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案
创作者:卢香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教学重点
重点: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正确认读几时几分,需要弄清以下几点:①时针,②分针,③大格数,④小格数,⑤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⑥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
2、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
3、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抽象概括能力。
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⑷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①动画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法
1、图示法
2、引导法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
2、抽象概括
3、动手操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特别是大风车等,是孩子们的节目,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本课撷取学生感兴趣之最——看动画片,与看时间巧妙结合,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什么时间播放?(出示钟面)会认读吗?
3、揭题。师:要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教师顺势而下,追问播放时间,直奔主题。继而出示此动画片播放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尝试认读,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引入了新课。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时针、分针。②数:12个数。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行对照、修正)【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修改。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而学生一纸在手,上面的大格数与小格数写得清清楚楚,老师又同意没记住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有了这样的凭借和支撑,学生参与兴趣浓,效果甚佳。
3、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4、体验1分钟。(听古人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的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看时间的好办法。在本课1分钟的故事里,学生既了解了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又随着音乐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1、回顾旧知。
①整时怎样认读?(图片:早读课,钟面:8时)②几时半怎样认读?(图片:老师上班,钟面:7时半)
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郭北镇中心校 张红
(授课时间2012.03.3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认识时间》,81页例
1、练习十五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面,在已认识整时、几时半的基础上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知道“1时=60分”,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教学难点: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 “报数接力”的游戏。大家会报数吗?老师知道大家100以内的数数得非常不错,不过今天要增加点难度,要5个5个的报,可以吗?看谁的声音最响亮了。
二、导入新课:
1、看老师给大家带了什么?(钟表模型)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认识时间,每天我们都离不开时间。)
2、出示3时、9时半,让同学认。(上学期我们学习整时,半时,你们会读吗?)
3、(出示81页主题图)这个时间,你认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三、自主探究:
1、基础知识回顾
上学期我们已经去钟表王国里走一遭了,谁能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大家对钟面已经有这么多的了解了,请看大屏幕,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钟面上还藏有什么小秘密呢?请看,你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很多小格)
再请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呢?(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是不是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呢?
(课件出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现在我们对钟面又多了一些了解了。
2、认识时
(1)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现在我们先请出时针,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课件演示从12走到1)
(2)同样时针从1走到2也是1时。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几大格就是几时。(板书:时针
一大格
1小时)
3、认识分
(1)我们请时针休息一下,让分针也来走一走,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 走到刻度1,走了多少分?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从12走到2,走了几大格?走了几分? 走到3 呢?走到
4、走到5呢?你能说出每个大格对应的小格数吗?
(2)请打开课本81页,把第一幅图空白处填完整。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填完后请和大屏幕对照一下。(课件)
(3)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
(4)下面,看谁的反应最快了。老师拨分针,大家报它对应的小格数。
(5)下面就请同桌两个,一个同学拨,另一个同学说。
4、认识1时=60分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时针、分针的一些秘密。在钟表里还有个小秘密,谁观察地仔细,谁就能发现。
(2)课件演示从12到1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板书:1时)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板书:60分)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这说明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完成板书:1时=60分)
小结: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同时我们还知道1小时=60分。
5、认识几时几分
(1)发现了这么多小秘密后,再来看看这个时间(主题图)你认识了吗?怎么知道的?(板书8时15分、8:15)
(2)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大家认识吗?(黑板上出示:9:05)请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师强调:如果分钟数不到10,也就是比10小的,要在分钟数前面加“0”。)
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介绍中,老师也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就是: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分呢?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过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3)大家会认了吗?真的假的,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老师拨钟面,大家写时刻。(一男一女板书)
(4)大家想不想动手拨一拨?下面老师说时刻,大家拨。(9:
35、3:10)
四、巩固联系,学会应用
1.练习十五的第1题。
看来大家学得不错,有个小朋友叫小芳,学会认识时间以后,给自己的安排了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她什么时候干什么吗?(课件出示四幅图,学生回答她的作息时间)
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打开课本83页第一题,把小芳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写好后请和大屏幕对照一下。
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2.夺五星。
五、看课本谈收获。
1、时间滴答滴答过得真快,40分钟就要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你都学会了什么?
