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品社教案

时间:2019-05-12 17:4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上品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上品社教案》。

第一篇:一上品社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钻研品德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式相结合,让学生乐学、会学。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三、学情分析:

我校一(1)班共有学生66人,这群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之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4、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5、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进度(教学周,每周三课时): 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 我上学了 第一周 2课时 2 认识新朋友 第二周 2课时 3 走,看校园去 第三周 2课时 4 参加升旗仪式 第四周 2课时

第二单元 学校的一天 早早起,上学去 第六周 2课时 6 课堂上 第七周 2课时 7 课间十分钟 第八周 2课时 8 放学啦 第九周 1课时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说说我的家 第十周 1课时 10 爱心伴我长大 第十一周 2课时 11 把我的爱传给大家 第十二周 3课时

第四单元 银色的冬天 12 北风吹,冬天到 第十三周 2课时 13 冰雪世界乐趣多 第十五周 2课时 14 庆元旦,迎春节 第十六周 2课时

整理与考查(机动)第十七十八周 4课时

1、《我上学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来到新的学校,对他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当然,他们也会有很多的担忧和恐惧。入学第一周,他们有各种情绪需要表达,他们也有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因此,上学第一课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上好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而且能协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更快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针对上述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习惯和规范,知道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教学难点是对学习用品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养成良好习惯。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在集体生活中有安全感,并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

行为与习惯:懂得书包文具的重要,形成对书包等学习用品的正确态度。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小学生活的特点,懂得课堂常规要求。会根据课表,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准备课本、整理书包。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师生交流、参与游戏等方式熟悉小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习惯和规范,知道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会整理小书包。学习难点:

对学习用品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养成良好习惯。学习准备:

视频动画《上学第一天》,PPT记录本,歌曲《上学歌》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3页内容,话题为“上学去”;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P5页内容,话题为“上学就是不一样”;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我的新书包”。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学校欢迎你

1、师:首先,祝贺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老师欢迎你们的到来!看到你们有的活泼大方,有的安静透着灵气,十分可爱,老师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你们。你们能对老师说说,开学那天你们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你发现学校里哪些地方和哪些人在欢迎你吗?

2、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你们的眼睛真的很善于发现。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老师是怎样欢迎大家的吧!

3、出示一组照片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欢迎和关爱—— ① “老师们开学前打扫、整理教室 ” ② “一年级分班名单”

③ “学校的欢迎新同学的红色横幅标语”

④ “班主任老师开学前给一年级学生家长发的问候短信” ⑤ “开学当天校长老师们在门口欢迎学生”

⑥ “采访一位一年级老师对新同学们的祝愿”(如果是班级任课老师的视频更好)

4、学生欣赏照片,感受温馨。

5、师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欢迎和喜爱,体会自己在学校很重要。】 活动二

上学的心情怎么样

1、师:上小学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老师相机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并请同学们自己出主意解决。

3、学生活动:为小伙伴出主意。例如:①“我听不懂老师的话怎么办呢?”(可以再问老师一遍,没有关系)

②“没有我幼儿园里的好朋友和我一起玩,新同学我都不认识”(大家都是一样啊,所以我们都要勇敢地去交新朋友。)

③“我找不到我们班的*老师(其实就是他们班的班主任,因为幼儿园里各门课程几乎都是班主任教,所以在换了课程时,他见到了不一样的老师,会有这样的困惑。)” ……

过渡:师:上学了,我们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有的是可以让我们在学校里变得愉快的心情,而有些心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不过大家不要紧张害怕,让老师和同 学一起来帮助你,好吗?

4、小游戏:我很……,我不……

让学生感到开心就大声说“我很开心”,很紧张大声地喊出“我不紧张”。(诸如此类)

【设计意图:教师从孩子回答的问题中可以发现他们观察事物的视角,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情迎接新的生活的到来,鼓励他们说实话,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引导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实际关心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自信面对新环境,帮助新生缓解“入学焦虑”,为入小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活动三

我的美丽愿望

1、师:播放《上学歌》,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今后你们会学到更加有意义的知识,参加更加有趣的活动,也会懂得更多。那么,来到新校园,你们有什么愿望呢?

3、学生说说美好的愿望。(如,希望带上红领巾,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4、师小结: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大家都能努力去实现它,我们这个班级就会更加优秀和了不起了。我们呢,也能够在这个班级里团结友爱,快乐地成长!

5、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歌曲制造烘托氛围,让学生在歌声中说说自己的愿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概念,使陌生的同学关系显得亲密起来。】 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回家主动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上学的心情。

【设计意图:主动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学生愉快且主动地适应学校新生活。】 板书设计:

我上学了

欢迎你!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

了解学生入学前的生活、学习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作比较、分析。

准备反映小学生活的图片若干。高年级学生认真学习的视频短片。活动一

我的生活变化了

1、学生齐唱《上学歌》

2、师:上小学后,我们的上学时的情形和幼儿园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3、学生回答基本的课堂纪律和要求,小学的具体作息时间安排等 ①与作息时间变化有关的:每天要早起,按时去上学不迟到,不能不上学,特殊情况要请假等(就像《上学歌》里唱到的一样。);——巩固上学的常规要求

②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学会看课程表。我们要学习很多不同的课程,门门课程都很重要,解释各科的具体内容(美丽的语文、有趣的数学、活泼的品生、好听的音乐、多彩的美术、好玩的体育等);——主要介绍

③与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有关的:自觉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等。(此处只做简单介绍)(注意:在师生交流中提示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懂得这样做的意义——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小学常规要求,如上课铃声响了要及时进教室坐好,了解学习生活发生的具体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引导他们积极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活动二

做个合格的小学生

1、师: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

2、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校的大哥哥姐姐他们是怎么做的,好吗?

4、出示小学高年级同学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在校一日常规的视频,学生观看学习。——早上:背着书包进校门,见到老师敬礼问好; ——早读:坐姿端正,书声朗朗; ——做操:姿势正确,态度认真; ——上课:聚精会神,思维活跃; ——课间:轻松休闲,关系和睦; ——午餐:打餐有序,用餐无语; ——放学:路队整齐,和老师礼貌道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小学常规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态的视频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校学生一天之中的学习活动,知道要怎么做。】 活动三

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1、师:进入小学,我们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你喜欢这些变化吗?哪些变化是你很难适应的呢?

2、学生说出自己的困难,老师相机板书。

如:上课想说话、要上厕所了、有事情想要告诉老师时该怎么办?

3、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办法。

4、抢答比赛(课件出示题目)

问题如:早上进校园,见到老师时要怎么做?

课间,小明玩皮球玩得正高兴时,上课预备铃响了,他该怎么做? 放学时,小红的家长没有来接她,她要怎么做?

明天要上学了,今天晚上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清理书包,或带什么东西)……

5、师小结: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自己也应该有所变化,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以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小学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同时具备安全意识,懂得保护自己。】

板书设计:

我上学了

上学就是不一样

我们一起进步吧

第三课时

活动准备:

书包、文具、玩具、食物、头饰若干,歌曲《找朋友》 活动一

游戏“小书包找朋友”

1、师出示谜语:“身体方方耳朵长,上学背在我身上。别看它的个子小,各种文具肚里装。”(书包)

2、师: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小书包找朋友”。

游戏规则:

老师将各种物品(包括学习用品及其他物品,如:语文书、本子、课外书、糖、水杯、玩具、卡通人物粘贴、毛巾、跳绳等)摆在各小组桌上,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分别给书包找朋友。找到的学习用品放入书包里。老师用《找朋友》的歌曲控制游戏时间。

3、学生分组游戏,老师巡视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书包的功能和作用,学会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

活动二

我会整理小书包

1、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正确、合理地整理书包,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2、引导,如分门别类、固定摆放……

3、学生反复练习,学习整理,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大书放下面,小书放上面,书本装订的一边朝下将书放进书包里。文具盒放在书包外面单独的格子里。根据情况,自编儿歌方便学生记忆—— “一二三,快坐好 我来整理小书包; 大的书,小的书,从大到小摆放好; 摆整齐,抹平角,再让书本进书包; 文具盒,单独放,整理好了小书包,我对书包咪咪笑。”)

4、师小结:整理书包是我们每一天都要进行的工作。每天的课程不一样,根据课表,我们会在前一天晚上将选择好的课本放进书包。

【设计意图:学习整理书包,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三

夸夸我的书包

1、师:书包每天都要装这么多的书,陪我们一起来上学。你喜欢你的小书包么?你想怎样夸夸它呢?

2、学生夸夸自己的书包。

3、师: 你觉得怎样的书包才算好书包呢?

4、学生讨论回答,如漂亮的书包好、能够拖着走的书包好、结实的书包好等。师引导学生了解普通的书包方便实用就行。

5、师:书包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帮助我们,天天陪伴着我们。我们要怎样来爱惜它呢?

6、学生讨论爱惜书包的办法(如拉练的使用要轻、慢;好好背在双肩上,不能提着到处甩;要注意按时清洗书包,保持书包的整洁等)

7、师小结:是啊,书包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懂得珍惜和爱护自己的书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形成对书包等学习用品的正确态度,懂得珍惜、爱护自己的小书包。】 板书设计:

我的新书包

找朋友

我爱我的小书包

2、《认识新朋友》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来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老师和同学是陌生的,老师的要求也是跟幼儿园不一样的,他们会有许多的不适应。他们既新奇又有点胆怯,想 跟陌生同伴交往却又不太善于表达和沟通。学校往往有许多的合作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一方面害怕被“孤立”,另一方面却又不知道怎么和老师、同伴打交道、该怎么办,个别学生由于个性的原因,比较难融入集体活动。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自己的新同学、新老师。教学难点是:在游戏过程中如何很好的介绍自己。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告别幼儿园跨入小学,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既充满了新鲜、好奇,也难免有一些紧张和不安。因此,教师应尽量创设宽松、温暖的气氛,帮助学生消除紧张、不安、陌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平等和愉悦的气氛中较快地认识和熟悉同学,能相互帮助,体会上学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设计思路:

1、通过各种方式的自我介绍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尽快的认识和熟悉新同学、新老师,尽快的消除对同学、老师的陌生感,喜欢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

2、尽量创设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温暖的环境中进行活动,通过活动大胆表现自己,培养自信心并学会欣赏别人。

3、通过情景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喜欢新学校的新老师和新同学,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游戏等活动,认识并喜欢班级的老师和同学,愿意与他们交往。

行为与习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介绍,能熟悉新老师、新同学,适应新环境。

知识与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等活动认识并熟悉新老师、新同学。学习重点:

通过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自己的新同学、新老师 学习难点:

在游戏过程中如何很好的介绍自己。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

1、歌曲《找朋友》

2、准备自己的照片

3、全校老师的集体照。

学生准备: 彩笔、画纸、才艺展示、剪刀、胶水、相片。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P9页内容,话题为“我的新伙伴”。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0-P12页内容,话题为“老师,您好”。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请你认识我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朋友。(出示老师的照片)你们认识他么?想了解他么?

(老师做自我介绍,如:姓名、年龄、爱好、特长……)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思维是具象的,需要老师做示范引领。老师的自我介绍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活动二:我来认识你

1、师:你们已经认识我了。你在班上还认识哪些同学呢?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发言)

2、师:哦,原来你们以前上同一所幼儿园,所以就认识了。可我还不认识你们,班上还有更多的同学也想认识你们,大家说怎么办呢?

3、学生提出让教师和同学认识自己的办法,如站起来做自我介绍等。

4、师: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除了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什么,还可以介绍什么呀?

(可以告诉大家自己住在哪儿,家里的电话是多少,自己有什么特长等)

5、学生在小组里做自我介绍。

要求:四个人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情况。可以说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什么、会做什么等。说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说。当别的小朋友在说的时候,请你安静的听,这表示你很有礼貌,会尊重别人。别人一定很想和你做朋友的。

6、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愿意做自我介绍,让大家认识你啊?

(个别学生上台介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大方、有礼貌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基本情况。对学生好的介绍方法和与众不同的介绍方法,教师要加以肯定与激励。)

7、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精彩的介绍,我对你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过,我们班有这么多名同学,都像刚才那么介绍,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忘记。同学们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更快更牢地记住你呢?可以先跟你前后左右的小伙伴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跟前后左右的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8、指导学生做名片。

(1)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名片,指导学生认识名片。(在哪里见过?知道名片是干什么用的么?上面可以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呢?)

(2)师生共同制作名片,老师巡视帮忙。

9、老师播放《找朋友》的歌曲,制作好的学生拿着名片介绍自己。可以走到想交朋 友的同学那里把自己的名片送给对方。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做人际交往的方法的指导,但是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方法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讨论出来的,他们很乐意接受和实践】 活动三:我的朋友多

1、游戏:击鼓传花。

规则:当花落到谁的手上,谁就要大声的介绍自己。如果已经介绍过的小朋友就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介绍或者表演完后,看看谁愿意跟你交朋友。

2、引导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一起介绍。老师为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合影留念。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认识了多少新朋友?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4、学生交流。(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学习更多交朋友的好办法。)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以后我们就要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一起生活、学习、游戏了,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好朋友,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进一步促进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和了解,引导学生体会交往的快乐,鼓励学生在集体中大胆的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课后拓展:回到家试着将你今天认识的好朋友画下来,下节课给他看。板书设计:

我的新伙伴

(学生名片展示)

第二课时

活动

一、找找我认识的老师

师:同学们,开学已经有一点时间了,有不少老师已经给我们上过课了。你认识这些老师了么?

1、说说哪些老师给我们上过课?

2、除了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外,你还认识哪些老师?是怎样认识的?

3、师出示全校老师照片,学生找一找自己认识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和熟悉新老师。在照片里找自己认识的老师的活动更能激起学生认识新老师的欲望。】 活动二:请你猜猜他是谁

师:这些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要求:说出 一位老师的特点,不说她的名字,让大家猜一猜你说的是哪位老师。

1、师示范:这位老师头发……眼睛……皮肤……读课文的声音可好听了。是你们的班主任。

2、学生说,大家共同猜。

【设计意图:游戏本来就是低年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老师的主要特点,能更快的记住和认识老师,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之情。】

活动三:我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师:听这些老师说,他们可喜欢我们班的同学了。因为你们上课守纪律,爱动脑发言,作业认真,还团结友爱……你们喜欢你们的老师么?我想你们和老师之间一定有一些小故事。

1、引导学生阅读P11页的图片。

2、讲讲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小故事。

3、你们爱老师,老师也爱你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么?教师节这天你们一定想为老师祝贺节日吧?说说你打算怎么做?

【设计意图:师生之间的和谐是靠交流和沟通,通过讲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活动四:特别的爱送给老师

1、老师出示各种情景,学生讨论后表演。(1)下课了,老师和同学们要走出教室……

(2)在走廊里,你看见老师手里拿着很多东西,有备课本,本子,杯子,尺子等……(3)办公室里,老师和你说话……

(4)放学了,要离开学校回家了,你在校门口看到音乐老师……(5)上课了,你看见老师拿着黑板擦在擦黑板……

2、学生分组讨论后讲一讲或者演一演。

3、听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的教育】 板书设计:

老师

您好

9月10日是教师节

3、《走,看校园去》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来到新的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进行了将近三个星期的学习,他们对学校可能还是不那么熟悉,对学校的各种设施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下课不能到处跑,放学又立刻被家长接走,他们没有熟悉和了解学校的机会。但是他们渴望了解新学校,对新学校、新老师、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老师办公的地方,学校做饭的地方等等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校园。教学难点是:在参观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的纪律和安全。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参观前一定要跟学校的相关部分打好招呼,要跟学生共同制定出注意事项。如果学校的校园很大,学生分头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每组可多分配几个人,教师应注意巡视,也可请其他老师帮忙。拼图过程中只要求学生批出主要设施的大致方位,关键在于让学生熟悉校园的环境设施。对个别方位感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设计思路:

首先由师生谈话激发学生参观校园的欲望,接着由师生共同制定出参观路线和注意事项,确保参观的效率和安全。参观校园后的“探秘汇报会”引导学生回忆、熟悉校园,消除陌生环境带给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贴贴画画学校奠定基础。最后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帖画出学校校园的主要场所和设施,培养学生的方位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校园。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知道他们各自在校园中的方位。对新校园产生喜爱之情,并且爱护校园,关心校园。

行为与习惯:在参观过程中有礼貌,不影响别人。会有礼貌的询问。

知识与技能: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设备设施,并能利用设备解决自己的问题,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交流、贴贴画画等活动熟悉校园。学习重点:

参观校园并熟悉校园,学习难点:

在参观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的纪律和安全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与学校相关部门打好招呼,做好参观前的准备。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3-P15页内容,话题为“参观校园”。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6页内容,话题为“说说、贴贴我们的校园”。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探秘行动计划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么?为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和同学,老师教会我们很多知识,同学可以和我们一起玩耍游戏学习。可有趣了!你们一定也很想熟悉我们的校园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校园大探秘。(板书:参观校园)

3、师:你最想参观、了解学校的什么地方?

