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顶天立地》

时间:2019-05-15 01:2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顶天立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顶天立地》》。

第一篇:二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顶天立地》

湘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四课《顶天立地》

宜都市清江小学

教材内容:P8-9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用简单线条和夸张构图表现快乐小人。

2.知 识 与 技 能:探究造型变化与画纸中折线的关系。3.过 程 与 方 法:感受“快乐小人”造型变化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抓住本课的核心目标,注意怎么样才能撑满整个画面。

教学难点:

颜色的搭配,以及其他背景的填充。

教学准备:

快乐小人范画、记号笔、粉红、黄色、绿色纸各16张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课

1.观察快乐小人,尝试画出“小人”。2.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画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人。你们知道“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范例“快乐小人”并观察。

2.老师:就像他一样头顶天,画到纸的最上边,脚踩到地上,画到纸的最下边,这样就叫顶天立地。3.老师:你觉得他心情怎么样?从哪里能看出来?(引导观察小人的表情和动作。)

4.学生观察“快乐小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探究“快乐小人”的快乐造型与纸额折线的关系。

作业要求:

你的身边有什么是“高个子”?有什么是“大胖子”?大胆、夸张地将它们画下来吧!

指导评价:

1.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第二篇:第4课 顶天立地文档

第4课 顶天立地

教学目标:

1.尝试用简单线条和夸张构图表现快乐小人。2.探究造型变化与画纸中折线的关系。3.感受“快乐小人”造型变化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快乐小人范画、记号笔、粉红、黄色、绿色纸各16张。教学过程:

一、观察快乐小人,尝试画出“小人”。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画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人。你们知道“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吗?

2.出示范例“快乐小人”并观察。

师:就像他一样头顶天,画到纸的最上边,脚踩到地上,画到纸的最下边,这样就叫顶天立地。

师:你觉得他心情怎么样?从哪里能看出来?引导观察小人的表情和动作。3.第一次作画。4.交流,对照、比较自己所画的小人是否是顶天立地,提醒后面画时可要注意。

三、探索“快乐小人”的快乐造型与纸的折线的关系。

1.师:这次我们用黄颜色的纸来画,有两个要求:第一小人要画得顶天立地,第二画时不要打开这张纸。2.第二次作画,教师观察。

3.展开画纸,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观察探索得出结论: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不一样断开的地方也就不一样,折过的地方与断开的地方是有关系的。

5.尝试用线条连接小人身体断开的部位,感知小人夸张的造型变化。

6.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再次探索,变换出更多的快乐小人造型;1.学生构思,尝试新的让小人的造型进行变化,提醒;2.交流讲评,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想,把作品送上创意;

五、创意拓展,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第三篇:二年级美术上册《顶天立地》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顶天立地》第一时教

案新湘版

第4

顶天立地

共2时

第1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用简单线条和夸张构图表现快乐小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造型变化与画纸中折线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快乐小人”造型变化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

重点:简单的构图知识,突出表现主体人物。

难点:合理添画背景,不出画面内容。

观察分析、探讨归纳、自主表现、交流讲评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画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人。你们知道“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吗?

二、观察分析、探究方法

观察快乐小人,尝试画出“小人”。

、出示范例“快乐小人”并观察。

就像他一样头顶天,画到纸的最上边,脚踩到地上,画到纸的最下边,这样就叫顶天立地。

2、提问:你觉得他心情怎么样?从哪里能看出来?

3、比较自己所画的小人是否是顶天立地,提醒后面画时可要注意。

三、画法指导

探索“快乐小人”的快乐造型与纸的折线的关系。

、用黄颜色的纸来画,有两个要求:第一小人要画得顶天立地,第二画时不要打开这张纸。

2、展开画纸,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观察探索得出结论: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不一样断开的地方也就不一样,折过的地方与断开的地方是有关系的。

3、教师引导。

四、拓展练习

再次探索,变换出更多的快乐小人造型。

五、交流讲评

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想并展示。

学生自主回答。、学生观察分析,观察小人的表情和动作,回答教师的问题。

2、第一次作画。尝试表现。

3、交流,对照。

1、第二次作画,教师观察。

2、试用线条连接小人身体断开的部位,感知小人夸张的造型变化。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学生构思,尝试新的让小人的造型进行变化,提醒幼儿大胆创意。

