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码:1021071 学分: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3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34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先修课程:管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含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执笔人:徐健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运筹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性、实用性课程。本课从组织管理的需要出发,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管理决策。本课程使学生具备根据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组织开发或协助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具备有效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工作支持作用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管理信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三者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和理解相关概念及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的方法;了解几种主要类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特点、类型、结构及相关技术;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支持管理工作以及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3学时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
一、信息化概览
(一)信息化简介
(二)国际国内信息化发展状况
二、信息的概念
(一)数据、知识和信息
(二)信息的分类
(三)信息的性质及管理信息的等级
三、信息的度量
四、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
第二节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系统和信息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
(二)信息系统的概念
二、信息系统的类型
(一)作业信息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
三、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
(三)决策支持系统
(四)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三节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当代管理环境的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
(二)知识经济
二、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
(一)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二)对组织和领导职能的支持
(三)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3学时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定义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一)基于管理任务的结构
(二)基于管理职能的结构
(三)综合的结构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
一、生产过程特征
二、组织规模
三、管理规范化程度
四、组织的系统性
五、信息处理与人
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第四节 MRPII和ERP
第三章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3学时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一、战略规划的作用
二、战略规划内容
三、战略规划组织
第二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
一、信息系统开发阶段
二、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
第三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
(一)BSP法的作用
(二)BSP法工作步骤
(三)U/C矩阵的应用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法)第四节企业流程重组
一、BRP的概念
二、BRP步骤与方法
第五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和方法
一、开发策略
(一)自下而上策略
(二)自上而下策略
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一)结构化方法
(二)原型法
(三)面向对象方法
(四)CASE方法
第四章系统分析
5学时 第一节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
一、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
二、可行性分析的报告
三、详细调查的目的和原则 第二节管理业务调查
一、组织结构调查
二、管理功能调查
三、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一)管理业务流程图
(二)表格分配图 第三节数据流程调查
一、数据流程调查过程中需收集的资料
二、数据流程图
(一)数据流程图符号
(二)数据流程图的层次 第四节数据字典
一、定义数据项
二、定义数据结构
三、定义数据流
四、定义处理逻辑
五、定义数据存储
六、定义外部实体
第五节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一、决策树
二、决策表
三、结构英语表示法 第六节系统化分析
一、分析系统目标
二、分析业务流程
三、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四、分析数据流程
五、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六、数据存储分析
七、数据查询要求分析
八、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九、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第七节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
一、综合计划模型
(一)综合发展模型
(二)资源限制模型
二、生产计划管理模型
三、库存管理模型
四、财务成本管理模型
五、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 第八节系统逻辑方案
一、系统业务流程
二、系统数据流程
三、系统逻辑结构
四、数据资源分布
五、系统管理模型
第五章系统设计
5学时 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代码设计
一、代码的功能
二、代码的设计
三、代码的种类
(一)顺序码
(二)区间码
(三)助忆码
四、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一)算数级数法
(二)几何级数法
(三)质数法
第三节功能结构图设计 第四节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第五节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一、设计依据
(一)系统的吞吐量
(二)系统的响应时间
(三)系统的可靠性
(四)系统的处理方式
(五)地域范围
(六)数据管理方式
二、计算机硬件选择
三、计算机网络的选择
(一)网络拓扑结构
(二)网络的逻辑设计
(三)网络操作系统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五、应用软件的选择 第六节制定设计规范 第七节数据存储设计
一、文件的分类
(一)按文件用途分类
(二)按文件组织方式分类
二、文件组织方式
(一)顺序文件
(二)索引文件
(三)直接存取文件
三、文件设计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一)概念模型
(二)E-R方法
(三)数据模型
(四)关系的规范化
