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电子备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2.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都不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两端都不种)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流程:
(一)对比引入,猜测规律
师:同学们,听说上午你们跟冯老师一起参加了某环卫局的招聘,成功解决了环卫局长出的难题。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请看:
1、沿着6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应该栽多少棵?
师:说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指名汇报)师: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名说)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环卫局长很欣赏大家,不过他说你们要想成为环境设计师,还得通过资格考试,敢不敢去挑战一下。请看:
2.沿着6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不栽),应该栽多少棵?
师:这道题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变化吗?(指名说)假如这是一条小路,你是怎么理解的“两端不栽”的?可以上来边指边说。(指名说)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小琅环路
TEL(FAX)0760-86692725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电子备课教案
师:猜猜看应该栽多少棵?你是怎样猜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看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要求: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植树问题研究卡,填写完后小组交流一下,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从这个表格中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展示?
3.小结两端不栽的规律。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发现了“两端不栽”的规律,怎样的?大家一起说。(板书:棵树=间隔数-1)
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了,在两端不栽的情况下,要求棵树,必须要先求什么?假如知道间隔数是10,棵树是多少?间隔数是20呢?间隔数是100呢?反过来,知道了棵树,怎样求出什么?怎样求?(板书:间隔数 = 棵树+1)假如棵树是10,间隔数是多少?棵树是50呢?
4.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么聪明,现在我们再去看看环卫局长给大家出的这道资格考试题。
师:谁来说说这道题求什么?第一步要求什么?试一试。师:你是怎么做的?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小琅环路
TEL(FAX)0760-86692725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电子备课教案
师: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生:间隔)
师:这个间隔数又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生:全长)师:做对的同学跟老师挥挥手。
(三)回归生活,应用规律
师:恭喜大家,环卫局长决定马上聘任大家为环境设计师。开心吗?师: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环卫局长想要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两馆间种树,请大家帮忙算算。
1.出示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 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自己读题,从题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两馆间的小路” 是什么意思?“两旁栽树 ”又是什么意思?
(2)同桌交流:这道题求什么?第一步要求什么?(3)独立完成。(4)汇报算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生说师板书)为什么要“×2”?(在做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5)小结:我发现我们同学做题目不仅仔细而且特别会动脑筋。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都栽”还是“两端不栽”,还有是“一旁栽树”还是“两旁栽树”。
2.师:同学们的能力非常强啊。这么快就帮环卫局长解决了植树问题。可是要创建文明城市,只是种树是不够的,环卫局长又想到,在街道两旁安装路灯。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帮助环卫局长解决这个问题吗?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小琅环路
TEL(FAX)0760-86692725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电子备课教案
在一条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不安装),每隔50 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学生独立完成)
3.师:谢谢大家,路灯都安装好了,为了安装路灯,砍下来的树木怎么办呢?环卫局长想请工人把木头锯下来,卖的钱拿去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你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吗?请你算一算。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4.师:同学们真的是太棒了,文明城市的创建,除了环境建设,还需要人文建设。就象中国体育界的英雄刘翔,大家认识他吗?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再一次为他助威、呐喊!(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起点到第一个栏架的距离为15米,跑道中间共有10个栏架,每两个栏架间的距离为9米, 最后一个栏架到终点的距离也为14米。刘翔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多少米吗?
(四)课堂总结,延伸规律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3.要在这个圆形花坛周围摆花盆,一圈周长50米,每隔2米摆 一盆,能摆几盆?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小琅环路
TEL(FAX)0760-86692725
第二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单位:下窝头镇青甸完全小学 作者: 吴 鹏 翱
《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师准备一张身份证。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3、出示一位学生的身份证:***02X 师:猜一猜这位同学的年龄?
师:这里面还隐藏着其他信息,你能找出来吗?
4、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所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四张身份证号码,让同学找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身份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12 ***050 ***161 ***040
2、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3、完成P115的做一做。
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
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第三篇:《数学广角》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课时教学设计
【新知识点】
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
数学广角
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教材第134页的例1及136页的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四教具准备 投影,天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
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
3.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揭示课题。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2.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1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老师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5)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5.完成教材第1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l)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2)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教材第134、135页的例
2、做一做4-6题。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四教具准备 投影,天平。五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次。(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3.完成教材第1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⑵第6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一6一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10一19=3(人)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有7瓶药片,其中1瓶中少2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有15盒巧克力派,其中1盒中少3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同课异构
金河小学 龚元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是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思。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思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4、是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最节省时间的操作,体会在解决问题中的最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关键:合理利用时间烙三张饼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饼中有许多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去探寻有关烙饼的知识。板书课题:烙饼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师: “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 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要烙3张饼,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
2、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让学生用发的扑克牌烙一烙,同桌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烙一张饼、2张饼的基础上,留给学生具有探索价值的“3张饼烙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恰当地处理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符合《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要求。
3、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台动手烙,边烙边说)
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4、师生演示小结烙饼三张饼的方法:速烙饼法
师: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1、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
2、用的时间短。) 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设计意图】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迁移运用
师:(出示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6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7张饼、8张饼„„10张饼最少需几分钟?”
5、探究规律。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1)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2)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也是为了让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一方面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了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1、引领理解题意。
2、全班交流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金河小学 龚元丽
《课标》指出: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找到,且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这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思想,形成从众多方案中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应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扑克牌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句型和词汇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一些烦恼和困惑并且能针对他人的问题给出可行的建议。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活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设计
热身(Warm-up):复习(Revision):
Co11ect homework选择一些在班上让学生读给大家听,并且征询不同的答案。(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呈现(Presentation)
①教学3a.(1)进入本课话题(Lead-in)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物或图片,比如一双破旧不堪的袜子,堆积如山的文件,或者是一些生活中让人备受困扰的问题的图片。
T: Do you have some trouble during your daily life?
(展示一张破旧摩托车的图片)
T: This is my motorbike.It is very old and often broken.What shall I do?
S: If I were you, I’d buy a new one.T: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I will think about buying a new one.And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展示另一张图片,一个长着青春痘的女孩。)This is Tracy.She is unhappy.Do you know why? Yes.She has got pimples.Do you have such a problem?
(用图片引出生词pimple)
(2)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每小段内容,选出适当的建议。
当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列出以下表达:
be shy, enjoy the parties, get nervous, get pimples, take a big exam, too...to, help with the problem, take a long walk, help you relax
I don’t know what to say or do.I’m too tired to do well.If I were you, I’d talk to someone who looks friendly.(这些词组句型都是以前学过的但是经常使用,列出来给他们加深印象,以便他们能更灵活运用到各种场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3a部分内容,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讨论。)
②教学 拓展(Extension)3b.(1)针对3a的某个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法。
(2)Group work用准备好的一些问题分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集体讨论解决方法。如:
A.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found your shirt was broken in the classroom?
B.I found a wallet this morning.And I found there were 10, 000 yuan in it.What should I do?
C.I fell into the cage of the tiger in the zoo.What shall I do?
先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由一个同学起来向全班同学阐述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些讨论,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问题表达自己的不同的见解,使他们能流利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多一些关心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意识。)
③教学 拓展和巩固——A survey(Extension and consolidation)4 Group work
全班活动。利用课文4的表格,老师询问一学生的情况,接着让全体同学互相询问同学在家、在校时的一些烦恼,然后给出建议,也可以问别的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人提问题,并且尽量给出好的建议,通过记录别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听、说和写方面都得到训练。)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Write a report about their best friends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