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品社
六年级上品社 屈辱与抗争 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
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设计理念:
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课时:二课时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屈辱的开端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出示销烟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二、了解鸦片战争
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
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2、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座巨型浮雕,再现“六﹒三”销烟壮观场面。
3、学生交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例三元里抗英斗争、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等。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皇帝,你会怎样?
2、回到现实,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火烧圆明园
一、谈话导入: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又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二、影片赏析: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欣赏后说说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交流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深化认识: 根据两课时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如何附注于实际行动。
第二学习主题:悲壮的抗争
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容共分两个活动主题“寻访刘公岛”和“刘公岛上的沉思”。“寻访刘公岛”引领学生回顾黄海大战和甲午中日战争,了解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壮举;补充表格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野心。“刘公岛上的沉思”通过讨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习目标:
1.培养爱国情感,珍视祖国的历史。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问题。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教学准备:
1.收集在近代,刘公岛上发生的事情。2.电影《甲午风云》 教学过程: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寻访刘公岛
一、导入
中国控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面对列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而不断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公岛了解黄海大战和甲午海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
1、自读黄海大战的资料,了解爱国将领丁汝昌。
四人一组结合文中的文字和图片,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整理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上交流和展示。
2、学生了解甲午战争是怎么回事,了解爱国将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活动二:
1、观察14页上的三张图片,结合三张图片学生可展示自己的图片。
2、阅读《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思考:马关条约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
1、观看影片〈〈甲午风云〉〉
2、写出自己的感想。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刘公岛上的深思
一、导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我们带着问题来整理并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将资料的内容归结成几个方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思考: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有什么原因? 3.请写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
二、结合资料和17页中的三幅图片填一填: 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
活动三,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各阶层民众就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但中国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
你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请写一写自己的结论。活动四:
1、请会唱歌曲〈〈Ma——cau澳门〉〉的小朋友唱一唱。
2、练习朗诵诗歌《台湾》》和《香港》。
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探求救国之路
董家镇全节河小学
徐业庆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节是戊戌变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经过及失败的原因,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教学准备:
教学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戊戌变法的资料、故事、人物传记。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文明理。
(一)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1、清政府是怎样的落后?怎样的腐败?
2、西方列强如何侵略中国的?
3、这说明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欺负。)
(二)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经过及结果。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2、光绪皇帝与维新派的变法触及了那些人的利益?
3、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
三、补充“戊戌六君子”的资料材料,进一步明理。
四、导行。
导行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知道戊戌变法的意义,为什么会失败?
五,总结全文。
1、本课重在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
2、要认识落后就要挨打,不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压迫,挽救中国都无从谈起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启示。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2、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强国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对历史事件了解较少,教学前,布置学生收集辛亥革命的资料,孙中山的资料、故事。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影像、图书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文明理。
(一)辛亥革命故事会。
1、各组汇报搜集的辛亥革命故事资料。
2、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故事员。
(二)辛亥革命成败研讨会。
1、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对辛亥革命成败的看法。
2、教师做总结。
(三)学生总结会。
辛亥革命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在那里?(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
三、深化认识。
1、观看辛亥革命的有关电影片段。
2、展示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
3、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它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孙中山先生一生坚持斗争,毫不气馁,矢志不渝。每位同学都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第二篇:六年级上品社2015.11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国近代史部分)质量调查试题
2015.11
一、填空。
1.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年。
2.1839年,清政府任命 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3.《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4.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战争中。
5.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 ”。6.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即。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年 月 日在上海举行。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的崭新道路。
9.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制造了“ ”。10.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做出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为
,国旗为
,《
》为代国歌。1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宣布
成立。
1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进行了三次主力决战,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了()()()的广大地区。
1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4.1895年,日本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
二、选择。
1.鸦片战争前40年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有 多万箱。A.20 B.30 C.40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3.1840年6月,英国以 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A.禁烟 B.贸易 C.宗教 4.火烧圆明园的是 侵略者。
A.英国 B.法国 C.英国和法国 5.英法向我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6.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A.清军 B.日军 C.北洋海军 7.邓世昌是北洋水师“ ”管带。
(A.致远舰 B.定远舰 C.济远舰)
8.《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祖国领土——“孪生的兄弟”,是指。
A.香港和九龙 B.旅顺和大连 C.台湾和广州湾 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国民党 10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最终被 篡夺了。
A.荣禄 B.李鸿章 C.袁世凯 11.,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A.辛亥革命以后 B.俄国十月革命以前 C.俄国十月革命以后 12.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全国各地建立。
A.共产党 B.共产主义小组 C.共青团
13.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炮轰沈阳城,史称“九一八”事变。
A.1931 B.1935 C.1937 14.“攘外必先安内”是 坚持的对红军进行“围剿”、对日本侵略者“不抵抗”的政策。
A.蒋介石 B.汪精卫 C.张学良
