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教与学的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教与学的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2.教师精讲点拨:
一、黄海大战: 【引导】
1.根据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的经过、黄海大战的结果、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
2.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
4.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引导】
1.讲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要求学生记忆)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画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3.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4.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三、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引导】从割地范围、赔款数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总结。
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引导】
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国是主动的;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五、《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引导】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兴办北洋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他还加紧了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应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同时,他对北洋舰队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旗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慈禧太后庆祝60寿辰,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 1891年,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李鸿章让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但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 2 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哪次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简要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足壮海军威”。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说的是什么事情?“割地”具体是什么地方?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失败的原因。
分析:此类综合题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考查分析史料并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多阅读几遍史料,注意先把提供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关键词句找出;第二,注意史料中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评价或态度;第三,仔细审题,归纳概括,答其所问。
参考答案
(1)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 1894年
(2)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后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他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向日舰撞去,不幸被击沉,邓世昌与舰上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指的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者只顾个人、不顾国家,腐朽堕落,制度不完备,管理松懈等等。
五、反思总结 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2.教师强化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被动 3 挨打的主要原因。
六、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 D
二、1.1896年。2.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日本;《马关条约》。3.三国时,曾派卫温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等。
科目一考试 http://km1.jsyst.cn 科目一模拟考试 仿真考试 最新试题
第二篇: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轻松入门
1、日本多次发动侵华战争,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第一次较大的较量发生在()
A. 1884-1885
B.1894-189C.1918
D.1937
【答案】B
2、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请您说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发生什么战役中?
A.林则徐
鸦片战争
B.李鸿章
收复新疆 C.邓世昌
甲午战争
D.邓世昌 黄海战役 【答案】B
3、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答案】D
4、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2009年4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青岛黄海附近检阅海军。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在此海域全军覆没,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荷兰占领台湾 【答案】C
5、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可以向参观的人们介绍的内容是()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邓世昌率致远号直冲敌舰,为国捐躯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6、面对列强的侵略,无数的英雄人物奋力拼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果一位编剧想编写一部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电视剧,可以选择的人物有()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左宗棠④琦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掌握。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战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而琦善则鸦片战争中向英国求和,妥协投降。
7、康有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美洲回国,途径日本马关,触景生情写下了绝句一首“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克伤心过马关。”请问:马关一地使作者伤心的是
A、思念家乡B、《马关条约》的签订C、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D、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解析】选B 本题是情景材料题,做该题时抓住关键词“马关”,可知是《马关条约》的签订。8、2006年春节晚会上,大陆赠送台湾的大熊猫乳名揭晓“团团”“圆圆”,这一乳名寄托了中华民族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近代史上割让台湾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 【答案】B
9、(2009·佛山中考)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侵犯过它的国家除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美国外,还有
A.葡萄牙
B.德国
C.沙俄
D.日本 【答案】D 10、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屈辱动荡的一年,假如这一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反对荷兰的斗争B、天平天国起义C、反对割台斗争D、收复新疆斗争 【答案】C 11、1895年4月10日,中方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判,日方仍没有丝毫的让步,中方代表站在无边的黑夜中,不禁叹道:“千古骂名,岂能得脱。”这位“中方代表”是
A、林则徐B、曾纪泽C、左宗棠D、李鸿章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双方代表。从教材内容可知,中方代表是李鸿章。
12、一位日本资本家想在中国开设工厂,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北京条约》签订后 【答案】C
13、《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中具有相似内容的条款是()①割地②赔款③开设通商口岸④允许开设工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察两个条约的内容,并加以比较。回顾所学内容可知,“允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而《南京条约》中则没有这一内容,其余三项均是两条约共有的内容。
14、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南京条约》中所规定的开设通商口岸打破,而《马关条约》则使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马关条约》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割占领土B、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C、允许投资设厂D、赔偿白银二亿两
【解析】选B 本题考察学生随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题中的关键词是“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由中国的沿海地区深入到中国内地,其余三项均不能说明。
15、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的武器落后B、列强战斗力强大C、清军部分官兵贪生怕死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答案】D、快乐晋级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台湾是怎样同大陆“母亲”分离的?
