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等乡古城小学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平等乡古城小学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伊川县平等乡古城小学现有学生597人,24名教师,10个教学班。为认真贯彻《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2011-2020年)》(豫教科技〔2012〕147 号),落实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教育信息化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办〔2013〕85号)和洛阳市教育局《关于2014年教育工作的意见》(洛教〔2014〕1号)等文件精神,了解和掌握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推广和应用情况,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情况
我校目前安装有13套 “班班通”设备,建有校园网络。有光盘播放教室1个,室内有2台电脑;有教师办公电脑23台,学校注册有乐教云教学平台,开设有古城小学校信通及局域网;学校建有校本资源库;有门户网站及校本资源管理制度;能利用校本资源进行备、授课等活动。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培训时间及培训对象。有参培教师的学习笔记。参培教师能熟练运用与课堂教学当中。设有专门的电教中心办公室,有电教中心人员登记表,表中分工具体,并张贴到墙。电教中心主任按学校中层正职同等对待。
二、洛阳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情况
我校能有效组织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省、市试点工作相关文件,并做好学习笔记;有健全的领导机构,有完善的工作制度,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
三、洛阳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情况
我校能积极运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5+3’平台”、“洛阳班班通综合服务平台”、“洛阳教育城域网应用平台”进行备课、授课及教研;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体人员进行平台推广应用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将教师应用平台开展教学、教研情况与学校考核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制定平台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进度、人员、职责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和进度计划表,明确相关人员职责;2013年秋季开学至今,根据办学规模选择1个试验班开展平台应用。
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情况
校级管理员张治水负责“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工作,按要求填报信息,并且定期对本校数据进行更新;校级管理员负责乐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古城小学校信通平台中学校、班级、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的空间、帐号和密码的管理工作;利用乐教云平台、校信通平台针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教研、学习交流、家校互动等应用广泛。
五、信息技术课程管理情况
我校信息技术课每周安排2课时,配有教材;学校接有互联网,有一个光盘播放教室和13套班班通设备;能按相关文件要求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和相关人员计算工作量,发放有关补助,落实相关待遇。
六、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
我校45岁以下教师都能利用乐教云平台进行备课、授课,班班通设备利用效率高,教学效果良好;各科老师都能利用古城小学校信通平台建立家校互动,极大地方便了教育教学工作;我校还能利用古城小学局域网加强教师与学校、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七、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
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问题二:
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平等乡古城小学
2014/6/17
第二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XXXXX小学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具深远的意义。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将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XXXX小学现有教学班9个,在校生307人,教职工23人。我校自2003年建微机室,拥有学生机19台,2005年安装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装置,建立起卫星地面接收系统起,从此踏上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20092013年我校首批安装了两套电子白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迈上新台阶,之后两个批次安装了10套电子白板,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接入宽带网,联接市教育局局域网;教师办公用机7台,实现了教师办公、备课电子化。校园安防系统一套,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一套。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抓好常规工作。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项管理制度,我校完善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XXX小学教育技术培训制度》《班级多媒体设备操作规程》,在《乐白道中心校集体备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XXX小学电子备课制度》等制度,真正规范了全体师生多媒体设备的相关操作。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思想上足够重视,认真执行,所有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2、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是推进本校信息化工程的关键,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每学期进行两次信息技术系统集中培训,时间为每学期初和期中。平时依据教学具体情况针对教学中的某个项目进行及时培训。集中系统培训依据当时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而定,先期进行的是电脑基本知识,基础运用的培训,比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excel表格、ppt幻灯片制作等。然后进行网络资源的下载,二次开发培训,重点教会教师运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云南教资源网”等正规免费资源网站资源的下载与运用。后期开始运用电子白板,重点对教师进行白板运用技能的培训,从白板的基础知识到运用鸿合备授课软件进行备课,自主制作hht课件。后期主要进行的是鸿合备授课软件的各功能,多学科资源相互渗透、灵活运用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观念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大家都爱用这些“武器”来辅助教学,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管好设备、用好资源。
