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家长学校第3、4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家长学校第二次授课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第三课 专心致志写作业
---------培养孩子的注意稳定性
第四课 6是6,9是9
---------让孩子学习时更细心 教育目标:
1、提高家长家教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2、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注意力涣散的原因,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力。
3、让家长们了解孩子马虎的原因以及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毛病。
4、帮助家长解决家教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
1、4 教学难点:
2、3 教学准备:学员准备:手册
笔记本
教师准备:课件
手册
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讲授说理法 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 引发思考
1、课前观看视频:《为什么要观看这部纪录片》
2、由视频内容引发家长思考、讨论。
家长可能会形成共识:(1)、世风日下(2)、人们的价值观在发生变化(3)、孩子们是非善恶不分(4)、家长感到束手无策
3、师小结:这部纪录片讲述的内容让人触目惊心,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社会环境里生活,周围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无时无刻在影响着孩子,我们想过没有,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不会也变成这样子? 这真令人担忧。相对于这个社会,家长的力量是微弱的,我们无力改变现状,能做的就是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正直,善良,有责任心,明辨是非的人。及早的在孩子心中种下善的种子,在这里给家长提两点建议:一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从学习《弟子规》,阅读传统文化期刊开始;二是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家长朋友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今天我们要进行两方面的内容:专心致志写作业------培养孩子注意稳定性
6是6,9是9-让孩子学习更细心
第三课
专心致志写作业-
-----培养孩子注意稳定性
一、激情导入 现场调查
中国的父母大约是世界上最关心孩子、最紧张孩子的父母了,而且,家长的这种紧张和关心的焦点有极强的阶段性:6岁以前关心身体,谈论的总是怎么喂养、怎么带孩子才能让他们长得白白胖胖、不得病,最好再启蒙智力什么的;6岁以后关心学习,孩子一入小学,刚坐上小板凳、面对小黑板,家长的目光便倏忽一下集中到了种种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上面。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1、阅读案例1、2
2、现场调查
案例一中,婷婷在没有妈妈监督和催促下,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案例二中,丁丁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又快又好。您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您是不是也有婷婷妈的苦恼,请举例说明。
二、寻找原因 提炼归纳
您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家长畅所欲言)师归纳总结:
1、孩子注意力涣散是个普遍问题
孩子注意力涣散是个普遍问题,父母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其他个性,例如,5-10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达20分钟,10-12岁的孩子能集中25分钟。
2、孩子学习目的不清
学习对孩子来说毕竟是困难和枯燥的事情,特别是二年级的孩子,学习的任务逐渐加重了,而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自己为什么要整天干这么一件苦差事。每天要去学校里坐上好几个小时,回到家里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孩子会认为上课听讲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回家做作业是为了应付家长。如果孩子没有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就很难专心地学习。另外,有些孩子在学习中总是遇到难题,而家长没有及时地指导,或者工作太忙顾不上。所以孩子在学习时感到信心不足。一到要写作业时就头疼,怕遇到自己不会的题,所以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想干点别的,找理由玩一会,或者简单应付了事。这样,孩子在写作业时就很难专心了。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时,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家庭中干扰很多,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因为孩子的抗干扰能力相对弱,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有的家长爱看电视,声音还比较大,孩子就很难踏实地学习。还有的家庭人际交往比较多,亲朋好友来往比较频繁,导致孩子不能专心做学业。还有一些家长因为要看店铺做生意,就让孩子在店铺里做作业,在那种环境中想让孩子专心学习,真是难为了孩子。在本课的案例中,婷婷的妈妈业务很忙,在婷婷做作业的时候,妈妈要经常打电话和客户联系,这就很容易干扰孩子的学习。婷婷本来打算安心学习一会儿,但是一听见妈妈的电话来了,就又没有学习的心思。
三、完成自测 了解孩子
怎样判断自己家的孩子注意稳定性好还是不好,完成自测表。
5分以上的孩子注意力比较好,5分以下的孩子,家长就需要注意了,您的孩子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
四、找准方法 对症下药
1、故事激励,培养兴趣
(分享陈毅,居里夫人注意力集中的故事)
陈毅非常爱读书,常常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他简直是如获至宝,读起来常常是废寝忘食。