4、设计参观线路。(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参观路线)

5、讨论参观时的注意事项,如:(1)声音不要太大。(2)走路轻一点,慢一点。(3)到老师办公室不能乱动东西。(4)上下楼梯靠右行(5)不能推挤同学。

(6)参观时要认真观察,用心听

【设计思路:在参观前与学生共同商量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参观的安全和效率。】 活动二:校园大探秘

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参观,熟悉校园环境,尽快消除对新校园的陌生感。】 活动三:探秘汇报会

1、师:说说刚才你看到了哪些你想看到的地方?还有一些地方想看没有看到怎么办?

2、学生讨论交流。

3、完成P15页的作业:画出校园里你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4、展示优秀作业。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经验,增进学生熟悉新校园,消除陌生环境带给学生的紧张感。画学校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参观校园

第二课时

活动一:我的校园我熟悉

1、师:上节课,我们参观了我们的新校园,谁还记得我们都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大致位置在哪?

2、小游戏:比比谁记得多?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而且准。请你按照参观的路线,将你记得的学校的设施想一想,看你记得多少。实在不记得的,可以问周围的同学。

(老师相机提问学生,记得3个地方的?记得4个地方的?知道医务室在哪里么?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在哪里等)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唤起学生对上节课的回忆,帮助学生熟悉新校园,为下面的贴画做准备。】

活动二:夸夸我的新校园

1、师:学校里有这么多的地方,你喜欢哪个地方?它在哪里呢?你为什么最喜欢它呢?

(学生交流,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的所有设施)

2、师小结:我们的校园很美丽,我们可以在校园里学习、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巩固学生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新校园的喜爱之情】 活动三:贴一贴我的校园

师: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画笔,试着将你眼中最美的,你最喜欢的一个地方用你喜欢的图案和颜色表示出来。比如有一位同学用一本书表示教学楼,因为她觉得教学楼是学习的地方。你也可以试着用自己最欢的图案表示你喜欢的一个地方。

1、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地方,老师巡视,发现好的及时表扬。

2、老师准备自制的校园轮廓图,请画好的同学将自己所画的剪下来贴在轮廓图中相应的位置。

3、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们感觉如何?

(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将图中错误的方位纠正过来,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不足,渗透浅显的地图知识)

4、老师出示正确的、统一的校园平面图,学生分小组按照黑板上的示范画出或者贴出完整的校园平面图。小组里的同学可以分工,有的画,有的剪,有的贴,共同完成。

5、老师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业。

6、师总结:我们的校园是我们学习的乐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自己试着动手画一画,贴一贴我们的校园。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先通过贴画,找准学校各个地方和设施的方位,然后师生共同商议讨论,找出图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渗透地理教学中的图例等相关知识,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校园整体图。整个环节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校园整体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板书设计:

我们的校园(校园平面图)

4、《早早起,上学去》

学习内容: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个主题,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学会安排一日的事务,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体验到有序生活的益处。并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接触到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生活,对于学校的一日常规都还不是非常了解,对于自己参与学习的目的也不十分明确。然而枯燥无味的说教明显是不起作用的,只有让孩子们参加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活动中了解常规,才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正常有序的学习生活中来。设计思路:

《上学路上》这个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学生每天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于是,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以活动贯穿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创设了“帮助小明安全上学”的情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努力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编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精神。学习目标:

1、端正儿童惜时、守时、做事认真、求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让学生知道在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2、初步养成按时作息、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的习惯。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 计划、不敷衍的文明行为。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学会安排一日的事务;学会料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简单事情,掌握刷牙、整理书包等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主动帮助他人的品质 学习重点:

学会安排一日的事务,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学习难点: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尝试在活动中用不同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学习准备:

学生:调查和了解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在上学路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观察交通标志和设施,了解有关交通规则。

教师:制作“帮助小明安全上学”的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0-P22页内容,话题为“上学不迟到”。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3-P24页内容,话题为“上学路上”。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上学歌》创设情境:小朋友们每天都要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上学,可是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盼盼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出示课题:迟到图片板书:迟到了)。

2、了解迟到的害处

【设计意图:一首欢快的《上学歌》很自然地将儿童带回早晨上学的路上,教师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让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人物“盼盼”的身上,为后面做好铺垫。】

3、观察图片、找出原因

原来迟到会给人带来这么多的麻烦!盼盼为什么会迟到呢?让我们一起到他家看看吧!大家跟着我走,吁——轻点儿,别让盼盼知道了!(课件;出示盼盼家的图)

小朋友们,这就是盼盼的家,你们睁大自己的眼睛仔细地来看一看,盼盼到底为什么迟到了?(同组的伙伴可以轻声讨论)

A.迟到原因之一:贪睡不想起床

思考:别的小朋友都能按时起床,盼盼为什么起不来?

(晚上看动画片时间太长

写作业太慢耽误了时间

跟家人外出回来晚了

身体不舒服,起不来

贪玩的盼盼,早上就起不来了。)

B.迟到原因之二:袜子找不到了

[图片:盼盼一只脚上套了一只袜子,正钻到床底下找袜子。]

提问:瞧盼盼在找什么呢?

(睡觉之前,没有把第二天的衣物摆放整齐。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迟到过吗?你是怎么会迟到的呢?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孩子帮助盼盼找到迟到的原因。孩子们无形中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着这一切,使得盼盼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盼盼的经历就是孩子们的经历。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孩子们更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来。】 活动二

回归生活,促进成长

1、出主意、想对策,帮盼盼

盼盼在你们的提醒下,知道了自己迟到的原因,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迟到,热心的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A、不贪睡不想起床

B.睡前要真理好第二天穿的衣袜 C.做事思想集中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开展了“出主意、想对策,帮盼盼”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盼盼怎样才能不迟到?”孩子们立刻热情高涨,马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2、整理书包,指导方法

(1)文具盒和所有的书本拿出来,放在桌子的左角。(2)看课程表。

(3)取出所需课本,按从小到大排列(可举出错误事例:乱七八糟叠放的书)

(4)(举起一包面纸)我们小朋友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随身带一包面纸,有了鼻涕、洗完手用纸擦一擦,可以把面纸放在书包旁边的小袋子里。

2、请学生重复过程:先看课程表,再按课程表拿出书,把书按大小放进书包里。

3、学生动手操作

(结束语)今天这堂课,我们帮助盼盼找到了他迟到的一些原因,还给他出了许多主意。作为感谢,盼盼还给我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出示花心:按时上学)

你们看,只要大家都能够按照“守时花”上的去做,就会成为一个按时上学,不迟到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根据设计思路创设—感受—内省—导行,最后环节是指导行为的最佳时机,在孩子概念上已经有了对于合理安排时间、节约时间的理想认识后交给其行而有效的 操作方法,孩子积极性高涨。】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真情求助,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上班的路上,碰到了小明的妈妈,她有一件事求我帮忙。

(出示课件:小明的妈妈)

(小明的妈妈:今天,我没时间送小明上学,只好让他一个人去上学。可是我心里一直好担心,小明能平安、准时地来到学校吗?)

师:你们愿意帮小明安全到达学校,让他妈妈放心吗?

那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明一路上要经过的地方,想想小明妈妈在担心什么。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寻找办法,教师适时地进行价值引导,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应自觉养成按时作息、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应自己的事自己做,产生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活动二:观察发现,感知危险

(出示课件:小明的上学路线)学生仔细观看。

师:观察到了吗?小明妈妈担心什么?

生:围绕妈妈担心小明过马路被车撞,爬桥栏杆掉到河里来谈。

师:妈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请看一段录像。(课件:两起交通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起交通事故呢?

生:围绕未看红绿灯就过马路,不走天桥翻栏杆被车撞了来谈。

师:看来为了不让妈妈操心,上学路上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活动三:互帮互助,学会避开危险

师:其实你们的家长也和小明的妈妈一样担心你们上学路上的安全。经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有的是走路上学,有的是乘车上学,有的是家长骑车或开车送来的。下面我们就分步行组、乘车组、家长接送组,想想好办法来保证上学路上的安全吧!

学生分成三组开展讨论

步行组汇报:

生:

1、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

2、没有红绿灯或斑马线的要看清没有车子了才能过。

师:谢谢你把这么好的方法告诉我们。那么在上学路上还有什么要注意呢? 生:

1、不要像录像里的小朋友为了走近路就翻栏杆,会被车子撞的。

2、不要走在池塘边,当心滑下去。

3、工地上也不要走,很危险。师:步行组给我们提了这么多好建议,我们得谢谢他们,大家一起鼓掌。

乘车组汇报:

生:

1、爸爸要我排队上车,不要挤,要是别人挤我就让开。

2、车要停稳了再下,在车上不要把头伸到外面去。

3、妈妈说要听好站名,快到了就要站到门口去。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谢谢乘车组的同学。家长接送组汇报:

师:我们班还有些同学每天是家长送到学校来的,可是为了保证安全,你们有什么好建议要说给家长听的? 生:

1、我要对爸爸说不要为了抄近路就不走斑马线。

2、我要对妈妈说骑车子慢一点。

3、我要对爸爸说开车要看交通标志。

师:你还知道交通标志,真棒!是啊,不管是走路,还是骑车、开车,我们都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能保证安全!谢谢你们的好建议。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都学会了整理书包的实际操作。也体验了有序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活动四:智力抢答,认识标志

师:我们齐心协力商量出了这么多保证安全的好办法,真不错!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国家制定了《交通法》,在车辆穿行的马路上还设立了很多交通标志,我知道你们课前收集到一些交通标志,你们先在小组交流一下,然后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知道得最多。说交通标志的名称,并说明是在哪里见到的。

(信号灯标志、步行标志、禁止跨越标志、禁止车辆通行标志、人行天桥标志、地下通道标志、禁止行人通行标志)

师:你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交通标志,我们在上学路上就更安全了。

小结:这一课结束了,我觉得学生的活动很充分,在愉快中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在课堂中,学到了知识,进行了实践,体验着快乐!通过创设“帮助小明安全上学“的情景,给学生搭建了主动学习的平台;以活动串联课堂,体现了课程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生通过共同探讨避免危险的办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上》

学习内容:

本主题分为“我会听讲”、“举起我的手”两个分主题活动,由三个页面组成。从老师讲课时学生认真听讲的场景,引导学生明确在课堂上应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从上课时学生是怎么举手发言的场景,引导学生明白提问题、回答问题时应该怎么做。从课堂上影响学习的不良习惯,与前两个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善于思考、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学情分析:

这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六岁左右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一时难以适应由幼儿园小朋友角色到小学生这一角色转变,同时,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控制好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能有序地进行学习。在这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控制好学生的有意注意,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道理。第二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以四个活动为载体即:故事激趣,会听讲,活动情境体验,学举手;火眼金睛,辨是非;典型引路,树榜样,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体验、,让学生去发现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身边的榜样,懂得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规范课堂学习行为。设计思路: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课堂上》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材说的是儿童在生活中的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尽量让教学活动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学习目标:

1、知道在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善于思考和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2、知道养成良好课堂习惯的重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学习重点:

知道在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善于思考和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学习难点:

在课堂上能主动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准备:

1、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收集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准备部分谜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学习行为片段。

活动一:故事激趣,会听讲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部动画片《学弈》,大家想想第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学会下棋?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会了下棋?

师:看完了动画片,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学会下棋?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会了下棋?

生1:第一个人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

生2:第二个人上课时一心一意听老师讲课,所以他学会了下棋。(师鼓励其一心一意用得好。棒!棒!棒!,你真棒!)

生3:第一个人没有学会下棋,是因为他三心二意,老师教下棋时,他去看天鹅了。(师鼓励其三心二意一词用得好)……

生:老师,小猫钓鱼也是讲的这个道理,我们上课时要一心一意听讲。

师:你说得真好!同学们给他鼓掌。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思考问题。我们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上课时就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遇到不懂问题,要主动地问老师。那么,上课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生1: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生2:老师会表扬我,发言积极。生3:上课认真听讲,我就会唱歌。

生4:我上课发言积极,老师奖励我了一面红旗。……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不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贴上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图画)。因此,我们不管上什么课,都要认真倾听同学说的,老师说的,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习主要凭着自己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头,就得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学弈》这个动画片作为第一个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故事激趣,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学下棋有着不同结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明白了认真听讲的重要性。)活动二:情境体验,学举手

师:同学们明白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道理,现在我们一起做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出谜语,你们抢答。师:刚才抢答时,你们听清楚同学们说什么了吗? 生:没有,太吵了,听不清!生:听不清,我的头都吵疼了。

师:是呀!刚才同学们都在抢着说,我们都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了。声音太大,太吵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现在,我们不抢答,知道答案的同学就举手,好不好? 师出示谜语,学生举手回答。师:现在还乱吗? 生:不乱了。师:为什么呢?

生:我们举手回答问题就不乱了。

师:对!我们上课时不仅要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还要养成积极有序发言的好习惯。现在请你们想想,在上课时什么时候可以举手? 生1:回答老师问题时要举手。

生2:没有听清楚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要举手。生3:我想上厕所时要举手。生4:我不会做作业时要举手。生5:遇到没有听懂的内容时要举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上课时要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要主动问老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贴上学生积极发言的图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以猜谜活动入手,先让学生抢答,再让学生举手有序地回答,通过两次截然不同的亲身体验,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重要性。)活动三:火眼金睛,辨是非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孙悟空形象,定格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师:孙悟空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出妖怪,现在老师也来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你们能发现画面中学生在做什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教师课件展示27页四幅图画,学生先讨论,再指名回答。生:第一幅图是讲两个小朋友上课讲话。

师:你的眼力真好!那你们说说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 生:上课讲话,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讲。

生:上课讲话,老师讲的内容你就没有听到,作业就不会做了,妈妈会骂你的。生:上课讲话,学不到知识,考试就考不好。师:那么第二幅图呢? 生:小女孩在开小差。师:什么是开小差?

生:开小差就是上课时想别的好玩的事情了。生:开小差就是去想动画片了。生:开小差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给自己掌声鼓励。(棒!棒!棒!我真棒)师:那第三幅图呢?

生:小男孩在玩铅笔盒,没有听讲。师: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女孩上课在吃东西。

师:你们能说说上课吃东西,有什么不好吗? 生:上课吃东西,就不听讲了,学习就不好。

生:上课吃东西,不讲卫生,我们班就得不到流动红旗了。生:我妈妈说了,吃零食,对胃不好,身体就长不好。

生:我妈妈现在都不让我喝牛奶了,说里面有毒药,外面小摊上的零食不卫生,里面也有毒药。(学生大笑)

师:你真行!知道的知识真多!现在有些商家为了牟取不法利益,在牛奶中添加了三聚氢氨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特别是婴幼儿受到伤害更严重,现在国家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督查和管理。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改掉一些坏毛病,做一个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思考,爱学习的好学生。大家能不能做到? 生:能做到。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一般是20分钟,教学第三个环节这段时间是学生最感疲劳的阶段,因此如何有效的消除学生的疲劳,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是这个环节的重点。本环节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展示学生不良学习行为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直观再现情景,鼓励学生改掉缺点,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思考画面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育学生有序地举手发言,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与表现的机会,从而养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活动四:典型引路,树榜样

师:老师也相信你们能做到。现在,老师在你们上课的时候,拍摄了一些镜头,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本班学生认真听讲、上课积极以言,不懂就问等画面。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看到有自己的或他人的画面,非常高兴。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张涛上课听讲很认真。生2:我看到李晨回答问题声音很洪亮。生3:我看到陈可再向老师提问题。生4:我看到段灵在举手。

师:这些同学上课的时候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勤于思考,不懂就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其实,在我们班还有很多上课表现很好的同学,如陈加,李瑞、王国、张伟、何浩等同学表现都不错。我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做一名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大家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多媒体课件展示)铃声响,进课堂。拿书本,把歌唱。起立时,身站直。要发言,先举手。爱学习,勤思考。小动作,不要做。好学生,样样棒!

