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时间:2019-05-12 17:0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2016-05-25 11:57:19 作者:7天论文网 【大 中 小】 浏览:8次 评论:0条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已经被学者们重视并进行研究,禁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由于地域差异,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忌讳的语言、动作、行为、习惯等。对外汉语的教授对象以母语为英语的西方留学生居多,因此了解汉英禁忌文化的差异,对于顺利完成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禁忌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最初起源于人们对于未知力量的恐惧,以及人类在不断与大自然抗争过程中所取得的有限经验。不同文化背景发展下的不同民族,禁忌文化也各不相同,它体现的是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风俗习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语言禁忌与非语言禁忌。

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禁忌在日常交际中,语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禁忌语更是组成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出于某种原因,有些词语人们在交际中会尽可能的避免直接说出口,这些词语说出口或使人尴尬、或词语本身被认为是危险的、消极的、不祥的等等。下面我们列举几种日常接触较多的语言禁忌。

(一)称谓禁忌在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帝王、官员、圣人、师长等名字是需要避讳的,由此而延伸的对于上级、老师、长辈等也要避免直呼其名,更不可唤其乳名、外号等。这些称呼上的禁忌自古延伸2000 余年,直至辛亥革命之后,制度上的避讳虽被瓦解,但根深蒂固的遗俗却大多数都被沿用至今。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直呼长辈、老师或者领导的名讳,会被视为缺乏教养和没有礼貌。给孩子起名字时,父母也会避讳和长辈同字、同名、甚至谐音。中国人讲究尊祖敬宗,亲属之间的称呼也名目繁多、相当复杂,称呼即代表了错综复杂的宗族、血亲和辈分。如: 哥哥、姐姐、弟弟、侄儿、孙子、外公、叔叔、姨妈、堂兄等。在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无论年龄、资历、地位、阶层的差异,都可直呼其名。即便是对于长辈、老师也可直呼其名,而不必称“您”。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留学生询问老师问题直呼“你”也是其文化差异所致,而不是不敬重师长的行为。起名方面西方人也没有中国人的禁忌,他们甚至刻意给孩子起与某位长辈相同的名字来以示对这位长辈的尊敬。与纷繁复杂的汉语称谓不同,英语中称呼已经忽略了姻亲、血亲、长幼等关系,显得非常简单。例如,平辈中不论长幼,哥、弟都是brother、各种姻亲关系常用加in -law 表示,堂表也不细分,更不分长幼性别,只用cousin 即可。

(二)灾病禁忌中西方都会把一些预示灾难的词语作为禁忌语,比如死亡、疾病、灾害等。尤其是中国人,对于“死亡”是格外的忌讳和恐惧,在日常交际中,为避免提及“死”字,人们经常找其他词语来代替,这些词已然在特定的人群中约定俗成,闻着都会心领神会。例如,在古代,帝王的死亡称“崩”、诸侯则为“薨”、大夫为“卒”、士称“不禄”,只有庶人才称“死”。随着社会的变迁,寻常百姓们早已不用这些词语了,而以“归天”“走了”“没了”“老了”“不在了”等词语替代;为国家民族、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则有一些特定的词语:“光荣”“就义”“牺牲”“殉职”“捐躯”等;对于一些国家领导人或者某领域的学究们,习惯用“与世长辞”“谢世”等;修佛之人称“坐化”“圆寂”“涅槃”“归寂”“转世”“迁化”“灭安”“归真”等;对于厌恶憎恨的恶人则用“蹬腿儿”“完蛋”“见阎王”等。由此可见,中国人喜欢言生不言死,所以根据地位、职业、身份等不同,演变出很多关于“死亡”委婉的叫法。中国人对于疾病常常也不愿直言,而用“身体欠安”“感觉不太好”等说法替代。

英美国家对于关于死亡和疾病的词语同样也有所忌讳,但没有中国的如此繁多,一般也不拘泥于身份、地位和职业等。常用替代死亡的词语有:“pass away”“go to heaven”“join the great majority”“fall asleep”“answer the finalcall”“throw up the cards”“be with God”“be at rest”。英语国家的人也同样不愿直接提及疾病,尤其是难以治愈的重病,例如: 最忌讳的癌症,不直接说cancer,而用“terminal illness”“long disease”“big C”。日常问候疾病也是迂回地使用“Are you feeling fine?”而不直接问“Are you ill?”。