15.日本投降后不久,蒋介石为了维护 的反动统治,于1946年6月发动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
A.大地主 B.大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16.“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主席为死难烈士 题写的。
A.刘胡兰 B.夏明翰 C.李大钊
17.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1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的名言。
A、林则徐 B、李鸿章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1949年10月1日 B、1948年10月1日
20.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成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 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C 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 开国大典 21.(),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正式退位。
A.1912年12月2日 B.1921年2月12日 C.1912年2月12日 22.《泰晤士报》报道: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人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这则报道反映了下列哪一事件()。
A.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劫掠 B.英法联军在天津烧杀劫掠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
三、判断。
1.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井冈山会师合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军长。()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5.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6.李大钊、陈独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7.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8.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
9.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陈独秀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10.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山东代表。()
四、连线。
中国近代外来侵略战争与战后缔结的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五、简答。
1.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
第三篇:六年级上品社教案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案
上册
六
年
级
教师 班级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材、教学对象分析: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想: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 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教学反思:
2、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三个专题。
在“文明素养面面观”专题的统领下,呈现的是在社区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例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尊重他人的隐私也是现代人有教养的体现。教材从生活中的一米线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了解银行取款、接受机场安检的时候一米线的作用,体验假如自己的隐私被窥探的感觉,从而知道尊重他人隐私是尊重他人,是讲道德的体现。并且将生活中看得见的“一米线”延伸到生活中看不见的一米线,例举了“当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当别人在写邮单的时候”、“别人在交谈的时候”的情景,并提出问题,请思考讨论,我们该怎么做。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在遇见这些我们常见的小事时,不应超越“一米线”,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二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我们该怎样面对。
“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教材第13页提供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该用良好的规范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本课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
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
4.全班交流。
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
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2.师生谈话。
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一米线”告诉我
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
2. 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 学生表演。
4.讨论交流。“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6.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3.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4.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教学反思: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两个范例,一是学生调查关注自己生活的周围,人们休闲活动的状况;二是对“麻将”这一休闲活动方式是否健康提出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多种休闲活动方式,并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
教材呈现的反映新风尚的社区休闲生活,旨在引导学生明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走向文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同时针对小学生休闲活动中的一些流行文化而提供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判断是非,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承接“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这一话题,展示了两个实践活动:新编童谣和自创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创编,进一步认识健康文化活动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健康的活动替代不健康的垃圾文化。让学生懂得休闲时光读读书、看看报,也会受益不少,引导学生要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
学情分析: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当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范畴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正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理念: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看休闲活动
1、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 休闲活动树新风
1.课件演示:我们社区的新风尚
(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3.)体验讨论。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2.)小组讨论。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第二课时)
活动三 走进流行文化
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如: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教学反思:
4、学会拒绝
教材分析:
《学会拒绝》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着许多的诱惑和陷阱。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所以我们要一起学习研究“学会拒绝”这课。
学情分析:
1.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偏向,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正面引导与沟通。
2.从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从六年级学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
4.六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绝不良诱惑,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一起探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教学理念:
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方法是能够战胜不良诱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体验到战胜诱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中学生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生活中的陷阱
1、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 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出示图片)
2、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3、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4、指明回答(举例说明)活动二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1、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2、小组讨论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4)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不和烟酒交朋友
1、师: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2、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3、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4、结合材料,思考:(1)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
(3)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4)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5、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 小心网络陷阱
1、师: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板书)
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
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
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
(教师展示“请你思考”)
4、小事例:事例一:2001年2月26日凌晨,浙江省华市区某中学的学生从东市大桥上跳入江中自杀身亡。据了解,该少年今年14岁,从上周五起三天三夜一直未回家,父母到处寻找,结果在市区某网吧找到儿子,在网吧里泡了三天三夜的冯某,被父亲批评后,在回家的途中突然从大桥上跳入江中。事例二: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偷拿了爷爷3900元钱,在网吧里呆了22天,渴了在网吧买饮料喝,饿了到网吧外的小饭馆吃饭,困了还有网吧里的沙发可以睡,连春节都是在网吧里度过的。事例三:据调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网吧里的生意火暴让人惊讶,而中小学生则是网吧里的常客。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就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
