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戏》教学设计简案(七年级)
彭达
教学目的: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2、学习用简洁的的语言概括表述并欣赏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体会“人在图画中”的感觉。
4、感受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多彩的戏剧舞台(投影):百姓看戏;孩子们看戏
2、回顾生活我们看戏。(跳蹯神)
37人组成的队伍,圆场一圈,东西南北中五神五将一一亮相,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脸,既威武又凶猛;接着,队形不断变化,先是两将挥动大刀对舞;接着是中神带着一名大将居中,东西南北四神带领各自的大将站于四角,拿着彩球、大刀,原地手舞足蹈,又有十六只马灯跳跃飞奔,不断穿插其间。此时,一旁的乐队,把小锣小鼓,大锣大鼓越敲越急,扣人心弦,伴随而来的是唢呐声声,高昂激越。而五神五将跳跃越烈,穿插越快,对舞越猛,令人目不暇接。一派欢乐景象!
3、比较导入。
二、感知内容,寻找话题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感知内容,寻找话题。组织交流评价,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与文章条理。(投影归纳)
1、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盼看戏
2、看社戏
(1)看戏前的波折
(2)月夜航船—前往看戏(3)看社戏—船头看戏
(4)月夜归航—偷吃“罗汉豆”
3、回忆平桥村生活—看戏、吃豆
三、探究话题:
1、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生活的乐土?
2、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
3、你在生活中有同样的感受吗?(或者“一次愉快的旅行”或者“难忘的探亲故事”?)(方法: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评价)
四、感悟发现: 甲
1、在小村里,一家的客,也就是公共的客。
2、阿发:直起身来说偷我们的吧,我们大得多。
3、我说:“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我也要送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 乙
1、“哈,不认识了吗?我还抱过你呢!”一种尖利的怪声使我愕然了,只见她显出鄙夷的神色,“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2、“迅哥儿,你阔了!你现在出门大轿,三房姨太太。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闭着嘴,无话可说,只见她愤愤地回转身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第二篇:七年级《社戏》教学设计
七年级《社戏》教学设计
《社戏》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是小说。就内容而言,是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第一篇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社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设计: 以品读体验为主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体验,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于景的,同时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童年引读。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同学们,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哪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例: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宛转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3段)--看戏中(4-30段)--看戏后(3l一49段)
三、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
第三篇:教学设计(简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陈凤兰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你喜欢的动物外形特点,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等。
2、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
3、培养学生的写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与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把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写具体,生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2、板书课题: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二、指导观察
1、复习《翠鸟》的写作方法
2、出示课件:小鸭子图片
3、自己观察鸭子的外形特点
4、小组里说一说:小鸭子的外形特点
5、班上汇报
6、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
三、指导写作
1、说一说:你怎样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明确习作要求
3、练习写作
四、初稿展示,评改。
五、总结。
第四篇:教学设计简案
《鸭子骑车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2.学会阅读绘本的方法:细心观察,展开想象,享受阅读的乐趣。3.感受到鸭子的勇敢、快乐和坚持。(调皮、可爱)【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揭题。1.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都喜欢读书吗?那么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哪一本书呢?先卖个关子。你看到了什么?
2.师:猜一猜,鸭子看着这辆自行车?会想做什么? 3.揭题: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书,齐读课题。
二、共同读绘本
1.一只“疯狂”的鸭子
师:有一天在农场里,鸭子冒出一个疯狂的主意。“我打赌,我会骑车!” 现在,(出示画面第一页)自己提出要“打赌”,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鸭子?(疯狂,下定决心的)师:瞧,“他一摇一摆地走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他骑得很慢,而且左摇右晃,但是很好玩。2.一只快乐、坚持的鸭子
师:接下来,鸭子就在农场里快乐地骑了起来!
母牛:
鸭子骑过母牛身边,冲母牛招了招手。(师做动作:“招了招手”)“你好,母牛!”鸭子说。(鸭子说话真有礼貌!)“哞——”母牛应了一声。母牛心里想什么? “一只鸭子在骑车?这可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事!” 师:从哪里看出母牛觉得鸭子很愚蠢?
鸭子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动物们又会怎么看它呢?
评:小朋友们都很了不起,想象很丰富,说得也很生动!敢想敢说二年3班孩子,陈老师,要送给你们32个赞!我们赶紧来看看,大卫夏农是怎么写的吧!
绵羊 狗:
师:现在,鸭子的技术怎样了呢?生当鸭子和狗打招呼:“你好,狗!” 解释:功夫
指导朗读:哪一只小狗来夸夸鸭子?
评:从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你对鸭子的赞美!
猫 马 师:你觉得马会怎么想?你从哪里看出来?
过渡:被马瞧不起,嫌弃速度慢。鸭子会放弃还是坚持?
母鸡这幅图,鸭子骑得怎样?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山羊 猪 老鼠
师:老鼠羡慕鸭子的什么?
温馨提醒:不管技术怎样,骑车,还是以安全为主,小朋友可不能像这样骑车哦!
三、回顾
1.遇到了哪些动物? 2.骑车的技术怎样? 越骑越————
3.这真是一只什么样的鸭子?
