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大全)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
唐山市滦南县长凝镇初级中学:李海英
关键字:信息技术
作文
指导
摘要:运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写作兴趣
运用多媒体的可控性,培养观察能力
运用多媒体的网络优势,提高作文评改能力
及时反馈,优化评讲
每提起作文,不少的学生都有畏惧感,写作文时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个头。尽管教师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教师费尽唇舌难改学生搜肠刮肚的尴尬。究其原因:现今孩子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往往千篇一律;而教师讲解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讲评泛泛。导致“作文”成为了学生与教师心中的顽疾。
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以往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因此,我们应加强中学作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目标。
一、运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写作。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从心理上积极投入到作文训练中去。
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并予以保持,才可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若是“你不想写,也得写”,就会使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应付了事。可想而知,这种“强扭的瓜儿”怎么会甜呢?“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因此作文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的激发和写作兴趣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选用多媒体,创设写作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学写小动物的作文,教师课前拍摄了猫、狗等动物的生活录像,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展示各种顽皮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时而嬉戏、时而吃食、时而睡觉的真实情景让学生立即高兴得欢呼雀跃。多媒体声图色光相融的特点,不仅使他们进入情境,还激发他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情景教学就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
运用多媒体光、声、像有力的冲击,能使言、情、景融为一体,极大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确保学生进入角色,“我”手写“我”心,流泻出心中最自然而真切的情感体验。在辅导毕业班作文《一起走过的日子》时,随着《同一首歌》缓缓响起,伴着悠扬的旋律,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扫描进去的照片和编辑过的录像,那是班上学生一张张天真稚气的面孔、一串串爽朗无邪的笑声、一次次小大人似的举动,一幕幕我们共同经历的有喜有忧的日子。优美的旋律,感人的画面,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当这一幕一幕缓缓流过,最后定格一张几天前我们刚拍的毕业照上时,许多学生的眼角已经湿润。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激情在学生胸中回荡。望着他们无语凝重的表情和轻快飞移的笔尖,我相信那笔尖下流泻的定然是此生不泯的真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情感与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学生把作文当成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写出好的文章来。
二、运用多媒体的可控性,培养观察能力
写得不够具体形象是学生作文表达中最常见的毛病。除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存在差异之外,这主要是受了学生的观察所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由于不少学生平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缺乏观察,缺乏搜集、记录,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进行仔细正确的观察。
例如比赛活动之类的作文教学,老师常常是先带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然后指导怎么写。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观察往往是随意的、粗略的,很难做到活动、观察两不误,因此作文时对比赛的动作、表情甚至过程印象模糊,难以下笔。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比赛活动全过程,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有目的地去观察。对于重点地方可以根据需要重放、慢放或定格,使观察形象鲜明,重点突出,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养成爱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在话题作文《活动》习作指导时,课前,我在电脑中储存了六个录像片断;体育活动、丢手帕、老鹰捉小鸡、制作风筝等等。上课时,当计算机屏幕上再现校园内一个个精彩、激烈、群情振奋的场面时,一方面,在唤起学生回忆的同时,给每个学生增加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另一方面使每个学生产生了写作的强烈愿望。由于这样的画面随时可以定格或反复播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描写重点进行选择,进行场景的再现,利于学生在写作时进行细致的描写。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的写作指导特别容易被学生所掌握、所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的网络优势,提高作文评改能力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可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是意味着学生作文训练的结束,而应把它当作另一种开始,成功的修改有时能给一篇作文以“新生”。教师最成功的批改是引导并教会学生自己修改。
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共享性,教师可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从而改变了以往“纸上谈兵”的低效率批改方式。学生掌握方法后可进行交流评议,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由别人品头论足,每个学生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对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评后,作者可根据反馈意见利用光标移动、插入、改写、删除等操作技术对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词语等方面进行修改,使作文“更上一层楼”。在减轻教师批改作文费力而效率不高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采用多媒体网络是使作文的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和教师几个人,而是全班师生。这样,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也使得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另外,多媒体网络可以随时把佳作在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这就为欣赏佳作开创了良境。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被当范文与人交流,心里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从而信心百倍,大大激发写作热情,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形成了强烈的写作意识。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的字词运用、选材谋篇和自我评改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学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及时反馈,优化评讲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指导学生找出作文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并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斗志,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在作文评改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加快节奏,提高评议质量,更重要的是把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可直接把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利用实物投影给全班学生看,针对一篇文章让大家一起修改,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或把学生作文中典型的病句、错别字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或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片段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师生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使学生保持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喜悦。这就形成了良好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班级博客,尽显风采
传统学生作文一般由教师评改打分后就了事了,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不能及时得到公众的认可,学生的创作欲望受到压抑。而网络条件下,学生作文实现了新的突破。我创建了班级博客,定期上传学生作文,每一次作文完毕,就将其中的佳作及时上传。为了鼓励大多数学生,我也关注那些作文弱势的孩子,让他们也有发表上榜的机会,有时即便是一小段,一两句,只要是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都予以充分肯定。
