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体育教师招考复习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2.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3.快乐三要素: 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4.生物年龄: 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5.运动训练: 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7.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8.诱导性练习: 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9.体适能(体能):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10.练习轨迹: 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1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1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3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4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5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
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负荷量:人体所能承受的重量叫负荷量。
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基准学生:被指定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称为基准学生
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2.运动负荷: 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
2、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 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3、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课程性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五个目标并重,充分体现身体练习为主的三维健康观;目标制订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4、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 表格式、文字式。
5、水平(学段)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 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整体性、考虑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熟悉内容标准目标之间的关系、遵循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按“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内容标准进行统筹安排。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 预先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一学期教材的安排要处理好纵横关系、各项教材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7、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8、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 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9、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8.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29.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30.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⑸室外活动组织。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
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
/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
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
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2、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4、篮球三分区:3分投篮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5、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113、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与落实“全国亿万学生 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精神,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真正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成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受益,走出教室跑向操场。114、运动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动程序
115、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通过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要是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一些,可以到健身房去参加无氧运动。不过,在锻炼的时候,最好听从教练的指导,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您先进行力量训练,第二天再进行心肺功能训练, 每周保证三天的运动量,那么,您体内的脂肪就会被有效地转化为能量供肌肉进行锻炼, 同时又能增加新陈代谢和增强肌肉耐力。这种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将会让您真正拥有既健康又健美的体型。
交替运动运动专家指出,经常进行交替运动,能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交替进行锻炼,是自我保健的一种好方法。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交替。无论是哪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将无氧运动(一般指举重、百米
短跑等剧烈运动)与有氧运动(一般指散步、太极拳、慢跑、骑车等缓慢柔和的运动)相结合。
116、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中,一方面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即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学习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
117、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反馈原理,反映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检查和评价学生达到单元目标的程度。根据评价得到的结果,为后继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使教师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发展,使整个教学向着预期的目标顺利进行,所以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
118、相对评价:是判断被评价者在某一群体成绩的优劣,也就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排成先后顺序。
119、过程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评价试图使学校体育评价走出预定目标的藩篱,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120、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中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在载体形态上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在内容上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从含义上包括教科书或课本、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抽象的教学内容三个方面。
121、课堂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是影响课堂教学运行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
122、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教学之前,了解学生身体、技术和运动能力的现状和初始水平。通过诊断评价,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诊断性评价也叫预先评价。
123、目标取向的评价: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评价视为将学校体育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124、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比较个人或群体在不同时间的成绩有无进行,评价中参照的标准是同一个个体或群体以前的状态,以此来判断某一个体或群体教学前后进行幅度的变化,也称个体评价,或称之为进行幅度的评价。
125、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其目的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
126、绝对评价:是把测试的原始成绩与客观的应有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个体或群体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是为了判断个体或群体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对群体中的个体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种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在评价时要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12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对教和学的统一过程进行的评价。
128、异质分组(中学):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差距不大。它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129、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30、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133、运动训练
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134、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135、诱导性练习
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136、体育与健康: 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身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137、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138、篮球三分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
139、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
140、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141、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142、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143、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144、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145、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146、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体育基本理论名解
体育手段:人们为了强身健体、防病祛病、愉悦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用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特点:历史性、国际性和民族性、地域性;分类:健身类手段、健美类、娱乐类、竞技类、冒险类;传统体育手段、竞技运动项目和时尚体育手段――极限运动)
游戏:指有一定情节,遵循特定规则和组织形式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是人类有关劳动、军事、文化、科技和生活等方面活动的反映,也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的手段之一)
体操: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各种不同难度动作的身体练习。(“体操”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意即裸体、赤膊。最广义的体操与体育是同义词。包括基本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团体操和实用辅助性体操)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既属于艺术的范畴,也属于体育的手段。它源于劳动,通常与歌唱和音乐相结合,以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为基本要素。舞蹈一般可分为娱人性和自娱性舞蹈两种。种类:民间舞、现代舞、拉丁舞和集体舞)
武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分为套路运动和散打运动两大类。(特点:讲究形神兼备、注意动静结合、追求内外合一;作用:有效地增强体质;可以作为医疗手段;培养勇敢、机智和敏捷等优良性格;
分类:现代一般按其内容分为拳术、器械练习、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五类)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它是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采用的身体活动。它可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静态的动作。只有那些为了实现体育的目的任务而采用的体育手段中的动作才能称为身体练习。)身体练习的技术(亦称运动技术):是指那些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潜力的和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合理性和有效性都是相对的,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8.体质:人体的质量,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包括: 体格→人体的基本“规格”,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体型、身体姿态。体能→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机能→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适应能力→人体在适应内、外环境改变时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精神状态→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综合的外部表现。)
9.体育的功能:体育系统在与社会其他系统相互作用下于人、于社会所具有的作用。(体育是人类社会建构的社会人文系统,体育的功能不仅决定于体育的本质特征,而且还决定于一定的社会对它产生的需要。体育的本质特征确立了体育功能的基本范畴,而社会需要则拓展了体育运动对于社会其他领域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10.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11.学校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显著特征:普及性,基础性,学科性)
12.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特征:竞争性,公平性,规范性,协同性,公开性,观赏性)13.群众体育:又称大众体育或社会体育。是指人们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的,小型多样的社会体育活动。(特征:业余性,自愿性,多样性,松散性)