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硬件的支持,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最大化离不开管理。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对信息设备的管理,让新老设备都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对学校所有信息技术设备登记,建立设备台帐;其次是定期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并进行记录,以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第三,设备使用严格规范化,每次使用后都有记录;第四,设备出现故障,第一时间报告管理员,管理员及时依据相关规程进行修复或报修,保证师生正常使用设备; 第五,故意损坏设备追责。
目前,国家建设了许多免费的教育资源网站,省,州也建设了相应的网站如 “云南基础教育资源网”、“红河教育资源网”等相关教育资源下载站,同时学校也建设了相应的资源库—— 影视课堂教学资源库。我们通过集中进行系统的运用培训和建设学校QQ群进行及时辅导的方式教会每个老师运用这些资源。
4、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兴趣。
2003年,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在中心校第一家建起微机室,教师机1台、学生机19台,率先开展信息技术课。在所有学科课程中,孩子们最爱上的课当数信息技术课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孩子们学到了正确的操作技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正确的电脑兴趣。学校里信息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几位老师,分别带一些对电脑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电脑制作,提高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5、整合教育技术,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技术怎样促进教育教学的提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校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运用白板技能,让教育技术装备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于2013年9月申报了两个市级科研小课题《交互式白板在农村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和《运用电子白板提高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对交互式白板的运用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基于交互式白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成绩。
6、网站建设,搭建平台。
为了展示我校师生的风采,让师生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向外界展示我校的风貌,深入开展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早在2007年就建设了学校网站,并一直进行维护更新。在网站模块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互动性,设置了用户注册,开放留言。平时由各班级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品及教师文章,管理员及时发布到学校网站。
7、设备安全管理。
学校建立以副校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信息化设备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利用校园安防系统进行安全防范工作。
三、取得的成绩。
我校一直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取得一定的成绩。
1、教师运用技术得到了提高。由于我校领导的坚持,教师的支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进步。自2011年以来,我校有21人次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了考试;22人次参加过“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39人次参加过“开远市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均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教师灵活运用白板的能力进步很大,2014年10月,我校XXX老师代表中心校参加“市中小学电子白板运用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XXX老师的课件《圆明园的毁灭》获云南省教育教学软件竞赛中获三等奖,XXX老师的课件《小小竹排画中游》获市二等奖。
2、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把实践升华为理论,是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组织教师把学到的技能,运用的技巧等升华为理论,撰写出信息技术相关论文参加省市的论文评比,其中就有XXX老师的文章《电子白板来了,你准备好了吗?》发表于《红河教育》2013年第4期,XXX老师的《活用交互式白板,使小学习作教学妙趣横生》《探索ppt课程资源二次开发应用之路》、XXX老师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获云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大赛一等奖,还有《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等8篇论文分获云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二、三等奖。两个信息技术相关课题《交互式白板在农村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和《运用电子白板提高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完成研究并结题。2013年我校选送的优秀白板课例《统计初步》获市二等奖和州优秀奖。
3、学生学科课程学习兴趣的增强,学习取得进步。由于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开阔多了,产生许多有创意的回答,解答方式,课程学习中乐趣多了,枯燥少了。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电脑制作比赛,年年都有学生获奖。其中2012年四年级XXX电脑绘画《小山村》2013年六年级XXX电脑绘画《馋》获省二等奖;XXX电脑绘画《向往》《失落的家园》获市二等奖。2014年六年级XXX、XXX的电脑绘画《瑶山放牛娃》《快乐的小鸟》获云南省三等奖。
4、信息化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因此改革必须进行,我校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实践是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为依据,效仿江苏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势,利用白板展示,演示功能,出示活动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可以说是媒体设备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信息技术更新快,年龄偏大的老师跟上趟有困难。
2、缺乏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具备专职教师,由于管理教师都是兼职,管理员还兼任其他班级的多学科教学任务。
3、学生机老旧,硬件老化严重,启动困难,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总之,通过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会沿着逐步完善、科学实施的思路发展。我们会不断探索,积极营造教育信息化氛围,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促进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
XXXX小学 2014年12月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汇报
学校概况
