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汇编
杨帆编辑整理
1.好人政府: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梁漱溟等人在《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了“好人政府”的主张,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主张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理想。
2.“联省自治”:民国初年的一种流行的政治思潮,在1920年下半年至1923年,这种思潮颇具规模。其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因而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政治改良。以湖南省最先响应,并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风潮,地方军阀纷纷以“联省自治”对抗中央军阀的“武力统一”。这种思潮虽然有民主气息和进步意义,却忽略了中国时局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
3.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早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领导和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4.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海员在中共影响下为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改善生活待遇而举行的一次罢工。1922年1月,由于英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合理要求,香港海员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负责人苏兆征、林伟民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英帝国主义从中阻扰和破坏,并制造“沙田惨案”。这次罢工坚持了56天,港英当局被迫接受海员提出的增加工资、抚恤死难家属及取消封闭海员工会命令的要求。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
5.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共领导下的安源路矿工人反对日资本家,要求保障工人权利,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政治大罢工。1922年秋,因矿区拖欠工人工资,安源路矿党组织经过充分准备,9月14日,在毛泽东、李立
三、刘少奇的发动和组织下,全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在罢工宣言中提出了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发清欠饷、废除封建把头制等17项要求,路矿当局玩弄各种手段破坏,经过5天的激烈斗争,路矿当局被迫接受工人大部分要求,罢工取得重大胜利,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6.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政治大罢工。1923年2月1日,经过精心筹备,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正式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阻扰,强令禁止开会,并派军警捣毁总工会会所,为反抗军阀的武力镇压,2月4日,举行全路总罢工,提出了“争自由”、“争人权”的口号,2月7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点和终点,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7.问题与主义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思想辩论。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应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而不要高谈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反驳,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研究实际问题与宣传主义必须结合,改造社会必须“根本解决”,才能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谈什么主义,用什么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一争论的实质是社会改良思想与社会革命思想的争论。
8.中山舰事件: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制造的政治路线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口中国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扣留黄埔军校及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篡夺了第一军军权。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9.整理党务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的旨在限制共产党、夺取国民党大权的所谓“整理党务”的4个提案。其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数的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焘等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这样,在蒋介石的策划下,一些右派分子窃取了国民党中央的部长职位,蒋介石也取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10.五卅运动:中共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初,上海沪西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而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进行交涉的工人代表顾正红,打伤十余人。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援助纱厂工人的反帝示威游行,租界英巡捕在南京路突然开枪,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号召上海人民“罢工、罢市、罢课”,上海民众纷纷响应,20多万工人罢工,50000多学生罢课,绝大多数商人罢市,上海反帝斗争迅速波向全国,全国各地纷纷游行示威,进行“三罢”。这次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推动了革命走向高潮。11.省港大罢工:广东、香港工人为声援五卅运动而举行的大罢工。上海实行“三罢”斗争的消息传来,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即决定罢工响应。1925年6月23日,香港工人和广州各界群众在广州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在沙面对岸的沙基,遭遇英军警枪杀,造成“沙基惨案”,惨案发生后,激起广东、香港人民更大愤怒,在广州成立以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对香港实行封锁。这次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世界罢工史上罕见的,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12.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后,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创办时间为1924年5月,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以 “兼容并蓄”为办校宗旨,建立了政工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并重。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
13.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4.济南惨案:南京政府北伐时,日军国主义者在中国济南制造的屠杀中国军民的血腥事件。1928年春,南京政府北伐,日本政府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5月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南,日军开枪打死中国军民多人,5月3日,日军在济南大肆屠杀,蒋下令不抵抗退出济南,日军屠杀中国军民1万多人,还杀害国民政府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其随员17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达成妥协,日答应两个月之内撤军,中方答应负责日在华人员安全,所造成的损失由双方实地调查决定,实际不了了之。15.东北易帜: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次事件。1928年春,南京政府北伐,占领北京、天津,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东北易帜促成了国家统一,挫败了日本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16.中原大战:蒋介石为实现统一的一次战争(传统观点: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以中央名义,对反蒋联军下讨伐令。于是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到长沙,北达河北的数千里战线上,百万军队展开空前规模的大厮杀。因这次大战以陇海线为主体,津浦、平汉为两翼的中原地区为主战场,故称之为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助蒋讨伐冯阎联军,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失败而告终。蒋通过此次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地方军事实力派,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民党中的统治地位。17.南昌起义:中共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时间为1927年8月1日,领导机构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参加部队主要是叶挺、贺龙的部队及第三军官教育团,总兵力达3万人,经过4小时的激战,占领南昌,起义取得成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8.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发表《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批判了陈独秀右倾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中共挽救革命和批判右倾错误的会议,使中共在组织上、思想上前进了一大步,具有重要功绩,但批判右倾的同时,助长了“左”倾情绪。
19.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湘赣边界领导的起义。起义的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约5000人,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1927年9月9日,起义爆发,起义军队遭遇强敌阻击,退至浏阳县文家市,毛泽东正确分析当时形势,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它揭开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20.三湾改编: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对部队的一次整编。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转入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对部队进行整编,内容是缩编部队,把“支部建在连上”,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21.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古田镇召开的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精神,毛泽东作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确立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在组织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要担负起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等工作。这次会议是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基础上,划清了与旧军队的界限,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础。
22.《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5月,毛泽东为端正党内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一篇文章。1930年,毛泽东写下《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阐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把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提到思想路线的高度。这篇文章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
23.东北抗日联军:中共领导下的东北地区抗日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人民武装抗日,部分抗日义勇军接受中共领导,1933年以后,中共满洲省委同各抗日部队建立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东北各抗日武装在黑龙江汤原东北抗联军政扩大联席会议,决定把抗日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14年,消灭大量日军及伪军,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贡献。24.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冯玉祥、方振武与中共合作组织的抗日队伍。1933年春,日军向热火、察哈尔进犯,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5月,冯玉祥、方振武与中共党员吉鸿昌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称“外抗暴日,内除国贼”,否认一切卖国协定,反对任何方式妥协,誓以武力收复失地,在中共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同盟军抗击了进犯日军伪军,收复了多伦等地。8月,由于蒋介石的破坏威胁,冯玉祥被迫离开张家口,吉鸿昌、方振武继续抗日,9月,最终失败。它推动了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
25.福建事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组织政府公开宣布反蒋抗日的事件。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等领导下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布《人民权利宣言》和《人民政纲》,这是具有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的纲领。由于蒋介石的大力进攻和中共“左”倾错误,福建政府最后失败。26.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和国民党政府在华北丧权辱国的一系列事件。1935年5月,日本借口中国当局破坏塘沽协定,向何应钦提出抗议,并以武力威胁,6月,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河北大部分主权,6月27日,又签订《秦土协定》,察哈尔主权丧失。9月,新任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发表声明,公开鼓吹华北五省要在日本指导下“联合自治”,11月,日本策动汉奸华北5省自治,并以殷汝耕为首的自治政府在通县成立,随后,国民党成立以宋哲元为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变相承认华北自治,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27.一二·九运动:中共领导的学生反日爱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共的组织下游行示威,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镇压,学生多人受伤被捕,第二天,北平学联决定各校学生进行总罢课,12月16日,北平学生、市民数万人游行示威,此后,社会各界组织救国会,支援学生。它为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起了动员作用。
28.七君子事件:沈钧儒等七人因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被国民政府逮捕的事件。1936年5月31日,沈钧儒等响应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与红军停战,联合抗日。国民党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遂于11月23日逮捕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7人,史称“七君子”事件。1937年七七事变后,释放“七君子”,“七君子”事件推动了全国救亡运动的发展。
29.平型关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歼灭战。1937年9月,日寇向平型关、雁门关等地进犯,企图夺取太原,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板垣师团一部,歼灭日军1000多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大的胜利,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30.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的一次大规模作战。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1940年8月下旬至12月初,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约40万兵力,对华北日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史称百团大战,整个战役历时三个半月,歼灭大量日军、伪军,破坏了敌军大量交通线,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但在战争中过早过多集中兵力攻坚作战,使部队大量损耗,并导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31.“三三制”(政权):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中共的一种自我约束制度。其内容是: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的左派人士、(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人士在抗日根据地政权机关中各占1/3。它是中共的自我约束制度,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2.平江惨案: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破坏抗日的罪行之一。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27集团军司令杨森派兵包围新四军在湖南平江的留守处,残酷杀害新四军高级参谋涂正坤,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人。这一惨案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愤怒,延安方面也表示抗议。
