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试题3
家长学校试题
家长姓名:学生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家长的()作用是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关键。A.示范;B.帮助;C.表率;D.教化。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先生的名句。A、陶行知 ;B、陈鹤琴; C、蔡元培 ;D、叶圣陶。
3、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家长给予孩子真正的爱是()。A、关爱 ;B.宠爱; C.友爱;D.溺爱。
4、过多食用()容易使孩子发胖,易形成酸性体质,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A.米饭 ;B.糖;C.面食、D 肉食。
5、孩子上中学后,学习负担重了,家长担心让孩子干家务会影响学习。正确做法是()。A、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以免影响学习;B、让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C、愿干就干,对孩子不做要求;D、强迫孩子干家务。
6、孩子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时,家长应()
A.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解决;B.主动与孩子谈心沟通;C、用家长的方式帮孩子解决困难。
7、对文盲的最新定义是:()
A.不识字的人;B.不懂电脑、英文的人;C.自学能力差和运用知识差的人。
8、“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这句话出自哪位名人之口。()A.马卡连柯B.爱因斯坦C.培根
9、父母对中学生子女的行为有不同意见时,应当:()
A.坚持原则,毫不含糊,勒令其按照父母的意见去做;B.既坚持一定原则,但又不采用极端手段去对待。
10、对孩子的心理疾病,父母应持的态度是:()
A.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引起重视;B.孩子得了心理疾病是很没面子的事,必须遮着捂着;C.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及时治疗。
11、家长对待子女在异性交往中“早恋”的正确态度应是:()
A.如临大敌,惊恐万状,必须尽快解决为好;B.听之任之,坐视不管;C.提高认识,沉着和积极地应对。
12、一般来说,13—17岁的中学生,日进餐主食不应少于:()A.400克;B.500克;C.600克。
13、有些中学生常发脾气,摔东西,常与人抬杠,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这是属于哪种心理问题?()
A.强迫症状;B.焦虑倾向;C.偏执倾向;D敌对倾向。
14、有些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这是属于哪种心理问题?()
A.情绪不稳定;B.人际关系敏感;C.偏执倾向;D敌对倾向。
15、家长指导孩子学习,应该关注的重点是:()
A.孩子的学习成绩;B.孩子作业是否完成;C.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诸方面的情况。
16、“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是哪位科学家的名言?()A.牛顿;B.巴斯德;C.瓦特
17、发现孩子说谎怎么办?()
A.训斥打骂,以戒今后;B.分析说谎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C.孩子说谎没什么了不起,无所谓。
18、家长应树立最基本的子女观是什么?()
A.子女是父母的私有财产;B.子女是靠父母养育的人;C.子女是人,应平等对待,应按其发展的特点科学地教养。
19、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A.给孩子多买课外书;B.经常在旁边监督孩子读书;C.为孩子提供产生兴趣的情境,让孩子接触对有兴趣的人,化“消极兴趣”为“积极兴趣”。20、青少年不愿与父母沟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父母太忙,没时间跟孩子聊天;B.父母没文化,无话可说;C.和父母的沟通往往是一种不平等的沟通,父母只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除了督促学习,很少有其他方面的指导。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上人的素质主要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的影响和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2、人的素质结构分为、和。
3、美国心理学家将人生的周期分为个阶段,其中第阶段正好与我们的中学生阶段相一致。
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具备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5、信任孩子的实质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积极期待和大胆放心。
四、简答题:
1、中学生家庭教育应遵循哪几条原则?