请你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通过玩电子游戏,开发了我的智力。因此,应提倡中学生玩电子游戏;也有的同学认为玩电子游戏对我们有害无益。因此,应该禁止玩电子游戏。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5、学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诱惑。有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寻,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诱惑。那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吸血蝙蝠”,让你舒舒服服的上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作业设计:
1、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思考自己应该哎哟做宣传。可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和同学交流。
2、自己选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甚至还可以选择宣传的对象以及宣传的时间,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可以对立做,也可以选择伙伴一起做。
3、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然后以评价作小结。
4、推荐一本激励大家好书。教学反思:
1、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以及一定的辨别客观事实的能力。这一单元承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残酷、悲惨与现实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破碎的山河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都是特别行政区。
4、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5、学生互相讨论。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6、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7、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2、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小组讨论。
5、作业设计:
一、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二、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第二课时)
活动三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师:1931年的9月18日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播放电影片段(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的伤害)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
3、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们国家的沉痛打击,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4、联系时事,日本篡改教科书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5、历史不容篡改,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看教材35页日本老兵所说以及36页经历日军屠杀事实的中国百姓所说的事情)
6、在看到祖国所受侵略以后,你有何感受?(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情感)
7、回到现实,说说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么做?大家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除了可以说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不仅可以再次认识所学课文,也可以将其联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用实际行动反映自己所想。
8、作业设计:
一、将有关资料,做成一份手抄报。可以选择某一个历史事件做主题,也可以说说自己看法。历史与现实结合,真实、具有现实意义。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材分析: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的第2课。本单元设计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注意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所以,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这样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林则徐与虎门硝烟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谁能来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 让我们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影片资料)
3、师:(出示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小组交流:
图文并茂式:通过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证明鸦片极大的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下小字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
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6、让学生阅读39页的故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
7、谈一谈你多林则徐的看法? 活动二 英雄故事会
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看看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现在谁能来讲一讲这两的故事。
2、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值得后人纪念,激励后人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黄海海战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3、分小组讨论:你从邓世昌的话和歌颂他的诗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开展想象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全班交流
5、爱国故事交流会,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英雄故事给家讲一讲。通过倾听不同的英雄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寻找抗日的足迹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抗争精神,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书中学习到的,那你们还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中国有那些有名的抗日英雄?(学生汇报)
2、同学们都花了心思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的抗日资料。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故事。(课件出示)
如:有关纲纪日本侵略者的人和事、抗日战争的一些遗址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故事。
3、中国受到外国侵略者侵略的一幕幕到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追寻着抗日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活动四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中42-43页的抗日故事。
2、思考:当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候,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
3、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的故事,假如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胜利的捷报和抗日官兵不屈不饶、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是什么心情?(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观看抗日影片,了解国歌的来历,理解体会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体验当时人民的心情。
练习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看或是阅读一篇抗日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教学反思: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材分析: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情感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让学生了解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和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难点: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救国之路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
2、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4、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活动二 革命先驱故事会
1、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2、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3、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活动三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1、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2、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
4、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听歌曲。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
3、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4、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第二 课时)
活动五 战斗在井冈山
1、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2、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3、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4、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
活动六 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1、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等。
2、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及革命精神。
3、观看红军长征的有关影片。
4、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经历了哪些省,并标出来?
5、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5、编写歌颂红军的诗歌和顺口溜,编排小型的歌舞剧。活动七 革命英烈故事会
1、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录音,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读碑文,思考:为什么要在天安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牺牲的英雄?