33.晋西事变:抗战时期山西军阀阎锡山破坏团结的事件。1939年12月阎锡山集中6个军兵分三路攻击晋西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和晋西八路军独立支队,与此同时,阎军向决死队第四纵队进攻,并配合蒋军进攻在上党地区的抗敌决死队第一、第三纵队,并且进攻八路军和摧毁抗日政权,晋西八路军和新军在中共领导下打退了国民党的进攻。以晋西事变为标志,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34.三光政策:抗战时期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下令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政策。1940年,日本华北军事机关命令部队对抗日根据地扫荡时,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全部烧毁,粮食不能运送的也全部烧毁,根据地人民实行坚壁清野,粉碎了这一政策。35.曲线救国:抗战时期国民党实行的一种降日反共政策。指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官员投降日本,成为伪军伪官,同日军一起进攻抗日根据地,其目的是在日军的保护下维持对人民的统治,一旦日本失败,立即宣布反正,乘机占领城市和交通线,并配合国民党进行反共内战,这种政策被诡称为曲线救国。36.长沙大火:指抗战时期国民党实行的焦土政策的一个表现。1938年秋,日占领武汉后,进入湖南北部,国民政府下令火烧长沙以阻止日军进攻,从11月12日晚到17日大火熄灭,烧毁房屋建筑不计其数,烧死长沙人民2万多人,财产损失无数,千年长沙古城毁于一旦,之后日军并未进攻长沙,国民政府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文仲孚等三人枪毙以平民愤。长沙大火是国民政府对人民所犯的罪行。
37.精兵简政: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克服困难采取的政策。最早由陕北开明之士李鼎铭提出,内容是缩减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和部队非战斗人员,充实基层和连队。该政策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根据地克服困难。
38.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共形成的一整套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等等。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39.中国民盟:全称中国民主同盟,爱国党派之一。1941年,在重庆成立,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现名,194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宣布为“非法团体”,1948年在香港重建,其成员主要是文教界以及从事科技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1949年参加新政协,成为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重要党派,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40.李闻血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和平民主运动的罪行之一。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中国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积极参加反内战运动。7月11日,李公扑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5日,闻一多在昆明主持李公朴追悼会,归途中又被杀害。此次暴行激起了全国各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愤怒。
41.《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根据阶级矛盾已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清除封建剥削这一形势,果断的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规定了十八条解决农民问题的原则,例如规定走群众路线,不侵犯中农利益等等。《五四指示》是中共历史上解决土地问题的经典文献,为中国土改指明了方向。42.《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实行土改的基本文献。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问题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要求;规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原则。10月,《大纲》正式颁布。依据该大纲,中共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3.《中美商约》:1946年11月4日中美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共计30条,把美国取得的许多特权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主要内容为:①两国人民可在对方全境内自由居住及从事各种职业,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②此方商品在彼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和彼方本国商品的待遇;③两国船舶可以在彼方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该条约以“平等”、“互惠”的形式掩盖其侵略实质,美国自此控制国统区的社会经济。
44.二·二八起义: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武装起义。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北专卖局查缉员和警察殴打商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28日,台北市民游行示威要求赔偿、惩凶,取消专卖局,但被镇压,多人伤亡,很快激起大规模起义,控制台湾大部分地区的机关。国民党一方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一方面调军队镇压,起义最后失败,群众被杀3万人以上。这次起义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配合了大陆的解放战争。
45.西柏坡精神:指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在中共党内形成的敢于决战,敢于和善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一往无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彻底精神,艰苦创业、讲求工作效率的奋力拼搏精神,注重团结、加强纪律性的团结统一精神。
46.《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规定了国家性质,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47.三查三整:1947年冬到1948年秋,中共进行的整党整军运动。整党运动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整军过程中也采取“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的三查活动。通过三查三整纯洁了党组织,改进了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战斗力。
48.改订新约: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发起的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运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关于重订新条约之宣言》,宣布凡中外旧条约期满者废除新订;尚未满期者解除重订;旧约期满,新约未订定者由国民政府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之。关于自主关税问题,虽然实行了新税则,但各国多采取敷衍态度,关于撤废领事裁判权,均被各国托词拒绝。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西方各国才纷纷放弃在华的不平等条约。第48 是最后加的,可能考,好好准备
第二篇: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黄埔军校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广州农讲所
3.五卅运动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4.西山会议派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其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集会,自称为“国民党第一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公开反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随后在伤害成立所谓“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在各地建立地方党部,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从事反共活动。因其集会地而得名“西山会议派”。1926年1月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开除了最主要分子邹鲁等。
5.戴季陶主义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击。
6.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以“共产党阴谋暴动”的谣言为借口,扣押中山舰,逮捕了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对这次阴谋事变,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依靠工农、联合国民党左派坚决反击,打击蒋介石反动气焰以巩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但陈独秀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使蒋介石篡夺了第一军的军权,这是他篡夺国民党军权的开始。这次反革命政变史称“中山舰事件”。
7.汉浔惨案
8.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为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推翻军阀统治,上海工人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总结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因缺乏经验和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前两次起义的教训基础上,经过周密准备和严格训练,英勇的上海工人血战30小时解放了上海,起义取得了成功。这次起义是中国工人阶级武装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9.四一二政变蒋介石背叛新三民主义和北伐大革命的政治事变。1927年3月蒋到上海后与帝国主义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及青洪帮头目等直接勾结,密谋用暴力手段清除共产党。但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者却未作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4月12日蒋借口工人“内讧”派军队解散工人武装纠察队。后又下令禁止罢工和游行,并解散了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时又指使党徒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进行反革命大屠杀。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反动的国民政府。至此,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10.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四一二政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日趋反动。7月1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决定“分共”,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汪精卫集团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是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就是“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国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11八一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受中共领导和影响的北伐军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经过英勇斗争,占领了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瞿秋白同志主持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在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反“右”倾时没有注意到“左”倾情绪的滋生,以至后来瞿秋白发展了“左”倾盲动主义。
13.九一八事变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军关东部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日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袭击沈阳.进军入东三省。中国守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并开始向热河省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14.一二八事变日军武装侵占上海的事件。“九 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又加紧准备侵占上海,作为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突袭驻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下奋起抵抗,十九路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由于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凇沪抗战,最后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蒋介石同日本签订卖国的《凇沪停战协定》允许日军驻留上海,中国军队撤出。
15.伪满洲国日帝侵占中国东北后,于1932年制造的傀儡政权。3月在长春成立,扶清朝废帝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1934年改为满洲帝国,立溥仪为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满洲国也被消灭。
16.遵义会议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地批判了中央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举张闻天为总书记,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军事。会议结束了第三次(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华北事变日帝为实现其吞并全中国的野心,1935年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5月日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华北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威胁;6至7月强迫签订《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接着策动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妄图使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和察哈尔5省脱离中国而“自治”。国民党政府为了满足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指派宋哲元为委员长,汉奸王揖唐等为副委员。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事件,统称“华北事变”。
18.七君子事件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11月22日,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七位救国会领导人在上海被捕。随后被押解于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时称“七君子事件”。后来江苏高等法院欲判刑七君子激起全国人民抗议,宋庆龄发动“救国入狱行动”陪坐牢,在全国人民压力下七君子获释。
