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17:1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雪》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雪》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篇:《雪》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雪》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单位:冶源镇冶源初级中学

姓名:马新良

教学理念:

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掌握鲁迅以及《野草》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对比体会两幅雪景图的特点。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读出文章感情。

4、结合背景,充分而且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

1、充分、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提高品味和感悟水平。

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包含雪的诗词名句导入课文。(不必全部说出)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配合出示雪景图片)

搜集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小说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2、熟知生字词

给加点的字注音:

褪尽()磬口()

旋转()旋风()凛冽()脂粉奁()朔方()

粘连()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行完成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几幅雪景图?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决不粘连(板书)

(2)两部分内容形成什么关系?

明确:对比(板书)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全班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1.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从课文中划出句子,加以赏析)

明确:“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比喻,写出了即使在冬天里也有生机与活力,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下面是一副雪野春花图,作者描绘得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衬。(学生有此理解予以鼓励)孩子们多么的天真烂漫,何等的聪颖伶俐!这才是江南雪野上绽开的真正的春花啊!(不必强求说出)

2.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除了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还表现出什么?

明确: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江南的雪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儿童欢乐的天地里,竟有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掺入其中,更增添了生活情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3.江南的雪长久吗?

明确:“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4.作者描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寄托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学生想到的要鼓励)(板书)(指导学生朗读------一开始读出欣喜、赞美的情感,读到雪罗汉融化时要读的深沉些。)5.作者是如何表现朔方的雪决不粘连特质的?(从课文中划出句子,加以赏析)

明确: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6.朔方的雪处于怎样的环境下?

明确: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即孤独。

(教师引导:大家还记不记得《风筝》,它就写于《雪》之后的一个星期,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文章最后的几句话:“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7.朔方的雪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强

8.朔方的雪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明确:孤独而且坚强的战斗者。(鼓励学生用文中词语回答)(板书)

让我们来齐读这三段,来感受鲁迅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要读出高亢激昂的气势)9.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

明确:朔方的雪。

10.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

明确:从“但是”一词也能看出来。

(让我们来齐读这三段,来感受鲁迅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要读出高亢激昂的气势,从停顿、语气、重音、情感等方面练习。小组之间展开朗读比赛。)

四、精讲点拨,升华认识。(老师精讲)

1、你如何理解本文的写法? 明确:“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独寂寞之中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而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欢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它最为形象地体现了鲁迅看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朔方飞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先生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直面惨淡的人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 “借景抒情

2、你认为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谈谈你的理解。“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确:因为雪是雨经历了严寒之后变成的,是死掉的雨,但它的精神是不会死的,他的不屈的抗争的灵魂会永远闪耀在天际。

五、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1、按原文填空:

(1)他也就目光-------------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2)晴天又来----------------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3)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2、理解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2)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3、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2)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3)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4、你喜欢怎样的雪景?请快速描绘出来,(一百字左右)。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活在人民心中!斯人已去,但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却是永生,最后,我们在一起诵读挽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表达对那在凛冽的天宇下升腾的精魂——鲁迅的哀思......板书设计

鲁迅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寄托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对比

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孤独而且坚强的战斗者)

教后记:

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理念,引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如自主学习环节是从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环节是细处赏析,这是从整体到部分;合作探究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的问题是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设计的。这样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究课文。

因为作者有特定的写作背景,所以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写作背景资料,结合已学知识《风筝》,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不能产生歧义,这些极大地帮助了学生理解。

学生能够按照老师安排做到自主学习,找出疑难点,能够组织起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难,在探究中解释你我的困惑,学生能去伪存真、举一反三,常有独到的见解,收获颇丰。只是个别学生听的多,问的少,尚未完全融入集体讨论之中,但总体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二篇:《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得到了新的定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看图读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四、教具准备

雪孩子剪影,生字卡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五、学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

2、它可爱吗?

3、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4、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①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可爱的雪孩子。②小白兔在家睡觉。③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飞快地跑去救火。④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美丽的云。)

5、谁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抽学生讲故事内容。)

6、同学们,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这节欣赏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雪孩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座。

3、一边读课文,一边标画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从“横”中间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与撇相接。

3、正音后同座互相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四、朗读指导。

1、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

2、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练习设计。

1、朗读课文。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24页,默读课文第一段:

1、想象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3、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3、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描述。可以各不相同。)

3、这天,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办事去,可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为什么要跟着去?

2、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读出小白兔非常想跟妈妈出去的意思。

3、为什么小白兔后来又不跟妈妈去了呢?(演示投影片)请大家看投影片,并联系课文说说。

4、这个雪人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本来缠着妈妈要出去的小白兔也不再出去了。我们来看看,兔妈妈跟小白兔堆的是一个怎样的雪人呢?(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这个雪孩子的头上戴着一顶非常漂亮的金边绿帽子。它的眼睛黑黑的,圆溜溜的。鼻子红红的,尖尖的。有一张红嘴唇的小嘴巴。脖子还围着一条粉红色的围巾。它还有一个胖乎乎的身子。)

5、那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是怎样玩的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一边欣赏,一边展开想象,然后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样玩的?他们玩得怎么样?

