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7: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力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及其基本含义。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运用:(1)运用相关的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2)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 实践的意义。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方向、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处理理想与挫折、目标与过程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也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抵住机遇,促进质变。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教学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支架式教学法:通过情境展示和问题设置,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教师负责引导。

2、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

1、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课前分小组准备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材料。

2、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上节课讲过: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人和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道理。讲授新课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讲过的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生: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师:那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呢? 生:略

师: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不符合客观规律,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判断下面几个什么是新事物。

1、电脑算命2、3g手机

3、建国初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4、计算机网络

5、人才市场

答案是:

1、3 不是新事物,其余都是。

【教师总结】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区分新旧事物应注意以下误区:

a、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为依据;一般说来,新事物往往是后来出现的,但并非后出现的都是新事物,如法轮功、非典。

b、不能从形式上看它是否时髦新奇,如电脑科学算命、电脑起名;美国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某些不法商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挂羊头卖狗肉,装次品,换包装

c、不能以暂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完善成熟作为依据。新事物在刚开始时力量比较弱小,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而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往往有强大的力量,甚至气势汹汹。如:无产阶级刚上台遭到血腥镇压;先进生产工具开始不被广泛接受; 【过渡】 材料:手机的发展

1982年,诺基亚公司设计在轿车上的移动电话。它的重量9.5kg,和一个1周岁的小孩子差不多!“手机之父”马丁·库珀。他手上这款手机为第一台商用手机。重750克。

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1997年,第一款彩屏电话。

2009年,全球首款1210万像素手机––索尼爱立信idou。兼视频对话。

三星的太阳能电池手机。当电力不足时可以通过太阳能充电。蓝色地球的外壳用可再生塑料制成的,材质來源于人們拋弃的塑料水瓶。师:现在的手机与传统手机相比,有什么优势?

因为它能接受电视节目,在人们休闲时间可以用手机看电视,更符合人的喜好,跟传统手机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因为新事物与旧事物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更符合人的根本利益和需要。所以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所以前途是光明的。

(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如:1921年,中共“一大”时,只有12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到党的“十六”大时,出席代表2048人,代表着7000多万党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如此发展?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如大锅饭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垄断、封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平等、竞争、法制)

第三,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社会历史领域)如: “一国两制”方针,属新事物。它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必然得到两岸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课堂探究】p64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改国号,但他仅做了83天皇帝,就在一片讨伐声中被迫取消帝制。随后张勋借机进京,拥戴清废帝溥仪登基,其复辟行为遭到了革命党人的讨伐,张勋出逃,溥仪被迫宣布退位,复辟闹剧仅维持了12天。

a袁世凯和张勋为什么要复辟?b复辟为什么必然要失败? c新生事物的发展会不会一帆风顺?为什么? 【教师总结】a、旧事物是不会自动推出历史舞台的。b、复辟属于旧事物,违背历史前进的方向,所以必然失败。c、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材料:《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只则要了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子塞满了雪茄,大喊到:“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记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保持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在故事中,美国人过去爱抽烟,扶过人过去爱浪漫,犹太人过去善于经商,他们根据过去,把握现状作出选择。同样住监三年,同样的选择机遇,美国人、法国人选择了满足于享受,没有从长打算,而犹太人选择了创造财富,从长计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呢? 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的人生理想,使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学会抓住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发展自我,在实践中展现人生价值

师:由材料可知,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个原理要求我们要怎么做呢?

【学生总结】方法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地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过渡】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许多富含这方面哲理的名言警句:滴水穿石,积沙成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a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 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

【举例】人的成长(生理、心理、学识);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车速的快慢变化;声音的大小变化;气温的变化; b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

【举例】食物腐烂变质;水变成汽和冰;人民的公仆蜕变为阶下囚;人死亡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p66第一段)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有了量变的积累才会有可能发生质变 【举例】蜗牛吃大桥