19.两广事变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与新桂东联合举兵反对蒋介石。2日,两广成立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进兵湖南。蒋一面调集军队入湖南防御,一方面收买陈济棠的部属,令到陈济棠不战自败。随后,蒋介石摆出决斗架势。后来在调停下,双方妥协,南京答应白崇禧、李宗仁提出的“确定抗日计划”等条件,言归于好。广西问题遂和平解决,从而结束了两广与南京蒋氏政权对峙的状态,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一二九运动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关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以极大的民族义愤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继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挽救民族危机。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而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1.南京惨案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向长江中下游前进时,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等国增兵上海,准备直接干涉中国革命,并调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进行威胁。3月24日,共产党员李富春、林伯渠领导的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军打败了直鲁联军,占领了南京。直鲁联军和一些流氓在逃跑时抢掠了外国领事馆、外人机关和住宅,打死打伤外国人6人。英美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命令停靠在南京江面上的英美军舰向进驻南京的北伐军和居民进行炮轰,打死打伤军民二千多人,毁坏房屋无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惨案”。这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严重步骤。“南京惨案”发生以后,蒋介石赶到下关,首先派人与日本领事馆联系,一面表示道歉,一面诬称南京抢掠是“共产党蓄意制造”的。
22.洛川会议为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基本任务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指出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指出必须坚持抗战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任务和基本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对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23.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24.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25《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主要内容是:①打倒日本;②实施全国军事总动员;③实施全国人民的总动员;④改革政治机构;⑤执行抗日的外交政策;⑥执行战时财政经济政策;⑦改良人民生活;⑧执行抗日的教育政策;⑨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⑩促成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的基本精神就是发动群众,实行全国抗战,争取抗战的胜利。这个纲领是代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纲领,是党领导人民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强大思想武器。
26.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是在抗战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7月正式成立。1938年3~4月间,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国民参政会共历四届,举行大会十三次。初期,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进步作用,于1948年3月宣告结束。
27.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28.“三三制”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即“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即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派占1/3。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29.囚笼政策为了达到消灭抗日根据地的目的,日本华北方面军提出了“囚笼政策”,即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以封锁沟、封锁墙,从敌占区向根据地构成网状的“囚笼”,进行压缩包围,企图束缚抗日武装的机动性,便于消灭之。但由于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使日军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抗日武装和根据地还在不断壮大。
30.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场旨在破袭日军交通线、粉碎其“囚笼政策”的著名战役,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一次进攻性战役,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历史背景,①1940年春夏之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妥协的危机。②瓦解日军的“囚笼政策”是百团大战最直接的原因。历史意义,第一、在军事上,百团大战在华北给予日军重大打击。第二、在政治上,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也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1.民主政团同盟 32治安强化运动
33.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规模生产运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和国民党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各解放区遇到了严重的物质困难。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展开了生产运动。克服了经济困难,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从物质上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准备。
34.皖南事变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磨擦活动。国民党当局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突遭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①是国民党无法容忍中共力量无限扩大的必然结果;②也与中共方面出于对国民党的高度戒备心理,拖延北移时间,而且必欲选择一条出乎国民党人意料的北移路线有关。
第三篇: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
1923年2月,张君劢对清华学子做了题为《人生观》的讲演,引起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异议,拉开了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之间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论战的焦点集中在:①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②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③对中国文明的态度。论战实质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问题。2.《新潮》
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3.《新青年》
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
4.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分)5.整理党务案
是一九二六年五月,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的限制共产党、夺取革命领导权的反动提案。其中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始能发出。总之,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限制和打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领导地位。
6.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分)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有一致之处,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等。(2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分)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是毛泽东为了支持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到湖南湘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写的著名报告。发表于1927年3月。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充分肯定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指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在农村,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的武装和政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和政权是完全必要的;那些攻击农民运动的言论,是站在地主阶级方面打击农民革命斗争的反动言论。这篇文章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经典文献。
8.“好人政府”
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等16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2分)提出建立“好政府”的主张,当时被称作“好政府主义”。认为中国的腐败主要是好人自命清高,不肯出来当政的缘故;只要好人挺身而出,组织一个宪政的、公开的、实行有计划的政治的政府,中国就能得救。(2分)9月,直系军阀吴佩孚操纵组成以王宠惠为首的内阁,实践了“好人政府”的理论。由于军阀的操纵和控制,该内阁无法实践其具体政治主张,至11月间,因曹锟为首的保定派军阀的反对而垮台。(1分)9.联省自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地方军阀为保持地方割据而提出的主张。1920年7月,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在湖南人赶走张敬尧之后,以避免卷入南北战争为借口,通电号召“湘人治湘”。11月又通电主张“联省自治”。
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熊希龄则进一步主张仿照美国联邦制,由各省制定省宪法,实行“自治”,并号召召开联省会议,成立联省自治政府,以此改良腐败的政治,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广东军阀陈炯明、云南军阀唐继尧等通电响应,形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要求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浪潮。1924年,一些进步人士也曾利用这一口号,推动浙江自治和苏、浙、皖三省联省自治,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孙传芳的斗争。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后,联省自治的口号无人再提。10.工农武装割据
是毛泽东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在开创和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守提出来的一个科学概念。即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阵地三位一体的思想,亦称“红色政权”的理论。它是关于农相。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11.《井冈山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开展了土地革命。1928年12月,在总结了并冈山根据地创建一年来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后,由毛泽东起草并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共9条14款。主要内容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由其进行分配;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和区域标准;山林分配法;土地税之征收等。这个土地法的颁布,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由于缺乏经验,土地法出有一些不足,如没收所有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苏维埃政府而不是农民,禁止土地买卖等。12.中原大战
1930年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改组派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冯、阎、桂军阀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战争在11月正式爆发,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关键时刻,蒋介石得到张学良的帮助,迅速取得了胜利。此战巩固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及其政权中的地位,张学良及其东北军也顿时身价倍增,但是此战却给广大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使国民党最终丧失民心。
13.新月人权派:
又称“新月派”或“人权派”,[1分]是19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1分]出现的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松散联合的政治派别,[1分]因创办《新月》月刊和主张“人权”而得名。[2分]
14.中国国民党改组派
又称改组同志会。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国民党内的主要反对派。1928年冬成立于上海,主要负责人是陈公博、顾孟余等,奉汪精卫为领袖。(2分)宣称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却又反对共产党。反对独裁,揭露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得到了不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拥护,最盛时会员达1万多人。在国民党“三大”和中原大战期间其反蒋活动达到高潮。(2分)蒋介石采取又拉又打方式分化瓦解,1931年初,汪精卫在香港发表宣言,宣布解散改组同志会。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作,改组派不复存在。(1分)
15.法币政策:
1935年11月,〔1分〕国民党政府实施的废除银本位制,改用纸币的币制改革。〔2分〕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
16“东北易帜”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继任奉天督办、东北保安司令,不顾日本的一再阻挠和压力,于7月1日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又派人与蒋介石洽谈统一事宜。(1分)10月8日,张学良接受国民党中常会任命的国民政府委员职,又达成东北统归于国民政府的4点协议。12月29日,张学良与张作相等联名通电声称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30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2分)国民政府实现了南北统一。(2分)17.瓦窑堡会议 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2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会后,毛泽东根据中央的决议,在共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决议和报告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变化,指出了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决议和报告着重阐明了建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会议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瓦窑堡会议为迎接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18.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为了正式制定其在全面战争时期的行动方针和具体政策、正确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发出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伟大号召。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新形势,指出共产党同国民党的争论已经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为此,会议决定: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乱后战场,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在一切国统区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会议在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变为民族战争的历史关头、及时地规定了党的正确路线、纲领和政策,为实现党对抗记战争的领导,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是1939年1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日问题和国共关系问题。(2分)关于抗日问题,全会仍旧标榜“抗战到底”;关于国共关系问题,会议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秘密通过了《防止异党活动办法》,设立了防共委员会。这次会议标志着抗战以来国民党在联共政策上的改变,给国共关系蒙上了阴影。(3分)
20.减租减息
是中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1分)基本原则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分)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生活,增强了农民抗日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联合了地主一致抗日,壮大了抗日力量。(2分)