(抽学生讲述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

6、从哪儿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

7、理解又~又~: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8、说一说:又()又()的词语。

9、读这一段时,你心情怎样?那大家用高兴的语气来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小白兔和雪孩子说完话后,他感觉到有点冷也有点累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五段,看看小白兔干什么去了。

2、(演示投影片②)你们看,小白兔睡得真甜啊。可是,就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放课文的第六段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③)这件事小白兔知道吗?为什么?

3、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学生想像几种可怕的后果。)

4、雪孩子这时也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家着火了。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非常着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抽学生读第七段)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四)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面对滚滚的浓烟,熊熊燃烧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是怎样做的呢?

(放录象: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2、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3、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它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全然不顾,在大火中寻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第八、九段吧。

4、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呢?(放录象:雪孩子融化的一段)

5、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小白兔心情怎样?

(五)学习第十自然段。

1、雪孩子离开我们了吗?那它在哪儿呢?(放课文第十一段的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④)(可爱的雪孩子在天上,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2、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

3、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

4、这节课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的小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

2、把雪变成水,水蒸发形成云,云又变成雪的过程告诉你的好朋友。

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五、板书设计: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云 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先说说本课成功之处吧: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只有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才能把语文学得更好。我在课堂上通过“板画、投影”的直观引入,加上配乐朗诵、录像和教师渲染描述等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因此,我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初读入情—读中悟情—想中悟情。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让他们在朗读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3、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时,我出示了“雪孩子”的图形剪影,提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播放了课文朗读录音,提供给学生听觉上的形象;演示了投影片,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故事情节。这样帮助了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课文开始时,我让学生想像大雪过后的美丽景色;在讲到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让学生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在小白兔家着火时,让学生想像各种可怕的后果;在故事结尾处,让学生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5、陶冶情操。结合课文的教学,我通过剪影、音乐、朗读录音、幻灯、录像以及想像雪后的美景等,充分利用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我问“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小结时,我号召学生“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使他们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再谈谈不足之处:

1、教师的形象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文素养,不仅直接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还要不断加强自身普通话和粉笔字的练习。

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比较单一,学习方法简单。比如:在教学生字时,要是让学生小组抽读,纠错,或是让会认的同学谈谈记字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借鉴等。我想,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三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司朗才

一、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

二、教材分析

初三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三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在朗读的基础上背写全词。2、过程与方法

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的感受词的意境,深切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价值观

认识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感受到伟人豪迈的气概;激励自己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本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重在指导学生感悟人文内涵,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2、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当看到日常生活中的景物时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几个同学来简单的谈一下。

2、了解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第一任国家主席。1945年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不久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

4、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

分(fen)外

妖娆(yao rao)成吉思汗(han)(2)指导学生朗读

5、合作探究

(1)上阙的主旨是什么?(描写北方壮美的雪景)

(2)上阙的总领句是哪一句?(北国风光)(3)“望长城内外”中的“望”起到什么作用?(总领下文)

(4)上阙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5)下阙的主旨是什么?

(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6)全文点明主旨的是哪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文中提到了几个人物?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5个,为下文作铺垫)

6、小结:

看到雪景后,诗人诗兴大发,深有感触,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也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7、课外拓展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五、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上阙:描写北方壮美的雪景

下阙: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

六、课后反思

1、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领悟了诗歌的优美和蕴含的主旨。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3、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七、课例评析

1、整个教学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3. 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四篇:《雪》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雪》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巩义市西村镇第二初中 胡晓燕

【教学目标】

1.体味文中“雪”的意象的内涵,理解作者热爱生活、顽强战斗、为理想而抗争的精神追求;

2.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课文精练生动、意蕴绵长的语言;

3.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教时安排】

2教时。

【预习要求】

1.抄写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磬口 脂粉奁 灼灼 嘻笑 褪尽 粘连 朔方 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精魂 消释 升腾

3.思考下列问题。

①“雪”在文中象征什么?

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象征意义相同吗?

③你认为本文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塞北的雪》,幻灯片显示雪的图片以及歌词内容。这是曾经传唱大家南北的一首《塞北的雪》而1925年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意的文字,18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情丝凝结的美文。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问题讨论:“意象”,就是诗词文章所写的“物”与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总和。本文所写的“物”主要有哪些?