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一座混凝土大桥突然倒塌。经查大桥设计和建造方面均无问题,罪魁祸首居然是小小的蜗牛。自大桥建成后,桥墩周围聚集大群热带蜗牛,津津有味地吃着桥墩上的混凝土,慢慢地,大桥被蜗牛蛀出了许多小孔和裂缝,遭到严重破坏。结果,当一辆载重卡车驶过大桥时,“轰隆”一声,大桥就倒塌了。蜗牛吃混凝土刚开始并不明显,如及时采取措施,惨重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学生总结)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任何事物的质变都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以量变为基础,没有量的必要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教师总结)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表现为两种情况: ①一种是单纯数量的增减引起的质变。【举例】氧增加一个氧原子就变成臭氧。

水温的升高至100度以上变成汽、下降至0度以下变成冰。②一种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而引起质变。

【举例】田忌赛马;1、2、3、4、5、6、7七个音符组成不同风格、旋律各异的乐曲。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数量的量变不会无限制地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事物质变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举例】高昂的奖励:传说古印度国王为了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达依尔,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说:“陛下,我只要请你在64格围棋格子里,第一格放一粒麦粒,然后,每格加一个平方的麦粒。国王欣然同意给予这种奇特的奖励。但不到20格,一袋麦子就摆完了。按照这种摆法,要摆完64格就需要在18447这个数字后加上15个0,等于7300吨麦子。这种奖励不仅奇特,而且十分昂贵。

材料:在佛教《百喻经》中有 “愚人吃盐” 的故事: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又苦又涩

如果数量不变,也可以引起质变吗? 如:d o g dog 狗 g o d god 上帝 二十岁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二十岁,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二十岁,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c、事物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的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课堂探究】p66 一位世界马拉松冠军谈到夺冠经验时说,自己事先考察了马拉松的全部路程,并用沿途有特征的建筑作标志把全程分为几段,一个建筑就是自己的一个目标,一段路途的完成就是一个希望的实现。这样,漫长的马拉松全程就变成了一个个希望的愉快之旅。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化整为零,把路程看成一个个量的积累,最后出色完成了马拉松赛程,促进了质变。)

(3)做好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发展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同学们回想你们的求学历程,由小学——初中——高中,未来还要上大学。同学们现在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考上大学,让自己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青年成才主要靠平时实力一点一滴的积累呢,还是关键时刻抓住机遇,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呢? 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辩论: 正方:青年成才的关键靠实力的积累 反方:青年成才的关键靠机遇的把握

头哦内关穴们辩论的非常激烈。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青年成才要靠平时实力一点一滴的积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所以我们要抓住有利于自己成才的各种机遇,实现飞跃和发展。

在成才的道路上,同学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那要怎么做呢? [试一试] 列举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成语、俗语。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防微杜渐

9、欲速则不达 补充材料:

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不是有了量变就肯定会有质变。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2、量变不是越多越好。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不需要发生质变时,就要控制量的积累。

3、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它们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4、事物发展是在由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是一次完成的 本课小结:

从整体上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即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上两点又分别讲述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等知识。

五、板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①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成

②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做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1.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2)只有质变才能促进事物发展,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方法论: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发展。(3)同时坚持适度原则

六、课堂练习:

1、下列事物中发展新事物的是(a)

①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②包装豪华的商品 ③“3g”手机 ④人类的反祖现象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我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说明新事物的成长(d)a、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在其初期就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

c、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任何艰难险阻

d、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3、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这表明了(a)

a、事物的质变需要量的积累 b、事物的发展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c、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4、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副对联表明的哲理是(c)

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名言名句体现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是(d)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牵牛要牵牛鼻子

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为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主要的是阐述清楚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以及事物前进性与道路的曲折性的方法论,难点是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及两者的辩证关系,为了能让学生理解,需要教师例举很多恰当的例子,最好是贴进他们生活的例子,同时又要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倡导他们自己能总结出方法论,这样师生互动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第二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及其基本含义。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运用:(1)运用相关的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方向、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处理理想与挫折、目标与过程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也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抵住机遇,促进质变。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学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支架式教学法:通过情境展示和问题设置,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教师负责引导。

2、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每当我们学校星期或放假的时候,学校门口就会挤满了汽车,这个星期五,应该也是这样的,这些车里有接你的吗?那你们家现在有买车的计划吗?要想买车,我们得了解一下车市吧!这个月20日到29日在广州有一个大型的国际车展,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展示视频。