2、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他们共有什么样的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3、看反映革命英雄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近参观革命遗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出现了哪些英雄或英雄的故事。
4、开展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活动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出示五星红旗,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国旗同太阳一起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调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3、总结:回顾本单元,谈感受。活动九 缅怀共和国的缔造者
1、哪些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2、选择其中一位领袖,调查了解他的事迹,并整理成笔记。
3、办一个“我们心中的领袖”图片展或一份墙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
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
(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师: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羞耻。耻辱。气愤。……)
【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
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
1984年15324 1988年52811 1992年16544 1996年16504 2000年28593 2004年32632 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光荣 扬眉吐气 骄傲 ……)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
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 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 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 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
定,简直天渊之别。《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
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 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
(3)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
(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5)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
(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
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
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
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师: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我们是──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师:(指着课题):中国人──(站立起来了!)【设计意图: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爱国道德行为的形成。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四次对比。】 教学反思:
日益富强的祖国
教材分析: 日益富强的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二课。本课是从了解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生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的情感。教学目标:
1、体会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情感:
2、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育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从吃饭看变化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吃些什么?------是呀,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从我们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做个小调查。
2、餐桌上的小调查。首先确定调查对象,了解对象的相应年代,如:爷爷奶奶等。其次设计调查提纲:如调查平日、节日的食物。再次进行调查活动、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并提出问题。
3、小调查大讨论。先组织小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如:为什么50年代粮食那么紧张,而现在人口多了反而不紧张了。接着可同学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做顾问,开展对话,从而了解那时人们吃不饱的原因。活动二:农业发展小探究
1、确立专题研究主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等
2、确立研究主题后,让学生分组调查、采访、查资料、阅读等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交流。
(1)观察65页图,谈谈了解的信息,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蛋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调查表。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粮食类(介绍袁隆平的贡献)蔬菜水果类(介绍一年四季能买到的,出示种植基地的图片)
介绍肉、蛋、禽、水产品的丰富。
3、教师总结,介绍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读教材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6、总结
活动四:关注科技中的“中国第一
1、“中国的第一”
(1)阅读教材70-71页,引导学生关注的思考我国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零”的突破。分组收集有关“第一 ”的数据、图片资料。(2)小组汇总,举办展出。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教学反思:
3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激趣导入
1.票证展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
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小组学习,交流感受
(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要求:
1.对比图册上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
1.通过两代人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对比,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2.调查自己家祖孙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完成调查表。3.你对怎样看待过去的生活?
三、畅谈向小康迈进
(一)师: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各有不同。
1.谈谈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
2.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生活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那些文化活动?(生自由回答)
四、情感升华 拓展交流
1.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
2.你们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可以说说你对未来的构想。教学反思:
4、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教材分析: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四课.本单元设计是从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来入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日益变化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本单元将从资料探究入手,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生的变化.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感受祖国打开国门后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成就,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2 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并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元发展为核心为主要学习方式.”
2、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重要意义.难点: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中国将从开放、多元、国际化方向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1、师: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我国的很多产品,走向了世界.(播放课件)
2、阅读第78页关于圣诞节玩具的叙述.让学生谈一谈西方圣诞节许多饰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举例说明)
3、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中国产品到海外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4、汇报:中国的产品到海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5、总结: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6、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我国的出口品种有哪些?)(出口方式是怎样的?)
7、师:是呀!中国打开国门后将会走向世界.(在小组交流和讨论汇报中,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确实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第二课时)
活动二:走出国门的中国人
1、师: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请阅读第80页的报道.2、谈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加深印象)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中国人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图片,同时,也请同学上台讲中国人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故事.(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从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入手,使学生明白,教师也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学生的学味更浓了,积极性也更高了).活动三: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
1、师:中国人走出了国门,那外国人是不是也走入了我们中国呢?请看课件
2、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外国人的情景.(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人的想法?
4、汇报
5、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
6、请阅读第81页材料,从我国接见留学生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呢?(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中国有世界,世界有中国”中国正走向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社会有了更深的感悟)
7、师:那外国人在中国是怎样过节的呢?请看第82页资料,谈一谈你的饿想法吧!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咱们国家越来越繁荣了,它将一步步走向国际化.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9、结束课文.播放歌曲《走向新时代》.板书设计
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和平发展 国际化 作业设计: 搜集世界离不开中国的理由是什么? 搜集中国离不开世界的理由是什么?(明天汇报)教学反思:
1、到周边去看看
教材分析:
《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的第1课。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 地球村里的邻居
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巩固练习。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
活动二 去邻居家瞧瞧
1、师:关于这些周边国家,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
3、根据学生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及教材第85~86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名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
4、学生根据其他国家的信息概括出别名,充分尊重学生的概括。
5、师:同学们,我们来以一个表格的饿形式做一个小结吧。国民
基本情况
特征
我们的命名(例)日本
(见教材内容)
日本人喜爱樱花
樱花之国 第二课时
活动三 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
活动四 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新闻调查。
(1)通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新闻报道,记录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2)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
(3)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4)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教学反思:
2、环球去旅行
教材分析:
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较多。本单元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
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时,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去认识、观察及思考问题,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历,能够自己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本设计希望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这种能力继续深入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它们有的反映了世界古代悠久的文明,有的体现了浓重的现代文明,旨在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为他们今后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欣赏的态度。教学理念:
1.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世界、认识世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神奇探秘之旅 活动一 神秘的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我向往的特色城市”世界之旅吧!去感受世界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魅力。(课件:出示“世界之旅”几个大字,并附有旋转地球)
师:看,首先我们来到了充满神秘感的埃及的古玛雅。
(课件介绍:说到世界奇迹,人们都会想到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金字塔。这些为古埃及国王修建的巨型坟墓,默默地耸立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上,向人们展示了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的智慧,成为古代奇迹最为典型的代表。)
(课件介绍:在中美洲的密林中有一座保存了数千年的古遗迹,它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丛林中的神殿”的玛雅文明。从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开始,它就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给人们带来一个个震惊,又留下一串串令人迷惑不解的疑云……)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资料,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小组交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
自己介绍收集的资料;每位同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小结。用各种方式展示探究成果:故事、叙述、表演、智力答题、科幻小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深入探讨
探讨题:想象一下,建造金字塔都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你能作出怎样的猜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金字塔的难解之谜?