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全面发展、样样棒的好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拍摄本班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情景,达到三方面的目的:一方面勉励这些学生再接再厉,另一方面鼓励另一些学生改正自身的不足,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奋区。这个环节,同时也是对第三个环节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对比,使学生懂得上课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最后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习,对规范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了概括,入脑入心。)

小结:“知识源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中,更容易感悟和理解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重要性,更容易树立自己心目中的榜样。

7、《课间十分钟》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紧凑,大多居住小区,不少孩子缺少与人交流、与群体游戏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安全游戏等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说,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心理上呈现出极强的依赖性,也不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自主意识强烈,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综合课程。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 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对于刚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小学生活是很陌生的,让他们坐40分钟听一节课不动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注意力也很不容易集中,所以课堂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摆卡片、玩游戏、听歌曲……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能脑动、脚动、心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上课伊始,在《课间十分钟》欢快的乐曲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力求创设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学校里和同学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各项秩序。学习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学习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学习准备:

1.歌曲《课间十分钟》、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8-P29页内容,话题为“下课了”。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0页内容,话题为“上课铃响了”。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也跟着来到了这个新地方,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你们高兴吗?你们瞧!他来啦!

(老师展示课件,用动画形式出现“喜羊羊”。)

“喜羊羊”: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今天我也要和你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你们可要好好表现啊!相信你们每个同学都很棒。好,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2.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贴出课题《课间十分钟》)

3.师:每天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同学们要仔细观看录像内容,看你能发现什么?

(播放录像,生观看后回答。预估:如果学生说得对,给以肯定;如果学生说得不全,在下面的“定格录像画面,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的环节相机指出来,给以补充。)

4.教师定格录像画面,逐一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分析不好的行为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预设:

(1)学生分析完不正确游戏和不正确交流的害处后,引导学生背诵《锄禾》这首诗,了解时间的珍贵、安全的游戏是非常重要的,知道浪费时间、不能谦让是不文明的行为。

(2)学生分析完不正确的做法后,借助文明礼仪三字经的内容相机教育。针对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的实际,教师带读并可带着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录像的使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正确的课间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模拟练习,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全员性的练习,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二 创设情境交流、分析其他做法

1.“喜羊羊”: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除了录像中反映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之外,平时你还发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的情况呢?

2.听歌曲《课间十分钟》

3.创设情境,学生模拟再现。

(1)教师放铃声录音,告诉学生下课铃响了,请学生选择这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平时的做法选择相应的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4.小小讨论会:为什么在课间先做这些事而不是那件事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小组讨论。(2)班级交流。

5.小结要点:课间休息时间不是很长,下课后,我们首先要解决上厕所、喝水等生理需求问题。

6.游戏:我是课间行为监督员。让学生找一找课间活动做得不好的现象。

7.分析讨论:哪些做法值得学习?哪些做法要注意避免?

8.教师小结: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我们得合理地安排,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预设:

1.能当堂练习的就当堂练习。引导学生分析下楼梯冲撞有什么不好,怎样做才能安全?师生想出好办法后,让学生课上模拟练习。

2.如果时间富裕,学生说得不全,老师创设情境,补充几种引导学生分析,如:游戏 玩得满头大汗时,和同学发生矛盾时等等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行为,通过课上的交流、分析、操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文明有效地课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三 诵读儿歌 巩固做法

1.“喜羊羊”: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通过和大家的学习刚刚编好一首儿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下楼梯,安静等,轻声慢步靠右行; 游戏前,先入厕,洗净小手别忘记; 饮水时,要排队,文明礼让友谊长; 不疯跑,不打架,互相谦让乐淘淘。

2.老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儿歌,同桌互相读儿歌,再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儿歌教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活动四 课后延伸

1.“喜羊羊”:发布评比文明课间小队的信息。

2.师(展示文明课间小队的标志牌):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文明游戏、合理安排时间,看哪个小队能获得“文明小队”的称号。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时空不应该局限于课堂40分钟,应把课上、课下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游戏激趣,探究“上课铃响了”的现象

师:今天,“喜羊羊”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先把眼睛闭上,等尹老师数到3的时候再把眼睛睁开,好吗?(出示电铃)生:哇──!师:这是什么? 生:电铃!(高兴)师:漂亮吗?

生:漂亮!(情绪高涨)

师:谁能让电铃响起来?(激情调动)生上台演示。

师:电铃响起来的时候,能让你想到什么呢? 生:上课了,是提醒我们用的。生:让我们知道是上课的时间。

师:对了,电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给我们来提醒。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儿童的情趣,让儿童体验乐趣、理解规律、学习知识等都是非常有用的。采用带有“玩”的色彩而有与学习内容紧密配合的活动方式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活动二

发现不同巧分析

师:听!“铃姑娘”来了。(多媒体播放铃声,并出示教材上31页图画。)你们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集体交流,上台指说……)生:有的小朋友立即跑回教室。

生:有的小朋友听到铃声还往外跑,可定会迟到的。生:他要早点把自己的东西管好久不会迟到了。

生:有的小朋友已经把书准备好了,可还有的人东西找不到。

(设计意图:在找图中的“不同”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加深对学生的感知。先以讨论形式,分小组说说,再进行集体交流,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对的感受、想法,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师: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为什么都听到了电铃,大家反应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小朋友没有管好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球拍自己要收好。生:因为她下课没有先做好准备就出去玩了,才会上课时没有准备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把风与孩子生活实际切实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调动感官,去观察、思考生活现象。)

活动三

创设情境巧模拟

师:同学们火眼金睛,“喜羊羊”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请大家来想办法帮帮忙。

1.放铃声录音,模拟表演。

2.阅读教科书说说:这些同学是怎样做的?

3.击鼓传花抢答:上课铃响了,要做好哪些准备?

4.朗读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

书本文具桌上放,安静等着老师把课上。

5.教师小结:上课铃响了,我们要快速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表演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上课铃响以前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做一次回顾。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的行为中不断地反复和关注才能最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课要提高教学实效,就不能没有体验。体验如此重要,但不会凭空而讲,而活动则是体验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孕育种种体验的源头活水。如在教学中,设计了“课间游戏我会玩”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的音乐背景下,生自由选择小伙伴玩游戏,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师加入其中。到学生中去,担当学生学习、体验生活的领路人,学生在平等、和谐、有趣的活动中,懂得了在活动中要玩文明的游戏,要遵守规则,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获得了真正的发展,“活”的教育就不是一句空话,在游戏中,也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知、感悟,从而学生能反省自己下课后的表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最后达到了这节课的最终目的: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教育。这也是《品德与生活》的主要目的。

板书设计:

课间十分钟

合理安排

安全游戏

乐趣多

8、《放学啦》

学习内容:

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遇到危险时,如何从容应对。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并没有涉及。综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主题:第一课时旨在使学生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该怎么做;第二课时旨在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我保护何应对。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等多人保护性圈养,大人的过度保护造成不少孩子缺少与人交流、处世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注意自身的安全等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说,初上小学的孩子,心理上还不能够正确地解决表现中的问题,更在纯真的年龄特征上来说容易迷糊、亲信他人,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设计思路:

《下课了放学啦》作为第二单元“快乐的一天”中的一课,渗透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琐事,而琐事中往往更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避免说教,而是应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观看录相、小品表演、访问讨论、辩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发现、去总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后活动习惯。

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在“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中,老师捕捉信息,整合归类,及时做出判断,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义、有创意的活动。“明明放学后”的录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实写照,通过“实话实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技能和方法。“有益活动大搜索”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儿童的喜好,在活动中及时指导,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学校的桥梁。“课余活动作品展示”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意识。

能力:

通过活动的参与,学会与人相处并懂得保护自己的方法。

知识:

认识守秩序的好处,尝试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学习重点:

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学习难点:

遇到突发事情,能够想办法,从容地应付。学习准备:

1、学生在家活动的照片、录相。

2、拍摄录相小品《明明放学后》,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搜集自己和同学放学在家的各类活动,每人准备自己展示的作品。

4、辩论双方两色小旗,填写活动项目的卡片和篮筐。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1页内容,话题为“按时回家”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2页内容,话题为“不跟陌生人走”。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小小讨论会

1、小朋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要放学啦!(揭示课题: 放学啦)

谈话导入: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呢?

2.游戏:我来选。

(1)在讲台上摆放一些物品,如铅笔盒、书(写了自己名字的书和写了别人名字的书)、玩具、毛巾、削笔刀、作业本等。

(2)学生上台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

4.教师小结:放学回家时要带全自己回家学习时需要的东西,如橡皮、彩色笔等。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行为,通过课上的交流、分析、操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文明有效地课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二

小记者采访团

1、师:老师在放学后去几个小朋友家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看看他们放学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多媒体演示:一位小朋友边走边看小地摊;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妈妈正在着急地找孩子。

3、你们想不想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问问他们怎么想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小记者,组成小记者采访团。课前老师把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好,供上课交流。

5、小记者提问,采访主题:平时放学后,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6、学生汇报交流。

7.教师小结: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做危险的活动,不在外面逗留。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感受到课余活动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活动三

守时小能手评比

1.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通过和大家的学习刚刚编好一首儿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铃声响,别着急,书本和笔要清理; 小书包,本领大,装下学习好伙伴; 离开前,要检查,好的习惯要坚持; 不嬉戏,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儿歌,同桌互相读儿歌,再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儿歌教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3.师:发布评比按时回家明星的信息。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按时回家,争取人

人都是守时小能手。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时空应把课上、课下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第二课时

活动一:班级调查“回家的路上”

1. 班级调查:放学后,那些同学是独自回家的,哪些同学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学是由家长接回家的。

2. 你们回家路上都会做什么呢?

3. 观察课本开展讨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设计意图:调查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游戏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才会玩得开心。)活动二:情景再现齐思考

1.听故事(或看录像):。

2.亮出你的金点子,说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3.小测试“当我遇到陌生人”:老师扮演陌生人,对学生进行测试。当遇到陌生人来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话时,学生是怎样应付的?

4.过渡语: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应及时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还可以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

5.填写“我的电话本”,记下家人的电话号码。

6.教师小结: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随便和陌生人搭话。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观看录相,讨论做法对不对,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明明,对照自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平时的做法,实话实说,把学到的化做实际行动。)活动三:

“小小讨论会”聪明办法要牢记

1、还有那些情况下,碰到陌生人要注意?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2、“有益办法大搜索”

学生分小组把大家意见写下来,分类贴到篮筐里。

比如: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不与陌生人交流,不要陌生人的吃的和礼物,注意跟紧爸爸妈妈和老师,做不掉队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汇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乐于参加有益的活动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观察他人的发言,33 学会欣赏他人。)

3、小结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不是来“教”教材。我们的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思考如何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如何更好地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9.《说说我的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而孩子却对家庭、父母缺少一定的感受与思考。本课通过说说我的家,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人,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对教学内容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之中,这节课就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人,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的家人,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时要有一定的预设。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会说不清家人的名字、家庭住址,那么在课前预设时要让学生回家询问清楚,这样来保证课堂交流的质量。同时,学生在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在有条理的表达自己上很欠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然后学会表达和评价的能力。设计思路:

1.健康、快乐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保证。在《说说我的家》这一课中设计了“谁最有礼貌”、“介绍全家福”的活动环节中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人,激发对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通过交流学习来体验。

2.学会关心家长,懂得感恩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在“家中故事齐分享”、“真情对白”活动环节中,从具体细小的是事情中懂得不仅要接受家人的爱,更要懂得付出自己爱,用心

去了解、关心、体贴家人。

3.口语交际是儿童必备能力,每一个活动环节中都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激发对家的幸福感,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行为与习惯:在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同时,能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家庭。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介绍家庭主要成员的工作、爱好、习惯,热爱、关心家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介绍家庭情况的条理性。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学习难点:

通过了解自己的家人,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一些轻松、和谐、温馨的关于亲子交流的音乐,如《世上只有妈妈好》、《让爱住我家》、《可爱的家庭》等,以作课堂活动的背景音乐。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4-P35页内容,话题为“说说我的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谁最有礼貌

1.我们都自己的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今天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吧。

(板书课题:说说我的家)

2.CAI展示不同长辈的头像,让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才是礼貌的?

小结:学生都认识不同长辈的头像,但家人之间的关系不熟悉,还要就多多练习。

【设计意图:低年段的孩子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表述。】 活动二: 介绍全家福及家人爱好

1.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要说清“我叫

,我家住在,我家有

口人。”

2.小组交流:小组内相互说说各自的全家福。

3.击鼓传花,全班交流:让学生对照全家福中的每个成员,介绍一下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

4.教师导入: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你了解家中的成员吗?他们平时有什么习惯?爱好是什么?喜欢干什么?下面这个环节就是要考验一下同学们对家人知多少。

5.填写爱心卡(也可画下来)

6.上台介绍(借助多媒体展示)

7.诵读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我有妈还有爸,爸爸妈妈关心我,我爱爸爸和妈妈。)

小结: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们都能流利并有各自特点的介绍自己家庭从大家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大家多爱自己的家啊,来,我们一起来诵读儿歌,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介绍学生加深对自己家庭成员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儿歌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朗朗上口,让学生感受家庭幸福的快乐,珍惜幸福的生活。】

活动三:家中故事齐分享

1.相信咱们家中有很多我们一想起就特别开心的事,或很难忘的事。你们愿意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吗?

2.指名讲

小结:每位孩子都想向大家展示自己幸福的一家,趣闻趣事,其乐融融。

【设计意图: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示、交流的平台,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懂得从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家人的重要,感受家人的无微不至。】 活动四:真情对白

1.父母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很多话想对你说,昨天呀,他们来到学校让老师把它录下来了,你们想听吗?)

2.课件播放

3.孩子对父母说心里话,写或画在爱心卡上。分小组上台交流。

小结:是啊,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那么平凡、普通,但是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关心,我们是真正相爱的一家人。

【设计意图: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快乐成长,通过交流真心的去懂得感恩,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懂得珍惜幸福的生活。】 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家

我叫

,36

我家住在,我家有

口人。

……

10.《爱心伴我长大》

学情分析:

独生子女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他们每天都过着众星捧月般优越的生活,渐渐地缺失了爱心和责任,而本课内容对培养刚刚步入学校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参照课程标准以本课主题目标为依据,将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并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把对爱的模糊感受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在感受爱的基础上表达爱传递爱,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教学实效性。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感情。

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寻访、共同回忆等亲情活动,以及诵读儿歌、演唱歌曲、情景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学习难点:

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自己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照片,回忆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以作示范。

学生准备:1.收集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成长的点滴小事例,以备交流时用。

2.一些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照片及小时候穿过的衣物。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8页内容,话题为“爸爸妈妈都爱我”。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9-P40页内容,话题为“我在长大”。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妈妈的爱在哪里

1.播放短片《小三三的一天》,老师对画面进行描述。

一大早,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小闹钟唱起了歌,可爱的小三三起床了,妈妈赶紧抱起小三三,迅速穿好衣服,替三三刷牙洗脸,涂抹面霜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小手帕放进她的兜里,又从厨房里端出冲调好的美味牛奶,和嫩嫩的鸡蛋,为小三三系上小兜,甜甜地看着她吃着营养丰富的早餐……

2.大家快来找一找:妈妈的爱在哪里?

