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唐伯虎点秋香相关片段。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检查预习:学生快速筛选课文信息,概括出对联的特征。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
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
内容相关。示例对联,感受对联的特点。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
(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
学生通过朗读再感受一下对联的魅力。
、数字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2、同音异字联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3、拆字联
鸿为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学生分享自己找的趣联。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试对对联】
【过渡】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
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补对联;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用李绅《悯农》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
2、改对联;
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3、写对联。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来点难的。(投影)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略)
以对联形式勉励学生珍惜学习生活
不苦不累,高中没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
才思敏捷数理化游刃有余
出口成章政史地无所不知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外提升练习题
2、请每位同学围绕“对联”这一主题,办期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3、(选做)感兴趣的同学,可就对联展开一次研究性学习,题目自定,形成书面形式。)
研究性学习参考题目:
趣联摭谈
对联里的修辞
春联
第二篇:教案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授课人:吕艳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写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科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都比较好,你最欣赏哪个?(课本P78)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 下联——胡适之 祖冲之 韩退之 王引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下面我们翻到课本P78,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对联欣赏1、2、3中的六副对联,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学生大声朗读。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回答的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你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帖的对不对?
门左:春夏秋冬方方吉; 门右:东南西北路路通
横批:喜迎新春(学生可能看得出来张贴的不对,老师就追问“为什么”)
教师明确:对联的张贴,以面对读者右边为上,左边为下,对仗工整的对联要求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我们简称为“仄起平收”。
刚才出示的对联原来上下联的位置颠倒了,需要调换一下,那就要靠我们运用平仄的知识来做出判断。
再如:一帆风顺年年好,四季平安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什么叫内容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有一年高考对春联 不少考生惹笑话: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竟用“生由命死由命生死由命”作为对应。(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教师总结: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板书: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 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 内容相关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还要赏其韵。(故事)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无东西)
对了,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
四、板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古代开始,对对子就好像是文人骚客的一种文字游戏,出句对句,信手拈来。
1、苏轼请佛印到船上宴饮。苏轼看到岸上有一只狗跟在主人身后,专捡主人扔的骨头啃,就说了一个上联让佛印对下联。他说的上联是“狗啃河上骨”,苏轼说了一个“河上”,佛印知道苏轼又要恶搞他了。于是把一把有苏轼亲笔题诗的折扇扔到河里,慢慢吞吞地道出了下联:“水漂东坡诗”。苏轼听出了佛印在回敬他,说的是“东坡尸”,知道自己没有赚到便宜。二人心照不宣,相对哈哈大笑起来。
2、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廊。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扑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苏小妹闻声大喜,于是把房门打开,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古人一入私塾就要学《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我们课本中也有一段《笠翁对韵》(课本第77页下),我们来齐读一遍。其实对联并不难,掌握好平仄跟对仗,我们也能像东坡一样,随意就能说出 几句对子来。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3、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A.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 下联: 神州面貌新
2)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 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实用的方法:繁简法 由少到多 由宽到工 由生到熟 由熟到巧
例:三朋四友朝游黄鹤楼,千军万马夜渡黑龙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①审清“出句”结构
②善于联想和想象。
4、课堂演练 1)改联: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2)对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3)十载寒窗,百天苦练,何人健步登金榜?
