参加会试,正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康有为联络了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拒签和约,迁都再战,变法自强”--即公车上书。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这次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对社会的震动和影响极大,上书的内容被传抄,印刷,流行很大。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开来,康有为由此取得了变法运动领袖的地位。公车上书也成为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生:(思考思潮与政治运动的区别,随想随答)

师:为更好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呢?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插图,总结途径,落实主要的知识点,如《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变法通议》,学生可朗读其主要内容)

师:(简单介绍梁启超文章的特点及作用)维新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既有面对面的交锋,又有通过发表文章,写著作进行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的辩论,较量。

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师:1898年1月24日下午三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一方是李鸿章,荣禄,一方是康有为,在场的还有翁同 等人。荣禄首先发难,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康有为立即驳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既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双方的辩论,较量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面展开的。1. 主要内容

生:(阅读教材的大、小字,了解论战的主要内容)2. 实质与作用

师: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呢?

生:(分析回答)

师:论战的作用有哪些呢?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与认识)

师:这场论战说明了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论战的实质去思考)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谈自己的看法)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分享政权的愿望,反映出他们有强烈的鲜明的爱国心,正义感。

师:(引导学生回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务派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与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异同点?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主张、目的、特点、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

师:维新派做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是为了把其政治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改良。而社会改良真能得以实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从改良的概念入手进行思考)

生:(讨论、思考、简单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维新派要有具体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的准备。(按学生的思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讲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从广东赶到北京后,再次给皇帝上书(第五书)(打出第五书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上书仍未直接到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内容痛切,在大小官员中辗转传抄,引起强烈反响。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发表--光绪看到了。准备召见,囿于非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召见的祖制,遂改令递送条陈,并下令:对康有为的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维新派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支持。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根据你们了解考虑一下。

生:(思考、回答)

师:有的同学说他不愿意做亡国之君,有的同学说他具有改革意识,分析的都很好,有道理,老师再补充一点,光绪皇帝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因此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生:(阅读教材掌握维新派的施政纲领,通过小字,体会理解《应诏统筹全局折》为什么是施政纲领)

师:维新派组织上的准备,体现在保国会的立成。

生:(阅读教材,了解时间、地点、宗旨、性质)

师:在维新派的努力推动下,一场社会改良自上而下地开始了--戊戌变法,因新政只推行了103天,又叫百日维新。

四、百日维新

1. 开始的标志

生:(阅读教材,了解开始的时间、标志)

师:为能顺利地推行新法,光绪帝破格提拔了一批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组成了以维新派为主的推行新政的核心。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破格提拔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教材对康梁等人的职权稍作解释)

师:由此可见新政的诏书名义上是光绪帝发出的,实际上是维新派所为。

2. 主要内容(师生共同逐项分析主要内容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得出对百日维新评价的结论,并对某些概念稍作解释:如官民所指范围、预算决算等)

师:在变法高潮时“上自朝廷,下自士人纷言变法”,一度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政治局面。(打出教材引用的《戊戌政变记》中的一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解释“封章”等含义之后设问)

1. 能否知道此段材料所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吗?

2. 对“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疾苦,悉达天听”你是怎么理解的?

3. 梁启超这样说,说明了什么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新政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仍打击了封建势力,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和破坏。

生:(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封建势力反对破坏变法的具体史实)

师:(强调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的重大影响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停顿)从中央到地方封建势力相当强大,从而决定了变法注定失败的命运。)

五、戊戌政变

师:戊戌变法高潮时,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各种传闻也很多,其中京津一带盛传慈禧太后将在10月份赴天津阅兵时,以武力强迫光绪帝退位。光绪传密诏给康有为等人商量对策。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维新派只好求助于掌有军权的袁世凯。殊不知善于看风使舵的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

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政变的具体内容。)

师:戊戌变法虽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六、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师:(讲清戊戌变法的大概念和小概念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思路)

1. 性质

生:(由理解得出结论并落实在教材上)

2. 积极作用师:积极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背景、目的、过程等方面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并落实在教材上)

师:(强调进步性、爱国性)进步性--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爱国性--挽救民族危亡本身就是爱国。救国是爱国的最集中的体现。为了救国,为了警醒世人,谭嗣同等人甘愿为变法献身。

生:(朗读教材的小字,了解谭嗣同的献身精神。)

3. 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因)

师:同学们从中能否理解认识,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或者想一想,维新派为什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为什么不敢发动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生:(回答)

师: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谭嗣同为变法而勇于流血牺牲,为什么还说他们软弱呢?(停顿,解释阶级或阶层与个人的关系,说明谭嗣同献身的勇敢性和阶级软弱妥协性的不同)