比亚迪销售副总经理李云飞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十年前,哪个汽车生产商生产出新能源汽车,就会被别的汽车生产商当笑话看,十年后的今天,哪个汽车生产商没有生产出新能源汽车反而会被当笑话看。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从开始时被嘲笑,到现在大家都重视起来。这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讲授新课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师:在这次车展上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它单独开设了一个电动汽车展馆,展台面积近1万平米,除了国际知名品牌,我国的自主品牌比亚迪、奇瑞、长安等车企也都带来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

车展正在进行中,我们当然过不去了,但是广州的小娟一家参观了这次车展,他们想在这次车展中买一辆车,在车展上他们家相中了两辆车,一辆是比亚迪秦,一辆是比亚迪G5,爸爸想买比亚迪秦,妈妈想买比亚迪G5。你是支持爸爸,还是支持妈妈?并说明理由。

在说理由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两辆车。(多媒体展示这两辆车的性能)你支持爸爸还是支持妈妈,同桌讨论一下吧。首先,支持爸爸买比亚迪秦的同学来说一下你的理由。生:略。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没有同学有补充的。生:略。

师:比亚迪秦属于新能源汽车,它节能、环保、国家支持,也可以说它是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我们称之为新事物。

而比亚迪G5属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是旧事物,新能源汽车会代替传统燃油汽车,新事物必然会代替旧事物,为什么新事物会代替旧事物呢?请大家结合课本64页第一段来回答这个问题。

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生:略。

师:回答得非常完善。

师:刚才我们说了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而旧事物则不符合客观规律,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旧事物含义相反,是否意味着新旧事物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了呢?不是,刚才大家说了,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并且在社会历史领域,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优于旧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所以我们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虽然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是支持妈妈的观点买比亚迪G5的。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理由吧,谁能站起来说一下。生:略

师:简介传统燃油汽车的优点。这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什么新事物在代替旧事物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呢?

请结合课本65页第一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生:略

师:回答的不错,他是从三个角度来说的。新事物在产生初期有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人们对它的认可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开始时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所以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总结:总的来说,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也可以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那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图示来表示一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呢?大家思考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画。生:略。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一帆风顺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呢?

请大家结合课本65页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来分析比亚迪销售总经理的理念?(多媒体展示材料)

这就是我们第一部分要学习的内容,事物发展的途径。

刚才我们说比亚迪销售副总经理的经营理念不对,那它应该怎么做呢? 生:大力生产新能源汽车

师: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企业要想成成功功首先得制定正确的经营理念,接下来他需要进行技术研发,对于新能源汽车要想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光先靠企业不行,国家还得加大财政补贴、减免汽车购置税,完善配套设施、推广电动出租车等等。那这些举措就是量变,最终占领市场主流是质变,事物的发展总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那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请大家结合课本65页第3、4自然段找出这两个内容,并和同桌讨论分析大屏幕上的内容是量变还是质变。请同学说一下量变、质变的含义。生:略。

师:再请这位同学来辨别一下。生:略。

师:你为什么这样判断,性质是否发生变化。生:略。

师:前面我们学过发展,发展是质变吗?质变是发展吗?

知道了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

那量变与质变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请结合这个内容来回答。

汽车的发展绝不是一开始就有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最早的汽车蒸汽机三轮汽车、内燃机四轮汽车、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从蒸汽机三轮汽车到内燃机四轮汽车是质变,质变不是结束,而是新的量变的开始,我们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从而达到新的质变。汽车发展到新能源汽车,是不是意味着汽车发展的终结呢。不是,在这次车展上,很多汽车生产商还带来了他的概念车,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那对于比亚迪团队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课本66页第2段回答。生:略。

五、板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

①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成 ②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做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1.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2)只有质变才能促进事物发展,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方法论: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发展。(3)同时坚持适度原则

六、课堂练习:

1、下列事物中发展新事物的是(a)