15.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16.体育娱乐:是指人类以身体活动来达到满足身心愉悦目的的一种娱乐方式或活动。这种娱乐方式占有特殊地位在众多娱乐方式中。它与人类的自然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又与人类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通过体育娱乐既满足有机体活动的本能需求,又社会交往,它被人类的社会性所改造,既使有机体得到适当的运动,又能使精神获得松弛,同时还有益地打发闲暇时间。(基本特点:体育娱乐方法的多样性;体育娱乐目的的多向性;体育娱乐经营的社会性)
17.体育基本理论:指体育宏观性、全局性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体育整体性、综合性的基
础理论;也可说是整个体育事业的基本理论。它属于体育学科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对象和领域:体育的基本概念/观念/规律/方法,体育整体实践的宏观层面。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视角的宏观性,研究内容的时代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18.体育(总概念):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言之,体育是人类以自身运动为主要手段改造自我身心的行为或过程。
19.体育活动:较“体育运动”它的外延更为宽泛。它往往指那些不够规范、不够严密,较为松散且掺杂有其他社会活动的健身、娱乐与休闲活动。
20.体育事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域内各种体育实践、体育工作和体育资源的总和,比“体育运动”的含义更广。(其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一项具有产业性质的全民性公益事业)
21.体育文化:≠身体文化,这个概念可大可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
22.体育体制:是体育工作的组织制度,是实现体育事业目标的组织保证,具体指体育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态、权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其核心是体育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体育体制涉及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等)(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社会组织主导型,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型,政府主导型)
23.体育法制:即体育法律制度,是法制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是由国家机关指定的用以调整、确立体育活动的法律和制度。(体育法制既指静态意义上的体育法律,又指动态意义上体育法律,即体育立法、体育执法、体育司法、体育守法和对体育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还指体育活动中依法办事的原则。)
24.体育伦理:即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加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体育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准则。
25.体育的产业化经营:是指以体育运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针对其主导产品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和要素,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商品化营销的经营过程或方式。26.体育产业:(广义)→把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事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其范畴应当包括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商品的生产、开发、流通、销售与服务等整个领域。(狭义)→把体育运动本身作为商品和劳务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的集合。(包括本体产业和延伸产业)27.体育市场:指以商品形式向人们提供体育产品或对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进行交换的场所与交换关系。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①狭义的体育市场:指直接买卖体育服务这种特殊消费品的场所。消费者购买体育服务、观赏体育比赛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经营场所。
②广义的体育市场:指全社会体育服务产品交换活动及交换关系的总和。③市场学意义的体育市场:指为了满足体育方面的需求而购买或准备购买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群体。
28.体育发展战略:是根据体育发展规律,结合体育内部外部和国际国内等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对未来一个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布局等进行的全局性和高层次的谋划。(体育发展战略由体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依据、战略目标、战略的步骤与战略措施等部分构成)
29.体育的社会环境:是指人类为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水平而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组织的总和。包括体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两大类。
30.体育的自然环境:是指体育活动地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象环境。我们通常说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地表生物圈。它们是体育运动赖以形成、进行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环境。31.体育的人工环境:既指在人力作用下形成的运动场地或高度人文化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2.体育整体观:是用来表述体育的系统思想,它是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是现代体育实践中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体育观念。按照系统论原理,整体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
33.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关于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作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
34.体育理念:体育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及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一种比较自觉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是一种展望和追求。简言之,就是在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体育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认识或观念。在现代体育发展中,它起着明显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35.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它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36.中华体育精神:以五千年中华文明为深厚积淀,以强身健体、增强民族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强烈、执著、深沉的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为基本内涵。它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巨大动力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它集中反映了我国体育运动崇高的精神文化价值。它顺应和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内容:为国争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科学求实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
37.科学体育观:就是对于体育的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总称。它是体育运动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和人文体育观一样也是现代体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稍减慢运动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这些不适感觉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这种现象称之为第二次呼吸
15、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6、维尔威克指数:是用两个以上的指标建立起来的一个相比教学模型,它只须测得体型中的身高、体重、胸围三个数据就可以进行评价。其公式为[(体重+胸围)/身高]乘以百分之100。
17、脑震荡: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碰撞时,使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受到过度震荡,神经系统意识性障碍。
18、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大众体育:是以健身、健美、娱乐、医疗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是一种借助竞技运动这种形式,而以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活动。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六经”:礼、乐、诗、书、春秋、易。
运动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
生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器官、系统的刺激程度。
心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心理过程的刺激程度。负荷量:指的是身体练习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负荷强度:完成练习对有机体的刺激深度。
一、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指导法: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一种方法
语言法:是指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讲解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听觉、视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直观方法
动作示范:是指教师(或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学练的一种方法 条件诱导:是以某中条件为诱因,与运动动作相联系,以达到直观目的一种方法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的、连续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一种方法。
分解法: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动作教学方法。
10.矫正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手段,及时矫正错误动作的一种方法。
11.重复法:是指根据练习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12.变换法:是指根据练习的需要,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13.持续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的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14.间歇法:是指在一次(组)练习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又进行下一次练习的一种方法
15.游戏法:是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时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16.比赛法: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17.循环练习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轮换循环的一种练习方法。
18.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说教影响学生言行的一种方法。
19.榜样法;是以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先进事例等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的一种方法 20.评比法:是利用竞赛、检查、评估等方式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思想行为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教育方法
21.表扬法:是对学生的优良思想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已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22.批评法: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评价,用以克服和改正其缺点错误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名词解释
课的类型;主要是根据课的目标来划分的课的不同种类
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及时间分配等。课的组织:是指教师根据体育课教学的特点、目标、教材内容、场地器材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
理论课:一般是按照教学计划,在室内讲体育的基本知识、各主要项目的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的分析等
实践课;指在操场上(或体育馆健身房里)进行的体育课
引导课:学期开始,为了明确某一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等而进行的课 新授课;是以学习新教材为主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旧材料为主的课 考核课:是以检查学生成绩为主的课
综合课:是指既要学习新内容,又要学习已学过的内容的课 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工作
分组不轮换: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指导下,按教学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
分组轮换: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在统一的时间内,各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材料,并按预定的时间轮换学习的内容的教学形式 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体育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专项密度:体育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上对所承受刺激产生心理反映的量和强度的总和 全面分析:是对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和评定
一、名词解释
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制定的。其主要任务是将大纲规定的各类教材的内容和时数,科学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合理安排考核项目、标准和日期。
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根据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将一个学期的教材,按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教学时数、周次、课次分别排列到每次课中,并提出完成教学目标的各项措施 预先考核:一般在学期初进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体育基础作为制定教学计划、措施和进行教学分组的客观依据,以便使教学工作符合学生实际,并与期末成绩相比,判断学生的进步程度。考核内容是大纲规定的主要教材。方法一般以测验为主。考核的成绩不作正式成绩计算。
定期考核: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随惊醒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重点教材和本学期体育教学中的全部教材。方法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具体情况,采用提问、技评和达标方式。一般以考核学生掌握动作质量为主,但也要注意达标的成绩。