四、结尾
1.动物们会想什么? 2.讲述结尾
3.点评:什么样的鸭子?动物?农场?下午?绘本? 一节愉快的课
五、小练笔
1.鸭子可能还会有什么疯狂的主意?会遇到谁?会说什么呢?
2.分享 3.推荐:这节课,我们跟随美国作家大卫夏农笔下那只可爱勇敢执着自信的鸭子,学会了绘本阅读的方法,那就是仔细观察,敢想敢说。如果你还想读读大卫夏农的著作,老师这里有推荐哦!(推荐书)
第五篇:七年级社戏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尝试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三个人物的性格,体会农民及孩子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和分析《社戏》中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体会景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好处,一同分享作者童年与乡村少年玩耍的乐趣;
2、简要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等人的性格特征,归纳文章主旨;
3、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难点
1、(1)看戏时间;
(2)平桥乐土、寻船周折等与赵庄看戏的关系(铺垫);
(3)有关京剧的常识(例如,老生、小旦、小生、老旦等,学生缺乏积累);
(4)由于作品容量大,所以课时紧,任务重:既要培养学生默读、速读、朗读的能力,又要训练思考、理解及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
2、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设想兴趣教学:教学中紧紧抓住“看戏”这条线索,紧紧扣住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出童心童趣——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初一小学生,讲课一定要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谈话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要委婉,调动阅读作品的兴趣。
写作设计抓住这次学习典范作品的极好机会,安排一次“回忆童年往事”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人生的感情,进行团结、友爱、诚实等品质的自我教育。
教具准备
1、黑色识字板儿(长20cm宽10cm)10面
2、竹笛1支
3、彩粉笔若干
4、小黑板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好,今天,我带领大家一同去鲁迅的故乡,看一场‘戏’去,好吗?”
2、板书课题:《社戏》板书作者:鲁迅
3、回忆鲁迅:
(1)我们想去鲁迅的家乡去看戏,那鲁迅家乡在哪里呢?(浙江绍兴)
(2)(小黑板填空):
A1881—1936
B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朝花夕拾》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接触《社戏》:
A体裁:小说这篇小说写得也很精彩。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文中的“我”叫什么名字?(迅哥儿)这个人物是根据童年“鲁迅”的经历而虚构的。
B写《社戏》时,作者已经多大年纪了?(结合文后的暑期推算)
1922—1881=41(岁)
C看戏的往事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因为“我”当时十一二岁,而写《社戏》时已经41岁了,因此已过去41—11=30年了。
D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而往事却历历在目。从回忆中,作者有着哪些深刻感悟呢?
二、揭示全课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三明确本节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探讨第一部分——“平桥乐土”的内容和作用。
四课堂达标
(一)给作品中的生字,在原文的生字旁边注音,重要的词语稍加注释。
(二)检查预习情况,用黑色识字板展示:(24个)
惮踱颇撮楫棹伊归省行辈絮叨撺掇凫水潺潺
踊跃自失弥散蕴藻漂渺宛转悠扬喝采罗汉豆旺相桕树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找出段落的起讫:
教师提供下列情节——平桥乐土 寻船周折夏夜行船赵庄看戏
(1~4)(5~9)(10~13)(14~21)
月下归航偷豆吃豆偷豆余波往事难忘
(22~23)(24~30)(31~39)(40)
(四)阅读“平桥乐土”部分
1、什么是社戏?(“社”中每年所上演的“年规戏”。)
2、看戏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
(浙江省绍兴城外鲁镇附近的平桥村的临村——赵庄)
3、陪我看戏的是哪些小朋友?他们待我如何?
(1)双喜、阿发、桂生等一群小朋友
(2)(A)伴我游戏(B)钓虾、放牛(C)陪我看戏——友好、亲密
4、平桥村的老人们是些什么人?待我怎样?
(A)种田、打鱼(B)不说“犯上”——老人们勤劳、善良
5、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看戏)
6、大约是在什么时间(季节)去看戏的?根据是什么?
春末夏初根据:
(1)扫墓后
(2)豆,罗汉豆(夏)
(3)麦(立夏麦呲牙)
7、他们是怎么去看戏的?为什么非要乘船去?
(1)乘船
(2)因为A鲁迅家乡在江南,江南是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B平桥村“临河”,乘船方便;C连六一公公卖罗汉豆都是划船去的。
8、写“平桥乐土”的目的是什么?
交代得以看戏的缘由、时间和平桥村的地理环境,小伙伴们的亲密、友好,乡间农民的勤劳、善良,为后文写看戏及偷豆等内容作铺垫。
9、平桥村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是我的乐土——“乐”。
五、回顾所讲部分
六、布置作业
1、看戏前遇到什么困难?这个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预习课后练习(第95页)的“二”题的第1小题:(请在书本上勾画)
作者写夏夜行船,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试把表现这些感觉的语句分别摘出来,说说作者是怎样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七、板书设计
《社戏》
一、鲁迅
二、故事情节
四、平桥乐土
118811936(小黑板)1“乐”
2浙江绍兴城三人物亲密友好
3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我”勤劳善良
4原名周树人2双喜2目的5叙事散文3阿发作铺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六一公公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课目标
1学习“寻船周折”和“夏夜行船”部分;
2、体会烘托和景物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