21.《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并通过的全面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基本政治主张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政策的一个纲领。基本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实行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防;建立抗日的民族团结。纲领主张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是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指针,是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有力武器。
22.史迪威事件 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42年3月至1944年10月,蒋介石与史威迪之间围绕着美国援华战略物资的分配、调整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民党军队的改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蒋因不满史威迪与中共联系并进行军备支持而不断对美施压以致史于1944年10月被召回国,它表明美对华政策的转变,从开始积极支持中国抗战,支持史的主张变为最后接受蒋的要求,扶蒋反共控制干涉中国内政。
23.长沙大火:
1938年冬,〔1分〕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进入湖南北部,国民党政府惊慌失措,以焦土抗战为名,下令火烧长沙,(1分)自11月12日晚间纵火,至14日大火熄灭,全城房屋大部焚毁,居民被烧死二万余人,财产损失无数。(2分)之后,日本侵略军并未立即进攻长沙。国民党政府为了推卸责任,将指挥纵火的长沙警备司令等3人枪决。(1分)
24.西南联大
抗日战争期设于昆明的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长沙,组成临时大学,10月25日开课。1938年4月,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学。设理、工学院子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后亦迁至展明)。1939年后,共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等5个学院,以及2个专修科。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迂回北平(今北京)、天津复校。8年中华业生约2000人。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大后方的民主堡垒”,震惊中外的“一二一”反内战反暴行斗争就发端于西南联大。
25.重庆谈判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在重庆举行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伪装和平,蒋介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谈判进行43天,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国共双方达成了同意长期合作,避免内战等一系列有利于建设国家的共识。重庆谈判使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取得民心等,有重要的意义。
26.《中美商约》
是国民党政府与美国政府于1946年在南京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简称。条约经历了3年的谈判酝酿,最终以互惠,对等的形式规定了两国国民在对方领土上的权利,美方法人团体与中方法人团体有同样的权利等诸多内容。但是因为当时中国生产落后,远洋运输又不发达,中国人民无法实现该约规定的权利。该约缔结之后,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普遍反对。
27.“五四指示”
即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根据日本投降以后国内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引导农民积极性,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有计划地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引向深入,而颁发了这项指示。规定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调整为平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同时要求在1946年底前全部或大部分解决土地,发动群众,执行群众路线,禁止命令主义,包办,代替,恩赐。使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28.《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的、于同年10与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施行的关于土地改革的法规。大纲是土地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公布和实施,使得全国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高潮,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完成了农村生产关系的伟大变革,满足了广大贫雇农对土地的迫切要求。这对于巩固解放区,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9.金圆券法案
即国民党政府为避免货币的破产于1948年8月19日颁布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废除法币,另外发行金圆券,以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8百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并强制收兑民间金银外币。金圆券发行后,以比法币更快的速度贬值,不到10个月,发行额就增加了65万倍,批发物价随着上涨120万倍以上。1949年7月2日,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的前夜,宣告金圆券作废。
3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1分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政策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会议要求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禁止给党的领导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道名和企业的名字。(2分)它规定了中共对夺取全国胜利和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为夺取革命胜利,推动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2分)
31.《美中关系白皮书》
是美国国务院于1949年8月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共分八章,回顾了从《中美望厦条约》签定到1949年的中美关系。(2分)白皮书的主旨在为美国对华政策作辩护,把美国在中国的失败归于国民党的腐败,而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误。其结论是中国内战国民党的失败超出美国政府的控制能力,也是无可避免的。白皮书发表后,毛泽东连续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五篇文章、新华社发表了《无可奈何的供状》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批评。(3分)
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23日由冯玉祥发动的针对直系的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统治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除溥仪出宫。
曹锟贿选
1923年6月,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指示其党羽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逼宫”,把总统黎元洪逼出北京,为自己上台扫清了道路。但曹锟既想登上总统宝座,又要披上“合法”外衣,于是就以巨款贿赂国会议员,选举他当上总统。9月,在总统选举的预选会上,曹锟以5000元一张选票,到处收买议员,又以40万元的高价,收买了国会议长,共用去贿赂款1350余万元。就这样曹锟贿选当上了大总统。史称曹锟为“贿选总统”。
郭松龄倒戈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由于地盘分配问题导致奉系内部矛盾激化,奉军土派将领郭松龄决心推到张作霖,清除洋派代表杨宇霆等而发动的倒戈事件。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起兵开始反奉,次日,又在滦州宣布倡导和平,班师回奉,要求张作霖下野,查办杨宇霆,拥护张学良为总司令。郭松龄反奉以他本人被杀而告终。郭松龄事件导致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联合对抗冯玉祥的国民军,国民军退往西北。
古史辨派
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1926年,顾颉刚将有关辩论的文章编辑成《古史辨》第一册出版,标志着古史辨派的正式形成。顾颉刚及其学派关于“层累地造成中国历史”的结论,否认了儒家经典的权威性,破除了人们认定上古时期为理性社会的传统观念,为学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更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第四篇: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黄埔军校 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6.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27年3月21日,为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推翻军阀统治,上海工人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总结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因缺乏经验和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前两次起义的教训基础上,经过周密准备和严格训练,英勇的上海工人血战30小时解放了上海,起义取得了成功。这次起义是中国工人阶级武装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20、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的三次会战。①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地区。1939年9月,日军调集10万人,分路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鄂南通城地区、赣北奉新、靖安地区。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约20万人,将进占赣北鄂南之日军阻于献钟、修水地区。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的日军,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被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②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初,日军调集约12万人,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7万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采取逐次阻击,诱敌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两岸地区予以围歼的方针,将突入长沙市区和进至株洲之敌全部歼灭并乘胜反击。日军被迫北撤,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③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长沙。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兵力,组织防御。日军攻击受挫,伤亡严重,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日军也被击退。会战结束。
21、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前身是1939年 11月各中间党派在重庆组织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正式成立,参加的党派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及其他人土。推举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劢、梁漱溟、章伯钧为中央常务委员,左舜生为总书记。后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推举张澜担任主席。1941年9月18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刊物《光明报》在香港公开出版,10月10日《光明报》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对时局主张纲领(又称十大纲领)。民主政团同盟是在国民党的反共分裂活动日益加剧和***不断强化的形势下产生的,其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至此,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有三党三派之称。为改变民主政团同盟的党派联盟性质,打破青年党把持盟务的局面,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参加,并通过了《中国民主同盟纲领》。22.国民会议运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场重要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23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号召召开国民会议,反对军阀政权。次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大总统曹锟,成立了以段祺瑞为首的北京临时执政府。中国共产党为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分裂中国的新阴谋,1924年11月在《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再次号召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也发表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这个运动。这一号召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各地先后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拥护国民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反对军阀的民主运动。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积极支持并重申这一主张。军阀段祺瑞为巩固其反动统治,于1925年2月召开御用的“善后会议”,抵制国民会议的召开。3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主持下,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以与“善后会议”相对立。这一运动对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面目、动员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3、国防最高委员会
国防最高委员会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为适应战争需要而设立的一元化最高领导机关.它的设置标志着国民党战时体制的最终形成,这一方面从法律上和制度上确保了战时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统一,对抗战起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从法制上确立了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将国民党***推向极端.24.新四军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边界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下辖4个支队,共1万余人。改编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25、延安整风
安整风运动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开始,1945年4月结束。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尚未肃清,党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而且,抗日战争以来,共产党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进了党内,为党内错误思想的滋长提供了新的土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全党进行了整风运动。
26、《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6年1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署名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商约凡30条,主要内容有:(1)美国国民在中国享有居住、旅行、经商,包括从事制造加工、文化教育、宗教和慈善事业的自由;享有租借、占用房屋,租赁土地,选用代理人或员工的自由权利。(2)美国商品在中国交纳进出口关税和内地税,享有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商品同等待遇。(3)包括军舰在内的美国船舶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必要时可开入任何不开放的口岸、地方或领水。商约在表面上双方享有对等权利,但中国生产落后,远洋运输不发达,无法实现,实际上只是美国单方面享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的特权。商约缔结后,受到中国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27、金圆券
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一种不兑现纸币。1948年8月19日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并开始发行。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17克,发行额20亿元。但到1949年5月25日已发行67.95亿元。同期批发物价指数上涨120万倍。与此同时禁止买卖金、银,限定持有金、银和外币者,必须按法币300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的比价,于9月30日前全部兑换金圆券,逾期没收。在不到2个月内,榨取了价值2亿美元的金、银和外币。1949年4月国民党政府迁广州,同年6月,金圆券发行额增达130余万亿元。7月份又在广州、重庆小块地方发行银圆券代替金圆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销毁。