①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②包装豪华的商品 ③“3g”手机 ④人类的反祖现象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我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说明新事物的成长(d)

a、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在其初期就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 c、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任何艰难险阻

d、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3、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这表明了(a)a、事物的质变需要量的积累 b、事物的发展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c、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4、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副对联表明的哲理是(c)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名言名句体现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是(d)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牵牛要牵牛鼻子

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为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主要的是阐述清楚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以及事物前进性与道路的曲折性的方法论,难点是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及两者的辩证关系,为了能让学生理解,需要教师例举很多恰当的例子,最好是贴进他们生活的例子,同时又要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倡导他们自己能总结出方法论,这样师生互动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第三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3.8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看待和解决社会和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教材分析】本框题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中的第二框,本课知识承接上一框题,侧重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方法论部分,从途径和状态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共包括两目。本框题包括两目:

第一目,从途径上看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懂得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地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目,从状态上看发展,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让学生懂得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稳扎稳打,重视量的积累,还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

教学重点: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教学难点:

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哲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能用所学哲理分析部分实际问题。本框知识虽然条理清晰,但是理论性较强,学生初接触,会出现较难理解的情况,尤其是新旧事物的区分及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问题上容易产生困惑。但是,进步、挫折、机遇、挑战,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活逻辑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识记新旧事物、量变、质变的基本含义;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积累与跨越之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又要看到发展过程的艰难曲折,既要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事心态,调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挫折的能力。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策略方法1 本节课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国家农业部发布“推动土豆主粮化”战略为切入点,以土豆主粮化为主线,引领学生探究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讨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从而掌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以微视频小故事“国王的米粒”引导学生探究量变和质变这两种事物发展的必经状态,从而自觉做到重视量的积累,又不失时机促成质变。用争当“中国好同桌”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本课所学哲学道理,继而放眼天下,为我国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合作探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聚焦生活引哲思”、“发现生活启哲智”、“创造生活用哲学”三个板块,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学习活动:自主复习第八课第一框知识,理解并掌握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自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导入:早春三月,暖莺争树,万物复苏。在这个美好的时节里,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也再一次认识到我们所置身的这个美丽世界,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的眼光看世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聚焦生活引哲思】师:在开始今天的哲学学习之前,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我给大家几个标签关键词,请大家猜猜看,这说的到底是哪位仁兄。它,原产秘秘鲁,历史悠久;它,是尊贵国王墓前敬献的贡品;它,物美价廉,营养丰富;它,在欧洲被称作“第二面包”、“地下苹果”;它,平凡但不普通,是古今中外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它,被专家们相信,有朝一日,可以拯救全人类;它,还是热门游戏植物大战僵尸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学生猜测)

对,它就是咱们最熟悉不过的土豆君。视频:土豆改变世界【发现生活启哲智】

师:你喜欢吃土豆吗?你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吃土豆?你有没有想过把土豆当做主粮来吃?大家没有想过,但咱们的国家想过了。

时政链接:2015年初国家农业部发布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把马铃薯加工厂馒头、面条、米粉等主粮食品,使之成为我国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对于国家的这个战略,你怎么看?

合作探究一:在我国,土豆主粮化是新事物吗?(学生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生答:(教师引导和评价)

师:同学们的意见分成了两类:一类认为不是,因为土豆早已有之,人们食用土豆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土豆早就被人们食用,和被人们当做主粮来食用一样吗?当然不一样了,以前那是当菜吃,是副食。另一类人为是新事物,因为这是国家新出台的正策。新出现的就一定是新事物吗?电脑算命就借用了高科技新产品,它是新事物吗?当然也不是。因为虽然借用了高科技,但是新瓶装旧酒,本质还是算命,还是封建迷信,所以还是旧事物。大家的讨论发言,其实反映了咱们在区分新旧事物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以形式的新旧、出现时间的早晚或者一时力量的强弱为标准来判断,而这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什么?就是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怎么才能跟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呢?