3.学生发言:(配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1)妈妈的爱藏在香香的衣服里,每天夜里,在小三三甜甜入睡后,妈妈还在洗手间里用心地搓洗着衣服。

(2)妈妈的爱藏在美味的牛奶里,每天早晨,全家人还在梦乡里,妈妈就悄悄地起床,为小三三准备好营养的早餐。

(3)妈妈的爱藏在小牙刷里……

(4)妈妈的爱藏在温暖的臂弯里……

4.师小结: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妈妈默默地为我们做好了太多的准备,其实不只是小三三,不只是妈妈,我们每个亲人都在这样爱着我们。活动二

爱的火车

1.举例示范:教师出示自己与家人一起的照片,讲一讲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

2.教师引导:老师是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在你的成长旅途中,除了爱你的妈妈,还有哪些关心你们的家人?让我们都来讲一个“爱的故事”,把我们“爱的火车”开起来。

3.教师宣布自己是“火车头”,师生一起诵读儿歌“爱的火车”(见教材38页),火车“呜呜”开动。

4.同学举手要求“火车请开到这里来”,火车开到他身边,当他讲完一个家人关心自己的故事后,就跟在老师后面坐上一节车厢,这样,“爱的火车”越开越长。活动三

同样的爱

1.教师导入:父母长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但他们对我们的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爱,有时候会深藏在背后,需要你慢慢体会。

2.看图思考:当爸爸妈妈批评你时,你还能体会到其中的爱吗?

3.分组讨论:把你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爱。

4.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5.想一想,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也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呢?

6.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

(2)必答题

①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②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③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做?

…………

(3)抢答题

①奶奶烧了一桌好菜,我……

②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去买滑板车。可工作忙,他没有买。我……

③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做早餐,我……

…………

(4)公布竞赛结果。

7.教师小结:家人的爱是温暖的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家人的爱也是严格的,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一个懂得体谅、关心别人的人。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猜猜看

1.了解学生的年龄情况。

2.投影仪展示某学生从出生至今的系列成长照片,配以讲解或提问:(1)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你们小时候的照片,能猜一猜他是谁吗?

①“出生当天和妈妈合影”(师:瞧,刚出生的小宝宝脸上还是皱巴巴的,哭个不停,可一旁的妈妈是多么幸福啊!)

②“一百天,抬头照”这时候多大了?(对,在一百天这个重要的日子里,爸爸妈妈都会给你们留下珍贵的纪念。瞧,这时的×××(该生的名字)已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③师:(半岁,坐姿)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怎么过呢?舒舒服服洗了个澡!④师:(八个月)八个月的我最喜欢妈妈的怀抱。(温馨的画面继续延续)

⑤师:(十一个月)终于可以独立地站一小会儿了。但远处爷爷、奶奶的目光始终不肯离开我。

(强调家庭每个成员的作用)

⑥师:(一岁)啊,我一岁了!有了第一个生日蛋糕,全家人都为我庆祝。

⑦师:(二岁)长牙后的我多么精神啊!

⑧师:(四岁,小博士艺术照)哟,已经成为一个“小博士”了!现在的×××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了!掌声祝贺他!

(特意选择一名平日大家都喜欢的好榜样,看到他的健康成长,激发了同学们对成长的快乐感受)

(2)过渡语:我们再来猜猜这几个小不点是谁?

3.展示几位同学不同时期的照片,注意选择一些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激发每个人对成长的关注,还有调皮的、好动的、有才华的,起到 “以点激面”的作用,教师边以简洁语夸赞这个小孩。

(1)这是谁?请照片的小主人站起来告诉大家。

(2)你们看,变化真大!爸爸妈妈把才一岁的×××带到“世界文化名人园”来,她现在真的是一位爱学习的小姑娘。

(3)师出示一个调皮学生的“百日照”,并提问:看看他是谁?(4)师:(郑重地)这是班里发言声音最响亮的一个同学。

(5)师:(示照片)对,这个爱爬的大头孩子就是非常会画画,有着诗人名字的×××。(6)师:瞧,妈妈把一岁的彭泰戈打扮得多漂亮啊!(妈妈的用心,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感同身受,而学生也在一点一滴感受这成长背后的关怀。)

(7)师:(示照片)哇,五岁的×××已经帮妈妈洗碗了,现在的她更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好榜样!

(以一个全面发展的同学结束了这个阶段的成长展示,学生早已热情澎湃,迫不及待想说自己的成长变化。)

4.师总结:同学们,所有的这些照片都说明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活动二

寻找成长的足迹。

1.分四人小组活动,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长大的足迹呢?记下你观察到的结果。

2.各小组比比看看活动:

(1)学生取出自己带来的小脚印图或相册中出生时印有脚印图,与现在的脚比。也可以分别量一量,记下来。

(2)用毛衫与身上的毛衣比,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

(3)小帽子与现在的头比,得出结论:头长大了。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现在每吨吃一顿饭。……

3.小组活动的小结:同学们,通过大家刚才的比比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4.问问、称称、量量活动。

(1)实物演示:搜集自己出生是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学生分别上台介绍当时的体重、40 身长。

(2)现在称一称:教室的一角放一台秤,现场称一称,量出身高。

(3)对比:你又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5.幸福的回忆活动。

(1)演示一组孩子成长的照片,边叙述这是什么时期,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2)出示书上的一组照片,配有母亲叙述的录音。引导到“听妈妈真情诉说”活动。

(3)小组活动:自由组合,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搜集来的故事,并将听来的事情告诉好朋友。

(4)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中,他们操碎了心,为自己的成长倾注了满腔心血。谁能夸夸自己的父母?并把带来的父母照片贴到“爱的小屋”中。

(5)总结。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有了爸爸妈妈的爱心我们才会茁壮成长。我想大家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回报爸爸妈妈?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悄悄话。(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

活动三

说说成长的变化

1.展示活动:我的小相册。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成长过程。

师:现在的你和小时候比除了个头长高了,饭量增加了,还有什么变化?

2.展示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小相册”找一找自己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不仅外在变化了,而且也变能干了,懂得更多了。)

3.“我能行”调查表

“我能行”调查表

1)你能独立背书包上学、放学上吗?从上学到现在你一直是自己背书包,可以得2颗星。2)你是自己洗头、洗澡吗?如果你做到了,得2颗星,爸爸妈妈偶尔帮洗头、洗澡,得1颗星,完成不了的不得星。

3)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你接过包、递过茶吗?从上学开始,偶尔做到,得1颗星,经常做到,得2颗星。没有做到不得星。

4)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有没有制作过礼物送给他们?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得1颗星,制作过礼物送给他们,得2颗星。

5)你会洗碗吗?一星期洗()次。会洗,得1颗星。每星期洗2次或2次以上,得2颗星。

6)你每天早上都是自觉起床、洗漱,不需要爸爸妈妈的催促吗?每天自觉完成,不需要催促的,得2颗星,有时候要催促,得1颗星,经常要催促不得星。

7)你回家后能自觉的复习和预习功课吗? 每天自觉完成,不需要督促,得2颗星,有时

候要督促的,得1颗星,经常要督促不得星。

8)在家你经常对爸爸妈妈撒娇,发牛脾气吗? 听从爸爸妈妈的教导,虚心改正的,得2颗星;偶尔顶嘴,得1颗星;经常顶嘴不得星。

调查结束,统计各自的星星数量,小组内比比谁获得的星星数量多。根据调查结果,教师表扬、肯定学生的表现。

4.过渡语:同学们真的长大了,就像一棵棵小松树那样,让我们唱一唱、跳一跳吧!

5.师生:同唱同跳《小松树,快长大》

(贴切的内容配以简单动作,强化了教学内容,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转换了课堂节奏。)

6.教师总结:爸爸、妈妈还有家中的长辈及老师们都是我们的“阳光雨露”,正是这阳光和雨露的哺育,才会有我们今天健康成长,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长大后我们还要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望。

板书设计:

个子长高了

我在长大

学会懂事了

知识丰富了

11.《把我的爱传给大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是伴随着家人的爱与关怀成长起来的,如何传递与表达自己的爱需要给与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享受爱,体验爱的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懂得感恩与回报。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离开家人,参与校园生活,开始独立学习的适应时期,在此阶段,只要回归孩子的真实生活,就可以激发他们对家人的情感,从而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关心家人,向家人说出自己的爱。教学难点是: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成为家里的小主人,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课题的内容重在实践与表达,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学习中的引导与示范,尽可能地在活动设计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场景,开启表达的欲望,在体会:家人关怀的同时,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说出爱,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爱。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在被学生自己追求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让教学回归孩子的真实生活,才能做好学生情绪的合理调节与支配,才能让她们学生用语言去表达爱、用行动回报爱,从而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1.第一个话题《说出我的爱》以三个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温情提示中感受爱,在真情实感中说出爱,在实际行动中表达爱,让孩子在活动中懂得孝敬父母,理解他人。

2.第二个话题《我给家人添欢乐》则通过情境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懂得以自己良好的表现给家人送去欢乐。设计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通过“我把欢乐带回家”的活动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让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延伸和发展。

3.第三个话题《我是家里的小主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家庭的责任感,活动中以游戏的相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反馈表的填写,让学生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最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对家人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家人,关心父母,体贴长辈,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家人送去欢乐。

行为与习惯:初步感受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懂得有爱就要有行动,将对家人的爱落实到行动中,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学习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真诚地感受家人的爱,并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爱,懂得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家人送去欢乐。学习难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将爱落实到行动中,并持之以恒地做到。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收集典型事例。准备活动所需用品

学生准备:了解家人的生日、爱好、特点。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P2页内容,话题为“说出我的爱”。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P4页内容,话题为“我给家人添欢乐”。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3-P4页内容,话题为“我是家里的小主人”。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温情提示中感受爱

1.教师导入:同学们,父母在我们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瞧,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生活画面。(出示父母为孩子操劳的图片。)

2.观看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回顾生活场景,感受感受父母的爱。)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学生充分交流。)

3.小结要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大声对父母说出我们的爱吧!

板书课题:说出我的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萌生情感动力,使之产生积极地心态,从而达到强化体验情感的目的,在无限的回忆,无比的甜蜜中收获无尽的感激。】 活动二

真情实感中说出爱

1.学文明理:看看41页的四副图,说说你想怎样对家人说出自己的爱?

2.想一想:当父母听到你的爱时,他会怎么想、会对你说些什么?

3.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邀请同组的小伙伴和你一起演一演。

情境一:如果“爸爸要出差了”,我会对他说。。情境二:如果“妈妈生病了”,我会对她说。。

小结:爱要大声说出来,一句简单的话语,可以将我们的爱传递,让我们的家充满温暖。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承受着满满的爱,但向家人“说出爱"却十分不易,通过“爱的传递、爱的互动”达到情感的交流,在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感受到说出爱并不难,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可以收获无限的温情。】 活动三

实际行动中表达爱

1.教师导入:爱,不仅要说,还要用行动来表达。请用你的行动告诉爸爸妈妈你的爱吧!

2.学习思考:引导学生看42页的三幅图,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行动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3.情境表演:(邀请同学根据图片内容表演,感受家人得到我们的关心后的愉快心情。)

情境一:妈妈,我来拿。(妈妈买菜回家,主动接过妈妈手中的菜篮子。)情境二:爷爷,我帮你。(和爷爷出去散步时,主动搀扶爷爷。)

小结:同学们,有爱才有快乐,有爱才有幸福的家,请大家回家以后,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用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并坚持这样做,好吗?

活动拓展:给父母写一封爱的信笺,用一句话告诉他们你也同样爱他们。

【设计意图:父母、家人也需要我们的关心,从语言到行动,从生活到实际,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达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链接,让知识传授内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使他们不再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板书设计:

说出我的爱

感受爱

说出爱

表达爱

(图一)

(图二)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走进我的家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父母吗?谁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学生举手表示。)

2.思考讨论:还记得你生日那天是怎样过的吗?爸爸妈妈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回顾交流。)

3.小结要点:是啊!我们的生日不仅是妈妈的“受难日”,也是爸爸的“担心日”,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我们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可以给她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板书课题:我给家人添欢乐

【设计意图:通过走进我的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了解家人开始,感受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爱,认识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欢乐需要自己和父母共同创造。】 活动二

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1.学文明理:看看43页的图,妈妈是怎样过生日的?你有什么感想?

2.诵读煽情:教师深情诵读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3.启发思考: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爱爸爸妈妈也需要落实到行动上。

4.小组讨论: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为家人带去欢乐呢?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听。

5.我为家人带去欢乐的好办法。

(1)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2)向家人说句问候的话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小结:常常给家人带去快乐,你们也会很高兴,相信我们的家庭会在这些小小的行动中变得更加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为家人增添欢乐,让她们懂得爱就在身边,爱就在一个个细小的环节里,让我们的教育行为落到实处。】 活动三

我把欢乐带回家

1.出示爱心树:这是一棵没有绿叶衬托的树,你们想把它装扮得更漂亮吗?请大家讲能使家人开心的事写在树叶上,用我们的爱心和双手来装扮这棵大树,使它变成一棵家庭快乐树!把我们的快乐带回家。

2.书写爱心树:(每个学生发一片树叶,写下能让家人快乐的事。)

3.交流分享:读出自己的爱心树,将它贴在黑板的大树上。

活动拓展:将今天的收获说给父母听,与她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用行动积极实现爱心树上的计划。

【设计意图:在设计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泉,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为家人增添欢乐。】 板书设计:

我给家人添欢乐

(爱心树)

第三课时

活动一

评选“自理小能手”

1.情境参访:说一说,你在家中能独立完成哪些事情?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交流讨论:作为家里的小主人,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你还能为家里做些什么?

3.评一评:谁能成为自理小能手?(自评,他评)

4.公布评选结果,鼓励坚持这样做。(板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只有参与了活动,才能说出自己的实际感受,本课直接从会做的事情入手,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劳动经历,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大家的行为,用一个人的劳动体验带动大家的劳动激情,在评比中相互学习,相互促动。】 活动二

小星星在闪耀

1.自评交流:看看46页的内容,在会做的事情旁涂上红星,不会但想学着做的事情旁涂上绿星。

2.交流互动:你还会做什么?你还想学做什么?把你会做的事情写下来,奖励自己

一颗红星,将想学做的事情写下来,奖励自己一颗绿星。

3.评评比比:数一数,谁的星星最多?

4.读儿歌:《别说我小》

小结:同学们都很能干,有时我们只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掌握一些小窍门,就能做好家务事,给父母减轻负担。(板书: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不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一些家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培养她们爱劳动的习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获得体验,激发她们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 活动三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1.下发“劳动反馈表”: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和家务劳动的情况,能坚持得让家长画红花。

2.评比班级劳动奖章:能够一周坚持完成的事情,可以领取班级劳动奖章。

【设计意图:从思想到行为是有一定过程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可以利用班级活动促进习惯养成,让学生在愉悦劳动的同时,收获到精神的鼓励,逐步将劳动行为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习惯。】 板书设计: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在南方,冬季时间短,较北方而言,季节特点不明显。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初入学的孩子年龄小,对四季特征的认识和感受不深。学生只能看到本地的冬季特点,感受不到祖国广博的大地上不同的冬景。学生渴望了解冬季各地的不同风光。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冬天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冬天及冬天到来对动植物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童话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设计生动的实践活动内容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细致观察冬天,具体了解特征,体验和发现冬

12.《北风吹,冬天到》 天的乐趣,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使学生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冬天,启发学生探究不一样的冬景。通过“迎接冬爷爷的考验”的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了冬天对动植物活动‟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后通过给冬爷爷送礼物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描绘冬天,赞美冬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以及表达能力。整节课,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探寻冬的信息,感受冬的美好、冬的奇妙,体验自己在发现与探究中获得的乐趣。设计思路:

1.教学中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过多样的实践活动引领孩子自主选择、主动关注季节的变化,感受冬天的美好。教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分别为“冬爷爷的魔法”“冬爷爷带我去旅游”“冬爷爷的考验”“我给冬爷爷送礼物”。

2.“冬爷爷的魔法”通过实践活动着重激发孩子去寻找、发现冬天的变化,让孩子们从身边观察起,探究、感受冬天的不一样。

3.“冬爷爷带我去旅游”的设计着重让孩子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冬天。

4.“冬爷爷的考验‟‟意在引领孩子探究随着冬季的到来,动植物活动与人类生活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5.“我给冬爷爷送礼物”重在培养孩子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观察、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冬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行为与习惯:培养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对美的感受、表达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冬天及冬天到来对动植物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创设童话的教学情境,设计生动的实践活动,出示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探寻冬的信息。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冬天的乐趣。学习难点:

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冬天及冬天到来对动植物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各地不同的冬天景观。冬爷爷图片以及相关音乐。

学生准备:收集冬天动植物过冬、冬天色彩的自然景观、儿歌、诗词等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教材P1-P2页内容,话题为“北风吹,冬天到”。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冬爷爷的魔法

1.师(出示冬爷爷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当最后一片秋叶落下来的时候,冬爷爷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他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他把魔棒指向哪儿,哪儿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发现啊!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当名小侦探,去找一找冬爷爷施展的小魔法吗?你们想去哪里寻找呢?