师:除了神秘的金字塔和谜一样的玛雅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还有许多人类之谜。它们展示了千百年来人类和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今天,我们来探寻古遗迹中的人类之谜,也许,将来揭开谜底的,就会是我们中的一个。
活动二 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师:你知道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话和奥运会的来历吗?它们都来自古希腊,一提起希腊,西方人就会有一种家园之感,希腊也因此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课件介绍: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冬欲争夺一座城市保护神的位置,最后二神决定每人给市民一份礼物,然后由市民选择谁来做保护神。最后市民选择了献出橄榄树的雅典娜,于是这座城市就叫做雅典。)
(课件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它是希腊各城邦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战争行为,所以,通往奥林匹克会场的道路,人人自由往来。这就是奥运会的起源。)
师:同学们,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呢。你们手中的资料,就是凭证。拿起你的凭证,和伙伴们一起畅谈一番吧。
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96面的内容
讨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古希腊的历史名人? 全班交流:以主持人讲述的方式介绍
(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父亲是宝石雕刻工匠。生平事迹材料不多,据说曾在埃及向当地的祭司学过数学,后来移居意大利南部。他认为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元素,把数分为奇数和偶数,还提出几何学上点、线、面和空间的概念。最大贡献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国商高很早就提出过这个论点,而毕达哥拉斯用数学逻辑的方法证明了这个公式。)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希腊众多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了不起。你还知道哪此希腊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谈谈感想。
作业设计:
故事续编:密林深处的秘密
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整理成小故事,把玛雅人的消失作为一个开放的结尾,思考失踪的原因,按照自己的猜想将故事续写完成。
(第二课时)感受现代文明之美与现代艺术之精髓 活动三 跟我来吧
师:同学们,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确,当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跟随XX小导游,一起走出国门看世界吧。
一位学生上台: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今日,我们的行程是这样的:首先从亚洲出发,访问欧洲国家——法国,重点参观巴黎卢浮宫,欣赏艺术瑰宝。然后前往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最后抵达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漫步国际大都会。记住哟,途中有什么想交流交流的,可以大胆地畅所欲言。准备好了吗?出发!
(课件介绍:卢浮宫的三件镇宫之宝、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中心、维也纳歌剧院、维也纳著名音乐人物、纽约时代广场、华尔街)
交流、探究:
名作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断臂维纳斯 分享所了解的音乐家故事
你还知道美国的哪些事情?谈谈你所了解的美国。
导游作结束语:旅客们,今天的行程结束了。预祝各位今晚有个好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XX同学的带领下,游历了世界各国,其实,书中第100——101面的瞭望台也向我们介绍了各国城市花絮,大家可以去看看。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各国风情吧。教学反思:
3、文化采风
教材分析: 《文化采风》让学生了解世界名城,它们的悠久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艺术,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在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欢乐,甚至比新年到来还要隆重、热烈。像在中国人过春节时吃年夜饭一样,人们喜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美食。
教学目标:
1. 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2. 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3. 能够借助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民展地认识一个国家。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全休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难点: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快乐的节日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搜集一些有关世界各地节日的图片、节日饰品,了解各地节日的时间和意义,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传说、习俗和庆祝活动,看看从节日中能发现什么有趣的文化现象。
1.让学生谈一谈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西方节日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3.汇报:圣诞节在西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4.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5.总结: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就像中国过春节一样。第二课时
活动二:礼仪中的世界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待客方式、礼尚往来等,同时知道其中的一些礼仪习俗。
1. 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国家人拉在相互赠礼物时有哪些礼仪习惯。2. 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的见面礼仪情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国外见面礼仪的方式)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的想法? 4. 汇报
5. 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6.在中餐、西餐他们的饮食礼仪是怎样的。
7. 请阅读P107页材料,馈赠礼品时我们要“入乡随俗”吗?(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世界中的礼仪有更深的了解)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不断的了解国外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想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板书设计 世界的节日 各国的礼仪及习俗 作业设计:
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你能说说它们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习俗。