信息技术与作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给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优化了课堂环境,也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写作能力。如果说作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形式,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作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理论进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训练组合也许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安排,随着训练期的推移,比例可进行变化,最终形成技能。如小学生的指法练习,教师在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后,可在每课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对综合实践课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作品、成果中获取成功感。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如小学课本《龙宫寻宝》一课,某教师的导入环节设计如下:编制了一副孙悟空在龙宫舞动金箍棒的动画软件,在同学们津津有味欣赏的时候,教者伴随讲到:你们看孙悟空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转,多么神奇呀?这样设计直接点中本节课的主题---扭曲与拉伸。如某教师在基础练习环节将课后的练习题《小鸡》和《春天》两副作品引入到课程作为复制、粘贴的基础练习,这不仅扩充教材训练知识的不足,而且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中要重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设计,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上不是尽善尽美,需要教者适当将某些知识淡化与提升,如将一些知识变成自学阅读,一些留为课后阅读等,要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透,同时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练习部分的设计要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要重视过渡语、小结和板书的设计,克服语言的随意性。在板书部分,我想虽然有了计算机展示工具,但板书的作用在于当教学结束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总结、点拨的作用,不应轻易抛弃,板书设计要讲究平衡、美观。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许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所以教师要重视主题化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在设计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和发展性环节的设计。除此之外,应注重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计划,经过充分考虑准备和慎重考虑所写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一切具体措施的方案。不仅是教师备课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
1、编写教案的准备工作教师编写教案前,首先要通读教材,对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对全局性关键性的一环,如果是新教师应对课后习题反复练习。在熟悉教材后,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好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便于实施、检测,对目前信息技术的课程,落脚点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视知识性和学科思想的渗透。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组织教材,准确地确定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对有些知识可以不讲或略讲。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要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重点,什么手段来突破难点,要分析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意图何在。在上述内容确立之后,应根据教学内容确立合适的授课地点,对于以知识性为主的教学应选择教室教学,避免在机房上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机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教具,要注重示范性教具的选择,某些课程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如课件、同步教学系统等),充分展示其示范性,重点在于选好工具软件,如职专DOS的FAT表教师根据教材选取了“诺顿”工具软件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并增加了教学导向性。
2、编写教案应考虑的问题:要复习哪些为新知识打基础的旧知识;采用什么形式导入新课,其形式是否新颖,关系到是否启发学生思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时间分配;选取什么例题,练习部分如何设计,如何进行;用什么方法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教具效果最好;各环节如何过渡;课堂小结如何实施;是否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可以不布置作业或以思考题的形式为宜。在设计时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
2、教案的基本内容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授课教材、班级、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法、教具、授课地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其中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衔接,教学提纲、教学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师生活动和时间分配的内容。教学环节一般可以包括:复习提问(设计问题及正确答案);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手段);讲授新课(教授过程、学生怎样做;哪些由学生回答,哪些由学生练习;重点如何讲述、难点如何处理,哪些容易出错,须防止、提醒,上机指导如何实现;如何设计练习和小结)。
3、编写步骤:(1)、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查和执行。要从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2)、确立合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关键性的知识,解决这部分知识,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而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3)、设计课型、准备教具、设计教学手段与教法(4)、设计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师生双边活动和教具的使用
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课堂提问、书写例题时应看教案,防止题目错误,浪费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个段落后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如果布置作业,应看教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更改教案,如出现由于对学生水平掌握不准出现教学设计过高、过低情况;出现突发事件,教案可适当更改,但不易更改过大。
三、说课设计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此项教学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理论水平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已经作为评课的一项指标,有些地区也因此延伸出“说片”、“说课件”等多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计算机学科在说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就这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说课的基本理论
1、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向评委或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属于教师教学研究的范畴,它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备课的规律,提高备课的能力。教师说课要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备课中的思维过程,主要使用书面语言,并且主要是在于说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说课的实施对象是教师,所以每一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说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既要把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性。
2、说课的组成说课就是要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有上机操作时应做适当的上机操作。
3、说课的特点(1)、深刻性:说课时应将具体课题写成说课讲稿,通过语言媒介展示出来,更深地剖析了课题。(2)、研究性:说课是面向广大同行,由同行评,因此可以通过“评”取长补短,相互受益,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教研活动,更注重于集体教研,是提高备课质量,教师业务水平的一条最佳方法。(3)、演练性:说课是教师备好课,先经同行评研,然后再反馈加工、创新直至满意才给予学生上课,是在备课与上课之间重要的一环,实则是对象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备课的引申与发展,是对备课的检查补充。(4)、理论性:说课不仅要求教师说出“怎样做”,而且更要说出“为什么做”的探究式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更要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精神与要求,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和探讨说课的内涵和形式。
4、说课的意义(1)、宏观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说课是一项教研活动,在说课的过程中,必须说出科学依据,要想说好课,必须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因此,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机制,使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与教学程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水平,能促进课学教学三个体现,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体现教材的思路,教课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原则。(3)、是最有效的备课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说课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备课是教师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处理,便易忽略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时为什么这样处理,只有通过说课,才能被发现。通过说课可以锻炼教师执行贯彻教学大纲、驾驭教材的能力,由于在对教学内容分析上,要说明教学目的的制定依据,重点,难点的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师对大纲理解,同进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展现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同时将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能力,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练,哪能此内容读,怎能样突破难点,用什么手段训练重点,怎能样引导、启发、怎样培养思维品质,都通过说课来完成。