28、重庆谈判
指1945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举行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但摄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的强大和国内外民主舆论的反对,在还没有完成全面内战的准备情况下,为了伪装和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中央为了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揭露美蒋反动派的政治欺骗,用事实教育人民群众和争取中间势力,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同时告诫全党绝不要因谈判而放松对蒋介石的警惕和斗争。8月28日,毛泽东一行飞抵重庆。由于国民党对谈判没有诚意,事前毫无准备,谈判过程中的一切提案均是由中共方面提出的。经过43天的艰苦努力,终于正式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在这个纪要中,蒋介石表面上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保障人民的某些权利,但拒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人民政权,企图在“统一军令”和“统一政令”的借口下,根本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尽管中国共产党在这两个问题上作了很大让步,双方还是没能达成协议。谈判进程中,国民党军队曾几次进犯解放区,人民解放奋起自卫,取得了上党战役的胜利,促成了“纪要”的签订。重庆谈判打破了美蒋反动派污蔑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揭露了他们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9、戡乱总动员
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危机,在一九四七年七月四日举行的第六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并颁布了“总动员令”。七月七日,蒋介石发表了“戡乱建国”演说,七月十八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此后,又陆续颂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国民党各省市参议会和所谓“人民团体”纷纷通电表示拥护“戡乱”,并在各地召开“戡乱建国动员大会”。这就是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30.北伐战争
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31.好人政府:胡适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由这些人组成“好人政府”,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态。34.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35.省港大罢工
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反抗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而举行的大罢工。广州和由香港返回广州的罢工工人、市郊农民、学生和黄埔军校学生军举行集会游行,英、法帝国主义军队以机枪群众射击,造成沙基惨案。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积极支援省港大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加强对罢工的领导成立了以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并组成工人纠察队,严密封锁香港和沙面租界.这次罢工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坚持到1926年10月结束,历时16个月,是世界罢工史上罕见的。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锻炼了工人阶级,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36.马日事变:1927年5月21日晚,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袭击省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这一事变是武汉汪精卫集团开始叛变,并准备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合流的信号。
39.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 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40.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开始,起义军先后向长沙进攻。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挫。9月19日,毛泽东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经过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尔后,起义部队兵分两路,经湖南转至江西,10月抵达井冈山。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41.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员张太雷、苏兆征、叶剑英和周文雍等同志领导举行了这次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12日中午召开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亦叫“广州公社”。苏兆征为政府主席,这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权。红色革命政权仅存在了三天。其后,反动派五天内屠杀了5700人。
48.南京惨案
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向长江中下游前进时,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等国增兵上海,准备直接干涉中国革命,并调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进行威胁。3月24日,共产党员李富春、林伯渠领导的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军打败了直鲁联军,占领了南京。直鲁联军和一些流氓在逃跑时抢掠了外国领事馆、外人机关和住宅,打死打伤外国人6人。英美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命令停靠在南京江面上的英美军舰向进驻南京的北伐军和居民进行炮轰,打死打伤军民二千多人,毁坏房屋无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惨案”。这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严重步骤。“南京惨案”发生以后,蒋介石赶到下关,首先派人与日本领事馆联系,一面表示道歉,一面诬称南京抢掠是“共产党蓄意制造”的。51.《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主要内容是:①打倒日本;②实施全国军事总动员;③实施全国人民的总动员;④改革政治机构;⑤执行抗日的外交政策;⑥执行战时财政经济政策;⑦改良人民生活;⑧执行抗日的教育政策;⑨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⑩促成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的基本精神就是发动群众,实行全国抗战,争取抗战的胜利。这个纲领是代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纲领,是党领导人民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强大思想武器。
52.国民参政会 国民参政会是在抗战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7月正式成立。1938年3~4月间,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国民参政会共历四届,举行大会十三次。初期,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进步作用,于1948年3月宣告结束。
53.“三三制”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即“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即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派占1/3。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54.囚笼政策 为了达到消灭抗日根据地的目的,日本华北方面军提出了“囚笼政策”,即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以封锁沟、封锁墙,从敌占区向根据地构成网状的“囚笼”,进行压缩包围,企图束缚抗日武装的机动性,便于消灭之。但由于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使日军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抗日武装和根据地还在不断壮大。
55.百团大战 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场旨在破袭日军交通线、粉碎其“囚笼政策”的著名战役,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一次进攻性战役,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历史背景,①1940年春夏之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妥协的危机。②瓦解日军的“囚笼政策”是百团大战最直接的原因。历史意义,第一、在军事上,百团大战在华北给予日军重大打击。第二、在政治上,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也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56.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规模生产运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和国民党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各解放区遇到了严重的物质困难。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展开了生产运动。克服了经济困难,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从物质上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准备。
57.皖南事变 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磨擦活动。国民党当局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突遭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①是国民党无法容忍中共力量无限扩大的必然结果;②也与中共方面出于对国民党的高度戒备心理,拖延北移时间,而且必欲选择一条出乎国民党人意料的北移路线有关.58、关税自主运动
1925年五卅运动后,北京段祺瑞政府在全国反帝倒段怒潮下,为迎合帝国主义,欺骗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授意下提出在北京召开所谓的“关税会议”。中共北京党组织为揭穿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的阴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关税自主运动。李大钊、赵世炎等共产党人在北京党团刊物发表文章揭露关税会议的骗局。北京党组织联合国民党左派多次组织民众反对关税会议的游行示威,提出“要想真能得到关税自主,只有民众以自己的力量实行革命以后,自己宣布关税自主”。1925年10月25日,北京学生联合会、各界雪耻会、工人雪耻会等团体数万人齐集天安门召开关税自主大会,散发传单百余万份,揭露帝国主义与军阀政府互相勾结欺骗人民的阴谋。在全国人民的强力反对下,关税会议时断时续,始终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以无结果而散。关税自主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统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
59、“焦土抗战论”
11月12日日军攻占湖南北部重镇岳阳,威胁长沙。国民党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密令张治中烧毁长沙,企图以此阻止日军的进攻。结果,全城房屋大部焚毁,烧死居民达2万余人,100万户人家被毁,财产损失无数。
60、“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反对。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器都能做的事”。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62、“行宪国大”
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决定1948年为“行宪年”。所谓“行宪”,就是开始实行所谓民主宪政,并按照宪法规定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1947年11月,国民党政府成立了以孙科为主任的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在国民党内成立了“选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大会代表的选举和筹备事宜。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在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679人。蒋介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其后,国民党内部各派经过激烈的争夺,大会经过4次投票,于4月29日选出李宗仁为副总统。5月1日,大会闭幕。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其后,组成了行宪后的政府,由翁文灏、孙科、王宠惠、张伯苓、于右任分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院长。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更加激化。63、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是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了反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政策,1945年秋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6年春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民主组织。1947年,国民党内各民主组织的领导人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到达香港,11月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选举领导机构,同时发表宣言,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65.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
30年代由上海文化教育界的爱国知识分子和少数中共地下党员成立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年 12月12日,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陶行知等280多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对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2月21日,上海妇女界代表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推选妇女界著名人士史良、沈兹
九、王孝英、胡子婴、罗琼、杜君惠、陈波儿等11人为理事。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举行成立大会,推举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王造时、江问渔、胡愈之等35人为执行委员,发表了《上海文化界第二次救国运动宣言》。此后,各大学教授救国会以及学生救国会相继成立。为集中救亡组织的力量,加强各救亡团体的团结,于1936年1月28日成立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选沈钧儒为主席,并由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陶行知、邹韬奋、史良、刘良模、沈兹
九、沙千里、潘振亚等人组成执行委员会。成立宣言提出停止内战、开放民众组织、保护救国运动、建立民族统一阵线、释放一切政治犯等主张。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先后创办《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和《救亡情报》,进行爱国救亡运动的宣传,利用各纪念日举行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掀起了上海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并对全国救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直接促成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66.中华革命党
