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学具准备:每生准备六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进行铺垫。
谈话: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怎样计算?
2、我们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怎样推导的?
小结:我们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梯形的特征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二、串联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甲鱼池参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看,问题口袋里还有问题呢!你想知道吗?(出示问题口袋里的题目)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1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 谈话: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师归纳汇总:(表扬)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很了不起!从同学们汇报情况看大致有三种: a把梯形划分成两个三角形;b把梯形划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c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从我们的知识水平来看,老师提一个建议,用拼成大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比较简单,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都能拼成大平行四边形呢?
3、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谈话: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试试看!
想一想:拼成图形与梯形之间有何联系?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并填在发现卡上。发现卡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高等于--------------。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梯形的面积=--------------。
老师注意辅导学生,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鼓励有因难的学生,并适当加以引导。
5、学生拿着拼图汇报展示,师注意引导。
6、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边演示边提问发现卡上的问题。
7、师生归纳出公式(完成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提问:(上底+下底)×高 算的是什么?为何要除以2?
8、师说明字母公式。
谈话: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梯形面积也有字母公式,谁能用字母表示?说说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板书: S =(a + b)× h÷2
9、阅读课本,并把梯形面积公式填写在课本89页相应的位置。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现在你能算出1号甲鱼池的面积了吗?请学生填在课本上。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2、想一想,填一填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初步运用(求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21820解:S=(a+b)h÷2=(10+18)×20÷2103、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要求面积你需要测量什么?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5、做自主练习的第5题。你知道什么是水渠的横截面?(CAI出示)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91页的6、7题。
第二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2.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导学单: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2)小组交流。
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自学例7。自学
导学单:(预设12分钟)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来求面积。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行,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d)小组交流。点拨:
(1)你是怎样想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么,一个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与()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高÷2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生板演: 字母公式:s=(a+b)×h÷2)
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么?
四、练习(预设14分钟)【基本练习】
1.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想一想,填一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涂色梯形的面积是().第2题,提问:涂色梯形的面积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判断题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第3题,强调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 指一指,图中的物体的“横截面”具体在哪里?
四、课作。(预设6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8页第3、4题。提高题
在下图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见ppt)
五、家作。
1.《课课练》第13页1、2、3题。2.提高题 《课课练》第13页拓展应用。
第三篇:“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吉林油田松江小学 吴孟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探究、探索“梯形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中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其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亦正处于进一步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时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学生对图形特征及各种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可促使他们的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教学重点: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梯形若干、直尺、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大家一起读一下屏幕上的两个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两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谁能选择其中一个讲给大家听一听?下面老师再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两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下铺垫,一方面回忆有关知识,为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了准备;另一方面突出“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提示学生在研究梯形时可以怎样考虑。降低一些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情境创设
师:大家都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吧?现在,喜洋洋的好朋友们被灰太狼关进了密室里,要想进入这个密室救出伙伴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密室的门上有一道题,只有算对了的人,才能进去。瞧!(出示一个梯形,标出底和高,说出各部分名称)这是一
道求梯形面积的题,这回可把喜洋洋难住了,责怪自己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喜洋洋救出他的伙伴吗?(生:愿意!)三:探究新知
1.操作: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梯形,通过剪、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并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请马上动手试一试。
2.学生展示:(要求学生说清楚用的是哪种梯形剪拼的,拼出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将一个梯形从中点处裁开,将裁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在一个梯形的中点处,画一条平行于上、下底的线段,延长上、下底,通过中线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师:观察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填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师:还有哪些剪拼的方法吗?
(5)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填空:拼成的长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6)将梯形的下底延长,在上底的一顶点向下底引一条线段,使之
成为一个三角形,如图:填空:拼成的三角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高等于()。
师:那你认为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归纳公式:(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上底+下底)×高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3.总结:不管采取何种拼剪方法,得出的梯形面积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2”。(再次验证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4.师:我们现在能帮助喜洋洋救出他的好伙伴了吧!(求密室门上梯形的面积)。
5.追问:想一想,计算梯形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梯度训练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2.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用篱笆围成一块梯形菜地,一侧靠墙。篱笆长3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将自己推导的公式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理解公式,并学会熟练运用公式。)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第四篇:《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2.指名学生回答
3.在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是一般怎样做? 二.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1.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
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3.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展示成果。
(1)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o,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没有变,面积是梯形的两倍。)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一半,面积没有变。)
(3)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沿梯形一腰中点和对角顶点对折,再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三角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没有变,面积也没有变。)
4.我们用很多方法计算出了梯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象钢板等等是不能这样剪开来拼拼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知道计算梯形的面积规律。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你能从你的方法中得出什么计算的规律吗?
5.你是怎么得出这个规律的?
6.揭示规律并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如果我要求一个梯形的面积要知道写什么条件呢?(上底、下底、高)
现在我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用a、b、h表示上底、下底和高,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s=(a+b)h÷2)
7.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梯形面积计算的一个方法,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1):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1.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计算面积。(单位:厘米)2.量出自己准备的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求出它的面积。从这个梯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怎么剪?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王喜朝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小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1、回忆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说说平形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回想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谈话引出课题
关于梯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也就是为梯形面积的推导做好铺垫,并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讲授新课
1、直接切入主题:
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研究建议:
①选择喜欢的梯形,按照“转化”的思路来研究。
②小组分工合作,考虑不同的转化方法。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5、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边说边演示其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沿着高切割、拼摆〉〈沿着一条腰的中线切割、拼摆〉„.(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2×高(上底+下底)×高÷2„„
刚才同学们采用不同的割补、拼摆等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不同的面积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只不过,这些公式从形式上看略有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成: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7、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8、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深化巩固
1、学习例
3、(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
2、课本96页“做一做”。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检测
1.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1)上底5厘米,下底10厘米,高8厘米。(2)、上底5厘米,下底12厘米。高10厘米。(3)上底20厘米,下底8厘米。
2、判断题
(1)-----(4)题。
3、选择题
(1)------(3)题。
(五)、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六)、课外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1—2题—5题。
(本课的作业体现了“课已终,趣犹存”这一特点。通过作业练习教师能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教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