(二)、怎样说课说课一般要求教师说出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说教材:交待课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单元及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的影响;教学目标认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理论设计依据。说教法:为实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及其依据。说学法:让学生如何学,教给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说教学地点的选取(教室/机房),选用的教学工具。除此之外,应说明教学对象及课型特点(理论课、实践课、综合练习课)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部分总的要求是知识正确,线路清晰,相应的操作准确。首先说明教学线路,对每个环节要讲明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时强调设计意图。对软件演示和作品点拨等使用软件的场合一定要配以相应的软件操作。要充分考虑各环节的过渡语、小结语及导入环节的设计,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要自然、巧妙,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重点要讲透、难点要突破,要注有检验环节的设计。以上我们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说课设计三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要求,这些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与基本,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
四、教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学基本功外,作为教师应注重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几个突出问题。
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编写的,任务驱动是一种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性和实用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同时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做到“有题—有线-有程—有果”,所谓有题是指课堂教学应提出主题,如课程整合、美丽的家乡、保护环境、爱好和平等主题;所谓有线是指教学线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注重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果是指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应用创新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新教材是以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培养目标,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延伸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当的教法,营造教学情景,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能动地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应认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成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确定,要明确、恰当,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立要依据课型和学生实际确立,要求恰当、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突出重点就要讲透---练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难点要讲究采用怎样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课按教材要求为新授课,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那么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知识综合应用和能力培养上。教学结构要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结构设计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两个角度,要做到层次分明、各种教学活动搭配合理、组织紧筹、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一些知识进行“提升、淡化”处理,切忌“平铺直叙”。设计中要注重知识渗透、能力培养、创新、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导语、过渡语、小结、板书设计、习题常被看作“小环节“的地方不要轻视,切忌“随意性”,要认真考虑对待。教师要从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出发进行设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软件资源、多媒体同步教学系统等)在学科方面应注重突出信息素养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在课型上要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设计,如习题课应在练习的设计上体现目的性、阶梯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选取相应的教法,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并由此出发,兼顾新知识的特点,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堂成功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总之,评价一堂课关键在于“教”和“学”两方面,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学设计。
第三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趋势。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让无味的古诗文教学变得不枯燥呢?信息技术能帮忙做到!它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要我们把它合理地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概括起来,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生古诗文课堂学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课堂,分析题意。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古诗文中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题意、主旨。
信息技术具备多种呈现方式,可以用情景模拟、游戏、动画、视频来展现各种学习材料,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活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
古诗文作者能把景化为一首诗,把情隔于一首诗。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也可把古诗文化为一首旋律熟悉的歌舞,深情地吟唱,动情地演绎。例如《泊船瓜洲》适合配以优美的曲调来导入,如此娱乐化的古诗词导入方式,一定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受与收获。
二、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自学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借助注释,初解诗文。
3、尽情朗读,图文结合,想象情景,体会意境。
4、抓住字眼,体会情感。
三、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古诗文吟诵形式的多样化
古诗文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文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诵不再仅限于个体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形式,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音效尝试一些更新颖的吟诵方式。例如:
1、运用配乐进行师生配合读,这样能激发学生有感情地吟诵。
2、渲染气氛下生读师和法,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合视觉画面手舞足蹈法,这一形式动感活泼,适合中低段学生。
借助信息技术,在诵读这一版块的形式就更加丰富多彩了,读多了对古诗词的感悟自然也就更深了。
四、古诗词的学习要借助图片等让学生借助想象,身临其境。
在古诗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根据诗句去想象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境激情的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改进教学,实现以下几个目标: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信息等的信息素养;③能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我相信,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一定能让古诗词的教学课堂更为诗情画意,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第四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
临湖中心小学 李丹
【内容提要】: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源——古诗文成为人类精神上的营养滋补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古诗文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 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我将试图从五年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舞动在信息技术支点上的古诗词教学进行一些生动感性的捕捉和方法上的探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文学习;高效教学;整合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趋势。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让无味的古诗文教学变得不枯燥呢?信息技术能帮忙做到!它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要我们把它合理地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概括起来,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生古诗文课堂学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自学古诗文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借助注释,初解诗文。