一腔热血,万丈豪情,我辈英才夺桂冠!4)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放心,沥血呕心琢美玉;
为学校争光,为青春添彩,卧薪尝胆跃龙门。(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五、结束语
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第三篇:《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交界一中 赵丽伟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熟知。值此新春前的一堂语文课,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鉴赏,实在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教具准备:
相关对联的照片、图片、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人类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是货真价实的“别无分店,独此一家。” 不仅如此,对联这种短小精悍的文学样式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其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最广大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从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上自风流儒雅之文人骚客,下至引车卖浆之下里巴人,无不对其另眼高看、青睐有加。古有才貌双全的苏小妹单联征对、三难情郎;今有巴蜀鬼才魏明伦万元求联、发难文坛。山河古迹无联则不能言胜,洞房花烛无对乃难以融融。对联可以寄情可以寓志;可赞造化伟大,可叹人工精巧;或悼或贺;或斥歪,或颂正。无所不包,无所不能,长至数百言,短至无一字。既有如此奇妙的一方花海,又岂能不亲睹其芳,亲品其香,以怡情阅性,游目骋怀。
1、(幻灯片1)课题《奇妙的对联》
2、郑板桥做知县时看见一户人家上帖着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他看后回家拿了一袋粮食给那户人家送去,为什么?(幻灯片2)
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
3、对联的起源:教师提问讲解。
对联是由南朝的桃符发展而来的,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4、对联的意义及种类: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它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又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上至君主大臣,下至平民走卒,都有很多它的爱好者、追随者。从名胜古迹到寻常百姓家, 也都可见到它的身影。根据使用的目的和场所的不同,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民间使用最多的则是春联-春节时张贴的对联,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贴春联就像吃饺子一样,已成为我国春节一道靓丽的风景。
教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种类,边让学生练习。①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②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③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④挽联
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哀挽死者的楹联。这种楹联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的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⑤赠联
赠给友人表达祝愿和激励的意思。⑥堂联(名胜联)
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⑦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落第后自勉)
小结:对联源远流长,雅俗共赏。名山古寺,大街小巷,亭台楼阁,对联大展风采;逢年过节,送嫁迎娶,祝寿贺喜,对联各有妙用;官宦百姓,粗人雅士,男女老少,对联深受喜爱。对联看起来简单,但要写出一副好的对联是很不容易的,许多古时流传下来的经典对联,都是作者千锤百炼的结晶。
5、(幻灯片9)对联的基本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明确。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③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请看下面歌诀:
天对地,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春花对秋月,皓月对长空。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
6、实例分析:出示幻灯片学生练习。
7、对联寻亲:出示幻灯片学生练习。
8、修改对联,牛刀小试:出示幻灯片学生练习。
9、听故事扑对联:
1.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2.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贴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10、古诗中的对联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输入时要注意积累。没有丰厚的积累,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空中楼阁。同理,一定数量对句的积累,才能为学生创作对联奠定基础。古诗中的大量对仗的句子,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过渡:对联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它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灵活,其中有不少对联用法奇特,令人称妙。
11、读对联猜人物:教师出示对联,学生猜人物。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文天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这幅对联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爱德加·斯诺在鲁迅去世后撰写的一副挽联:很好地帮助了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思想界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更好地识记鲁迅的主要作品。
12、赏对联游名胜,学生猜名胜。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黄鹤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醉翁亭
13、观对联,知行业:让学生根据对联猜行业。
“笑迎八方旅客,喜送四海宾朋”是宾馆的,一“笑”一“喜”体现了宾馆高档的服务质量;
“佳照传神亦庄亦谐,芳容写真惟妙惟肖”是照相馆的,“亦庄亦谐、惟妙惟肖”体现了高超的摄影技术;
“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是开酒店的;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是开茶馆的; “巧缝千家衣,美化四时春”是开服装店的;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饭店)萍水相逢如亲友; 停车暂住似归家。(旅店联)同时也可增加2005年春节晚会对联赏析。
14、对联解读练习:
出于对孟姜女的敬仰,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建有孟姜女庙,而山海关孟姜女庙则以其古朴典雅,依关面海别具一格。更以其前殿那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著名对联而名闻天下。这副对联相传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显示了自然界变幻多姿的景色,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奇巧楹联。正确读法应该是: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三、课堂小结:
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了解它,珍视它,更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凭籍自己的努力使之更加发扬光大。真正是“对对联对出新天地,学学问学来妙篇章”。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余每人收集10副对联.《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交界一中 赵丽伟 2009年9月
第四篇:奇妙的对联 教案
奇妙的对联
望江中学
何云龙
教学目标 :
1、懂得欣赏对联,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3、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对联,了解并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难点: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向学生出示一幅自己用毛笔书写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活中,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我们有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张贴对联的习惯,特别是在春节里。前不久,八班语文老师周真甲老师结婚就让我帮他写了几幅对联。我还记得其中一幅是:喜酒喜糖迎喜客,佳人佳节庆假期。我自己拟了一副,把他们夫妻二人的姓名嵌入其中:
周郎真才实干甲天下,王女红貌玉颜芳九州
横批:喜结良缘
周老师笑着说,联虽好,实在不敢贴出来。不过我自己斟酌把玩觉得挺有意思。
那么,对于对联,你又了解多少呢?在你脑中,你记得那些好的对联?