还有一次,陈毅到一个亲戚家过端午节,进门后,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书,于是,他忘了走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一个空房里专心致志地读起来。他一边看,一边用笔摘录重要章节,到了吃饭的时候,亲戚几次来请他,他都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见他这样用功就不忍再打扰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给他端去。陈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和摘录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书桌上的墨砚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一连吃了两个粽子,竟然没有品出异味来。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是墨,便召来家人看,大家见了都忍不住大笑起来。陈毅起初还不知众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见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误吃了墨汁,他诙谐地对大家说:“吃了墨没关系,我正觉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一百多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通过名人故事让孩子认识到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
2、安静环境 家长陪伴
房间布置无干扰物,物品摆放整齐;书桌无杂物;家庭成员保持安静;家长陪伴(例:一位父亲的做法)。
3、规定时间 订立契约
家长们也许会误解专注的含义,专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不是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时间不一样,5-10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达20分钟,10-12岁的孩子能集中25分钟,你硬是要一个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的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的作业量超过了孩子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分割作业,一部分一部分来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孩子的学习有张有弛,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那个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比较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做复杂的作业,除此之外,还可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孩子如果在你的要求下,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家长可以采取奖励的方法促进孩子热定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与孩子后提出要求,如果孩子能达到某种要求,就奖给一种奖励物,也就是所谓的“代币”可以是用硬纸片做成的小圆片,上面写有“1”“2”“5”“8”“10”等分值,达到那种要求就奖给相应的分值,用分值可以换他喜欢的食品或活动等。订立契约后,家长每天要严格检查执行情况,做记录,对孩子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当孩子按契约做了,就一定要履行契约,给予契约上规定的奖励,不能反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不专心做作业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
4、培养有意注意,阅读游戏来帮忙
(少年大学生郭震的故事)
少年大学生郭震是这样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的,他的方法就是“追老师”。郭震是这样解释的:“珠子穿成串,才能更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课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理解不好,课后就要花双倍的时间,也很难补上,长此下去,就会越来越落后。所以,我要求自己做到思路跟着老师转,简单地说,就是追老师。”
郭震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同桌跟我逗着玩,抢走了我的笔,还扭我的手臂,我可真火了,正想回击,突然想起不能打断思路。于是,我尽量忍住,没耽误听课,也没有影响别人。由于课堂上听课效果好,做作业很省力,我就有了很多时间自学。从初二开始,我自学高中的数学课程,提前考入了大学。”
郭震这种追老师的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有意注意的锻炼。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般都不爱阅读,因为阅读需要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父母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当然,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应先让孩子多阅读他比较感兴趣的书籍,当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稳定在一段时间内了,父母在引导孩子阅读其他健康有意义的书籍。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孩子就能集中注意力做其他事了。
另外,圈字游戏,划销游戏,下下棋,玩玩拼图游戏,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有帮助。
五、教师小结 资源共享 与大家共勉:
1、专注的力量很大,他能把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2、天才就是不断的注意。
专家讲座视频:提高儿童注意力有哪些科学方法
第四课
6是6
9是9
---------让孩子学习更细心
一、激情导入 引起共识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他们怀着美好的憧憬被家长送到了学校,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学习也很用功,但总是粗心马虎考不出成绩,作业总是会出错,针对家长提到这种现象我们开展这次活动,希望家长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自己的疑惑或建议,大家共同商榷找出好的办法一起来教育孩子。
二、案例分析
了解孩子
案例中,毛毛是个典型的做事马虎的孩子,不同孩子马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每个孩子马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你的孩子作业够细心吗?通过自测来了解。
三、积极讨论
归纳总结
找出孩子写作业犯错误的原因。
1、家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孩子的马虎现象及自己是怎么纠正的,其他家长献计献策。
2、集体交流,老师归纳。
孩子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孩子马虎的原因.一般来说,孩子马虎有以下几个原因:(1)、对知识一知半解。