创办于1992年,是临朐县南部山区农村初中,我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50.3%。全校教职工54人。学校现有3个年级,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0人。1998年11月被潍坊市教委授予“校园开发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称号,被县教委授予“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同年,又被市委市府授予“市级规范化学校”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县委、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学校”和“义务教育先进学校”,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六年被评为“临朐县文明单位”。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黎加厚教授曾精辟地阐述:“教育信息化,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师教的方式或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平台就是教育信息化。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教育信息化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为了实现这个根本性的转变,潘刚忠校长上任伊始就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文章,使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以其独特的传输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模式,逐步形成学生互动、合作的教学观,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通过学习,不仅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而且使教师们逐渐消除了对信息化教学的疑虑和畏难情绪,积极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之中。
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我校几任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我校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学校领导就将“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突破口,把“上等级、创特色、树名牌”作为办学目标,以“一年上一台阶、三年迈一大步、五年出高效”的发展速度,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学校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统一认识,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研究制定了学校第一、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学校将建成由主干网、局域网和校园网相连的教育信息网;建立、培养一批适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师资队伍,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常规管理系统。二、三个覆盖率取得长足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我校已经由传统的视听技术阶段转向多媒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学校的软、硬件设备设施日臻完善,“教师”、“学科”、“课时”三个覆盖率全部按照省信息化实验学校的标准要求设置。无论在环境建设方面,还是在管理与教学、软件的开发使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诸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近三年,我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投入近250万元,系统软件投入近50万元,建有校园网、网管中心、校园网页、校园闭路广播系统、电子阅览室、软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室、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安装了校长办公系统、资源库管理平台、视频点播系统、学生网站系统、防火墙等应用软件。硬件软件的系统建设,为我校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条件。同时,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学校校本教育科研为突破口,加大硬件投入,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大力构建信息化教育平台,全力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倾力打造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品牌学校。
众所周知,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硬件建设是否具备水准,决定教育信息化能否跃上台阶。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区教育局财政拨款建设的同时,学校本身积极开源节流,广开渠道,发动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闷“出谋划策”,想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方式,努力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充分调动了家长们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力量,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因此,近几年我校呈现了“年年有项目,事事有支持,年年上台阶”的喜人局面,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突破,给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1、1997年4月,我校首间装备54位的网络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2、1998年7月,可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演示教学礼堂落成并投入使用。5、2002年,我校投资约30万元淘汰1997装备的网络电脑教室,重装备了56位的网络电脑教室并投入使用 3、2005年11月,投资约20万的第一期校园网建成,实现了百兆宽带网进校园 4、2006年内,我校还建成了综合多媒体电教室;全部重新装备了18间教室,用新的“二机、一幕”代替了旧的信息技术常规设备,实现信息技术常规设备质的飞跃;这一年,我校还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委托中国移动制作了学校网页,开始了校园资源网上共享、校园知识网上管理、德育工作网上开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网上进行。5、2009年,我校投资约20万元淘汰2002装备的网络电脑教室,重装备了56位的网络电脑教室并投入使用 6、2014年,我校继续抓住创建山东省教育均衡县的机会,积极争取区教育局支持,到目前为止,分别建设了中央广播系统;教师人手配置了一台台式办公多媒体网络电脑。同时新购买一台专业录像机,每个学期给每个教师摄制一至两节录像课,教师自我参照找出“不足”,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正依托“信息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正进行“网络下小学养成教育研究”、“网络下德育教育研究”、“网络下多媒体作文实践研究”、“网络下专题网站的建设与运用”等一系列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索。7、2014年8月,我们请移动公司我为校500多个孩子开通了校讯通。方便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
三、课题研究情况与教材的配置、开发与使用
