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时间:2019-05-15 03: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一篇: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五、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六、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其最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经常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图片是邓世昌的人物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再者是综合题目,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综合考查,一般有四大综合方式:一是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构成了19世纪末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二是中国近代列强的五大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三是旧民主主义时期列强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是针对日本来考查,有学习中国的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的崛起。至于《马关条约》是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进行综合考查。

七、教学时数

1教时

八、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九、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十、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09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了访问。麻生此次访华主题紧紧围绕“合作”二字,是一次极富成果的“合作之旅”。

那么,100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政府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

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了解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

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

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邻座讨论:

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

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比前两个条约巨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能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现在有了条约依据,反映了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已经卷入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 → 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 → 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

小结:

弹性教材: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解释:

“颐和园又搭天棚”指台湾被日本割让,而中国的头头脑脑,却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慈禧太后60岁生日,“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点拨: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六)学法指导

学生朗诵歌谣,以强化学过的知识:

1894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开设工厂增口岸,世昌殉国黄海间。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十一、课后作业

(一)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思考题: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十二、课后拓展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附录:

十三、科组评析

(一)亮点特色

1.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等各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2.扮演邓世昌的形象,使课堂气氛浓厚,既突出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学习邓世昌的高贵品质,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改理念。

4.先总(战争的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的教学策略,主次分明,突出了“黄海大战”这一重点。

5.在“日本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和路线”、“日本资本输出的合法性”问题上,采用纲要信号法表示,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6.表格归纳问题“《马关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什么进一步的危害?”,起了小结性的作用,击中要害,突显了本课的重点。

7.口诀归纳法和歌谣学习法的运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其记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8.弹性教材的设计,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可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需求,还便于教师依据课堂的密度灵活选用,彰显教材的灵活性,值得提倡。

(二)存在问题

1.由于时间限制,“中国战败的原因”未能全面剖析,“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军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未曾涉及到。

2.“旅顺大屠杀”,未能真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没有分析战争的性质。

4.“威海卫之战”,未强调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改进设想

1.设法调整授课时间比例,“对症下药”,确保“疗效”。

2.假如时间充足,可多角度剖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军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可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习。

板书设计

作者简介:林泽纯,历史中学高级教师,多篇文章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奖;另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报刊上。本次刊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曾获省级一等奖。

第二篇: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

山 东 冯 静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

2.教师精讲点拨:

一、黄海大战:

【引导】

1.根据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日本发动战

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的经过、黄海大战的结果、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

2.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

4.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引导】

1.讲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要求学生记忆)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画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

3.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

4.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三、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引导】从割地范围、赔款数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总结。

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引导】

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国是主动的;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五、《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引导】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兴办北洋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他还加紧了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应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同时,他对北洋舰队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旗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慈禧太后庆祝60寿辰,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1891年,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李鸿章让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但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

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哪次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简要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足壮海军威”。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说的是什么事情?“割地”具体是什么地方?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失败的原因。

分析:此类综合题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考查分析史料并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多阅读几遍史料,注意先把提供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关键词句找出;第二,注意史料中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评价或态度;第三,仔细审题,归纳概括,答其所问。

参考答案

(1)甲午战争黄海海战1894年

(2)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后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他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向日舰撞去,不幸被击沉,邓世昌与舰上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指的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者只顾个人、不顾国家,腐朽堕落,制度不完备,管理松懈等等。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强化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第三篇: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教与学的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教与学的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2.教师精讲点拨:

一、黄海大战: 【引导】

1.根据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的经过、黄海大战的结果、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

2.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

4.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引导】

1.讲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要求学生记忆)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画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3.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4.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三、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引导】从割地范围、赔款数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总结。

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引导】

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国是主动的;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五、《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引导】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兴办北洋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他还加紧了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应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同时,他对北洋舰队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旗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慈禧太后庆祝60寿辰,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 1891年,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李鸿章让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但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 2 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哪次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简要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足壮海军威”。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说的是什么事情?“割地”具体是什么地方?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失败的原因。

分析:此类综合题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考查分析史料并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多阅读几遍史料,注意先把提供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关键词句找出;第二,注意史料中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评价或态度;第三,仔细审题,归纳概括,答其所问。

参考答案

(1)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 1894年

(2)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后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他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向日舰撞去,不幸被击沉,邓世昌与舰上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指的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者只顾个人、不顾国家,腐朽堕落,制度不完备,管理松懈等等。

