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

时间:2019-05-13 02:5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

第一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对课后材料解析题的回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大陆政策”动态步骤,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的片断)。●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讲解法:针对教材中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败。

3.比较法:针对教材难点,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课内容既需要学生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又要求学生进行较多的理性思维,因此,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战争爆发的背景,要引导学生以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心展开讲述,使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对于战争经过,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宏观地把握其过程;对于《马关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指导学生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来学习,对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教师强调重要知识点,由学生自己来学习本子目。●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法战争,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中法战争的结局是什么?(学生回答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教师总结]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看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到清政府如此的软弱可欺,更加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事过十年以后,东方强盛起来的日本造成了对华侵略的新态势,并发动了战争。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

[板书]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兵朝鲜实现它“大陆政策”的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鸿章为了保存北洋陆、海军的实力,长期推行“避战求和”的军事方针,导致平壤战役贻误战机,日本占领平壤;在黄海战役中根据教材对照表中中日双方实力及损失情况可以看出中国舰队完全有能力与日交战,但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虽然出现了像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这些清朝爱国官兵,但仍挽回不了败局,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辽东一战,清军没有做出任何防守,使日军顺利占领旅顺、大连,并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给中国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和耻辱。威海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由此可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从而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提供了条件。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日本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板书]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地点及双方代表各是什么? [板书]1.时间、地点、双方代表 [学生回答]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板书]2.《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师提问]为了便于同学们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下面大家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要点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

[教师总结]两个条约相比,可以看出前三项要点相同,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条款,获得了同样的权利。

(4)开设工厂:工厂的设立,使日本通过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而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教师过渡]前面咱们讲战争爆发的背景时,提到了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但西方列强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就受到了其他列强的反对,下面咱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板书]

四、三国干涉还辽 [教师提问]三国指哪三国? [学生回答]俄、德、法

[教师提问]这三国为什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学生回答]因为日本割辽,影响了三国利益。

[教师总结]咱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沙俄早已企图霸占中国东北,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侵害了俄国的利益,直接构成对俄国独霸东北的威胁,俄国成为三国干涉还辽的策划者。德国一方面想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一方面希望以此和沙俄勾结以减轻俄法同盟在欧洲对自己的压力。法国是俄国的同盟国,对日本的干涉问题基本上以俄国立场为转移。[教师提问]三国干涉还辽的结局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教师过渡]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此同时,台湾大片领土的丧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他们掀起了反割台斗争。[板书]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教师说明]这一目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对割地议和的态度,以及在反割台斗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课堂总结]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政府惧怕与敌“失和”,迟迟不敢宣战 B.清军水师惨遭败绩

C.清军爱国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 D.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答案:A 2.德国同俄国、法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说明 A.俄德法三国是同盟国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B.列强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中国主权独立 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D.帝国主义之间既矛盾又勾结 答案:D 3.《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2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答案:D

二、问答题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叶的世界大事,这次战争的结果,不仅对中国历史和日本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使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史实评述这一观点。参考答案: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此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巨额赔款,增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力量,日本割占台湾,便利了对中国的侵略,增开商埠,允许设厂,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日本加入了争夺中国的行列,割辽东半岛阻碍沙俄在东北的扩张,沙俄纠集法、德干涉还辽;沙俄把东北划入其势力范围,英国把长江流域划为其势力范围,英俄争夺中国的矛盾突出,日本不甘心失去辽东半岛,后来挑起了日俄战争。美国在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板书设计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应精选材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因此,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节的重点,教师要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使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对于战争经过,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宏观把握其过程,重点掌握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从而为后面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做好铺垫。本节重点在“《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一目,可采用提问式使学生掌握条约的内容,教师应着重分析影响,可采用比较法,通过与其他条约相比,使学生明确《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条约中有一项新的内容,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新方式——资本输出,要使学生明确这一概念,掌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三国干涉还辽,使学生明确从一事件中体现三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意图。对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教师强调重要知识点,有学生自己来学习本子目。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第二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I、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清军败因,初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分析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史实,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设备

CAI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等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Ⅱ、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

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 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B、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的一页。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日的事迹。

(投影邓世昌像,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场面。)生:答略。

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他与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有何不同?(启发、引导)

生:„„其行为与慈禧太后、李鸿章等把家事看重于国事、民族大事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其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师:战争的结果怎样?

众生:失败,中国最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中国失败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播放录像片《甲午风云》片段,出示“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引导学生分析《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重点讲述。)师:同学们答得很好。其实,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不仅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无法战胜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日本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提高综合国力,才不至于被欺,也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国家的历史原因。下面我们讲一讲《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板书)师:《马关条约》是何时何地签订的?签订的双方代表分别是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用线划上。教学生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或“割地、赔款、开埠、设厂”等浓缩记忆法记住历史知识。)师:《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我们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区域、工厂是否合法等方面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进行思考、分析、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组代表阐述危害。)师:在订正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屏幕显示三条材料:(1)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3)李鸿章说:“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请问:同学们是否同意材料中所述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引导分析)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以上观点不全正确,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大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屏幕显示“台湾岛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一联助其理解),但他对北洋舰队的覆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生:答略。

师:同学们答得对,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它签订没多久,帝国主义国家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电脑显示:《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学科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师: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表现在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两个方面。请问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了哪些租借地?划分了哪些势力范围?