师:(总结本章节内容,让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第一部分最后展示)

【简评】“小结”犹如一出戏的“闭幕式”,它的“演出”的成败同样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本章教案的设计者的小结运用图示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也是将学生归纳、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的高度综合化过程。这一综合化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度变化。可以说“小结”的成功是全课教学的点睛之笔。

第二篇:中国近代现代史综合练习题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综合练习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是由于:①中国清朝的政治腐败;②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③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A 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B 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 ①②③均正确D ①②③均不正确

2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在中国达到最北的地方是()A 北京B 镇江C 白河口D 吴淞口 3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随着()

A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B 革命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C 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 革命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4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进口税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低的,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

A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进了商品生产 B 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C 中国大量白银外流 D 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5 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条约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① 《瑷珲条约》② 《北京条约》③ 《天津条约》④《中俄改订条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1856年,造成中国社会危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① 太平天国进行北伐② 天京变乱③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④ 辛酉政变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7 西方人马士曾谈到“总理衙门那时还没有经验,因此一切国际问题上,从商议一个条约到解决一个土地纠纷,都常常依赖北京总税务司的意见,并求得他们帮助,并照着意见行动。”此话说明了()A 列强把海关作为控制清政府的工具B总理衙门引进列强的管理方法

C 总理衙门没有管理人才D中国清政府崇洋的思想

8 下图是天津机器制造局,依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 1866年李鸿章建立的民用工业② 1867年崇厚建立的民用工业

③ 属于现代工业的企业④ 属于封建性近代工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9 在越南军民的配合下,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的战役是()A 纸桥大战B 马尾海战C 镇南关大捷D 扼守淡水战斗 10 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此对话说明了()

①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②汉奸卖国贼的奴才嘴脸 ③谈判中要有一定的策略④李鸿章以退的办法力保住清政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 中日甲午战争后,首先争做中国债主,争夺开采中国矿山权利,强占租借地的国家是()

A 俄国、法国、德国B 英国、法国、德国 C 英国、美国、法国D 日本、德国、英国 12 中国近代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是()

A 新思潮的萌芽B 《资治新编》的提出

C 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D 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13 对义和团运动的正确表述是()

①民族矛盾的大爆发②国内阶级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③广泛的社会基础④自发性极强⑤严重的盲目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4 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到辛亥革命前,列强侵豁现形式为()

A 大规模军事侵略为主B 利用清政府为侵略工具

C 武装地方军阀,扶植代理人D 利用革命力量,发展反清势力 15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

A 革命性质不同B 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 C 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D 革命的结局不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6 1898年光绪帝推行新政,在政治方面主要有()①提倡官民上书言事②命各省保荐人才 ③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④开国会,定宪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7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使各地的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的是()

A 陆浩东在广州组织起义B 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 C 刘道一发动的萍浏醴起义D 吴永珊领导的荣县起义

18 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帝国主义所采取的措施,下列内容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准备武装干涉②严守中立 ③扶植袁世凯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19 对《中华民国约法》的评价是()

A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B 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政治体制 C 建立专制独裁的统治 D 民主主义的要求

20 帝国主义利用辛亥革命之机,在中国制造侵华事件的主要手法是()

A 资本输出B 军事援助C 分裂中国领土D 武力瓜分中国 21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①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信含;②根据亲身实践,申慎思考而抉择;③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和实践性所吸引()

A ①不正确②③正确B 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 ①②③全正确D ①②③全不正确

22 1926年5月,蒋介石说:“我对共产主义不但不反对,并且很赞成的”,说明了()

①他从中央舰事件后,认识上的提高②他掌握的实力仍然有限 ③还需要共产党支持④还需要苏联支持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3 我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B 没有掌握一支军队

C 中共中央右倾投降错误占了统治地位D 统一战线中出现了阴谋家

24 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在()

A 瑞金 B 井冈山C 上海D 广州

2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下列人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波及到今江西省境内的有()①方志敏②贺龙③彭德怀④徐向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6 造成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 两党成立的时间不同B 代表的阶级不同 C 革命的同盟军不同D 革命的对象不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7 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事变,说明了()

A 上海军民的抗战决心B 国民政府支持军民抗战

C 日本军队侵占了上海D 蒋介石军队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28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是()

①针对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而提出的②继续争取维持国共合作 ③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针对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的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 以下发生在1947年的历史事件是()①北平发起“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②反动军警制造津沪等地“五·二○”血案 ③上海工人掀起“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 ④台湾举行“二·二八”起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0 以下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作出贡献的有()