第四篇:五年级上品社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坎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人抢劫别人的信任。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我信任的人 1.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2.课上,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3.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活动二:“悄悄话”信箱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以为对方说的是真心话,事后发现是谎言;明知是对方做的错事,仩他就是不承认等。2.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要写上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然后请学生任意抽出一张阅读,读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活动三:走进“诚信乐园” 此活动是对前两个活动的综合与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诚信的含义,疘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1.老师用童话的方式讲“诚信乐园”的故事:生活在“诚信乐园”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也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在一个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社会呼唤诚信 教材分析: 本课分别从不同侧面呈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目的在于提示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事例,引发学生思考约定、合同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同时也了解调查的方式方法。学情分析: 在活动三:回归诚信大行动活动中让学生开展易操作、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如:模拟表演,分角色进行质询问答、办专栏、小报等。在拓展学习中我推荐孩子们看“立木为信”“晏殊的故事”等故事给孩子们看。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
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教学准备:
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
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学准备:
1、调查、访问
2、查找有关资料(包括课本)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孩子们,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学校、班级民主生活有了一些了解。谁知道社会生活中又有哪些民主生活形式?(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聊一聊民主选举和民主对话。(板书:民主选举 民主对话)
二、活动一:我们都知道
1、现在,好多孩子都住在小区里,小区一般都成立了什么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是怎样选举出来的呢?(物管部门通知召开业主委员会选举大会——个人自荐、他人推荐——业主代表无记名投票——监票员计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张贴公示)就这样,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了。(点击照片)
2、除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选举,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选举活动?(村委会的选举、居委会的选举、人民代表的选举、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选举„„)这些选举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40-41页,快速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选举活动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课件:大屏幕上出现课本40页的那段话)
3、小结:看来大家对民主选举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了。下面进入“民主对话”部分。
三、活动二:我们有话要说
1、课前,我们的同学作为小业主对自己所在小区存在的问题做了问卷调查,有收获吗?现在,我们就有话要说了。请各组选派一名同学做物管负责人,其他同学都是业主委员会的成员,我们来一次现场对话。我们代表全体业主向物管部门反映问题,争取让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师巡视、指点,发现典型代表)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1.理解中国城(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
我的祖国多辽阔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教学准备: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按组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有多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 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
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教学内容分析:(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教学目标:(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教学难点分析: 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我是参与者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再进行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2.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为大家服务。3.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学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2.参照教材第34页设计情境问题,并以“集体活动可不可以不参加”为话题,搞一次辩论会或实话实说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大家的意见归纳总结。2)将小组讨论中归纳出的意见在班上汇报,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相互质疑、对话等。在引导讨论时,应让学生思考:集体活动除了生病或因特殊情况可以请假不参加,是不是必须要参加?如果因有不同,不想参加就可以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和集体订出的计划会怎样?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积极参加?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认识集体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大家的积极参与,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参与集体活动。3)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教材34页的小方块中提供的一段话,进行观点整理,基本达成共识。活动二:我可以做什么 1.调查:在集体生活中,除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2.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3.班级交流小结,可以用一个表格或其他形式进行汇总。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激发感情 1.最近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聆听。2.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3.解说点题: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 1.(出示民族地区分布图)这是一幅民族地区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 2.小组交流学习,做好记录。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汇报成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4.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进行了解。(学生快速浏览)5.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