(2)诗中“郑氏”是指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少数“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你能用所学过的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
【答案】(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台湾给日本。(2)“郑氏”指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酷炎的夏日”指日本。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收复台湾的愿望。(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与台湾建立了友好联系,以后历代政府都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来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17、(2008年福建省泉州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
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主权的步步丧失,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开心探究 18、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1)这幅对联写于什么事件之后?
(2)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3)“颐和园又搭天蓬”干什么?
(4)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写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2)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
(3)颐和园在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4)说明了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名师讲解
释疑解难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允许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易混辨析 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方法指导 分析、比较法: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和危害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视野拓展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原作者为谢赞泰,兴中会会员。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近代史 的展厅里,陈列着放大的《时局图》。图上的虎代表英国,雄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时局图》形象地说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险恶形式,即使今天看来也是触目惊心的,它告诉我们:勿忘国耻!
第三篇:第4课_甲午中日战争[范文]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黄海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签定情况及内容
3、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等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
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它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课题)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内容的重点之一。(一)背景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背景。
[教师讲述]
1、日本的大陆政策(板书)
日本由一个殖民地国家一跃为亚洲强国,其个中原因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由一个受列强侵略、丧失了大量主权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强国。
但是这场改革不彻底,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保留天皇,而且许多进行改革的领导者本身就是大地主出身。这使得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成为带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有着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它是个岛国,资源少、人口少、市场小,许多工业原料不足,许多产品生产出来销不出去,大量囤积。1890年,因棉纱生产过剩,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而且当时日本国内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农民要将60%到70%的收获量缴给地主;工人的生活也极端贫困,象日本纺织女工的最高工资只相当英国女工最低工资的十分之一。这使得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稳定统治秩序、转移国内人民斗争视线,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获取原料产地、商
(板书)⑵威海卫战役
①时间:1895年初
②经过
③结果: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讲述]黄海大战后,清政府一味地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压制海军将士巡海迎敌的要求,以“保船制敌”为借口,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藏到威海卫军港,造成了坐守待毙的局面。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开始在山东荣城登陆,包抄威海卫后路。30日,日本海军占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随即封锁东西港口。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自杀。丁汝昌死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缴出残余舰艇十一艘和刘公岛炮台及军资器械,向日军投降。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港,并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具体内容。
(板书)(三)《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2、双方代表:李鸿章(中方)、伊藤博文(日方)
3、主要内容:两口(子)分工
4、影响(危害):(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的赔款大大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3)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及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因此,《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讲述]从清政府对日宣战(1894年8月1日)到平壤、黄海战役前,由于战争胜败尚未定局,慈禧等人在国内抗日卫国舆论的压力下,暂时不敢公开求和活动。列强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也暂时中止了“调停”。但随着日军的步步进逼和清军接连溃败,慈禧急切地要求停战议和。旅顺口失守,慈禧害怕日军进犯京津,就不顾光绪等人的反对,先支持奕訢与日本疏通,后于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请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