①九三学社②中国致公党③中国民主同盟④台湾民主自治同盟⑤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⑥中国农工民主党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31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A 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结束B 新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C 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 中华民族奴役的历史结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2 我国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实际经历的是()A 1949~1956年 B 1949~1966年 C 1953~1956年 D 1953~1966年 33 1957年,毛泽东提出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 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正确处理十大关系D 以阶级斗争为纲

34 从1956年至1966年,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新建立的最大油田是()

A 克拉玛依油田 B 大庆油田 C 胜利油田 D 大港油田 35 “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实际矛头是指向()

A 邓小平B 周恩来 C 林彪 D 四人帮

3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改革了生产关系,实行了()

A 生产资料公有制B 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D 家庭联产承包的责任制

37 我国党和政府提出的爱国统一战线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不同点表现在()①领导阶级不同 ②统一战线的组成不同 ③调动一切积极性的作用不同 ④统一战线要完成的任务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材料解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0月,日军以4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台南。台湾抗日义军和黑旗军在刘永福指挥下奋勇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无耻出卖,台湾抗日军民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殆尽,无由补给。……21日,日军占领台南,台湾岛遂沦陷。

日军占领台湾后,……台湾民众没有屈服,其抗日斗争仍在进行。除了岛上重要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之外,在那些崇山峻岭、穷山僻壤,到处都有不屈的抗日民众神出鬼没地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896年6月14日,……一队日军20余人前往斗六街东南20余里的大坪顶山处“扫荡”,遭到抗日民众迎头痛击,结果日军自小队长以下战死6人,余者皆狼狈而逃。就在这同一天,1000多位抗日志士集结于大坪顶铁国山,成立了抗日军队。……

……18日,日军开始搜索铁国山抗日军。但因抗日军移入深山,日军无所捕获,遂恼羞成怒,诬称“云林管下无良民”,从19日至23日,在云林县境内展开了疯狂的屠杀和焚烧。短短4天中,斗六街上的396户及附近55个村庄的3899户民居,全部化为灰烬,惨遭日军杀害的居民不可计数。一时间,云林县内黑烟滚滚,烈火冲天,血流成河,尸积如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摘自《国耻事典》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把有关台湾人民对《马关条约》的态度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结合“云林”大屠杀,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承认并继续承认中国国民政府,并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消除日本在中国影响上与之合作。美国深信,迅速磋商停止军事冲突,对于此项目的有效完成极为重要……美国的支持,将不扩展至以美国军事干涉去影响任何内战的进程。

摘自1945年12月《杜鲁门总统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 材料二:中国内战的不祥结局超出了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在我国力所能及的合理的范围内,我们所做的以及可能做的一切事情,都无法改变这种结局;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结果。引自美国国务卿艾奇逊1949年7月30日 《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 请回答:

(1)杜鲁门声明和艾奇逊的信件,分别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的?(2)材料一杜鲁门声明中指出的“不扩展至以美国军事干涉”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合事实吗?简述你的理由。

(3)“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实际指的是什么?(4)依据材料二指出艾奇逊对时局总的看法。说明了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略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作出“1958年粮食产量6000亿~7000亿斤的决定,比1957年的3700亿斤增加了近一倍,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4800亿斤的指标也高出很多……决定1958年的钢产量为1070万吨,比1957年的钢产量多了一倍。为了完成1070万吨钢的政治任务,各地都由第一书记挂帅,组织大批人马土法炼钢……各行各业也都是“全民大办”。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要》

材料三: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我们必须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把世界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我们后面。摘自八大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简述1949年至1957年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炼当时党和政府对待经济发展的态度。试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问答题

1 举出19世纪60年代中外各国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试从这些变化中说明中国在世界所处的地位。

2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的背景有何不同?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 举出1897~1899年和1997~1999年两个时期内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明显变化。

中国近代现代史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A4、D5、A 6、C7、A8、B9、A10、A

11、A 12、C 13、B 14、B 15、C 16、A 17、C 18、A 19、C 20、C 21、C 22、C 23、C 24、D 25、A 26、B 27、A 28、A 29、B 30、C 31、A 32、A 33、B 34、B 35、B 36、D 37、C

二、材料解析题

1(1)①台湾人民反对卖国的《马关条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②清朝军队中的爱国将领也以抗日来反对《马关条约》。

③台湾军民不屈服,一直坚持到弹尽粮绝,但清政府出卖了台湾军民。(2)①日军侵占台湾时屠杀台湾同胞的罪行。②日军对台湾人民实行殖民统治的残暴性。③台湾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光荣传统。