三、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区”。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教学重点: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的呢?(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解放军。3.了解国防的重要性与人们参军的热情,树立国防意识。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收集军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引入新课。教师播放收集的解放军战士在祖国边疆驻守边防的纪录片,让学生一下明白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激发学生对解放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二、说说我心中的解放军英雄。1.把课前收集的历史上和现在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以及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士们的事迹先在小组里讲,再在班上交流。2.开展了解放军历史的活动,收集不同时期的军装图片、武器图片、办一次剪贴报、手抄报展览,加强学生对解放军的认识和对解放军发展历程的兴趣。
三、唱军歌比赛 1.分小组进行对军歌比赛。2.对学生收集的军歌进行分类。比如反映战士精神面貌的、表达战士思念亲人的、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讴歌战斗英雄的等等。3.学生在班上展示军歌:适合集体合唱的可用大家齐唱的形式,适合独唱的可推选嗓音较好的同学单独演唱。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赛歌,看谁唱得有气势,谁唱的歌更多。4.同学们议一议,自己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
诚信是金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体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2.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活动重点: 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活动难点: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诚信,将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活动准备: 调查身边诚信和不诚信的人。活动过程: 活动
一、哪个更重要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这七个背包囊。船到江心的时候,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动起来,艄公说:“船太小了,太重了!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能安全的渡过难关。”思索了一会,年青人哪个都不舍得丢......)1.请你们想一想年轻人应该丢掉哪一个背囊?为什么? 2.诚信可以扔掉吗?为什么? 诚实很重要,人们常说诚信是金(板书:诚信是金),“金”,是一种贵重的金属,被视为美好和富有,在这里它代表着诚信的重要性。3.设想一下,这个青年扔掉诚信后会怎样?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丢掉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还会失去什么?(读教材P9中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4.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讲诚信? 小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说的和做的一个样,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5.下面这些同学的行为是讲诚信吗?一起看教材P13中的情境图片。活动
二、假如没有诚信:
/ 3
各族儿女手拉手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教学重点:(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等,可以是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3.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4.分小组以调查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阅、收看新闻等渠道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准备交流。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主题: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二、活动过程:
(一)“劳动结晶”展示 导语: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各族儿女共同创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意识。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即尊重别人发言权,不随便打断或轻易否定别人的发言;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说服他人;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心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等。教学设计 活动一:有事大家商量 1.集体的事能不能一人说了算 1)教师设计情境引出问题: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2)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询问学生为什么不满意。由此引出对应该怎样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的思考。3)以此问题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一起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 4)结合教材第29页和学生以往参与班级和学校议事的情况展开讨论:以往集体的决定都由谁来确定,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2.解除小干部的烦恼 1)结合教材事例,启发本班的干部或曾经当过干部的同学谈谈自己在组织活动和进行班级管理时遇到的烦恼。2)教师指导学生将干部的烦恼归归类,看看问题出在哪儿,并从中提出引发学生研讨的问题,如:干部拿出活动计划,大家不同意怎么办?和同学们商量,大家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征求同学的意见,有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办?订了计划或决议,有人不执行怎么办?在讨论时,有人不高兴怎么办?…… 3)针对归纳出的问题,全班开一人上“我给干部出主意”或“我的好经验”研讨、交流会。普通同学可以帮助干部出主意,干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交流自己的做法。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民主集中制的基
江山多娇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祖国就像一幅画
一、导入新课。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第五篇:六年级上品社1~3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法国作家法郎士曾经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鲁班:茅草为什么会割破手指呢? 爱迪生:母鸡是怎样孵出小鸡的?
摩尔根:在抽屉里养一窝小老鼠会怎样? 达尔文:甲虫能吃吗?
李四光: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几丈见方机大石头呢? 奔驰着的马,它的四蹄是否同时着地呢?英国摄影师幕布里奇感到非常好奇,就想用照相机拍下马奔驰的情形,从中找出答案。于是他开动脑筋,在跑道上依次架设了24台照相机,用一根绳子巧妙地连接这些相机的快门,当奔马跑过时,照相机快门逐一打开,成功地拍下了马蹄运动的24张分解照片。然后,他开始研究怎样用这24张图片再现奔马的英姿和马蹄运动的规律。幕布里奇的研究成果直接催生了电影。
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
有它的人,眼里的太阳是多彩的,心中的世界是迷人的。
有它的人,能上天入地,能穿越时空,能回到过去,能奔向未来······ 你有吗?你想有吗? 你想有,你就一定能有!
那就是一对翅膀,一对想象的翅膀!人类梦想能够飞翔;从而发明了飞机。
人类从诸如“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传说中获得灵感,从而登上了月球。人类从鱼潜水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想象力是每个渴望创造的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牛顿对苹果落地熟视无睹;如果莱特
兄弟没有飞翔的梦想······那么,我们今天就可能不知道万物有引力,不会有电灯、飞行器······
有幻想、做白日梦是创造的开始。美国大导演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E.T.(外星人)》里那个长着孩子般天真大眼睛的外星人又何尝不是斯皮尔伯格儿时幻想中的人物呢。他带给我们多少欢笑和感动!