一、名词解释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运动动作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采用多种锻炼方式,以达到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班级体育锻炼:是指在课余时间,以班级或锻炼小组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领导和帮助下,由班体育委员和锻炼小组长主持会议进行的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的补偿性:是指补偿体育课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要,补偿学生感情,调节心理平衡
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评价个人体育锻炼情况的内容有体育课成绩、通过《标准》情况、通过《等级运动员》情况及自我表现锻炼能力于锻炼习惯的养成的程度
一、名词解释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只利用课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是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和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阶段的目标,把一般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
一般训练:是指根据未来专项运动的需要,先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的方法手段,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进体型,初步掌握专项的运动技能、技能、为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大好多方面的基础。
专项训练:是指采用专项本身的动作,以及与专项运动技术结构相似联系进行训练,提高专项所需要的身体机能,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和理论及提高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以保证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各学年、各学期的训练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要作到层层衔接,打好基础,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成绩,为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进行的系统,不间断的训练。周期性原则:是整个训练过程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的进行,而每个周期都在前一个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优异运动成绩时所处的最适宜状态 训练中周期;即一个训练阶段,通常4-6周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适值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对象的水平民主部加大运动负荷,在只能感负荷加大的趋势下,合理调整大、中、小负荷,提高人体机能,保证训练效果的良好积累
区别对待原则:是在训练中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确定训练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运动负荷。个人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基础、思想状况、心理品质、个人特征以及文化知识水平等方面
身体训练:指为运动员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身体基础的过程。
一般身体训练:是指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姿势,为专项训练打基础 专项身体训练:是采用与专项运动紧密练习的专门性练习,发展对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有直接关系的运动素质,保证技术战术在比赛中有效发挥的训练的过程 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基本技术:是专项运动技术的主要技术结构部分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利的行动方案
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复杂多边的比赛中,及时注意场上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同伴末期配合的一种能力
心理训练:是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人特征实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智能训练:是有计划的安排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体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提高他们智力训练的过程。持续训练法:是在较长时间里,用较稳定的60%左右的强度,不间歇的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重复训练法:是不改变动作要素、结构及负荷数据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练习,而且练习间歇保证机能能力基本恢复后(心率110次/分以下),再进行下次联系的一种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和积极性休息的进行休息,在运动员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心率120-140次/分)就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 变换训练法:是只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的变换练习的负荷、动作组合,以及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综合训练法:就是把重复法、变换法、间歇法、竞赛法等结合起来运用的方法,它可以集诸法之长,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念动训练法:也叫内心默念或“过电影”,是在思想上完成动作,以意念做基础,反复进行思想表像,与此同时引起神经、脉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从而引起训练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对抗赛:是指几个单位经协商,按同等条件联合组织参见的比赛。
2、等级赛:是按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分别组织比赛,其特点是参赛对手的实力相当。
3、通讯赛:是指不同学校、单位之间读以时间、距离、重量等客观标准缺点成绩的体育项目,用通讯的方式进行的比赛。
4、淘汰法:又叫淘汰制,是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比出优胜者的一种比赛方法
5、循环法:又称循环制,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词的一种方法。
一、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合理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才用最佳手段与方法,遵循学校体育教育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惊醒计划、实施、剪裁、总结的动态过程。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是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
学校体育的行政管理法:是学校体育管理者依据学校体育行政管理组织的权威,运用有关部门的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学校体育目标管理法:是有关学校体育规划和计划,定出一定目标,并通过实施去达到目标的方法
学校体育的法律方法:是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纪律、规章、司法仲裁等手段,组织实施学校体育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
效果评估:是只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或过程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评估方法。
效益评估:是把各种效果和条件指标全部量化之后,采用报表,根据公式进行统计计算的一种方法
一、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未知的体育领域规律性认识的活动,以及根据这些规律,能动的改善人类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发挥人体运动能力的探索过程。观察法:是在自然的条件下,根据预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计划,通过感官或一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参考与考究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实验设计,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工创造的特殊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采集在这种人工创造的特殊条件下,研究对象所暴露出来的应答性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实质上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谈话调查,它是通过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形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研选题:是研究人员有目的、有步骤的选择选择某一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选择课题
第二篇:体育教师招考试题
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
1、男子竞技体操有六项:(自由体操)、(鞍马)、(吊环)、(纵跳马)、(双杠)、(单杠)。
2、女子竞技体操有四项:(横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泳姿有: 蛙泳 自由泳 仰泳 蝶泳 1.课题研究,需经过几个步骤:答:
1、选择研究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题目、目的意义、对象、方法、时间安排等);
3、实施研究活动(材料要真实、充足);
4、对研究材料加工、整理和分析;
5、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2.体育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论文题目; ②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③问题的提出或前言;④实验的内容、方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⑤数据的分析和论证;⑥结论和建议;⑦参考文献。3.运动会程序册内容:(1)封面;(2)目录;(3)竞赛规程;(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 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
4.备课须考虑哪些内容?答: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教材、学生、教法、场地、器材、时间、气候、安全、教案等内容。5.如何写好课时计划?
第一,写法要求准确具体。应当充分考虑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第二,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第三,发挥学生主体性。第四,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第五,认真备课,加强学法指导。
6、体育教学应遵循哪些规律? 答:规律(1)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3)人体生理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4)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 7.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
8、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答:①教师教学观的转变。②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9.如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的? 答: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
迎接挑战的能力。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10、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2)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1.体育课程的目标是什么?答: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2.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答:1)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原则;2)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
13.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求?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⑤简单易行。
14.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的规律。答:(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l)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15、体育设施资源开发? 答: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2)制作简易器材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16、场地器材布置几点要求答: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2)布置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4)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17、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开发? 答:(1)人力资源的开发;(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4)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18、常用的讲解方式有哪些?运用时应注意什么?答:讲解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及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注意:(1)讲解要有明确的目性和教育性 2)讲解要生动形象,简明易懂3)讲解要富有启发性(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19、什么是动作示范?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什么?答: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注意:(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示范要正确、熟练、轻松、优美3)示范要有利于学生观察4)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00、分解法有哪四种形式?答:(1)单纯分2)递进分解3)顺进分解(4)逆进分解 20、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答:
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评价;
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21.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答:
1、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全面锻炼的原则;
3、经常性锻炼原则;
4、区别对待的原则; 同一性。三者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要求、内容、组织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和效果的评价均有所不同。三者的
调作用被破坏,而发生肌肉酸疼,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不协调,跑速减慢,想停止运动等自我感觉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极点”现象。当出水。4.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与朋友; ⑤对学生的评价,从主要关注学生成绩,转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35.课程标准后教师角色
5、准备与整理活动原则。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
22、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有哪些益处?(1)预防心血管病(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6)预防骨裂(7)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8)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9)延年益寿