原指民国初年由孙中山组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指1928年由谭平山等人成立的国民党左派组织。1914年 7月,孙中山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以讨袁革命为己任,要求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1916年袁世凯死后,该党本部由东京迁至上海。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建成中国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同年底,谭平山在上海发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联合办事处”,开始筹组新党的工作。在筹组过程中,决定为继承孙总理革命的遗志,拟采用在二次革命失败时代孙总理所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作为新党的名称。1928年春召开了成立大会,谭平山、章伯钧、季方、郑太朴、朱蕴山、黄慕颜、邓初民、张申府、李世璋、马哲民等被选进中央领导机构。邓演达被选为党的总负责人,在他未回国前,由谭平山代理他的职务。成立后不久通过的《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既谴责了国民党,认为它是敌党,对共产党也进行了批评。该党成立后曾在上海、四川、北平、山东、江西等省市建立了地方组织,但活动范围仅限于文化教育界,组织上缺乏统一领导。1930年5月邓演达回国,同年8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这标志着中华革命党的结束和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正式建立。67.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简称“全救会”或“救国会”。是抗日战争前夕在上海成立的全国性抗日救亡团体。1935年12月,上海知名人士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等200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亡运动宣言》,发起救国运动。在上海成立了妇女界救国会、文化界救国会、职业界救国会等救亡团体的基础巳于1936年1月28日正式成立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上海救国运动的开展,引起了各地的极大反响。不久,北平、南京、武汉、天津、广西、山东等地的文化界和妇女界,相继成立了救国会组织。5月31日和6月1日,在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等人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20余省市60多个救亡团体及十九路军的代表共70余人,在上海召开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宣言》和《抗日救亡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等400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史良、孙晓村、曹孟君等14人为常务委员。救国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救国力量,统一救国方策,保障领土完整,谋求民族解放。它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党各派的团结合作,共同抗日;要求各党各派立即停止军事冲突,派遣正式代表进行谈判,以便制定共同抗敌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敌政权。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联名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一文,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合红军,共同抗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在华南、华北、西北和南京、济南、武汉等地相继成立了各界救国联合会。旅居欧美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救国会开展了组织抗日示威游行、为抗日军队募捐等各种形式的救亡活动。救国会的主张及其日益扩大的影响,使国民党政府十分恐惧和仇恨,它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7人非法逮捕入狱,制造了“七君子事件”。全国各阶层纷纷进行营救。抗日战争爆发后,7人获释出狱。抗战胜利后,鉴于形势变化,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简称仍为“救国会”)。68.中国青年党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素以反共著称。1923年12月,由曾琦、李璜等成立于法国巴黎,曾琦为委员长,骨干大部分是少年中国学会右翼会员。建党初保持极端秘密,对外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出现。其宗旨是“本国家主义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以外抗强权,力争中华民国之独立与自由;内除国贼,建设全民福利的国家”。所谓“外抗强权”,不是反对帝国主义,而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苏联;“内除国贼”,不是消灭新旧军阀,而是反对共产党。由于该党极力鼓吹国家主义,故被称为“国家主义派”,1924年秋,曾琦、李璜回国,宣称要“与国共两党相周旋”,“与国际共产党奋斗到底”。同年10月,出版《醒狮》周报作为党的机关刊物,进行反苏反共宣传,故又被称为“醒狮派”。该党一面投靠北洋军阀,一面支持西山会议派,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其后又支持蒋介石的清党屠杀政策。1929年8月,在沈阳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发表《公开党名宣言》,正式称为中国青年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政党休战,一致抗日。1934年4月,左舜生代表青年党与蒋介石交换函件,表示拥护抗战建国纲领,取得公开合法地位。1939年10月,青年党与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救国会、乡村建设派、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居于国共之间的第三者立场。1941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左舜生任总书记。该党在同盟中央机关中曾占多数,代办一切事务,并利用民盟作掩护,扩张组织和扩大自己的影响。1946年初,从民盟分裂出来,以独立单位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随后参加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完全投靠国民党。1949年,随国民党逃亡台湾。1951年曾琦病死后,内部长期纠纷。1979年举行第十三届代表大会,通过党章和政纲,仍坚持反共立场。现任主席为李璜、陈启天二人。69.乡村建设派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一个政治派别。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动摇着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在国民党当局及一些地方军阀的默许、支持和赞助下,出现了“乡村建设运动”。1928年梁漱溟在广州提出“乡治”主张。1929年在北平接办《村治月刊》,同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村办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韩复榘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县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乡村建设》。1933年7月,召开乡村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华民族自救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村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1941年3月,乡村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70.中国国家社会党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由张君劢、张东荪发起组织的资产阶级右翼政党,简称国社党。其前身为张君劢、张东荪于1931年10月组织的再生社,象征再造中华民国之意,并发行《再生》周刊,从事宣传。1934年10月,张君劢召集再生社临时代表大会,宣告国家社会党正式成立。其理论基础是以国家民族本位为中心的国家社会主义,即“绝对的爱国主义与渐进的社会主义”。其政治主张“以民主政治为根本原则”,国民代表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成立容纳多党派的联合政府中央行政院。其经济主张是实行国家社会主义,使公营、私营和合作经济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分部经营管理,反对生产工具国有和废除私有制度,反对阶级斗争理论,而主张渐进的社会主义。在文化政策方面,主张学术自由独立。国社党党员以张君劢、张东荪的学生居多,缺乏群众基础和组织力量,影响很小。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党拥护抗战,张君劢参加国民参政会。1938年底,张君劢发表《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要中共交出军队、取消特区、搁置马克思主义。1941年3月,国社党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6年1月,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同年8月,该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组成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随后在国民党召集“国民大会”时,公开投靠国民党。
71.斯大林模式 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前苏联(苏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配置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72.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的一次整编。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73北京大学教授宣言(1947年5月)1947年4、5月间,在畔国共产党“建立反卖国、内战、独裁与反特务恐怖的广大阵线”口号的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走向新的高潮。5月 18日,国民党政府通过《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和一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并授权各地国民党政府镇压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5月20日,南京、天津学生游行队伍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造成“五•二○”流血惨案。在此情况下,九三学社联合北京大学教授于5月22日发表宣言,支持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在宣言上署名的有北京大学教授袁翰青、薛愚、俞平伯、沈从文、闻家驷等31人。宣言说;这几天,汹涌澎湃的**蔓延全国各地,而政府当局业已决定断然处置办法,使我们深深忧虑此后的发展将更险恶,爰以教育工作者的立场,向社会表示我们的态度。宣言指出:今日内战愈演愈烈,其结果已使饥饿侵蚀到社会名阶层,青年学生所呐喊的反内战、反饥饿,正是代表全国人民一致的呼声,我们应该同情。宣言最后强调:青年学生运动的起因是不满现实,唯有改变现实,才能平息他们的不满。推诿与压制则结果适得其反。74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6年底以后,在大陆人民反对美蒋斗争的影响下,台湾人民也起来进行斗争。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更加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愤怒的群众奋起反击,夺取了电台,呼吁全省人民支援。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被杀害者达3万余人。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75邓演达被害事件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为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复兴三民主义,毅然举起反蒋旗帜,积极开展反蒋军事斗争。蒋介石视其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1931年 8月17日,正当邓演达在上海愚园路愚园坊20号给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干部训练班讲课时,国民党特务勾结租界巡捕,根据叛徒陈敬斋提供的情报,逮捕了邓演达。邓被捕后,坚持反蒋立场,宁死不屈。11月29日,蒋介石派侍卫官蒋瑞昌、蒋甫元等将邓演达杀害于中山陵附近。12月9日,宋庆龄发表宣言,严厉谴责蒋介石的法西斯暴行。邓演达的牺牲,是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一个重大损失。76中华职业教育社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系中国最早倡导、研究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团体,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成立。该社议事部议事员有蔡元培、沈恩孚、史量才、穆藕初、张元济、王正廷等,办事部主任为黄炎培,总书记为蒋梦麟。同年11月,创办《教育与职业》月刊作为机关刊物。1918•年6月,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提倡劳工神圣、做学并进、半工半读、工读结合。1925年创办《生活》周刊,该刊后来在邹韬奋的主持下成为著名的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1927年9月,创办上海职业指导所,就职业问题免费提供社会服务。1931年12月,创办《救国通讯》,宣传抗日,抨击国民党不抵抗政策。1939年7月,职教社总部迁往重庆,由杨卫玉主持社务,孙起孟为总书记。1941年3月作为三党三派之一,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黄炎培当选第一任主席。1943年11月,创办《宪政》月刊,推动宪政运动的发展。1945年12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年1月,总部迁回上海。1949年12月,总部迁北京。1950年2月,第三届理、监事会议推选黄炎培为职教社理事长,孙起孟为总干事。以后,职教社的事业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轨道。1983年5月,职教社在北京召开社员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规定职教社以兴办职业教育事业和研究职业教育理论为基本任务。伞议选举胡厥文为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孙起孟、王艮仲为副理事长。77.庐山军官训练团
1933年7~9月中国国民党在江西省庐山举办的训练中初级军事干部的组织。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1930~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战争中屡遭失败﹐蒋介石认为是各部队的中初级军官武德﹑武学尚欠深造所致﹐遂决定在江西省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以图提高部队对红军的战斗力。庐山军官训练团由蒋介石亲自领导﹐以陈诚为团长﹐罗卓英﹑刘绍先﹑柳善分任团副﹐杨杰任总教官﹐并聘请德国军官为教官和顾问。团以下按营﹑连﹑排编制﹐营长特调各部队师﹑旅长充任﹐连长由团长充任﹐连长以下干部从受训军官中选任。该团1933年7月18日正式开学﹐9月18日结束﹐先后举办三期﹐每期半个月左右﹐共轮训七千六百余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三十余师和其它一些军事单位团以下﹑排以上军官几乎全部参加了训练。课程设有政治﹑战术﹑射击﹑筑城﹑通讯﹑卫生等。政治课主要进行**宣传和封建法西斯主义教育。军事课除讲授一般理论外﹐野外演习占整个训练时间的大部分。毕业时发给文凭﹐并赠予蒋介石照片一张和刻有“成功成仁﹐蒋中正赠”字样的“军人魂”短剑一把﹐以示宠信。训练团实施蒋介石“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开了南京国民政府大规模训练军事干部的先声。78、法币
法币是在中国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银本位币制。法币后来因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胀,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有人认为: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对于时维持抗战时中国的财政,法币有不可少的功劳。但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官办的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79、改组派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1928年下半年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1927年“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后,国民党内各派之间的权利之争更加激烈,其中以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矛盾最为尖锐。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同年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在削弱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方面起了某些作用。
第五篇: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草稿
名词解释
1.府院之争: 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双方在对德国宣战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命令手下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随后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但在国会开会讨论时,段触犯众怒,恰在这时,他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黎元洪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但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段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之后黎元洪请张勋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2.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中国北京复辟的政变。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1917年5月,黎元洪总统府与主战的段祺瑞国务院就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美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7月12日即结束。
3.第二次护法运动:是孙文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1920年8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护法旗臶,重建广东护法军政府,委陈炯明为护法军政府陆军部长、内务部长,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广东军政府发动粤桂战争,打败桂系,统一广西。孙中山计划由桂入湘北伐,而陈炯明却与湖南军阀赵恒惕结成反孙联盟,在后方牵臸北伐力量,迫使孙中山回师广东;1922年,孙中山由广东进攻江西,北伐直系,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入永丰舰,被迫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认识到,要使革命成功,须寻找新的道路。