有些孩子马虎是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出现错误。有个老师说的好,听懂不叫会,做题全对才叫会;生题不马虎,特熟题不马虎,半生不熟才马虎。有些孩子就是这种情况,对习题特别生不易马虎,因为还不会呢,特别小心仔细。对习题非常熟练也不易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写对,也不马虎,很少有把自己的名字写错的,就是因为太熟了,马虎不了。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可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的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2)、认识不到马虎的危害性
有些孩子马虎是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因而理解知识囫囵吞枣,做作业时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应付完成任务。有些孩子急脾气,干什么事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写作业时不加思考,大致了解意思动手就写,只按自己的方式方法想事做事,这类孩子比较聪明自信,所以马虎现象也就多一些。
还有些家长发现并知道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但是并没有当回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出现一些马虎问题是难免的。虽然某些题目做错了,可又不是不会,下次做对不就得了。小时候马虎点不要紧,长大后自然而然就改过来了。结果孩子马虎已成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
四、防止和克服孩子马虎的对策 1、认识马虎危害,游戏培养细心(1)给孩子讲有关马虎的故事。
(故事略)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有一定教育意义,家长在提高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时,不妨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听,他比对孩子训斥更有教育意义。(2)讲科学及生产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1983年,乌鲁木齐某挂面公司从日本引进一条生产线,用18万重金买下了10吨重的塑料包装袋,但这些塑料包装袋海运到乌鲁木齐的时候,人们发现“乌鲁木齐”的“乌”多了一点,变成了“鸟鲁木齐”,于是这价值18万元的塑料包装袋一下子变成了一堆废品。(3)讲述在学习生活中马虎所引发的笑话。在日常生活中也发生了很多类似的事:有个学生叫高龙飞,在一次考试时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高尤飞,当时他也不知道,过后老师发考卷时,他见没有他的卷子,就跑去问老师,老师吃惊地说道:“我们班没有高龙飞这个人呀,倒是有一个叫高尤飞的?”同学们听了轰堂大笑起来。这一撇之差,笑坏了大家。
每天十分钟,小马虎变细心。具体方法如下:
(1)、找到一本电话号码本,随意翻到一页,然后掐着秒表让孩子用一分钟的时间快速抄写上面的电话号码。
(2)、提醒孩子用左手指、右手抄,时间一到马上停。然后由孩子核对正误。(3)、每天训练一次,每次只训练十分钟。如果连续三次全对,提前结束训练。
2、作业一次成型 错题集利用好
(优差作业对比)(高年级错题集展示)
孩子写作业时过度依赖橡皮、修改液,造成作业书面不整洁,做题不求甚解,我们应该锻炼孩子不用橡皮,每次作业都仔细认真,争取一遍做对,这是防止马虎的重要措施。
孩子马虎经常出错,但对错误又不认真分析,很难吸取教训,很多孩子改错题时,并不是找找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错的,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蒙对了完事,这样改错题实效不大。为了引起孩子对错题的重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搞一个《错题集》,具体做法如下:
(1)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2)让孩子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色笔在错误下面画上曲线。
(3)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来,写得要具体,是概念不清还是用错公式,是没弄懂题还是马虎。马虎错的也不要只写“马虎”两字,要写清怎么马虎的,是把“+”号抄成“—”号了,还是把“3”抄成“5”了,越具体越好。(4)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
孩子最烦的就是改错,家长就要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告诉他要怕麻烦就要仔细认真,争取不马虎,不粗心,不错题,一遍做对。错题集的完整格式:(X年X月X日 原题:------错解:------错误原因(种类):------错误知识点: 正解:----------)(北京妈妈的故事)
4、作业自查自纠 草稿纸不能草
有些家长总怕孩子作业错了,得不到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养成孩子依赖思想,以为马虎了也没关系,反正有家长还给我检查呢。第二天老师发现孩子的题错了,问他:“你怎么这么马虎?”答曰:“不是我马虎,是我妈马虎,她没给我检查出来!”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孩子不负责任、马虎的坏习惯。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检查,提高自检能力。如果家长不放心,也要让孩子自己先检查完后再给他检查,发现了错误,不要直接告诉他第几题错了,而要说:“你这作业里有错题,再去检查。”让他自己找第几题错了,错在哪儿,时间长了,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自检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家长不给孩子检查作业,但应教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如:(1)正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看原题是否看准了,有无错误理解;题中已知条件是否都用上了,运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正确,格式是否标准等等。(2)反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计算验算。如,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方程用代入法验算等等,(3)重做法。
把题迅速重做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就对比一下,分析错误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过来。
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孩子经常自我检查,就会熟练地掌握住检查的方法,到考试也能应用自如。如果平时孩子不是自己检查,到考场上出现了错误也检查不出来,那时家长还能包办代替吗?教孩子学会自检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所必须的,切不可忽视。
另外,告诉孩子“草稿纸不要太草”(展示草稿纸的正确用法)草稿纸不能草,即使不要求一笔一画十分工整,起码要标明题号、按顺序打草稿;字迹不要太拥挤,适当留空白;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尤其要写清楚,不能模棱两可。草稿写得乱,表面看是省了时间,可实际上是费了时间,如果草稿不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有了错误也便于检查,这不等于赢得时间了吗?