2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1、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3、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4、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4、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答:
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
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25.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答:三者相同之处:(1)都属学校体育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2)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需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3)都是最终指向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完成。(4)三者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 是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26营养素有哪些?并说出在人体中的作用? 答: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提供机体生长、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的材料。
2、脂肪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3、糖类提供热能。
4、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主要参与各种代谢过程。
5、无机盐是人体组成的构成元素,是组织、细胞的构成成份,它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和维持机体功能。
6、水是营养和代谢的溶剂。
27、乒乓球攻球引拍动作的技术要领?答:以右手执拍为例,两脚比肩略宽,两膝微屈,左脚稍前,身体略右转,重心在右脚。前臂在身体带动下横摆,引拍适度,体臂夹角约35度~40度;前臂自然弯曲,肘关节约为120度。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前倾,手腕自然放松,球拍呈半横状。
28、什么是“极点”现象?怎样克服“极点”现象?答:在长跑时,由于有机体各器官活动的协
现极点时,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顽强的坚持跑下去,同时应该调整跑的速度,注意呼吸方法,机体内脏器官会逐渐适应,“极点”很快被克服。
29、影响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因素有哪些?1投篮动作2瞄准点3球的旋转4抛物线及入篮角 30.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特点: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既有套路演练,又有技击格斗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练功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作用:1 增强体质、防身自卫: 2 锻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3 竞技观赏,丰富文化生活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31.昏厥的原因是什么?答:准备和整理活动是恢复及防止运动锻炼中、后昏厥,甚至是预防死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
3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3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①谈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34.课程改革后你谈谈在教育观念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
①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 ②从单一关注运动水平,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③在教学方法上,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④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学生的主宰,转的转变? ①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师生转变关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支持;注重培养自律能力等);③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与检验行动等);等等。
36、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通过系统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37.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制定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形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学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和有所区别,重点考虑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情况.2)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和本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终结评价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3)在学生从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都很了解,客观评价必须建立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4)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能力不同,造成达到学习目标的时间不同。课程学习评价不单纯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评价,更不是选拔精英,因此,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和延时考试。5)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方法要简单方便,易于操作。38.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答: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39.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1)高尚的思想品德 A、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B、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C、全面关心学生,热爱学生D、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E、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A、运动能力B、教学能力 C、教育能力 D、组 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能力E、其他方面的能力
1、体质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后天获得的基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专项密度:专项密度是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3、语言法:语言法是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4、技术关键:技术关键是指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技术关键。
5、课的类型: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不同种类。
6、体育 :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丰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的社会现象。
7、综合密度:指课本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8、淘汰赛:指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比赛出优胜者的方法。
9、技术细节 :在不破环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
2、课的结构 : 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
3、运动负荷 :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10、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11、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12、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4、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15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16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第三篇:体育教师招考试题
一、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到括号里面,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走和跑的区别在于【
D 】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的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的步幅大.走的步幅小
D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
2、在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中,应以【
B 】为轴摆动。
A、手
B、肩
C、宽
D、腰
3、有一体育教师品行不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常侮辱学生,影响恶劣,一次课中将学生踢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过教师法》应【
C 】
A.给予行政处分
B解聘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承担民事责任
4、排球比赛上6名队员分前排站立,获得发球权的队,六名队员必须按【
B 】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A.逆时针
B顺时针
C任意
D先顺后逆
5、马拉松跑全程为【 B 】,属超长距离跑项目
A.41.195千米
B.42.195千米
C.43.195千米
D.44.195千米
6、重复训练法的主要特征是【
C 】。
A、不间断进行训练
B、循环进行训练
C、反复做同一练习
D、控制练习的间歇
7、《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的时间是【
B 】。
A、1994年
B、1995年
C、996年
D、1997年
8、奥林匹克精神是【
B 】。
A、更快.更高.更强
B、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C、团结.友谊.进步
D.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
9、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进行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
A 】。
A、一大、二小、三高
B、一大、二大、三高
C、一小、二大、三块
D、一小、二小、三块
10、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赛共需【 C 】场就可以决出冠军。
A、10
B、11
C、12
D、13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径赛的距离应从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2、排球比赛中后排球队员不得参与进攻。【×】
3、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原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4、健身锻炼与适度的控制饮食相结合,是公认的安全可靠.科学的减肥方法。【√】
5、耐久跑成绩取决于人体在活动中摄取外界空气中痒的水平和有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6、我国是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成员资格的。【√】
7、一场足球比赛收到红牌或累计两张黄牌时,受罚者应罚出场外,但仍可参加下一场比赛【×】。
8.、体育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9、篮球运动变向时手应拍击球的上部。【×】
10、间歇锻炼法是指重复锻炼之间有合理的休整,它是提搞锻炼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 ATP,他储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3、由一列横队变成两列横队时,应先一二报数。
4、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出手的速度.力量角度和高度。
5、行进间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是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6、标准篮球场中,篮球圈上沿高3.05米,场中圈直径 1.80
米。
7、《国际田联手册》规定标准半圈式田径场跑道全长是 400 米。
8、第一届奥运会在1896年举行,举办地点是希腊雅典。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得节奏与呼吸的节奏相配合。
10、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里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体育 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体育产业:广义上讲,指把体育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范畴应当包括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商品的生产、开发、流通、销售与服务等整个领域。狭义上讲,是把体育运动本身作为商品和劳务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的集合。
2、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
3、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他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请编排5个队参加篮球单循环比赛各轮次竞赛程序表(见材料)
2、列出5中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见材料)
3、学校体育应从那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1)打好身体基础(2)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自主学习、锻炼、评价(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4)培养体育意识
4、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技能的影响(2)体育运动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的影响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论述快肌和慢肌的异同点。(见材料)2论述遗传.环境因素对人体发育的影响。(1)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体质的强弱有重要影响。遗传因素会影响下一代的体态、体质、甚至影响下一代的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还遗传许多隐性的或显性的疾病,如色盲、聋哑等遗传缺陷。
(2)环境因素属于后天影响因素,所有人类健康问题或多或少与环境有关,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成为影响人体健康发育的一大杀手。社会环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集体,社会环境可能成为有益或有害于健康的原因,如某些精神病、官能症都与不健康的社会条件有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在教学中贯切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2、简述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1)评定要客观、公正(1)客观公正。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要求,根据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评定,而不能凭主观意愿任意增减分数。(2)评定要全面(3)评定要有针对性。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学业成绩评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考查、考试后必须指出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水平。