那就必须得符合客观规律。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发展,符合事物发展的比如趋势。从这个标准出发,土豆主粮化是不是新事物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区分标准你掌握了吗?咱们来小试牛刀,判断一下:大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香社会、互联网+视野 拓展:互联网+合作

探究二:在我国,土豆主粮化是能成功吗?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学生2—3人发言,生生互评是否合理)

师:整理一下大家的发言,这次咱们的认识比较一致:土豆主粮化会成功,但是不会马上成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

咱们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视频:小土豆变身大主食师: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什么呢?生:......师:(评价并总结归纳学生答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道理是曲折的,必然经历挫折和挑战。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呵护新事物,又要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挫折和挑战。

【发现生活启哲智】咱们一直在讨论主粮的问题,目前,咱们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粮就是大米和白面了,老师这里恰好有一个关于米粒的故事,跟大家分享。

微视频:国王的米粒传说西塔因为发明了国际象棋而使国王非常高兴,决定给他重赏。西塔说:“尊敬的国王,我不要您的重赏,只要您在我棋盘山上赏一些米粒就好。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第二格里放两粒,第三格里放四粒,第四格里放八粒......以此类推,以后每个格子里放的米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二倍,放满64个格子就行了。”区区小数,这有何难?国王开心的命人如数付给西塔。最初几个方格中的米粒少得像几乎不存在一样,可是,往第16个格子里放米时,就需要拿出足足一公斤的米粒了,到底20个格子时,就需要满满一手推车的米了。国王很快就看出,即使拿出全国的粮食,也兑现不了他对西塔的诺言了。

聪明的,你知道要放满这64个棋格,一共需要多少米粒吗? 师:(等学生算一会儿)需要多少米粒呢?大概18亿兆粒。听上去就是个天文数字吧。如果我们建一个仓库来存放这些米,假设这个仓库高4米,宽10米,那它应该有多长呢?应该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2倍。而要生产出这么多的米粒,则需要咱们所有的人类不吃不喝,终日劳作整整两千年。这个小故事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呢?请大家思考

合作探究三:往棋盘里摆米的过程中,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哪些状态? 生:稍作讨论,发言。

师:量变和质变。场所变更引发的量变,你怎么理解,能否举个例子? 生:......师:稍作点评。(若学生答不出,则教师引导点拨。)那质变一定是发展吗? 生:讨论,分享。师:点评。

合作探究四:往棋盘里放米粒的过程是怎样体现质变和量变关系的? 生:讨论、分享师生一起归纳知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在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变。不要小看一粒米,更不用浪费一粒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3 理顺知识:事物的发展,从途径上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挫折和挑战;从状态上看,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促成质变。

【创造生活用哲学】

你理解掌握了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哲学的智慧返回生活,一试身手吧。【课堂活动】争做中国好同桌一向成绩优秀的同桌在最近的考试中,发挥失利,成绩波动较大。这样的结果令他倍受打击,伤心、难过、郁闷、困惑......1、运用本课知识,怎样帮同桌走出心中的阴影?

2、交谈中,你发现同桌某些科目的学习中存有 “临时抱佛脚”的心态,经常考前搞突击。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给他些什么合理建议?(从帮助同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课哲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生,咱们不仅要做好中国好同桌,还要做努力成长,做国之栋梁。

当前,咱们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PPT:新常态面临多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目前,各种矛盾交织,各种风险显现,但我们更应看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正不断推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成长的烦恼”。新常态有长期性,要求我们保持平常心: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课后,请大家用本课所学知识,站在哲学角度,为我国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展支支招。

●教学测评

1、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参与和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恰当地展开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发现并挖掘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

2、课堂活动:争做中国好同桌。运用所学知识,对同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理性分析,帮助同桌排忧解难。(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3、课后作业:2014年,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经济的面貌。新常态面临多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目前,各种矛盾交织,各种风险显现,但我们更应看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正不断推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成长的烦恼”。

新常态有长期性,要求我们保持平常心: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

请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站在哲学角度,为我国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展支支招。(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立足国情,用本课所学知识正确面对社会生活。)4