(板书:意象、物、情)

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三、品味探究

(一)(研读第①~③段)

1.问题讨论:江南的雪,我们是最熟悉不过了。鲁迅也是生活在我们浙江的。我们看看在先生笔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通过词句体味,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是美丽(“滋润美艳之至”)、快乐(雪天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富于活力(她,隐约着青春,“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但江南的雪也是“短寿”的,好不容易堆起来的雪罗汉,“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而很快归于虚无,让人感到少许失落乃至悲哀。

(板书:美丽、快乐、富于活力;悲哀)

点拨一:作者在写江南的雪之前,写南国的暖雨,用意是通过其“单调”衬托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欣喜。

点拨二:作者写“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和“雪下面”的杂草以及蜜蜂等,是为了“烘云托月”,突出雪的色彩,营造优美宜人的意境。

点拨三:作者详细描绘孩子们堆雪罗汉的场景,表现了雪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使画面更加富于动感和活力。

2.大声朗读课文第②③段,围绕作者叙事、描写方法交流阅读心得。

要点一:堆雪罗汉的过程,重点体味孩子们的动作和快乐心情。

要点二:雪罗汉“消释”的过程,可通过与上段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体味孩子们此刻的心理感受。

3.问题讨论:在江南的雪这个“物”上,附着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江南的雪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讨论明确:

思想感情:热爱生活、歌颂美好,但又感叹其孱弱。

(板书:热爱生活、歌颂美好,叹其孱弱)

象征意义:江南的雪象征了美好而又缺少顽强生命力的人和事物。

四、归纳小结

问题讨论:你认为作者对江南的雪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

讨论明确:赞美其美丽、快乐、富于活力,但又感叹其孱弱,缺乏顽强的斗志。

五、课后作业

江南的雪,作者在赞其美好的同时,又流露出叹惜之情。课后请自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想想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有怎样的性格,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提问: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对江南的雪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

导入:本节进入鲁迅先生“雪世界”的第二部分——朔方的雪。

(板书:朔方的雪)

二、品味探究

(二)(研读第④⑤段)

1.朗读课文第④⑤段。

2.问题讨论:朔方的雪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她有哪些特点?

讨论明确:个性独立(“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张扬豪迈(“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顽强不屈(“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板书:个性独立、张扬豪迈、顽强不屈)

3.学生交流自己最费解或最喜欢的句子,交流体会,教师点拨。

4.齐读课文第⑥段,讨论:此段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极力赞美朔方的雪顽强不屈的斗志。

5.朗读指导:朗读第⑥段,要求读出节奏和感情;教师点拨指导。

三、拓展析疑(研读第⑥段)

有人说,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也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1.问题讨论:回忆第一单元课文《藤野先生》,你能否从该文中找出与本文“孤独的雪”“死掉的雨”相互对应的人物和事例?你怎样理解“雨的精魂”的深意?

讨论明确:

①鲁迅先生初到日本东京,尽管那里的清国留学生很多,但他们却醉生梦死、不学无术,让鲁迅倍感失望,一股孤独感油然而生。鲁迅先生的这段经历可以看作是“孤独的雪”的绝佳注脚。

②由东京易地仙台后,在时事电影上看到的麻木愚昧的国人,于是觉悟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于是决然辞别自己崇敬的藤野先生,弃医从文,这不正是“死掉的雨”变成“雪”的过程吗?

③作者之所以说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因为她不甘于像暖国的雨那样单调、平庸,又不甘于像江南的雪那样屈从于外物而消磨了斗志,所以,用“雨的精魂”称朔方的雪,是对朔方的雪顽强追求理想、尽显张扬与独立个性精神的极力赞美。

(板书:极力赞美朔方的雪顽强不屈、追求理想的斗志)

四、归纳小结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绘,寄寓了作者执着追求国家民族美好未来、决心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胸怀和理想,是鲁迅先生《自题小像》“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一雄心壮志的形象化表述。

教学反思

《雪》虽然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但学生在解读上仍存在较大的难度。该如何基于大学生的生命体验与可接受程度去实施教学呢?在教学程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文浅教,由浅入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顺利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自然内化作者的写作情感。

我对课堂深度的把握。基于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文本的价值取向,再三考虑,教学设计最终选择了“鲁迅的孤独与战斗”这种解读。也就是作者借助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的赞颂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倾向: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朔方雪正是鲁迅精神的外化。

第五篇: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江雪》(垂钓组诗)教学设计

垛田中心小学 张晓骊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江雪》;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四年级上学期古诗《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二学段阅读部分第6条)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结合图画领悟诗文大意; 2.感知古诗的韵律特点,在诵读中体验三首诗的情感,深入感悟《江雪》表达的情怀;

3.初步理解古诗中“渔翁”意象的文化意义。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1.游戏:声调传情(不张嘴,用声调表达喜怒哀乐)2.课前诵读: 《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

一、巧借画面,复习导入

1.根据课前诵读呈现的图画说明古诗的一大特点:诗中有画; 2.呈现《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插图复习背诵; 3.呈现“寒江独钓”国画导入新诗教学。