(三)神灵禁忌神灵往往被赋予无所不能的超凡能力,创造并主宰天地万物,所以无论在中国还是英美等讲英语的国家,神灵都是被敬畏的。中国人信仰“多神”,不同的习俗和节日都存在着五花八门的神灵,如“财神”、“门神”、“水神”等。早在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 年至5000 年),人们就认为自然界的各路神明各司其职,分别管理、统治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所以为了祈福和躲避灾难,逢年过节老百姓喜欢供奉神明,一般为了不亵渎神灵,人们把买回来供奉的神像等尊为“请”。也不直接提及神明的名字,一般统称为“菩萨”。生活中,人们紧张恐惧时口中常常念叨的“菩萨保佑”也是对各路神仙的总称,一般不特指某位菩萨。

英美等西方国家多信奉的是基督教,上帝的名字便是一大禁忌,不能随便提及和滥用,否则便有亵渎冒犯之意。

日常很少听到“Jesus Christ(基督)”、“Jehovah(耶和华)”、“God(上帝)”、“Holy Mary(圣玛丽)”,多听到的替代词有:“He”“Father”“golly”“gosh”“for goodness sake”等。

(四)动物禁忌有关动物方便的禁忌语,东西方差异就比较大了。例如,在中国,我们总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是祥兽、神物,在汉语中,“龙”总是和吉祥、富贵、大气等相关联,唐朝以后还称皇上为真龙天子,专用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来表示尊贵身份;而在西方,龙被认为是怪物,经常象征着邪恶。龙在西方文化中已经是一个固定的贬义词,如“old dragon”意思是魔鬼。

另一个最常见的明显有差异的是狗,在中国,狗这个词往往都带有侮辱色彩,含有残忍、凶恶、背叛的意思。汉语中存在很多关于狗的贬义词,如: “狐朋狗友”、“狼心狗肺”、“鸡飞狗跳”、“丧家之犬”、“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等。在西方,狗被认为是人类最为忠诚的朋友,他们坚决反对猎杀狗,以狗肉为食。在英语中,大多数与狗有关的词也是含有褒义的,例如: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He works like a dog(他工作十分卖力)”、“alucky dog(幸运儿)”等。

二、具有代表性的非语言禁忌除了以上列举的一些较为典型的语言禁忌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行为或者身体语言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在中国很多正常、得体的肢体语言,在西方人眼里很有可能就成为禁忌,反之亦然。

(一)手势禁忌在非语言交际中,手势作为最常用的肢体语言,一直被视为最为生动细腻的体态语之一。对于手势的运用和理解,中西方既有相同也有差异。例如我们都用挥手表示告别、握手表示友好、摊手表示无奈等。在日常交际中,为了避免冲突,我们更应该了解手势的差异性。在中国,跟人交谈中,如果用手指指着对方被认为是极其无礼的行为;而在美国,交谈中指向对方,只是表示说话者想强调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中国人在交谈中下意识的摸一下鼻子属于很正常的一个动作,而美国人往往会认为这个动作表示说谎或者隐藏一些不好的想法。中国人表示自己,习惯用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而英语国家的人习惯用拇指或食指指向自己的胸部来表示自己。

(二)目光禁忌目光交流的表意功能在非语言交际中无可取代,我们常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传达着微妙细腻的情感。汉语中的“暗送秋波”、“眉目传情”等词正说明了其在肢体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得当的目光交流能在交际过程中帮助消除语言障碍,目光停留的位置,时间长短等因中西文化差异,其意义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不喜欢在交谈中直勾勾盯着对方,认为直视对方咄咄逼人,非常不礼貌,中国人更习惯目光的瞬间接触后低垂,以示对对方的尊重。特别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时,目光应该略微低垂。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男子直直地盯着女子看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女子盯着男子会被认为轻浮。西方人却大不相同,人们交谈时喜欢直视对方,回避目光反而代表心不在焉、缺乏诚意。英语中有句谚语“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not look you in the eyes”,意思是不要相信那些不敢直视你的人。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因为不了解对方文化中对于目光交流表达和内涵,而发生误会。

(三)表情禁忌在非语言交际中,面部表情往往更能表现一个人的内在情绪。无论中西方,笑都表示高兴,并传达友好和善意。

但中国人的笑往往又延伸出了很多意思,表示谦虚的、表示无所谓的、表示赞赏的、表示包容的等。所以很多时候,英语国家的人很难读懂中国人“掩而不露”的表情。中国年轻女性办错事儿或说错话会下意识的吐舌头,中国人对这种表示抱歉和后悔的小表情习以为常,而西方人对于这种表情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视为蔑视。在中国,内向文静的姑娘喜欢捂嘴笑,大家觉得可爱含蓄。同样的表情西方人却认为是暗自嘲笑。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忽略这些小细节,很容易引起误会和交际障碍。(四)距离禁忌交际中的空间距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因为地域、文化、环境、个性、行业等因素对其都有影响。这里只简单提及中西方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较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非常注重隐私,比如: 欧美人习惯自己拿公文包、手提箱等;无论取款、坐公交,欧美人会习惯性的整齐站好一排或一列,并保持一定距离。而在中国,“隐私”这个概念常常显得毫无存在感,很多人经常过分热情的要帮别人拿公文包和行李,而银行的一米线经常是形同虚设,上公交和电梯更是扎堆儿,毫无空间距离感。