第二篇:一年级家长学校试题
崔家庄小学家长学校学员考核自测题班家长姓名:子女姓名: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可多项选择。)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所学校。我们的父母是()。
A、孩子的第一任老师B、启蒙教育的引路人C、终身的老师
2、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A、言传身教B、发奖金C、惩罚
3、你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
A、知识的传授比习惯的培养还要重要得多
B、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要得多
C、知识的传授和习惯的培养都重要
4、良好的用眼习惯,对个人、家庭都收益无穷。小学生读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应该是()。
A、一寸B、一尺C、一拳
6、小学生睡眠时间要保证()。A、8小时B、9~10小时C、12小时
二、填空题。
1、我们国家主席是,国家总理是。
2、常用报警电话:火警,匪警,急救电话。
3、您希望孩子将来的学历是,从事的职业是。
4、您希望孩子崇拜的三个人是。
三、判断题。
1、为了应对突发事情,应该让孩子记住几个家人的联系电话。()
2、孩子做不做家务无所谓,只要成绩好就行。()
3、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吃亏”,还是别让他与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
4、“人前教子”,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教训。()
5、空腹和饭后半小时内不宜做剧烈运动。()
6、只要给孩子请个家庭教师,就可以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了。()
7、皮球越拍越高。给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的学习就越好。()
8、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即使是学习差的孩子也并不是一切都差。()
9、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将来就没有前途。()
10、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应该尽可能让孩子的吃、穿、用都是最好的。()
四、案例分析:
有这么一个电视广告,说的是一个工人母亲,下午放工回来,拖着疲惫的步子还在为年迈的母亲洗脚,这时她年纪很小的儿子吃力地端了一盆水,摇摇摆摆地走出来,并深情地说:“妈妈,洗脚!”这时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这个公益广告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三篇:家长学校培训试题
智峰中学家长学校培训结业考试试题
家长姓名:______
一、判断题:
1、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育过程中由孩提时代跨入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2、子女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孩子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3、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孩子的学习。()
4、尊重子女个性,引导他们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能力倾向是家庭教育价值目标的最高境界和总归宿。()
5、家庭教育是随着家庭日常生活而自然进行的,具有很大的渗透性。()
6、家长在家庭中应体现绝对权威,这样才能教育好子女。()
7、家长了解子女的方式可以是直截了当的问话,也可以是居高临下的听汇报。()
8、父母真正的教育威信只能产生于以身作则的人格力量。()
9、在传统型家庭教育中,孩子离家出走、心态失常甚至轻生等极端行为究其原因往往在于亲子双方不能相互理解而达成有效的沟通。()
10、家庭教育是一种父母教育子女接受的单向过程。()
11、所谓父母和子女共同提高即父母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习文化知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2、“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句话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13、只要注意因材施教,方法得当,每个孩子的智能都能得到发展,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希望。()
14、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必须是德、智、体、美、牢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15、对孩子应该信任,应该放心,放心就是什么都不去管,任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16、奖惩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手段,任何奖惩都能带来积极作用。()
17、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正面评价老师,维护老师权威。()
18、良好的性格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19、青春期性教育,从人生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个人接受性教育的关键期。()
20、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就能成才。()
21、家长具有高学历,就一定能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
22、对爱交往的孩子,父母应加以阻止,避免孩子学坏和影响学习。()
23、成功教育,就是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许出错”。()
24、交往是人的重要需要,也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2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二、简答题:
1、中学生家庭教育应遵循哪几条原则?
2、列举三种父母爱子女的不正确爱的方式。
3、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二、判断题:
√√××√××√√××√√√××√√√××××√√
五、简答题:
1、(1)自然和谐的原则;(2)愉悦能动的原则;(3)理解亲融的原则;(4)共同提高的原则。
2、(1)溺爱;(2)唠叨;(3)不当奖罚
3、、(1)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2)尽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3)培育孩子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4)注意培养孩子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挫折,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5)教会孩子善于交往,善于合作;(6)点燃孩子心头创新的火花。
第四篇:2014年秋季家长学校结业考试试题
2014年家长学校结业考试卷
家长姓名:
学生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对的写“√”,错的写“×”。(10×3=30分)
()
1、人的一生都在受教育,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教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起主要作用。()
2、如果孩子入学后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为他成材的道路基础,甚至会终身受益无穷。()
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4、一个人的智力成长与否,完全决定先天的遗传因素。()
5、有家长说:孩子进小学,父母就轻松了,家长只要管吃穿,教育孩子的事全靠老师了。()
6、“学习是劳动,劳动也是学习”这句话很有道理,因此从小应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
()
7、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家长不必学习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
8、《教育法》只针对教师,与其他人无关。
()
9、孩子是我的私有财产,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谁都管不了我。()
10、家长要配合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写在括号内。(10×4=40分)
1、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
A.言传身教; B.发奖金; C.惩罚。
2、适龄儿童、少年的()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A、父母和其他监护人;B、父母;C、其他监护人。
3、小学生睡眠时间要保证()。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
4、孩子和小伙伴发生矛盾,家长应该()。
A、怕孩子吃亏,教训其他孩子;B、斤斤计较;C、及时与其他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孩子。
5、带孩子在亲友家中做客,孩子做了有失礼貌的事家长应该()。
A、立即严厉训斥;B、回家后再教育孩子;C、一笑了之。
6、家长对孩子学习困难的态度应该是()。A、无所谓、不理睬;B、大骂“笨猪”;C、启发诱导。
7、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应该是()。
A、教会孩子做人;B、分数考高一些;C、对人要狠,不被人家欺侮。
8、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类型是()。A、溺爱型;B、民主教育型;C、暴力型。
9、每个家庭都有望子女成材的愿望。对孩子期望的科学态度应()。
A、客观、适当;B、越高越好;C、跟别人一样。
10、家长对孩子饮食的科学态度是()。
A、一切随孩子;B、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成分,控制零食;C、吃饭是批评孩子的最佳时机。
三、问答题:(10×3=30分)
1、怎样做到尊重孩子?(10分)
2、列举三种父母爱子女的不正确爱的方式。(10分)
3、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10分)
第五篇:家长学校材料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 《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1、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嫌讨厌,像话么?
