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乘除混合运算,学会解答同级两步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同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归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15÷3×5= 53-24+38=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23+6-11 2×8÷4 72÷8÷3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课件显示)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谈谈你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六、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第二篇: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信息窗1:去姥姥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中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一生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88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条103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
(3)买两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裤子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8)一件上衣比两条裤子便宜多少钱?
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
=215+88
=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215
+
+ 88
215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把得数写下来,用这个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2、猜一猜:连加和加减混合一般是从左往右挨着做,那连减应该怎样算呢?
3、试一试:690-327-209=
(一生板书)
三、实践运用
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变魔术。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看,我有两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分组做,每组两道。姥爷说,这两道题,谁做对了,就奖励给谁一张魔术卡片。赶紧做吧。(做完的可以做其他两道)
2、第二关:乘车。
为了奖励同学们,姥爷决定带大家去养鸡场参观。想去吗?看!车站上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观察,独立解决,交流展示自己的不同算法)
3、第三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4、第四关:开连环锁。
嘟嘟嘟,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养鸭场门口了。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开,学生分两组进行比赛,用时少、正确率高的为优胜奖。
5、第五关:参观养鸡场。(第83页第5题)
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并解答。
(二)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教师以评为主。
四、归纳总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反思,自我评价。
第三篇:分数混合运算一教案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教学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赵小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环保节水教育。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1、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8÷50(32-5)÷9 4+16÷ 5
这三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生回答后小黑板: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计算: ×
÷
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 ⑴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⑵我班戴眼镜的同学占。(师:要爱护我们的眼睛)
⑶我国大约有 的城市供水不足。(师:节约水资源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我们班上这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气象小组有12 人②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 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师:我们要求是什么? 生: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师:题里直接告诉我们航模小组有多少人?(没有)师:那航模小组的人数与谁有直接的关系,把它读出来。生: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的人数,还必须知道到什么?(摄影小组的人数)师:那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呢?(不知道)
师: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还必须想办法找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除了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有直接的关系,还和谁有直接的关系?请您把它读出来。
生: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谁的 ?把谁看着单位“1”?(气象小组的人数),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了这样的1份,就是,表示摄影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在这线段图中,您还知道什么信息?(气象小组有12 人)(师板书出来12人)
师:根据线段图,你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12× =4(人)
师:有了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板书4人),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到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谁的 ?把谁看着单位“1”?(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哦,再次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了这样的3份,就是,表示航模小组人数的分率。(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师:您会求航模小组的人数的人数了吗? 生:4× =3(人)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师:用手势给大家比比线段图的意思(先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它的 是摄影小组的人数,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的 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师:请你把刚才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生: 12× × =4× =3(人)
师:我们先算12× 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算12× 的积去乘,求出航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问)板书:
3、练习:
师:如果把题中“我们气象小组有12 人”改为“我们航模组有3人”,求气象组有多少人?您会做吗?请您在草稿本上画画线段图,分析出数量关系,先分步解答,再列出综合算式。生板演 3÷ ÷ =3× ÷ =4×3 =12(人)
师:我们先算3÷ 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用4÷,求出气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小结:观察综合算式,我们发现分数连乘和分数连除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连乘和连除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其实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4、看书:并齐读结论
(三)巩固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1、完成书56页的试一试以及数学书57页练一练的第一题。请8名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强调: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的)
2、完成书57页的数学应用2——4题。如果时间充足则再完成数学故事的探究。(写出数量关系或画图后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反馈。师生小结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气象
12人
摄影
摄:12× =4(人)
航模
航:4× =3(人)?人
综:12× ×
=4×
=3(人)
答:略
第四篇: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设计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
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
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第五篇: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学生1:
2×3=6(元)6+7=13(元)学生2:
2×3+7=13(元)学生3:
7+2×3=13(元)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三大步骤: 1乘加问题。
根据上面所提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① 2×3+7 ② 7+2×3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教师提出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下一步可以借题发挥延伸另一道题),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乘减问题
提问: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还能剩多少钱呢?
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3、除加、除减问题。
乘加乘减问题都已解决,让学生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让学生明确: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五、脱离情景
让学生牢固掌握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让学生先说出下列式子含有什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师生共同指正。
6×4+4= 25—3×7= 72÷8—4= 20—63÷9=
六、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想想做做”
上述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的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