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4、理解“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5、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能背诵出许多的古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
生背古诗。
师: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人就用手中的笔表达内心的思念,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王维的思念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初读全诗、了解重阳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2、正音:“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体会孤独
1、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
忆——思,兄弟——亲人,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生汇报课前预习时收集的关于王维的简介及写作背景,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2、一二句:
(1)“异乡”: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想象: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语言训练:
诗人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思念_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他感到非常_____。当别人一起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____;当别人约了亲朋好友欢聚畅饮时,他想起了__________ __。
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孤独、寂寞)
(4)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用诗句对亲人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的人们对家人思念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人的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的眼前讲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可能在哪,看到什么?心里的感受怎么样?
3、三四两句:
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深深思念着亲人,那他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
(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
(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
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
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
(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
(四)配乐诵读、深华情感
1、又是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亲人的方向.深情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又是一个离亲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高山回想和弟兄们插茱萸的场景,不仅大声的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配乐诵
让我们把这份思念长留心中,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背一背。
(五)比较学习、明确中心
1、学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另一首诗──《杂诗》。要求:自学,说说诗意,再比较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来日,出发前来时。绮窗,雕着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2、交流:
相同之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
不同之处: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思念兄弟登高来写思念亲人之情;《杂诗》写问朋友寒梅开花没有表达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六)背诵全诗、书写生字
1、背诵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书写生字。
第二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
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课后题解:P118
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倍:格外;加倍、更加。
(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练习:
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六、总结。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初读课文
引导思考
读中体会感情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板书:
佳节倍思亲
华
山
(西)长安家乡(东)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理解课题
理解古诗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
拓展课外知识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2、朗读、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歌声
酒
语言
以目光送别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
3、齐背
1、出示生字,读一读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独异佳亲汪 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 登插伦欲踏潭
(1)拼读
(2)开火车读
(3)记第二排二类字
2、归类学一类生字生字
左右结构:独、佳、汪
上下结构:异、亲
独体结构:乘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乘——
佳——
4、理解字意:组词
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
佳:佳节、佳人、最佳、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
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
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
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乘字一共有10画
异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98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
课前活动:
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
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
3、再读诗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
(三)悟情
(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a。
简介诗作背景。
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
b。
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
c。
王维独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a。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想家
b。
口头练习:
诗人离开了亲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
诗人离开家乡两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过节了他就会更想家。
所以说:(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是(佳节)。
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心怕过节)
e。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
口头练习: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
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
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
f。今天是重阳节了,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师生共同介绍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认识茱萸)
长安的人们是怎么过节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
(师配乐启发,生闭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兴高采烈地忙着过节了。有的约了一行人一边比赛着登山,一边采着菊花;有的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边喝着菊花酒,一边高声谈笑着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吃着丰盛的晚餐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g。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说出来。
是啊,在家乡,亲人团圆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乐,可此时的王维呢?
h。展开对比图:当别人相约着出游,可他却只能一个人独自遥望着家乡;当别人朋友相聚高兴畅快地痛饮时,他只能一个人拿着酒杯独自喝闷酒;别人节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谈心事,王维却只能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纸笔说话。
i。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反复读诗句体会王维的情感。
王维虽然人在哪里(长安),但他的心却在哪里(家乡),让我们跟着王维的心看到家乡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3)
导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读诗句。
b。边读边想象一下:王维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吗?(不是。是少一个人啊)
c。师:我的亲人朋友们,思念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把你们的思念说出来吧,我一定会感受得到的。
d。(音乐《远方的书信》)师生体验亲人朋友跟王维说话。
e。师:王维思念着家人,家人也在思念着王维。这就是亲人,这就叫做互相牵挂互相关心。
f。分组、分男女读诗句。
三、诵读积累。
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但我的功名还没成就,现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诗,你们从诗中就能读懂我的心啊。
(同学们,我们都是王维的亲人朋友,来读读他的心声吧。)
1、感情诵读
a。师指导朗诵:(重,拖,轻,扬)
b。自由练习读。
c。指名读,共同评议。
d。老师也被王维浓浓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好吗?范读指导。(配乐诵读)
2、积累背诵
a。配乐读:同学们,你们有过思念的感觉吗?在什么时候思念谁?
(生谈体验,说后读全诗。)
b。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琴声一起来背一背。
四。延伸拓展。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遇到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见面时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王维好不容易见到故人了,他想问的是什么呢?
1、出示:《杂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生借注释自学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②来日:来的那一天。
③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④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⑤著花:著,开放;著花,开花。
3、交流自学情况。
4、诗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每一人每一事,连家乡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牵挂之中。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齐读《杂诗》。
6、同学们,我们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思。今后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啊!