2、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3、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看这么一个镜头:有一天,女儿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晚饭后7点、8点,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玲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倾听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他不想让儿子像自己一样,直到长大成人,直到父亲临终才体会到父亲一直是爱自己的。不过,许多家长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长大了会知道父母当时、当年是“为了自己好”。事情结果纵然如此,可是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宫里处处受皇上宠爱,但是老太后不喜欢她,觉得她太粗野,不知书不达理。皇上也怕老太后,就命令小燕子背诗练字,结果小燕子受不了这种束缚,离家出走,在外面历经磨难,受尽委屈。在这儿咱不说小燕子怎么样,我想说一下皇上的感觉和态度,当他得知小燕子离家出走的消息以后真是气得暴跳如雷,平日里那样宠她,她竟然逃走?!小燕子回来以后,本以为皇上会惩罚他,皇上却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是非常感人的,我想让大家看一下这个片断。
(放《还珠格格》片断)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练习: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看电视的行为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
A、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样及得上他?不争气的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扫大街吧!(这样说,实际上只是发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并且让孩子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因而他会更不思进取。)
B、明天开始,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这样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并没有考虑它的可行性。)
C、我们为你的视力担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们将协助你控制。•因为我们是父母,•我们要对你负责。(把关心和协助明确告诉孩子。)
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
父母必读》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有个家长对我说:“我的儿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两人之间总觉得没话说,这是不是„代沟‟?”我说:“你多多拥抱你的孩子。”他说:“根本不可能,他总是躲着我,别说拥抱了,就连握手、搂肩膀这样的接触都没有过。我们都觉得那样太不自然、太尴尬。”我说:“父子俩的接触都到了尴尬的地步,你还考虑自然不自然。再„自然‟下去,你们之间就形同陌路了。别忘了,他是你的儿子。”“那我该怎么做呢?”他问我。
“星期天带他离开喧嚣的闹市,做一次郊游,只有你们父子俩。在大自然中你们或互相搀扶攀登,或并肩在林中小径散步,不要谈任何有关学习和工作的事情,尽量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松弛与和谐。当无任何外界干扰的时候,你们父子俩的心灵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心灵的相通又会使你们自然地拥抱在一起。根本就没有什么„代沟‟,只是你们的心灵没有机会沟通。”
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都要多沟通,家长要多计划、多创造这样的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说出来或做出来,我们明明爱孩子却很少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爱你”。就连夫妻之间也是这样,一个出差在外好长时间,回来的时候你去车站接他,两人远远的看见,顶多是相视一笑或者点点头,说明我们还认识。国外的表达方式就不同,他们会拥抱、亲吻。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去模仿。如果你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总之,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动。
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经常用语言、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四、学会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我在咱们学校业余为学生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员要做的就是贡献自己的耳朵。“听”是咨询人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因为大部分有了心理问题的人,他所真正需要的是把自己的苦恼、烦闷说出来,有时你只需认真地去倾听,并表现出你的关注,再略加指点,来访者就会心满意足,感到心情舒畅起来。我们常说“话是开心的钥匙”,这里的“话”是要来访者说的,而不是咨询师说的。少说多听是咨询人员所坚守的原则。其实,“听”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生活中我们拉家常、闲聊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大家想一想,几个人在一块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个人说个人的观点,个人发个人的牢骚,谁也不去注意倾听别人说什么,结果谁也帮助不了谁,说了白说。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都在重复地说着自己的故事。这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浪费。又好比吵架、好比争论,往往也是如此。有人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叫做“善于倾听亦风光”。文章说,能言善辩固然是一种能耐,但善于倾听也是一种涵养。卡耐基的被人喜爱的六个秘诀之一就是--做一名忠实的听众。有人说“不被任何赞美之辞所迷惑的人,也一定会被专心听他讲话的人所迷惑。”善于倾听、欣赏别人说话的才能,比其它任何才能更难具备,因为人们往往只考虑自己所说的,而把别人所说的当耳旁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夫妻之间的矛盾、婆媳之间的不和,根源往往就是缺少“倾听”的一方,每个人都想说,每个人都不注意去听,矛盾就来了。当家长的,好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你会发现与孩子的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变