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电脑显示的《清朝疆域图》上作动点闪烁和动点切割拼凑,以增强形象感、直观感。然后出示强学会序(见教材19页)和谭嗣同的悲愤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指出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性,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等问题,借以总结本课与后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课的关系。

C、课堂小结

出示《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示》,教师边指图边讲解边总结。D、布置作业(略)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第三篇: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教与学的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教与学的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2.教师精讲点拨:

一、黄海大战: 【引导】

1.根据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的经过、黄海大战的结果、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

2.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

4.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引导】

1.讲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要求学生记忆)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画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3.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4.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三、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引导】从割地范围、赔款数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总结。

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引导】

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国是主动的;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五、《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引导】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兴办北洋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他还加紧了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应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同时,他对北洋舰队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旗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慈禧太后庆祝60寿辰,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 1891年,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李鸿章让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但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 2 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哪次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简要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足壮海军威”。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说的是什么事情?“割地”具体是什么地方?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失败的原因。

分析:此类综合题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考查分析史料并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多阅读几遍史料,注意先把提供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关键词句找出;第二,注意史料中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评价或态度;第三,仔细审题,归纳概括,答其所问。

参考答案

(1)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 1894年

(2)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后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他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向日舰撞去,不幸被击沉,邓世昌与舰上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指的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者只顾个人、不顾国家,腐朽堕落,制度不完备,管理松懈等等。

五、反思总结 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2.教师强化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被动 3 挨打的主要原因。

六、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 D

二、1.1896年。2.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日本;《马关条约》。3.三国时,曾派卫温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等。

科目一考试 http://km1.jsyst.cn 科目一模拟考试 仿真考试 最新试题

第四篇: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轻松入门

1、日本多次发动侵华战争,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第一次较大的较量发生在()

A. 1884-1885

B.1894-189C.1918

D.1937

【答案】B

2、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请您说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发生什么战役中?

A.林则徐

鸦片战争

B.李鸿章

收复新疆 C.邓世昌

甲午战争

D.邓世昌 黄海战役 【答案】B

3、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答案】D

4、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2009年4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青岛黄海附近检阅海军。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在此海域全军覆没,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荷兰占领台湾 【答案】C

5、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可以向参观的人们介绍的内容是()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邓世昌率致远号直冲敌舰,为国捐躯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6、面对列强的侵略,无数的英雄人物奋力拼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果一位编剧想编写一部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电视剧,可以选择的人物有()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左宗棠④琦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掌握。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战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而琦善则鸦片战争中向英国求和,妥协投降。

7、康有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美洲回国,途径日本马关,触景生情写下了绝句一首“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克伤心过马关。”请问:马关一地使作者伤心的是

A、思念家乡B、《马关条约》的签订C、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D、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解析】选B 本题是情景材料题,做该题时抓住关键词“马关”,可知是《马关条约》的签订。8、2006年春节晚会上,大陆赠送台湾的大熊猫乳名揭晓“团团”“圆圆”,这一乳名寄托了中华民族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近代史上割让台湾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 【答案】B

9、(2009·佛山中考)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侵犯过它的国家除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美国外,还有

A.葡萄牙

B.德国

C.沙俄

D.日本 【答案】D 10、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屈辱动荡的一年,假如这一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反对荷兰的斗争B、天平天国起义C、反对割台斗争D、收复新疆斗争 【答案】C 11、1895年4月10日,中方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判,日方仍没有丝毫的让步,中方代表站在无边的黑夜中,不禁叹道:“千古骂名,岂能得脱。”这位“中方代表”是

A、林则徐B、曾纪泽C、左宗棠D、李鸿章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双方代表。从教材内容可知,中方代表是李鸿章。

12、一位日本资本家想在中国开设工厂,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北京条约》签订后 【答案】C

13、《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中具有相似内容的条款是()①割地②赔款③开设通商口岸④允许开设工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察两个条约的内容,并加以比较。回顾所学内容可知,“允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而《南京条约》中则没有这一内容,其余三项均是两条约共有的内容。

14、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南京条约》中所规定的开设通商口岸打破,而《马关条约》则使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马关条约》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割占领土B、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C、允许投资设厂D、赔偿白银二亿两

【解析】选B 本题考察学生随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题中的关键词是“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由中国的沿海地区深入到中国内地,其余三项均不能说明。

15、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的武器落后B、列强战斗力强大C、清军部分官兵贪生怕死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答案】D、快乐晋级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台湾是怎样同大陆“母亲”分离的?