日军这时正在猛攻威海卫,气焰十分嚣张。为了压迫清政府接受他的全部侵略要求,借口清政府求和代表“全权不足”,对张荫桓、邵友濂恣意侮辱,拒绝谈判,张、邵二人终于被迫回国。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2月2日公开指定要李鸿章充任代表,并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议和条件,否则不必派代表到日本。这时的李鸿章深知这次议和的最大问题是割地问题,连续请求各国出面阻止,一一碰壁。李鸿章为了不承担割地的罪责,表面上声称不赞成割地,但又强调不割地无法求和,表示只有给他割让土地的全权后才能赴日。这时的慈禧却装病躲入深宫,传话李鸿章要他“一切遵上旨”,显然是想推卸这割地卖国的罪名。一直犹豫不决的光绪帝被形势所迫,在1895年3月初终于让恭亲王奕訢代传他的“面谕”,表示可以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李鸿章赴日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可以记作“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增辟通商口岸;“分”指分割,即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我们把《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作一个对比,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危害)。《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南京条约》允许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因此,《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同学们还要注意:辽东半岛在《马关条约》里是割给日本了,但由于俄国的不满,并纠合法、德进行干涉,迫使日本又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清政府又多出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3000万两的赎辽费进一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于此同时,台湾的大片领土的丧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兴起了反割台斗争。
第四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直接原因;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甲午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造成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但是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的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不屈的民族魂,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教法学法:资料分析法 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今中日关系的焦点是什么? 生:略
多媒体展示钓鱼岛主岛图片
师: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由来已久,中国近代历史就可证明。
同学们在七年级语文里学过《我的本命年》这一课,知道了天干地支纪年法,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天干地支纪年的哪一年吗? 生:略
师:今年是甲午年,在120年前的那年,日本就曾发动了一起侵略中国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场硝烟弥漫,充满悲情的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教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多媒体展示材料:《天皇御笔信》(1867年)和“大陆政策” 师:从《天皇御笔信》(1867年)你能看出日本的什么想法? 生:略 师:《天皇御笔信》能充分反映日本想称霸世界的野心,从日本的“大陆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其实现野心的重要一步,为此日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准备,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逞,但却尝到了甜头。特别是中法战争造成的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更加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扩军备战。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和另一材料,并提出问题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
生:略 师:见课件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师: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乱事平定后,日本拒绝撤兵,丰岛海面击沉了中国的运兵船并且向清兵突袭,战争爆发。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规模最大的是平壤战役,战初,双方兵力旗鼓相当。由于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清军大败告终。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平壤战役结束仅三天,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黄海战役爆发。
随后,日军发动对辽东半岛的战役,日军花园口登陆,很快就占领了大连和旅顺。不久,日军在日舰掩护下在荣成岛登陆,占领威海卫城后,海陆夹击北洋舰队,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与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见课件)多媒体出示“议一议” 生:略 师:见课件
多媒体出示《中日两国对待此次战争的态度对比》和《黄海海战中日双方战舰实力对比表》请同学思考: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生:略 师:见课件
三、《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多媒体出示:《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让学生回答内容后,展示其影响,请同学们找找看哪些内容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略 师:见课件 多媒体出示:《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和《时局图》 师:《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四、战后余波:还辽事件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师:请哪们同学简单叙述一下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略 师:见课件
课件出示:阅读《马关条约》签订后相关史料并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都与哪一事件有关?
2、三军败绩指的是发生在哪年的什么战争?
3、根据材料,“三军败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略 师:见课件
课件出示: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得到什么教训?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略 师:见课件
课堂小结:见课件 当堂训练:见课件
板书设计: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1、目的
2、直接原因(借口)
二、过程
1、丰岛海战
2、平壤战役
3、黄海海战
4、辽东战役
5、威海卫战役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地点、人物
2、内容
3、影响
四、战后余波
1、三国干涉还辽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第五篇: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八年级(上)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并且能够简单叙述战争中的主要几次战役。通过对甲午海战的学习,了解邓世昌等人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南京条约》的比较知道它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失败原因。通过对台湾历史问题的回顾,让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过程与方法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中和国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法和对史料的阅读,引导使学生大概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朝鲜以及远东地区的影响,并能够正确的评价邓世昌等人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甲午海战的学习,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以及进程的讲解,使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对《马关条约》的掌握引出台湾问题,回顾台湾问题,让同学们知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 甲午战争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甲午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首先给大家看一则新闻,大家注意看新闻中中日两国是围绕着什么问题而有所争执的?