八、论述题(本大题10分)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见《教育理论基础》第50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教师、学生、学校行政人员的共同努力。但由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和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
(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教师对待个别学生的言行态度,对师生关系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应充满期待,鼓励学生知识和技能、能力和人格的发展。管理和教育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民主的领导方式,能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和行为定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学生。
二、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有氧代谢指机体在有氧条件下,由糖.脂肪.乳酸代谢产生能量供给机体需要。【×】
2、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课时要求是1-2年级每周4学时。【√】
3、淘汰赛是在竞赛中失败一次以后,即失去继续竞赛的机会。【×】
4、姿态反射是指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
5、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6、整理运动是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7、克托莱指数表示每 10CM身高的重量,反映人体的充实程度,即作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宽.厚度及体组织密度。【×】
8、课的运动密度指学生实际活动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9、排球比赛中,只能用手触球,可以持球或抛球。【×】 10、1-3号为非篮球正式比赛球衣号码。【√】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到括号里面,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2012年夏季奥运会将在【D】举行。
A、悉尼
B、雅典
C、巴黎
D、伦敦
2、第一届欧洲杯在【C】举行。
A、德国
B、比利时
C、法国
D、荷兰
3、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B】年在希腊举行的。
A、1894
B、1896
C、1900
D、1890
4、脊柱一般至【C】岁才巩固,在整个发育时期均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
A、18-19
B、19-20
C、20-21
D、21-22
5、某个人进行100米比赛时,假设平均步长2米,平均步频4步/秒,则用了【C】跑完全程。
A、12“40
B、12”45
C、12“50
D、12”60
6、在NBA篮球比赛的总决赛中采用的是【C】制。
A、五局四胜
B、五局三胜
C、七局四胜
D、六局四胜
7、现在的足球运动起源于【C】.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8、奥运会的会旗为白色的底色,中央有五个套联的环,其中有绿色的环代表的是【A】。A、大洋洲 B、亚洲 C、欧洲 D、非洲 9、1984年【B】年获得的奥运金牌,实现了我国在奥运史上金牌的“零”的突破。A、郎平B、许海峰 C、李宁 D、黄志红
10、《体育与保健》课开始上课整队时,老师或(体育委员)一般按【A】顺序发出队列口令。
A、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B、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 C、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D、立正-向前看-报数-稍息-立正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运用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时应该以预防为主。
2、体操类运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以及时间.空间的感知能力。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游戏是一种智育活动,是不断丰富和扩大生存空间的.可操作的有效手段。”
4、田径运动教学中常采用的练此方法有:比赛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综合练习法和游戏法。
5、体育课程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5个领域,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6、体育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综合性、灵活性、实践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答: 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2、简述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答:(1)能否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生是否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3)教师是否掌握了让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技能。(4)教师应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3、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的几点要求。答:(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2)布置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4)场地器材的布置应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4、篮球运动的练习方法有哪几种?篮球运球常有以下几种练习方法:(1)熟悉球性练习;(2)原地高运球,左右手交替进行;(3)原地低运球,左右手交替进行;(4)原地体前左右手变向运球;(5)行进间高运球;(6)行进间低运球。
5、根据新课程精神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说出上挑式与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并阐述其动作技术在比赛过程中的优缺点。(1)上挑式的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员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优点:接棒人向后伸手的动作比较自然,容易掌握。
缺点: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等第三棒传给第四棒时,只能握住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响持棒快跑。
(2)下压式的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下传到接棒人的手中。优点: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缺点:接棒时,接棒人的手臂紧张,不自然。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渐进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为什么说班主任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班主任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班主任是核心。为了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综合作用,班主任需要组织协调各种教育力量。首先,班主任要把本班任课教师协调组织起来,向他们反映本班情况,配合他们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开展好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其次,班主任还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学生。可以说,班主任是联系本班与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
七、论述题(本大题10分)论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含义以及在实践中贯切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德育中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在实践中,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2)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根本在于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
(3)引导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生缺点的克服,固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主要靠其调动积极性,自觉地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三、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新课程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参与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感。【】
2、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的。【】
3、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4、《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该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5、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
6、学生进行山羊分腿腾跃时,保护人站在落地点的前面,扶同伴的背部或握住上臂。【】
7、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8、排球的技术动作中,双手上手传球用拇指.食指触球并承担主要力量,其余手指帮助控制传球方向。【】
9、正步走时要求踢出的腿要崩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35厘米高。【】
10、在跳跃运动中,要使身体腾起的远或高,关键在于起跳时使身体获得最快的速度和适宜的起跳的角度。【】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到括号里面,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用一次又一次地做动作来增加负荷的方法叫【】。
A、间歇锻炼
B、重复锻炼
C、连续锻炼
D、负重锻炼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占细胞内固体成分的【】以上。
A、60%
B、70%
C、80%
D、90%
3、超水平发挥与以下那个概念在意思上最接近?【】
A、高峰表现
B、流畅体验
C、跑步者高潮
D、体育锻炼快感
4、热空气浴的温度是【】.A、20℃-25℃
B、20℃-30℃
C、15℃-20℃
D、15℃-25℃
5、如果运动的时间超过【】分钟以上,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例如水果.脱脂牛奶.米饭.豆类,这些食物缓慢的被消化成糖类,能够长时间的共应糖类给运动中的肌肉使用。
A、30-40
B、40-50
C、50-60
D、60-90
6、裸露人体感觉寒冷的临界温度为【】。
A、30℃
B、28℃
C、25℃
D、20℃
7、下面不属于痒运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呼吸系统
B、血液
C、神经系统
D、心血管系统
8、一天最好的运动时间是在【】.A、上午7:00-9:00
B、中午12:00-1:00
C、下午4:00-6:00
D、晚上7:00-9:00
9、乒乓球台边线边缘有一条【】宽的白线环绕。
A、4厘米
B、3厘米
C、2厘米
D、1厘米
10、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体内血量约为【】毫升。
A、4000
B、5000
C、6000
D、700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
2、练习密度=。
3、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
4、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和教学情感。
5、为了帮助学生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称为练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运动心里效应?
2、什么是就“极点”现象?怎样克服“极点”现象?
3、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哪几种?
4、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5、什么是身体教育(侠义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论述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2、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2、简述迁移的作用.七、论述题(本大题10分)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四、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发展有氧耐力效果较好是12分钟跑。【】
2、乒乓球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只需向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即可。【】
3、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价应采用等级评定。【】
4、国际比赛中短跑的起跑姿势只有蹲踞式起跑一种。【】
5、体操比赛没有正式开始前,运动员们可以在各个项目上做赛前练习,时间是每个人1分钟。【】
6、体育段练前的准备活动,可减少肌肉的黏滞性。【】
7、支撑摆动要求以肩为轴,脚向远伸,髋向远送,身体伸直。【】
8、花样滑冰比赛评分通常采用5分制。【】
9、身体素质增长最慢的年龄阶段称为敏感期。【】
10、田径全能比赛的各单项之间的比赛间隔至少应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到括号里面,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同类肌肉的锻炼效果,以【】锻炼一次为佳。
A、每天
B、隔天
C、3天
D、4天
2、自我监督主观感觉可从精神状态.运动心情.不良感觉【】等方面来检查。
A、食欲.脉搏.记忆力
B、睡眠.食欲.出汗量
C、睡眠.脉搏.体重
D、出汗量.记忆力.食欲
3、评定运动负荷的最常用指标是【】。
A、负荷量
B、疲劳程度
C、出汗量
D、心率
4、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毫克为低血糖症。
A、70
B、60
C、55
D、65
5、基础脉搏是指【】。
A、安静时的脉搏
B、早晨醒来时的脉搏
C、运动后的脉搏
D、运动前的脉搏
6、【】锻炼是全球目前首选的最佳锻炼内容。
A、有氧耐力
B、无氧耐力
C、速度耐力
D、重复跑
7、饭后至少【】内不能进行空气浴。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1小时
8、疲劳的判断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主观感觉和【】。
A、客观检查
B、客观指标
C、心里感觉
D、医生检查
9、提高反应速度的锻炼方法是【】。
A、信号反应法
B、指令法
C、减负法
D、竞赛法
10、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
A、反应速度.加速度.位移速度.灵敏
B、反应速度.加速度.位移速度.速度耐力
C、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速度耐力
D、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灵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武术中以徒手的对抗称.
2、女子竞技体操比赛用的平衡木宽为厘米。
3、标准女子比赛篮球的重量是克。
4、沙滩排球在沙滩上进行比赛,沙滩细沙厚度要求至少厘米。
5、排球比赛时,双方各有一名运动员比赛服的上衣与其他最远的颜色不一样,该运动员被称为人。
6、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时,以先得分为胜一局。
7、乒乓球拍上覆盖着一层颗粒较,颗粒向外的为。
8、肌肉根据外形可分为、、和轮匝
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体育心里负荷
2、积极性休息
3、稳定状态
4、体育教学组织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简述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2简述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3、简述如何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4、简述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论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
2、论述体育教学设计的功能。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教师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的细节要求有哪些?
