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教案3
家长学校教案
(三)——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上网人数急剧增加。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生活伙伴,也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获取、处理和管理网络信息是每一位孩子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登录因特网浏览内容、在网络上玩游戏、传Email,交友聊天、查找信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网络对于孩子的影响已经远远大于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塑造成,在行为上还正处于模仿学习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语言,他们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并内化成自已的行为、品德。究竟让孩子怎样走进健康的网络世界,我觉得网络社会的家庭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六种有效方法:
(一)主动学习法。家长应主动积极地学习有关网络知识,知道网络的负面影响后就不会出现束手无策的局面,还可以科学地要求孩子。事实上,当今社会家长的社会化问题已日显突出,相对于青少年而言成人面临社会化的情形更严峻、更困难。因此,家长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资格、有能力去影响和教育孩子。总之,以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自己,都会从网络中获取更多反映时代特征的有益的东西。
(二)循循善诱法。家长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网络作为一种资源、一种方式,能够为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但网络上同样存在着不健康或青少年不宜接触的东西,从一开始就给孩子打上一剂“预防针”。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让孩子减少受不良网站影响的机会。当发现孩子在网络上有不良倾向时,不能一味地训斥、封杀,而应重“疏’’轻“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监控指导法。家长有责任去了解孩子每天会花多长时间上网、在网上做些什么、希望从网络上获得哪些内容等。但这不等于父母要对孩子施加严格的控制,而是应通过积极友善的方式进行。要指导孩子加强网德的修养。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地点。上网的频度和花费的时间要适合孩子的学习要求和身心发育情况,不能过于频繁、用时太多,每天上网平均不要超过1.5小时。要使用“安全浏览技术”,运用绿色上网软件,屏蔽少儿不宜的网站及信息内容。
(四)兴趣转移法。一方面,不能让孩子把所有兴趣全部集中在网络上,而应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其他各个方面。例如,与孩子一起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一起看电视和球赛,一起玩球、下棋、外出散步等等。通过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另一方面,不能让孩子把对网络的兴趣局限在浏览网页上,而应引导孩子参加有关网页设计的比赛等,从而激发各方面的兴趣,并有效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
(五)榜样示范法。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上网习惯,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好榜样,特别是家长与孩子共用一台电脑的家庭。如果孩子的家长经常利用家庭电脑浏览黄色网站,孩子就会由好奇、兴奋到效仿、试验,其后患无穷。如果要求孩子不要有“网瘾”,家长首先不要有“网瘾"。因此,每个家长都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
(六)多向沟通法。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是封闭、孤立的,网络社会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长应当主动与社区、学校进行沟通,及时获取信息,争取多方支持。例如,可以要求社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防止网吧中的一些不良的东西影响到孩子。可以经常到学校去,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作业是否按时完成,上课是否走神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有问题的话,就应当引起家长的警惕了。家长更应特别重视与孩子的日常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任何忽视与孩子沟通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网络社会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网络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正确把握了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并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网络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会减低甚至消除。
当然,仅有家庭教育是不够的,网络社会的孩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全方位的治理,才能造就健康的网络环境,以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案3
主题:教会说“真好” 目标要求:
1.使家长了解到孩子说“好”的必要性
2.使家长了解到会说“真好”是孩子更好与人交往的需要 3.使家长能够教会孩子说“真好” 教学内容:
一、为什么要教会孩子说“真好”?
(一)健康的心理深刻地影响着和制约着孩子诸方面素质地发展,渗透到了他们的一切言行和生活中。
1.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产生积极乐观的道德情感,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会不断做得更好。
2. 孩子心理健康也是其学习知识,发展智能的心理基础。积极乐观的情感能让儿童情绪稳定,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学习勤奋,进取心强。积极乐观的情感能让儿童情绪稳定,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进取心强。
3. 心理健康也影响身体健康。现代医学研究充分证明,有很多疾病的起因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才能不断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不至于导致心里健康出现问题而产生疾病。
(二)会说“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
1. 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需要。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朋友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善于帮助对方克服缺点,共同进步,去获得真正的友谊。
2. 是孩子与父母、老师交往的需要。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懂得父母、老师给予的爱,从而会去珍惜爱、回报爱。
3. 是孩子与社会交往的需要。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社会活动,认识社会。
二、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
1.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会孩子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学会去感受,去体会,去实践,去创造,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2.教会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学习别人的“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会对自己说“真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自己的“好”,同时,教孩子去善于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及时用自己的行动向别人学习,是自己能进步得更快,更好!