幻想有时还会成为科学探索的动力和基础,幻想并不是空想。中国古代就有人梦想着装上翅膀像鸟儿一样飞向广阔的天空,这在当时也行会被看成是疯狂。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由翱翔蓝天,月球上也已经留下人类的足迹,“勇气”号飞船已经成功地登上火星······可以说,昨天的幻想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幻想是明天的希望。我们的幻想通过创造一定能变成现实。
一谈到创造,许多同学就会立刻想起爱迪生等大发明家。创造似乎只是那些聪明绝顶的大人物才能做到的事,和我们这样的普通小学生没什么关系。其实,创造并非高不可攀,也不是大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创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平凡的生活中到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毕昇:普通工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坦莫尼尔:裁缝,发明了缝纫机
胡克:杂货店学徒、看门员,发明了显微镜 玛丽安娜:家庭妇女,发明了“纸尿片” 迪斯尼:流浪汉,创造出米老鼠的经典形象 蔡伦:东汉普通小官,改进了造纸术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时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了世人没见过的新物质和已知物质的新性质。——(苏)依·尼查叶夫
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大王。有人做过统计,他一生中自己单独或组织进行的发明有近2000项。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勤奋。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材料,他失败了1600多次,但是他并不气馁,坚持实验。他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电灯泡后,并不满足,为了提高灯泡的寿命,他又实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使灯泡的寿命提高到1200小时。爱迪生研制蓄电池的过程中,实验了2500次仍未成功。当听到有人说他已经失败2000,多次时,爱迪生回答说:“不,我没有失败,我发现蓄电池不能工作的2500种原因。”
创造之路是坎坷崎岖的,充满着荆棘和峭壁,只有能经受住失败考验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爆米花机:哈“哈力克”
第二单元
美味的食物、漂亮的衣服、舒适的住房、快捷的交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工业、农业。
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为我们提供粮食、工业原料。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农业生产就是人们从事的栽培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栽培的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和林木;饲养的动物包括家禽和家畜,以及养殖或捕捞的水产品。人们平时所说的农业,既包括植业,也包括林业、牧业和渔业。
一年又一年,农民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播下种子的同时,也播下了希望,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
一块不起眼的泥巴,走过车间,经人们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我们生活需要的茶杯、菜
碟、花瓶······小小一朵棉花,就能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衣服、被子、窗帘······劳动就这么神奇。
感谢农民,为我们带来可口的食物;感谢工人,为我们带来美丽的衣衫。那坦着蔬菜满身泥土的菜农,那流水线上玩我工作的工人师傅······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但是我真的觉得他们与我息息相关。他们的笑容让我愉快,它们的辛劳让我不安。
敬礼,崇高而质朴的劳动者。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农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运用到了工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方式不断进步。
传统的工业、农业正在走向现代化。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我和农民朋友一块儿在稻田散步,在水稻下乘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工厂里没有噪音,没有任何污染。只有轻轻一按开关,你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能生产出什么产品······
——一位工人叔叔
第三单元
从古代的烽火台、驿站到今天的传真、电子邮件和网络,通信的发展令人惊喜。现在,人们可以凭借信息高速,随心所欲地漫游世界。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电话、一页传真······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通信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天,凭着现代信息技术,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与世界对话。
如果发生自然灾害,信息的迅速传递,使人们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救助。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旅游、健身等休闲活动。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查找和使用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还可以欣赏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作品。
古时候,人们靠烽火、邮驿等方式传递方信息。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出唐朝诗人杜甫对信息传递难的深切感受。近代以来,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用轮船、火车、汽车、飞机来运输邮件。随着电报、电话的普及,尤其是微波通信、卫星转播、计算机网络等的飞速发展,人类步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邮驿是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寄信是常用的通信方法之一,以其简便、安全、费用低等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人们仍然在用这种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最为普通的一种通信方式。电话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11年末,全国固定电话用户2·85亿户,移动用户达9·86亿户。
每隔几分钟,移动电话就会发送一个短信号给移动通信网络,控制网络的计算机后会记忆对方的位置。通信网络会追踪每一部移动电话,哪怕那部手机正处于待机状态。
电视、计算机、网络、广播、报刊等各种传媒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梁道,它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我们能随时随地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迅速全面地了解各类信息。
信息世界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只要学会选择,适度节制,我们就能充分享受到信
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网络世界五彩缤纷。但我们在网络世界中自由遨游、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的同时,要遵 守网络规则,还要提高警惕,免受伤害。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一、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二、要诚实友好交流,不无侮辱诈他人
三、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会网友
四、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五、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如果把高速度、大容量的信息网络比做高速公路,那么,在这高速公路上奔驰的汽车,便是多种多样的信息:既有电话线上传送的语音信箱,又有有线电视网中传送的图像信息,还有计算机里传送的数字信息。
信息高速公路是更具威力的信息网络,它将真正成为地球的“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