三、结语禁忌语是语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禁忌语的出现和差异是文化差异、宗教信仰、思维差异、宗教礼法等共同的结果,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大部分对于中国文化是知之甚少的,对外汉语教师显然不能只是掌握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知识点,还要了解中西方语言禁忌的内容并避免其引起的交流障碍,减少交际失误和文化冲突。以免引起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偏见和失望,从而产生学习汉语的抵触心理。

对外汉语教师有责任帮助留学生消除思维定势,引导留学生透过禁忌问题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留学生理解中国文化所导致的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等。同时,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教授者的文化禁忌也要采取客观、公正、兼容、理解的态度,才能在教授语言、传播文化的交际中事半功倍、游刃有余。参考文献: [1]李君富.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D].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2007.

[2]吕洁. 从交际文化看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1). [3]张春辉. 从英汉语言禁忌看中西文化差异[J]. 邵阳学院学报,2004(2). [4]徐佳丽.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J]. 安徽文学,2010(7): 255-257. [5]许爱兵. 从汉英禁忌语透视中西文化的异同[J]. 今日南国,2009(11). [6]杨云.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与文化教学[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6). [7]郑甜甜.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透视汉英禁忌语[J]. 科技信息,2008(10). [8]Thody Philip.D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Forbidden[M].NewYork: St.Martin's Press,2003.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禁忌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禁忌问题

李松梅,黑河市(中国)

摘要 :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由于各国人民所忌讳的行为和词汇不同,导致误解和令人尴尬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禁忌,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正常的开展。多学习其它

国家的文化礼俗,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成功的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 : 语言禁忌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学汉语热潮。这种热潮不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更是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提供一个语言交际的工具。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与中华民族不尽相同。于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国或地区都有各自的忌讳,因此产生了同样的行为、同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一些国家或地区被视为忌讳,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却被视为正常现象的情形。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果因为我们对留学生国家的文化习俗,特别是言语上的禁忌了解甚少,说了不合适的话语,从而导致文化碰撞,就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各国言语上的禁忌充分重视。

一、禁忌

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指的是犯忌讳的话或行为。它的产生,一般认为是先民们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低下,无法抵御灾害和疾病,却又不能正确认识其原因,便根据自己的心理解释和某些实际经验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这种意识和行为一旦被群体所认同,便会对群体成员的言行起制约作用。在民间,禁忌又称为“忌讳”。禁忌可分为语言禁忌和非语言禁忌,各国的文化传统使其语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禁忌。语言禁忌是指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某些字、词语、句子不能说或不许随便说。这些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应慎重对待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语言中的禁忌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禁忌、涉及个人的禁忌话题、涉及宗教神灵的禁忌语以及涉及用动物表达的辱骂性词语.这些禁忌语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语境因素、心理因素、民族文化因素等等,其中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主要原因.二、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语言禁忌问题

语言禁忌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中西方语言中大量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言语禁忌是与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言语禁忌及其文化因素的对比分析和探讨,可以了解隐藏其中的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及社会习俗,避免失误。

1、话题禁忌

西方人注重个体、个性和个人隐私,谈隐私是西方人最大的禁忌。话题忌讳较多,比如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工作、住所、经历、宗教信仰、选举等私事都是不允许别人打探的,否则就会被视为在侵犯他们的私人空间。空间距离上也很在意。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人直言不讳的事,比如,在中国谈谈月收入是常有的事。所以西方人到了中国,对中国人问他“去哪儿啊”、“昨天都干了些什么啊”等问题感到很奇怪。由此可见,禁忌有非常明显的文化、民族及地域特征,它甚至还受到个人的心理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多了解这些现象避免教学中及与留学生交流的时候的一些不必要的尴尬。

2、政治、历史等相关问题

政治是非常敏感的话题。现在多数留学生来自欧美、日本、韩国,他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与我们有很大差异,而且彼此的国家之间总难免会有摩擦,加之同有些国家还存在着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尽量回避这些话题,不要谈政治问题,历史等相关问题,免得激起留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忌说“死”和 “性”