3.教会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人、事、物,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换个角度想,说不定“不好”变“真好”,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提醒家长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像人际关系不良,和同学不能很好相处,自卑、扭捏、担心、任性、虚荣、孤独、嫉妒等这些心理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比较严峻,必须尽快走出重知识传授,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孩子考个好成绩和听大人的话,一定要注意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幸福快乐地生活。
第三篇:家长学校教案3
搭起亲子沟通的桥梁
偃师高中 张迎佳
授课背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然而十五六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却不愿意跟父母多沟通,更别不用说跟父母聊学校里的、学习上的事情。因此,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健康的和谐的家庭环境多么地重要。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父母们以及老师们共同的愿望。
学员基本状况分析:本次课堂针对的是高一的学生家长。他们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叛逆期还没有过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比较缺乏。而学生家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因此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各有差异。学生们的性格也大不相同,所以跟父母之间的沟通情况也大不一样,有一些亲子之间相处非常融洽,有一些则关系紧张。
教学目标:《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要求尊重和信任儿童,促进良好的亲子沟通。指导家长摆正心态,以平等的姿态与儿童相处;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委婉、民主、宽容的语言和态度对待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学会尊重、欣赏、认同和分享孩子的想法;学会采取正面方式激励孩子。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观看学生表演的一出家庭情景剧(学生课前已经排练),引出课题。第一幕:小健周末在家,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上网聊天打游戏,不理家人。第二幕:饭桌上,父母问起小健最近考试的情况,小健不出声,父母便不断地叹息,数落小健不中用,不争气,不如邻居家的某某同学。小健生气地把饭碗放下,又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二、问题分析与讨论
1、以上情景剧中的现象在你们家中有出现过吗?
2、句中的人物主要的矛盾在哪里?
3、如果你是剧中的家长,你会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4、面对不学习或不与家长沟通的孩子,你会怎么办?家长们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谈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三、父母与青少年孩子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不注意语言,对孩子过多指责和批评父母工作太忙,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经常提孩子不乐意交谈的话题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需求不信任孩子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的成熟,将自己的心事、心中的想法包裹起来,不轻易外露给他人。
四、如何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1.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沟通方式
比如,一位母亲的儿子个性内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难以获得有效的沟通。于是,这位母亲根据儿子喜欢听音乐、写作和阅读的特点,经常与儿子一起到书店去,在那里听儿子向她讲述故事和书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还和儿子一起听音乐、做儿子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不断进行鼓励。她的儿子最终慢慢地活跃开朗了起来。可见,成功的亲子沟通没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沟通方式。
2.要学会倾听
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更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为了便于做到这一点,沟通最好在安静的地方进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扰。如果你正忙于做晚饭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要做到认真倾听是困难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却更多地向你提出问题。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创造机会交谈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
青少年不喜欢预约的谈话。你想谈的时侯,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的时侯,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欢在晚饭桌上或睡前时间与孩子谈话,有些父母则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我们都要知道,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4、避免过度反应