⑴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⑵在讲课的过程中,真诚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⑶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⑷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⑸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询问,热情解答。
2、简述学校开展心里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八、论述题(本大题10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第四篇:_体育教师名词解释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2、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3、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4、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5、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6、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7、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10、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11、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12、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13、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14、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15、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16、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17、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18、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 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19、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20、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21、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2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
23、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24、步长: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点间的距离。
25、步频: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脚交换的次数。
26、径赛:是指运动会中把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27、田赛:是指运动会中把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
28、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29、正握(单杠):两手大母指相对握杠。30、反握(单杠):两臂外旋、两手打拇指向外握杠。
31、基准学生:教师指定作为看齐动作目标的学生。
32、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3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2、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3、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4、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5、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6、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8、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9、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 2
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0.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11.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12.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
13、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 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13、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14、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5、体育: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16.运动表象:在过去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1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19.有氧耐力:指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20、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21、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22、生物年龄: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称之为运动训练。
23、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24、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25、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是运动训练。
27、练习轨迹: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28、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9、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31、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32、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33、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34、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35、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相关知识整合:
1.跨栏跑的过栏技术,起跨腿是抬、伸、压,摆动腿是蹬、展、拉。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 超量恢复 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
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的节奏相配合。以鼻呼吸为主,以嘴呼吸为辅,呼吸均匀要有节奏。
10、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
1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12、篮球场地的长为(28m),宽为(15m),3分线半径(6.25)米;排球场地的长为(18m)宽为(9m)。
13、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14、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
15、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第 二 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16、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其中体育知识理论和田径系列为必修必选内容。
18.中学体育课属于教学课,根据每次课教材种类的多少分为室外课和室内课,根据每次课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综合课。19.某学校高二年级8个班举行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进行28场比赛,共有7轮。轮数=n-1 场数=n(n-1)/2 20.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21.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_。
2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方面组成。
23.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24.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
25.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等。
26.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 自学法、自练法 和 自评法。
27.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个部分。28.学校组织校内田径运动会,一般可由 报名 编排自序册 比赛分工 画跑道 比赛的记录 宣告闭幕六个主要过程组成。
29.教师示范一般可分为 镜面示范 正面示范 肢体示范 语言示范
30.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可分为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31、课时计划也称教案,它是根据 学期计划、单元教学 计划安排并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33、武术运动是手型有 拳、掌、勾 ;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手法:推掌
34、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素质。
35、垒球握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触球。
38.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三项。
39.单杠的单挂膝摆动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是一手托肩膀,另一手按压 摆动腿。
40.科学锻炼要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锻炼;(2)坚持经常;(3)循序渐进;(4)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5)要进行自我监督 ;(6)女生经期要注意运动卫生。
4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要做到插、夹、提、移、蹬、跟。
42、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 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44.急行跳远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助跑和踏跳的结合上。
45.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46、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
47、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 基本 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 五分之三。
48、武术的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五个类型。
49、“向右转走”预令落在 左脚上,动令落在 右脚 上。
50、跑,不论距离的长短、其完整的技术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51、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 顺 时针方向轮转至1号位 一个位置。53、1—6年级,在运动参与领域要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54、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构建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的课程目标体系,他们是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5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或(肺活量)。
5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59、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60、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65、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比赛将有(团体)和(单打)两个比赛项目。6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67、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技巧)、(单杠)、(双杠)和(支撑跳跃)都属于体操教学。
68、跳高的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组成。
69、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有(上挑式)、(下压式)和(立棒式)前面两种是常用的
70、体育锻炼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71、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72、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73、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
74、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包括现有运动项目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75、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76.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根据 三维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和 体育自身 的特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
77.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 六级 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高中学段。
7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 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 三项;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 六 项,其中 身高、体重、肺活量 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 3 项。
81.一个标准田径场,应由两个平行的直道 和两个 半径相等的弯道 组成,跑道全长应为 400 米;半径为 36米 ;分道最小为 1.22 米,最大为 1.25 米。82.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规定,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除 标枪(29度)外,各投掷项目(铅球、铁饼和链球)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 40 度。铅球和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 2.135 米 铁饼2.5米。
83.排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对方以每局的25:0比分和3:0的比局获胜。
84、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可采用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和快攻配合。
86、跑的速度取决于步幅和步频,增加步频的方法有快慢交替小步跑、高抬腿跑等。牵引跑 原地快慢交替摆臂
87、足球运动主要用脚、头、肩、胸等部位来支配、控制球的一项运动。
88、在跳远教学中,一般采用以完整教学为主,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是起跳技术。
89、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包括垫球、传球、发球、扣球和拦网
90、足球踢球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球点(击球的部位)、作用力的方向(摆腿的方向)、击球作用力的大小(摆腿的幅度和速度)。
92、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四部分组成。
93、跨栏跑的技术可以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即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终点冲刺跑技术,跨栏跑过栏技术包括起跨攻栏、腾空过栏和下栏落地三部分。
95、急行跳远的空中姿势有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三种。96、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口号、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精神:互相了解、友谊长久、团结和公平竞争
97、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良好的状态。
98、体能要素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
99、健康的“四大基石”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合理膳食、经常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