(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2.师:小侦探们,用上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手和脚,一起来找一找冬爷爷的魔法吧!

3.师:(室内)相互看一看,你发现了冬爷爷带给我们的变化吗?

(学生说说冬爷爷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4.师:看看周围,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说冬爷爷给教室环境带来的变化。)

5.师(指室外):小侦探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感受一下冬爷爷的魔法吧!

(引导学生观察树木、草等,感受寒风、手冷、脚冻等。)

孩子们回班,说说自己发现的冬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体验冬天的乐趣。

师:小侦探们,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学生说说冬爷爷给校园带来的变化)

6.师:我们武汉的冬天会下雪呢!喜欢下雪吗?

(学生说说喜欢下雪或不喜欢下雪的原因。)

小结:是啊,冬爷爷用它的魔棒给我们带来了奇妙的变化,还给了我们许多快乐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着重激发孩子去寻找、发现冬天的变化,让孩子们从身边观察起,探究、感受冬天的不一样。】 活动二:冬爷爷带我去旅游

1.师:冬爷爷看到你们这些小侦探们这么细心,非常高兴!现在他要带着我们去各地旅游呢,想去吗?

师:(出示中国地图)这是我们中国地图,冬爷爷先带我们去祖国的北方——吉林去看一看吧!(出示CAI课件)画面为吉林雾凇图,画外音:小朋友们,这是美丽的吉林,那儿的夜晚非常寒冷,雾凇就在这时候悄悄地形成了。看,这就是雾凇,你们觉得美吗?

师:冬爷爷问咱们了,那你们觉得这里美吗?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CAI课件)画面为安徽的黄山,画外音:这里是安徽的黄山,这儿很高。我带来了美丽的雪花,雪下得很大,积雪很厚。看啊,黄山变成了什么样儿?

(学生说说黄山的变化。)

(出示CAI课件)画面为海南,画外音:同样是冬天,我们去南方,来看看海南三亚是什么样子。

(学生说说看到的海南的冬天)

2.师:我们刚才随着冬爷爷由北方到南方,你有什么发现吗?

3.师:那你还知道哪里的冬天很特别吗?把你收集的资料找出来说一说,给旁边的小朋友看一看吧!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让孩子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冬天。】 活动三:冬爷爷的考验

1.师:是啊,冬爷爷吹着呼呼的北风,带着冰雪给大地裹上了银色的衣服,我们在欣赏冬天美景的同时也尝到了他的厉害。那我们怎样接受冬爷爷给我们的考验呢?你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好建议?

(学生交流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建议。)

2.师:这些都是战胜寒冷的好办法。冬天,我们的小手常常被冻得红彤彤的,如果不注意,手会冻着,有时还会生冻疮呢!那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老师教你们一个最简单的“搓手”活动。来!伸出我们的手。

(老师教方法:两只小手——手心对手心——搓搓;右边小手——手心搓左手手背——搓搓;左边小手——手心搓右手手背——搓搓;两只小手——手背对手背——搓搓。)

师念儿歌,学生跟着老师伴随音乐做搓手活动: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背对对搓。

师:感觉怎么样?

师:我们来听一听医生阿姨说的话吧!

CAI课件,画面出现医生的形象,画外音:冬天,我们经常搓搓手,可以预防冻疮的发生,还能预防感冒,能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对我们的大脑也有保健作用呢!

3.师:我们用好方法接受了冬爷爷的考验,那我们的动物朋友和植物朋友呢?他们有什么绝招吗?我们都调查过了,现在可以把你找到的图片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动植物用什么办法接受冬爷爷的考验,好吗?

(学生们在全班交流:冬天到来,对动植物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影响资料。)

4.师:小朋友们了解的可真多!这儿,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来了!(出示头饰)如果你知道他们怎样过冬,就来演一演吧?学生角色表演:

生1(扮演小燕子):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

生2(扮演小蜜蜂):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第二篇:五上品社教案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身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身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一起研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协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防止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身的密切联系。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历史能够告诉我们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比方前面学习过的炎帝和黄帝,就生活在几千年前。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人们怎样表达它呢?比方,提到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时会怎样说?(李白是唐朝人。)又如,大家都知道的万里长城,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那么,假如有个来自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向你提同样的问题,你应该怎样回答他,才干让他完全明白呢?”

2.阅读与练习。教师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8页的课文,并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自身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其余文字,并告诉学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身表达历史时间的独特方式,就像我们中国有秦、汉、唐、宋,但是其他国家的人要明白就会比较困难。而公元纪年是通用的,用它来表示历史时间,大家都可以明白。比方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告诉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李白是生活在公元7世纪的人,秦朝在公元前221―前206年之间,对方就会明白了。

3.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情,那么它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教科书第9页小女孩的话和关于风筝历史的文字,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身的感受。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向全班谈一谈自身读完这段文字的想法。

4.教师紧紧围绕本课题“与历史为伴”进行总结:“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发生的,它们都有自身的历史,比方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都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家庭,以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通过各种方式对造纸术进行了解。

《传送文明的纸》

〖教学目标〗

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资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发明。

3.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达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请学生再一次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图画,并引导他们:“你们还记得吗,这几个小朋友手里举着的是什么文字?(埃和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度的梵文和中国的汉字。)这些文字又是写在什么资料上的呢?(埃和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2.体验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或画简单的图画,然后与自身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教科书第10页下面的作业。”

3.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身完成的作业内容。

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1~13页的内容,然后就下面的问题与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进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在没有纸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中国有动物的骨头―――甲骨、竹木简、丝绸等,其他国家有纸草、羊皮、泥板等。)

5.探究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身总结出造纸的主要过程与步骤。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主要的步骤。(备好原料―漂洗―切碎―捣烂―蒸煮―再捣烂成泥―制成纸浆―用筛子捞取纸浆―晾干。)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造纸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用火平安。

6.算一算:假如用教科书(16开)大小的纸来写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需要写几页纸?(假如每根竹简上可以写10个字,那么3000多根竹简就有大约3万多个字,而教科书大小的纸张至少可以写1000字,因此只要30张纸就够了。)

7.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教科书第13页的地图,让学生依照传达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个世纪是100年,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这项科学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8.教师概括总结:“假如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达,人类进步的速度会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的出现和传达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家庭作业〗

假如课上没有时间,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在家尝试一下造纸的过程。

《“文明之母”―――印刷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和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3.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造纸术发明400多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教师板书。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印刷术的初级阶段是雕版,即选择质地细密坚实的木材做成木板,把要印的字或画用刀反着刻在木板上。印刷时,在木板上涂上油墨,然后将纸铺在上面,用刷子轻轻一刷,再把纸揭下来,文字或画就印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可以反复使用多次,也就是说,可以印刷许多份同样内容的书籍。)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制版费力费时,每一块版只能印同样的内容。)

3.阅读与讨论。“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一块版刻好后,几百、几千、几万份同样的作品就印出来了。这比手抄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如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假如刻错一笔,整版就要报废。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它的发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5页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是什么”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胶泥制成的。把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在铁板上铺上松香,按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用火加热,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个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了。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内容时,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把字拣出来重新排版。活字可分离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纸的发明一样,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

4.教师总结。“我国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很快被传达到世界各地,对于世界文明的传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中国人民以其天才与勤奋为世界科学与文明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在我国的历史书上,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只有简单的记载(在史书《梦溪笔谈》中只有72个字的记载),但世界发明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5页的“我的体会”。

《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2.初步掌握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所见过的指南针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学生发言。

2.阅读与讨论:指南针发明的根源应从何说起呢?请学生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16页司南的照片和文字,并朗读其右侧的课文。

教师讲解:“在很早以前,古人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教师朗读:“石,铁之母也。以有磁石,故能引起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并提问学生,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古人把磁石的吸铁性比喻为母子之情,故称磁石。)为什么会有南北之极性呢?(磁石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静止时大致指向南北。)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它大约出现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子,圆底,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待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这种形状奇特的装置被称做‘司南’。勺子的形状代表大熊星座。众所周知,大熊星座左侧的两颗星与北极星构成一条直线,勺的位置可以清楚地指示出南和北。北宋时期,将磁针和方位盘连成一体,制成了罗盘。罗盘的出现,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只要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确定出方位来。航海者们就是依靠罗盘在海上区分方向的。”

3.教师总结。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指南针虽小,但它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指南针,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4.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原本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意外地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加热,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丹师曾为此丧生呢!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是不能发生真正的发明的,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下方的图(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然后请学生想像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8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当你们为宇宙飞船漫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这样伟大的先行者,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的是我们的祖先。现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4.小小争辩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身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争辩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争辩。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争辩活动进行总结,应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火药是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类自身决定的。

《思想家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

2.了解孔子对后世和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

3.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阅读历史资料。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什么意思?谁还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强调孔子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阅读与讨论。教师提问:“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2000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孔子死的时候,家里只有三间小屋,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拥有466间房屋的浩大的孔庙,而孔庙的正殿即大成殿,其规模、气势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那么,他为什么能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敬仰,并为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所推崇呢?”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0页的课文和教科书第21~22页的内容。教师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从教40余年,拥有3000弟子、72贤人。他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多才多艺,不但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还精通音乐,擅长骑射,因此享有很高的声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论语》记录了他所讲的话以和他与弟子间的问答,这部书是今天人们研究孔子思想的唯一可信的依据。)

孔子有哪些主要成绩?(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所教的学生不论等级身份都循循善诱。此外,他还编订、整理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3.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历经2000多年,孔子的许多关于学习和道德方面的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是有益的。”安排学生讨论孔子的的格言,并让他们谈一谈自身的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引导。除了教科书上出现的以外,还可以做如下补充: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疑惑),思而不学则殆(精神懈怠)。”

“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喜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意)之者。”

“学而时(按时)习(复习)之,不亦说(高兴)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总结。教师应强调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保守中的珍贵财富,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方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思想遗产。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教学目标〗

1.知道孙武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2.知道《孙子兵法》不只对我国,而且对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3.了解一些《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1.导入。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战无不胜’‘出乎意料’这两个成语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出处和含义吗?”请几位学生发言。

2.讲解与讨论。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孙武的生平:“孙武是春秋末年吴国的一位将领。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国打败了楚国,并成为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国家。”教师提问学生:“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为什么?一部发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样广?在使用了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现代战争中,为什么人们还要向孙武这位古人请教呢?”请几个学生自由发言。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绩,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提高搜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文字,并讨论一下这个笑话说明了什么?(我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

2.小组准备。教师引导:“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像十进位制这样的发明有很多,但许多都没有留下发明者的姓名。不过在史书中也详细地记载了一些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以和他们的生平,所具有的超凡的智慧、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在上次课上,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分别搜集教科书中提到的五位古代科学家的资料,这五位科学家是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李时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动人事迹。”

教师依照安排作业时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介绍其中的一位科学家。各个小组对每个成员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后,向全班做介绍。

在小组准备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协助。

3.全班交流。在小组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予以补充和纠正。

4.教师总结。可以对每个小组的介绍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强调这些古代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和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应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学习写家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和变化,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出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和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和“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身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需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完成写作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写作。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身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协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总结。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俯瞰祖国大地》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

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出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

4.安排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

(1)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

(2)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祖国的行政区划;

(4)祖国的首都北京;

(5)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

(6)全国人口和资源分布。

5.分组开展寻秘活动,假如需要,可以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后。

〖家庭作业〗

依照认领的寻秘任务收集资料,进行探究。

第二课时

1.导入。“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需借助于地图。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组织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2.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一:我国的位置。

(1)学生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全班同学确认,并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3.学生继续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一(教师要主持交流,注意掌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1)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要点:

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局部是海。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3)识图练习。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查找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指图练习。指名由学生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在指导学生指教学挂图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辅导:指图者要站在教学挂图的侧面,面向学生,手执教鞭指图,叙述的语言要与指图的动作一致。

4.作业(假如课堂上时间不够,也可以安排为家庭作业)。组织学生补充和完善自身在地图学习中的积累和收获,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作业。

〖家庭作业〗

指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写作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绕着边境走一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发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

3.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

〖教学准备〗

一幅较大的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检查复习。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和海域。

2.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疆域辽阔,从东部海滨到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有5200千米,乘坐特快列车也要走两天多;从最北面的黑龙江省漠河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距5500千米。陆地上的疆界有两万多千米。”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依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依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承当不同的任务。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身小组的探究结果。

(1)我国的陆上邻国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国家。

(2)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我国的陆上邻国。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5.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

6.安排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1)我国的国土面积。

(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讨论。“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国土相邻、山水相依,相互了解,我国与邻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很多边境地区都设有边境通商的市场。你知道我国所遵循的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原则吗?”通过讨论协助学生明确,“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

3.小组活动。交流探究活动的效果。由学生介绍所收集的资料,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

4.讨论。教师提醒学生:“你还知道我们这些邻国最近的发展变化吗?”学生可以谈他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了解到的有关邻国的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5.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中精选一局部图片和文字,制作一期班级板报。

〖家庭作业〗

识图练习: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认一认祖国政区》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学生进行制作活动需要的白纸、硬纸板、胶水、剪刀等用具。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

(1)我国的国土面积。

(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导入。“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我们来认一认祖国的政区。”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三:祖国的行政区划。

(1)学生介绍:“我国太大了,各个地方的情况又不同,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中国政区图上每一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就是一个省级行政区的范围。这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一共是34个省级行政区。”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指图介绍:“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我国的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直辖市是由国家直接管辖的省级行政区。我国的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和澳门。”

(3)朗读教科书第37页的《祖国行政区歌》,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简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识图练习,看谁记得快,记得多,指图准确。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都记住,但可以提倡尽量记住我国的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和自身家乡所在的省份。

(4)趣味练习:“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市、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是哪里?与我们家乡所在的省相邻的省(市、自治区)是哪些?它们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又是哪里?”

4.识图竞赛,看谁记得多,指图正确,并给予褒扬。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使用中国政区拼图做拼图游戏。

5.课堂练习。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填写教科书第37页的表格。

6.安排家庭作业:

(1)识图、指图练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2)结合每天晚上电视“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节目进行识图练习。

第二课时

依照教科书第38~39页的步骤,组织学生制作祖国政区拼图。

〖家庭作业〗

通过识图,复习本课学习的我国的行政区划。

《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知道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2.认识北京的位置,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指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导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4个直辖市中,为首的是首都北京。你知道什么是首都吗?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政权机关和政府机构所在地的城市。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来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四:首都北京。教师要主持交流,注意掌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0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或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可以观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作为导入,介绍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的所在地。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北京有哪些党和国家领导机构。

②边指中国地形图边介绍,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它的西北方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南面临华北大平原和渤海湾”,所以,平常又说北京是“北依山险,南控平原”,位置十分重要。

③结合相关的图片资料介绍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作为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前后有近800年的历史了。”“北京有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天安门城楼,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管最为完好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有我国古代最宏伟的建筑―――长城,还有众多的宫苑、坛庙等古建筑群。”

④结合教科书第40页的图片资料介绍:“天安门广场中央耸立着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北面是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国家博物馆,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

阅读教科书第41页豆博士的话。

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科书第41页的填空,并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指挂图练习:首都北京的位置。

2.阅读教科书第42页图片和课文:“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座充溢着保守

气息的古都。”

3.学生继续“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

①观察并确认教科书第42页图片的内容;

②学生们还可以介绍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介绍富有特色的北京的保守文化。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图片和课文:“北京还是一座充溢生机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通过交流明确:北京是一座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公路、铁路和航空线把北京和祖国各地以和世界联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建设得越来越好,更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5.学生讨论:“你们知道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吗?这和北京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关系?”“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吗?”“关于首都北京,你还知道什么?有什么加以补充?”

6.识图练习。

(1)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首都北京的位置。

(2)查找地图,从我们家乡去北京怎么走?