7、最后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今天的这两首诗吧。
五.课后作业:
1、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
2、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
教学反思
语文是一个多源性的学科,其知识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其学科的广源性和多源性,也决定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因此,作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而古诗教学,因作者写作年代与现代相隔久远,当时的状况也跟现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让现在的孩子理解古诗更是较难。所以通过了解多方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时空的差距,也可以缩短认知的距离。我这一节古诗课又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呢?
一、多方资源贯穿始终。
在这堂课的始终我一直注重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课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学校资源库了解李白写作《静夜思》的背景与情感;并从资源库中初步了解认识了王维并探寻了他的家乡;以及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这些都为学习古诗,为理解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这些查询了解,有助于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如知道了山东兄弟中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因为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通过资源库知识,孩子们知道了王维在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通过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才明白为什么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在课后我又安排孩子们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网络自学《杂诗》等,让孩子们达到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让孩子们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真正走进异乡人心里去加深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二、紧扣资源突破重点。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的理解并不很难,关键是要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中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重点。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佳节,通过平时的生活积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节。因为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时我将佳节具体化了,将常人的节日与异乡王维的节日情景作了个对比。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这样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受佳节思亲的痛苦。
王维佳节里倍思亲,怎样倍思亲呢?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他与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独到描写之处,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引导孩子们查找了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还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让孩子们明白古时人们在重阳节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等。这样就对诗人遥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过配乐启发,闭目想象,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然后借助三组别人欢度节日与王维害怕过节的对比图展示,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样诗歌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抛砖引玉教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教。本次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查询各种资料,了解多个知识,理解诗的意思,突破重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今后自已去尝试。所以这节课也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次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搜集、查询、了解,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团结合作,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关键是孩子们从这节课中学习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今后自己随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自觉去学习了解各种古诗。也真正让要他学而变为他要学了。到那时,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也才真正达到了效果。
因为师生的共同努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重难点的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用心去感受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怎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在整次课的教与学而言,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诗歌结合体验朗读的时候,也许是所在年级的孩子还较小,生活体验不够;也许与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有关,在体验读的方面总感觉不太令人满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加积极去探索,让孩子们的学习更能得心应手,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学得更加轻松自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⑵ 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学情分析 :
学生平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再加上这首诗是名家名篇,学生耳熟能详,绝大多是学生能够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学生也能略有体会,但是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却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忆、异”等6个生字。会写“深、忆、逢、佳”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学准备 :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了解诗人王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家乡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对王维的了解,教师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3、学生质疑,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重点理解“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4、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生读女生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 佳 倍 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 遥 遍
教师范写三个字: “异”(不要把上部写成“已”,上面要封口)。“遥”(要注意后写走之部)。“插”(要引导学生写好笔顺的笔顺)。
第四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四、教学方法、思路及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让诗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本节课力求采取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
1.认识“忆、逢”等7个生字新词。会写“忆、异”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能够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搜集关于思乡怀亲的古诗进行背诵。【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能够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难点】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搜集关于思乡怀亲的古诗进行背诵。【教法学法】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重阳节习俗。
2.作者及古诗创作背景。3.PPT课件。
一、看图导入,了解重阳节。
1.教师提问:你知道重阳节是几月几号?都有哪些习俗呢?在这样的日子里子里,古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学生看图,引导学生了解古时候重阳佳节的习俗。
3.教师语言引导,激发兴趣:在重阳佳节里有亲人团聚的幸福,也有亲朋好友的欢乐,就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王维——一位唐代大诗人,他又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链接背景,感受思乡情。1.板题,引导学写生字“忆”。
(1)在诗题中有一个生字新朋友“忆”,看到这个生字,你能猜到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2)师范写,学生练。
(3)引导学生读课题,提问: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说说诗题的意思吗?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这个山东指得是哪里?
(4)引导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引导学生借助诗文中的拼音、注释、插图和课外资料读一读,再与同桌议一议你不同的理解。
3.解决生字词。(1)指名读。(2)齐读。(3)读全诗。
三、想象诗境,品味思乡情。
1.教师引渡:同学们都能够把古诗读的字正腔圆,这是读好诗的基础。古诗我们已经读了几遍了,你现在知道王维为什么要想念自己的兄弟了吗?
2.出示资料,引导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教师提问:孩子们,古诗已经读了几遍了,从“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中的那几个字能够读出王维的孤独寂寞呢?