对孩子言行的反应过于激烈往往导致争吵,使交谈无法继续。为了使交谈保持友好的气氛,父母绝对不要带着焦虑和情绪与孩子交谈;同时,为了体现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问题时,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语气进行,如“你这样做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谈谈好吗?”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愿意倾吐秘密的对象,成为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向他们敞开心灵。比如,你的孩子告诉你,晚上他和伙伴们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现的很吃惊且激动,或对事情的结果根本不感兴趣,孩子以后就不会再对你说什么了。
5、讨论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孩子们生活在不同于成人的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些事情对父母来说并不重要,甚至另人烦恼;但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义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装对孩子们的事情感兴趣,但是必须对他们感情和观点表示尊重。因此,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的事情是必要的。
五、您的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学校:如果父母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做了什么?”他很可能会回答说,“什么也没做。”当然,这不是真的。孩子这样回答其实是因为父母的提问太笼统,引不起孩子的兴趣。父母不妨结合孩子正在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校的活动,问一些具体的事情,这样很可能开始一段对话。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不少青少年喜欢体育,父母不妨与他讨论喜欢的球队或赛事,可能的话,可以一起去现场观看比赛;音乐也是青少年所热衷的,父母至少应该知道流行歌手的名字。如果你认为孩子正在听的音乐是不适当的,或认为他的“追星”行为有些过分,不妨坦率地告诉他们并且说明为什么,保持沉默往往会被误解为允许。情绪:青少年常常对许多事情感到担忧,如自己的朋友、流行事物、性、超重或太瘦、明天的测验、上大学以及世界的未来等等。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使孩子情绪波动。父母有时可能难以判断这些事情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是这样,父母可以直接问孩子:“这个问题对你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中等重要的、还是重要的?你经常对此感到担心吗?”在了解了之后再决定如何帮助他减轻烦恼。父母的生活、希望和梦想:许多青少年希望了解父母的世界,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比如,小时候玩什么?是否碰到过令人讨厌的教师?上小学的时侯得到过零花钱吗?如果有,是多少?谈恋爱时是爸爸主动吗?单位的老板凶不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必须把所有的事情告诉孩子,对不恰当的问题最好延迟作答。尽管如此,对孩子讲述自己童年的事情和现在的生活有助于孩子应对他自己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
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愿意倾吐秘密的对象,成为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向他们敞开心灵。父母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学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感到父母的亲情与温暖,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家长学校教案3
家长学校教案
发布日期: 2009-12-17 16:03:45
校长说:小学是孩子人生正式走上求学路的第一步,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是培养的主要重点,重中之重的培养目标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良好心态这四个方面,也就是现在强调的素质教育,尽量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当然,也请家长们放心,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也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应对措施,我们的老师都很有经验,方法也很多。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非常6+1”,在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好象很受重视,然而,我们认为,我们现在对孩子是太重视,又太不重视了。我们的重视表现在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严重关注和施压上,不重视表现在我们成人很少真正地去尊重孩子,很少从真正意义上去真诚地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个个都很聪明、很机灵,也很有个性,然而,我们怎样去教育好这些好苗子,充分尊重和保护这些孩子的个性,把他们培养成既有知识又有创新能力的人,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都要进行规范化,从这里就体现出我们中国人习惯的一种集体教育和集体模式,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从一个模具里倒出来的样子,这样的孩子再聪明也缺乏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只能成为给别人打工的高级打工仔。
我个人给家长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孩子。不要用大人的心态、眼光和价值观去衡量孩子。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是要好的朋友,男孩子喜欢玩机器人,女孩子喜欢漂亮的卡片。女孩过生日的时候,男孩送了女孩一张卡片,女孩非常高兴,等到男孩过生日的时候,女孩也想送男孩喜欢的生日礼物,于是就带着妈妈来到商店的机器人销售柜台,妈妈看到那些昂贵的机器人玩具,就斥责女儿说:你真是个大傻瓜!人家送你1块钱1张的小卡片,你送人家400块一个的机器人!结果礼物自然是没送成,小女孩感到非常地伤心。