五、老师小结:
经过讨论找出了孩子马虎的原因和纠正对策,家长可根据孩子每次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要家长能坚持,相信最终会有好的结果。
家长反馈
1、您在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您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力,克服马虎,简单的谈一谈。
3、您对我们家长学校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结束语
总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家长、教师应达成共识,要持之以恒给予提醒、督促。习惯的培养又是非常具体、细微的,需要我们从不起眼的小事、从细枝末节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好示范作用,用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为孩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案3
主题:教会说“真好” 目标要求:
1.使家长了解到孩子说“好”的必要性
2.使家长了解到会说“真好”是孩子更好与人交往的需要 3.使家长能够教会孩子说“真好” 教学内容:
一、为什么要教会孩子说“真好”?
(一)健康的心理深刻地影响着和制约着孩子诸方面素质地发展,渗透到了他们的一切言行和生活中。
1.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产生积极乐观的道德情感,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会不断做得更好。
2. 孩子心理健康也是其学习知识,发展智能的心理基础。积极乐观的情感能让儿童情绪稳定,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学习勤奋,进取心强。积极乐观的情感能让儿童情绪稳定,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进取心强。
3. 心理健康也影响身体健康。现代医学研究充分证明,有很多疾病的起因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才能不断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不至于导致心里健康出现问题而产生疾病。
(二)会说“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
1. 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需要。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朋友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善于帮助对方克服缺点,共同进步,去获得真正的友谊。
2. 是孩子与父母、老师交往的需要。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懂得父母、老师给予的爱,从而会去珍惜爱、回报爱。
3. 是孩子与社会交往的需要。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社会活动,认识社会。
二、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
1.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会孩子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学会去感受,去体会,去实践,去创造,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2.教会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学习别人的“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会对自己说“真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自己的“好”,同时,教孩子去善于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及时用自己的行动向别人学习,是自己能进步得更快,更好!
3.教会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人、事、物,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换个角度想,说不定“不好”变“真好”,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提醒家长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像人际关系不良,和同学不能很好相处,自卑、扭捏、担心、任性、虚荣、孤独、嫉妒等这些心理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比较严峻,必须尽快走出重知识传授,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孩子考个好成绩和听大人的话,一定要注意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幸福快乐地生活。
第三篇:家长学校教案3
家长学校教案
(三)——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上网人数急剧增加。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生活伙伴,也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获取、处理和管理网络信息是每一位孩子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登录因特网浏览内容、在网络上玩游戏、传Email,交友聊天、查找信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网络对于孩子的影响已经远远大于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塑造成,在行为上还正处于模仿学习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语言,他们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并内化成自已的行为、品德。究竟让孩子怎样走进健康的网络世界,我觉得网络社会的家庭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六种有效方法:
(一)主动学习法。家长应主动积极地学习有关网络知识,知道网络的负面影响后就不会出现束手无策的局面,还可以科学地要求孩子。事实上,当今社会家长的社会化问题已日显突出,相对于青少年而言成人面临社会化的情形更严峻、更困难。因此,家长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资格、有能力去影响和教育孩子。总之,以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自己,都会从网络中获取更多反映时代特征的有益的东西。