五、反思总结 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2.教师强化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被动 3 挨打的主要原因。

六、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 D

二、1.1896年。2.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日本;《马关条约》。3.三国时,曾派卫温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等。

科目一考试 http://km1.jsyst.cn 科目一模拟考试 仿真考试 最新试题

第四篇:[教案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

1895 李鸿章——伊藤博文

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

第五篇:第4课_甲午中日战争[范文]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黄海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签定情况及内容

3、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等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

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它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课题)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内容的重点之一。(一)背景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背景。

[教师讲述]

1、日本的大陆政策(板书)

日本由一个殖民地国家一跃为亚洲强国,其个中原因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由一个受列强侵略、丧失了大量主权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强国。

但是这场改革不彻底,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保留天皇,而且许多进行改革的领导者本身就是大地主出身。这使得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成为带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有着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它是个岛国,资源少、人口少、市场小,许多工业原料不足,许多产品生产出来销不出去,大量囤积。1890年,因棉纱生产过剩,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而且当时日本国内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农民要将60%到70%的收获量缴给地主;工人的生活也极端贫困,象日本纺织女工的最高工资只相当英国女工最低工资的十分之一。这使得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稳定统治秩序、转移国内人民斗争视线,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获取原料产地、商

(板书)⑵威海卫战役

①时间:1895年初

②经过

③结果: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讲述]黄海大战后,清政府一味地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压制海军将士巡海迎敌的要求,以“保船制敌”为借口,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藏到威海卫军港,造成了坐守待毙的局面。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开始在山东荣城登陆,包抄威海卫后路。30日,日本海军占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随即封锁东西港口。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自杀。丁汝昌死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缴出残余舰艇十一艘和刘公岛炮台及军资器械,向日军投降。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港,并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具体内容。

(板书)(三)《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2、双方代表:李鸿章(中方)、伊藤博文(日方)

3、主要内容:两口(子)分工

4、影响(危害):(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的赔款大大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3)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及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因此,《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讲述]从清政府对日宣战(1894年8月1日)到平壤、黄海战役前,由于战争胜败尚未定局,慈禧等人在国内抗日卫国舆论的压力下,暂时不敢公开求和活动。列强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也暂时中止了“调停”。但随着日军的步步进逼和清军接连溃败,慈禧急切地要求停战议和。旅顺口失守,慈禧害怕日军进犯京津,就不顾光绪等人的反对,先支持奕訢与日本疏通,后于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请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

日军这时正在猛攻威海卫,气焰十分嚣张。为了压迫清政府接受他的全部侵略要求,借口清政府求和代表“全权不足”,对张荫桓、邵友濂恣意侮辱,拒绝谈判,张、邵二人终于被迫回国。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2月2日公开指定要李鸿章充任代表,并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议和条件,否则不必派代表到日本。这时的李鸿章深知这次议和的最大问题是割地问题,连续请求各国出面阻止,一一碰壁。李鸿章为了不承担割地的罪责,表面上声称不赞成割地,但又强调不割地无法求和,表示只有给他割让土地的全权后才能赴日。这时的慈禧却装病躲入深宫,传话李鸿章要他“一切遵上旨”,显然是想推卸这割地卖国的罪名。一直犹豫不决的光绪帝被形势所迫,在1895年3月初终于让恭亲王奕訢代传他的“面谕”,表示可以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李鸿章赴日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可以记作“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增辟通商口岸;“分”指分割,即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我们把《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作一个对比,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危害)。《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南京条约》允许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因此,《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同学们还要注意:辽东半岛在《马关条约》里是割给日本了,但由于俄国的不满,并纠合法、德进行干涉,迫使日本又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清政府又多出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3000万两的赎辽费进一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于此同时,台湾的大片领土的丧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兴起了反割台斗争。

下载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稿]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上传: 王军红更新时间:2012-5-17 23:30:57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吉安八中的历史老师王军红,我说课的内容是《甲午中日战争》,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5篇范文)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直接原因;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以及邓世昌的......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班别: 姓名: 学号: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知道黄海大战和邓世昌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情预测: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邹远航 I、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定稿)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轻松入门 1、日本多次发动侵华战争,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第一次较大的较量发生在( )A. 1884-1885 B.1894-1895 C.1918 D.1937【答案】B 2、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宋金花 时间:7-31 编号:03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