④台湾人民反对一切外来侵略,不甘心当亡国奴的光荣传统。

2(1)“声明”发表于抗战结束后,内战爆发前,美国扶蒋反共方针已确定时。“信件”发表时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2)不符合事实。美军在中国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装备、训练国民党军队,帮助蒋介石布置内战。(3)美蒋反共反人民的战争失败。

(4)艾奇逊承认美蒋失败的结局是无法改变的,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艾奇逊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美国无力挽回败局。说明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斗争是正义的,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1)从1949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有提高,表明了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1953年至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表明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从1949年到1952年经济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建国后没收官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实行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及七届三中全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所制定的三个条件,都促使了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加。

从1953年到1957年经济的发展,说明了我国人民政府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取得的伟大成果。

(2)在经济计划中制定的是高指标,经济建设上实行群众运动,思想上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作法,表现了当时“左”倾思想错误。不尊重客观规律,用运动去完成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因此,造成了国民经济严重的比例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由此可见,经济建设必须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三、问答题

1 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变,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和德意志统一等,说明西方列强受工业革命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形式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历史的主流。处于19世纪60年代的清朝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清政府总理衙门的设立,说明了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说明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正处在起步阶段。

从以上史实证明,列强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正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进。列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而中国资本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义经济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中国在世界上,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在经济上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2 “七大”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召开的。在“七大”会议期间,毛泽东不仅提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提出了只有废除国民党的***,才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不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七届二中全会不仅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而且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卒的重大问题。

3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清政府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山东成为了德国的“势力范围”。从此以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我国处在被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19世纪末期,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中国在世界上处于被宰割的地位。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国结束了殖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所留下的残迹。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已成为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努力做出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

(1840~1999年)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8月1日南昌起义

8月7日

1928年

1931年

1932年

1934年10月

1935年1月

10月

1936年10月

12月12日

1937年7月7日

1938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5年

8月15日

1946年

6月

1947年6月

1948年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广州起义井冈山会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抗战伪满洲国成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一二·九运动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百团大战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本宣布投降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双十协定签字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辽沈战役开始

淮海战役开始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反右倾”斗争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第四篇:2013年初中历史复习内容(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 )下

2013年初中历史复习内容(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下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地点: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群众在天安门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0月1日成为

我国的国庆纪念日。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

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

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

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

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1950.10—1953.7)

1.原因: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

出兵援助。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间:1950年10月。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队。总司令:彭德怀。胜利: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

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定停战协议。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其中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时间、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

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

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

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九)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五计划基本任务一五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

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

成并取得显著成绩: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

桥建成;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西藏。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手工业采取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和全行业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缺点(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3)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开端与失误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①背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②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

③主要内容:①正确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即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④历史意义:“八大”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良好开端。

2.失误

①表现:1958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③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起来,破坏了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党和人民遇到建国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底

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建立国有企业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对内改革开始 ①.时间:1978年开始。

②.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③ 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④ 结果: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

⑴ 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⑵ 过程:1980 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开放了广州、上海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发区等。

⑶.成效

①深圳建成繁华的现代化城市,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浦东开发区发展成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②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

⑴.时间:1985年开始。

⑵ 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⑶.深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㈠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④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㈡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1.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

(2)重要观点: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特区姓“社” 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

(3)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4.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导弹部队建立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中美中日关系亚太经合组织

1、中美中日关系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才出现了转机。(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世纪握手: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小球”指的是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大球”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此次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十二)科学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元勋”——邓稼先。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

1966年,装有核导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

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2008年9月“神七飞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1、文学艺术主要成就:

①、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步也入新的时代。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有优秀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童话作品《宝葫芦的秘密》,话剧《茶馆》。

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反思“文革”,反映改革开放和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作品有短篇小说《班主任》,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获茅盾文学奖的优秀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冬天里的春天》、《李自成》、《东方》等。

③、随着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决战》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反映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林则徐》,反映新中国诞生的故事片《开国大典》,反映改革开放的故事片《抉择》,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2、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①、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 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②、1984年,为中国奥运历史上夺得第一块金牌的运动员是——许海峰,这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

③、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五篇: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3章0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精选)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和政治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及其评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民主革命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正议之声,而保皇派反对革命的观点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族利益的不义之言。

(2)通过对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摧毁一个旧制度需要经过艰苦斗争,是非曲直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的。学习革命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感。

4. 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董事会任务变化的宏观角度,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训练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联系维新派与顽固派争论的史实,阅读有关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课文及楷体字,训练学生辨别、分析不同材料和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同盟会的建立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原因的理解。

2. 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难于理解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明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设计

师:(引导学生回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等内容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生:(回忆、思考、回答问题)

师: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各地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和反清武装起义的尝试,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为中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板书第二节课题)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 同盟会的建立