(二)循循善诱法。家长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网络作为一种资源、一种方式,能够为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但网络上同样存在着不健康或青少年不宜接触的东西,从一开始就给孩子打上一剂“预防针”。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让孩子减少受不良网站影响的机会。当发现孩子在网络上有不良倾向时,不能一味地训斥、封杀,而应重“疏’’轻“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监控指导法。家长有责任去了解孩子每天会花多长时间上网、在网上做些什么、希望从网络上获得哪些内容等。但这不等于父母要对孩子施加严格的控制,而是应通过积极友善的方式进行。要指导孩子加强网德的修养。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地点。上网的频度和花费的时间要适合孩子的学习要求和身心发育情况,不能过于频繁、用时太多,每天上网平均不要超过1.5小时。要使用“安全浏览技术”,运用绿色上网软件,屏蔽少儿不宜的网站及信息内容。
(四)兴趣转移法。一方面,不能让孩子把所有兴趣全部集中在网络上,而应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其他各个方面。例如,与孩子一起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一起看电视和球赛,一起玩球、下棋、外出散步等等。通过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另一方面,不能让孩子把对网络的兴趣局限在浏览网页上,而应引导孩子参加有关网页设计的比赛等,从而激发各方面的兴趣,并有效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
(五)榜样示范法。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上网习惯,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好榜样,特别是家长与孩子共用一台电脑的家庭。如果孩子的家长经常利用家庭电脑浏览黄色网站,孩子就会由好奇、兴奋到效仿、试验,其后患无穷。如果要求孩子不要有“网瘾”,家长首先不要有“网瘾"。因此,每个家长都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
(六)多向沟通法。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是封闭、孤立的,网络社会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长应当主动与社区、学校进行沟通,及时获取信息,争取多方支持。例如,可以要求社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防止网吧中的一些不良的东西影响到孩子。可以经常到学校去,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作业是否按时完成,上课是否走神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有问题的话,就应当引起家长的警惕了。家长更应特别重视与孩子的日常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任何忽视与孩子沟通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网络社会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网络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正确把握了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并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网络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会减低甚至消除。
当然,仅有家庭教育是不够的,网络社会的孩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全方位的治理,才能造就健康的网络环境,以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第四篇:家长学校教案3
搭起亲子沟通的桥梁
偃师高中 张迎佳
授课背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然而十五六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却不愿意跟父母多沟通,更别不用说跟父母聊学校里的、学习上的事情。因此,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健康的和谐的家庭环境多么地重要。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父母们以及老师们共同的愿望。
学员基本状况分析:本次课堂针对的是高一的学生家长。他们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叛逆期还没有过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比较缺乏。而学生家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因此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各有差异。学生们的性格也大不相同,所以跟父母之间的沟通情况也大不一样,有一些亲子之间相处非常融洽,有一些则关系紧张。
教学目标:《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要求尊重和信任儿童,促进良好的亲子沟通。指导家长摆正心态,以平等的姿态与儿童相处;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委婉、民主、宽容的语言和态度对待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学会尊重、欣赏、认同和分享孩子的想法;学会采取正面方式激励孩子。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观看学生表演的一出家庭情景剧(学生课前已经排练),引出课题。第一幕:小健周末在家,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上网聊天打游戏,不理家人。第二幕:饭桌上,父母问起小健最近考试的情况,小健不出声,父母便不断地叹息,数落小健不中用,不争气,不如邻居家的某某同学。小健生气地把饭碗放下,又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二、问题分析与讨论
1、以上情景剧中的现象在你们家中有出现过吗?
2、句中的人物主要的矛盾在哪里?