二、对照画面,领悟大意

1.图文对照,逐行理解诗意,相机明确“绝、灭、径、孤、独”等古单音节词的意思;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再呈现出自己相对规范化的理解。

2.闭上想象,让图画走进脑海深处。

3.去除投影上的画面,要求学生说说脑海中的图画。4.将脑海中的图画写下来并交流。5.指导读出画面感。

三、趣味诵读,体验情感

1.自由读,咬文嚼字,讨论:作者喜欢这漫天大雪吗?从文字中找出理由。

2.用兴化方言读,联系“声调传情”游戏,体会“入声”所传达出的“不服气”之意。

3.用兴化方言读《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韵律作比较,初步体会三首诗的韵律与诗歌所传达的感情之间是有关系的。

4.补充柳宗元写《江雪》时的窘境,再读古诗,展现其“不屈”之精神。

四、比较画面,了解意象

1.再次同时呈现出三首诗的诗意图,寻找共同点:都有一位渔翁。2.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都爱写垂钓、都爱把自己比作渔翁呢?补充阅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引导讨论。4.诵读结课。《江雪》(垂钓组诗)教学反思

垛田中心小学 张晓骊

12月1日下午学校语文组活动,为全校语文老师开课,执教《江雪》(垂钓组诗)。

本课教学所选《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学生已经在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中读过,大多数同学会读会背。那还要教什么,又该怎么教呢?在设计这堂课教学时我有四点想法:

一、教学要在课程视野的关照下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年段古诗教学要求,对四年级而言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二学段阅读部分第6条)

语文教材《江雪》后的作业要求:诗中有画,想象《江雪》中的画面,说一说再写下来。

基于上述要求,我紧扣“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安排了“巧用图画,复习导入—对照画面,领悟大意—趣味诵读,体验情感—比较画面,了解意象”四大环节,将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大意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

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教学应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展开。

基于这一想法,我在制作PPT选择相关古诗画面时均选择了优秀的国画,古诗文本的呈现则选择了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都无需讲解,学生看多了,自然能提升审美情趣。我坚信: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熏出来的。

再说这组关于垂钓的古诗,诗中的渔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意象,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现象,代表了中国文人追求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和去功利化的人生境界。这一点要不要教给学生?如果教的话应该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几经纠结,最后选择故事点化法,即补充阅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用姜太公的话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能有所了解就行了。

三、教学要抓住古诗的文体特点设计

古诗除了上面提到的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还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即古诗是讲平仄押韵的,而且古诗的韵律也是可以传情的。

对于这一点,窦桂梅、薛瑞萍等优秀老师是用仄短平长的方式引导学生吟诵的;手头也有叶嘉莹女史《和古诗交朋友》吟诵光盘。照搬行吗?想来想去总觉得不行。

在搜寻与垂钓相关古诗时,突然想到了郑板桥的《板桥道情·老渔翁》,于是上网搜了演唱视频。几位本土演员均用方言演唱,于是我豁然开朗,兴化方言保存了大量的古读音,就让学生用兴化方言来诵读体验吧!

四、教学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

诗文大意的领悟用图文对照法,“入声”教学用方言诵读法,音韵传情的特点结合课前游戏“声调传情”体悟,“渔翁”意象的理解则用故事点化法。这些方式是我经过精心思考的选择的,整个教学设计都坚持个人原创。

从教学实施看,我的设计意图大多得到体现,教学目的也得以实现,但遗憾之处也不少。

1. 课始诵读重复累赘,可直接用画面导入《江雪》学习; 2. 写话上台交流的学生不少,但主要是师生单向交流,生生间的互动性不够;3.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只出示图画,老师口述故事概要,重点呈现姜太公的一句话: 我在这里不是为了钓鱼,我是想钓明主圣君。完整的故事可推荐给学生课外读。

4. 没能挤出时间安排拓展欣赏环节。如果能在上1与3方面省下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板桥道情·老渔翁》的演唱,会更有意义。

下载《雪》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雪》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看雪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

    《雪》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雪》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

    《雪》教学反思

    《雪》教学反思 -------徐婷 鲁迅在本篇课文中介绍了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通过写这两个地方的雪,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对命运的抗战和不屈。 在课堂上,学生对南方的......

    《走进雪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走进雪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界中下雪的原因。2.了解雪花的颜色、大小、形状。 3.了解下雪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4.学会做雪的......

    二年级上册《看雪》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范文

    《看雪》公开课教学反思 杜 青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从阅读中体会文中主旨,让学生体会到雪景的美和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

    教学设计雪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3、理解......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小铺乡第一初中张修瑜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语言美,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野草》的有关知识。 2、通过自主学习方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潜心体会两副雪景图的美致。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