(2)诗中“郑氏”是指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少数“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你能用所学过的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

【答案】(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台湾给日本。(2)“郑氏”指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酷炎的夏日”指日本。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收复台湾的愿望。(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与台湾建立了友好联系,以后历代政府都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来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17、(2008年福建省泉州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

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主权的步步丧失,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开心探究 18、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1)这幅对联写于什么事件之后?

(2)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3)“颐和园又搭天蓬”干什么?

(4)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写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2)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

(3)颐和园在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4)说明了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名师讲解

释疑解难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允许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易混辨析 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方法指导 分析、比较法: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和危害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视野拓展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原作者为谢赞泰,兴中会会员。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近代史 的展厅里,陈列着放大的《时局图》。图上的虎代表英国,雄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时局图》形象地说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险恶形式,即使今天看来也是触目惊心的,它告诉我们:勿忘国耻!

第五篇:第4课_甲午中日战争[范文]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黄海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签定情况及内容

3、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等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

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它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课题)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内容的重点之一。(一)背景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背景。

[教师讲述]

1、日本的大陆政策(板书)

日本由一个殖民地国家一跃为亚洲强国,其个中原因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由一个受列强侵略、丧失了大量主权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强国。

但是这场改革不彻底,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保留天皇,而且许多进行改革的领导者本身就是大地主出身。这使得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成为带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有着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它是个岛国,资源少、人口少、市场小,许多工业原料不足,许多产品生产出来销不出去,大量囤积。1890年,因棉纱生产过剩,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而且当时日本国内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农民要将60%到70%的收获量缴给地主;工人的生活也极端贫困,象日本纺织女工的最高工资只相当英国女工最低工资的十分之一。这使得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稳定统治秩序、转移国内人民斗争视线,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获取原料产地、商

(板书)⑵威海卫战役

①时间:1895年初

②经过

③结果: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讲述]黄海大战后,清政府一味地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压制海军将士巡海迎敌的要求,以“保船制敌”为借口,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藏到威海卫军港,造成了坐守待毙的局面。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开始在山东荣城登陆,包抄威海卫后路。30日,日本海军占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随即封锁东西港口。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自杀。丁汝昌死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缴出残余舰艇十一艘和刘公岛炮台及军资器械,向日军投降。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港,并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具体内容。

(板书)(三)《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2、双方代表:李鸿章(中方)、伊藤博文(日方)

3、主要内容:两口(子)分工

4、影响(危害):(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的赔款大大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3)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及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因此,《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讲述]从清政府对日宣战(1894年8月1日)到平壤、黄海战役前,由于战争胜败尚未定局,慈禧等人在国内抗日卫国舆论的压力下,暂时不敢公开求和活动。列强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也暂时中止了“调停”。但随着日军的步步进逼和清军接连溃败,慈禧急切地要求停战议和。旅顺口失守,慈禧害怕日军进犯京津,就不顾光绪等人的反对,先支持奕訢与日本疏通,后于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请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

日军这时正在猛攻威海卫,气焰十分嚣张。为了压迫清政府接受他的全部侵略要求,借口清政府求和代表“全权不足”,对张荫桓、邵友濂恣意侮辱,拒绝谈判,张、邵二人终于被迫回国。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2月2日公开指定要李鸿章充任代表,并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议和条件,否则不必派代表到日本。这时的李鸿章深知这次议和的最大问题是割地问题,连续请求各国出面阻止,一一碰壁。李鸿章为了不承担割地的罪责,表面上声称不赞成割地,但又强调不割地无法求和,表示只有给他割让土地的全权后才能赴日。这时的慈禧却装病躲入深宫,传话李鸿章要他“一切遵上旨”,显然是想推卸这割地卖国的罪名。一直犹豫不决的光绪帝被形势所迫,在1895年3月初终于让恭亲王奕訢代传他的“面谕”,表示可以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李鸿章赴日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可以记作“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增辟通商口岸;“分”指分割,即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我们把《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作一个对比,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危害)。《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南京条约》允许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因此,《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同学们还要注意:辽东半岛在《马关条约》里是割给日本了,但由于俄国的不满,并纠合法、德进行干涉,迫使日本又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清政府又多出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3000万两的赎辽费进一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于此同时,台湾的大片领土的丧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兴起了反割台斗争。

下载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5篇范文)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直接原因;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精选合集)

    八年级(上)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并且能够简单叙述战争中的主要几次战役。通过对......

    [教案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

    [说课稿]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上传: 王军红更新时间:2012-5-17 23:30:57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吉安八中的历史老师王军红,我说课的内容是《甲午中日战争》,选......

    八年级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师大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黄海大......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宋金花 时间:7-31 编号:03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合集]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 山 东 冯 静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