(2)教师引导:同学们,王维15岁还是一个孩子,他就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人来到了京城长安,不知不解已经两年了。这两年就是700多天呐,此时此刻他的心里非常——孤独,就因为他“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3)指名读:哪位同学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呢?没有朋友多寂寞,谁再来读一读?(4)引导学生理解“倍思亲”:在听到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我感受到特别浓郁的思乡情,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5)教师提问:只是在重阳节的时候想念亲人吗?还会在什么节日里思念亲人呢?(6)出示其他节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思乡之情。教师引渡:好友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共度佳节,这怎能不让王维“每逢春节倍思亲”!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中秋佳节到了,人们团团圆圆,快快乐乐,这情景让王维怎能不让王维“每逢中秋倍思亲”!平日里这许许多多的离愁别绪加在一个重阳佳节里就化作了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情境感悟,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师引渡:同学们,王伟就是这样叹息着叹息着,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家乡,兄弟姐妹们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随着诗人的心,去遥远的故乡看一看。
(2)出示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什么?是的,兄弟们登到高处在举杯畅饮时,不禁叹息道“遥知兄弟饮酒时,遍插茱萸少王维呐!”兄弟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着亲人,王维不禁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激发情感,品味作者的思乡之情。
这就是望眼欲穿的离别情,更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思乡情呐!王维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与亲人天各一方,不能相聚,是何等的痛苦啊,他只能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寄托他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字里行间透露着多少无奈和痛楚啊,就让我们伴着音乐再一次的感受王维和山东兄弟的情谊吧!
四、述说诗意,理解思乡情。
1.教师引渡: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谁能够带着你的理解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呢?
2.指名说诗意,补充。
五、拓展阅读,丰富思乡情。
1.教师引渡:古往今来,多少思乡心切的人们写下了不少的千古佳句和诗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资料城,再一次的感受一下这思乡情吧!
2.出示《静夜思》、《送元二使安西》,引导学生朗读。【教后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再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题。采用这样的方法导学:谁在什么时候忆哪里的什么人?接下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读”上,通过初读、诵读、设置情境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几分钟之内,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然后再透过改编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情切。最后指名学生按自己的体会理解诗句,我引导补充。在充分朗读的前提下,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学习预习较充分,思维较跃,所以,在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致比较浓厚。整节课中,学生表现给力,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流畅而有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第五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请大家齐读诗题。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这么长的题目你们能读好很了不起!师: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师:那山东兄弟指什么? 生:华山以东。家乡的兄弟。
师:其实可以理解成作者家乡的亲人。师:这个“忆”字请你伸出手我们来一起写写。你觉得“忆”的哪个意思更合适? 生:思念、想念。
那么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生: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
师: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都在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思念亲人的感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请你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找一个人来读。
师:肯定准确、流利。再找个人来读读。
师:全班自己读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诗意。生读完。
师:短短的28个字,饱含了丰富的意思。请同桌互相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诗,这些带点字的意思你还有哪个不明白请你圈上,一会儿提出来。生读完。
师:你还有哪儿不明白吗? 生:茱萸。(相机出示茱萸的图片)遥:家乡在遥远的地方,遥字用的多妙 异:王维15岁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在外漂泊。他乡。师;通过读诗,谁知道王维思念亲人的原因了? 生:因为他没在自己的家乡。
师;你可真是王维的知音啊。你能读一读文中对应的诗句吗? 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谁能试着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单独一个人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更加思念亲人。师:说得很完整。从 “倍思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加倍。
师:跟什么时候相比加倍呢? 生:平时想家,过节更想。师:那此时的王维什么心情呢? 生:孤独、寂寞。
师:是啊。王维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样的日子经过了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诗人没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亲人们!然而回家的路是那么长,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聚!你能读出诗人的思念之情吗?
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此刻,王维一个人站在高山上,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水,远远地望着家乡的方向,会想些什么呢?
生:想到家人。想到了两年前过节时的情景。师:谁能给大家描述下那个热闹的场景?
生:兄弟一起登高,插茱萸。全家人在一起庆祝。
师:多么温馨幸福的一家啊!可是今天,他却只能在这里回忆那美好的往事了。请你自己读读诗的第二句。
生读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师:谁想读读这句? 生读完
师: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翻译。远远地想到家乡的亲人正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少了我一个人。
师:诗人想着想着,仿佛看到了那热闹的景象,听到了兄弟们的欢笑声。谁再来读读?举手的同学请站起。生读。
师:读的多好啊!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可王维此时无法在父母身边侍奉他们。如果你是王维,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 生自由说。
师:每句诗我们都已经理解了,谁能试着完整地说说诗的意思? 生说完。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阅读古诗跟其他课文可不一样,古诗有它独特的韵律美。我先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范读。现在请你读一读整首诗,再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生读完。
师:找两个学生读。
师:出示图片:你能看着图画、想着诗意,试着背背这首诗吗? 生自由背,给小同桌背背。指名背。师:除了第9课两首写于秋天的思乡古诗外,南宋诗人陆游也写过关于秋天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秋夜(陆游)
夜雨凄凉客思迷,闻碪却是梦回时。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找出更多的描写秋天的名诗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