教学

反思

第四篇:三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蜡染花布》教案

4、《蜡染花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2.学生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油画棒、水粉色,水粉纸等。

教 学 流 程

一、魔术激趣

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教先用白蜡(白油画棒)在纸上涂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

导入本课——蜡染花布。

二、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等。

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最后的效果。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蜡染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感受民族艺术之美。

三、指导操作 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1)构思;

(2)用蜡或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3)调色;

(4)涂上较深的颜色;(5)给作品命名。

四、学生实践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尝试让学生发现:用蜡或油画棒画图案时要用力,涂色要均匀。蜡或油画棒最好使用浅色,而使用的水性颜料最好是与之不同的深色。

第五篇: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下雨啦》教案

美术学科教案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4课 下雨啦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有方向感的点、线来表现雨的方法。2.回忆雨中人物、事物的特征,并把他们表达出来。

3.初步学会以点、线、色再现情景的能力,并表达自己对下雨时的感受。培养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4.尝试体验雨给人和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带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绘画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以及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雨景录像资料,图片资料等。学生:勾线笔,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谜底:雨)板书:下雨啦

二、探索新知

看视频,观察下雨的自然现象。边看边想用怎样的线条画看到的雨,老师也可在黑板上示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局部定格,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提问: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有些动物找地方躲雨,有些动物喜欢雨天。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1.雨的模样

蒙蒙细雨——稀疏的线、软柔的线 磅礴大雨——粗重的线、密密的线 雨的方向——随风而动的斜线 2.雨的色彩

想一想,女孩子眼里的雨是什么色彩呢?你能用什么色彩的雨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美术学科教案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出示绘本插图《七彩下雨天》带着不同的心情和美丽的想象,我们心中的雨也变成七彩的了。3.雨的故事

雨中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人们穿雨衣、打雨伞,马路上的伞就像一朵朵色彩艳丽的小花。妈妈们打着伞来接孩子,同学们已经互相照顾撑着伞走在路上。小动物们会找个地方躲雨、有的还会把荷叶当伞呢„„ 4.动画示范

动画示范画伞和穿雨衣的人。

归纳:我们画雨,可以根据季节或是心情选择雨的颜色,表现出雨中的故事。5.创作引导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2)说说自己的创意,想画怎样的雨中故事。

三、作业要求:

用点或线表现出下雨的情景,画一画雨中的故事。作业步骤:

1.先用记号笔勾线画出主体的人物或动物; 2.画雨,要注意雨和风的方向; 3.凃主体色,注意露出主体颜色,4.添加环境,注意雨景的色彩。教师巡视、帮助学生。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创作

根据上节课学习内容,学生继续完成绘画创作。

梳理作业要求,再次强调如何用线表现雨,并且在下雨时人物、事物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二、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学生自己对作品进行介绍,同学间进行相互点评。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讲解。组织学生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

1.介绍“我”用了怎样的线条画了怎样的雨,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观察家乡的雨季,体会家乡雨景的独特美感,画画《下雨了》的连续剧。

美术学科教案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直线的各种变化,特别是长短,粗细方面的区别,不但要知道各种变化,还要学会用水彩笔等绘画工具体现出这些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在示范过程中特别提醒学生如何通过用笔的力度和角度画出需要的线条,而且要保证线条的整齐规范。

下载二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顶天立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顶天立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下雨啦》说课稿

    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下雨啦》 齐齐哈尔市克东县 金南小学孙海波 《下雨啦》说课稿 齐齐哈尔市克东县金南小学孙海波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齐齐哈尔市克......

    六年级上册第4课《嫦娥》

    《诗文与国学教育》六年级上册第4课《嫦娥》教学设计 【诵读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诵读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4.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4课 前前后后

    第4课 前前后后 彩石镇大龙小学 康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

    九年级美术第4课 城市园林教案

    九年级美术第4课 城市园林教案 第4课城市园林课时建议:3—5教时一、本课概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

    二年级家长学校第3、4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家长学校第二次授课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第三课 专心致志写作业 ---------培养孩子的注意稳定性 第四课 6是6,9是9 ---------让孩子学习时更细心 教育目标: 1、提......

    二年级美术上册

    二年级美术上册《有趣的瓶盖》 课型:设计·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瓶盖拼贴图形并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玩具。 2、提高学生拼摆组合能力。 3、使学生对用废旧材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