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17:2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范文》。

第一篇:2016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范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及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难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归纳、总结)、课堂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以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为切入点,让同学举例说明他们心目当中最赞的中华文化,引出问题:我国的确是一个文化大国,但这能说明我国是一个文化强国吗?带着问题,导入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内容的学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自主学习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和要求? 学生思考、回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两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3、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②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⑤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和要求(1)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表现: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要求(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理解重难点知识】

〖合作探究〗 :

彭丽媛首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亮相,惊艳全球,“彭丽媛Style”更刮起一股旋风。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彭丽媛所穿戴的服装、手袋并非国际知名品牌,而是出自中国本土设计师之手的“国货”,优雅、大方的装扮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带动了国人对国产品牌关注的热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要实现文化强国梦,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七、板书设计: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历史证实的结论

2.走向重振的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必要性)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目标(为什么)

2.必由之路(为什么)

3.关系——路径与目标

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必要性

2.含义及表现 3.如何增强

八、练习

1、(2013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37题)37.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C)A.民族主义

B.集体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和谐文化

2、(2014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35题)下列关于文化的观点,正确的是(D)①凡是市场上流行的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吸收所有的外来文化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5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33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A)

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②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衔接 ③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④与我国必然统一世界文化的方向相一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3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34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最重要的是(A)

A.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B.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C.积极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

D.重新确立传统儒家思想在文化建设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九、作业(看课时作业)

十、教学反思:

1、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思维能力,关注困惑点。

2、依据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问题探究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进行探讨,体现了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思路设计。

3、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力求采用多种教学实现方式,营造良好的互动气氛,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调查、思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体验活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第二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必修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

二、教材分析

第九课主要讲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道路和任务,主体是国家。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究竟该“怎么办”。第八课我们带领学生领略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并学习了面对各种问题、现象时,如何做出选择。第九课开始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3.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给中华文化点个赞”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掌握并区分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2.通过 “2015春晚总导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设计创意和策划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六、教学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七、教学思路

该教学设计立足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采用了“点赞中华文化”的复习导入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讲解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结合学生熟知的素材,如“最强大脑”“感动中国”“爸爸去哪儿”“米歇尔写书法”“春晚”等节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结合教材98页,让学生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 为什么这么设计?小组讨论,请四位“学生导演”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部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回到本框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展示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观点的持有者及其思想,引起学生重视和思考,总结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最后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升华课堂,同时布置课下作业:文化强国微写作。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文化知识,给中华文化点个赞──说说你认为最赞的中华文化是什么?

学生:青花瓷、孔子的儒家学说、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的是“礼义廉耻”、汉字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风筝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衔接过渡

教师:刚才我们找了几位同学给中华文化点了赞,根据同学们的点赞,我们能不能回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不可否认我国是个文化大国,自古至今五千年的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大国是不是等同于文化强国?(PPT)

学生:沉思并持有不同意见,回答者各持己见。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体验对比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3.新知讲授一

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大国还是文化强国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生:打开课本95页预习新授课的内容。

教师:下面哪些可以成为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为什么呢?

图一:米歇尔到师大二附中写书法 图二:最强大脑

图三:爸爸去哪儿 图四:功夫熊猫

图五:来自星星的你 图六:感动中国

图七:习连套餐 图八:2014春节联欢晚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回答,有的选图

一、图八,还有的选图六。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的区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在课本96页跟随老师标记重要的教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4.新知讲授二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图片,阅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和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分析总结出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

教师: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学生:阅读课本97页教学内容,并结合上述图片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五个路径去分析思考。

五个路径:

(1)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党的性质宗旨;

(2)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3)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4)人民群众根本意愿;

(5)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节目,层层递进,分析出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5.新知讲授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选出这组图中你认为最能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符号的那一个。

同学:春晚。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图八,春节晚会那些事儿。

1983年至今,春晚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

同学:朗读PPT

2012年4月,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2014年1月,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升格为“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等同。“春晚”是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节日文化盛宴,是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

教师:2013年除夕夜当晚,全国有202家电视台对春晚进行同步播出,综合计算出全国有7.04亿观众收看了马年春晚。春晚不是“私人订制”、大众订制,它是“国家订制”。央视春晚肩负着对内、对外弘扬中华文化的双重使命;承担着展示中国形象、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请同学们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请说明设计理由。

学生:阅读课本98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讨论方案。

学生甲“林导演”──结合生肖,凸显羊年文化宣传;总结前一年的大众流行文化;传统的相声小品还需要保留;服饰文化要体现中国风;科技创新体现在科技3D的舞台设计,如果能有穿越文化设计理念就更好了。

学生乙“张导演”──主持人可以穿旗袍和唐装。教师:发展中华文化,“春晚总导演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在总体的设计理念中要不忘记文化自觉──觉察、觉醒、觉悟,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认识文化视角)

学生丙“郑导演”──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有创新;面向现代化,面向大众;我们还要加入一些西方元素,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丁“康导演”──每年春晚的最后一个节目都是《难忘今宵》,想请彭丽媛来演唱压轴节目。要有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

教师:“康导演”提到的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说明春晚的设计除了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还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信心、信念、信仰,指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待文化态度)

设计意图:情境体验,探究新知,分享合作,成就设计。

6.倒叙回顾

教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文化强国,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观点: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学生:全盘西化论

教师:大家能猜猜这是谁的观点吗?