二、提问,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对联知识的理解,有关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能说多少说多少,一条也行,学生主动回答差不多了,再让学生看有关对联知识的材料。
2.结合分发的材料,学生自主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材料一、二、三部分)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3.对联的基本知识(师生共同归纳,教师适时点评)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③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依据以上知识检验一下教室里张贴的对联是否有不当之处。
二、学习欣赏对联
对联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了很多的名联。要欣赏对联,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诗词歌赋的鉴赏能力。我们可以从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去鉴赏。其次,对联虽然脱胎于诗,但与诗又有不同。好的诗中,可以有绝佳的对联,但好的对联,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式,上下联——有的还加横批——构成了或风景,或人文,或地理,或天下,或理想,或禅意,或哲理,或意趣,或幽默,或讽刺等独立的整体。结合出联的情境或故事,完全有可能构成绝对。
教师示范欣赏: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山西霍县韩信祠联,韩信)(材料四,11)本联简练、工整,内含典故。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韩信初在项羽部下从军,但未受到重用,又改投刘邦麾下,仍未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好言抚慰,并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屡建奇功,被封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知道后,便与夏阳侯陈豨(xī)交通密谋(韩信谋反之事,疑点很多,很有可能是刘邦与吕后为除韩信故意诬陷),被韩信一个门客的兄弟举报。吕后知道后便与萧何商量,引诱韩信到长乐宫中,将他斩首。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
下联指的是:韩信投军之前,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幸得一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
寥寥十字,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
学生思考:
1.请大家阅读学习材料的三、四部分,从中挑一副对联你最喜欢的对联,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谈谈它妙在何处。
2.阅读材料五古诗文妙联选,说说它们好在哪里。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到一些好联吗?
三、尝试拟写对联
从我们一同欣赏的上述对联中,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缤纷绚烂,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是不是也对撰写这些对联的作者们无比钦佩呢?那么对联到底该如何拟写? 1. 对联的写作方法:
(1)联想法:
相似联想
由花朵想到美人
相反联想
旧习——新风
大——小
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2)化用法:
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如蒲松龄的书斋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 学习材料四“学对歌诀”。
(1)齐声朗读,回顾对联的有关知识。
(2)推荐阅读李渔的《笠翁对韵》
3. 试完成材料七“实战演练”中的第8题。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爆竹声声除旧岁 梅花点点(瑞雪片片)贺新春
夕阳无限好 晚霞分外红
春风轻拂千山绿 细雨遍洒万象新
四、课堂练习
分组完成材料七“实战演练”的1~7题。师生共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并通过通过拟写对联,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的理解,激发了我们对这一祖国文学遗产的热爱。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博览群书,多读对我们有益的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水平,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后我要送一联给在座的所有同学:
胸纳江海志方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联学习材料
一、关于对联起源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二、关于对联的种类
1.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等。
2.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中国对联大辞典》把对联分为:白话联、文言联、短联、一字联、长联、名胜联、胜迹联、山水联、庙联、祠联、寺观联、庭宇联、廨宇联、衙署联、试院联、会馆联、学校联、戏台联、居室联、喜联、贺联、节日联、春联、婚联、寿联、祝联、自寿联、挽联、他挽联、自挽联、墓联、岁时联、干支联、元旦联、元宵联、端午联、七夕联、中秋联、重阳联、故事联、本事联、谐趣联、题赠联、格言联、行业联、商业联、杂题联、一般联、御题联、御联、应制联、时事联、文艺联、谜联、节气联、迎春联、述事联、抒情联、状景联、哲理联、评论联、装饰联、交际联、宣传联、会场联、广告联、游戏联、巧妙联、通用联、专用联等。
三、关于对联常识
楹联 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人们会在各种殿堂庙宇和亭台楼阁的楹柱上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由于这些楹联写景状物生动帖切,抒情叙事寓意深远,往往给游客增添许多兴味。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繁荣发达的唐诗之后,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到了宋代,楹联已经盛行起来,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比如南宋学者朱熹不仅在自己的住所和读书处,而且在许多地方的府学、县学甚至个人住宅题联。他赠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一副对联:
东墙倒,西墙倒,唯见家室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代还有个叫叶洪俞的文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升他,为此他自题对联一副:
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间。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舞文弄墨,常常自作春联。一年除夕,他突然下令南京城家家户户门前必须挂一副春联,并且微服察访,看看有哪一户不挂。在他的带动下,明代题联之风更加盛行。清康熙、乾隆年间,这种风习达于极盛。凡遇大典,楹联如林。如康熙皇帝六十寿辰,从大内(今故宫)经西直门至西苑路,搭起许多牌楼坛宇,每座都挂着为他歌功颂德的楹联。楹联内容大体分写景、言志、记事三类。一般来说,山水名胜之地,写景楹联居多;住宅书房之处,以言志楹联为主,目的是表达主人的某种志向或愿望;宫殿祠庙和牌楼坛宇之所,则以记事楹联为多,其中又多歌功颂德之词。焦山自然庵风光秀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为之题联云:
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明代东林党人曾在他们讲学的东林书院用一副对联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至于记事楹联,或歌颂主人品格,或赞扬他的功绩,杭州岳飞庙前有一联云: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 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楹联的写法,格式繁多,主要有叠字、集句、问答、变音等。叠字格如苏州网师园一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集句格是集前人诗词文赋之句成联,如扬州平山堂楹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前二句,为范仲淹《岳阳楼记》句,后一句为欧阳修《醉翁亭记》句;下联前二句,为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句,后一句为苏轼《放鹤亭记》句。问答格或上联问下联答,或上下两联皆问,或上下两联中各有问答。
湖南岳阳楼有一联甚妙: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 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 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变音格是利用汉字多音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一联中的音调变化,如秦皇岛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楹联的字数,向无一定,从两个字到几百字的都有。但以七字至十五字的居多。清代以来兴长联之风,最长的当数四川江津县城楼现存的一副长联,多达1612字。现存著名长联是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写的,共182字。
(选自《祖国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
四、妙联精选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6)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韩城司马迁祠)(7)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文章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8)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王庙联,岳飞)