3、如果你是剧中的家长,你会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4、面对不学习或不与家长沟通的孩子,你会怎么办?家长们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谈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三、父母与青少年孩子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不注意语言,对孩子过多指责和批评父母工作太忙,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经常提孩子不乐意交谈的话题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需求不信任孩子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的成熟,将自己的心事、心中的想法包裹起来,不轻易外露给他人。
四、如何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1.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沟通方式
比如,一位母亲的儿子个性内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难以获得有效的沟通。于是,这位母亲根据儿子喜欢听音乐、写作和阅读的特点,经常与儿子一起到书店去,在那里听儿子向她讲述故事和书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还和儿子一起听音乐、做儿子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不断进行鼓励。她的儿子最终慢慢地活跃开朗了起来。可见,成功的亲子沟通没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沟通方式。
2.要学会倾听
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更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为了便于做到这一点,沟通最好在安静的地方进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扰。如果你正忙于做晚饭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要做到认真倾听是困难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却更多地向你提出问题。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创造机会交谈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
青少年不喜欢预约的谈话。你想谈的时侯,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的时侯,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欢在晚饭桌上或睡前时间与孩子谈话,有些父母则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我们都要知道,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4、避免过度反应
对孩子言行的反应过于激烈往往导致争吵,使交谈无法继续。为了使交谈保持友好的气氛,父母绝对不要带着焦虑和情绪与孩子交谈;同时,为了体现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问题时,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语气进行,如“你这样做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谈谈好吗?”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愿意倾吐秘密的对象,成为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向他们敞开心灵。比如,你的孩子告诉你,晚上他和伙伴们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现的很吃惊且激动,或对事情的结果根本不感兴趣,孩子以后就不会再对你说什么了。
5、讨论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孩子们生活在不同于成人的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些事情对父母来说并不重要,甚至另人烦恼;但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义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装对孩子们的事情感兴趣,但是必须对他们感情和观点表示尊重。因此,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的事情是必要的。
五、您的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学校:如果父母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做了什么?”他很可能会回答说,“什么也没做。”当然,这不是真的。孩子这样回答其实是因为父母的提问太笼统,引不起孩子的兴趣。父母不妨结合孩子正在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校的活动,问一些具体的事情,这样很可能开始一段对话。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不少青少年喜欢体育,父母不妨与他讨论喜欢的球队或赛事,可能的话,可以一起去现场观看比赛;音乐也是青少年所热衷的,父母至少应该知道流行歌手的名字。如果你认为孩子正在听的音乐是不适当的,或认为他的“追星”行为有些过分,不妨坦率地告诉他们并且说明为什么,保持沉默往往会被误解为允许。情绪:青少年常常对许多事情感到担忧,如自己的朋友、流行事物、性、超重或太瘦、明天的测验、上大学以及世界的未来等等。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使孩子情绪波动。父母有时可能难以判断这些事情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是这样,父母可以直接问孩子:“这个问题对你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中等重要的、还是重要的?你经常对此感到担心吗?”在了解了之后再决定如何帮助他减轻烦恼。父母的生活、希望和梦想:许多青少年希望了解父母的世界,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比如,小时候玩什么?是否碰到过令人讨厌的教师?上小学的时侯得到过零花钱吗?如果有,是多少?谈恋爱时是爸爸主动吗?单位的老板凶不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必须把所有的事情告诉孩子,对不恰当的问题最好延迟作答。尽管如此,对孩子讲述自己童年的事情和现在的生活有助于孩子应对他自己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
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愿意倾吐秘密的对象,成为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向他们敞开心灵。父母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学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感到父母的亲情与温暖,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家长学校教案3
家长学校教案
发布日期: 2009-12-17 16:03:45