观看《钓鱼的问题》新闻
【教师提问】:大家看出来了,中日两国是围绕着什么问题而争执的吗? 【学生回答】: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
对,在新闻中中日两国均说钓鱼岛是本国的固有领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一争执呢?这一切都源于发生于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继而挑起战争,中国社会以及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而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却无力抵抗日益强大起来的日本帝国,仅仅经历9个月的战争就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宣告结束,继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就是“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当时的钓鱼岛就附属于台湾。正是由此,钓鱼岛问题才会在今天以这种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战败后签署的《马关条约》又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走进甲午战争中去,去体味当时的血泪和教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板书)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阅读书上第16页第一段.【教师提问】:找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以及这个战争为什么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起因(板书)找到了答案了吗?好,请你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好,请坐。同学们在书上标记一下,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要想详细的了解一个事件,我们就要知道他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它的起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日本方面 1.日本
(板书)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且把积极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大陆政策”。
【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大陆政策”吗?
【学生回答】: 知道,那么谁能大致的给我们讲一下呢?
不知道,好,接下来然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大陆政策” ?
大屏幕出示“大陆政策“的内容。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进而征服朝鲜,接着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地区,征服中国并且以此为跳板,侵占亚洲,最后称霸世界。有此可以看出“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于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我们首先看一下中日两国版图的对比,刚才前面已经提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资本主义就需要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很明显不能满足它的这些要求。所以它要向距离它最近的,疆域比他辽阔,物产比它丰富的大清扩张。
那么它为什么敢于向大清扩张?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日两国的综合战备对比图。红色的是日本,蓝色的是中国。从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1871年-1886年日本的战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国,更是在1888年赶超中国一大部分。反观中国呢?从1871-1888年战备增长速度则不是特别明显。综上所述: 我们得出日本方面的原因是
1.日本:蓄谋已久,积极扩张
(板书)
日本是如此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那么清政府又是如何做的呢? 2,清政府:(板书)【教师提问】: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的晚期,正向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大家看这副图片,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吗? 【学生回答】: 慈禧
对,这个女人就是慈禧,也是大清国末期的实际掌权人。1891年,慈禧挪用北洋海军购买弹药的钱来重修颐和园,1893年更是为了筹办万寿盛典大举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60段景点,建造不同的龙棚,经坛等,织造衙门还特意为此造10万匹彩绸以供庆典之需。曾有人建议将这些钱用作军费。慈禧太后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北洋水师没有钱来购买弹药和战舰,导致军备废弛,军事实力外强中干。而作为晚清重臣之一的李鸿章则主张“避战求和”。他多次向英、俄等大国寻求保护,甚至想借助外力来达到重压日本进而避免战争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清政府方面的原因是
2.清政府:腐朽没落,避战求和
(板书)那么英、俄等列强国家是否真的如李鸿章所愿,对我们有所帮助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方面的原因。
3.列强(板书)
出示大屏幕。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张欲望也很强烈,在扩张中它们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在中国这个问题上,各国对日本都采取了默许或纵容态度。所以我们得出列强方面的原因是
3.列强:放任默许,观望纵容(板书)
综上所述,日本已经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可以说是“只欠东风”了,他们还需要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借口”在哪呢?恰在这时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就成为日本挑起战争的导火线。
4.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板书)
了解了战争的起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战争的爆发的经过。
二.战争经过
(板书)
请大家先看一下书上16页的战争示意图,找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几次战役,注意看时间和地点。我要请以为同学来回答。
【教师提问】:甲午战争主要有几次战役,他们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1丰岛战役 1894年7月
2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3黄海海战 1894年9月
4辽东战役 1894年
5威海卫战役 1895年1——2月 学生回答完出示大屏幕。
(一).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
(板书)1丰岛战役 ——战争开始(板书)
2平壤战役——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板书)3黄海海战——邓世昌(板书)4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板书)
5威海卫战役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板书)
同学们注意这里的3、4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段和小字部分。【教师提问】:甲午海战的时间是什么?在这场海战中清军的主要将领是谁,他又有什么事迹,他的举动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甲午海战的结果又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时间:1894年9月
将领:邓世昌
事迹:与“致远”号共存亡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不怕牺牲,不为强权,沉着冷静
海战结果:邓世昌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日本舰队也遭到重创 出示大屏幕。
黄海海战的战况如此的惨烈,那么辽东战役呢?接下来看我们看一下辽东战役。请同学阅读17页的第2大段,及小字部分。看一下日军在占领旅顺之后是怎样对待无辜的当地居民的?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看着被残忍的杀害的中国人,你们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一下这种局面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在今天应该怎样避免这种局面呢?