五、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三)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第八节输出设计
一、输出设计的内容
二、输出设计的方法
三、输出报告
四、输出设计示例 第九节输入设计
一、输入设计的原则
二、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
三、输入检验
(一)输入错误的种类
(二)数据出错的校验方法
(三)出错的改正方法
(四)出错表的设计
四、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
五、输入屏幕设计 第十节处理流程图设计
第十一节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 第六章系统实施
3学时 第一节物理系统的实施
一、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二、网络系统的实施 第二节程序设计
一、程序设计目标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一)自顶向下方法
(二)结构化设计方法 第三节软件开发工具
一、套装软件
二、数据库管理
三、统一建模语言
四、可视化编程工具
五、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第四节程序和系统调试
一、程序调试
(一)代码测试
(二)程序功能测试
二、分调
三、总调
四、特殊测试
第五节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
一、系统切换
二、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第七章信息系统的管理
4学时 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一、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任务
三、信息系统项目的组织与计划
(一)项目的组织与协调
(二)项目工作计划的制订
(三)项目进度的控制
(四)用户培训
四、信息系统评价
(一)系统性能指标
(二)经济效益指标
(三)定性效益指标
第二节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一、系统的运行管理
二、系统的维护
(一)日常维护
(二)应急维护
(三)适应性维护
三、系统文档管理 第三节信息系统安全
一、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一)信息系统的脆弱性
(二)恶意软件
(三)内部威胁
(四)软件缺陷
二、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机制
(一)系统控制
(二)风险评估
(三)安全政策
(四)灾难恢复计划和业务连续计划
三、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工具
(一)访问限制
(二)防护软件
(三)无线网络安全
(四)密钥
(五)软件质量保证
第四节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与伦理
一、信息管理部门的任务与建制
(一)信息管理部门的任务
(二)信息管理部门的建制
二、信息主管与信息人员
三、信息系统外包服务
四、信息系统的伦理问题
第八章决策支持系统
4学时 第一节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一、决策和决策过程
(一)情报活动阶段
(二)设计活动阶段
(三)选择活动阶段
(四)实施活动阶段
二、决策问题的类型
(一)结构化决策
(二)非结构化决策
(三)半结构化决策
第二节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与定义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与应用 第三节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结构
二、人机对话子系统
三、数据库子系统
四、模型库子系统
(一)模型库和模型字典
(二)模型库管理系统
五、方法库子系统
第四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一、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概念
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一)智能人机接口
(二)问题处理系统
(三)知识库子系统与推理机
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四、知识库
第五节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概念
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类型
三、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组成
四、谈判支持系统
第九章供应链管理系统
4学时 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一、供应链
二、供应链管理
三、供应链管理方法
四、供应链上的信息集成
第二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的特点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生产协调控制
三、CPFR方法
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优化 第四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特点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方法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
(二)联合库存管理
(三)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
第五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第六节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伙伴选择
一、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的内容和步骤
二、选择合作伙伴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七节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一、客户关系管理
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第八节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支撑技术
一、系统架构
二、商务智能技术
(一)技术体系
(二)开发商务智能系统的困难
三、多代理技术
(一)智能代理
(二)多代理系统概念
四、上机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vfp基础
16学时
(一)VFP初步使用与表的建立
(二)记录操作
(三)表的索引与统计
(四)视图与查询
(五)SQL语句简单表查询
(六)SQL语句多表查询
(七)SQL语句数据定义
(八)程序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
(九)程序循环结构
(十)表单设计
(十一)菜单设计
(十二)报表设计
(十三)标签设计
(十四)项目管理器
二、简单系统开发
10学时
三、用友ERP-U8体验
8学时
(一)系统初始化
(二)基础信息准备
(三)工资系统初始化
(四)工资业务处理
(五)工资数据统计分析
五、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操作部分采用上机方式考核,考试时间120分钟。课程最终成绩由期末笔试成绩、上机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笔试成绩占60%,上机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20%。
六、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4学时,实验34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管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的第三学年下学期,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决策支持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章节内容上注意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等课程内容的衔接与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七、教学参考书: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劳顿(美).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胡凌燕.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精选)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805003