“死”是全人类共同的归宿,对于死者和生者来说,死亡都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是残酷的,是人们恐惧和忌讳的话题,所有国家的人都忌说“死”因此在交际中不要轻易出现死这一字眼,必须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往往采用较模糊的概念来表达,用委婉语使死亡的色彩更淡一点。如:汉语中用逝世、仙游、走了、驾鹤西归等词。再如,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这也是西方人弄不明白的“红白喜事”的由来。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等方面,表达了人们一种良好的愿望,要去天堂。

“性”是人们忌讳的话题。人们对自己的器官和自己的生理行为,都持避讳的态度,特别是对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词语东方民族都不会轻易提及这个问题。很开放的西方人也是讳言跟“性”相关的问题的,经常使用委婉语。

这些共同忌讳的话题在涉及到时,可以作为知识作以简单的介绍,免得为沟通带来不便。

4、忌谈宗教信仰和神灵

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且很多人有宗教信仰。这也是人们普遍不谈的话题。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这类话题在语言上要掌握好分寸。

5、赞美与自谦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 中国人提倡谦虚,如: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通常会说:“您贵姓?”;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在得到别人夸奖时,常说“不敢当”、“ 过奖”。西方国家,历来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对事情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会特意的贬低自己,抬高他人。得到别人的赞美时,从来不掩饰自己喜悦,总是用“Thank you”来应对。

有一则笑话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哪里,哪里。外国人:鼻子、眼睛和嘴。这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而这种谦逊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教师应该多了解这些差异,并在教学中逐步把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把握这些文化差异,不能任留学生其用母语的思维去理解、判定汉语的语境。

6、数字的好恶

数字的好恶,各个民族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比较喜欢双数,像6、8和10,因为8与“发”谐音,还有“六六顺”的说法,“十”则有完美的意思;4和死谐音,就比较讨厌了。由于《圣经》中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西方人忌讳“十三”,甚至星期五和每月的13日也被忌讳,认为这些数字包含着凶险。却对“三”和“七”很喜欢,认为这两个数字吉利。数字虽是小问题,但却影响着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与数字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有所考虑,避免误解。

7、“老”在中西方的差异

在不同文化的国家,人们对老的表达也不同。在中国,老人是受人尊敬,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国人的美德,老是阅历深,成熟之意,所以中国的老年人并不会因为别人直接称呼他们“老人家”而生气,反而认为在他们的姓氏后面加个“老”字是对他们的恭敬,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而在西方国家,不像中国文化有“敬老”的习俗。在竞争激烈的西方社会,他

2们意识中的老就是不中用的意思,失去了跟别人竞争的能力,被社会所淘汰。为此,西方人忌讳言年老。那是对人家的一种冒犯或者轻视,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表现。在我们对外汉语的课堂上,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歧义的产生。

8、劝告和建议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议和劝告,以示关心和爱护。但中西方人在提劝告和建议的方式上却有很大区别。

中国人向朋友提建议和劝告的时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应该”、“不应该”,“要”、“不要”这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西方人在向亲朋好友提劝告和建议的时候,措词非常婉转,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不会使用像我们那样的命令语气。否则,会被认为不够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讲课时对这类词语的应用要把握好尺寸,以免引起误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

9、其他

在中国人看来猫头鹰是邪恶的化身,俗话说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预示着凶多吉少,英文化的人喜欢佩戴猫头鹰图像的徽章,因为在英文化中猫头鹰是聪明的象征;中国人在给人指方向时,习惯于用食指指点。在英语文化中,这是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用手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在中国人看来既无什么含义,也无伤大雅。美国人却将这一动作视为隐匿不好的想法或谎言的手势,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绝对方的看法。这些差异时不时地发生着文化碰撞,尤其是言语上的,要多加注意,否则很有可能会产生误解、甚至敌意,对教学极其不利。

三、后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间的联系加强,跨文化交际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我们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能够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在这样的交际中,语言固然是个问题,如果双方对彼此文化不了解,对不同语言的禁忌范畴、语用的不同不了解,都会为沟通带来不便,严重的甚至引起冲突。要避免教学过程中犯常识性错误,平时就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多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礼俗,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这也是我们“避免禁忌”的最根本的方法

参考文献: 潘文国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庄和诚禁忌词语纵横谈.现代汉语.1993(3)

董松涛文化休克与英语教学[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刘小平.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因素[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语言禁忌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语言禁忌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与中华民族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所以,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师在与留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而彼此又莫名其妙。产生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我们对留学生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甚少,特别是言语上的禁忌,于是说了不合适的话语,从而导致文化碰撞,影响到教学效果。这个问题每个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注意。