校长说:小学是孩子人生正式走上求学路的第一步,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是培养的主要重点,重中之重的培养目标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良好心态这四个方面,也就是现在强调的素质教育,尽量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当然,也请家长们放心,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也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应对措施,我们的老师都很有经验,方法也很多。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非常6+1”,在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好象很受重视,然而,我们认为,我们现在对孩子是太重视,又太不重视了。我们的重视表现在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严重关注和施压上,不重视表现在我们成人很少真正地去尊重孩子,很少从真正意义上去真诚地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个个都很聪明、很机灵,也很有个性,然而,我们怎样去教育好这些好苗子,充分尊重和保护这些孩子的个性,把他们培养成既有知识又有创新能力的人,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都要进行规范化,从这里就体现出我们中国人习惯的一种集体教育和集体模式,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从一个模具里倒出来的样子,这样的孩子再聪明也缺乏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只能成为给别人打工的高级打工仔。
我个人给家长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孩子。不要用大人的心态、眼光和价值观去衡量孩子。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是要好的朋友,男孩子喜欢玩机器人,女孩子喜欢漂亮的卡片。女孩过生日的时候,男孩送了女孩一张卡片,女孩非常高兴,等到男孩过生日的时候,女孩也想送男孩喜欢的生日礼物,于是就带着妈妈来到商店的机器人销售柜台,妈妈看到那些昂贵的机器人玩具,就斥责女儿说:你真是个大傻瓜!人家送你1块钱1张的小卡片,你送人家400块一个的机器人!结果礼物自然是没送成,小女孩感到非常地伤心。
这是一个成人和孩子衡量价值标准不同的例子。我讲这个例子不是说非要依从孩子的意愿送昂贵的玩具作为生日礼物,而是希望家长们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周末的时候,我站在我们这个地区的一个路口,看到很多的家长,背着琴、拎着包,带着孩子从一个点奔向另一个点去培这培那,简直成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周末一景,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父亲骑着摩托车,孩子坐在后面,双手搂着爸爸的腰,小脸贴在爸爸的后背上,闭着眼睛满脸疲倦的样子,同样也是做父亲的我当时只感到一阵心酸。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多少,可是有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只是在大人的压力下生活,而大人却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比拚。
二、习惯的培养优于学业的培养。
生活处处皆学问,习惯要从小处培养。孩子在幼儿园,是处在一个比较松散的环境,到了小学,孩子渐渐大了,懂事了,每个孩子的个性也会逐渐呈现出来。小学阶段,从6岁到12岁,是人一生中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很多习惯从小一旦养成,会跟随和影响人的一生。
我们可能有的人看过驯象表演,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给游客表演的大象,只需用一根细细小小的绳索拴着它就行了,大象不会逃走。有的游客不解,问驯象师这是怎么做到的,驯象师回答:在大象幼小的时候,我们用很粗的铁链把它牢牢地锁在大柱子上,无论它怎样挣扎也无济于事,时间长了,大象知道了挣扎是没有用的,习惯了不去挣扎,于是,我们就只需用一根细细的绳索将它拴住,它就再不会挣扎逃走了。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顽固的,从小养成的习惯,哪怕在成年后自己意识到它,也是很难更改的,一个好的习惯往往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而一个恶习也常常会困扰人的一生,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为后面的大量学习任务打基础,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了,学习想不好都难。
三、德育教育与家长的榜样作用。
7-12岁,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期,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可是我国目前的德育教育,仍然流于标签化、口号化,没有真正打动人心,而且还存在一种将德育教育的责任简单推向学校的误区。实际上,学校一周才只有一堂思想品德课,而学生生活在社会和家庭的大环境中,特别是家长的身教和榜样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的效果。
我随便举个例子,过人行横道,最遵守交通规则的就是我们的小学生了。我们常常在路上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人行横道线前,孩子往后拽,说,不能过,红灯!妈妈往前拽,说,没关系,过!这样长此以往,这个孩子将来还会遵守交通规则吗?等他长大了,他也不会看灯过马路了。
还有初中生沉迷网游的事情,我们扪心自问,这能不能怪孩子管不住自己,我们的家长、社会、监管部门、网吧老板,这些人有没有责任在里面?还有些大人,喜欢讲些晕段子,当着孩子的面也毫无顾忌,自己的道德感在哪里?
所以德育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任务,家长更是要从自身做起,当好孩子的榜样。
四、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
家长不要以为小学期间的孩子还小,没有什么大的心理发展,其实,小学1-6年之间,孩子的心理波动是非常大的。根据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的跟踪研究,现在的孩子,女孩最早在小学4年级上学期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男孩最早在四年级下学期出现。随着孩子性发育的提前,孩子的心理发展也出现较大波动,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敏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和理解。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平时乖巧的孩子在三年级过后,突然变得“难缠”和不听话了,你应该考虑到不是孩子一夜之间“变坏”了,而可能是孩子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育阶段,这些表面看来“反常”的表现,都是正常的,需要家长的宽容、理解和正确引导。这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应该意识到的。
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孩子也一样。我们大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可以进行舒缓,我们可以和朋友出去玩、打牌、聊天、看电影,甚至洗脚按摩等等,用这些方法来减轻压力,冲淡不快,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排解的途径和方式很少,他们的交流对象只有同学、老师和家长,我们家长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好珍惜这个交流的角色,做孩子的知心人,我们经常说,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即将长大的大人来对待,蹲下来与他平等的交流,我们蹲下来,是为了改变俯视的态度,降低与孩子身体的落差,而我们更要从心底里降低与孩子心灵的落差,真正与孩子进行平等地交流。
我们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越沟通就越融洽、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越亲密。
最后,对于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角色,我们希望家长们意识到并思考这么一点:您的孩子在家里,对你们来说是唯一的,他对你们来说就是百分之一百,而在学校里,您的孩子只是这个大集体中之一。希望家长们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我们学校和老师们的工作,我们和广大家长们一样,一切为了孩子,孩子就是一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