二、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三、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四、教学对象: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商学院管理学系
六、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本课程遵循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思想,从宏观(政府)、中观(企业)和微观(个人)三个 方面,并特别立足于中观企业层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和研究。它的基本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体系,熟悉相关的主要理论,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 思路和具体方法,为日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使学生懂得,任何管理都是一门科学,而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综 合应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内容框架,并由此学会以科学的 眼光和方法研究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务,并能够独立地进 行具体工作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个人发展和政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管理,了解个人发 展、组织发展和政府行为之间协调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
第三节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比较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 第一节 关于人的哲学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变更 第一节 组织程序
第二节 组织系统类型及选择 第三节 组织变化与干预 第四章 职位分类与定编定员 第一节 职位分类的要领与原则 第二节 职位分类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人员任职资格 第四节 定编定员管理 第五章 企业人力规划
第一节 人力规划的内容与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力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企业人员供给与需求的预测与分析 第四节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第六章 人事政策与制度
第一节 人事政策与制度的重要性 第二节 人事政策的类型及选择
第三节 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度原则与具体内容 第七章 人员录用与人事调整
第一节 人员录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节 人员录用的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人事调整的管理功能 第四节 人事调整类型及管理 第八章 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第一节 人员考核的作用
第二节 人员考核内容与考核用表的设计 第三节 人员考核评定方法和效果 第四节 激励理论
第五节 激励方法及其选择 第九章 人员的培训与开发 第一节 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概念 第二节 人员培训与开发体系 第三节 人员培训与开发程序 第十章 劳动报酬与劳动条件管理 第一节 劳动报酬体系的设计
第二节 企业劳动报酬管理体系概述 第三节 劳动时间和劳动安全管理 第四节 劳动卫生和劳动疲劳管理 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与评估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类与评估指标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评估分析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宏观配置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 第三节 就业与失业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国家开发:教育、培训与区域流动 第五节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 个人发展
第一节 个人生命、职业和家庭周期 第二节 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计划 第三节 情商与智商
第四节 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 第十四章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发展的现状与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第二节 跨国公司经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跨国公司经理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配合课堂案例进行教学,组织1~2次综合案例讨论。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 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王云昌编著 《人力资源管理》,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参考书:
赵曙明著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6月 张德著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年2月 冯虹著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十二、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无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6年3月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159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获取、保留、发展和协调等内容展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掌握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业务,为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奠定“管人”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3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总课时数51学时。本课程总学分数:3 学分。本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开设。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人力资源规划 工作分析 员工招聘 筛选与录用
员工培训与开发 职业计划
员工流动管理
授课学时4 4 4 6 4 3 4 6 6
4第九章 绩效考评 第十章 薪酬设计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
合计