第三篇:六年级上品社教案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案

上册

教师 班级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材、教学对象分析: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想: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 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教学反思:

2、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三个专题。

在“文明素养面面观”专题的统领下,呈现的是在社区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例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尊重他人的隐私也是现代人有教养的体现。教材从生活中的一米线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了解银行取款、接受机场安检的时候一米线的作用,体验假如自己的隐私被窥探的感觉,从而知道尊重他人隐私是尊重他人,是讲道德的体现。并且将生活中看得见的“一米线”延伸到生活中看不见的一米线,例举了“当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当别人在写邮单的时候”、“别人在交谈的时候”的情景,并提出问题,请思考讨论,我们该怎么做。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在遇见这些我们常见的小事时,不应超越“一米线”,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二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我们该怎样面对。

“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教材第13页提供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该用良好的规范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本课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

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

4.全班交流。

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

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2.师生谈话。

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一米线”告诉我

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

2. 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 学生表演。

4.讨论交流。“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6.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3.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4.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教学反思: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两个范例,一是学生调查关注自己生活的周围,人们休闲活动的状况;二是对“麻将”这一休闲活动方式是否健康提出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多种休闲活动方式,并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

教材呈现的反映新风尚的社区休闲生活,旨在引导学生明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走向文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同时针对小学生休闲活动中的一些流行文化而提供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判断是非,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承接“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这一话题,展示了两个实践活动:新编童谣和自创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创编,进一步认识健康文化活动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健康的活动替代不健康的垃圾文化。让学生懂得休闲时光读读书、看看报,也会受益不少,引导学生要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

学情分析: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当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范畴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正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理念: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看休闲活动

1、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 休闲活动树新风

1.课件演示:我们社区的新风尚

(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3.)体验讨论。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2.)小组讨论。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第二课时)

活动三 走进流行文化

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如: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教学反思:

4、学会拒绝

教材分析:

《学会拒绝》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着许多的诱惑和陷阱。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所以我们要一起学习研究“学会拒绝”这课。

学情分析:

1.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偏向,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正面引导与沟通。

2.从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从六年级学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

4.六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绝不良诱惑,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一起探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教学理念:

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方法是能够战胜不良诱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体验到战胜诱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中学生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生活中的陷阱

1、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 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出示图片)

2、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3、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4、指明回答(举例说明)活动二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1、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2、小组讨论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4)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不和烟酒交朋友

1、师: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2、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3、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4、结合材料,思考:(1)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

(3)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4)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5、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 小心网络陷阱

1、师: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板书)

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

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

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

(教师展示“请你思考”)

4、小事例:事例一:2001年2月26日凌晨,浙江省华市区某中学的学生从东市大桥上跳入江中自杀身亡。据了解,该少年今年14岁,从上周五起三天三夜一直未回家,父母到处寻找,结果在市区某网吧找到儿子,在网吧里泡了三天三夜的冯某,被父亲批评后,在回家的途中突然从大桥上跳入江中。事例二: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偷拿了爷爷3900元钱,在网吧里呆了22天,渴了在网吧买饮料喝,饿了到网吧外的小饭馆吃饭,困了还有网吧里的沙发可以睡,连春节都是在网吧里度过的。事例三:据调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网吧里的生意火暴让人惊讶,而中小学生则是网吧里的常客。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就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

请你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通过玩电子游戏,开发了我的智力。因此,应提倡中学生玩电子游戏;也有的同学认为玩电子游戏对我们有害无益。因此,应该禁止玩电子游戏。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5、学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诱惑。有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寻,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诱惑。那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吸血蝙蝠”,让你舒舒服服的上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作业设计:

1、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思考自己应该哎哟做宣传。可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和同学交流。

2、自己选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甚至还可以选择宣传的对象以及宣传的时间,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可以对立做,也可以选择伙伴一起做。

3、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然后以评价作小结。

4、推荐一本激励大家好书。教学反思:

1、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以及一定的辨别客观事实的能力。这一单元承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残酷、悲惨与现实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破碎的山河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都是特别行政区。

4、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5、学生互相讨论。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6、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7、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2、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小组讨论。

5、作业设计:

一、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二、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第二课时)

活动三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师:1931年的9月18日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播放电影片段(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的伤害)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

3、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们国家的沉痛打击,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4、联系时事,日本篡改教科书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5、历史不容篡改,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看教材35页日本老兵所说以及36页经历日军屠杀事实的中国百姓所说的事情)

6、在看到祖国所受侵略以后,你有何感受?(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情感)

7、回到现实,说说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么做?大家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除了可以说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不仅可以再次认识所学课文,也可以将其联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用实际行动反映自己所想。

8、作业设计:

一、将有关资料,做成一份手抄报。可以选择某一个历史事件做主题,也可以说说自己看法。历史与现实结合,真实、具有现实意义。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材分析: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的第2课。本单元设计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注意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所以,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这样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林则徐与虎门硝烟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谁能来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 让我们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影片资料)

3、师:(出示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小组交流:

图文并茂式:通过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证明鸦片极大的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下小字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

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6、让学生阅读39页的故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

7、谈一谈你多林则徐的看法? 活动二 英雄故事会

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看看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现在谁能来讲一讲这两的故事。

2、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值得后人纪念,激励后人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黄海海战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3、分小组讨论:你从邓世昌的话和歌颂他的诗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开展想象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全班交流

5、爱国故事交流会,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英雄故事给家讲一讲。通过倾听不同的英雄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寻找抗日的足迹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抗争精神,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书中学习到的,那你们还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中国有那些有名的抗日英雄?(学生汇报)

2、同学们都花了心思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的抗日资料。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故事。(课件出示)

如:有关纲纪日本侵略者的人和事、抗日战争的一些遗址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故事。

3、中国受到外国侵略者侵略的一幕幕到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追寻着抗日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活动四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中42-43页的抗日故事。

2、思考:当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候,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

3、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的故事,假如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胜利的捷报和抗日官兵不屈不饶、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是什么心情?(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观看抗日影片,了解国歌的来历,理解体会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体验当时人民的心情。

练习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看或是阅读一篇抗日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教学反思: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材分析: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情感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让学生了解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和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难点: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救国之路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

2、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4、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活动二 革命先驱故事会

1、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2、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3、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活动三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1、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2、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

4、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听歌曲。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

3、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4、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第二 课时)

活动五 战斗在井冈山

1、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2、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3、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4、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

活动六 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1、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等。

2、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及革命精神。

3、观看红军长征的有关影片。

4、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经历了哪些省,并标出来?

5、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5、编写歌颂红军的诗歌和顺口溜,编排小型的歌舞剧。活动七 革命英烈故事会

1、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录音,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读碑文,思考:为什么要在天安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牺牲的英雄?

2、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他们共有什么样的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3、看反映革命英雄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近参观革命遗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出现了哪些英雄或英雄的故事。

4、开展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活动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出示五星红旗,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国旗同太阳一起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调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3、总结:回顾本单元,谈感受。活动九 缅怀共和国的缔造者

1、哪些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2、选择其中一位领袖,调查了解他的事迹,并整理成笔记。

3、办一个“我们心中的领袖”图片展或一份墙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

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

(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师: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羞耻。耻辱。气愤。……)

【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

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

1984年15324 1988年52811 1992年16544 1996年16504 2000年28593 2004年32632 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光荣 扬眉吐气 骄傲 ……)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

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 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 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 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

定,简直天渊之别。《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

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 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

(3)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

(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5)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

(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

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

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

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师: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我们是──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师:(指着课题):中国人──(站立起来了!)【设计意图: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爱国道德行为的形成。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四次对比。】 教学反思:

日益富强的祖国

教材分析: 日益富强的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二课。本课是从了解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生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的情感。教学目标:

1、体会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情感:

2、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育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从吃饭看变化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吃些什么?------是呀,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从我们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做个小调查。

2、餐桌上的小调查。首先确定调查对象,了解对象的相应年代,如:爷爷奶奶等。其次设计调查提纲:如调查平日、节日的食物。再次进行调查活动、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并提出问题。

3、小调查大讨论。先组织小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如:为什么50年代粮食那么紧张,而现在人口多了反而不紧张了。接着可同学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做顾问,开展对话,从而了解那时人们吃不饱的原因。活动二:农业发展小探究

1、确立专题研究主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等

2、确立研究主题后,让学生分组调查、采访、查资料、阅读等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交流。

(1)观察65页图,谈谈了解的信息,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蛋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调查表。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粮食类(介绍袁隆平的贡献)蔬菜水果类(介绍一年四季能买到的,出示种植基地的图片)

介绍肉、蛋、禽、水产品的丰富。

3、教师总结,介绍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读教材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6、总结

活动四:关注科技中的“中国第一

1、“中国的第一”

(1)阅读教材70-71页,引导学生关注的思考我国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零”的突破。分组收集有关“第一 ”的数据、图片资料。(2)小组汇总,举办展出。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教学反思:

3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激趣导入

1.票证展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

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小组学习,交流感受

(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要求:

1.对比图册上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

1.通过两代人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对比,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2.调查自己家祖孙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完成调查表。3.你对怎样看待过去的生活?

三、畅谈向小康迈进

(一)师: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各有不同。

1.谈谈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

2.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生活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那些文化活动?(生自由回答)

四、情感升华 拓展交流

1.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

2.你们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可以说说你对未来的构想。教学反思:

4、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教材分析: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四课.本单元设计是从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来入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日益变化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本单元将从资料探究入手,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生的变化.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感受祖国打开国门后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成就,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2 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并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元发展为核心为主要学习方式.”

2、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重要意义.难点: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中国将从开放、多元、国际化方向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1、师: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我国的很多产品,走向了世界.(播放课件)

2、阅读第78页关于圣诞节玩具的叙述.让学生谈一谈西方圣诞节许多饰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举例说明)

3、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中国产品到海外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4、汇报:中国的产品到海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5、总结: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6、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我国的出口品种有哪些?)(出口方式是怎样的?)

7、师:是呀!中国打开国门后将会走向世界.(在小组交流和讨论汇报中,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确实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第二课时)

活动二:走出国门的中国人

1、师: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请阅读第80页的报道.2、谈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加深印象)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中国人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图片,同时,也请同学上台讲中国人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故事.(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从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入手,使学生明白,教师也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学生的学味更浓了,积极性也更高了).活动三: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

1、师:中国人走出了国门,那外国人是不是也走入了我们中国呢?请看课件

2、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外国人的情景.(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人的想法?

4、汇报

5、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

6、请阅读第81页材料,从我国接见留学生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呢?(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中国有世界,世界有中国”中国正走向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社会有了更深的感悟)

7、师:那外国人在中国是怎样过节的呢?请看第82页资料,谈一谈你的饿想法吧!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咱们国家越来越繁荣了,它将一步步走向国际化.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9、结束课文.播放歌曲《走向新时代》.板书设计

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和平发展 国际化 作业设计: 搜集世界离不开中国的理由是什么? 搜集中国离不开世界的理由是什么?(明天汇报)教学反思:

1、到周边去看看

教材分析:

《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的第1课。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 地球村里的邻居

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巩固练习。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

活动二 去邻居家瞧瞧

1、师:关于这些周边国家,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

3、根据学生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及教材第85~86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名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

4、学生根据其他国家的信息概括出别名,充分尊重学生的概括。

5、师:同学们,我们来以一个表格的饿形式做一个小结吧。国民

基本情况

特征

我们的命名(例)日本

(见教材内容)

日本人喜爱樱花

樱花之国 第二课时

活动三 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

活动四 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新闻调查。

(1)通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新闻报道,记录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2)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

(3)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4)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教学反思:

2、环球去旅行

教材分析:

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较多。本单元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

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时,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去认识、观察及思考问题,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历,能够自己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本设计希望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这种能力继续深入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它们有的反映了世界古代悠久的文明,有的体现了浓重的现代文明,旨在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为他们今后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欣赏的态度。教学理念:

1.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世界、认识世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神奇探秘之旅 活动一 神秘的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我向往的特色城市”世界之旅吧!去感受世界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魅力。(课件:出示“世界之旅”几个大字,并附有旋转地球)

师:看,首先我们来到了充满神秘感的埃及的古玛雅。

(课件介绍:说到世界奇迹,人们都会想到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金字塔。这些为古埃及国王修建的巨型坟墓,默默地耸立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上,向人们展示了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的智慧,成为古代奇迹最为典型的代表。)

(课件介绍:在中美洲的密林中有一座保存了数千年的古遗迹,它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丛林中的神殿”的玛雅文明。从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开始,它就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给人们带来一个个震惊,又留下一串串令人迷惑不解的疑云……)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资料,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小组交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

自己介绍收集的资料;每位同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小结。用各种方式展示探究成果:故事、叙述、表演、智力答题、科幻小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深入探讨

探讨题:想象一下,建造金字塔都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你能作出怎样的猜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金字塔的难解之谜?

师:除了神秘的金字塔和谜一样的玛雅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还有许多人类之谜。它们展示了千百年来人类和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今天,我们来探寻古遗迹中的人类之谜,也许,将来揭开谜底的,就会是我们中的一个。

活动二 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师:你知道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话和奥运会的来历吗?它们都来自古希腊,一提起希腊,西方人就会有一种家园之感,希腊也因此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课件介绍: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冬欲争夺一座城市保护神的位置,最后二神决定每人给市民一份礼物,然后由市民选择谁来做保护神。最后市民选择了献出橄榄树的雅典娜,于是这座城市就叫做雅典。)

(课件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它是希腊各城邦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战争行为,所以,通往奥林匹克会场的道路,人人自由往来。这就是奥运会的起源。)

师:同学们,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呢。你们手中的资料,就是凭证。拿起你的凭证,和伙伴们一起畅谈一番吧。

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96面的内容

讨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古希腊的历史名人? 全班交流:以主持人讲述的方式介绍

(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父亲是宝石雕刻工匠。生平事迹材料不多,据说曾在埃及向当地的祭司学过数学,后来移居意大利南部。他认为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元素,把数分为奇数和偶数,还提出几何学上点、线、面和空间的概念。最大贡献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国商高很早就提出过这个论点,而毕达哥拉斯用数学逻辑的方法证明了这个公式。)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希腊众多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了不起。你还知道哪此希腊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谈谈感想。

作业设计:

故事续编:密林深处的秘密

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整理成小故事,把玛雅人的消失作为一个开放的结尾,思考失踪的原因,按照自己的猜想将故事续写完成。

(第二课时)感受现代文明之美与现代艺术之精髓 活动三 跟我来吧

师:同学们,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确,当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跟随XX小导游,一起走出国门看世界吧。

一位学生上台: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今日,我们的行程是这样的:首先从亚洲出发,访问欧洲国家——法国,重点参观巴黎卢浮宫,欣赏艺术瑰宝。然后前往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最后抵达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漫步国际大都会。记住哟,途中有什么想交流交流的,可以大胆地畅所欲言。准备好了吗?出发!

(课件介绍:卢浮宫的三件镇宫之宝、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中心、维也纳歌剧院、维也纳著名音乐人物、纽约时代广场、华尔街)

交流、探究:

名作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断臂维纳斯 分享所了解的音乐家故事

你还知道美国的哪些事情?谈谈你所了解的美国。

导游作结束语:旅客们,今天的行程结束了。预祝各位今晚有个好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XX同学的带领下,游历了世界各国,其实,书中第100——101面的瞭望台也向我们介绍了各国城市花絮,大家可以去看看。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各国风情吧。教学反思:

3、文化采风

教材分析: 《文化采风》让学生了解世界名城,它们的悠久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艺术,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在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欢乐,甚至比新年到来还要隆重、热烈。像在中国人过春节时吃年夜饭一样,人们喜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美食。

教学目标:

1. 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2. 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3. 能够借助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民展地认识一个国家。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全休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难点: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快乐的节日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搜集一些有关世界各地节日的图片、节日饰品,了解各地节日的时间和意义,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传说、习俗和庆祝活动,看看从节日中能发现什么有趣的文化现象。

1.让学生谈一谈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西方节日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3.汇报:圣诞节在西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4.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5.总结: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就像中国过春节一样。第二课时

活动二:礼仪中的世界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待客方式、礼尚往来等,同时知道其中的一些礼仪习俗。

1. 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国家人拉在相互赠礼物时有哪些礼仪习惯。2. 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的见面礼仪情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国外见面礼仪的方式)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的想法? 4. 汇报

5. 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6.在中餐、西餐他们的饮食礼仪是怎样的。

7. 请阅读P107页材料,馈赠礼品时我们要“入乡随俗”吗?(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世界中的礼仪有更深的了解)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不断的了解国外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想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板书设计 世界的节日 各国的礼仪及习俗 作业设计:

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你能说说它们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习俗。

第四篇:六上品社教案

1、社会需要诚信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故事《立木为信》。(见课前准备中阅读材料)

你们佩服商鞅吗?你们觉得他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季布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变法成功的关键)

小结:象商鞅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实守信,从而使我们懂得:诚实守信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二、学习新课 引出观点

1、请同学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见扩展资料)

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一个人不诚实守信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

对!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课文第三小节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例子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板书:为人之本

小结:看来一个人,只有能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一、谈话引入新课

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板书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学生齐读。

二、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形式 出示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

1、分组思考、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做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做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承诺,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1、信誉卡小展示。①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②说说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

2、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思考:①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②谁来读读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们得到承诺和没得到承诺的感觉。

3、政府、村镇、等有关部门向村民作出承诺,说明了什么?当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承诺,人们因为这些承诺得到兑现而对对方信任着,因没得到承诺而愤怒、失望。

四、总结:现代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呼唤诚信

五、作业: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他们。

2、感受诚信

【教学目标】:

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

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 :完成表格填写。我信得过的人

姓 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2、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一、揭示主题

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

二、启发想象

请大家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描绘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的生活和交往?