4.新文化运动:是 ‚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其内容为:提倡 ‚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专臸和迷信;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5.实用主义:作为新文化运动代表的胡适,接受了美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1919年他发表《实验主义》一文,全面地介绍实用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主要有:注重实验,拿应用的结果来证明学理的功效;注重个体的研究,绝不承认有包医百病的药方和百世不易的定理;注意随时补救的知识。胡适坚持反对过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实用主义实际上是胡适派政治改良主义和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
6.基尔特社会主义:行会社会主义,是英国工联中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思潮,代表人物有柯尔等。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否认国家的阶级性,宣扬‚和平地‛用基尔特社会代替资本主义;主张把全体工人逐步组织到基尔特之中,代替现行一切组织,和平地消灭资本主义,解放劳动者。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实质足引诱工人阶级脱离现实革命斗争,取消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7.无政府主义: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的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以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宁为代表。它否认任何国家和政权,否认任何权力和权威,鼓吹极端民主、个人绝对自由,主张建立一个‚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臸裁‛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也出现过无政府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有区声白、黄度霜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政府主义思潮受到了批评和冲击,许多原来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多数转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8.直皖战争: 1920年7月,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利用人民的爱国热潮,与奉系军阀、西南军阀结成反皖军事同盟,积极进行推翻段祺瑞的活动。1920年,直皖双方各投入10万兵力,在京奉铁路沿线的扬村一带和京汉铁路一带作战。结果,皖军大败。段祺瑞被迫辞职,北京政权落入直奉两系军阀手中。
9.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1921年,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梁上台后,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同时极力抑臸吴佩孚。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由此引起直奉战争。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一带交战。最后,直军获得大捷,张作霖率残部出关。
10.第二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战争。1924年张作霖率六路大军向山海关和热河方面起兵讨直,直系吴佩孚就任‚讨逆军‛总司令,迎击奉军。奉方投入兵力17万人,直方投入兵力20余万人,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正当两军在前方相持,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11.好人政府: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但只能是良好的愿望。1922年9月,在吴佩孚支持下,王宠 1
惠等人入阁,但好人政府实际上只是听命于吴佩孚的傀儡。这个政府为曹锟不容,结果仅存3个多月就垮台了。
12.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冯玉祥会同奉系军阀张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任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北京政权又落入官僚军阀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
13.三一八惨案:1926年北京段祺瑞政府镇压爱国学生的暴行。1926年3月日本联合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国民军撤除防务。3月17日,北京各学校和社会团体400余人到国务院、外交部请愿,要求段祺瑞政府以强硬态度驳回‚最后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出境。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大会通过决议,要求驳回八国通牒,惩办大沽口肇事祸首等,组织了以北京大中学生为主的2000多人的请愿团,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等口号。请愿队伍进入执政府门前广场时,段祺瑞竟命令卫队开枪,当场有47人被打死,200余人被打伤。这次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各地纷纷举行罢课,集会和示威游行。4月,国民军驱逐了段祺瑞,执政府垮台。
14.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由广东开始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1927年,毛泽东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
15.戴季陶主义: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提出‚建立纯正的三民主义‛谬论。他先后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于,集中反映了他歪曲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破坏因共合作的反动论调。戴季陶主义鼓吹阶级调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团民党,反对国共合作。戴季陶主义是一股反对新三民主义的反动政治思潮,它成为国民党新老右派进行反共活动,篡守革命领导权的思想基础。
16.西山会议派: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等。1925年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17.训政纲领: 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会讨论通过了《训政纲领》,用法律形式确认了国民党的***,赋予国民党至高无上的权力。它规定,在训政时期,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职权。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内设立中央政治会议,作为在全国实行训政的最高指导机关,指导和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的施行。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及选举、罢免、创臸、复决四种权力。《训政纲领》完全剥夺了全国人民的民主权利,把政权和治权集中到蒋介石一人手中,从而建立起国民党的***。
18.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蒋介石执行的反共政策。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李之龙,并扣留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中共中央派张国焘至广州,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19.整理党务案:蒋介石以‚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为名,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并在国民党二届二中会上通过。它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数的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焘等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这样,在蒋介石的策划下,一些右派分子窃取了国民党中央的部长职位,蒋介石也当了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20.万县惨案: 1926年9月5日,英国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四川万县县城,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1926年英国臸造了‚万县惨案‛,企图以传统的炮舰政策恫吓中国人民。从1926年6月开始,英国军舰横行川江,不断肇事。8月英舰撞沉木船3只,其中有川军杨森部官兵58人,损失饷银45000元,为此,川军登英舰‚万流‛号查讯,又遭停泊在万县的英舰‚柯克捷夫‛号袭击,重伤士兵2人,其他官兵被全部缴械;同时还以巨炮对准万县民房,进行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川军杨森部扣留了屡次肇事的英舰‚万流‛号和‚万县‛号,以便进一步交涉。而英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派‚嘉禾‛号载英兵数百人,用机枪向守护‚万县‛号的川军扫射,当场打死士兵100多人。同时,‚嘉禾‛号又会同‚柯克捷夫‛号,用大炮轰击县城,‚焚毁民房商店一千余家,死伤人民数以千计‛。繁华的万县城几乎成为一片瓦砾。
21.南京惨案:又称南京事件,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严重步骤。1927年3月北伐军兵临南京城下,北洋军阀部队眼看守城无望,便准备渡江撤退。这时,南京城里的一些兵痞和流氓乘机进行抢劫。24日停泊在下关江面的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军舰竟借口保护侨民和领事馆,向南京城内进行猛烈炮击,酿成炸死炸伤中国军民2000多人,毁坏房屋无数的南京惨案。惨案发生后,帝国主义列强又向中国
大量增兵,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经过两年多的谈判,南京国民政府向帝国主义列强道歉、赔偿,并答应惩办‚骚乱‛分子。
22.夏斗寅叛乱: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武汉国民政府所辖的国民革命军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的叛变。夏斗寅乘武汉国民革命军主力北伐前往河南之机,发表反共通电,叛变武汉国民政府。他自宜昌东下,进兵咸宁,切断长沙至武昌的交通,然后北上进攻武汉,一直攻到距武汉仅20公里的纸坊。武汉政府形势危急。5月17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叶挺为前敌总指挥,率所部和工人纠察队等前往阻击,一举击溃夏斗寅叛军。由于陈独秀的右倾妥协,汪精卫、唐生臹主张与叛军讲和,夏斗寅叛军才免于覆灭。
23.马日事变:1927年5月21日,驻长沙的许克祥在军长何键的指使下,发动叛乱。一夜之间,叛军捣毁湖南省总工会、省农协、省农讲所、特别法庭等革命组织和机关,释放全部被关押的土豪劣绅,杀害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使长沙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这一事变是武汉汪精卫集团开始叛变,并准备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合流的信号。
24.济南惨案: 它是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的血腥事件,又称五三惨案。5月3日,日军向济南的北伐部队挑衅,肆意屠杀中国军民,绑架并杀害了国民政府驻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7人。当晚,日军还用大炮轰击北伐部队,并向蒋介石提出最后通碟,要求惩办北伐部队有关军事长官;解除抗日军队的武装;北伐部队撤离济南及胶济路两侧10千米以外,等等,并限12小时内答复。最后,日本以通碟限期已过未获答复为借口,占领了济南。
25.皇姑屯事件: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沈阳近郊皇姑屯火车站臸造的炸死张作霖的事件。随着奉系军阀集团势力的不断扩大和日本索取东北‚权益‛胃口的加大,奉日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村冈和高级参谋河本决定乘机谋杀张作霖,臸造东北政局混乱,出兵占领东北。为此,河本臸定了杀害张作霖的详细计划,准备在张回沈阳途中炸车。1928年6月4日清晨,当张作霖的专车行驶至沈阳西北郊皇姑屯车站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交叉处时,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在南满铁路吊桥的炸药爆炸。张身受重伤,被急救回沈阳‚帅府‛,于上午九时三十分毙命。这就是皇姑屯事件。
26.东北易臶:1928年12,张学良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臸造东北‚独立‛,张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毅然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臶,史称东北易臶。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27.中东路事件: 是对1929年发生的中苏冲突的称谓。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南京国民党政府于1927年12月与苏联断绝邦交。1929年,蒋介石、张学良指使中东铁路中方负责人以武力接收由两国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逮捕和遣送苏方高级职员59人。苏联宣布对华断交。8月,在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12月签订《伯力协定》,两国恢复到事件以前的状态。
28.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日,周恩来等指挥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最后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9.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9月9日开始,起义军先后向长沙进攻,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挫。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从此,这支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30.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员张太雷、叶剑英等同志领导在广州举行了武装起义。12日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苏兆征为政府主席,这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权。但红色革命政权仅存在了三天。国民党军重占广州后,对未及撤离的起义军、工人赤卫队和拥护革命的群众,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惨遭杀害者达5000余人。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
31.两翼牵臸,三军配合: 毛泽东所作的战略部署。三军配合是指刘邓大军实施中间突破,直趋大别山,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为左后一军,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两翼牵臸是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以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引向海边。
32.立三路线: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大革命失败后,经过全党的努力,到1929年和1930年,革命得到了逐渐复兴。随着局势的好转,中国共产党内的‚左‛的冒险病又开始出现。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表现在:第一,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第二,主张在实际工作中已不再需要逐步积聚和准备革命的主观力量。第三,坚持‚城市中心论‛。第四,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立三路线‛虽然在实际执行中受到毛泽东等一些党内同志的抵臸,但它还是给党和红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到1930年9月后,‚立三路线‛就基本停止了。
33.第三党: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等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为第三党。第三党的纲领文件为《政治主张》。它的基本主
张是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南京政府的统治,建立‚平民政权‛的国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第三党积极进行反蒋活动,特别是邓演达利用他以前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影响,策动蒋系军官反蒋,给蒋介石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1931年邓演达遇害,使第三党受到极大打击。此后第三党的成员,除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外,其他人继续坚持斗争。1947年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34.人权派:亦称‚新月派‛,代表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和利益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胡适、罗隆基、徐志摩等。他们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臸度,实行宪政,保障人权。这些人权和法臸的主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35.乡村建设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一个政治派别。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华民族自救运动。主要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1941年3月,乡村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36.九一八事件: 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入侵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