“以课题促教研,推进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科研兴教得我校创等级以来提出的响亮口号;“学科有课题,年年求创新”,已成了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我校拥有一支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中学高级教师4名,临朐县学科带头人10名。根据我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校领导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当成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把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不断完善学校现代教育的硬、软件建设的同时,努力追求潜件建设上有所作为,广泛进行各个级别的课题研究,在“建构有效学校”、“语文本体改革实践”、“网络环境下的养成教育研究”、“发展与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
近几年来,我校在特色息技术我校教育上下了大力气我校王月环老师指导的学生电脑制作《沂山深秋》等多部作品获国家、省、市、县一等奖。王新国被评为县信息技术顾问;王英才的博客获市级一等奖,牛玉明获县网络安全卫士。王英才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市级教学能手;等等
我校已建成校园网,直接联通教育城域网,学校共有计算机198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办公电脑,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学校老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较高,学校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和教学,100%的老师能利用网络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学校长期坚持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并经常组织信息化专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学习和培训。
更为可贵的是,信息技术科组的纪俊花、吕学霞老师平时自编了《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等校本教材进行日常教学,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我们深深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硬件建设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首要条件。教育信息化能否顺利发展,最终取决于“软件建设”。特别是管理和维护工作能否跟得上,特别是教师应用水平能否跟得上。在这个理念指引下,我校通过更新教师观念、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以及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等方面来实现预定目标。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教育信息化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现代教育观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没有现代教育观,也就没有教育信息化。我校近三年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教师们教育信息化思想,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1)组织订阅教育信息化报纸、杂志。(2)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学习。(3)借助互联网接受教育信息化知识。
2、做好教育信息化管理文章。信息化的进程如何,管理是关键。因此,管理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领导职责。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中层干部担任副组长,领导信息技术科组开展工作。(2)加强科组长权责。科组长具体操作教育信息化工作,制订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培训,负责信息科组老师分工,推进工作,及时总结。(3)加强分工协助。要求信息技术科组老师分工协助,强调岗位责任,同时强调工作总体完成。对科组长负责,实行分层管理。(4)用制度规范人。我校分别制定了《信息技术科组长岗位职责》、《信息技术科组老师职责》、《网管中心管理员职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使用规定》、《信息技术设备借用规定》,发挥规章制度的制约作用。规章制度面前责任相当,不搞区别对待。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教师,侧重对其进行错误行为的纠正。
3、实施教师全员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灵活多变。做到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约束和激励相结合;考勤和考核相结合;出去和进来相结合;练习和使用相结合。把提高培训效果落到实处。(1)参加市县两级信息技术培训。
①做好培训组织。确定召集人,协调接送车辆,协调茶水和餐饮。
②做好培训考勤。我校坚持考勤做法,每期培训一结束,就把各位老师的出勤情况入档,并且全校反馈。③做好培训考核。我校明确规定,凡是参加培训,就要拿到合格证书。否则,学校不给予报销培训费用。目前,我校经过培训拿到中级合格证书的教师有45人。
(2)“走出去”培训。我校坚持虚心请教他人。总是设法和周边学校或者省内外其它学校取得联系,学习他人的经验。我校信息技术骨干老师先后到县实验中学、昌乐二中、青岛即墨十三中开展学习取经活动。回来后迅速把学到的教育信息化知识传授给我校教师。我校负责信息技术的行政和信息技术科组长分别或者一起参加了由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组织,在上海举办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会、深圳市组织的网络管理员培训等学习活动。
(3)“请进来”培训。每逢遇到教育信息化行家好手,我校设法请进来。为提高效果,每次,我校都作为信息技术研讨会来开展。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来者乐于施教,学者学有兴趣。我校先后请县教育局电教站、移动公司、启迪网络公司、专家和技术人员来校培训。
(4)以练带训。培训完成后,布置作业,要求教师们将学习心得撰写成文;要求教师们注意平时的练习,做到“计算机只可用坏,不可放坏”;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使用中提高水平;坚持每学期推出6堂“教育信息化”研讨课,促进共同提高。
4、面向全体学生。
(1)落实县教育局课程设置规定,在全校开设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程。
(2)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我校每周开展2个课时的培训,引导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更多知识。(3)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组织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学习小组,以点带面,调动全体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积极性。
(4)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竞赛。
5、电教组提供优质服务。
在近三年的发展过程中,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一个紧接一个建成,单单电脑一项,从1999年时的20台发展到今天198台,管理和维护工作是否跟得上,直接制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此,我校一方面发挥本身信息科组教师优势,另一方面创新思路,在挖掘社会资源上下功夫。
(1)实行年级分段管理和维护。我校信息技术科组四位老师进行责任分工,实行管理维护工作年级包干。(2)提倡“微笑服务”。要求信息科组老师做到面对老师的问题不急躁,面对老师的牢骚不顶撞,用微笑感染人。
(3)借助社会资源。严格落实合同,要求相应工程和产品的对应公司,应学校之所急,急学校之所需,把长期跟踪服务和应急服务结合起来。
三、创新和特色
总之,我校通过各种措施和做法,全校师生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有了快速提高,优化了师资队伍,提升了我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校领导班子在教育信息化理论学习、技能掌握和实际操作中起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个个能熟练操作办公系统。我校100%的老师能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其中80%的老师达到熟练程度;70%的老师能制作简单课件;15%的老师能制作较高质量课件。同时,我校教师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其它教育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说来,我们的成绩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应用整合。