【学生回答】: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事迹民族之林。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接着我们了解一下威海卫战役,结果如何呢? 【学生回答】: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学习了战争的经过,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战争的性质。提示:分析一场战争的性质,我们应该从交战双方来考虑。【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二).战争的性质(板书)
【学生回答】:性质:中国,反侵略的正义性战争 日本,侵略性战争
大家接着思考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95万军队。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足,中国进行的又是一场正义性的战争 【教师提问】:可是为什么中国会在战争中失败呢?请同学们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中国战败原因(板书)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原因。主观方面有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清军装备落后。客观方面有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装备先进。西方列强的默许或纵容。出示大屏幕。
甲午战争中中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战后日本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请页同学们阅读一下17第3大段 【教师提问】:找一下《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板书)1.《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板书)
【学生回答】:时间是1895年4月,地点日本马关,人物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主要内容呢?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四处为通商口岸。影响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学们来回想一下,在第一课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也学过一个条约,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对,就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影响是什么着,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为什么到《马关条约》的时候就变成了大大加深了殖民化进程呢?为了方便同学的理解,我们把《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对比一下,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一下,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参考大屏幕,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条款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危害?(讨论)【学生回答】: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加重负担,控制经济;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加深掠夺,阻碍民资。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得出结论,和同学一起把表格完成。
既然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对日本,对其他国家有没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2.甲午中日战争具体影响
(板书)
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对日本: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日本在世界及远东的地位格局 对朝鲜:朝鲜日益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
对远东: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俄日矛盾加剧(日俄战争)接下来我们阅读书上小字部分的第一段,了解一下三国干涉还辽。
3.三国干涉还辽(板书)出示大屏幕。
在以俄国为首的列强的干涉下,无论如何,辽东半岛还是回到了中国的怀抱,接下来我们在看看台湾,它似乎就没有那么的幸运了,请同学们继续阅读下一段。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板书)【教师提问】:看一下,台湾人民的斗争是谁领导的?台湾人民是如何抗击日本的,结果又是怎么样?
【学生回答】:刘永福和徐骧。台湾起义人民和刘永福的黑旗军相互配合,共同战斗,先后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日军收买奸细,夺取八卦山,彰化城陷落,不久台湾全部沦丧。但是,台湾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出示大屏幕,这是武装起来抵抗日本的台湾普通的民众。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是他们依然武装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同日本作斗争,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台湾民众的抗日口号,和徐骧的壮烈誓言。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在做着妄图要台湾分裂的美梦,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台湾的历史问题,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台湾的行为都是没有依据,是无理取闹的幼稚行为。得出结论,出示大屏幕。
还记得我们上课前的钓鱼岛问题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钓鱼岛问题。出示大屏幕。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那么通过以上这些,你们得出了那些结论呢?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已回归中国。历史不容翻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课堂练习: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一.战争起因
日本:蓄谋已久,积极扩张 清政府:腐败无能,寄望调停 列强:放任默许,观望纵容 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
二.战争经过
(一)主要战役
1.丰岛战役 ——战争开始
2.平壤战役——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3.黄海海战——邓世昌
4.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战争性质
中国: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性战争 日本:是一场侵略性战争
(三)战败原因
1主观原因(内因):1.2.3.2客观原因(外因):1.2.3.4.三.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1.《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甲午战争的具体影响 3三国干涉还辽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