这是一个成人和孩子衡量价值标准不同的例子。我讲这个例子不是说非要依从孩子的意愿送昂贵的玩具作为生日礼物,而是希望家长们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周末的时候,我站在我们这个地区的一个路口,看到很多的家长,背着琴、拎着包,带着孩子从一个点奔向另一个点去培这培那,简直成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周末一景,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父亲骑着摩托车,孩子坐在后面,双手搂着爸爸的腰,小脸贴在爸爸的后背上,闭着眼睛满脸疲倦的样子,同样也是做父亲的我当时只感到一阵心酸。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多少,可是有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只是在大人的压力下生活,而大人却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比拚。
二、习惯的培养优于学业的培养。
生活处处皆学问,习惯要从小处培养。孩子在幼儿园,是处在一个比较松散的环境,到了小学,孩子渐渐大了,懂事了,每个孩子的个性也会逐渐呈现出来。小学阶段,从6岁到12岁,是人一生中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很多习惯从小一旦养成,会跟随和影响人的一生。
我们可能有的人看过驯象表演,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给游客表演的大象,只需用一根细细小小的绳索拴着它就行了,大象不会逃走。有的游客不解,问驯象师这是怎么做到的,驯象师回答:在大象幼小的时候,我们用很粗的铁链把它牢牢地锁在大柱子上,无论它怎样挣扎也无济于事,时间长了,大象知道了挣扎是没有用的,习惯了不去挣扎,于是,我们就只需用一根细细的绳索将它拴住,它就再不会挣扎逃走了。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顽固的,从小养成的习惯,哪怕在成年后自己意识到它,也是很难更改的,一个好的习惯往往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而一个恶习也常常会困扰人的一生,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为后面的大量学习任务打基础,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了,学习想不好都难。
三、德育教育与家长的榜样作用。
7-12岁,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期,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可是我国目前的德育教育,仍然流于标签化、口号化,没有真正打动人心,而且还存在一种将德育教育的责任简单推向学校的误区。实际上,学校一周才只有一堂思想品德课,而学生生活在社会和家庭的大环境中,特别是家长的身教和榜样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的效果。
我随便举个例子,过人行横道,最遵守交通规则的就是我们的小学生了。我们常常在路上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人行横道线前,孩子往后拽,说,不能过,红灯!妈妈往前拽,说,没关系,过!这样长此以往,这个孩子将来还会遵守交通规则吗?等他长大了,他也不会看灯过马路了。
还有初中生沉迷网游的事情,我们扪心自问,这能不能怪孩子管不住自己,我们的家长、社会、监管部门、网吧老板,这些人有没有责任在里面?还有些大人,喜欢讲些晕段子,当着孩子的面也毫无顾忌,自己的道德感在哪里?
所以德育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任务,家长更是要从自身做起,当好孩子的榜样。
四、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
家长不要以为小学期间的孩子还小,没有什么大的心理发展,其实,小学1-6年之间,孩子的心理波动是非常大的。根据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的跟踪研究,现在的孩子,女孩最早在小学4年级上学期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男孩最早在四年级下学期出现。随着孩子性发育的提前,孩子的心理发展也出现较大波动,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敏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和理解。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平时乖巧的孩子在三年级过后,突然变得“难缠”和不听话了,你应该考虑到不是孩子一夜之间“变坏”了,而可能是孩子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育阶段,这些表面看来“反常”的表现,都是正常的,需要家长的宽容、理解和正确引导。这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应该意识到的。
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孩子也一样。我们大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可以进行舒缓,我们可以和朋友出去玩、打牌、聊天、看电影,甚至洗脚按摩等等,用这些方法来减轻压力,冲淡不快,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排解的途径和方式很少,他们的交流对象只有同学、老师和家长,我们家长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好珍惜这个交流的角色,做孩子的知心人,我们经常说,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即将长大的大人来对待,蹲下来与他平等的交流,我们蹲下来,是为了改变俯视的态度,降低与孩子身体的落差,而我们更要从心底里降低与孩子心灵的落差,真正与孩子进行平等地交流。
我们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越沟通就越融洽、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越亲密。
最后,对于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角色,我们希望家长们意识到并思考这么一点:您的孩子在家里,对你们来说是唯一的,他对你们来说就是百分之一百,而在学校里,您的孩子只是这个大集体中之一。希望家长们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我们学校和老师们的工作,我们和广大家长们一样,一切为了孩子,孩子就是一切。谢谢大家!