我校教师应用闭路电视系统和VOD视频点播系统进行了如语文的情境作文、英语情境对话、口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活动,受到较好效果。另外教师还纷纷将整合的实践心得体会撰写成文,其中王新国老师撰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获市电教优质课,同名课件被评为市多媒休网络课件二等奖,其网络个人工作室被评为市网络个人工作室二等奖。其论文《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与对策》获全国论文三等奖;论文〈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几点看法〉获省三等奖。他本人被评为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手。像他这样的老师在我校比比皆是。
(二)成功糅合了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功能。
我校每周班会课均有一个德育主题。为获得较好的效果,班主任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爱我中华”的主题班会上,主持人首先利用录像将学生带到我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去参观,然后提出:这样的大好河山在50年前曾遭受日寇的侵略,紧接着将录像转到日寇侵略我国片断,同时一位女学生在江河水音乐背景下朗诵,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这时师生共同落泪„„。这次主题班会给学生上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成功配合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2000年,我校建立了学生广播台,取名为“大关初中学生广播中心”。办台的宗旨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以从台长到编辑、配音、文学、策划、记者„„全部均由学生担任,有20多人参加。广播台由校团委主管,校团支书记参与组织,电教老师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发生在学校里的好人好事,以及一些不好的现象进行报道,这些活动不但教育了大部分学生,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的嫁接。
在《师生关系可操作性效能》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素材进行整理,对文字进行储存,对信息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量收集事列文字材料。在《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中,把原始材料填写在应用软件系统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节省了大量的纸张。我校开展的其它课题研究无一例外,都借助信息技术功能,加快研究进程。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不够浓厚、教师运用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发展不平衡。
(二)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还处在低级阶段,未能实现内涵式的渗透。
(三)研究教育信息化理论处在起步阶段。
(四)硬件建设上了台阶,软件建设需要加强。
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校将仔细分析原因,扬长避短,更重要的是一切向前看,从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查摆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想今后发展的困难,优化各种资源组合,长远结合,重点难点结合,落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近期主要是解决好培训工作,把提高师资水平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和增长点来抓。在县教育局、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教育科学培训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电教站、信息技术部等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朝着“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目标迈进。具体在如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争取关心支持。继续争取区教育局等领导部门关心支持。
(二)做好规划工作。把规划工作做细做实。合理安排资金;合理安排人力;追求科学目标。
(三)提高使用效率。把提高使用能力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把提高平时使用率落实到量化评比。
(四)提高产出。抓课堂效率产出;抓老师文章产出;抓学生作品产出;抓各项竞赛产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衡量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它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的行动来实现。我校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用“实现中国梦”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创造性地搞好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成为临朐县教育界素质教育的中坚。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高标准建构信息化平台
倾情打造数字化校园
——教育信息化研讨周启动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湘府英才小学指导工作,我代表学校对您的莅临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也非常高兴,能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就我们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与各位交流。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构想
作为省府南城的一所拥有新的教学设施的高品位学校,如何让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是我们每一个英才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让琐碎解脱于技术留闲暇给师生,让现代信息技术成就有理想的教育,让未来的学习方式成就高尚的人生。”这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我们心目中教育信息化的理想境界,我们始终扣紧建设“数字化校园”这一工作目标,加强现有硬件设施的管理,提高实效性;把重心和精力着重放在教育信息化的硬软设施建设上,以课程整合为切入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路上的且行且思
三年的时光悄然留在了身后,依托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湘府英才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它潜在的生长力,我们的“数
字化”校园也越来越彰显出了她的美丽,我们用一个个镜头记录了我们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路上行走与思考:
镜头一:完善硬件建设,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