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进入“诚信乐园“,我们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做个诚实守信的人。你觉得自己能进入“诚信乐园”吗?哪些条件还不具备?以后怎么做?

生汇报:例:答应的事情,我会……

五、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3.成长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青春期的健康常识,知道在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二年级同学做游戏的照片,做调查并导入“还记得在一、二年级时常玩的游戏吗?”

2、现在我们都喜欢玩哪些游戏呢?(强调男女生各自喜欢的游戏)

3、一起做一做小时候的游戏,看看有什么感觉,和现在的游戏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和女孩在身体、心理和行为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分组活动

讨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叫我们大孩子了,我们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小结

身体上的变化,说明我们已经长大了,飞扬的青春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要喜悦地接受我们在身体上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自己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正常的,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上发生变化的同时,男女生的心理和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你们注意到了吗?

二、小组合作探究

讨论:男女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互动留言

男同学谈谈眼中的女同学,女同学说说眼中的男同学。

四、总结

同学们,青春期是我们成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要正确认识我们在这个时期发生的变化,这样才能为我们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男女同学怎样交往

【教学目标】:

感受与异性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做到与异性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第一课时

活动一:教师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在本班男女同学交往中的问题,做好课前的准备。调查表内容

1、你认为我们班男女生关系如何?()A、很融洽B、一般C、不好

2、当同学需要帮助时,无论男生、女生,大家都会()A、热心地帮助B、有所顾忌C、不理睬

3、你能发现男生(女生)的优点吗?A、能B、不能()4、我们班上同桌间画“三八线”吗?()A、非常普遍B、个别人会画C、没有 5、我们班经常举行集体活动吗?()A、经常B、偶尔C、没有

活动二:夸夸我们班的男生(女生)

组织谈话活动,让男生、女生分别谈谈自己眼中的异性同学有哪些优势,当面夸奖对方,帮助大家建立自信,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男生(女生)把对方夸奖的优势用小纸条记录下来,分别粘贴在黑板的左右两边,大声朗读出来。并谢谢对方对自己优势的认可!活动三:对比优势、劣势

“活动二“的基础上,男生、女生分别对比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明白哪些是对方具备而自己欠缺的,以纸条的形式一一对应起来。女生劣势:力气小 男生优势:力气大 如: 男生劣势:粗心大意 女生优势:耐心细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与异性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做到与异性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2、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学会和异性同学建立友谊,共同进步。3、知道男生、女生有差异;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活动一:合作游戏――闯三关

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游戏,游戏分为三关,分别需要体力、胆量、细心才能完成。

第一关:运书包。由两名男生负责以往返跑的方式将装满书本的书包运至第二关起点处。

第二关:过桥(平衡木)由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合作把书包从平衡木的一端运到平衡木的另一端。

第三关:猜名。两名女生负责观察书包外观,准确判断出是哪位同学的书包,将他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用透明胶粘贴在书包带上。单位时间内完成得又快又准的小组获胜。

这个游戏既需要、女生各自发挥优势,又需要他们具备合作意识才能完成。活动二:讨论

男生女生分小组讨论,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帮助对方做些什么。活动三:辨析

针对教材第22页的内容,结合班级存在的实际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看看这几种情况在我们班是否存在,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现象应不应该存在?怎样杜绝他们?

活动四:青春课堂——男生同学交往应该注意什么

5、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教学目标】:

使学生感悟到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初步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一、寻根谒祖大行动 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1、以图片的形式去收集祖先的历史资料;

2、以文字的形式去收集祖先的历史资料;

3、搜集有关民族起源的故事或传说。

二、演一演,说一说

1、教师指导学生广泛搜集皇帝本人及其周围的人的发明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展开想象,进行再度创造,一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每组演一项发明。

三、辩论会——如何看待祖先的发明创造。正方观点:我们祖先真了不起!反方观点:我们祖先没什么了不起。

四、小结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搜集、阅读、归纳简单的史料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明确炎黄子孙的来历;了解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懂得缅怀和祭奠祖先。

一、我所知道的中华民族始祖——炎帝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在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交流。

二、黄帝陵祭祖

1、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要祭祖并题词?

2、为什么港澳侨胞海外同胞要回大陆祭祖并题词?

3、祭拜祖先和封建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三、看谁写得好: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怎么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写一写。

6、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知道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原始部落图。

2、你们认为原始人在太阳落山之后回到自己的洞穴中会不会读书写信?为什么?

3、没有汉字,祖先们子女们记事呢?你知道哪些古人的记事方法?(在树上刻符号。收集木棒,结绳记事……)

4、“结绳记事”能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当“结绳记事”不能满足记录交流的需求,汉字就产生了。

5、“结绳记事”并不是文字,那么文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

1、同学们在课前都收集来了一些有关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

2、请一组上黑板板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口述。

3、全班交流更正或补充,指名交流了解到的资料。

4、教师统一正确答案:甲骨文(原始)、金文(殷商)、小篆(秦李斯)、隶书(汉代)、草书、楷书、行书。

三、欣赏感悟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幅书法作品。

2、(配古乐展示隶、草、楷、行个字体,感受汉字的造型美)这些书法作品或端庄秀丽或沉稳大方,或潇洒飘逸,体现了汉字极强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也有它的表情。书法作品创作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今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宣传中,那位手持毛笔的白衣女子已传达了一种中国气质,而奥运会会徽本身更是中国汉字走向世界的一个典范。

3、出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师生共同交流、表达感受。

四、感受汉字的特点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诠释、补充、点拨(古老,形象性,美观,有很强的生命力)。

3、汉字有那么多的优点,又形象,又漂亮,又意蕴丰富,但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汉字将逐渐衰亡。真的是这样吗?这个老师可不容易说服。现在我就是那个老师,你们想办法让我赞成你们的观点。

4、你们现在都是用什么方式打字啊.刚才你们说的都是键盘输入,现在汉字也可以通过语音和手写输入了。

5、时代发展到今天,汉字依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不能不说是种奇迹。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五、小结:

汉字之所以能够历千年而不衰,正是由于无数智慧的中国人民传承了这条情感纽带,延续来这个根,并不断发展汉字,使之与时代相适应,相信有我们共同的努力,汉字的明天会更灿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探究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

2、了解我们祖先在远古时期创作的世界之最以及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学生介绍世界之最

中国古代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世界之最

1、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已经种植水稻和粟。

2、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佛学|恒指论坛|股票权证|外汇黄金|早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已开始养蚕缫丝,防治技术有新的进步。

3、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佛学|恒指论坛|股票权证|外汇黄金|用漆历史最悠久

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4、文字的使用、流传时间最长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 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汉字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5、最长的纪日方法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6、最早记载日食和月食-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

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国做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这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记录。7、最早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8、最早记录哈雷彗星历史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9、最早确立十九年七闰历法

春秋时期我国立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10、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历史

战国时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写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合称《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

11、最早的耕犁

西汉时,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用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7、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体验我国优秀文化瑰宝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被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祖先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璀璨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就是其中的文明瑰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顺着祖先留下的智慧的足迹,去考察一下这块大放异彩的瑰宝吧。二:了解造纸术

1、体验造纸术

2、讨论交流造纸术,看,纸是多么容易书写的材料啊,这就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现在根据我们课前准备的情况,我们来讨论一些有关造纸的相关问题吧。(1)你能说说造纸术的有关内容吗?(2)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3)它流传到了世界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3、造纸术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纸张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书写,它的传播和广泛应用,对世界的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认识印刷术

1、书的由来

可以说,书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结合体。让我们来看看古时候的印刷术是怎样发明的吧。

2、大家来讨论印刷术

学生看书,结合自己的课前准备的有关印刷术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举手发言,教师参与讨论当中。

让我们来看一看古时的人们是怎样排版的。

3我来体验印刷术

在活字印刷没有发明之前,早就出现了印章和石刻,它们虽然不是真正的印刷,但是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古代雕刻印刷的滋味吧。小实验:让学生用土豆或彩泥、肥皂做材料,制作一枚自己的印章,体验一下古代雕刻印刷的滋味。

4、感悟印刷的作用

5、今天的印刷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的书籍又是怎样印刷的呢?发挥你的创造想象力。你有更好的印刷方法吗?

同学们!你们都继承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够和我们的祖先一样,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感悟中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文明中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

拿出准备的指南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他有什么作用啊?你知道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吗?对。指南针是我们中国的又一项伟大发明。

二、认识指南针

1、这项发明我了解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讨论交流过程。学生举手回答。

2、认识指南针的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参与讨论发言

3、小小故事会

看来指南针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信你来听一个故事。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三、认识火药

1,你放过鞭炮吗?你见过美丽的烟花吗?他们都可是火药制成的。中国是火药的故乡。

2、火药知识我知道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相互教练火药的发明。

小结:火药是人们炼仙丹的时候发明的,最早被用来制作爆竹,唐朝的时候人们开始把它应用于军事上。

3、火药的作用你知道吗?

在古代火药除了应用于烟花爆竹以外,还应用于军事。那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火药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火药产生后传入了欧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军事上、工业上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小结

8、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

【教学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干,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对祖国科学文化的热爱,转化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精神的内动力。

第一课时

一、从地震到地动仪

1、谈谈地震带来的灾害。

2、怎么减轻灾害?

3、指导学生观察地动仪,了解他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介绍张衡其人。

5、指出地动仪发明的意义地位。

二、推算圆周率的人

1、出示祖冲之头像,理解它的简单生平。

2、解释圆周率的概念,是学生明白圆周率的含含义。

3、学生计算圆周率,感悟体会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意义。

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神奇中医学。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中医学的认识。

2、教师介绍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3、知道《本草纲目》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

四、我最感兴趣的科学家。

1、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古代科学家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你为什么对他感兴趣?

3、从他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与同学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粗略了解中医学的相关知识,熟悉历史上的几位名医。了解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在科学上的重要成就。

一、自学课本其他内容。

二、综合活动:

1、名言伴我成长

2、诗歌朗诵比赛

3、“光耀史册的文化名人”故事会

4、制作“回首长城,爱我中华”手抄报。

5、“神奇的古代工程”图片展。

9.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列强的侵略行径,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培养学生查找、阅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业逐步养成搜集、利用史料学习的习惯。

3.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简单情况,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教学准备:

1、收集、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如:鸦片的危害;甲午战争中其他战役的情况;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等等。

2、下载《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影片或影片片段。

3、联系公安机关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4、准备办手抄报的纸、笔等材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

2、知道旧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悲惨经历。

3、知道社会腐朽,经济技术落后是要挨打的。

情感、行为目标: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能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的遭受的屈辱及分析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从情入手,从而来完成最终目标:激发他们做一个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人。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祖国古代史上的辉煌事迹。二、七嘴八舌话鸦片

1、了解鸦片的特点。(药性、毒性)

2、认识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3、交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三、圆明园遗迹见证历史

1、出示报道。

2、看了这则报道,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交流。

4、课件出示《火烧圆明园》视频片断。

5、学生看视频后谈感受。

7、课件出示雨果的话:

8、欣赏圆明园复原视频,在对比中再次激起愤怒。

四、回放历史,牢记屈辱

1、学生控诉帝国主义罪行。

2、同学们愤怒的控诉,让我们痛心地看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罪恶行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社会蒙受的(屈辱)(学生回答后板书屈辱。)

3、分析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原因。

4、学生交流。

5、小结板书:落后就要挨打

五、再谈今天,激起奋发意识。

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今天我们该做些什么?

六、总结深化主题

用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和学生共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教学过程:

活动一: 破碎的山河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都是特别行政区。

4、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5、学生互相讨论。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6、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7、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

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2、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小组讨论。

5、作业设计:

一、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二、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

10、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残暴,从而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3、了解帝国主义在“国中之国”享有的特权,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经,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教学重难点:

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经,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国中之国”-----租界

1、教师解释什么是租界?为什么租界为“国中之国”?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租界在我国创设、发展情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乐园,是中国人民的地狱。

活动二:“万园之园”-----圆明园

1、学生结合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建筑过程。

2、展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充分展示圆明园宏大的园林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3、在展示的基础上,学生介绍圆明园的豪华壮观,再现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昔日的风采。

活动三:从图片见证“南京大屠杀”

1、学生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

2、将收集到的图片按一定规则分类,为每张图片配上文字说明。

3、展示并讲解自己收集的图片,从而了解南京大屠杀。活动四:课外拓展

1、利用班会入行演讲。主题为“从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想到的”。

2、小调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教师引言,日本帝国主义先后侵略我国达14年之久,对我国人民犯下的罪行难以诉说,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南京大屠杀之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一下,将其记录下来。

3、模拟:给日本首相的一封信

自我介绍,说明为什么要写信,陈述你知道的日本侵略这犯下的滔天罪行,以诚恳的态度劝说日本首相要尊重历史,不要再做伤害人民感情的事情。呼吁人们要维护和平,珍惜和平。

4、召开“勿忘国耻,面向未来”主题队会。

1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了解党成立的经过及其伟大的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新授。

1、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提供问题,(1)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什么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2)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建立起来的?(3)全国先后在哪些地方由谁建立起了共产主义小组?(4)这些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有什么意义?(5)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做了哪些工作?(6)共产主义小组所做的工作有什么积极意义?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小结。

4、教师提出问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地点在哪里?(2)会议代表有那些?

(3)会议通过了什么?确立了什么目标?选谁为中央局书记?大会还通过了什么决议?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教师提问:党的成立为什么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四、课堂小结。

五、欣赏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党成立的经过及其伟大的意义。

2、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1、导入: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八十年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都因为没有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最终失败。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的重任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争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可行的保证,所以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学习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2、军旗升起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的时间,了解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引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革命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受到了失败,北伐进军中途夭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蒋介石集团的屠刀所吓倒。敌人的刺刀使中国共产党懂得了横坐标子的重要性,决心用革命武装来反对反革命。这就是要建立中国共产党自己指挥的军队。

三、新授。

1、南昌起义的原因和准备。(1)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前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准备?(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南昌起义的经过。(1)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2)出示图片《八一南昌起义》。

(3)讨论:南昌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主要领导人?

课文中对周恩来、贺龙、叶挺在起义战斗中的具体表现作了怎样的介绍?

为什么南昌起义中经过短时间的战斗就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呢?

南昌起义成功后,国民党反动派做出发怎样的反应?

起义军针对敌人的反扑,采取了怎样的斗争策略?结果怎样呢?(4)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回答补充。

3、南昌起义的意义。(1)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2)讨论: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3)小结。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给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创了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后来,8月1日就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3、二万五千里长征

【教学目标】:

知道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结果,知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境激情

1、导入:一位美国记者说: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从埃及走出,汉尼拨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他说: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2、揭题: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都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上的一段话。

二、对比分析,了解长征起因

1、过渡: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2、红军队伍不断迅速扩大,这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向我红色根据地发动连续五次“围剿”。

3、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概况图: 次 序 敌 军 红 军 结果 领 导 人 第一次 10万 4万 胜利 毛泽东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00万 8万 失败

王 明 在五次“围剿”中,前四次“围剿”的结果如何?