(10)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1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山西霍县韩信祠联,韩信)(12)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云樵题汤阴县岳飞墓,岳飞)(13)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贺捷题武昌黄鹤楼联)(14)铁板铜琶,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黄州赤壁联)(15)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曾昭寅题桃花源联)(16)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
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苏州寒山寺联)
五、古诗文妙联选: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联出《论语·公冶长》)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联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联出王之涣《登鹳雀楼》)
先生抱才终大用;男儿立身须自强。(上联出韩愈《寄卢仝》,下联出李颀《缓歌行》)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第29回)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上联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下联自李白《将进酒》)
六、学对歌诀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七、实战演练:
1、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1)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杜甫)(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林)(3)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4)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蒲松林)(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项羽)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6)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诸葛亮)(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8)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诸葛亮)(9)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3、请找出下面的上下联,并说说写的是谁。
数点梅花亡国恨
鸿门斗碎霸图空
志见出师表
平沙无处可招魂
好为梁父吟
鹿野舟沉王业兆
三分明月故臣心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冢有情犹识路
青莲文苑第一家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诸葛亮)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 白)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王昭君)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项 羽)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四位散文家)
4、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顺序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 尧天 舜日 答案: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5、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答案:如(乘坐)绿色车厢,(争当)文名乘客
6、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斩断长江五千里,下联: 锁住三峡无数峰
7、以下是各省关于对联的高考试题中学生的答案,指出其中不当之处并作修改。(1)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前”换成“香”)
(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下联“是”改成“为”)
(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下联“来到”换成“到来”)(4)上联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
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下联“舒心”换成“平安”)
(5)上联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 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下联“春”字与上联重复,且少一字。可改成“细雨润物长城内外百花香”)
8、请为下列上联对下联:
冬去山明水秀
爆竹声声除旧岁
夕阳无限好
春风轻拂千山绿
第五篇: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一、导入
清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设千叟宴,内有一叟一百四十一岁。
乾隆出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曰: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二、新课教学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含义: 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 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结构必须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表现一个事物,或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一种感情。2.对联的起源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3.对联的种类
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等。
(二)让我看看你的眼——对联的原则
引子:温故知新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根据以上对联,归纳对联的规则 原则: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上联末句尾字用仄,下联末句尾字用平。
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
(入声)
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
知识点细化: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
三、四声”,下联末字为“
一、二声”。3.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要求:名词对名词,虚词对虚词,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依此类推。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正对:上下联表现相近或相似的内容。
反对:用来表示相反的事物,上下两联 内容是相反的。串对:又称流水对。它的上下两联不是并列 关系,而常是因果、条件、假设等主从关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顺口溜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5.对联对仗原则
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
1、工对
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这才是工对。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天文(日月风云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2、宽对
是针对工对而言的,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相对。
山外斜阳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边书
山、阳、湖、雪四个名词对下联的窗、水、枕、书四个名词。
3、借对
借对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义,一种是借音。
因为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作者在联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下联构成工对,这就是借义的借对。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借“沧”的读音“苍”表颜色,来与下联表颜色的“蓝”来相对,而且“海”对“田”,“月”对“日”,“明”对“暖”,“珠”对“玉”等,都是工对,既是词性相对,又是同类词相对。
4、流水对
流水对又称串联。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称流水对。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它的上下两联不是并列关系,而常是因果、条件、假设等主从关系,属偏正关系,内容串联,这就构成了串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三)你的眼睛明又亮呀——对联的创作
1.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请你补全对联: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
2.赤胆忠心,挽狂澜于既倒《烛之武退秦师》 下联:雄才伟略,扶大厦之将倾
3.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弃《荆轲刺秦王》 下联:心存燕国,寒风易水古今流 4.课本人物性格词语积累
5.作业练习题:小聚焦45页20题;
51页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