学校在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及学校周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现代化技术装备。2013年在区电政办的帮助下我校成功地联入了区千兆光纤网络,建立了中心机房;投入资金116万元完善了学校高速网络系统(含全校园无线覆盖)、学校教学楼教室广播系统和全校监控系统。投入近80万元为每个教学班和功能室配备了互动式一体机电脑和实物展示仪;投入46万元为学校每一位老师配备一台联想启天教师办公用电脑;投入15万元新开设计算机教室一间;投入近75万元开设云课堂教学班,新增平板电脑50台和相关的配套设备;投入近3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可容纳700多人的多功能报告厅,里面配备了一流的灯光、音响设备和64平方米的超大LED高清显示屏。近几年教育信息化设备总共投入近650万。现在已经实现了校园环境信息化,办公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既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品质,更为学校的蓬勃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镜头二:重视应用建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1.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硬件的基础支持,还需要借助软件发挥其功能。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
计算机,并且在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开通个人教育空间,学校还聘请名师、专家定期来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在不断的“引领”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我校彭艳老师执教的《制作纪念册》获长沙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二等奖,辅导的学生信息作品获市一等奖;赵亮老师的《给桌面换新装》获省“三优联评”二等奖,《毕业纪念册》省二等奖,信息技术与科学融合课《浮力》作为研讨课向全市开放;林志仁老师获“十一五”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先进个人,论文在市IT节中获一等奖;蒋成丽老师制作的课件获市二等奖。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教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注重教学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效益
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设备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以教室授课必要的互动式一体机电脑为例,为了满足教师授课的实际需要,认真听取一线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反馈和建议,学校先后三次更新教学班的互动一体机电脑。从最开始外挂主机式的一体机到外置电脑的一体机,到现在的拥有强大白板功能的一体机电脑,我们的教学更加方便直观,交互性能更加优异,更好地满足了班级教学需要。
学校还为每个教学班配备了无线蓝牙音箱,教师可以通过蓝牙耳机轻松实现扩音效果。在教学中实物投影仪也为老师的讲评、欣赏、对比提供了方便。这些设备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应用,满足了各科教师教学需要,教学的效果更加出彩。
3、重视网络作用,加强交流功能
学校网站是学校的对外窗口和学习的平台。学校请专人经过城域网
建设建成了学校网站。开设了五大板块,内容更新及时,通过校园网站实现了校内通知传达、校园新闻发布、教育教研信息交流。
我校是天心区千兆区城域网汇聚点之一,网络在平时老师们的教育教研活动中作用明显。通过高速的网络环境,教师能在网上搜集和运用更多的网络资源,每个教研组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教研QQ群,各个教研QQ群均认真开展了网络教研讨论活动,每个组也将自己的优秀资源共享在QQ群共享中,方便老师们学习,每个班主任建立了班级QQ群,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让班级QQ群成了家校沟通的纽带。
学校开设了电脑制作兴趣小组和电脑制作童趣课程,每学年开展班级网页制作比赛、电脑设计比赛,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如今,学校基本上实现了“高速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良好局面。
镜头三:打造特色,彰显学校信息化品位
在现代通讯技术逐步普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学科的整合教学己成为建设—流基础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突破口,成为整个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环。在天心区教育局的关怀和重视下,学校作为天心区的第一个试点学校,与天闻数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Aischool云课堂”产品。AiSchool云课堂是一套针对中小学设计的基于无线网络电子化教学辅助系统,是中小学数字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校园与课堂,它使媒体从辅助教师的教
学工具,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让学校和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我们精选了8位教师参与研究活动并承担示范课,积极开展运用云课堂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的研究。“Aischool云课堂”将“一对一”教学格局融入班级制常规教学,高起点打造学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新格局,成为了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一道亮丽风景。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思考
1.学校网站本学期才初步建好,各个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还要借鉴其他网站好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不足。
2.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教育研究活动,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活动,鼓励教师探究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争取在未来的三年内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信息化教学队伍,设立本校的信息化中心研究小组,在现代教育信息化如何运用上做深层次的研究。
3.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争取在信息竞赛中获得一定成绩
各位领导、专家,虽然才三岁的湘府英才还是那么年轻,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这一领域里我们还没有做出那么多令人为之骄傲的成绩,但我们有好的基础,有一个高起点的平台,希望在于未来,全体湘府
英才人会用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爱与责任力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推广上,做出成绩与特色,做出经验与影响,成为天心区乃至全市、全省的先行者。在此,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为把我校建设成最好的现代教育示范性学校争光添彩!谢谢!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汇报
纪村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纪村初中全体师生向县局工作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纪村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做以下汇报,不妥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教职工53人,其中女19人。一线上岗教师人,病假1人(米小锋),正式50人,借调1人(赵文洲),县聘1人,服务生1人,学历达标100%。现有学生583名,其中女267名,教学班12个,九年级197名、八年级196名、七年级190名。
