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教案新人
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古代埃及与金字塔
2.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与种姓制度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金字塔建筑历史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对亚非文明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1.金字塔的建造
2.汉谟拉比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设计】
1.导入:
利用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如果不游览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说是到过了埃及。从开罗西行数公里,来到吉萨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它以诱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怪物”--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头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儿的吗?
2.“金字塔的国度”: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体现古代埃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长的共同规律。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要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关于种姓制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亚非文明地图,对全课进行总结。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本节课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想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板书设计】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案冀教版
第2课 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新月沃地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
教学重点 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建筑,耗时长,建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有关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到现在仍然有争论。一方面它是古埃及的骄傲,是埃及人民的智慧的高度体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奴隶主残酷压榨奴隶的见证。《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堪称世界之最。而所以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古代文明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而大河流域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有利于人类生存繁衍。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种姓制度是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并对日后印度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古代史者一部分,建议以自学为主。世界文明的起源等,同学们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了。
关于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是古代埃及的骄傲。教师在讲述时,可结合有关图片,解释为什么称之为金字塔。说明在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而哈佛拉的金字塔旁矗立着狮身人面像。之后,留出专门的时间请部分同学根据他从各种途径了解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要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对该法典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它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的工具。初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关于“种姓制度”: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将研究性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后在此建立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第三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
一、视频播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四大文明古国,对文明古国有一定的了解。
二、走进文明古国,对照提纲自主学习
1、人类最早的文明曙光都出现在___、___的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诞生于____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____河、____河,古印度文明诞生在_____。
2、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____,古巴比伦王国的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___、___、___和___构成了古代印度的____制度。公元前6世纪,在____出现了佛教,其创始人______原是释迦部落的一位王子,佛教后来成为_____的宗教,主要分布于____地区,在____时传入中国。
点名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自学提纲。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三、体验探究
1、走进金字塔
多媒体展示,利用《历史学习手册》八下活动探究题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金字塔,明白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认识古埃及。体会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我看《汉谟拉比法典》
投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以及教材《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 问:法典内容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状况?维护谁的利益? 你是怎样看《汉谟拉比法典》的?
设计意图:了解《汉谟拉比法典》,增强学生对古巴比伦的认识体会和理解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探究“种姓”的国度
分角色表演:婆罗门教与佛教
旁白: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
婆罗门:啊,万能的创造之神梵天,你才是真实的存在和万物的最高主宰,你创造了我们高贵的婆罗门种姓,让我们以自己的智慧掌管人间,解释经典,支配刹帝利的统治,使他们有效地管辖忙碌的吠舍和低贱的首陀罗,指引他们按神的旨意摆脱来世的磨难。
刹帝利:这可恶的婆罗门祭司,我们刹帝利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开疆拓土,他们却坐享其成,还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自命高贵。
吠舍商人:谁说不是呢?我们长途贩运,使得国家物品云集,财富日增,可他们四体不勤,成天捧着经典享清福,反而高高在上,真是不公平。
首陀罗:天哪,这黑暗的世界何日是个尽头!我们成天忙碌,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不是刹帝利的鞭打,就是婆罗门的训斥,供养着他们却被他们压榨得一无所有,难道我们真的是前世作孽,永世不得解脱?
乔达摩悉达多:唉!我虽贵为王子,却总也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那空洞的婆罗门说教叫人生厌,他们执掌教权,却对众生的苦难视而不见。可怜的人们啊,苦海无边,何处是岸?有生老病死无穷的苦痛,活着究竟有何意义?不行,我得超脱这污浊的世界,寻求人生的真谛。
旁白:悉达多王子离家出走,云游四海,寻求人生解脱之路
乔达摩悉达多:哦,我终于顿悟了,人生之所以有苦痛,是因为自己的欲念,有欲望必有行动,其后果必然是造业,由此难逃轮回之苦。只有消灭欲望才能根绝苦因,摆脱苦果,才能达到不生不灭,圆满寂静,永远超脱因果轮回的境界。
旁白:乔达摩悉达多继续云游天下,宣讲教义,信徒众多,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学生观看的同时思考问题:
(1)种姓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这种制度人为的制造了不平等的等级,会带来什么后果?
(2)佛教有什么主张?佛教的教义有那些进步意义?有那些局限性?
(3)如果你是古印度的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佛教?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古印度的了解,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思维拓展、情感升华
1、(投影地图)根据地图将四大文明古国填到相应的位置。
观察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能说出它们的文明影响至今的实例吗?(如佛教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对社会秩序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对我们今天建立法治社会有什么启示?
五、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做为古代人类文明代表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可以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水是分不开的。可是今天的地球却到处是“黑龙江”,水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神奇的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的国度
第四篇:新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1学年三(教 学 计 划
2)班数学上册
2010
2010-2011学年三(2)班数学上册
教 学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本期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五、课时安排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08.28 ~ 09.10:二次根式
09.11 ~ 09.30:一元二次方程
10.01 ~ 10.26:旋转
10.27 ~ 11.27:圆
11.28 ~ 12.01:概率初步
12.02 ~ 12.30:第二十六章
12.03 ~ 01.25:第二十七章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古埃及地图的解读,掌握阅读历史地图、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教学预设: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4.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3)从古埃及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热爱历史,发掘远古文明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及其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 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主学习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含义:“两河”,是指 的幼发拉底河和 ;两河流域,又称“ ”,又称“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 的狭长地带。
2.文明起源: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 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断。
3.文明发展: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在后来1800年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建立了强大、统一的 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过程:古巴比伦王国原是 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 对外采取 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
2.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 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正文公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 :(1)古巴比伦分为 的自由民、的自由民和 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
三、合作与探究
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