页面:/ 1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看待和解决社会和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课标解读】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看待和解决社会和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澄清思想误区,辨析实例,明确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坚持按规律办事。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做好准备迎接前进路上的挫折和挑战,以积极而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和人生。了解质变和量变的含义,认识到事物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变,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能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用哲学观点,阐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落实策略】本节课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国家农业部发布“推动土豆主粮化”战略为切入点,以土豆主粮化为主线,引领学生探究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讨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从而掌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以微视频小故事“国王的米粒”引导学生探究量变和质变这两种事物发展的必经状态,从而自觉做到重视量的积累,又不失时机促成质变。用争当“中国好同桌”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本课所学哲学道理,继而放眼天下,为我国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合作探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聚焦生活引哲思”、“发现生活启哲智”、“创造生活用哲学”三个板块,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1

页面:/ 1

教材分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中的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第七课的联系观与第八课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和把握好这两大特征,不但可以为后面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是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必然要求。在第八课中,第一框题论述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而非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本框题知识承接上一框题,侧重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方法论部分,从途径和状态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目,从途径上看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懂得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地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第二目,从状态上看发展,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让学生懂得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稳扎稳打,重视量的积累,还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1

页面:/ 1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哲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能用所学哲理分析部分实际问题。本框知识虽然条理清晰,但是理论性较强,学生初接触,会出现较难理解的情况,尤其是新旧事物的区分及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问题上容易产生困惑。但是,进步、挫折、机遇、挑战,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活逻辑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页面:/ 1

评测练习

1、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参与和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恰当地展开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发现并挖掘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

2、课堂活动:争做中国好同桌。运用所学知识,对同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理性分析,帮助同桌排忧解难。(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3、课后作业:2014年,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经济的面貌。新常态面临多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目前,各种矛盾交织,各种风险显现,但我们更应看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正不断推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成长的烦恼”。

新常态有长期性,要求我们保持平常心: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请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站在哲学角度,为我国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展支支招。(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立足国情,用本课所学知识正确面对社会生活。)测评结果: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意见,获得认知上的发展。在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哲学道理与生活、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理性分析,积极前行。预设目标基本实现。1

页面:/ 1

效果分析本节课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国家农业部发布“推动土豆主粮化”战略为切入点,以土豆主粮化为主线,引领学生探究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讨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从而掌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以微视频小故事“国王的米粒”引导学生探究量变和质变这两种事物发展的必经状态,从而自觉做到重视量的积累,又不失时机促成质变。用争当“中国好同桌”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本课所学哲学道理,继而放眼天下,为我国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合作探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聚焦生活引哲思”、“发现生活启哲智”、“创造生活用哲学”三个板块,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所以在选取材料上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置问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从而把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结合起来。课程中设置了4个合作探究环节,旨在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评价时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开头的猜谜及结尾的活动相呼应,激发学生兴趣,两段视频和微课的应用服务于课程主题,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预设基本实现,课堂生成恰当自然。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意见,获得认知上的发展。在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哲学道理与生活、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理性分析,积极前行。1

页面:/ 1

课后反思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所以在选取材料上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置问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从而把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结合起来。课程中设置了4个合作探究环节,旨在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评价时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开头的猜谜及结尾的活动相呼应,好玩有趣,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两段视频和微课的加入,服务于课程主题,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时政信息,彰显思想政治课程的时政性特点。课程预设基本实现,课堂生成恰当自然。但毕竟能力有限,有些知识处理得不太到位,材料的宏观挖掘深度不够,仍需继续努力,改进提高。1

第四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2.重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三、教学理念

1.思路:用新能源汽车做为材料贯穿本课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教法:思考、讨论、探究互助。

3.学法指导:自觉运用“发展的观点看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用汽车模型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1、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

学生展开讨论并有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启发,自主发现,各小组归纳整理出事物发展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道路是光明的?

1、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之中,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2、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经过以上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的呈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教师设问: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量变怎样才能引起质变?

学生探究举例

通过对量变与质变的学习,呈现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A同学说:“只要有量的变化,就一定会引起质变,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同学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学生讨论总结得出: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做好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发展

(三)情感互动 放飞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只要我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胜不骄、败不馁,在德、智、体诸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我深信同学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你们的明天会更好!