提及别人所禁忌的事是不对的,我们就应该想办法避免。通常情况下,有这样两种方法。

1、改词

改词是很常用的方法,即用其它词来表示同一个意思。比如英语中说一个人长得难看,通常不用ugly,而换用plain。说人长得胖,定然遭白眼,所以不用fat而改用plump、chubby等。还有说“扒手”用light-fingered gentleman,“同性恋”用queer或者gay,“妓女”用lady of the town,“色情书籍”用adult books,“黑人”用Afro-American等等。这些就是用改词的方法,将刺耳的词换去。

2、适当的谎言

我们说做人要真诚,但真诚是需要环境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真话的。正如鲁迅讲过的一个小故事:某人去一朋友家看朋友刚出生的孩子,他说了一句真话,结果被朋友赶了出来,这句话是“这孩子将来要死的”。就是这样一句真话,可没人爱听。同样,我们平常对一个汉语说的不怎么流利的留学生,总是说“你的汉语说得很好”。还有“You look very beautiful”、“How young you look”都是大家爱听的话,尽管他(她)可能不是如此。一定的谎言有助于我们平衡人际关系,避免禁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言语禁忌问题,可以说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正常开展。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多学习其它国家的文化礼俗,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特魅力,是非常需要的。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条件。

汉语教学:发挥汉字联想记忆法的作用

认汉字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一个关键所在。汉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汉语教学的整体效果。

汉字联想记忆其实不只是简单的字形联想记忆,而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法:

一、字义联想。通过联想字形中各部分所代表的意义,记忆该字的整体意义。比如“安”就是“家中有女人”,有了女人就会“安全”、“安心”;“裕”就是“穿的、吃的有很多”。

二、字源联想。通过汉字的来源及演变的历史来记忆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例如“人”、“山”、“水”、“日”等古代象形字,就可以先利用甲骨文中的字形,让学生猜测字义。然后再逐一写出它们的演变形式,学生会感受到古老汉字文化的魅力。这种方法对记忆字形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字形联想。根据现代汉字字形像什么或者接近什么,从而进行记忆或者比较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很多西方国家的学生记忆汉字的竹字头,就当作两个K。另外就是通过形近字的联想,比如学了“天”就联想到和“大”、“人”、“太”等字的区别,这样不断通过形近字比较,提高其认知汉字的能力。

四、词汇联想。通过由单字构成的词语,而联想到这个字的写法。比如学习“先生”的时候,学生会联想到“学生”、“医生”,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生”,这样,“生”这个字再一次刺激大脑反应,从而加深印象。

五、字音联想。通过和同音字、音近字的比较来记忆生字。例如看到“哪”想起“那”,一方面字形相近,另一方面字音也相似,这样有意识地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意识地运用两个汉字,就会弄清它们的差别。

总之,在海外中文教学中,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条件下,发挥学生的自主联想记忆、特长记忆汉字,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来源:儒森汉语文化交流中心

我在菲律宾教汉语

作为汉语教学志愿者我踏上了菲律宾的土地,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一切都需要熟悉和适应,包括自己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实践。

虽然学生的汉语学习环境不够理想,但菲律宾有良好的媒体条件:这里有像《世界日报》的当地华文报纸,还有汉语教学志愿者办的《汉语学习报》;有线电视可以接收到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香港凤凰卫视,一些地方卫视及台湾的一些电视节目。汉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实用性的语言环境。对于菲华社会广泛通行的闽南话,可以采取分情况对待的办法,把学生的闽南话学习重心转为家庭习得为主,华校的汉语课堂则应力求以普通话教授为主,因为毕竟普通话通行面广,而且有利于汉字学习。

在课堂教学上,严格把握精讲多练原则:首先变华校生员这一劣势为优势,即小班教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汉语练习;其次,因为学生上汉语课的时间通常是在上满了三四个小时的英文课的下午,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丰富课程内容,结合这里学生韵律感强的特点,多从音乐、朗诵、肢体活动等方面入手,寓教于乐。最后,尤其在低年级学生班上,讲解汉语时一些不会引起误用的词或句子可以直接用英文翻译,这样学生更易掌握。

另外,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也是有效进行华文教育的关键。汉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从形象感官层面上诱导学生对汉语兴趣,如中国的水墨动画,贴近学生年龄的中国儿童歌曲等。欠缺多媒体条件的,教师可从生活中利用实物,如中国菜,中国茶等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开始。

在汉语教育的实践过程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汉语教师用奉献的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研究出适合这个地区客观情况的解决方法。汉语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伟大事业。