蒋介石不甘心四次“围剿”的失败,1933年10月又100调集万军队,200架飞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6、讨论:为什么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能胜利,第五次却失败了呢?

小结:胜利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领导。

7、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避免红军主力全军覆没,为了保存红军实力,于是他们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要将部队转移到北方的陕甘根据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小组合作的能力。

1、看资料:长征的开始

(1)红军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开始的?当时有多少人?

(2)红军在长征开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面对敌人的围追,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终于冲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了。

看资料:遵义会议

过渡: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变进军方向,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

说一说: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内容是什么?

3、讲一讲:长征的故事

(1)读读书上的小故事:小董过雪山,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红军长征路途之远,困难之多,长征途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下面我们来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会。要求学生讲故事时注意语言生动,并说说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向红军战士学些什么?相机小结红军的精神:顽强,英勇,面对困难不退缩,革命乐观主义……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一些补充或适时播放一些录像,如: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惊险片段。

4、小结:

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经11个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5、读一读:《长征》诗词。

(1)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了一首七律诗《长征》。

(2)出示:七律《长征》。

(3)请一两位学生自荐读,要求读出感情。

(4)全班齐读,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6、欣赏歌曲《长征》。

7、回顾总结

英勇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历经生死考验,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

总结:长征是人类的壮举,光辉的史诗,如今我们谈长征,重在谈长征精神,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珍惜今天,笑对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21世纪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延安窑洞的灯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大生产运动”“解放全中国”等几个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了解““西安事变”“大生产运动”“解放全中国”等几个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教学过程:

1、窑洞前面话革命

1)教师出示延安窑洞的图片,让学生看察并说出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窑洞的作用。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窑洞发挥的作用。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和已有生活经验分析、发表各自的看点。

3)学生也可以讲述革命战争年代里,党在延安的窑洞里指挥中国革命的历史故事,并引申到“西安事变”的学习中。

2、故事里论乾坤

1)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或故事资料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在革命圣地延安、反对派在南京国民政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日本的侵略,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在此背景下,发生了西安事变。

2)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整理自己了解的西安事变信息和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西安事变。

3)在学生基本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后,引导学生辩论:西安事变时应该放走蒋介石,还是不应该放走蒋介石?

3、大生产运动精神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今天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商业,那么,在革命圣地延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怎样生活的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并探究当年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的生活情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例如:粮食来源、衣服来源、领导人在生活中的行为等。3)学生结合大生产运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

4)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评价和总结。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在革命圣地延安人们的艰苦奋斗和乐看主义精神。

4、战役中谈解放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主学习战役时要探究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整理:时间、战场、交战双方、战役经过、战略战术、战役结局、歼敌数量等。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大战役之一,按照上述主要问题结合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选择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将三大战役进行对比探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即主要围绕问题介绍三大战役,形成表格,入一步了解三大战役对解放全中国的作用意义。

4)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把握汇报的准确才性和知识性,同时控制知识的难度。5)教师引导学生谈感想。新中国的成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感。

2、知道国旗和国歌的内涵。

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过程:

1、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

1)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渗入渗出课题。2)播放《义勇军入行曲》。

3)播放国歌伴奏音乐,学生肃立,齐唱《义勇军入行曲》。

引导学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都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你以后会怎么做呢?

4)教师追问过渡: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国歌、国旗的来历和象征意义呢?

2、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1)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进行整理。2)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资料讲给大家。

3、总结学习情况,布置实践活动

1)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了祖国的标志-----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希望大家永远记住那庄严的时刻,永遥记住我们是新中国的下一代,要为祖国的繁荣、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课后实践作业:把了解到的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介绍给家人和同学,让他们更加尊敬我们的国旗、国徽、国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

2、了解中、西部地区人民还不富裕的现实,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的平衡发展,真正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边听边阅读歌词,引导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2)引导学生:想到经济特区,想到邓小平爷爷,想到十一届全会和改革开放。由此引渗入渗出本课主题------“改革开放”

2、农村的改革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收集的有关资料,深入理解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城市的故事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结合教材中的我国的经济特区分布图帮助学生入一步认识经济特区,尤其是分析总结出经济特区的共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研究兴趣选择一个经济特区进行探究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该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情况。

4、对外开放的格局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99页的地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剃度对外开放格。分析归纳出我们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城市名称。

5、西部大开放和振兴东北工业基地 1)填充地图,认识西部和东北范围。

2)从图上领略西部美丽的风景,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等。3)介绍物产,了解西部和东北资源。4)感受贫困落后,探讨西部和东北前景。5)学习决策,了解“西部大开发”。

总结: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将得到很大的发展,东部地区也能受益,实现双赢,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走向世界强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建国以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2、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同时畅想中国未来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的情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建国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

1、衣食住行话“小康”

1)让学生通过自己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情况来说说“富裕”。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详细生活以及周围人们的生活,感受人们通过多产业的劳动,实现了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

3)小结: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曾经梦想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今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大家在丰衣足食的同时考试不断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换句话说,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

2、创造奇迹的农业

阅读教材的资料卡,并结合自己的调查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根据学生了解和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导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了解他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3、飞速发展的工业

1)找找家中的“中国制造”产品,并和大家交流。

2)从身边的变化中看中国的发展。例如,马路、商场、汽车等。

4、中国第一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第一的资料,并鼓励同学讲自己对于某些数据的感受,引导学生看到中国的了不起,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5、走向辉煌的体育

1)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申奥成功的相公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把自己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2)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前一单元中国人的屈辱史,进一步思考:在多个申奥国家的竞争中,为什么会选中中国?从中国申奥的成功和人们的欢呼声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阅读教材107页。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代运动员的感受,思考新中国的运动员为什么能不断地取得好成绩。让学生体会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艰辛和骄傲,从而认识到国家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关系着每个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的荣辱。

6、雄心勃勃展“未来”

1)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处于并在较长时期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需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并为此而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2)课外活动:请学生以绘画、想象未来的征文等方式展望未来,畅想未来。

第五篇:一上品社教学反思1-2

第1课《镜子里的我》教学反思:

建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第1课《镜子里的我》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并喜欢自己的相貌、性格、特长等;初步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会互相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个作业:回家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哪些特点?并思考你喜欢自己吗?为什么?

[课堂实录]: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回家去照照镜子,看看镜子的我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照镜子后的感受。

石慧:我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因为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大家常说我的眼睛是水汪汪的。我还喜欢自己的嘴巴,大人们常说我嘴巴很甜。

师:确实在课堂上,小朋友会经常听见老师叫石慧的名字,因为她很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胡咏雪:我的皮肤黑黑的,外婆老说我是“黑里俏”。我最喜欢的是自己的这双手,因为我会画画。

师:瞧,教室里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就是出自胡咏雪的双手,老师还知道,胡咏雪的画还参加过中日友好比赛,得了大奖,真了不起!

黄梦婷:我的皮肤很白,眉毛弯弯的。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跳舞。

师:来,黄梦婷,给大家表演个舞蹈动作。

肖旭东:我的皮肤也很白,嘴唇红红的,我很会动脑筋,爱帮助人。不过我太调皮了,常惹妈妈和老师生气。

师:肖旭东很不错,通过照镜子,把自己的缺点也照出来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改正的。姜菲挺:我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因为我长得很帅。

葛思琪:我的眼睛小小的,我很爱笑,一笑起来,会露出我那不太整齐的牙齿。就算这样,我也很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因为那才是我!

„„

[听着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我觉得这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可谓是水到渠成,我充满自信地问了学生一个问题。]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那么你们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吗?

[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喜欢。”正当我准备讲述下一个环节时,有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似乎是不同意大家的意见。]

刘嘉森:我不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得很难看。

[在那一刹那,我真的有点蒙了,我没想到长相还算不错的刘嘉森,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冒出个我根本没想到的问题。]

师:有没有和刘嘉森一样想法的小朋友?请举手。

[没想到居然还有1个小朋友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大概就是平时老师眼里所谓的“差生” 吧——吴俊杰,上课不认真听讲,爱开小差,做小动作,学习成绩也是班中最差的。既然如此,我只得临时改变自己的授课方案。]

师:现在,刘嘉森和吴俊杰都不喜欢镜子里的自己?那么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陈王勇:我喜欢吴俊杰,因为他曾经帮助过我。

吴家真:刘嘉森的皮肤很白,笑起来也很甜,我喜欢和他做朋友。

高苏婷:虽然吴俊杰上课老是要做小动作,经常被老师批评,可他很热情,教室里的班级文化布置就多亏了吴俊杰的爸爸,才使得我们班这次能得第一名。

„„

[就这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述说着他们的优点,当然也包括一些不足之处。]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俩再照一照镜子,看看是不是和以前的感受一样?

刘嘉森:我开始有点喜欢自己了。

吴俊杰:我也是的。

[课后评析]: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通过这个实例,我认为课堂教学目标还应是一个分层次的系统。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我在执教时,只顾及到了教学目标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并喜欢自己的相貌、性格和特长”,而忽略了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以才会在课中出现我所预料不到的情况。在课中,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让这两位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自己。虽然这堂课的最终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这它所给我的启迪却是深远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建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第2课《到阳光下去》教学反思:

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能力[案例]

《品德与社会》第二册的第2课“到阳光下去”课文设计得很有挺有意思的,学生们通过学习,懂得了到阳光下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在课到中段,我请学生们一起到阳光下去,随着音乐声做做游戏,跑跑步。

10分钟后,孩子们喘着气,满脸笑容地回到了教室。我问大家:“刚才从操场上活动了回来,有什么感受?”

因为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学生们个个都举起了手。

王邢毅:太阳照在身上很暖和。

顾笑寒:是啊是啊,我都出汗了,脚也变热了。

叶玉佳:我觉得大家在操场上做游戏,很开心。

王靖娴:我们锻炼身体了。

潘文斌:老师,我还想到操场上去玩玩。

这时,我提示学生:小朋友们,闻闻看,你们的衣服有什么样的味道?

“是香的是香的!”学生们高兴的叫了起来。

我再深一步地提问:哎呀,在阳光下活动,给我们这么好的感觉,那下课后,小朋友们,你们想在阳光下做些什么活动呢?

付文沁:我想到滑滑梯上去玩玩。

张杰:我喜欢和我的小伙伴比赛跑步。

戴一杰:我最喜欢老鹰捉小鸡了,在教室里不能玩这个,下课了,我可以到操场上去玩。夏凡:我就是不玩,晒晒太阳也很舒服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活动,通过联系日常生活感受,已经明白了到阳光下参加活动的好处了。但是学生们所举的活动还显得比较散,于是,我教学生制订一个健身计划,使学生们懂得怎样得到最好的锻炼。

[分析]

一、改变学习方式,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语言和抽象符号为媒介来进行的,这种教育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利于儿童系统、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但另一方

面从儿童的学习经验中剥夺了在实际情况下可以得到的有意义的体验,从而产生把学生的专心致志、好奇心、求知欲关闭在教科书和课堂教学之中的倾向。因此除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外,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情趣化,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过程,就会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所以,在“到阳光下去”一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走出去的方法在学生的亲身感受中完成一项教学目标。这一活动性质上是有别于教室里的教学方式。这种将学生带入生活中的学习方式,学生个体明理的效果就更加凸显。

二、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加深体验,提升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而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倘若离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离开了主体的参与、体验和感受,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正因为如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室外去动一动,畅快地游戏一番,使他们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到阳光下去“的好处。由于这个体验的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第4课《父母不在家》教学反思:

父母不在家时„„

[案例]

为了让学生知道,到父母不在家时应该遇事不慌张,知道一些正确的应对或求助方法。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就问到,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留着你一个人在,你觉得怎么样?原本以为学生们会露出满脸的恐惧,说说一个人在家难以处理突发事件的苦恼。可没想到,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潘文斌:我最喜欢一个人在家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管,多自由啊!

潘文斌的话,似乎立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共鸣——

华晨妍:我妈妈总是不放心我,可我已经长大了。

印俊:我喜欢看动画片,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可以随便看了。

钱程浩:一个人在家时,我就算趴在阳台上也舒服。

„„

学生们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如果让他们一直这样呼应下去,我想教育他们一人在家知识的教学目标看来是很难完成了。

于是,我露出为难的表情对学生们说:“我也很喜欢一个人在家,因为这时候自由自在的,感觉很舒服。可是,你们如果到天黑了,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或者陌生人来敲门了,遇到这样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们的心里又会怎样呢?”学生们一经“提示”也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叶玉佳:有一次,家里一个大人都没有,姨妈出门前还给我准备了好多吃的,但是,天黑了他们还都不回来,我吓坏了,都不想吃东西了。

杜新颖:妈妈每次出去的时候都对我说:“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来敲门,你千万不要敲门。

可有时,我听听门口的人讲话,觉得他不像坏人呀。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回答中,男孩子的胆子要相对来说大一点,徐灵子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就举手说:“有什么害怕的,家里有电话,打个电话问大人就可以了。”

就这样,在及时的引导下,学生的话题没有“跑远”,在自然而然中引入课题,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

我想出现一开始时这样始料不及的情况源自于这样两点:

一、对学生的心理了解还不够充分

教师和学生在年龄上有20余岁的差距,所以,在教师的心目中,认为学生就是个孩子,他们会对变化的情况产生恐惧,惊慌。可是,孩子的认知结构虽还不够完善,但也有自己的心灵感受,平时在父母的“监督”和“关爱”下也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要避免如案例中的这番“尴尬”,就要求教师必须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过分依赖教材及参考资料。

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举例说明居家安全的注意事项(如不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家中,接电话的注意事项,注意煤气、电器、水的使用安全等);遇事不慌张,知道一些正确的应对或求助方法。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再思考。现在有句流行语叫“以人为本”,我想,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应该把这句话放进来,让教材成为引导学生明理的航标灯,而非束缚。

“六一”,你好

教学反思

用好媒体,展现生活的真实

在进行《“六一”,你好》的教学时,达成教学目标——“知道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并不是都能享受‘六一’的快乐,激发起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是教学难点。我考虑到“战争与炮火、贫穷与疾病”离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儿童距离遥远,就设计了活动“广角镜里明道理”作铺垫,目的是降低坡度,突破难点。

首先,我通过“广角镜”为学生提供了一组真实的镜头,在凄凉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镜头里出现的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是无家可归的儿童,他们在呐喊、他们在哭泣,再加上贫困失学的儿童那渴求知识的眼神,这一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在这种直接而强烈的视觉体验后,启发学生交流“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他们得不到快乐?”学生愤愤不平地揭露战争的罪恶,由衷地呼吁停止战争,并表示要为希望工程捐款,让流浪的孩子重返课堂„„更主要的是,这些活生生的资源,不仅令学生为之动容,情感得到深深地感染与熏陶,而且,将时空的距离缩短了,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了失去和平后,苦难生活的滋味。自然流露出他们呼唤和平、热爱和平、为和平作贡献的美好情感。难点化解了,目标也就达成了。

回顾这一教学环节,我觉得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向,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目标的有效实施,关键是用好媒体。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将信息与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带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幻灯,而是在音效、画面烘托下的网络资源的编辑与开发。恰当的媒体必定令学生热血沸腾,有感而发。

因此,我认为在活动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挖掘教材资源,采取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真实的事例、直观的画面,为学生提供比较具体、形象的感知,实实在在地触动学生心灵,情感得以内化。不失为提高《品德

与社会》课效能的手段。

下载一上品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上品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上品社教案[五篇材料]

    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舞台 ——奥运回放 一、导入: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成功地申办了各种重大的国际会议、博览会和赛......

    三上品社教案5篇

    三上品社教案 ----敖天国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认识我自己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

    六年级上品社

    六年级上品社 屈辱与抗争 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 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

    五年级上品社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坎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人抢劫别人的信任。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年级上品社2015.11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国近代史部分)质量调查试题 2015 .11 一、填空。 1.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年。 2.1839年,清政府任命 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 3.《 》是中国近代......

    六上品社总结

    六年级上册品社复习题 一 单 元 1、()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任意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科技产品()、()、()。 3、科技是一把(),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发现它......

    三上品社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品社复习题 一、填一填(每空分) 1、养小动物使我们更有(爱心),打乒乓球使我们身体(棒)。 2、参加公益劳动。是我最(开心的事)的事 3、要学会爱自己,更要学会(别人)。 4、身边......

    三上品社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刘保花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 二、教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