五、板书设计

(一)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

2、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

3、在曲折中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做好量变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3、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发展

第五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点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2.重难点:本框的重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点要求。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也是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就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能力要求: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觉悟要求:通过神舟系列发射成功的内容的学习,树立发展的意识。用创新精神看待任何事物,坚持与时俱进,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三、教学理念

1.思路:通过飞天的故事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取材于生活,立意于运用。

2.教法:合作、探究和互助。

3.学法指导:在生活中事例中接受哲学的方法论。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今天,我想带领大家走进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梦……

【展示】嫦娥奔月和“敦煌飞天”的图片。

【口头设问】这两幅图片寄托了古代中国人的什么梦想?

【学生】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追问】在过去,梦想实现了吗?

【学生】没有。

【引导】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敦煌飞天”的故事,“飞天”——这个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梦想从来都没有减退过。

【展示】神五,神六图片。

【口头设问】再来看这几幅画,梦想实现了吗?

【学生】中国人的梦想成真了!

【引导】对于中国人来说,能从太空问候地球,传达中国人“飞天”梦圆时的心声。又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呀!

【口头设问】“梦想飞天”到“飞天实现”是一个什么过程?

【学生】这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引导】然而不仅仅飞天是变化发展的,整个世界也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既然如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改造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就必须坚持什么观点?

【注解】从世界观依据和意义两个角度引出“为什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

【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引领】那怎样才是真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呢?我们来看一组材料。

【展示】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神舟系列……

【提示】边展示,边提问中国还有什么飞天的计划?学生纷纷说探月计划,嫦娥一号到空间站。建立太空站,进而飞向火星,等等。

【引导】中华民族的梦想也会因此飞翔得更高更远。

【口头设问】现在就请大家把“飞天”的过程归纳一下,看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过去(梦想阶段)——现在(实现阶段)——未来(展望阶段)。

【引导】如果用颜色表示它的内涵,我用蓝色代表过去的梦想,用灰色和红色代表既辛酸又辉煌的现在,用绿色代表充满希冀的未来!“飞天”从过去走来,又向未来走去,这是一个艰难的三阶段。

【口头设问】用哲学的观点说明“三个阶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中华民族的“飞天”的三个阶段存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分析】正是这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构成了飞天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世界上每一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不可分割的过程。

【设问】既然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不可分割的过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事物?

【学生】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教师引领】也就是要求我们分析任何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以深刻理解事物的现状,预测它的未来,以正确把握当前的行动。这就是所谓弄清“来龙去脉”。

同时,过程就是时间,正确认识时间,对于我们的国家、民族、事业和成长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同学们,还在犹豫什么呢,跟我来吧!让我们超越梦想,飞起来!

【教师引领】要把飞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就得进一步了解中国飞天的过去,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人做过飞天的尝试吗?谁呢?请看材料。

【材料一】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可惜,一声巨响,火箭爆炸了,万户消失在了火光和硝烟中……。

【口头设问】万户的行为可笑吗?

【学生】可笑。

【引导】但是我认为他既可笑又不可笑!请看材料。

【引导】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为纪念万户的悲壮尝试,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

【引导】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终于替万户圆了这一个梦。我们再来看材料二。

【材料二】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不断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从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载人飞船,到可靠性、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的运载火箭……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不是我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

(1)对比上述两则材料,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

【学生1】过去生产力落后,条件不足,因而“飞天”只能是梦想,只能是望月兴叹!必然失败!现在,生产力发展了,国力增强了,火箭等技术条件具备了。因而,可以飞天了。

【引导】简单地说中国的“飞天”在不同时期所处的阶段不同,地位不一样,结果当然不一样。

(2)从觉得“既可笑”又“不可笑”的反思中,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过去的事物呢?

【学生2】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衡量过去的做法,更不能苛求前人。对过去的事物,要用历史的眼光,我们的评价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阶段。

【教师引领】现在,飞天已梦想成真,但中国的“飞天”事业究竟处于哪一个阶段呢?请听故事。

【引导】话说“当聂海胜、费俊龙靠近月球时,听到嫦娥轻轻的呼唤来吧!兄弟,快进来坐坐!地球人都知道嫦娥是华侨。

【口头设问】如果你是太空人,根据中国“飞天”的实际,你该怎么回答?