来源:儒森汉语文化交流中心 youki老师

我在泰国教汉语的体会

来源:儒森文化交流中心

以下是我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对学生乐观、友好。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年纪还小,爱玩。这是孩子的天性。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大呼小叫,要耐心向其讲解;更不能垂头丧气,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心理,懈怠教学。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课下和学生做游戏,关心、爱护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这样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又可以学到许多泰国风俗习惯。

二、适当学习一写泰语。

上汉语课时,适当讲几句泰语,学生会感到老师很有才气,对他们的语言很尊重,这样就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中秋节时,我用泰文写出了“中秋节”和“月饼”这两个单词,学生个个鼓掌称赞,学习兴致高涨。其实,这两个词的泰文书写,我是上课前才请教的泰籍老师。

三、找出中、泰文化的相似点。

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和“九皇圣会齐斋节”吃斋是中泰文化中都有的。这样当节日到来时,拿出来给学生一讲,学生立马就明白了,省时又省力。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循循善诱,积极引导。

在教学中,汉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注意观察各个学生,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五、赏罚严明。对于上课注意听讲、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对于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惩罚。

如我在教学中,对书写好的学生,在其本子上画一个笑脸,而在书写差的学生的本子上画哭脸。又如,对于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我在全班公开表扬。对绘画画的漂亮的学生,在班里粘贴他们的作品,并为其拍照。

六、绘画教学中渗入中国文化因素。

我在学校的绘画课上,让学生画哪吒、黑猫警长、孙悟空、葫芦娃以及奥运福娃,这样既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七、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1.图片教学。2.实物教学。

3视听教学。视听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典音乐及流行音乐、舞蹈的教授、中国武术的放映及教授等等。我在教学中,每周让学生听一次中国音乐,如中国十大经典古曲。两周教学生一首中文歌曲,如《甜蜜蜜》、《找朋友》、《世上只有妈妈好》、《茉莉花》等等。一个月播放一次中国功夫,如太极拳。4.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中华剪纸工艺的教授。

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的三大问题

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认为,学生们在写作文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作文写什么?

我们鼓励学生写作文要贴近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从一句话开始写,如写颜色、街道、外貌等。然后练习说几句话,如关于季节、人物性格、观点等,并将其记录下来。大家可以一起分析,评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多引导,使同学建立起“我能写,我会写”的信心。此外,对于刚开始学写作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比较经典的范文,大家一起分析,讨论文章的优点和特色。可以让学生仿照范文进行写作,写相似的题目,并运用范文的写作方法。这有助于降低初学写作的难度。

第二,作文怎样写? 首先,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强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逻辑写作水平。其次,很多学生喜欢用电脑等工具写作文。由于打字工具的使用,学生的书写能力受到影响,往往是会说不会写。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动手书写,少用或不用打字工具。最后,对于汉语词汇的理解不够,写作时经常出现词汇的滥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以及褒贬混淆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慢慢积累,加强对词汇的学习。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也要强化这方面的内容。

第三,写得好不好?

学生作文完成后,往往由于主观原因,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写得好不好?条理清不清晰?用词是否准确?因此,作文的讲评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当在每次作文之后,及时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析。除了将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和失误提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外,还要提供优秀的范文,对其中的好句子、好片段加以剖析。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电影欣赏及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

内容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电影欣赏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中外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应分析对比这种文化差异,正确引导外国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使他们在电影欣赏中能很好地进行好汉语学习。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电影欣赏 文化差异

一.汉语热背景

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升,世界外围内人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全世界掀起一股汉语学习的狂潮。与中国有着密切战略经济文化合作的美国更是如此。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宣布“十万强”计划,提出到2014年派10万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2008到2009学年,有13674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但接下来的5年,在私人捐助和中国政府奖学金计划的帮助下,这个数字一直稳步攀升,2014年7月美国宣布这一目标已经实现。现在,奥巴马又提出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而且也更贴近国内。2015年9月25日,在与即将结束对美国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的联合记者会上,奥巴马宣布准备启动“百万强”计划,目的是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

二.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由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 著名语言学家h.coodenougd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曾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征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美国语言学教授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柏默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教学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种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语言教学必然涉及到一定的文化内容,跨文化研究与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目的语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中国电影资源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在汉语文化学习中非常重要,如何合适正确地选取电影素材,通过影视欣赏达到外国学生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电影欣赏课的优点

电影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具有直观生动,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电影欣赏也是学生能更好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有效教学手段。语言学习和文化鉴赏密不可分。

1.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电影内容丰富和极具艺术感染力,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试听感官等,寓教于乐;2.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语音的模仿和口语学习;3.能减轻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自信心;4.能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提升学生交际能力。