51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使学生认识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考核方式是:平时练习(2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目标和任务;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了解美国、日本等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变化;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主要知识点: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难点: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掌握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了解影响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各类因素;掌握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预测方法;了解平衡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知识点: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
难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的方法
第三章工作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工作分析的含义及进行工作分析所需要的信息;工作分析的重要性;掌握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能够编写工作说明书;掌握工作评价的方法。
主要知识点: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划的编写规则。
难点:工作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员工招聘
教学要求:了解员工招聘的目标和原则;熟悉员工招聘工作的一般程序;掌握内部征召和外部征召的利弊;掌握各种征召渠道与方法的优缺点;理解各种征召渠道的适用范围。
主要知识点:员工征召的程序;员工征召的途径。
难点:内部征召的方法
第五章筛选与录用
教学要求:了解筛选的概念、作用与原则;熟悉筛选的程序;初步掌握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等筛选测评技术,并可以对它们进行合理选择和初级运用。
主要知识点:心理测验的种类;面试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评价中心在筛选中的运用
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开发
教学要求: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含义、意义;员工培训的形式、内容与原则;员工培训的类型与方法;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员工职业开发的方法与用途;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价。
主要知识点:员工培训的形式;员工培训的方法;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
难点:培训与职业开发的区别与联系
第七章职业计划
教学要求:理解职业生涯、职业计划、职业计划管理的含义;掌握职业计划的组成要素;了解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掌握个人职业计划的制定方法;掌握不同阶段的企业职业计划管理的内容;了解获得个人职业发展成功的几个理论。
主要知识点:企业的职业管理;职业发展成功的理论
难点:职业计划的含义;个人职业管理与企业职业管理的区别
第八章员工流动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员工流动形式和条件;掌握员工流动管理工作的目标;熟悉员工流动管理的相关理论;学会对员工流动率进行分析;掌握内部流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作用;掌握员工解雇的程序和如何进行解雇面谈;熟悉员工流失的各种原因;掌握员工流动模式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难点:员工流失原因的分析
第九章绩效考评
教学要求:明确绩效考评的含义、必要性及其原则与程序;掌握绩效考评的方法及其优缺点;了解绩效考评面谈的重要作用及其实施步骤;明确实施绩效考评时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主要知识点:绩效考评的方法
难点:实施绩效考评时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薪酬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薪酬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构成;了解薪酬设计的原则、程序;掌握薪酬设计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绩效工资、激励性薪酬以及福利等各薪酬形式的内涵、作用及其设计方法。
主要知识点:薪酬的基本构成;薪酬设计的方法
难点:各类薪酬构成部分的设计
第十一章劳动关系
教学要求:理解劳动关系的内涵;掌握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明确政府、工会、职代会的作用;掌握员工参与的意义、方式和内容;理解集体谈判的意义、原则和内容;掌握劳动合同的意义、特征和种类;掌握劳动合同订立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集体协议的意义、订立与履行的程序;掌握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
主要知识点:劳动合同及其保护、劳动争议的种类及其处理
难点:员工参与和集体谈判
四、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1.1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1.2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目标和任务
1.3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
1.4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
2.1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2.2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2.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2.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2.5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工作分析
3.1工作分析的意义
3.2工作分析的信息与过程
3.3 工作分析的方法
3.4 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划
3.5 工作评价
第四章员工招聘
4.1员工招聘概述
4.2 员工招聘的程序
4.3 员工征召的途径
第五章筛选与录用
5.1筛选概述
5.2 筛选简历
5.3 心理测验
5.4 面试
5.5 评价中心
5.6 人员的录用
第六章员工培训与开发
6.1员工培训与开发概述
6.2 员工培训的形式、内容与原则
6.3 员工培训的类型与方法
6.4 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
第七章职业计划
7.1职业计划概述
7.2 职业计划的组成因素
7.3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7.4 个人职业计划
7.5 企业的职业管理
7.6 职业发展成功的五个理论
第八章员工流动管理
8.1员工流动管理概述
8.2 员工流动管理的理论基础
8.3 员工流入与内部流动
8.4 员工流出
8.5 员工流失
8.6 员工流动的战略性管理
第九章绩效考评
9.1绩效考评概述
9.2 绩效考评的方法
9.3 绩效考评面谈
9.4 绩效考评的问题及防范
第十章薪酬设计
10.1薪酬概述
10.2 工资结构设计
10.3 薪酬调查、定位与分级
10.4 绩效工资
10.5 激励性薪酬
10.6 福利
第十一章劳动关系
11.1 劳动关系概述
11.2 政府、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
11.3 员工参与和集体谈判
11.4 劳动合同与集体协议
11.5 劳动争议处理
五、课程教材
教科书: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
[1] 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加里 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李晓文等.《现代心理学》.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彭剑锋、付亚和、许玉林等.《现代管理制度、程序、方法范例全集》之劳动人事管理实务卷、工资管理卷、招聘与培训卷、考核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期刊与网络资源:
[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 人力资源 [3] 栖息谷:[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六、其他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工商管理本科各专业。同时也适用于专科专业,但在教学内容难度和深度方面作适当调整。不宜用于其他专业。本大纲随财政理论的发展作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
本大纲制定者: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
第四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本课程学习时间为45学时。共分为九个单元完成,第一、第二和第九单元为3学时,其余第三、四、五、六、七和八单元为6学时。各单元学时分配和主要学习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概念(3学时)
课前案例讨论: HR在IBM战略执行中的角色
第二单元: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3学时)
课前案例讨论: 蒙牛:人人都是老板
第三单元:战略人力资源规划(6学时)
课前案例讨论: 新联想的人才新战略
课前案例讨论: 飞利浦的聘人之道
第五单元:战略人力资源选拔(6学时)
课前案例讨论: GE公司“机舱面试”选择接班人
课前案例讨论: 可口可乐子公司的绩效管理
第七单元:战略人力资源薪酬福利(6学时)
课前案例讨论: 宝洁:“在家上班”的新福利
第八单元:战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6学时)
课前案例讨论: 培养下属领导力
第九单元:战略人力资源员工关系(3学时)
课前案例讨论: 北京首起无固定期限合同案判决
第五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英文名称:Strateg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二、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36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人事测评技术等
后续课程: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等
四、课程教学的目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测评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介绍组织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等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的各个业务板块(选拔、绩效管理、薪酬、培训)对组织实现战略的影响和作用,运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分析组织中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36学时。
1.战略管理概论(4学时)
知识点:组织战略的基本概念;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战略的内容;战略管理简介;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联系;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方法。
重点:新时代组织面临的挑战;组织战略的制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难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2.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6学时)
知识点:服务于组织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的影响因素;组织内外部环境分析;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基本程序;人力资源战略的评估。
重点: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关系;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内外环境分析。
1难点: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
3.工作分析与胜任素质系统(4学时)
知识点:什么是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程序;职位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分析数据的搜集方法;工作分析的新趋势与胜任特质系统;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重点:工作分析的程序;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难点:关键事件访谈法;工作分析数据的搜集方法。
4.人员选拔与组织战略(6学时)
知识点:选拔的基本问题;选拔的程序;人员选拔的理论依据;选拔方法和工具的组合;评价中心技术(面试、纸笔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测验)在选拔中的应用;基于胜任特征系统的选拔;战略人员选拔。
重点:评价中心技术;基于胜任特征系统的选拔。
难点:战略人员选拔。
5.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6学时)
知识点:战略绩效管理的理念;绩效管理的作用;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收集与战略相关的信息;绩效管理团队的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绩效管理;指标系统的选择与标准的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的关系;绩效管理实务分析。
重点: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与战略管理。
难点:建立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
6.人员的培训与发展(6学时)
知识点:什么是人员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在HRM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模型;企业培训开发系统的构建;培训效果评估的程序与方法;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设计;传统的培训方法与新培训技术;管理人员与管理培训;基于管理者胜任能力的管理培训;企业接班人计划。
重点:人力资源培训系统模型;培训效果评估的程序与方法;基于管理者胜任能
力的管理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发展。
难点:企业培训开发系统的构建;员工发展。
7.人力资源外包与战略(4学时)
知识点:什么是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外包内容的选择;人力资源外包方式的选择;外包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人力资源外包与组织战略。
重点:人力资源外包与组织战略;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趋势。
难点:外包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第9版)》,Robert Mathis,John Jackson著.赵曙明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1.《人力资源管理》(美)加里 德斯勒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战略薪酬》 [美] Joseph J.Martocchio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1)
3.《绩效管理》.付永和、许玉林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薪酬管理》(第6版)[美] T.Milkovich著,董克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
5.《心理测量与人才选拔》 车宏生 著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
6.《实用人才素质与能力测评》北京斯坦威管理咨询公司编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7.张岩松,李健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精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执 笔 人:林绚晖
审 核 人:何少颖
编写时间:2007年0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