师:同盟会是在什么形势下成立的?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下面,我们看一看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考察一下同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阅读、思考同盟会建立的有关情况)

师:(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简要说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不同于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它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明确的章程和政治纲领;且具有全国的规模(出示《同盟会国内支部和分会分布》投影地图和电脑教学软件):有机关刊物《民报》。这些说明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肩负起了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制定了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个政治纲领反映了同盟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鞑虏”这里指的是满族人。(设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

生:(思考)

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师:(设问)“创立民国”是要创立什么样的国家?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创立民国”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二是批驳保皇君主立宪的谬论,立誓推翻清王明后,决不建立汉人的君主政体国家。

师:“平均地权”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让学生阅读课文课后“阅读与思考”中的材料,并思考)

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师: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 三民主义及其评价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历史材料并由一位学生朗读有关三民主义概念、内容及其与同盟会政纲有关的4段课文)

生:(阅读、朗读并找出同盟会政纲与三民主义对应关系的内容)

师:(着重强调)三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从字面上看,它与兴中会的纲领没有两样,但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族统治者。“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发展,也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核定地价”的办法及后来提出的“土地国有”政策,反映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包含着逐步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要求。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瓴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着严惩的局限性。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让学生阅读有关课文进行思考,并与周围同学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阅读、思考,发言中有不同的看法)

师:(归纳学生的观点)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 论战的起因

师:(启发学生回忆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时期的主张和观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2.论战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立宪派与革命派之激战》书影及楷体字,掌握或了解论战的时间、主要阵地、焦点及具体情况)

生:(阅读,在课文上作标记)

师:(强调)革命派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适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而康有为、梁启超在实践上已经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之后,仍然顽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他们已成为阻碍革命发展的保皇派。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双方论战的焦点是什么?

生:(让一名学生朗读双方论战的三个主要问题)

师:应该指出,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

3.论战的作用

师: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忆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情况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回忆、阅读、回答问题)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强调)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从历史的角度看,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师:资产阶段革命派以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奋斗目标,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秋瑾》、《徐锡麟》并将几次起义的情况列成表格。项目包括:起义名称、领导人、时间、结果等)

生:(阅读、按要求列表)

师:(出示自制《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主要起义形势》投影地图或电脑教学软件,指图案简下列几次起义的情况)

1.萍浏醴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让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时报刊登的萍浏醴起义的消息》)

生:(阅读、了解起义情况)

2.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师: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让一名学生参加投影地图简介两次起义的情况)

生:(简介起义情况)

师:(适当补充秋瑾、徐锡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黄花岗起义

师:在同盟会成立后的一系列反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广州黄花岗起义指挥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亭》)

生:(阅读、归纳起义概况)

师:广州黄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10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开会,制定起义计划;并亲赴欧、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30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其原因何在?

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师:(归纳学生的发言)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有作必要的联系、组织和配合工作。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这次起义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

生:(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并由一名学生朗读历史材料:“是役也,……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试解释历史材料的意思

师:(视学生的解释情况,着重强调)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统治。这次起义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建议他们小心防范。此后,各省官员只要一听到革命党起事,就惊恐万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小结

师:请大家依据板书归纳本节内容。

生:(归纳发言)师:(视学生归纳情况,进行小结)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基础上。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与此同时,革命派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高潮的到来。

【简评】用问题解决法来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是常见的。本课的执教者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其评价三民主义上,并主要以师生共同研讨的形式完成教学。这一教学过程有以下特点:

一、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和阅读课文及补充材料,做好了“论从史出”的准备;

二、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彼此碰撞,互有启发;

三、教学民主,学生的不同观点都可以在课上得以展示;

四、教师及时归纳,让“导学”恰时、恰到好处。

下载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章 07戊戌变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章 07戊戌变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戊戌变法

    2.7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时间、条件和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活动,公车上书及其影响,强学会的性质和......

    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

    八年级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的两处疑点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的两处疑点 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的两处疑点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的两处疑点 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

    戊戌变法 课本剧

    戊戌变法 课本剧 第一场 公车上书 布景:一间书房 道具:桌子、椅子,桌上有一些纸、一杆毛笔。 旁白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广大人民和各阶层进步人......

    戊戌变法讲稿

    康有为 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跟随祖父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攻读经史。自康有为登上历史舞台,学人或将他说为西化论者,访洋改制者,或说为假托古......

    《戊戌变法》读后感

    《戊戌变法》读后感 《戊戌变法》读后感 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遥想祖国当年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许多岛屿都被外国占领,也有许多英雄为国家尽忠,为了了解历史,我特意借阅了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