第五篇:家长学校授课教案3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授课人:陈胜强
题
目: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发展的影响
目的: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而发生并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群体。家庭环境对初中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主要方面是性格特征、基本生活技能、道德情操、理想志趣。意
义: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教学过程:
今天又迎来了一个和家长们沟通的日子。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到学校来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你们是我们工作的后备军,是我们工作的支持者,虽然我们接触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我深深感到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对待孩子门的态度也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发展的影响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怎样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由,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等,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走出教育“误区”。
1、加强对家教理论的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后代是连动物都会的事情,还需要学习吗?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懂得儿童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家长平时应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读书、看报等途径,有意识地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2、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3、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生活困难的时候怎样教育孩子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攀比风。不少人爱比吃、比穿、比派头。学校不是世外桃源,这股不良风气也侵蚀了学校,影响了孩子。有些孩子常与同伴比衣服、比学习用具,甚至比谁家有钱、谁的父母“官”大。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家长应采取怎样的方式教育子女,使之真正顺应我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这句古话呢? 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1、理解孩子的心情
中学生尽管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成熟,但仍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外界的评价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波动。因此,家长若一看见孩子情绪低落就呵斥、责骂、不仅不利于调整孩子的低落情绪,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明智的家长应该是先容忍,待搞清楚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2、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
家长可让孩子了解家长的经济收入支出状况,一起进行家庭收支记帐、核算等等。这样,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不要让孩子仅仅在满足了吃、穿、用时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应同时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和劳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心情。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并指导孩子做些简单的事情或家务劳动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就易形成积极的情绪,增强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让孩子自我封闭,容易使他们精神状态不佳,再加上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带来的自卑感,孩子极易形成消极的心态。
4、鼓励孩子多向名人学习
让孩子多读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让他们了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困难所困扰,后经不懈努力奋斗而成功的名人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进而鼓励自己、集中精力,发挥所长,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心理也就会不驱而散。
5、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为父母无意识情绪的流露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面貌。所以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生活的消极和不满情绪,更不要因为生活条件差而争吵,甚至离异;而应当用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影响孩子。
三、父母离异后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离异后,常会导致家庭经济条件变差,孩子失去应得的爱,心灵遭受创伤,产生诸如自卑、内向、敏感、冷漠等心理健康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曾说过:“家庭关系的失调是产生精神和情绪病态的肥沃土壤。”为此,离异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履行自己为人父、为人母的职责,加强对孩子的关怀和引导。
1、要和孩子真诚地讲述家里发生的事情
在夫妻双方的婚姻挫折问题上,忽视孩子是不明智的。什么也不告诉孩子,会增大孩子窥视大人隐私的欲望,或对大人产生种种怀疑的心理。而告诉孩子太多,又会使他处于为父母忧虑的状态。较好的方式是,自然而又恰当地表述你们当前关系的变化。你可以这么说,“我和你爸爸之间有些矛盾,不过我们正在着手解决。”更重要的是,你还要真诚地对孩子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将永远是你的妈妈和爸爸,我们会永远爱你的。”
2、离婚后父母双言应继续关心孩子
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仍是孩子的父母、妈妈,仍是孩子的监护人。有些离婚后,的父母觉得孩子成了累赘,是“拖油瓶”,不抚养孩子。勉强抚养孩子的一方往往也不真心爱护孩子,甚至经常拿孩子出气,随意训斥、打骂、这既违反了我国《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也不符合人之常情。我们知道,家庭在孩子心目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家庭的破裂,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大的不幸,如果离婚的父母双方再不关心爱护孩子,不仅会加剧孩子对爱的失落感,而且表碍于他们对人生道路的正确理解,或自暴自弃,或郁郁寡欢。如此,何谈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要满足孩子生活上所必需的物质要求
离异家庭,因为经济条件下降,容易使孩子产生羡慕同伴生活条件的心态。若孩子的物质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嫉妒的与憎恨,甚至出现偷窃或其它违法乱纪行为。很多少年犯出自父母离异家庭,其原因即在于此。因此,离异后,作为孩子的父亲、母亲,应加位履行家长之责,尽量关心自己孩子的生活,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一般健全家庭的孩子相差不要太大。即使稍差些,也应该向孩子讲明道理,以消除其自卑心理和不良行为。
4、还应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业
家庭破裂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使孩子从忧郁、悲伤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可使其孤独、内向的的性格在活动中和到矫正,促进其性格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5、尽可能加强与学校的密切联系
家长应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告诉老师家里发生的事情,让老师能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关心,爱扶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使他们感到处处有亲人,到处有温暖,以补偿所失去的爱。.
四、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一般都是关心、重视子女教育的。那么,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应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呢?
1、创设必要的学习场所
中学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这一时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因此为他们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学习。为增强学习气氛,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在墙上布置些激励学习的字画条幅、学习计划、课程表等。
2、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
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
还有的好心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喜欢给孩子去送吃、送喝,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不光打断了孩子的学习思路,而且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娇惯中给“吃”没了。
3、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顶尖拔萃。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成长的榜样作用
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习的家长,其子女会有学习兴趣。其实,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5、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孩子进行了中学阶段,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他们希望家长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导员”,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会激励孩子的向上心理。这对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责骂不休的家庭里,只会滋长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何谈专心致志地学习?
五、怎样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关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六、小结
今天就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发展的影响同各位家长谈了几点看法,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也深深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经常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把我们的孩子共同教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