100、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02.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104.制订运动处方时需充分考虑运动的 次数,强度和时间三个要素,使体育锻炼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10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10、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112、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113、《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 水平目标
114、《标准》以(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115、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116、《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11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
118、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119、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 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121、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123、体育与健康课程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是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需求。
124、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选择内容的基本要求是 健身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地域性。
125、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 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126、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 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12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七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28、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129、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 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四个方面。
13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 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 六个方面。
13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水平二的运动技能领域。13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运动技能 领域开始要求学生从观看体育比赛中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的。
134、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心理健康 领域中开始要求的。
135、使学生指出在体育活动中不道德的行为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社会适应 领域开始要求的。
136、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中运动参与领域开始要求的。
137、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 社会适应 领域开始要求的。
138、通过体育活动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心理健康领域开始要求的。
139、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体能、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140、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是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有助于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丰富课外文化生活。
141、在体育科研中,资料与事实的收集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142、体能主要包括与健康有关的能力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两个方面。143、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走、跑、跳、投等。
144、把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145、跑的教材共分为四大项,即耐久跑、快速跑、障碍跑、接力跑。146、体育课的类型是根据体育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小学体育课的类型一般分为 理论课 与实践课。
147、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一节体育课可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148、体育课的分组教学,一般分为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形式。
12、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149、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1.编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四条原则是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
原则、发展性原则。
2.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3.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五大领域,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4.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急行跳远主要由__助跑__、__踏跳__、__腾空__、落地_四个技术环节组成。.6、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 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惰性,做整理性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放松恢复到安静状态。
7、决定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8、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是法国的顾拜旦,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我国承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师招考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3]12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二、认真落实加强各项措施
三、加强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意义: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操作方法:水平一: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 水平二: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
水平三: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或50×8往返跑二选
一、50米跑或立定跳远二选
一、女坐位体前屈或仰卧起坐或握力三选
一、男坐位体前屈或握力二选一。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体育课:
早锻炼:早操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容应选择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等一些运动负荷不大的运动项目;早操的组织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采用班级、年级或全校的集体组织形式。
大课间:时间为25-30分钟,内容有广播操、素质操、器械操、游戏、武术、跑步、舞蹈等多种项目,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达到积极休息为目的;组织同上。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概念: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形成的因素:①运动需要的满足。②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③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④成功体验的获得。⑤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习效果的重要性:①强大的动力作用。②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③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变化特征:①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②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和无意识性过度。③运动程序的作用。④运动技能的自动化。⑤能量消耗的节省化。⑥观察错误能力的逐渐提高。特点:①掌握局部动作阶段(泛化阶段)②初步掌握完整的动作阶段(分化阶段)③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巩固阶段)④自动化阶段。
迁移: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现象:迁移是体育教学中一种广泛的现象,①包括知识、技能的迁移。②教材教法、比赛规则和情感态度的迁移。体育教学有着特殊的规律性,迁移的教学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其规律性是教师实施教学所充分运用的重要手段,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用:①在开始阶段知道学生获得最大的迁移。②后期即运动模式习得阶段,鼓励练习者从某些相似的技能中迁移学习。③应强调对未来可能的迁移。④指出技能间的相似性。⑤指出技能间的认识因素方面的相似性。⑥使用语言线索来引导迁移的产生。⑦运动技能迁移量。⑧基本运动能力无迁移。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优等生:①提出更高的要求,安排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②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辅助指导。
一般生:①明确提出学习的目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的方法。②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
后进生: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争取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感和兴趣。②要让他们认识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④人人平等。因素:①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②意志品质薄弱。③过分关注对自己的评价。④自信心不足。方法:①提高体育后进生对待体育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②争强体育后进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③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④根据体育后进生的实际情况争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⑤重视发挥好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作用:①有利于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②使机体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③有利于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特点:①每次重复练习的动作结构和负荷数据不变②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通常是接近或达到比赛的强度③重复练习之间间歇时间充分,使运动员机体基本得到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应用:①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②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③长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应用要求:①保持预定的负荷强度②保证充分的间歇时间③提高练习者的积极性。
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的间歇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作用:①提高心脏功能②使机体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③增强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④有利于运动员在艰苦复杂的比赛环境下稳定和巩固技术动作⑤提高乳酸能力。特点:①负荷与休息交替进行,有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即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②每次负荷时间不长,而负荷强度可根据训练要求,既可以是达到或超过比赛强度,也可以是较小的强度③间歇休息时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应用:①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②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③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应用要求:①安排合理的训练负荷②确保一定的适应过程③加强必要的医务监督 ④掌握科学的间歇时间。
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特点:练习的时间较长,也就是一次连续练习的量比较大,但强度不大,一般在60%强度上下变化②对机体刺激所产生的影响比较缓慢和训练效果出现较慢,但比较稳定。应用:①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②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③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应用要求①采用适宜的方法配置②制定严密的实施方案③掌握辩证的负荷关系④实施必要的营养补充。
变换训练法: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比赛训练法: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8.掌握发展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反应速度:方法:①信号刺激法、②运动感觉法、③移动目标的练习、④选择性练习。要求:①反应速度基本属于纯生理过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②需要运动员注意力集中。③反应速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
动作速度:方法:①利用外外界助力控制运动员的动作速度。②减小外界自然条件的阻力。③利用动作的加速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④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⑤减少完成练习的空间和空间界限。要求:①提高动作速度与掌握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结合在一起、②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 移动速度:方法①发展最高移动速度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应以便每次练习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一般来讲应保持20秒以内。②各种爆发力练习、③高频率的专门性教练习、④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①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的从事专项运动进行。②移动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③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进度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速度障碍,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等克服。
儿童速度训练的注意事项:①掌握儿少速度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②要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力量。
方法:①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②静力性等长收拾训练。③等动收缩训练。④超等长收缩训练。⑤循环训练方法多种结合。手段:①负重抗阻练习。②对抗性练习。③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④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⑤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练习。⑥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⑦电刺激。
基本要求:①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②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③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④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儿童少年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①掌握儿少力量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练习。②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③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耐力:
一般方法:①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②长时间进行的其他周期性运动。③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性运动。④反复做克服身体重的练习、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练习。⑤循环练习专项耐力:①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的专项耐力训练。②体能主导类周期竞速群的专项耐力训练。③技能主导类表现性群。④技能主导类对抗性群
基本要求:①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②加强意志力品质的培养。③注意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协调。④无氧耐力要以有氧耐力为基础。
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①必须坚持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②内容和手段应多样化。③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柔韧:基本方法为拉伸法。
手段:①发展肩部、腿部、等柔韧练习。②发展腰部。
基本方法:①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②注意柔韧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③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性。④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
儿少发展柔韧性应注意的事项:①由于儿童少年关节的生理特征的缘故,发展较为容易。②练习应多采用缓慢和主动活动。③防止过分扭转肌肉骨髓的活动,以免损伤。灵敏
手段:①在跑、跳当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②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③专门设计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④各种改变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复杂应答的游戏等。
基本要求:①灵敏素质要从儿少开始训练。②灵敏训练的安排、一般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9.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和制定训练计划的方法。选材:①科学选材。②经验选材。③综合选材。
选材的方法和步骤:①家庭调查。②一般体格检查。③鉴别发育程度与分型。④测试。⑤对测验结果综合评价。制定训练计划的制定:①训练计划。②阶段训练计划。③周训练计划。④课时训练计划。⑤以上四种训练计划。
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原则:安全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新颖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方法:①搜集与选择体育游戏的素材。②体育游戏的构思。③体育游戏的设计。④游戏的体验与修改。⑤游戏创编的注意事项。
11.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基本程序:选题、提出研究假设、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科研成功的发表。
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及锻炼方法。
骨骼的作用:支持作用、保护作用、运动作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 六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 肌肉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
2.知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和消化腺(小消化腺、大消化腺(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
肝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功能:分泌胆汁、参加物质代谢、解毒防范。胚胎期的肝是主要造血器官。
呼吸系统: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管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神经系统: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按位置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人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脑干)小脑作用:调节躯体运动、调节肌紧张、调节躯体反射活动 3.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组成: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功能:心脏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枢纽,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动脉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静脉是引导血液回流的管道、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末梢间的管道。
影响:窦性心动徐缓、运动性心脏增大、心血管机能的改善。
4.掌握肌肉活动能量供应三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是一切的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内要求发挥最大的能量输出。特点:ATP生成很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等中间产物。糖酵解供能系统(乳酸能系统):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功能后仍然能维持数十秒的快速功能,以应付机体短时间内快速需要,该系统是在1分钟之内要求的功率输出运动的基础。特点:ATP生成有限。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产生乳酸。
有氧氧化系统: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源是糖、脂肪、蛋白质。作用:ATP生成很多,持续时间长、功率输出慢、需要氧产生CO2和水 应用: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功能系统、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5.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快肌纤维:①直径较粗,肌浆少,肌红蛋白含量少,呈苍白色②肌浆中线粒体数量和容积小,但肌质网发达,对钙离子的摄取速度快,从而反应速度快③快肌纤维接受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的支配,神经传导快④收缩力量大; 慢肌纤维①直径较细,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②肌浆中线粒体直径大,数量多,周围毛细血管网发达③支配慢肌纤维的神经元是脊髓前角的小运动神经元,传导速度慢 4肌纤维数量少,肌红蛋白横桥少,收缩力量小。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与慢肌纤维相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曲线位于其上方,但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
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较慢,表现张力较小,但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较高,表现为肌纤维中参与无氧氧化过程酶的活性较慢肌纤维高,糖酵解的底物肌糖原的含量也比慢肌高;
慢肌纤维有氧氧化能力较高,表现为线粒体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线粒体蛋白含量高,氧化酶活性较快肌纤维高,甘油三酯含量高,氧化脂肪的能力为快肌纤维的4倍,毛细血管丰富,肌红蛋白含量较高,有氧能力高于快肌纤维。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反应:心输出量的反应(增加)、血液重新分配、血压的改变。
适应: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心脏微结构的重塑、运动心脏功能的改善(①安静时心跳徐缓②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的节省化③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储备大)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①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AR-Q筛选问卷;②推测有氧适能水平;③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④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⑤实施运动处方。8.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中国标准:BMI<18.5为营养不良,18.5~23.9为正常,≥24为超重,≥28为肥胖。国际标准:BMI<18.5,18.5-24.9正常≥25超重 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睡眠、积极性休息、按摩、物理疗法、营养与药物、心理恢复法
10.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毒副作用。刺激剂、刺激剂、合成类固醇,睾酮类激素、利尿剂,噻嗪类和醛因类药物、β-阻断剂,遮蔽剂,内源性肽类物质。
11.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少年儿童生理特点:
1骨骼: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成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强,韧性减小。
2关节: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机肌肉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3肌肉: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与成人相比,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
1有氧能力:女子的肺容量小,气管窄,气道阻力大,且呼吸肌力量较弱,故女子的通气能力小于男子。女子的有氧能力比男子低。
2无氧能力:在激烈运动中时,女性运动中的乳酸的浓度低于男性,说明女性的无氧能力低于男性。女子体内总血量、血液成分的贮备也低于男子,故女性机体抗酸中毒的能力较差。3肌肉力量:12到14岁后,力量的性别差异明显,女子肌肉力量小于男子,这与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4柔韧性与协调性:一般认为,女子的柔韧性优于男子,这与女子的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关。因为女子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小,关节松弛,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伸展性较好。
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作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均匀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重,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发育。
2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
3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少儿肌肉平衡发展。学龄儿童应避免进行大数量、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要以身体全面发展为主。
12.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主要功能;懂得小学生的合理膳食。蛋白质生理功能
1、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
2、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3、氧化供能。脂肪营养功能
1、供给能量
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
3、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4、脂浓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5、增加饱腹感。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
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
3、节约蛋白质
4、抗生酮的作用
5、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
1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的要求。
体育课监督:①看体育课的健康分组是否符合医务监督的要求②对体育课的全过程进行医学观察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看体育课教案中生理负担量的安排是否符合医务监督的要求。14.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运动性疾病:1过度训练2运动应激综合征3晕厥4运动员贫血5运动中腹痛6肌肉痉挛7运动性血尿 8运动性血红蛋白尿9运动性中暑10冻伤11运动性脱水12运动性猝死。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1思想上不够重视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3技术动作错误4运动负荷过大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6组织方法不当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8场地设备的缺陷9不良气象的影响 过度训练:原因①训练安排不合理②训练方法单调,枯燥无味③生活规律破坏④在运动员身体不良的情况下⑤饮食营养不合理⑥各种心理因素。
处理方法:①消除病因②调整训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③加强各种恢复措施④对症治疗。注意事项①合理安排运动训练②最佳训练负荷原则③及时发现过度训练的早期表现。
运动性晕厥:1 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4.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原因1训练安排不合理2训练方法单调,枯燥无味3生活规律破坏4在运动员身体不良的情况下5饮食营养理6制定不合理
15.知道人体常用穴位的位置、功能及按摩的基本手法。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
16.知道危害健康的行为,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行为:①网络成瘾②自杀行为③吸毒④吸烟行为⑤酗酒行为⑥不健康饮食行为⑦生活不规律⑧致病行为模式
1.生活方式(个人因素)2.职业安全(工作因素)3.环境污染(环保因素)4.心理压力(综合因素)5.家族遗传(基因因素)第二部分 基本技能
(一)田径(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跳高、跳远、实心球)1.了解跑、跳、投的基本知识。
2.掌握跑、跳、投的技术原理;掌握其技术动作要领及训练方法。跑: 跳:
投:影响因素: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空气动力学因素。
完整技术动作:握持器械、准备助跑、组跑或预先加速、最后用力、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
3.掌握田径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①根据组织方案拟定运动会的名称、目的要求、比赛日期及地点,参加单位及组别。②比赛项目。③参加比赛办法。包括每单位可参加多少人,每人可报几项,每项可报几人及参加者的资格问题。④报名办法。规定报名截止日期,报名条件及身体体检规定等。⑤计分及奖励办法。说明各项录取的名额,单项、集体项目、全能和破纪录、团体总分的计算与奖励办法等。⑥比赛规则。⑦参加单位应注意事项及各队报到日期等内容。
(二)球类(篮球、排球、足球)
1.了解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知识。篮:长28 宽15 中心圆心直径3.6米、足:长105宽68 发球点门线11米,半径9.15米
排:长18宽9 球网长9.05米宽1米男子2.43 女子2.24 2.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及训练方法。
篮:进攻技术:移动、投篮、传球、运球、持球突破、抢进攻篮板球。基础配合:传切、掩护、策应、突分。持球突破的技术动作:蹬跨、转体侧身探肩、推放球、加速。
运球的练习有哪些:熟悉球性练习、原地高手运球,左右手交替进行、原地低手运球、原地体前左右变向运球、行间距高手运球、行进间低手运球。
足:足球基本技术动作:颠球、踢球(助跑、支撑脚站位、踢球腿的摆动、脚踢出球、踢球后的随前动作)接球、运球、抢截球、头顶球、假动作、掷界外球。踢球: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尖、脚跟。运球: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内侧
排:正面上手发球:击球的中下部。技术要点—抛球、弧线挥臂、包击推压 注意:抛球稳、击球准、手法正确、用力适当。
技术:准备动作、移动、传球、发球、扣球、拦网、垫球。3.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三)体操(徒手体操、队列队形、轻器械体操、技巧、单杠、跳跃)、健美操 1.了解体操、健美操的基本知识。体: 健:
2.掌握体操、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及训练方法。
体:前滚翻:蹲撑开始,重心前移,两脚向后下方蹬直离地,同时屈臂低头、提臀、以头的后部在手撑地前着地,经后脑、背、腰、臀依次向前滚动,当背部着地时,迅速收腹屈膝,上体紧跟大腿团身成蹲蹲立,健:
3.掌握体操、健美操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四)武术(长拳、短器械、长器械、太极拳)1.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
2.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及训练方法。3.掌握武术的识图方法。
4.掌握武术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第三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体系。课程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目标体系: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三个层次(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3.理解和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4.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原则。5.掌握体育教学方法。
6.知道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7.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进行教学设计。8.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