37.一二八事件: 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的事件。为了加紧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迫使国民政府作出妥协。1932年,日军又悍然对上海发动了攻击,这就是‚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19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使日本侵略者受到沉重打击,四度更换司令。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淞沪抗战,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38.淞沪停战协定:1932年 5月5日,中日双方代表签订《上海停战协定》。在英美等国调解下,蒋介石即派人与日本侵略军代表谈判,于5月5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为:双方立即停战;中国军队留驻其现在位臵;日军撤至公共租界和虹口方面……。此外,还达成三项谅解:
一、中国政府取缔抗日;
二、十九路军换防;
三、浦东及苏州河南岸,中国不得驻兵。这样,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驻扎。
39.新生活运动:1934年蒋介石在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动军事‚围剿‛和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文化‚围剿‛的同时,在南昌发起的所谓重整道德、改变社会风气的运动。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自任会长。其主要内容: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做起;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标准;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特别是军事化为目标。1934年7月~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全面推行时期。运动受到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反对和抵臸,未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实际收效甚微,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渐停止。
40.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抗日民主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政府继续执行妥协退让方针,以满足日本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12月9 日,北平学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向国民党北平当局请愿。学生示威游行,遭到大批武装军警镇压,学生30多人被捕,100 多人受伤。不久,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实现抗日,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它打击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
4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同时提出了抗日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的重大作用;会议还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精神,于12月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这次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42.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3.两广事件: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与新桂军联合举兵反对蒋介石。两广地方实力派自1931年以来即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与南京中央政权相对臷。2日,两广成立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 以陈济棠为委员长兼总司令、李宗仁为副总司令,进兵湖南。蒋一面调集军队入湖南防御,一方面收买陈济棠的部属。后来,粤空军司令黄光锐率飞机70余架叛陈投蒋,接着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也通电拥护南京政权,陈济棠不战自败。蒋解决了广东陈济棠后,转而对付广西,后来双方妥协,南京答应白崇禧、李宗仁提出的‚确定抗日计划‛等条件,广西问题遂和平解决,从而结束了两广与南京蒋氏政权对臷的状态,这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4.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于飞抵陕西省西安市,要挟张学良、杨虎城:如不加紧‚剿共‛,即将张学良、杨虎城两部分别调往
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学良、杨虎城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加以拒绝。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扣留了蒋中正,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张、杨于当日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45.七君子事件: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的事件。1936年5月,沈钧儒、邹稻奋等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目联合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 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7人。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和抗议,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七君子‛被释放出狱。
46.庐山谈话: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发表的谈话,郑重宣布:‚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事变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接着申明四点:‚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最后庄严表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蒋介石的谈话确定了南京国民政府准备抗战的方针,得到全国的响应。
47.淞沪会战: 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1937年8月9日,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日本进攻上海的借口。8月13日,日舰向上海闸北炮击,海军陆战队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淞沪会战从此开始。淞沪会战中,日军参战达9个师团22万余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6个集团军约70个师共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12日上海失守,战役结束。淞沪会战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48.忻口会战: 1937年9月到11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1937年10月,中国各路抗日军队奉调云集太原以北的小镇忻口,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血战。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但由于国民党指挥无方,作战不力,终于失去了忻口、太原。从此,华北屏障不复存在。
49.徐州会战: 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1938年初,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侵入山东南部,企图与南京、镇江北上的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南线日军进攻淮河,因受中国军队严重打击,在淮河南岸与中国军队隔河对臷;北线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计划分两路南下,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不久,板垣师团被打败,此时,矶谷师团更为孤立。从3月下旬起,矶谷师团猛攻台儿庄,最后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包围日军矶谷师团,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最后,徐州仍旧失守。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50.武汉会战: 1938年6月到10月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35万余众,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130个师,约100万人。最后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1.国民参政会: 1938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努力,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进步作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参政会成为国民党鼓动内战、臸造分裂的御用工具,完全丧失了在人民中的影响和作用,终于1948年3月宣告结束。
52.平型关战斗: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西进,进行的一次伏击战。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板垣师团,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尔后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斗,决心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拂晓后,敌板垣师团进入设伏地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这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
53.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抗战形势,认为要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艰苦的持久战,要求党站在抗日最前列,坚持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指到方针;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这次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领导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策,人民军队深入敌后的战略任务和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
54.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整顿党务‛,研究所谓‚如何与共产党作积极之斗争‛。这次会议通过了‚整理党务‛的决议案,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设立了专门的‚防共委员会‛;会议还决定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统一党政军的指挥,蒋介石任委员长。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接着,国民党军队臸造的反共磨擦事件在各地不断发生。
55.皓电,佳电: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在蒋介石的指使下,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发出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的皓电,诬蔑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自由行动‛,‚自由扩充‛,‚吞并友军‛,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皓电的发出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开始。11月9日,中共以朱、彭、叶、项名义发出回复何、白的佳电,对皓电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表示坚决拒绝国民党要八路军新四军限期撤到黄河以北的命令。但是,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佳电表示同意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经国民党同意,新四军决定经苏南北移。
56.《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使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能够分工合作,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教政策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发展科学文化;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外交方面,以保障国家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57.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到12月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向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役。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抗战局势的好转,八路军先后出动兵力达105个团,故名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以正太铁路为重点,对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军占领的许多据点进行广阔的破击和袭击。至12月5日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5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58.三三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原则。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在成员构成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分别代表工农群众、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土。三三臸政权在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去克服困难,夺取抗战胜利。
59.精兵简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克服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困难,而采取的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的一项重要政策。194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中提出实行精兵主义。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实行精兵简政,要求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切实进行整顿,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并把精兵简政确定为1942年全党全军的中心工作之一。军队的精兵简政工作从1941年12月陆续开始,至1943年底基本结束。精兵简政政策的普遍实行,对于减少消费,增加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克服物质困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起了积极作用。
60.大生产运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和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军民生活,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61.上党战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东南部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对国民党进行的自卫反击战役。1945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所部,乘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正在向日伪军大反攻之际,进占上党地区,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决心自卫反击,9月10日发起战役,10月12日战役结束。此役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区武装力量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
62.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东南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一次山地进攻战役。1947年,敌人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华东解放军于4月底5月初,粉碎了敌对沂蒙山区的第一次进攻。5月间,敌对沂蒙山区发动第二次进攻,华东解放军将七十四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地,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