3、尽情朗读,图文结合,想象情景,体会意境。
4、抓住字眼,体会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古诗文吟诵形式的多样化(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文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文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诵不再仅限于个体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固有形式。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音效尝试一些更新颖的吟诵方式。例如:
1、运用配乐进行师生配合读,这样能激发学生有感情地吟诵。
2、渲染气氛下生读师和法,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合视觉画面手舞足蹈法,这一形式动感活泼,适合中低段学生。
借助信息技术,在诵读这一版块的形式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多读了对古诗词的感悟自然也就更深了。
三、古诗词的学习要借助图片等让学生有画面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古诗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根据诗句去想象画面,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那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关联学习相应的古诗(所谓举一反三)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古诗 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将时代背景,学习方法或呼应等关联学习其它古诗词,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例如:由《游子吟》的学习关联出示孟郊写的另一首诗《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这一关联学习,对母亲思念儿子的感悟就更加透彻了。不仅巩固了本诗,还连带学了一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渔歌子》的学习中,可对比出示学习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呼唤其回家的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在**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将这两首诗同时出示、进行对比朗读学习,则更能体现作者张志和寄情于山水的逍遥自在。
五、利用信息技术将古诗词学习娱乐化(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技术本身具备无所不能的信息呈现方式,可以用情景模拟、游戏、动画、视频来展现各种学习材料,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活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
古诗文作者能把景化为一首诗,把情隔于一首诗。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也可把古诗文化为一首旋律熟悉的歌舞,深情地吟唱,动情地演绎。例如《望庐山瀑布》、《游子吟》、《清平乐.村居》等都适合配以优美的曲调来吟唱。相信如此娱乐化的古诗词学习方式,也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受与收获。
以上就是我概括的关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一些方法。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改进教学,实现以下几个目标: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信息等的信息素养;③能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我相信,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一定能让古诗词的教学课堂更为诗情画意,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3年12月 刘笳:《信息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学教育(下)2009年02期 张丽:《古诗词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语文学刊 2011年10期
第五篇:运用愉快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日前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尚不充分,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兴趣,但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对许多概念知识感到很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其中运用愉快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想学是愉快教学的前提好范文版权所
有
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普及运用以及现代化的投影仪、音响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信息技术产生了神秘感,同时也充满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去点拨、激励学生,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学生初次同电脑打交道,可以先从使用某个应用软件开始。例如让他们在电脑上试着用汉语拼音编写一篇短文。只需要他们按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去做,输入几个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尝到学习电脑的乐趣。这样做有利于消除学生对电脑的神秘感。像电视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一样,对于电脑我们也可以在不了解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情况下使用它,从而增强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实用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展示一幅优美的画面或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然后明确教学任务并告诉他们只要跟着学,就会达到同样的效果,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想学心理。在讲授程序设计时,将编程技巧和方法,融于趣味问题之中,如给学生出一句俗语作为编程题目:某人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这个人在以后的某一天中是在“打鱼”还是在“晒网”。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很感兴趣,此题目也很有教育意义,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程序设计的奥妙,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状况趋于稳定。让学生的认知需求借助兴趣转化为某种动机,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会学是愉快教学法的核心
现代教育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玩”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时,我再结合这些具体问题,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他们知道短短五十年,计算机已经更新了四代,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变,仍是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信息技术。它由“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输出”五个部分组成没有变,它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基本模式没有变。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学习的途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鼓励学生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反复。只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操作方法后,才能举一反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教学,对于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实施横向拓宽、纵向深入的训练,着力培养能力,发挥特长。就拿程序设计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又充满着探索和追求的乐趣,学生在不断地向各种问题挑战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思维,并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的能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之后,如有余力向高层次进发;对于接受能力慢、反应迟钝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达到基本要求。这样既给高层次的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又使得低层次的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学生发展性学习是愉快教学法的目的好范文版权所有
由于我们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掀起和迅猛发展给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实际上信息技术应用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其应用的深度没有止境,其应用的广度也是无限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犹如下围棋,入门十分容易,深造却没有止境。这正是电脑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后,学习热情高涨时,给他们提出更富有难度的疑问,促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进行再探索。鼓励学生深入学习的目的在于激励他们在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意志品质的磨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精神。此外,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这只能让学生在课外去持续
发展性地学习了。
《运用愉快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