二、办学思想: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贯彻落实县局各类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实际,学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百花齐放促保学,细化措施提质量”为办学理念,以“靠实干求质量,凭管理争上游,强科研创名校”为办学思路,以“积极上进,和谐乐观,诚实进取,感恩求真”作为学校精神,以 “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为学校长期发展目标。培育具有高品位思想的师生队伍;大力弘扬文化引领、思想引领,真诚服务的管理思想,彰显管理特色;全力凸显教学质量中心,聚焦课堂,锤炼教学,立
足校本研修,提升教学水平,努力规范常规管理,以纪律和卫生为突破口,细化管理过程。教学管理以作业和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尽力挖掘校本资源,全面提高服务育人质量,为创建净美、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而不断地努力、探索、创新、前进。
目前学校网站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的向前发展。在开展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从事了如下工作:
一、规划引领、制度保障
学校立足实际,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校园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先导,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有利于教育教学为重点。成立信息化建设和使用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有运任组长,副校长曹会斌、袁正杰任副组长,副教导主任任军平、信息技术老师王超、师诺、任继锋为组员。学校制定了《纪村初中微机室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规范了全体师生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制定了以学校信息化工作为主题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考核方案,并确立了考核指标,要求认真备课,思想上足够重视,认真组织教学,科任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多次召开了信息化会议,布置学校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积极推广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在本学期初,我校针对校园网站建设方面,多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学校网站建设和运行的有关事宜。并且安排指定冯立刚老师专人撰稿,提供文字和图片信息,王超老师随时更新信息。现在,所有的栏目都由栏目负责老师直接上传所有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栏目的内容,促进了栏目信息的更新速度。本期我校网站共上传信息0条,网站点击率0,在全县排名第一。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是推进本校信息化工程的关键,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2008年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我校25名老师参加了Inter未来教育培训,为此,我校制定了信息化技术培训的三步走战略。
1、日常办公类软件和教学应用软件的熟练操作阶段
上学期我校已经利用每周星期天下午“112”论坛和周内教研组活动时间完成了对全校45岁以下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
训、word文档、excel表格、ppt幻灯片制作的培训工作。现在我校90%以上的教师都会使用和操作常用的办公软件,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办公。为学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信息化工具与日常教学的充分结合阶段
我校要求教师在熟练操作信息化工具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用工具推动应用。特别是教学课件的亲身制作、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尝试、互动教学的深化,本学期我校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网络基础知识的讲座培训、网页制作培训,信息资源的上传下载操作。在技巧培训中,我校安排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在信息老师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在指导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进步很快,为我校解决了不少遗留的问题。到目前各位科任老师已借用移动多媒体播放平台授课100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减少了老师的无效劳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整合资源、立足应用
1、在资源建设方面;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并注重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要求教师把平时上课所做的课件、周练试卷、科研论文、课例等分门别类通过网络上传到学校共享群中,从而实现了各教研组内协同备课,教学资源共享。
2、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投入0万元,更新了设备。学校鼓励教师购买个人电脑,每月学校补助20度电,现在我校教师拥有私人电脑40多台,全部已经连接互联网,由于充分对现有的信息化资源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智能归类,时时上传更新,积极汇集学校优秀师生的智慧,搭建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易于使用、更新和维护的QQ共享平台供大家参考学习。现在我们的资源库有各学科的课件()个、各学科的论文100多篇,5篇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并发表在《吉林教育》、《学周刊》、《考试教研》省级刊物上。3篇论文获得县级奖。通过网络我们加强了交流、又树立了信心,更培养了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开展自评,加速发展
1、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准备从以下环节加强和提高:
①提高学校网站质量,开展视频点播、网站论坛的形式,方便老师交流;
②扩大信息技术在学校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号召学校教师多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活动,多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③继续明确用信息化“激励教育”,推广普及信息化教育教学,将信息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和谐统一,真正让我校实现“质量、科研”双腾飞的目标。
五、存在不足 远景展望
我们在信息化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健全还在探索总结阶段,需要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而且没有经验可借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某种程度上还受传统体制影响。信息和网络综合利用率低,没有实现完全共享的现象。、信息化和学科整合方面做的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能给予充分的培训和指导。
4、学校信息电教设施少,现有微机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且严重老化。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信息化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工作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多多给予指导,我们坚信在县局的领导下,在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会沿着逐步推广、科学实施的思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