现在我们该下课了,那你知道现在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珍惜每一分钟,让生命更有价值。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球是圆形的,易滚动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球 会滚动
圆柱 会滚动 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 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用你认识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学反思: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精品教学设计
2.认识图形拼组图形教学设计
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4.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教学反思
5.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6.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
7.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的个人教学反思
8.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9.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2、说一说:
同学们的桌面上也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同学们快速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像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汇报:平平的、滑滑的。老师想把摸到的这个面留到纸上,你们想不想把自己摸到的面留到纸上呢?(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这个面留到纸上呢? 指名汇报: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描„„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3、做一做: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好办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留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师:观察学生的作品。)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得到这个面的?你是从哪个物体上得到这个面的?
指名汇报。
生1:我是用印泥印得到这个面的,我是从长方体上得到这个面的。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得到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
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我是用铅笔描得到这个面的,我是从正方体上得到这个面的。大家看他得到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正方形),生3:我是用铅笔描得到这个面的,我是从三棱柱上得到这个面的。大家看他得到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三角形),生4:我是用印泥印得到这个面的,我是从圆柱上得到这个面的。大家看他得到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圆),4、揭示课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认一认:
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请同学们打开书36页,看一看上面的图,自己读一读这些图形的名字。谁能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我们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上分别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他们都长什么样呢?跟同桌说一说。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三、分一分,连一连:
下面我就代表这些新朋友来考考大家,是不是清楚的记住了他们的模样。请同学们打开书36页,完成分一分,连一连。独立完成后汇报。汇报时随机提问:为什么这三个图形都是三角形?
四、联系生活:
我们从简单的物体上就找到了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我家圆桌的面是圆形的„„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练一练中的问题。
五、巩固练习
题1: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
题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独立涂一涂。题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题4:先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题5:先让学生独立数,汇报时问:你是怎么数的?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时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图形的影子,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点是,学生到展台上进行展示的时候,由于个子小,书放的位置不正,导致有的题没展示出来,我没能及时调整;第二点是,以后应加强小组间的有效合作学习。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能认识钟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
(3).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
2.学情分析
教材84页设计了一副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自己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会很自然的去感受那是早上七时。教材第84页下半部分,将钟面和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2.知道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评价任务
1.会通过钟表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会说出分针、时针。
2.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学生了解钟表与生活密切相连会认读整时。
资源与建议
1.《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线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2.本节课流程:谜语导入 认识钟表 练习拨钟 课堂总结3.本节课重点:正确读写闹钟上的整时。
本节课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4.课前准备: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1.认识闹钟。
2.谈谈闹钟的作用。
通过听钟表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钟表
环节二
教学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教师:你看它的分针都指向几?都朝上指着几?生:12整理归纳: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动手操作
(1)生说时间,师在钟面上拨时刻
(2)师说时间,生在学具钟面上拨(2时、6时、12时)
(3)对比6时和12时,你有什么发现?
1.认识钟面。
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钟表,知道怎样看表,怎样读时间
环节三
巩固练习1、找朋友:看桌面连线
2、猜一猜,小明几时在看电视,拨出一个时间
3、过1时是几时,教材94页第3题
4、同样是10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做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教师:今天有小闹钟相伴,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谈谈收获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1、钟面上:(1)时针和分针
(2)12个大格
(3)12个数
2、整时整点:7:00 8:00 2:003、记录时间的方法:(1)普通计时法:7时 8时 2时
(2)电子计时法:7:00 8:00 2:00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2.《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3.《认识时间》数学说课稿
4.数学《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5.《认识时间》精彩教学设计
6.蒙式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7.二上数学认识时间课件
8.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9.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