四.电影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1.电影资源的选取。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教师要选择合适于该群体观看理解的电影素材。笔者曾在美国小学任对外汉语教师多年,所以在选材上偏好选取中国一些优秀的动画片给学生观看。如西游记,葫芦娃,黑猫警长等

2.观看前的准备工作。在播放电影前,教师应给学生介绍电影的主要内容,背景文化,以及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词汇,关键词汇和句型。中外文化具有很大差异的特点,使得在中国电影的播放中,即便是对外汉语教师本身,如果没有在学生观看前对影片的仔细审查筛选以及剪辑,会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的镜头,从中产生的文化差异会让学生接收不了和不理解,产生误会。例如葫芦娃动画片中出现的蟹子怪和蛇怪宴请葫芦娃,餐桌上出现的盘装带头整鸡,对于外国小学生来说,他们从未看见过这样的装盘吃法,所以惊呼不已,甚至惊恐。因为他们吃鸡肉的时候都是片好或者一块块的,从未看见过鸡头内脏等。所以如果教师疏忽这点,那就要及时给学生解释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宴请嘉宾一般都喜欢整鸡整鸭的上桌,以显示对客人的尊敬和中国人的大方好客。葫芦娃片中正义的葫芦娃们都是穿着露胸小马甲,这点会让外国学生觉得不文雅,这点教师也要及时解释,中国人喜欢胖嘟嘟的白胖小娃娃,觉得是可爱乖萌,例如有人生了个儿子,中国人都喜欢说恭喜你生了个大胖娃娃,白白胖胖的太惹人喜爱。葫芦娃因为白白胖胖的,所以马甲撑开了。葫芦娃中还出现的葫芦娃露屁股镜头,这个镜头教师要把它剪掉,因为中国人觉得小娃娃光着个屁股没啥,但是外国人就很不适应,觉得是色情等。简言之,在播放影片之前,教师们对选材一定要小心注意,既要考虑到选取能代表中国正能量和中国文化的优秀影片,同时也要注意该影片有些镜头是否符合外国人的一些文化观念和是否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3.观看过程的指导及任务布置。电影欣赏课可以三种方式教学,一是浏览欣赏,让学生了解影片大意。二是细节鉴赏,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分析。三是巩固复习。观看完影片后,布置学生作业,写出影片中学到的一些词汇,句型。教师再举出相似词汇和句子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们牢记掌握。

综上所述,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电影欣赏课进行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值得广大对外汉语教师的思考和努力。掌握好电影教学,最终目的也是让外国学生理解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学生们的汉语学习水平。

第五篇:对外汉语中声调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摘要:声调是大多数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母语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在汉语声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越语和英语为例分析母语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原因,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际可行的声调教学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声调;偏误;母语;教学

引言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人类语言由语义和语音构成,语义是语言的内容,语音则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类的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周小兵 2011)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其中声调一直以来都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所难以掌握的,加上汉语声调变化多端更使他们深感困惑,因此,对汉语声调的研究和偏误分析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过程中的偏误按母语是否为声调语言进行分类及研究,并从中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教学的方法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一、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偏误类型及成因

关于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是汉语语音偏误研究中成果较丰富的。“世界上的语言如果从有无声调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郭锦桴,1993)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不同母语背景的同学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偏误,而相同母语背景的同学在第二语言习得时则会表现出一些相同的特点。因此,本部分试从母语为声调语言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出发,分析研究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时产生偏误的原因。

(1)母语为声调语言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的原因及偏误类型(以越南语为例)。

世界上有声调的语言有很多,如瑞典语、美洲大部分的印第安语、越南语、泰语等。但各个声调语言的性质特点并不相同,大多数声调语言的声调仅限于高、中、低调的差别,像汉语这样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语流中还充满了变调的语言并不多见。因此,母语为有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尽管能很快接受声调,但偏误也并不少见,下面以越南学生为例来分析声调语言国家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是的常见偏误及原因。

越南语为声调语言,带入声韵尾,其声调含义包括抑扬性和顿挫性。调值相同的两个音节是否带入声韵尾会导致其顿挫性不同而决定其是否为两个不同的声调。(傅氏梅、张维佳.2004)由于母语与汉语的相似性,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的速度往往比其他母语背景的学生快,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学汉语多年都很难摆脱“越南腔”。

首先,从调型上看,越南语中没有全降调,即去声(51),没有高平调,即阴平(55)。而且调型后半部分或升或降都非常短促,没有类似汉语声调的平滑均匀

其次,从调域上来看,越语相对于汉语的声调调域来说,越南语声调的升降幅度相对都比较小。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母语为越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主要偏误就在于:

1)阴平(55)读为(44)或(442),即阴平调值不够高,达不到55值,如“生”— 44值,这多是受越南语平声的影响。

2)上声读为213,如:“好”(213),后半部分上升调值到不了4度,这主要由于越语中调域幅度小,曲折度小。

3)51去声,读成大约31值或32值,这也是是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问题最大的声调,偏误最多,较难学的声调。

所以尽管越南语本身有声调,但由于它本身声调与汉语不同所以容易对目的语声调的学习造成干扰,产生负迁移。

(2)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的原因及偏误类型(以英语为例)。

英语是非声调语言,英语母语的留学生对汉语的声调极为陌生,他们对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固定音调的特征很不习惯。主要表现为:

1)阴平55,起点较低,读不到位,但因为这个音调类似英语平调,所以是四声中掌握较好的一个声调。

2)阳平35,经常读的起点太高,升不上去。有时尽管加大声音,很多学生常用英语的升调代替汉语的阴平,但是汉语的声调是在一个音节上的音高变化,而英语是先平调最后尾音快速上扬。他们常把阳平35,读成224、223、34或23,这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3)上声214,这是英语母语的学生最难掌握的声调,表现为把214读为24、34、224、334。他们常用英语的曲折调来代替汉语降升调,这也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4)去声51,降不下去,汉语的去声是全降调,调值51。英语的降调,一般是半降调,所以全降调51对他们来讲很难发到位。

二、声调偏误分析对声调调教学的启示

(1)合理安排声调教学顺序。对于不论母语为声调语言还是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来讲三声214都是汉语声调学习的难点,一声55则相对容易掌握。对一般学生来讲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第一声、第四声、第二声、第三声的顺序教声调。(周小兵 2011)对于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可以从他们母语声调的特点以及与汉语声母的差别入手安排教学顺序。

(2)通过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声调、语调来教汉语声调。对于有声调的语言可以通过对比其母语声调系统与汉语声调的差别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对于越南留学生应着重扩大其调域,加强练习全降调的练习。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应对比汉语声调与其母语中句调语调的差异,帮助他们找到发音参照物,如,(吕必松1996)提到过一个方法。英语中let's go!中go的发音很像汉语第四声的发音,对于英语国家或者懂英语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对比let's go 中的go 来学习第四声的发音。

(3)用手、笔等客观物体比划声调的升降变化。老师在示范汉字的声调发音时,可以用手指或者笔等实物来比划声调的调域发音幅度以及发音的速度缓急,如:手指举高有左向右平行移动发出第一声;手指从左半下方斜着划向右上方发出第二声;手指从二声的出发点略向右下方划过再折回右上方发出第三声;手指从左上方迅速划向右下方发出第四声。

(4)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通过图片、影音资料等来展示声调的发音过程;对比母语与汉语声调过程的异同,让声调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者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小结:声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无论声调语言国家留学生还是非声调语言国家的留学生来讲, 声调都是学习汉语语音的最大困难, 这个困难贯穿汉语学习的全过程。然而,声调学习和教学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声调研究的薄弱,本文以越语和英语为例分析了有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国家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及原因并联系实际教学提出声调教学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汉语学习者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汉语声调,提高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效果。参考文献:

【1】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2】郭锦俘.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3】傅氏梅、张维佳.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声母偏误分析[M].世界汉语教学,2004(2)

【4】何丽静、王阳.论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M].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2)

【5】毛丽.声调偏误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综述[M].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2)

【6】池杨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M].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游戏

     一、BINGO游戏 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九个格,每个格内填写一个听到的汉字,最 后当老师念完后,老师选3个汉字念出来,只要学生把这3个汉字填写在一条线上,便可获胜,得到一个BINGO。......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生词教学.doc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生词教学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决定了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而且表意精确神妙。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由于学生词汇量很少,直接用汉语讲解生词显然是行不......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来源:液压扳手 http://www.xiexiebang.com/ 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趣事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趣事 上海中文培训学校儒森汉语老师教学趣事2则 代课很多时候确实充满了乐趣,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件最近的趣事。 1、我的一个新学生,日本人,给人感觉恭敬......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摘 要:汉字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却一直被学界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 很多留学生在进入中级阶段之后因为汉字难学逐渐......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教学 王静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2) 摘要: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声调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也难点。有许多学者都已在声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姓 名: 王 岩 学 科: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院 系: 文学院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摘要:词......

    对外汉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探讨

    李夙云:对外汉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探讨 (2010-07-13 09:00:01) 转载 随着近年来华学习、工作和旅游的外国人急剧增加,对外汉语教学担负的任务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其主要体现在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