学生:小声议论,没人举手回答。教师:展示PPT,胡适。不加评论,继续展示PPT请同学们继续猜猜看。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学生:阅读并等待答案的揭晓

教师:揭晓答案──康有为。请同学们回到课本95页,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这两段文字,得出结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具体做到:

一是要不忘本来。

二是要吸收外来。

三是要着眼将来。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巩固新知,引起重视。

7.升华巩固

师生:齐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师:请同学们就今天的学习感受进行140字左右的微写作,下节课我们进行微分享。设计意图:升华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成长

九、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注重归纳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通过已知引出新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建构新知,运用“假如你是春晚总导演”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形成创新比拼,凸显教学环节中的学生主体作用,设计好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设计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法较为创新,形式比较新颖。根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还需要在内容上丰富完善,从细节上修剪梳理;在课题提问上有所改进,以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掌握能力为主要参照点,不断探索实践,把教师的创新设计、主旨意图、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第三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案

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课型:新授课编写:高二政治互研组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弄清“全盘西化”“文化复古主义”这两种错误观点的实质。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3、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4、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难点)

三、自主学习:(完成新新学案自主导学部分)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本教材95页(大班必做)

探究二:【问题导思】(小班必做)

2013年5月14日的人民网发表《提升文化自觉五种意识不可缺》的文章。该文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提升文化自觉五种意识不可或缺: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向意识。二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意识。三是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意识。四是明敏的批判意识。五是自觉的创造意识。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分别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意识”不可缺?

五、当堂检测:(完成新新学案当堂双基达标)

六、课后巩固:(完成新新学案对应的课时作业)

第四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思想精神旗帜,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事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进步有益成果,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具体体现在党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两手抓、两手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长期艰辛探索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强调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奠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我们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进一步深化了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着力破解文化发展难题,不懈探索文化建设规律,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日益明晰。

有什么样的文化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进步,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新的思想观念涵盖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凝结成了广泛共识。比如,提出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强大动力,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基本目标,在服务大局的同时必须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文化不仅具有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工作、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改革出动力出活力,早改革早受益;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在把握导向、保证方向的同时,要重视市场、占领市场;文化的对外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必须统筹好两种资源、用好两个市场,等等。这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是文化建设长期实践探索的根本结论,冲破了文化建设上的种种思想迷障,初步构建了一整套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

开辟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科学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比如,正确处理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两个效益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繁荣;正确处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确处理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等新型人才的关系,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等等。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对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反映出我们党对文化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化,标志着文化发展的道路日趋成熟。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思想观念实现大飞跃,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大突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复兴之路、成功之路、光明之路。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建设只有在明确方向和道路的前提下,才有健康发展的可能。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特征。我们党强调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在探索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更加凸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不注重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必将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保证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一句话,只有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文化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学发展观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文化发展方针,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着若干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一句话,只有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确立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根本任务。我们要建设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的同时,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热切,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文化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句话,只有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近些年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因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也是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时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不断推动文化发展取得新成就,不断创造文化发展的新辉煌,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进一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一句话,只有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开创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新思路、提升文化发展新境界的开放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坚持它、发展它,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要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理想信念,培育全社会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文化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也源于人民。必须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文化创造潜能,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文化工作者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努力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大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总结推广源于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更好地激发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热情。

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文化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承续民族传统、植根伟大实践、秉持开放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新要求,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活力,使古老的中华文明之树开出新的时代之花,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自觉担当历史责任。思想上的自觉,工作上的主动,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自觉不仅关涉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重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运用高新科技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不断把文化创新的丰硕成果奉献给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谱写文化建设的新篇章。(作者: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第五篇: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教案2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哪些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经济道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化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含义表现、要求? 知识回顾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外因: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全盘西化”论

代表人物:胡适

文化复古主义 代表:康有为(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一)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结论1: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是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为什么这么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结论: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2.马克思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有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含义: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路在何方)(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途径和目标的关系。2.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中国特色和战略

意义:

“相适应”——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之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相衔接”、“相匹配”

论断:

经过近百年的探索,我们已经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视角)党中央三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 :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把握越来越全面,认识越来越深刻,措施越来越得力,文化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2)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历史视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丘吉尔说: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3)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国内视角)

•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

•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4)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国际视角)

“软实力”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它包括价值体系、文化形态、社会制度、国民素质等等。

文化软实力特征:内容上的原创性;对外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内有凝聚力;

表现方式上的亲和力。

“四个决定”———阐述了之所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由。

也就是说: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4.怎样走(拓展)P97专家点评 六个坚持:

既概括了我国文化建设与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又表达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上海世博会是全球性展示国家实力的文化盛会,遍览世博会各个国家展馆,在感受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也明显感觉到各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一流的文化强国展示的是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二流强国借助现代高科技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三流国家大多炫耀的是传统文化符号;四流国家大多贩卖的是旅游产品和各种纪念品。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美中两国文化发展主要数据比较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出“文化自觉”概念的社会学家费孝通

• 费孝通在他80岁生日那天,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概括文化自觉的历程。

• 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由此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定自己的位置。

1、必要性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1)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它是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要求我们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积极借鉴和包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

(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二者关系:

(1)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2)只有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具有坚定的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遵循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坚定地推进文化发展及文化指导下的人类社会能动的发展。(3)因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4、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为什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2)它科学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3)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4)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总结:

1、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这是一条強基固本之路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 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复新的必然选择;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5)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下载2016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自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自觉 辛 鸣 2011年第11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学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奉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1年11月26日 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我们青少年怎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解 1.文化的地位作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 中部分。其作用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国文化发展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

    2018高中政治专题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同步3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1课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全盘西化”或彻底复辟,只有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