【太空人】可惜去不了,嫦娥姐,你怎么不常回家看看呢?

【口头设问】为什么去不了?

【学生】“飞天”虽然成功了,但中华民族的“飞天”毕竟是新事物,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目前还不能“奔月”!

【引导】从了解飞天的过去到观察了飞天的现状,启示我们不管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甚至人类思维,一切事物都是要经历产生、发展和灭亡的阶段,都有相应的地位。阶段不同,地位也就不同。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还是行将灭亡的。根据对事物的所处阶段和地位的准确判断,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引导】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待万户的壮举就应该充满尊敬。对现在的飞天事业要多加扶持!促进“飞天”事业这个新事物的成长。那万户到底有什么精神值得后人尊敬呢?

(3)根据上述分析,两者材料体现的共同精神主要是什么?

【学生3】两则材料都涉及了我国“飞天”事业的创新精神,具有创造性思维!万户正是因为创新精神,才获得后人的尊敬。

【导入】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引入】是啊,有实力,当然有魅力!有创意,当然有潜力!正因为具有创新精神,我国飞天事业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引入】有诗为证“ 今朝神六凯旋归,明日嫦娥又出征。突飞猛进求创新,寒宫折桂不是梦!”

【材料三】然而,神六虽然成功了,但还有很多技术未能攻克,还不能奔月,与美国等航天强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些国家的航天事业也一直在不断进步。

【设问】要实现未来的目标,缩小与航天强国的差距,我们还应该持什么精神?

【学生】与时俱进。

【引入】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分析研究事物,就要站在事物前进的立场上,无论自然、社会、还是人类思维领域都要与时俱进。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引入】作为高中生,要坚持创新精神,应该怎么做?

【学生】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分析】反对一切静止的观点,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的观念!

【引导】总结以上三层所述,要正确地想问题、办事情,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引入】为了早日实现航天强国梦,缩小与航天强国的差距,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观点。

【引入】正方在目前,自主创新更适合中国航天的发展。

反方在目前,外部引进更适合中国航天的发展。

【学生】发展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将上面三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引导】而所谓“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在坚持“联系观点”的同时 “坚持发展的观点”,这才是真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是“科学”的。

【结束语】是啊,当曾经的梦想都成了光荣,光荣又孕育着新的梦想。让我们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将“飞天”进行到底!让我们超越梦想,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

板书设计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激情与理智的完美升华

——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点评

祝国强 林月周

温州龙港高中杨仲景老师精心设计的高二哲学《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节课,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思路的设计等方面,准确地定位成“为什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和“怎样坚持发展的观点”两个方面。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逻辑层层推进,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完整地揭示出逻辑体系,并从与热点问题,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结合中深化对坚持发展观问题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超越。

第一,精心预设,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用“飞天梦想”事例的录像比较好地处理了理论知识教育的真正落实;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实现了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与多种方法的巧妙运用;比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从而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第二,更新观念,充分体现改革理念。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尊重学生人格,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体现出四个性:教学目标多元性、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评价激励性,媒体使用恰当性。能用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用“神舟六号”材料贯彻始终,让学生体验生活,引起共鸣,渗透理论逻辑。通过辩论赛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民主氛围,体现主体意识。

第三,准确定位,充分体现学科特色。这节课选择的时政材料体现人文性与生活化,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同时十分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杨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自身素质良好,尤其是课堂调控能力与激情,值得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首先,预设成份较多。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但本节课事先准备得比较充分,而动态自然生成仍显不够。

其次,前半部分分析略显单薄,后面辩论占的时间稍多一些。

下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018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仓颉中学 杨晓梅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将从教材、学情、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五个方面......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二框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授课老师徐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一、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9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第二框内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主要以“为”作为主线贯穿全课内容。设计的层次由“生活中的智慧”——“学哲学”——“用......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9.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3分钟) 刚刚我们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歌词是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这首词不仅给我们艺术上的美感,而实际上也能......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那到底怎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呢,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